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振南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一袖乾坤

    至于原先的提督操江侯恂则调回都察院听堪。

    对朱慈烺来说,眼下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湖广和山东都必须守,只要一处没守住,都难免重蹈历史上南明的覆辙。

    当然,比原本历史好的地方是,他已经基本扫除了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势力,大明内部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稳定。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接连获得胜利,通过胜利给将士百姓信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与满清的漫长对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早,南京紫禁城午门外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朱慈烺身着大红色十二章衮服,乘舆一路从内宫来到午门。

    在内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朱慈烺登上午门城楼,俯瞰着午门下的芸芸众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如上朝一般庄肃。

    只是与以往不同,有数百名叛军俘虏被大汉将军押解到午门外跪倒。

    兵部尚书路振飞朗声道:献俘!

    之后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时金鼓齐鸣,乐声震天。

    乐止,兵部尚书路振飞接道:奉旨平定何腾蛟左良玉叛乱,所获俘囚,谨献阙下,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路振飞这句话说完,接下来就该朱慈烺发声了。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战俘恩赦释放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是下旨命把战俘拿去交由刑部依照律法处斩。

    朱慈烺知道这些俘虏都是左良玉军中的大将,有些颇有一些实力。但谋反就是谋反,叛乱就是叛乱,若是不对这些人明正典刑,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大明律法?

    便是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也必须死。

    拿去!

    朱慈烺一声令下,即宣判了数百名左军判将的下场。

    朱慈烺朗声之后,他身边的两名大汉将军便高喊:拿去!

    再之后,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十六,直至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齐声高喊。

    有明一代锦衣卫除了充当特务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作为皇帝的仪仗队。

    故而他们除了身材魁梧,声音也很洪亮,以备随时唱诵。

    三百六十人齐声喊道拿去,直是声如震雷。

    臣遵旨!

    这时候该刑部尚书马士英站出来了。

    他领旨之后冲左右吩咐道:全部押走,验明正身,赴市曹行刑!

    献俘阙下只是个仪式,真正处刑却不是在此。

    明代处决人犯是在西市,这些叛军将领都被天子钦判了斩立决,只待验明正身就会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南京西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听说几百名叛军将领要被处斩,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赶来看热闹,把西市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要被处决的人犯人数太多,故而只能分批行刑。

    不过这让南京百姓们更为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看更长时间了。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场,引至砧台前跪好。

    监斩官看了看天色,见时辰已到便将红色的签子掷了出去。

    刽子手纷纷拔掉人犯脖子后插着的木牌,挥刀斩下。

    二十颗人头纷纷滚落,无头尸体随之软倒在地。

    照理说处斩完一批人犯后刽子手都会在刑台上泼水清洗鲜血,可因为今天要处斩的人犯太多,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然泼水清洗完后又得处斩一批,等于白费工夫。

    人头斩落时围观的百姓发出一声声惊呼,随之是一阵狂喜。

    杀的好!

    杀光这些叛将!

    朝廷威武,圣上威武!

    杀戮带来的冲击让这些平头百姓们常年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纷纷高举着拳头,十分兴奋。

    又一批叛将被带了上来,刽子手高效的收割着人命。

    百姓们兴奋的呐喊着,不知不觉间大多数人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李国英属于最后一批被处斩的叛将。

    当他被押上断头台时百姓们纷纷朝他丢掷烂菜叶。

    李国英被捆绑着双手无法去把菜叶拨掉,便索性闭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掷。

    他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自己这一生。

    从一个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为亲兵,之后一路立功成为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他毫不犹豫的响应支持。

    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造反了。

    但他还是会选择跟从左良玉造反。

    因为他的效忠对象只有左良玉,没有朝廷。

    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左良玉给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说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侧’,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李国英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一定会第一时间劝进。

    可惜左良玉败了,所以他们这些支持左良玉的将领都该死。

    若是左良玉胜了,他们不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吗?

    至于内乱可能让清军趁虚而入,在李国英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要是左良玉夺了江山,大不了割让几省之地给满清,弄一个划江而治。

    可惜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者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刀起人头落,李国英的生命终止在了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这仗必须打(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
    中军大帐中,高杰愁眉紧锁来回在帐中踱着步子。

    昨日斥候队带回一名鞑子哨骑,高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来一个懂满语的商人,又对那鞑子严刑逼供,这才问出个究竟。

    原来这鞑子是一名满洲正黄旗的旗兵,奉命与同伴侦查顺德府一代的军情。据这鞑子说,多尔衮在得知明军杀入北直隶,连克大名府广平府后大惊,决定派出留守京师的两黄旗精锐阻击明军。

    而统领正黄镶黄旗的便是多罗贝勒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此次带来了一万多名两黄旗精锐,除此之外还有两万多绿营兵,人数虽然没有明军多,但战斗力十分强大。

    两黄旗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调出。足以见得多尔衮十分重视高杰。

    这对高杰来说可不算是个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准了八旗主力调去山陕的契机。想不到多尔衮竟然留了一手,把两黄旗的军队留了下来拱卫京畿。

    毫无疑问,这个勒克德浑就是冲着高杰来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小心的专门派出斥候到顺德府的山区侦查。

