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艘航母去抗日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且听沧海
还有就是英国,法国和德国这些国家,德国刚刚在胶州湾一带进行了挑衅,尝到了一点甜头,这难免不被英国和法国嫉妒,他们一定会借英国公使遇害一事,入侵中国,强迫清zhèngfu签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林远熟悉的历史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开始,俄国救顺势入侵并占领了中国东北,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杀害了大量的无辜平民。现在如果战争开始,běijg舰没有能力在面积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地区展开陆战。
林远于是命令张华,弄清楚列强的底牌,看看他们到底要不要发动战争。
张华接到林远的命令,不禁陷入了沉思,他默默地点起了一支烟,闭上眼睛,让身体沉浸在烟雾中,慢慢地思考着对策。
这时门开了,张华睁开眼睛,看见沈涛走了进来,问道:“小沈,你今天去衙门了吗?”
沈涛笑道:“我去衙门打听了,那群拳民把凯希尔的行程摸得一清二楚,看样子这群人琢磨弄死他不是一天了,凯希尔的护卫每一个都是一刀毙命,看来这群拳民都是高手!”
张华问道:“衙门的人是怎么确定这事是拳民干的?”
沈涛答道:“凯希尔的老婆并没有死,只是被砍了一刀,没砍在要害上,是她说的。”
张华皱着眉头追问道:“什么,他的老婆没有死?”
沈涛笑道:“您这是怎么了,我在衙门口的兄弟都见到他老婆了,就是没有死啊。”
张华说:“那不对啊!义和团有规矩,杀一个洋人赏银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儿三十两,这群人要真是义和团的人,为什么不杀那个洋妇,好像是故意留下她做证一样!”
沈涛说:“我说老张,你那么婆婆妈妈的做什么,不就死了个洋鬼子吗,活该!”
张华又点起了一支烟,说:“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可是在给英国人发动战争的借口。”
张华突然说:“你去英国人的使馆看了吗?守卫严吗?”
沈涛说:“他们的使馆就在东江米巷,英国公使住的是原来的淳亲王府,里面的情况我不知道,不过由于拳民们闹得凶,门口加了双岗。”
东江米巷就是后来的东交民巷,这个时候它的名字还没有改。
张华说:“那里面做工的人,是中国人还是洋人。”
沈涛说:“这个我还真留心了,每天像运送垃圾这样的脏活,都是他们找中国人干的。”
张华点头道:“明天我们去一趟英国人的使馆。”
第二天,张华和沈涛扮成运垃圾的工人,从王府的角门混进了英国使馆,这里完全是中式建筑,其中一间二层的小楼引起了张华的注意,这间小楼的四周有不少士兵把守,出入的人员都要查看证件,而且进出的人都会拿着装文件的袋子。
离开了王府,回到住地,沈涛不禁问张华:“咱们干了一上午的活,您看出什么门道了吗?我怎么什么都没看出来。”
张华笑道:“我已经发现他们藏文件的地方了。”
沈涛一笑,说:“那就好办了,我去把文件给偷出来。”
张华摇摇头,说:“这可不行,太危险了。”
沈涛不禁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张华想了一会儿,然后问道:“你会放火吗?”
在běijg的一家ri式会馆的一个房间内,樱井若美跪坐在ri式榻榻米上,她的面前是一个中年男子,她笑道:“还是头山君的手段高明,学生受教了。”
中年男子盘着腿,手中端着一杯茶,悠然自得地抿着,笑道:“樱井小姐客气了,我们玄洋社和你们军部都是为天皇效命,不分你我。”
男子名叫头山满,他口中的玄洋社是ri本的一个极右翼组织,提到玄洋社,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如果提到它的另一个名字,相信没有人不知道,那就是:“黑龙会”。
此时的黑龙会还叫玄洋社,头山满就是这个社的创建者之一。
樱井若美笑道:“头山君,装成义和团的人来暗杀英国驻华大使,这个主意可太巧妙了,我们帝国又可以从中渔利了,只是不知,那几个人会不会透露我们的秘密?”
