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可朱帅钦担心诈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坚决不同意,秦拱明无奈之下只能退而求其次,等着清军主动来攻城。

    他让士兵们坚壁清野,坚守城中不出,给清军一种德州兵力空虚的错觉。这样清军势必会毫不犹豫的攻城。

    秦拱明对守住德州自然是有信心的。但他想做到的不光是守住德州,更是借此消耗尽可能多的清军。

    八旗精锐的数量有限,死一个少一个,短时间内亦不可能得到有效的补充。

    如果能够全歼这五千多兵八旗兵,对清廷来说绝对是个极大的打击。

    但这不是秦拱明一个人能做到的,还需要清军将领的配合。

    偏偏觉罗巴哈纳十分谨慎,在权衡过后直接选择了退兵。

    如此一来这只清军还是保存了不少实力的。

    秦拱明麾下的这两万人若都是白杆兵等精锐,还可选择出城追击。但其麾下大部分都是团练乡兵,守城还是可以的,与八旗兵野战基本就是送死。

    是以秦拱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觉罗巴哈纳和石廷柱率领部众撤离。

    这一仗过后,相信清廷对于山东的虚实会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于山东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提高,难保不会做出兵力调整。

    若是其把兵力向东线倾斜,欲求先取山东,那秦拱明和高杰的驻防压力也会随之大增。

    不过这些都不是需要立刻考虑的问题。眼下刚刚打赢了一场大胜仗,秦拱明要做的就是派人清点斩首清军士兵的首级数,然后向朝廷报捷。

    自三月京师陷落先帝殉国以来,朝廷一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几乎每天传来的都是坏消息。

    朝中诸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其实也是没底的。这种时候实在是太需要一场大捷来振奋人心了。

    德州保卫战的胜利关乎的不光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更会影响整个天下战局。

    此役更是打破了八旗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让朝廷君臣能够挺直腰杆跟东虏干到底。

    说到底大明立国三百年,在百姓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正朔所在。

    如今李自成势颓困守关中,张献忠龟缩四川一地。也就是南边的大明朝廷有实力和东虏分庭抗礼。只要朝廷能够拿出保护子民的决心与实力,民心便会倾向于朝廷并为之所用。




第五十九章 天下棋局
    (:感谢书友柔之虎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大号被封用小号书友飘空游的200币打赏,感谢书友喜欢历史课书友dick117712的100币打赏。求推荐票!)

    南京,乾清宫。

    朱慈烺一口气看完从山东德州送来的捷报,心中直是畅快不已。

    秦拱明果然没有让他失望,不但守住了德州,还斩杀满洲正蓝旗甲兵六百七十三人,汉军镶红旗甲兵八百三十一人。

    这些首级秦拱明已经命人全部用石灰处理好,由一只军队押送运往南京。

    让朱慈烺兴奋的不仅仅是秦拱明打了一场胜仗,更是就此破除了八旗军战无不胜的神话。

    自打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与八旗军的战斗中便是败多胜少。往往明军一听说八旗军来了就会一哄而散,全无战斗的**。

    这种情况下,一场大捷绝对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此次秦拱明能阵斩这么多人是因为清廷方面的大意。

    多尔衮一定认为,山东各府县兵力空虚,可不费吹灰之力收取之。

    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派去收取山东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大概认为八旗兵所到一处,城中官员便会打开城门跪迎。

    可当八旗兵马进抵德州时却发现城门紧闭,统帅自然会勃然大怒。

    这种情况下,正常的统兵将领都会选择攻城,毕竟在他们得到的信息中德州就是一座空城。

    秦拱明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清军攻城的时候予以猛烈攻击,消耗了不少八旗有生力量。

    赏,这些有功将士一概要赏!

    只待从德州运来的清军首级由兵部核验无误,朱慈烺就会降旨对德州将士们进行封赏。

    秦拱明已经官至总兵,只能在勋爵上想办法。

    与原本历史不同,此刻南明封爵尚未泛滥。像原本历史中的四镇都没有封爵。左良玉也只有一个崇祯封的宁南伯爵位,并未晋封侯爵。

    但这样一来就有一个问题,秦拱明封爵后,四镇以及左良玉会不会心生不满?

