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第七百六十二章: 须弥山石窟
    固原石城位于宁夏固原。石城已是一个沿袭时间很久的地名了。唐代吐蕃占据固原时即称石堡,后来演化为石城,明代的历史典籍里已称其为石城。

    我们这次踏足于此,石城在西北黄土高原是一种奇特景观,地质学上称为“丹霞“地貌。看惯了黄土地,再看这突兀连绵的地貌,是很新奇的。由扫竹岭石窟东北登山,小路蜿蜒,茂密的灌木和花草覆盖着山峦,经霜后变红的叶子在秋风中摇摆,定神四望,撩人心绪。青山无些许纤尘,清静得让人心醉。登上山岭的峰巅,即可远眺俯视,“丹霞“地貌尽收眼底中,但见万山奔腾,沟壑纵横,由四周向中间倾斜,状如盆地,远处如同城墙一样的千仞壁峰就是石城。

    须弥山石窟现存大小石窟162个、造像1余尊,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被誉为“宁夏敦煌”。

    走进第48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尊鎏金佛像。只见他身着袒右式袈裟,双腿盘坐台座之上,两手叠置,仪态端庄。虽然面部已经脱落,但通过规整的螺发、高隆的肉髻和丰腴的面庞,依然可以想象他弯眉长目、妙相庄严的样子。

    然而佛像的莲花台座,虽劲挺饱满,却是反差极大的黑色,只有凸起的莲瓣尖角,呈现出它本来的金。

    佛像两侧各立一尊菩萨像,身着衣裙,体态修长,发髻高束,仍浑身黝黑。抬头、四顾,窟顶和壁画亦是漆黑一片。“窟内为什么会是黑色”胖子不解的问。

    须弥山石窟位于六盘山北端,在固原市原州区西北55公里的寺口子河北岸。站在山上远眺,寺口子水库如一颗绿宝石,唾手可得。军师分析,有可能是民工当年修建水库时把石窟当成了宿舍,住在里面生火做饭和取暖,长时间烟熏火燎形成的。

    但也另一种说法,称罪魁祸首是这里源源不断的香火。

    有人认为,须弥山石窟香火太旺,在这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香烟缭绕加上长明灯熏,最终在石窟之内形成了这层黑质。

    “其他窟没有香火,只有佛像,就没这种情况……嗯,仔细一想,人家说的也有道理呢。”军师顿了顿,若有所思地总结道“说不来。”

    花叶繁茂的莲花宝瓶;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的佛像;侧目含笑体态优雅的菩萨……更让人叹服的是,虽然历经千百年,清洗过后的壁画灵韵依旧,色彩古朴又不失明艳,无不彰示着那个时代最高的艺术成就。这就是须弥山石窟的壁画。

    虽然对第51窟的雄伟壮观早有耳闻,但当真正来到它面前的时候,军师还是忍不住惊呼起来。

    这是一座整山包掏空开凿而成的覆斗顶、平面方形中心柱窟。7尊6米多高的北周石刻大佛,宽额丰颐,眼睑微垂,高鼻薄唇,姿态端庄。仰面环视,有光从洞口铺洒进来,映照着佛像群优美流畅的线条,显得气势恢宏,使人恍如置身极乐世界。



第七百六十三章: 通湖草原
    特别喜欢一句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喜欢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豁达与纯粹。我一直觉得幸福生活的关键在于纯粹、简单,而不是浮夸,复杂!也许这样的生活还才是我一直向往的吧!这段时间好想找一个地方,好好放松自己。希望那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只有简单的生活,只有蓝天白天,只有自己!也许是从小对于大草原的向往吧!最终我选择了腾格里沙漠中的“伊甸园”——通湖草原!