头山满淡淡地说:“那几个人,再也不会开口了。”
凯希尔遇害一事,后世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是义和团拳民所为,所以说,历史的真相往往不为人知。
开艘航母去抗日 074 情报分析
;
沈涛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放火吗?有什么难的?”
张华叹了一口气,像在教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样对沈涛说:“放火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就比如说,你用什么东西引火,引火的东西需要多少,你总不能推着一大车的柴火去放火吧,那样一眼就被人家看出来了,还有风向的问题,我只要你烧英国人的使馆,你别把周围的老百姓给烧到。..”
张华最后严肃地说:“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既要你把火放起来,又要英国人相信:没有人放火,失火纯属意外,你能做得到吗?”
沈涛沉思了一会儿,没说话,张华说:“我也知道这个不好做,机要室那种地方,肯定有很多人看守,你的功夫再高,也不可能躲开他们,而且,就算你能进到机要室,你知道要拿哪些文件吗?”
沈涛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字嘛,我认识的不多。”
张华笑道:“英国人的机要室,文件一定都是用英文写的,你认识英文吗?”
沈涛摇摇头。
张华知道这个时代的人,能认出自己的名字就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懂英文,说:“那好吧,我们再另想办法。”
沈涛问:“张哥,如果我要是能把火放起来,您有什么计划?”
张华说:“我知道使馆的英国兵不多,使馆里面的建筑又都是木制的,现在是冬天,天干物燥,凭借那些英国人肯定没法把火扑灭,他们肯定要向附近保卫使馆的清军士兵求援,我就扮成清军的一员,混进使馆,见机行事。”
沈涛看见张华正在吸着烟,突然灵机一动,问:“那要是着了火,英国兵不离开机要室怎么办?”
张华笑道:“不会的,那些文件在我们眼里,比英国人的命重要,可是在英国人眼里,那些写着字的纸和活生生的人命相比,哪个更重要?”
沈涛笑道:“张哥,我有办法了,您和我去清军的营盘里等着,那里的一个头目是我的手下败将,我们不打不相识,现在已经是好哥们了。”
张华问道:“你要怎么放火?”
沈涛说:“那个使馆的英国兵少,所以都是重点守卫那些有英国人住的地方,我能混进去,我点上一支烟,往棉门帘上一放,这样火就能烧起来,到时候英国人就算查到火源,也会认为是有人吸烟,不小心引起了火灾。”
张华放下烟,说:“可以试一试。”于是和沈涛来到了那个营地,营地就驻扎在街口的一个大宅子里,原来也是个王府,后来荒废了。
沈涛给张华弄了一身清军士兵的衣服,晚上十二点,正是人们熟睡的时候,只见英国使馆的突然起了火光,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时间便烈焰飞腾,人声鼎沸。
清军一见火起,立刻跑去相助灭火,张华混在人群里,刚进使馆,张华就被沈涛拉到一边,两人找没人的小路,一路来到充作机要室的那件楼,楼里负责看守的英国兵都去救火了,整个楼里空无一人。
沈涛一进屋子,见到一个柜子挨着一个柜子,柜子里满满地放着文件盒子,手足无措地问张华:“张哥,这么多文件,哪个是我们要用的啊?”
张华小声说:“你给我在门口放风就行。”
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张华拎着一个袋子出来,袋子里面装着文件,沈涛不禁问:“张哥,您是怎么找到的?”
张华说:“我们赶紧走,回去了我再告诉你。”
两个人找没人的地方,翻墙溜出使馆,回到清军大营,把衣服换好,趁着夜sè返回了住地。
沈涛见张华把盒子里的文件拿出来,问:“张哥,您是怎么从那么多的文件里把这些找到的?”
张华指着盒子上的一串数字说:“这个是这份档案的全宗号,我能从这个号码里读出这份档案归档的ri期,我们只要看最近几天的档案就可以了。”
沈涛点点头,又问:“那这个里面会有英国人的作战计划吗?比如他们有多少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好在他们的进攻路线上设伏!”