    对高杰来说,情况有变。原本他想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满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时打不下来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现在鞑子主动来战,高杰自然不可能像原计划的那样在北直隶流动作战。

    要么撤回河南山东,要么打这一仗。

    他必须作出抉择。

    高杰明白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大明对满清的整个作战计划,所以他慎之又慎,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李成栋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建议高杰打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军此时士气正盛,趁着这股劲头跟鞑子干一仗吃不了亏。

    其二,高杰急需要通过此战让麾下将士感受到真鞑的战斗力。毕竟此先战胜的绿营兵都是二鞑子。

    其三,高杰需要做给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鞑掉头就跑,朝廷那里恐怕交代不过去。

    李成栋将这三个理由一一向高杰讲清楚,高杰也觉得在理,便下定决心与勒克德浑一战。

    高杰很能打,也很敢打。

    但面对勒克德浑统率的两黄旗精锐,他十分小心,亲自召集麾下诸将商议策略。

    从清军的行进方向来看,他们应该是从冀州来的。

    要想进入广平府,清军走韩家寨沿着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极大。

    故而高杰决定在清军行进路线上设伏,打一场伏击战。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许多低矮的密林,确是伏击的好地方。

    不过此处不易摆开阵型,真打起来明军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

    思前想后高杰决定分兵,自己亲率三万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设伏。剩下的两万人由李成栋统领,绕道抄后路。

    等到清军沿着漳水进入河谷,李成栋便和高杰分别率部杀出,对清军形成合围之势。

    唯一的问题就是必须速战速决。若是拖到多铎统率的主力返回,怕是高杰和李成栋统领的明军都很难成功撤离。

    高杰从那鞑子斥候口中了解到勒克德浑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统兵经验,此次率军出征是勒克德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兵。

    所以高杰准备利用这点做些文章。

    一般而言,第一次统兵的人都会急于证明自己。

    所以高杰只要卖出一个破绽,按说勒克德浑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

    这便需要一个诱饵。

    高杰第一时间想到了张勇。

    这厮是在卫辉府投降的绿营军副将,跟着高杰一路攻城略地,早已没了退路。就连这些绿营兵脑袋后面的辫子也已经被剪掉,如今光秃秃的脑袋上没有一根头发,跟和尚没有任何分别。

    是以李成栋曾经笑称张勇统领的是一只和尚军。

    高杰准备命这只和尚军主动沿着漳水北进,与勒克德浑统领的清军来一次遭遇战。

    这场遭遇战只许败不许胜,目的就是勾起勒克德浑的**。

    张勇要做的是一路溃逃,诱使清军进入埋伏的河谷,这样高杰和李成栋便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杀出。

    这个计划很完美,关键就是要看勒克德浑会不会上当。

    若是张勇演的像一点,高杰觉得机会还是很大的。

    当高杰找到张勇把自己的想法悉数说出后,张勇虽然嘴上应了,心里却是叫苦不迭。

    他真是后悔不已,当初为啥不找个机会逃跑。

    现在好了,他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清人士’,除了跟着高杰干到底已经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

    去他娘的,干就是了!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不就是鞑子吗,都是一双眼睛一张嘴巴,还能把他生吞了不成?

    贝勒爷,前面就是宁晋泊了。

    范文程单手控着马缰,指着不远处的一汪大沼道。

    多尔衮虽然最终决定任命勒克德浑为统兵大将军出京阻击明军,但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便决定派范文程随军同行。

    范文程老成持重,多奇谋诡计,有他在勒克德浑身边,多尔衮放心的多。

    对此范文程当然不会拒绝。急主子所急,想主子所想这是一个做奴才的本份。

    作为一个从努尔哈赤时期就主动投效的老奴才,范文程对爱新觉罗家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

    在范文程看来,爱新觉罗家的事比他自己家的事还要重要。而眼下这一仗,关乎到爱新觉罗家的气运,关乎到大清的国运。他当然不能置身事外,为主子分忧,责无旁贷!

    范先生,我们今日要不要在宁晋泊附近扎营休息?这样士兵们取水埋锅造饭也方便些。

    勒克德浑对范文程十分的信任,从京师出来后行军路线怎么选择他都是听范文程的。

    贝勒爷不妨下令大军驻扎在距离水泊稍远的位置,这样比较稳妥。

    范文程犹豫了片刻,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背水扎营,乃是兵家大忌。万一南人突然杀出,极易造成士兵踩踏溺水啊。



第一百九十八章 宁晋泊外韩王寨(第三更,月票两百票加更!)
    勒克德浑最终选择在距离宁晋泊五里外的韩王寨扎营。

    这里曾经一度是巨寇韩三九的老巢。韩三九是宁晋泊一代有名的土匪,鼎盛时期寨中有上万土贼,后来清军发兵将其剿灭,所有土匪一律处死,这寨子便空了下来。

    想不到勒克德浑这次率军出征,早已废弃的寨子竟然再次派上了用处。

    寨子虽然已经废弃了,但基本的构造还在,遮风挡雨不是问题。

    出征的清军分为两部分,满洲正黄旗镶黄旗进到寨中休息。至于剩下的两万绿营兵则在寨外紧邻的位置扎营。

    身为主帅的勒克德浑自然住进了聚义堂,陪在他身边的便是有大清第一谋士之称的范文程。
1...9596979899...2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