    内蒙古阿拉善腾格里沙漠里的通湖草原,是这片炎热、荒凉沙漠中的一丝绿意。相传,在几百年前两个喇嘛在太阳湖意外的将铜壶掉到水中,几日后,牧民妇人在此处发现铜壶,方知两地水系相通,取名通湖。通湖草原,不仅只有湖和草原、还有沙漠。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通湖草原的美,它应该出现在西部流浪诗人写过的诗里。它,是草原里的沙漠,更是沙漠里的草原。通湖草原,是沙漠中难得寻觅的一片净土,更是沙漠里的一方“伊甸园“,它,也是沙漠里的醉美绿洲……

    当我在内蒙古阿拉善遇见通湖草原时,看见了这里的绿草茵茵,享受这里的空气清新,还有看牛羊成群;以及感受腾格里沙漠的浩瀚无边,荒无人烟,飞沙走石。当我在草原里遇上沙漠,当我在恬静里遇上点大漠的苍茫……通湖草原,它,真的可以满足我对沙漠还有草原的一些想象。

    在茫茫的腾格里大沙漠里,零距离的接触沙丘的连绵起伏,看这里难得的一片绿意,通湖草原更像是沙海中的一叶小小绿洲。站在高处的沙丘之上,依稀可以看到盛极一时的商贾驼队,行走在无边际的荒野与沙漠里,越走越远,这种场景出现在了现实的沙漠里,它更应该出现在西部流浪诗人写过的诗里。

    你如果没有深入沙漠腹地,就无法真正领悟茫茫翰海的雄浑与壮美。你如果没有去过沙漠,就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和意义;通湖草原,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腾格里沙漠腹地,这是一处独特自然景观的沙漠湖盆地,它是与宁夏中卫沙坡头隔沙相望的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更是沙漠里的奇迹,也是沙漠里的一线希望。

    通湖草原的大门顶端的牛犄角把整个大门装饰的非常具有特色!大门的设计非常具有民族气息!

    在民族特色浓郁的蒙古包中,陶醉在飘香的奶茶、豪迈的酒歌、熊熊的篝火、悠扬的马头琴中。到了夜晚,在沙坡上席地而卧,大漠为床,蓝天为帐,在寂静的夜晚与星星月亮相约,与大自然相融。

    这里沙丘环抱,绿草茵茵,林木繁茂,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候鸟翩翩。洁白的蒙古包群,五彩的野营帐篷,休闲茶座与飘飘营旗连成一片,民族风情浓郁、如诗如画,是感受蒙古风情,尽情释放自我的绝佳旅游胜地。



第七百六十四章: 三关口明长城
    三关口明长城位于银川市西40余公里的贺兰山南部。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残断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原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建有关隘。

    昔日三关口一带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有诗曰

    百堵当关千仞险,

    一劳为国万年安。

    悬知此后烽烟息,

    共说毡裘胆已寒。

    三关口,古名弹筝峡,又称金佛峡。三关口,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战略要地。峭壁青翠,山光水郡,别有情趣。是怀古平调的去处,相传当年杨六郎,杨七郎镇守三关口布阵摆将。

    说起塞外长城,那是数不胜数,可以说到处都是,只要你看见了黄色的土堆,黄色的城垣,基本都是长城遗址,因为,在这些地方,历史就是处于抵挡强悍民族的互侵而生活的,这些地区的历史充满了民族的厮杀……

    三关口,还有长城遗迹存在,跨公路的两旁,都有长城的以及,在北边的长城都在山上,就像一般长城一样依着山势而建,长城显得雄伟大气,沿着长城的城垣向上漫步,仿佛是走向蔚蓝色的天空。

    银川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明朝蒙古鞑靼和瓦剌等部经常从内蒙古阿拉善台地进入贺兰山赤木口(今三关口),直驱平原各地。明统治者为了边防安全,特于三关口筑长城(明称边墙)设关隘,使其成为古代银川城防的“四险”之一。

    下了三关口,我们来到了由老龙潭、鸳鸯潭、仙姑洗药潭、观音潭组成的“七星银河”瀑布群。30米长的金角老龙在瀑布中栩栩如生,潭中的鸳鸯戏水,观音座莲,仙姑洗药更是令人陶醉,顺千步石级而上峰顶“三仙亭”,似乎要把您送入天宫。在三仙亭北观楚景,南极巴陵,滚滚长江,绿波洞庭,看日出,观云海,好象置身云烟缭绕的蓬莱仙境之地。还有百年连理树、仙人洞、神仙屋、关云庙供您大饱眼福。

