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争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水鬼游魂
“张某不才,但绝对不会向王学谦低头,让他有本事来抓我,枪毙我……”
可能是内心的宣泄,也可能是自暴自弃的绝望。总之,张静江的反应太过激动,让准备过来劝说的宋子文和胡汉民极为被动。相比之下,宋子文对张静江的行为是反感的,是鄙夷的,是愤恨的。正因为张静江的一意孤行,让‘国党’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好不容易和浙商之间的默契,将因为一场不成功的兵变,荡然无存。
胡汉民多少还顾及一些同志感情。委婉的表示:“人杰,浙江的事很复杂,一时半会恐怕也理不清楚,不如这样。我们先去上海,大先生在上海也非常关心浙江的局势变化……”
张静江是一个政治投机客不假,但他也年轻过,并对孙大先生的信仰非常崇拜。同时,也并非是一无是处的浪荡公子。而是一个有才学,心中有抱负的人。
他身上最大的悲哀就是那场家里的火灾,直接导致了他身体的残疾,以至于性格上过于偏激。不过也要看人,对胡汉民他还不至于不明事理的胡搅蛮缠。可要是面对王学谦,那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
好在,王学谦并没有见张静江的打算,更贴切的说,王学谦没有拘捕张静江。审问这位‘造反’头子的险恶用心的心思。
可张静江并不傻,他从胡汉民颇为婉转的语调之中,似乎觉察到了他不为知的隐秘。如果是孙大先生的妥协,他倒不是太担心。因为,事情已经闹成这样了,孙大先生再表示强硬的态度,王学谦就要面子上不好看了。
王学谦毕竟是一方的封疆大吏,在东南的势力已经属于第·对话孙大先生也不会有任何不妥,虽说这种结果让‘国党’不少内部成员非常不习惯,但势比人强。就算‘国党’上下不承认王学谦的地方政权,但真要站在这位民国最年轻的督军面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展堂兄,你们是不是有什么话没有说清楚?”张静江表情警觉的盯着胡汉民。对了。人品饱受争议的胡汉民,有一个颇为侠义风的字,叫展堂,不过和白展堂没有什么关系。
胡汉民偷偷的看了一眼边上的宋子文,心中有些不忍。
可是宋子文本来就看不上张静江,站在他的角度。民国政界还真没几个人能入眼。王学谦除外,这家伙在宋子文的眼中已经不是凡人了,是上天派来打击凡人的妖孽。
不过,能够让宋子文都要仰望的妖孽,肯定不包括张静江,你以为他哈佛博士的头衔是假的?
以前,宋子文最多将张静江当成一个人手,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手,但是杭州兵变事件失败之后,张静江的能力从正数锐减到了负数,已经被宋子文开始质疑起张静江的智商来了。都什么时候了,还在矫情,就这份眼力,已经让他看轻了人品。
至于才华,抱歉,宋子文真没有看出张静江的与众不同来。还有他和张静江接触不多的原因。
正因为宋子文对张静江没有丝毫的好感,他就根本不在意张静江的反应,或者是内心的承受能力,反而从兜里将孙大先生给王学谦的那份电文拍在了茶几上,这一幕,让胡汉民有些不忍的脸颊上的肌肉颤动了几下,颇为明显。
张静江迟疑的看了一眼胡汉民,显然,这份已经不像是电报纸的电报,厚厚的摞起来,足有十几张。
而这份电报,肯定是能够解开他心头疑惑的关键电报,舔了舔嘴唇,他还是拿起了电报,不过伸手的那一刻,有些抖。
一张。
接着一张翻阅。
……
很快,张静江的眼眶变得湿润起来,双眼也通红起来,仿佛心头的伤心事被勾起,无限的放大开来。
“我……”
“……对不起大先生啊!”
张静江还没等看完,就气地有种想要找人拼命的架势,可惜胡汉民不方便解释,宋子文不屑一顾。
而当看到最后一页的那一刻,张静江的情绪彻底失控了起来,因为他在电报上看到了‘顿’、‘五内俱焚’、‘无地自容’之类的词语,这些话都是孙大先生一个将近六十岁的政坛名宿,对王学谦这个毛头小子的愧疚的语气。
尤其是最后那醒目的圈阅红字,让张静江彻底愤怒,张狂,暴虐起来。·如果王学谦站在他的面前,他甚至有将对方撕碎的冲动。
“……大先生,张某人对不起您啊!”