张华哑然失笑,说:“这种战役战术级别的军事文件,不要说大使馆没有,就算大使馆有,也不会存放在机要室里的,我拿的这些,都是大使馆最近往来的电报备份。”
沈涛看着那弯弯曲曲的英文字母,说:“张哥,您教我认这些英国字吧。”
张华“哈哈”笑了几声,说:“你先去把中国字认全。”说完,就低下头开始看情报。
沈涛干笑了两下,心里想着一定要把中国字和英国字都学好,然后问:“张哥,我们要从这些电报里面看出些什么?”
张华说:“我们要从里面分析出,英国人是不是决心要发动战争,如果是,可能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沈涛点点头,张华抽出一张电报,上面是英国大使馆通报给本国zhèngfu凯希尔被刺身亡的消息,zhèngfu的回电:做好准备,随时撤离在华的英国人。
撤侨通常是发动战争的前奏,看来英国人这回是要玩真的了。
又看了几份,都是与此事无关的,这时一份电报引起了张华的注意,这是一份来自英国本土的情报:速通知广州领事馆,在香港准备优质煤45oo吨。
张华盯着那份电报沉思良久,沈涛问:“张哥,您盯着它看什么?”
张华说:“看来英国人真的要动手了,你看,英国皇家海军为了保护其在世界的贸易,在全球的海域都进行巡逻,香港是英国巡逻舰队的重要补给站,为什么要突然准备这么大数量的煤,要知道,这些煤,可以供四艘君权级战列舰以1o节的航速行驶五千海里。”
张华又看了几份电报,有关于广州湾的cháo汐情况,有关于广州城居民住宅的情况,张华得出结论:英国人很有可能要占领广州城,搜集广州湾的情况,很有可能是要在广州登陆,收集广州城居民住宅情况,很有可能是为占领广州城做准备。
张华心想:“如果英国人真的要动手,那么时间会是什么时候呢?”
他们的陆战队可以从殖民地调集,印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可是舰队就必须要从本土开来了,毕竟大清还有纸面上很强大的北洋舰队,军舰从英国本土开到广州,速度快的话,应该需要2o天左右,现在是12月1ori,二十天之后就是一月初,1月26ri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ri,chun节,英国人会不会选在这个时候动手呢?
张华又把有用的情报翻看了一遍,情报分析工作,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他下定决心,把信息传回běijg舰:英国有极大的可能要对清廷开战!时间可能在1895年1月!战略目的可能是:占领广州城。
开艘航母去抗日 075 海空协同
;
消息传回了běijg舰的时候,林远正在běijg舰的各个部门进行巡察,他从一扇开着的门里,见到了一个令他惊讶的场景。..
四个值班的战士,正在连长的带领下,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
那个连长带着耳机,一边把鼠标点得噼里啪啦直响,一边大声地指挥着手下的战士,一个眼尖的战士发现了林远,立刻把鼠标放下,站起身来,连长浑然不觉,大声叫着那个战士的名字,怒道:“诶,你怎么不动弹了!我们要输了!”
连长此时也发现了林远,他连忙站起来,说:“报告,报告舰长,我正在带领战士测试电脑xg能!”
林远呵呵一笑,说:“你们在测试什么xg能?”
连长说:“报告舰长,我们在测试显卡xg能!我们把这款号称显卡杀手的游戏的画质开到最高!各种特效全开!画面帧速超过六十!显卡xg能完全合格!”
林远看了一眼他胸前的名牌,笑着问:“你叫李凯?”
李凯胸一挺说:“是!”
林远说:“无人机部门的?”
李凯说:“是!”
林远说:“为什么在值班的时候玩游戏?”
李凯大声说:“保证没有下一次了!”
林远问:“我问你,běijg舰上装备了几种无人机?”
李凯说:“三种,第一种:wr-30,使用太阳能为动力,是高空长航时战略无人机,可以用于战略侦察,中继通讯指挥;第二种:wr-20,是常规动力的无人侦察机;第三种:wr-11,用于战术层面的侦察和监控。”
林远说:“是不是觉得闲着没事做,才玩游戏?”
李凯不要意思地点点头,林远说:“很快你们就要很忙了!”
林远说完,转身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回过头来对他说:“你,写一份三千字的检讨,交给你的上级!”
