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陈顺才点了点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大门前。

    往出走个百十步,他便看到街角墙上贴的告示。

    告示上用满文和汉文同时写道: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

    陈顺才点了点头,心道早就该这样了嘛。不光要剃头,还要易服。既然当了大清的顺民,衣冠自然应当遵本朝之制。

    主子,您再看这张告示。

    吴狗子朝那张告示右下方点了点,陈顺才便移目一瞥。

    要圈地了!

    怪不得城中有那么多骑兵!大概是要出城圈占土地罢。

    这种事情当然是赶早不赶晚。赶得晚了良田都被人圈占完了,能圈的都是劣地了。

    对此陈顺才倒是不怎么上心。毕竟告示里说的很清楚,只许满洲旗人圈地,可没汉军旗人什么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段时间北京城内外有的乱了。

    这些日子少在外面晃悠,若是被当做奸细砍了脑袋也是活该。

    朝廷连下剃头令圈地令两项政令,足以看出多尔衮王爷是真的暴怒了。

    既然王爷认为北京城里有奸细,那么势必会有一番清洗。

    陈顺才可不希望自己仅有的奴才被当做奸细砍了脑袋,是以才会刻意提醒一番。

    吴狗子连忙点头媚笑道:主子教训的是,奴才记住了。奴才这就把这个月的米面菜果全买下来,不再轻易出门了。

    对,快去多买点米面,弄不好过几日便要涨价了!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京师的米价肯定会涨。陈顺才虽然不缺银子,却也不想白白割肉。

    还记得在辽东时米价一个月能涨几十倍,即便手中捧着大把银子也买不到米。

    北京眼下虽然存粮够用,但大败之际难保不会有人从中作梗囤货居奇。

    南京,乾清宫。

    朱慈烺看着内厂军情司递送的密奏,心情十分复杂。

    清廷还是推行剃发令了。

    在原本历史中,满清大规模推行剃发令是在灭掉南明弘光政权,基本掌控全国之后。但在这个时空却是提前了不少。

    满清在剃发易服时宣传,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更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在原本历史中这一政令一经推行便激起了民间强烈的反抗,热血男儿们纷纷自发抗清,打起华夏衣冠保卫战。

    民心可用!

    对朱慈烺和大明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第八十四章 民心可用
    (求推荐票!感谢书友狼崽少爷的1000币打赏。感谢书友雪洗天心书友五千年文明,书友涟水连的100币打赏。)

    历史上南明的内耗直接导致满清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席卷天下。

    弘光隆武绍武鲁监国永历

    南明的政权更迭频繁,你方唱罢我登场,却鲜有能与满清抗衡的。

    眼瞅着满清就要坐稳江山,结果多尔衮出了一式昏招,便是剃发令。

    本来对普通百姓来说,是朱家皇帝坐江山还是满清皇帝坐江山没有什么分别,他们也都做好了做大清国顺民的准备。

    可剃发令一下,神州大地仁人志士纷纷揭竿而起,自发组织抗清。

    在他们看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侮。

    要他们剃发易服,披发左衽,简直是奇耻大辱。

    起初他们只以为满清入关,亡的是朱明一家一姓。

    直到剃发令的发布,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满清想要亡的不仅仅是大明,还有华夏文明,汉家衣冠。

    亡国可忍,亡天下绝不可忍!

    一时间神州大地处处打起抗清旗帜,有星火燎原之势。

    就连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也和南明朝廷精诚合作,共同抗清。

    他们虽然曾经想要推翻大明,但此一时彼一时。

    此时满清已经张开了獠牙,显露出其凶残的面目,若想不被亡国灭种,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若再醉心于内斗,则必定被满清各个击破。

    是以郑成功站了出来,张煌言站了出来,李定国站了出来,文安之站了出来。

    在抗清的这面旗帜下,不分大西军,不分大顺军,不分明军,不分义军。

    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驱逐鞑虏,恢复神州!