胡汉民暗暗叹气,他和张静江的关系不错,可惜这时候帮不上什么忙?
“……张某人愧对大先生的期望啊!”
这家伙还挺会来事,做戏的样子表情丰富。感情丰满……宋子文纯属胡思乱想,加上他先入为主的观念,肯定不会对张静江有正面的评价:“张先生,我记得大先生当时可没有答应你在浙江暴动。说愧对倒是情有可原。可是期望,不见得有。”
宋子文干巴巴的语气,就像他的面向那样,固执地让人无法忍受。
张静江这时候已经哭的像是一个泪人了,站在他的立场。这场兵变是没有错的。张家需要一个政治靠山。而任何靠山哪里比得上自己人在政坛高位上?
而张静江却对孙大先生的信心史无前例的高涨,并不为孙大先生因为广州兵变避祸上海,而表现出任何的不信任和怀疑。反而坚定的认为,未来的民国肯定是孙大先生主政。
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他看到了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张作霖的崛起,北方对南方的压力将越来越弱。而‘国党’只要能够控制南方比较重要的省份,潜心展几年,北伐并非是一句空话。到时候,他作为‘国党’元老,谋求一个入住浙江政府。也不是没有运作的空间。
在历史上,张静江背靠的张家也正是因为张静江主政浙江,才一跃成为浙商之。
而在他没有主政浙江的时候,张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张家这个时期的掌舵人,是张静江的堂兄张石铭。拥有张家祖产的盐业公司、东南信托公司、丝绸公司、还有钱庄。可在浙商之中,张家的主业只有盐业,但是缺乏上层高官的庇护,实力在同行之内只能算是中上。而信托公司因为受到‘信交风暴’的印象,实力跌落谷底。丝绸业被英国人控制,只能做源头的收购和转手……没有实体经济的张家。已经从江南豪门之中变成了二流家族。
在民国,第一等的商人是贸易商人,也就是买办商人,而且还是大买办才算。因为这些商人做的不是商品买卖交易。而是替代洋行做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生意。
比如苏州席家,清末民初在华夏修建的一半以上的铁路都有英国人投资的影子,或是部分,或是全部。而撮合这些国家工程的就是汇丰银行的席大买办席家。
这才是第一等的商人。
而第二等的商人,是拥有庞大实业产业的商人,包括地产商人。这一等的商人。张家也比不上。
算起来,张家只能算是第三等级的商人,中间贸易商。
像席家这样权势滔天,在民国压根就不用看政府眼色的商人,张家只有仰望的份。
加上张家的家主,长房长孙张石铭对做生意毫无兴趣,一心扑在金石古玩上面,这样一来,张家就更不可能成为浙商之中崭露头角了。这位在商界并不出名,自己家的生意都不见得愿意去打理,但他的理念已经越了时代,经理人替他管理。所以,张家的生意除了没有大的崛起契机之外,并非一落千丈,反而每年的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但张石铭在文化界可是大大有名,著名的西冷印社的头号金主就是张家的大公子张石铭。
杭州对于张石铭来说并不陌生,但以前来都是充满兴奋和期待。这一次的行程却过于的冲忙,甚至称得上慌乱了,匆匆赶到杭州的张石铭看到弟弟张静江要死要活的样子,顿时气的脸色铁青:“糊涂!”
“大哥,您怎么来了?”
“出了这么大的乱子,我能不来吗?”张石铭反问的口气,却带着包庇兄弟的关切。
他并不是真的要骂堂弟,作为张家的大少爷,其实他也知道张静江对张家付出的要比他这个大哥要多得多。
但在外人面前,他不得不让犯了错的张静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当然,张石铭的心里也挺没底的,这次来杭州,他是准备等着让王学谦宰一刀的,可惜王大少似乎看不上张家的千万家财。
王家的铁路公司股票就价值数千万,还有投资银行、完全独资的远东银行、浙江商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六七家大银行的股东,加上港务公司、造船厂等等
原本隐藏在浙商之中。并不出众的王家,刹那间竟然是如此的庞大,让张大少内心非常憋屈和受伤。尤其是王学谦已经是浙江督军,未来的浙江等于是王家的浙江……想起兄弟这辈子的奋斗目标。他开始恍惚了。张静江希望将张家带领到浙商第一的位置上来,完成这个目标,必须让他成为浙江的政府当家人。一旦成功,张家就会一跃成为浙商一哥。
不过,这个可能性在兵变之间。他似乎自信满满,但现在……连他自己都不看好自己。
“人杰,王家已经不是我们张家能够追赶的了!”张石铭的语气多少有点无奈,在看到胡汉民和宋子文相继出门之后,语气随意了很多,带着无奈的口吻。
张静江苦笑道:“大哥,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没用?”
