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尚可喜经验丰富却做出了如此决定,只能说明他认为局势已经坏到了一定地步。
明军的人数有限,不可能把四处城门前堵着的石块全部挪走。所以他们决定选择一处做突破口。
最终他们选择了南城。
大概是因为南城外的明军数量最多。
石块虽然沉重,但既然清军可以搬来,明军自然可以搬走。
大概是灯下黑的缘故,一开始清军并没有发现明军的举动。
可当他们发现之后立刻展开了围攻。
尚可喜十分清楚城门告破意味着什么。
汉中城就像是一口大缸,捂得严严实实的自然没有问题。但要是破上一个口子,缸里的酒水就全完了。
无论如何不能让明军打开南门!
尚可喜一声令下,从城头马道之上涌下大量的清军士兵。
他们的数量是明军的几倍,把明军团团围住。
明军如今没有了退路,只有死战。
不知谁先大喝了一声,随即数百枚震天雷从明军阵中抛出砸向清军一方。
由于清军站的实在过于密集,根本来不及闪躲。
震天雷爆炸后的威力极为巨大,瞬间将范围之内的十余人炸飞。
声声炸裂,伴随着清军士兵哀嚎和惊呼,气氛极为诡谲。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主菜还在后面。
用震天雷冲开清军阵型后,明军当即冲杀而入。
他们手中的朴刀呼啸生风,每挥一刀必定能够结果一名清军士兵。
而此刻的清军士兵彻底没有了战斗的**,竟然四散逃命起来。
尚可喜见状不由得勃然大怒,命令军法队把逃跑的士兵当即斩首。
在阵斩了几十人后局面终于得到了控制。
清军士兵不再逃跑而是扭过头来和明军拼命。
场面一时变得有些焦灼。明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虽强,但人数毕竟没有清军多。而且不断有清军赶来增援,很显然尚可喜想用车轮战消耗明军的体力拖垮他们。
只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在大量士兵赶去南城城门对付奇袭明军的时候,曾英下令城外的明军对城头发起最为猛烈的攻势。
袁宗第、田见秀的兵力也一并投入。
一时间明军有泰山压顶排山倒海之势。
城头之上的清军渐渐有些支撑不住了。
他们本来就一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在咬牙硬撑着。
如今尚可喜调走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兵力,他们如何还能抗住
渐渐的明军士兵通过云梯爬上了城头,与清军士兵激战起来。
“狗鞑子,受死吧!”
一名汉中籍的明军士兵铁柱怒吼道。
他很清楚城中的百姓被鞑子如同猪狗一般的对待,今日他就要替父老乡亲们报仇雪耻。
城头上的清军士兵虽多,但被铁柱带起的这股气势震慑竟然无人敢上前硬顶。
就是这一瞬间的机会让更多的明军士兵登上城头。
此刻清军方面才如梦方醒,纷纷拔刀大叫着冲来。
他们毕竟还有人数上的优势,想要把已经登上城头的明军赶下城去。
但明军士兵之间却是十分团结,相互结阵掩护不给清军可趁之机。
尚可喜气的快要吐血。
城头激战后院着火,这怎么看都是城破在即的征兆。
可他作为一军主帅只能硬着头皮指挥作
第五百三十二章 汉中破,尚可喜亡
炮声震震,南城内城门前出现大量死伤。
炮弹自然无法区分敌我,故而被炸死的人中既有明军士兵也有清军士兵。
尚可喜为了阻止明军打开城门可谓是丧心病狂到了极点。
不断有人倒在血泊之中,一炮下去玉石俱焚。
但不得不说这一招很有效果。
尚可喜终于控制住了局面,不用担心明军打开城门了。
虽然付出的代价有些惨重却是值得的。
城头之上的明军却是越战越勇,清军应付起来愈发吃力。
尚可喜亲自督战,希望能够稳住局势。
只要能够顶住明军最凶狠的这一波攻势估计就守住了。
但不知是不是受到了炮声的刺激,明军的战斗**极为强烈。
清军士兵只能不断向后退去。
但城墙之上的空间总共只有这么一点,你退一分别人就会前进一分。
渐渐的尚可喜发现城头上的明军数量已经不比清军少了。
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惨烈的肉搏战。
双方持刀互捅,没过多久就都变成了血人。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任何战术可言,谁的心更狠,手段更毒谁就能活下来。
被扑倒的士兵是绝望的,无论是清军还是明军的。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再难站起来。
他们会被一双双脚生生踩死,踩成肉泥。
那些手中钢刀被打掉的士兵便用拳头砸,用牙咬。
他们使尽一切手段为的就是能够在这场肉搏战中存活下来。
但结果却是极为残酷的。
不时有些倒下不时有人死去。
饶是经验再丰富的战士也无法保证能够一定活命。
尚可喜渐渐感受到了恐惧,那是发自心底的恐惧。
万一守不住了怎么办他第一次认真的考虑这个问题。
明军的攻势一波强过一波,清军不断后退。
再退下去就要被挤下城墙了。
“杀!”