    黄德功高杰还好说。这二人毕竟还是对大明忠心的,即便心中不满也不太可能兵变。

    刘泽清刘良佐这二人首鼠两端,可现在被夹在凤阳府,除非降清也没有别的出路。

    最让朱慈烺担心的便是率兵镇守湖广的左良玉。

    此人在崇祯朝的时候就很跋扈,到了崇祯末年已经是听封不听调,就连崇祯都指挥不动他。

    甲申国变,北京城破,朝廷的威望又降了不少,左良玉更是无所忌惮。

    这年头手中有兵才硬气。偏偏左良玉手中有大军二十余万,占据了大半个湖广,俨然当年的辽镇祖家。

    这样一个军阀占据的还是鱼米之乡的湖广,粮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自然不会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今的左良玉,与其说是大明的湖广总兵,不如说是个土皇帝。和当年的辽镇祖大寿很类似,左良玉既不投清也不受明朝节制,这种模式对他是最有利的。

    当然,左良玉至少在面上还是明臣,如果朱慈烺给秦拱明封爵的行为刺激到了他,很可能这厮会立刻翻脸。

    要知道历史上左良玉可是做出过疯狂举动的。

    当时李自成被满清赶出关中,如丧家之犬般的逃到了湖广。

    左良玉哪里敢跟李自成硬碰硬,闻讯之后下令麾下将士把武昌洗掠一番,即顺江而下攻向南京。

    左良玉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其实就是想要占据南京,要不是在途中病死,说不准真要和弘光朝廷拼个你死我活。

    当然,现在的局势要比历史上的好。至少山西还没有尽数落到满清的手中,山东也在大明的掌控中。

    这种时候朱慈烺要做的就是稳住左良玉,就像他对郑芝龙做的那样。

    没有人比朱慈烺更清楚,左良玉最多只有十个月的寿命了。朱慈烺完全等得起,到时候左良玉一命呜呼,便是朝廷收编其部众的大好时机。

    当然,朱慈烺要利用这一段时间提前布局,拉拢左良玉的部下。

    左良玉麾下虽然有二十余万人,但大部分都是独立成营。

    如金声桓部。这种有实力的小军阀就是朱慈烺要着力拉拢的对象,只要对其许以厚利,未必不能分化其与左良玉的关系。

    是以朱慈烺决定令下一道密旨,派人送到湖广交给堵胤锡。

    堵胤锡可以算南明少有的能臣。

    若不是被何腾蛟这个猪队友一坑再坑,湖广的局势也不会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在堵胤锡以湖广按察司副使职掌武昌兵备道事,与湖广巡抚何腾蛟一起节制左良玉。

    朱慈烺当然不会把分化左良玉部众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何腾蛟,遍数湖广文臣,能够胜任的也只有堵胤锡了。

    对于堵胤锡,朱慈烺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够和文安之路振飞一起撑起大明的朝堂。当然,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朱慈烺这次给堵胤锡下密旨,便是重用他的第一步。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朱慈烺还是决定在给秦拱明封爵的同时亦给左良玉晋爵,一同封爵的还有高杰黄德功郑芝龙。

    其中秦拱明封临沂伯,左良玉晋宁南侯,高杰封兴平伯,黄德功封靖南伯,郑芝龙封南安伯。

    至于刘泽清和刘良佐,朱慈烺并不打算封爵。

    在这个时空二刘没有定策之功,手中兵力亦有限,困驻凤阳一府,绝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原本历史中二人降清是因为手中不但有兵,还有大块辖地。清兵南下之时二人献城献地,满清便不需要再花力气打了,自然对二人有优待。

    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二人手中虽然有一只直属军队,却无法把凤阳府献出去。

    毕竟清廷连北方都没有统一,根本没有精力去图谋南方。

    这种时候凤阳府对于清廷来说就是一块飞地,即便拿下来也守不住,没有任何用处。

    二刘如果没有献城献地的筹码,单纯的率部降清,获得的待遇势必很差,还会被驱驰作先锋去攻城掠地。

    与之相比,二刘自然是继续站在明廷的旗帜下划算。

    如今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朱慈烺必须小心谨慎的走好每一步,一子得失都可能影响到整盘棋局。



第六十章 姜瓖
    (第二更送到,求推荐票啊,推荐票有点惨,大家给老坤点动力吧。)