    昔日的个人恩怨放了下来,各个阵营精诚合作,甚至一度转守为攻。

    抗清联盟势头最盛时便是全面反攻湖广,携李定国两撅名王之势,若能一鼓作气打下去,说不准就能一路打回神京,光复神州。

    可惜因为各种猪队友拖后腿,最终功败垂成。

    眼下的形势远比原本历史要好。朱慈烺是崇祯嫡传血脉,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帝位继承人。只要朱慈烺在,南明就不会陷入帝位争夺的泥潭之中。

    满清提前颁布剃发令和圈地令,无疑是最大的昏招。

    如果朱慈烺没料错的话,逃人法和投充政策很快也会颁布。

    他只要借助这股势头多加宣传,就能让满清治下河南畿辅等地统治不稳。

    这个任务他准备交给内厂军情司来做。

    如今内厂军情司在畿辅河南的番子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人,稍稍显得有些不足。朱慈烺准备命韩赞周再增派几百人潜伏,利用世人对满清剃发令的厌恶打一场轰轰烈烈的舆论战。

    这也是内厂复建军情司设立以来第一次承担如此重要的任务,正好借此机会检验一番军情司的成色。

    至于东厂和锦衣卫还是对内监视为好。同类型情报部门同时执行一项任务很可能会出现相互掣肘的情况,这与朱慈烺的初衷完全相悖。

    再说南京城内的文武,南直隶的缙绅阶层只是这段时间稍稍安稳了一些,天知道他们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若是没有专门的番子监视,朱慈烺可睡不好觉。

    当然,军队的训练也不能落下。神策军现在已经增编到了五万人,如此多的人数操练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最严峻的问题是军官人手紧缺。即便第一批神策军四营中的佼佼者全部充为军官,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朱慈烺在犹豫要不要调集一批皇明军校的毕业生前往神策军中任职。如张煌言等人已经经过了初步的培训,对军事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唯一的问题是他们还没有任何实战经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兵新将新,组建新军必须经受这一阵痛期。

    最好的办法是调集新军去前线作战,战斗可以使新兵迅速变为老兵,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涌现出来。

    可惜现在神策军中稍有战力的不过是最早组建的四营,区区八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把这些人放到山东战场并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朱慈烺在等待机会,若满清真的孤注一掷猛攻山西关中,便可以调集神策军与秦拱明部高杰部等一道直取京师。

    是时候和股肱之臣们好好商议一番了,朱慈烺神色一正道:宣兵部尚书路振飞礼部左侍郎文安之觐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一诗,意在感慨东晋时期繁华无比的乌衣巷已经变得荒凉破败。

    这其中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事实上,直到本朝乌衣巷仍然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乌衣巷位于秦淮河南岸,从文德桥往西南走不远便能看到。

    其与南京贡院仅仅隔着一条秦淮河,如此文风鼎盛之地,怎么可能少得了文人雅士。

    在乌衣巷深里一间不起眼的小院中,便住着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

    侯方域是复社领袖,前户部尚书侯恂之子。

    这位风流倜傥的佳公子今年不过二十六岁,却早已没了五六年前的意气风发,如今常常眉头紧锁,尽显老态。

    神京陷落,其父侯恂被闯军从狱中救出。李自成本想任命其为官,但侯恂坚决不受,最终辗转来到南京。

    本想着新皇即位,父亲能够重新起复,谁曾想几个月过去了,天子完全没有想起这位崇祯朝的重臣,父亲仍然赋闲在家。

    这让侯方域十分焦急,不停的奔走于父亲的门生故旧之间,希望能够找到机会让父亲起复。

    可前不久朝廷刚刚平定了一场预谋叛乱,钱谦益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被连根拔起。

    加之史可法致仕,如今东林党元气大伤,能够站出来的大佬少之又少。剩下的多是些虾兵蟹将,即便想要替侯恂运作,也是有心无力。

    难道父亲真的没有机会起复了吗?