“不,你已经做的更好了。”张石铭激动的反对:“其实有些事情我们根本就无法改变,而王家也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无力对抗了。”
“我……”
张静江气恼的握着拳头。用力的捶打他受伤残疾的腿,脸上的表情狰狞凶狠。
张石铭连忙阻止兄弟的自残行为:“人杰,你这是干什么?张家一直是团结的张家,我们都没有要怨你的意思。再说了,你做的事本来也是为张家着想。”
“王学谦要多少钱?”在张静江的眼里,当官的没有一个不贪的,可问题是王学谦很不幸的是民国富,他的钱似乎比曹锟要多很多,比北洋的国库……更多。
张石铭一脸奇怪的道:“他没要钱。”
“他怎么可以不要钱!”张静江气恼道,似乎王学谦不贪财。不是一个好官似的,让他无法接收。
张石铭:“人杰,你糊涂了,他没要我们张家的钱。”实际上。张石铭准备了一张五十万两白银的存单,可惜王学谦看不上,压根就没要,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
而这个要求在张石铭看来没什么,保住兄弟的命要紧,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甚至说人杰你是受到了蛊惑。是不明真相的参与者,只要将背后的人说出来,然后他给了我一张名单。别说,当哥哥的也纳闷,怎么都是米商的名单。不过你的性命重要,我就没有通过你当时答应下来了。”
张静江就是这次兵变的策划者,他就是最大的后台,可张石铭带回来的消息,让他都纳闷,他怎么背后还有人?还是米商?这是瞎扯吗?
一连几个问题,让他有种一头雾水的迷茫。
“你签字画押了?”理智告诉他,这个要求的背后一定有他不为所知的阴谋,但可恨的是他一时间看不出来。不过张石铭丝毫没有现兄弟脸上的疑惑,反而宽慰道:“大哥觉得没什么,死道友不死贫道,保存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大哥当然要签。”
张静江突然想起来,浙江的米商大部分都属于北部平原地区,主要在太湖平原的湖州和嘉兴,而这些商人和宁绍商团之间有着天然的分歧,一旦张家指正背后的谋划者是这些人的话,作为湖商一员的张家必然会被本土势力排斥……
张静江想到这里,顿时脸色巨变:“糟了,大哥你中计了?”
“不会吧?他连钱都不要……”张石铭心中惴惴不安道,在他看来五十万白银的吸引力,远远要过名誉。
张静江突然坐起来,疯狂道:“大哥我不同意。”
“可是认罪书已经写下来了,从轻落的****令王督也已经签署了。这件事已经和我们张家无关了。”张石铭轻松道。
“这没用。”张静江固执道:“我没有写认罪书,也不会指认同谋和幕后的人,这个条件我不答应。”
张石铭无奈道:“不答应也没办法了,我已经写了。”
“字迹不同,我绝对不会承认的。”张静江反抗道。
张石铭反而坦然道:“反抗也没用了,胡汉民写的认罪书,那字迹连我分辨不出来,估计也只有你本人能看出来了。”
胡汉民是谁啊!
替考专业户,他要是连模仿张静江的笔迹都做不到,他怎么去给人替考挣钱?
听到这个消息,张静江饱受打击,瘫倒在了沙上。
大世争锋 第1165章 【人无完人】
“放心吧,保罗。他会答应的!”