    对朱慈烺来说,当下最重要的便是提升自身的实力。

    只有手中攥着一只绝对听命于朝廷听命于天子的精锐之师,才可以左右天下大势。

    神策军虽然是按照精锐军队来训练的,但人数实在太少。八千人控制南京尚且有些捉襟见肘,要在将来与满清的对决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扩军势在必行。

    京营能够容纳的人数在十万人,不过朱慈烺却不能把神策军一下子扩充到这个规模。

    这倒不是担心发不起军饷。抄没那些贪污谋反的勋贵文臣后,朱慈烺内帑中堆积了上千万两银子,两三年内根本不用为军饷发愁。

    朱慈烺担心的是神策军人数暴增带来的不确定性。

    毕竟他要训练的是一只精锐之师,如果一下招募的人数太多,人员资质参差不齐,训练效果也难以保证。

    朱慈烺当然需要足够的人手拱卫皇明,但却不是以牺牲军队质量为代价。

    是以他准备先将神策军扩充到五万人,训练几个月后再招募一批新兵,达到京营鼎盛时的规模。

    有了最初招募新兵的经验,这一次做起来容易的多。

    朱慈烺决定把扩军的事情全权交给路振飞和赵信去做。

    至于原神策军四营中表现优异者则可以充当军官训练这次新招募的士兵。

    当然,淘汰原则还是不会变的。这些新兵要想成为神策军正式一员,必须手刃一名死囚。

    死囚显然不够用了,朱慈烺决定让原神策军四营将士前去剿匪。一来可以让这些经过系统训练的士兵经历实战的检验,二来也可以抓捕足够多的土匪回来,给新兵练胆。

    另外朱慈烺决定把这次集训淘汰的士兵编为辅兵,单独成营。

    这个想法绝对是超越时代的。

    不论是大明朝的官军,还是李自成的顺军,张献忠的西军,亦或是满清的八旗军,几乎都是战兵编制。所谓的辅兵不过是临时抓来的夫子壮丁。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不用负担这些辅兵的口粮。临时抓来的壮丁死了就死了,反正也是消耗品,大不了再抓一批就是。

    但坏处同样显而易见。

    这些壮丁是被裹挟入营的,稍稍遇到风吹草动便会炸营,若是遇到夜袭甚至会引发营啸。

    朱慈烺要组建的辅兵营更类似于现代的工兵营,战前负责修建营寨防御工事,战时负责给战兵提供有效的物资支持。

    当然,神策军的辅兵营也是领军饷的,朱慈烺准备把饷额定在战兵军饷的一半,即一两银子。

    辅兵也不是不能升为战兵的,只要表现优异就可以累功升迁。

    亦或是战兵营损失惨重,出现严重缺额时,也会将部分辅兵补充进入战兵营。

    这种模式可以确保战兵营的血液随时得到补充,而辅兵们因为长期和战兵一同训练生活战斗,也不存在适应性的问题,是最好的兵员补充。

    当然,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会增加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朱慈烺认为这是值得的,战争说到底打的是补给,有一只专业的辅兵队伍可以有效的提升战兵的战斗力。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朱慈烺大概还有十个月的时间,只是不知道在这个时空,因他到来会不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使得天下格局为之变动?

    山西,大同,总兵府。

    原明廷大同总兵姜瓖召集了一干幕僚商议对策。

    自打他五月初十杀李自成委任的顺军制将军张天琳反正以来,一直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

    要说这天下形势还真是一天一个变化。

    年初的时候李自成以摧枯拉朽的态势拿下了太原,姜瓖毫不犹豫的率部投降。

    那时候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大明要完了,李自成拿下天下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姜瓖作为明廷降臣不可能像商洛十八骑那样获得从龙之功,但至少也能保住自己的官爵,保得子孙富贵。

    是以姜瓖降顺没有任何的压力。

    及至三月李自成毫无悬念拿下京师,进一步证明了姜瓖眼光的狠辣。

    可谁知随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一片石大败,转眼间清军就占据了畿辅。

    李自成山海关大败后随即放弃畿辅,率领部众向山西撤退。

    其派马重禧驻守固关,派张天琳驻守大同,派刘忠驻守长治,派陈永福驻守太原,派唐通驻守保德,派袁宗第驻守汾阳。

    在外人看来李自成是想守住山西的。

    可姜瓖不这么认为。

    若是李自成真的想要守住山西,为什么那么急着率部渡过黄河回关中?
1...2627282930...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