    对侯方域来说,他与父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崇祯十一年南都乡试,他因为在策论中讥讽时政而落第。若是父亲起复他还有可能借势而起。若是父亲再无希望,他这辈子怕也就是这样了。



第八十五章 侯方域拜会高弘图
    (新的一周,老坤拜求推荐票!感谢书友中島風的500币打赏,感谢书友雪洗天心,书友何闲书友前天不是前天书友傲世九十九重天书友20180513210905223的100币打赏。)

    侯方域不甘心。

    凭什么?凭什么因为一篇策论就断送了他的大好前程?

    他还年轻,他的父亲也是老当益壮,绝不能闲云野鹤般过一辈子。

    通过他的一番努力,终于搭上了工部尚书高弘图的线。

    高弘图虽然不能算是东林党一派,但却是与阉党势不两立的。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侯方域信奉的不二准则。

    加之自己父亲在崇祯朝与高弘图的私交不错,更让他下定决心拜访这位政坛大佬。

    侯方域对着铜镜整了整衣衫,又往面上敷了些脂粉,这才满意的踱步往外走去。

    过文德桥,沿着秦淮河岸一路而行,至徐府街,绕过中山王府去到承恩寺中拜了一柱香,侯方域心中才稍定了几分。

    他现在是在南城,而高弘图的宅子是在中城大石桥一代,颇有一段距离。

    侯方域思量了一番,还是决定步行前往。

    这并不是因为他坐不起轿子,凭借他复社领袖和江南风流才子的身份,主动给他送钱的红粉知己不计其数。也正是靠着这些银子,他才能买下乌衣巷中的那套小宅子。

    但侯方域不想太过招摇,免得引起小人嫉恨使坏。

    正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候家现在处于最低谷,有无数人想要看笑话甚至是落井下石。

    侯方域绝不会让这些人如意。

    所幸候大才子的脚力还算不错,在天色彻底黑下来前抵达了大石桥北的高府。

    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高弘图如今是工部尚书,虽说不是宰相,也是差不了多少。

    侯方域振了振袍服,阔步朝大门走去,方是敲了两下,便有一个身材浑圆满面油光的门子打开大门。

    侯方域主动将名帖拜上,和声道:晚生求见高尚书,还请通禀则个。

    侯方域?

    那门子翻看了一眼名帖,见是著名的风流才子侯方域拜见自家老爷,心头的轻视稍稍淡了几分,清了清嗓子道:还请候公子稍等片刻,容某前去通禀一声。

    侯方域索性闭上眼睛养神,心中默默念着准备好的说辞。

    过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那门子去而复返,轻声唤道:候公子,请随某来。

    侯方域微微颔首,小心翼翼的跨过门槛,跟着那门子一路前行。

    自打父亲下狱问罪后,他是多久没有进过这等高门大院了?

    官场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现实,人还未走,茶便已经凉了。

    侯方域想起当初为父亲奔走时受到的冷眼,在心中长长叹了一声。

    眼下父亲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至少不再是罪臣,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侯方域跟着门子一路穿庭过院,来到一处月亮门前。

    那门子恭敬道:候公子,进了这道门就是后宅了,小的不便前往,候公子请自便。

    侯方域轻点了点头,从荷包中掏出了些碎银子递给那门子道:这是侯某的一点心意,还望笑纳。

    那门官见到银子立刻喜笑颜开,一把抓了来。

    公子请便。

    侯方域再次振了振袍服,深吸了一口气,这才昂首阔胸穿过月亮门。

    一进院子先是一面影壁,绕过之后是一段抄手游廊,沿着走到尽头有一方假山,曲水蜿蜒而过,汇聚到一汪清澈见底的池塘中。

    侯方域沿着石桥走到池塘中心的凉亭中,见一身着墨蓝色深衣的老者在捧卷而读,便断定此人是高弘图了。

    其实他和高弘图有过一面之缘,只不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侯方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秀才,跟着父亲与一众朝中大佬在一次文集上小聚,瞥见过高弘图一眼。

    如今十年过去了,他对高弘图的印象早已模糊。

    但看亭中这人闲适自得的样子,不是高弘图又能是谁?

    侯方域走到近前一揖到底,恭敬礼道:小侄侯方域拜见世伯。
1...3839404142...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