胡汉民面对宋子文的时候,并不是很习惯,因为宋嘉树的关系,他也挺别扭。本来,他和孙大先生一样,和宋子文的父亲宋嘉树称兄道弟的关系,一时间要转过弯来,也挺不容易的。
宋子文眉头紧锁,反而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并没有胡汉民的乐观。
对于同盟会之后革命党,他更多的是一种愤恨。这种愤恨源自于他的父亲,宋嘉树。尽其所有的支持孙大先生,最后还被这么一个看似高风亮节的家伙给气死了……这仅是家恨。
其实更多的是因为他并不看好姐夫的前途,‘国党’的未来一片黑暗。
就算是孙大先生还能重返广州,重新当上那个‘非常大总统’、‘临时大总统’之类的称号,但凭借广东一个省的力量就去北伐,面对直系军阀和奉军,根本就没有胜算。
‘国党’内部就矛盾重重,有本事,有能力的人才不被重视。军方一直被压制,导致矛盾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这也是造成广州兵变的主要原因。另外就是手段,刺杀这种非常手段,用在政治上,就等于是江湖匪类被以前的朝廷给招安了。
相互间的信任已经跌入谷底,谁还会相信谁?
至于张静江的问题,他根本就不关心,因为偏见和忽视,在宋子文的潜意识里,张静江这样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然,在‘国党’内,这样人还很多,把孙大先生的信任当成尚方宝剑,还以为这样就能够站在道德的最高点。
出于一种不太熟练的交际习惯,宋子文还是问了一句:“你觉得他会担负所有的责任?”
说实在的,这种背黑锅的过程很糟心,对当事人也好。对周围的人也罢,都不是一件让人能够愉悦的事。但在‘国党’内部,这种做法是司空见惯的,原因胡汉民当然清楚。只是他不知道宋子文是否明白。
“嗯……”迟疑了一会儿,胡汉民决定试探的点拨一下宋子文,倒不是宋子文的智慧不足,需要他来提醒,只是‘国党’的高层都清楚这位宋家大公子的家庭和经历完全是西式教育的一套。可能对东方的含蓄和委婉有所不解:“保罗,人杰没有多少私心,他的作法都是为了大家,为了‘国党’。”
“怎么说?”宋子文脸色一变,似乎觉察到胡汉民接下来说的话的意思,但这绝对不是他想要听到的。
“这个责任说大,关乎信命;说小,只要能妥协,还真的称不上什么事。在整个‘国党’内,谁都可以背负这样的责任。但惟独有一个人,他不能涉及……”胡汉民几乎是一字一句的语气缓和,但字里行间的坚定,以及无法妥协的固执让宋子文还是微微一愣。
这还是那个老好人一样,整天不理事事的胡汉民吗?
胡汉民在‘国党’之内不问事是出了名的,说好听点是明哲保身,说难听点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
可在所有人都以为胡汉民这次还会明哲保身的时候,这家伙却一反常态的站出来,并陪伴宋子文来浙江。代表‘国党’和王学谦谈判,让很多人认为这家伙胆小如鼠的同僚们,也同时是竞争者大跌眼镜。
想当初,‘国党’上下梁启超一句话‘远距离政党’挤兑地暴跳如雷。汪兆铭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从南阳潜入燕京刺杀摄政王载沣,那时候的胡汉民拉着汪兆铭的手,语重心长的劝解,希望年起气盛的汪兆铭能够悬崖勒马,就差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了。
试问。这么一位胆小如鼠的政客,却突然对宋子文说:“他也能站出来,替整个‘国党’背黑锅,只要他认为值得。”
而这份值得在‘国党’内只有一个人享有这份权利。
不仅是胡汉民,包括汪兆铭,最近被提拔的老蒋,包括所有人。如果一旦这个人没有了这份心,那么就很快会被抛弃。这并非是孙大先生的本意,但却是整个‘国党’高层的内部认同。因为‘国党’内其他人都可以背负名誉上,甚至道德上的污点,但孙大先生就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孙大先生想要迎娶宋家小姐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阻力。
甚至不惜说出:为了爱情,吾宁死。这样激进的话。可倘若孙大先生想要纳妾,‘国党’上下甚至会帮忙寻找合适的人选……糟糠之妻不可弃,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因为,这关乎一个人的人品。
好在,事件总是会因为爆发的太过突然,没有太长久的持久力。
孙大先生一如既往的道德高尚,毫无瑕疵。可实际上,‘国党’很多决定,甚至是刺杀,都是他认同的,有些直接是他下令的。在广州临时政府的海军总长程璧光,被刺杀后就不了了之。但知道隐秘的人都清楚,下令的人是总统府的大管家,朱执信。