    老龙潭俗称“泾河脑”,又称黄土高原上的“天然水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城南20公里,为泾河的源头。老龙潭是泾河的源头,它从这里流经陕、甘、宁3个省(自治区)、28个市县,蜿蜒流长530公里,于陕西高陵县汇入渭河,因此就有“泾渭分明”的说法,也就是“泾清渭浊”。老龙潭背靠六盘山麓,由头潭、二潭、三潭、四潭组成。这里气候阴湿、降水充沛,潭区山高峡深,山青水秀,潭边松径幽雅,两侧悬崖怪石嶙峋,山、水、林、石景色秀丽。

    老龙潭瀑布高12米,瀑下一潭约170平方米,深5米余,呈现椭圆形,潭壁如削,飞流冲击,振耳欲聋,雄伟壮观,



第七百六十五章: 老龙潭
    老龙潭不仅以湍湍清澈之态、百泉汇流之势而闻名,也以其美妙神奇的传说著称于世。相传这里是《西游记》里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和唐代传奇故事柳毅传书发生的地方。乾隆皇帝曾对泾水清澈不污十分感兴趣,并派平凉知府胡纪馍亲往老龙潭考察,并撰写成《泾水真源记》。

    老龙潭峰环水抱,山势狭窄,峭壁嶙峋,崖势曲斜而陡峭。水波汹涌,潭水翻滚在深邃莫测的石槽里,水浪激石腾飞,风吼雷鸣。老龙潭周围群山突起,峰峦叠嶂,悬崖松茂,流水清清。这里的三眼古潭似块块宝镜,映照天光。石潭两侧危石峭壁,龙门瀑布飘然垂挂。每逢春夏季节,波光暗绿,水激流滚,林海深处,水雾弥漫,飞瀑直泻。峡中石峰林立,钟灵毓秀,清冽的泾河水,经潭而出,似银龙腾舞。近看狂涛巨浪腾天,银花四溅;远望飞泉击石,浪卷竹帘。每当夜幕降临,周围的村庄,万家灯火,远远望去像一颗颗的夜明珠,嵌在六盘山土地上。老龙潭以其优美的风姿神韵吸引着无数游客。

    传说潭中有孽龙作怪,百姓深受其害樊梨花为保百姓平安,降服孽龙,并修龙庙一座,后人常在庙前祈雨,香火不断。龙庙由7块开凿后的花岗岩石板所组合,做工精巧,花纹美观。

    老龙潭座落在青翠的群山间,绿树间隐蔽着山里人家,房在树丛中,人在山水画中,云雾缭绕,人间仙境,偶尔听到鸡鸣犬吠,打破山乡的寂静!

    老龙潭四面环山,山山相连,茂密的松树,遍地的野花,野兔在林间穿梭,蜜蜂、蝴蝶在花上翩飞,小鸟在枝头跳舞,蝈蝈在荆棘丛中吟唱,溪水潺潺,泉水甘甜。山里空气新鲜,弥漫草香,蓝天白云、绿树、碧草、青山,天高云淡。原生态的山,原生态的路,原生态的植被。游老龙潭使人年轻,仿佛回到童年;游老龙潭,使人快乐,忘却烦恼;游老龙潭,使人沧桑,感觉人生苦短,岁月流逝。

    老龙潭,潭水清澈透明,鱼儿戏水,青蛙歌唱。潭边长着一片芦苇,感觉很稀奇,芦苇在洼地习以为常,但山间很少见,这是老龙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环境营造的独特现象。雨过青山翠欲流,雨后老龙潭,瀑布纵横长流。潭边石板上留下深深的洞穴,石板上的马蹄印,有的说是薛仁贵的战马留的,有的说是杨六郎的,还有的说是秦琼的,实际上是雨水冲击而成,使人感觉到水滴石穿的伟力和岁月有痕,人生短暂。康熙年间进士留下《游龙潭》一诗“寒碧潺潺入大河,相传中有老龙窝。诸君莫讶流芳远,还是源头活水多。”源头活水是后人,后人读到这首诗,知道前人到过老龙潭,是他记录了老龙潭,赋予了老龙潭文化。这是目前能够找到的关于老龙潭的最早文字记载,赋予了老龙潭的历史文化底蕴。