这时,林远得到了张华的分析,他立刻决定,加快新舰队的建设步伐。
林远的想法是:在未来可能的战争中,航空母舰由于武器装备无法得到补充,所以并不直接担负攻击任务,而是作为整个舰队的指挥,控制,侦察和监视的中枢,利用běijg舰上装备的无人机,对一定的海域进行目标搜索,以达成先敌发现的目的,在战场上,利用无人机的校准,达到更加jg确的shè击!
利用无人机为地面炮兵做侦察校shè是很通常的做法,可是从来没有人利用过无人机为海军火炮进行校shè!原因也很简单:出现无人机的时候,海军已经过了大炮巨舰决胜的时代了。
1894年12月11ri早上,邓世昌带领着第一批经过训练的火炮cāo作手,登上了俘获的ri本军舰吉野舰,在丰岛海战中,就是吉野舰打响了第一炮,在历史上,邓世昌的致远舰也是在吉野舰的打击下沉没的,可是现在,吉野舰却开始为中国人效命。
吉野舰在当时也是一艘优秀的巡洋舰,它在强压通风的状态下的航速可以达到23节,火力上装备速shè炮。
现在的吉野舰上,有一部分是邓世昌训练的火炮cāo作手,一部分是běijg舰训练的轮机员和航海员,还有一部分,是携带先进通讯和测距设备的běijg舰人员,林远之所以对邓世昌说可以jg确测量距离,是因为有běijg舰上的便携式激光测距仪。
这天早上,东海海面,风速2.3米,浪高0.2米,一架wr-30无人机率先起飞,在běijg舰上空担任中继指挥任务!随后,一架wr-11战术无人侦察机起飞。
在21世纪,无人机在战争中的作用一直是各事理论家关注的焦点,由于无人,所以无人机可以承担很多极端危险的任务,就算有损失,也不用担负人员伤亡——这种将会引起巨大社会压力的后果。
尽管无人机在战争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14年,可是直到100年以后的2013年,无人机才在航空母舰上完成起降,这里面,除了军事理论的原因外,也有技术上的难点。
无人机没法像有人机那样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无人机能像人那样思考这种事情还仅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在起飞和着舰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意外,这些意外不可能全部编入无人机的程序里,而控制人员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意外的处置。
更危险的是着舰过程,有人机在着舰完成对准跑道,调整高度的时候,是靠人来控制的,而无人机要靠控制人员在观察到情况之后再进行控制,这样就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出现拦截钩没有挂住拦截索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在有人机上也很常见,有人机的飞行员可以立即选择加速复飞,可是无人机想要这样做就有可能出现来不及的情况。
běijg舰之所以装备了很多无人机,就是希望利用无人机来探索一下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在海战方面的应用,没想到却在穿越之后派上了用场。
想象总是美好的,第一个科目就是wr-30对海上目标的发现,目标由那艘四千吨级排水量的桥立舰担任,林远此时就站在李凯身边,李凯紧紧地盯着wr-30传回来的图像,希望从中发现目标。
我军的航空侦察的自动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侦察,要走一个摄影,胶片处理,冲印照片,目视判读这些程序,这样做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更难以接受的是需要较大的时间周期,而在现代化的běijg舰上,这一系列的过程由计算机来完成,目标判读人员只需要观察目标就可以了。
海上目标的实时图像被传输回běijg舰,běijg舰上的计算机高速地处理着那一串串0和1,进行着图像增强,边缘处理,去除噪声等过程,把图像处理成适合人员观看的图片,那架wr-30飞行在五千米的高空,可以监视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经过一系列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计算机已经把可能是舰船的目标区分出来。