在黎元洪时期,程璧光是海军总长,府院之争尘埃落定之后,程璧光接受孙大先生的邀请,带着一直舰队来了广州。但结果双方都很不满意,程璧光要供养一支舰队,真正的海军舰队,拥有9艘战舰,但是广州临时政府方面并没有给军费,舰队连买煤的钱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程璧光不得不对部下的人心考虑,要不然,这支舰队会分崩离析。这也是他在到广州之后不久,左右摇摆的原因。他需要军费,能够供养舰队的军费。
华夏的海军,自从民国以后就一直过着一种近乎‘叫花子’的苦日子。连燃料钱都凑不出来,整支舰队都趴在军港也是常有的事。
而程璧光为了能够让舰队保持战斗力,或者说足够的自主权,不得不做出的改变,对孙大先生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因为一旦舰队叛乱,广州临时政府连反抗的实力都没有。
所以,他必须死……
一位在海军军界有着赫赫威名的司令官,就这样被刺杀在广州街头。而这份命令是总统府下达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高层斗争的结果,就算调查到最后。最多也就被牵扯出朱执信而已。在程璧光被刺这件事上,谁对谁错还真不好说,但‘国党’上下维护孙大先生的决心是绝对不会变的。
一旦事情往孙大先生靠,必然会让‘国党’上下万分紧张。
浙江的事也一样。孙大先生就算是策划者,他也没错,错的是底下办事的人。更何况,这件事的原本孙大先生并没有最后决定,就让张静江挑了起来。
所以张静江认罪。无可厚非。‘国党’上下为了维护孙大先生的名誉,已经是无所不用其极,任何错误都有他人承担,而获得的成果自然由孙大先生享受。表面上看,这非常不合理,对其他人很不公平。但实际上,这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国党’经过几次的分裂和矛盾激化,已经没有一个人能和孙大先生那样扛大旗的了。
被刺杀的宋教仁。
离开国党的黄兴。
潜心学术的章太炎……
没有了这些人,‘国党’内部还有谁能够承担政治大旗的重任?只有孙大先生。
宋子文想明白这些之后。就像是吃下了一只苍蝇一半难受,他所尊重的信仰不允许这种‘欺骗’横行在整个组织之内。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一个连敢于站出来认错都做不到的人,道德再高尚,也是假的。谎言终究会被戳破的那一天。虽说,连他都明白,孙大先生并不是没有认错的勇气,而是不能。
尤其是在危机四伏的民国,认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认错的勇气都没有。
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圣人都会出错,何况是一个年近花甲,却没有多少执政经验的政客?
面对胡汉民。对方的所作所为让宋子文对其感观改变不少,但内心却无比的压抑,他需要有一个能够释放的空间,一个轻松的环境……想来想去,在宁波他倒是有一个朋友。可连宋子文都不清楚,他和王学谦还能做朋友吗?
“我想一个人出去走走……”
面对宋子文失落的神情。胡汉民觉得自己没有把握说服这位大少爷,虽说宋子文这些年过的也不如意,但架子还在。
胡汉民长叹一口气道:“这些年,风风雨雨的,该丢的都丢了,不该丢的也丢了……”发现语气过于沉重了一些,他立刻改口道:“说这些干什么,宁波你是第一次来,出去走走也好,感受一下风土人情。不过晚上还是早点回会馆。”
胡汉民有些话不方便说,他的本意是浙江也不太平,兵荒马乱的,又是打仗,又是兵变。
可问题是浙江和福建发动战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逼的,这是直系高层想要控制东南,王学谦不得不做出的反应,破掉吴佩孚想要在浙江外围困住浙江的作战意图。这是没有选择的结果,战争不是目的,但却是最有效和最无奈的手段。
至于兵变?
胡汉民忽然发现,浙江的动乱至少有一半是‘国党’造成的,作为其中一份子,他也很难辩驳,连说句公道话的勇气都没有。
宋子文漫无目的在街头走着,似乎杭州的兵变离宁波太远,宁波城内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不同于广州那种略见疮痍的萧索,宁波仿佛像是早晨的太阳,温和,却充满着生机勃勃的能量。
这让他很新奇,在他熟悉的地方,武汉和广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而上海更是像是一个欧洲的大城市。宁波的出奇在于这个城市的人,每个人都似乎很自信,很满足的生活在这个城市内。这在阅历颇丰的宋子文的眼中是难以想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