尚可喜带头大喝一声。
他拔刀出鞘,怒目圆睁。
光看这样子确实十分吓人,可实际效果却着实不怎么样。
明军当然不会被他吓到。至于清军士兵寒心的居多,也不怎么想拼命了。
尚可喜见状直是气的吐血。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虽然军队没有倒戈,但尚可喜已经闻出了一股不太对的味道。
他连忙在亲兵的护卫下奔下马道。
事实证明尚可喜的直觉是正确的。
就在他逃下城头后不久,所有清军士兵纷纷丢下兵刃投降。
明军顺利的接管了四处城头,并打开城门放主力军入城。
当尚可喜知道城门被打开后知道大势已去遂引颈自杀。他的亲兵们也纷纷自杀殉主。
李定国率部入城,将投降的清军士兵全部捆绑起来关押起来。
这些士兵都是当年追随尚可喜的辽东兵,虽然都是汉人可早已经奴化。
他自认为没有留着这些士兵的必要。不过既然北伐路上还需要一些拉大车的苦力,便先暂且把他们充做其用吧。
反正山道艰难,拉大车的苦力最终都会活活累死,就当是让他们在死前为明军北伐出出力吧。
...
...
汉中城破的消息传到了北山隘口,刘芳亮不由得大喜。
他的袍泽弟兄们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汉中城已经重新属于大明了!
刘芳亮兴奋的挥舞着拳头,命令士兵们痛击攻打营寨的鞑子。
这些鞑兵不知道明军为何突然之间变得勇猛无比,个个惊愕不已。
攻打营寨他们本就是弱势的一方,照这么打下去还不得被打没了
无奈之下清军只能选择退兵。
刘芳亮并没有下令追击。因为他担心清军是诈降,会设伏埋伏他。
眼下汉中大捷,他没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赌。
...
...
很快捷报送
第五百三十四章 子午谷与五丈原
西安在汉中的东北部。
虽然从距离上来看二者隔得并不算太远,但不论是从汉中攻打到关中,还是从关中攻打到汉中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汉中和关中平原之间隔着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道屏障便是秦岭。
明军虽然夺取了汉中,但依然不敢贸然进军就是因为清军在秦岭之中布下了重兵。
只要越过秦岭,西安便是他们囊中之物。
文安之是一个极为善于谋划的人,他总能在出战之前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如果从这个层面来看颇有几分诸葛孔明的意思。
今日他又召集了诸将商议向关中进兵的事情。
原顺军诸将都是陕西人,对于秦岭的熟悉程度比文安之要强的多。
只见田见秀率先发表意见道:“巡抚大人,以末将之见,不妨兵分两路。一路从洋县经石泉过子午谷,一线过金牙关,走五丈原...”
不论是子午谷还是五丈原,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地名。
即便不通兵事的人大概也听过这两个名字。
五丈原在西安的西侧,凤翔府辖境内。而子午谷从严格意义上已经算是西安府辖境内。
文安之沉吟片刻,望向李定国和声道:“定国怎么看”
田见秀因为年龄最长,是原顺军降将中的老大哥。他的意见便代表了这一派系的意见。
但除此之外文安之还得兼顾另外两派的意见,即李定国和曾英。
他率先问李定国是因为毕竟李定国部在攻打汉中时付出惨痛的代价,他想要借此予以安抚。
李定国双手抱拳道:“子午谷、五丈原皆是要地,鞑子势必派重兵把守。但若是攻克,则西安再无险可守。所以末将赞同田将军的方略。”
文安之捋着胡子微微颔首。
“曾英呢,你怎么看”
经过一番并肩作战,曾英对田见秀、袁宗第等人的印象更好了,自然不会拒绝。何况他提出的确实是最适合当下的方略。
“末将也觉得这是一出良策。”
文安之扫视了众将一番,用满是威严的声音说道:“既然如此本抚便下令了。田见秀、袁宗第、曾英何在”
“末将在!”
三人同时站出一步抱拳应道。
“本抚命你们攻打子午谷。”
“得令!”
文安之顿了一顿,继而望向李定国。
“李定国、艾能奇、刘芳亮何在”
“末将在。”
“本抚命你们攻取五丈原,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
满清在痛失汉中之后,上下一定沉浸在一股沉痛的气氛之中。这个时候恰恰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大战之后双方都需要休息的时间。
但文安之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打鞑子一个措手不及。
眼下明军气势正盛,若是趁着这股气势攻打西安,说不定真能一举拿下关中进而光复陕西。
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了,感慨自己时日不多,自然更是要抓紧时间争取在入土之前看到大明中兴。
所幸他麾下有一批得力干将,上下一心的情况下鞑子节节败退。
他不准备给鞑子喘息的机会,这一仗他便要彻底摧毁鞑子的信心。
......
......
尽管已经算是春日,可清晨还是很寒冷的。
尤其是对那些只着单衣的清军俘虏来说。
明军士兵之所以没有杀掉他们自然是因为文安之的命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