    驻足老龙潭边,山风阵阵,仰望悬崖峭壁,岩石美如画,千姿百态,或色美,或纹美,或质佳,或形奇。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灵透飘逸,块块超凡脱俗。岩石间灌木丛生,藤萝攀援缠绕,松树、榆树、柏树生长在岩石缝隙,挺拔屹立,伟岸顽强。丛丛绿色绝壁而生,优美与崇高的竞赛,悬崖间有洞穴,仿佛是壁挂,人不能抵达,望洞想象非凡,深思悠悠,是产生创意思维的地方。



第七百六十六章: 乾陵
    “有没有去看看武则天,这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青春痘问。

    “当然必须有的,有卡哇咿在,会不去。”胖子说。

    那天到达位于陕西咸阳乾县的乾陵。“秦中自古帝王州”,据统计,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帝共计208位,有73位皇帝葬在陕西境内,一共72座帝王陵墓,这其中最特殊的就是这座乾陵——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

    在进入乾陵前,首先在参观了懿德太子墓,此墓是乾陵的陪葬墓,与乾陵同属一个景区,门票包含在乾陵门票中。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在懿德太子墓的展馆中,陈列有墓中出圭的唐三彩等文物,十分精美。

    进入乾陵,往墓道方向走。道路两旁伫立有高大的石人石马,十分庄严。此为仗马与牵马石人。乾陵中的一对石狮。看出来左侧的看上去比较新,右侧的很有沧桑感。听了下导游讲解,据导游介绍,原来这一对石狮在出土时,左侧这一座外表已经有些剥落风化,当时的考古人员做了了个错误的决定——将左侧的石狮按原样重新凿掉了一圈,就这样这座石狮在“瘦身”的同时,也丢失的历史的印记,甚为可惜。

    武后与高宗的合葬墓目前尚未挖掘,往乾陵深处走,可登上山丘回望。山峦绵长,阙楼巍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离开乾陵,往西进发,个把小时后到达法门寺。

    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陕西宝鸡市扶风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约有17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扩建后的法门寺面积非常大,建筑设施也很“高大上”。步行至存放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需要半个小时时间。通往舍利塔的道路很宽畅,两边分别有十八罗汉像和佛像,十分气派。

    佛指舍利不是天天可供观瞻,只在初一、十五及双休日供瞻拜,且在下午4点后即收置于地宫中。我们快当达时,已经下午3点半,于是一路小跑前往。大约20分钟后,终于赶到。舍利塔大厅正中有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佛像,佛祖的两位弟子阿难与迦叶分列左右。佛像前有一莲花宝座,座中有一透明水晶龛,佛指骨舍利即安放于此。莲花座前设置有案几,有僧人坐守,所以佛指骨只可远远观瞻,无法靠近。

    下午4点,案前两位僧人一位敲钟,一位叩拜,莲花宝座连同佛指骨缓缓降入地宫。

    出合十舍利塔,前往旧法门寺古塔塔院。说是古塔,其实也是当今之物。1976年8月四川松潘发生大地震,震**及到了扶风,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



第七百六十七章: 天水行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公元前221,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是陇西郡中一县。天水郡称呼始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相传,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前往天水的路上,一路大约两个半小时车程,到达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约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因历代地震的缘故,中部山崖崩塌陷落,遂将山崖自然分为东崖和西崖两个部分。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内壁画和造像十分精美,有些保存尚完整,有些则风化比较严重,有些特窟是不对外开放的,无法一睹其风采。

    麦积山石窟的佛像造像大多不是直接由石头雕刻而成,而是以石为胚,外裹黄土的石泥塑像。当时的工匠在所用泥土中还掺入了麻丝、蛋清、米糊等物,以保证泥塑能历经沧桑、久久不衰。“四大石窟”中我去过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当时深深被卢舍那大佛的气势及规模庞大的石窟群所震憾。麦积山石窟规模远没有龙门石窟大,但它们的参观方式很不同,参观麦积山石窟,需要沿着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拾阶而上,依次观瞻。一边是悬崖,一边是石窟,远处群山巍巍,别有一番体悟。
1...106107108109110...1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