可是计算机无法知道哪些是敌舰,哪些是民船,所以,必须要人员来判断,李凯和手下的战士紧紧盯着屏幕,wr-30上面配备的高清摄像头,可以看清十厘米乘以十厘米的方块,这样的清晰度,一张照片的大小就有可能超过几十g,所以处理这样的图片,对于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显卡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李凯拖动着图片,查找着可能的目标,图片在拖动的时候丝毫没有卡顿,李凯按着桥立舰的目标特征,一个一个目标的甄别,终于锁定了目标。
林远看着桥立舰传回的坐标信息,给了李凯判断正确的示意,邓世昌驾驶着吉野舰很快赶赴目标海域,没想到,进行目标校shè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大的问题。
开艘航母去抗日 076 赶走菲律宾军舰
;
邓世昌率领着吉野舰向预定海域出发,很快就到达了指定的地点,随即,向模拟的靶位发shè了一枚训练弹,落在了许可半径之内。
那架wr-11战术无人机很快拍摄下弹着点的位置,通过wr-30的中继数据链将弹着点,吉野舰的速度,标靶的想定速度等信息传回běijg舰,běijg舰上的人员利用事先编制好的程序,计算出火炮需要调整的角度,并传回吉野舰,吉野舰迅速根据新得到的数据,调整火炮位置,新的一发炮弹更加jg确的命中靶心。
这次演练圆满结束了。
无人机为海军炮火校shè看似很成功,不过林远却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是一艘军舰,如果在海战中,我方有多艘军舰,那么战场上就会有多个弹着点,如何在这么多弹着点中准确发现是哪一艘军舰产生的,看起来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且海战的过程中,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而且很有可能在海战一开始就陷入乱战,这样一来,就更加难以jg确指示目标了,林远默默地想着。
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跳入了脑海,那就是一但和英国人开战,就不可能从英国人那里买到煤了,现在用的煤可都是从英国买的。
正在这时,李凯从照片上发现了什么,他指着一个目标说:“这里怎么又有了一艘军舰?”
林远问:“这是一艘什么军舰?”
李凯说:“我也不清楚,我对这个时代的军舰也不是很熟悉,不过看起来这艘军舰要比桥立舰小得多,而且,这艘船似乎还在使用风帆为动力。”
林远问:“这艘军舰距离我们有多远?”
李凯说:“距离我们不超过二十海里。”
林远问:“只有这一艘?”
李凯又仔细看了看图,说:“这艘船似乎在追赶前面的一艘船。”
林远点点头,命令那架wr-11型无人机飞赴军舰所在海域,同时命令邓世昌所在的吉野舰向目标海域移动。
很快无人机传回了更加清晰的图像,一艘军舰,赫然在追赶一艘民船!
由于海面上风比较小,所以两艘以风帆为动力的船行驶的速度都很慢,吉野舰以20节的航速向着两艘船行进,半个小时之后,从吉野舰的观测设备中已经能够看到两艘舰船了。
站在舰桥上的邓世昌举起手中的望远镜,邓世昌刚刚拿到这部望远镜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部望远镜与自己之前用过的不同,首先,这是一部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双筒望远镜,镜头上好像有一层发暗的膜。
他不知道的是,那层膜可不简单,它的出现时间要等到20世纪,由于直shè的光线会破坏望远镜中呈现的影像,为了增强视觉影像,镜片及棱镜需要镀上一层偏光膜,而军用望远镜通常会在所有光学表面都镀上多层膜以使图像效果达到最佳。
邓世昌首先观察那艘没有火炮的民船,只见民船上面并没有悬挂国旗的一类标志物,不过那些梳着辫子,脑门剃得锃亮的人让他明白,这是一艘来自大清的船只。舰上的人正挥舞着铲子,把船舱里面装的煤扔进大海,邓世昌明白,这是想要尽量减少船自身的重量,以提高行驶速度。
他又观察那艘带着火炮的军舰,他首先看到的是遍布船上的绳子,这并不奇怪,风帆为动力的战舰,它的帆需要很多绳子来固定。风帆时代的战舰,火炮通常布置在舷侧,这艘战舰是舰首方向对准民船追击,所以这艘战舰在追击的时候并没有开炮,那艘民船这才逃过一劫。
这艘船会是海盗的船吗?他想着,可是没听说过东海这里的海盗能装备这么先进的船啊!他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这艘军舰,发现上面既有金发碧眼的洋人,又有黑眼睛黑头发的亚洲人,再看军舰上面的国旗,主体是红黄两sè,在旗帜的zhongyāng靠左边的位置,有一个复杂的图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