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三多寨镇位于自贡大安区三多寨镇牛口山,这座古镇相对前面的几座,历史就比较短了。建成于清朝时期,是一座百年古寨。有着川南寨堡之冠的美誉。三多的意思是多福、多寿、多男子也,而整个整个古寨就像是一座封闭的城垣、独立的王国,在四川都非常少见这样的古镇。
自贡,是中国的“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
自贡的盐帮菜特点是香、辣、鲜。自贡的辣与重庆的麻辣不同,它突出的是鲜辣、香辣。梭边鱼火锅,锅内的鱼香、辣、鲜、嫩。更烈性的是火锅桌边的配角,口口脆、香辣鸭唇、麻辣兔头、跳水蛙、葱香兔等款款都是典型的自贡风格。葱香兔是一道传统的下酒凉菜,那红红的辣椒差不多将兔丁包裹起来了,上面撒有葱花。
香辣鸭唇、兔头之类就更是如此了,干辣椒段加姜片、大蒜等,既有辣椒的辣,又有姜、蒜的辣,辣得你呼儿嗨哟还不忍停嘴。自贡菜的鲜还不仅仅是肉禽自身的鲜,辣有辣鲜、咸有咸鲜、麻有麻鲜,所有的复合味中都要体现本味的鲜,比如花椒,生鲜的花椒就是自贡菜的首选,终成川菜一派。
自清中叶以来,东西南北万商云集,盐船漫合,京、鲁、豫、苏菜麇集盐都,各显神通。自贡烹饪历经二百余年,终成川菜一派——小河帮。
第七百九十七章: 恐龙化石
你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恐龙这种生物是什么时候吗我应该是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非常火的动画片《恐龙特急克塞号》里得知的吧。不过对恐龙有最最真切的视觉感受应该是后来的电影《侏罗纪公园》,导演斯皮尔伯格将已然灭绝了数千万年的恐龙在银幕中变的仿若触手可及,那些张着血盆大口的庞然大物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65万年突然消失的神秘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恐龙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恐龙化石的研究,因为这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关于恐龙唯一的东西。
自贡被誉为“恐龙之乡”,相传在晋朝时代,自贡市就发现过恐龙化石。但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那是恐龙的遗骸,而是把它们当作是传说中的龙所遗留下来的骨头。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在“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上就地兴建的一座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专门性恐龙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66万多平方米,馆藏化石标本几乎囊括了距今20513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种类,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罗纪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
走进馆内就能看到左手边的展厅里全是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每个参观者这时都会不由的发出一声惊叹,虽然恐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是一种庞然大物,但当你真正看到如此高大完整的恐龙化石出现在你面前时,仍然觉得非常震撼!
中间最高大的家伙是“合川马门溪龙”,长达20米,为特大型的长颈蜥脚类恐龙,细长的颈部由19个颈椎组成,这是颈椎数最多的恐龙,旁边的中型蜥脚类恐龙叫“巴山酋龙“,颈部中等长度,是短颈型向长颈型蜥脚类恐龙的过渡类型。
角落里这一大一小的两只同样为大型的长颈蜥脚类恐龙,名为“天府峨眉龙”,头骨相对较小,右边这只成年的恐龙化石长达2米,左边的为幼年个体,长约6米,一前一后,像极了妈妈带着小宝宝出门觅食,满满的温馨感。
而这只成年“天府峨眉龙”后面还跟着几个非常小的家伙,和“天府峨眉龙”的尾垂一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它们叫“多齿何信禄龙”,为小型的两足行走的原始鸟脚类恐龙,长仅14米,善于快跑,我们现在看到的就已经是它们成年以后的体型了,所以恐龙并不都像我们印象中的那么庞大,恐龙族群中也有“小不点”哦。
恐龙家族里的大个子和小不点我们都看过了,但很多人往往都会忽视掉上图中左边的“太白华阳龙”,殊不知这具恐龙化石才是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原始、最完整的剑龙类恐龙,为剑龙起源于亚洲的理论提供了确凿的化石证据。
右边被华阳龙尖锐的尾巴戳中腹部的恐龙叫“自贡四川龙”,头骨大,牙齿匕首状,是蜀龙动物群中最凶猛的捕猎者。
第七百九十八章: 恐龙之乡自贡
除了各种形态的恐龙化石外,最有看点的就是大片的恐龙埋葬遗址了,馆内的化石埋藏厅是世界上可供观览的最大规模的化石埋藏现场之一,化石富集程度为世界之最。经勘察,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化石富集区达17万平方米,共分为3到4个小层。在仅两个8多平方米范围内就发掘出恐龙个体化石近百个,完整和较完整的骨架30余具。其恐龙动物群包括3个纲、11个目、15个科、近20个种,并出土了一批珍贵的伴生动物化石。如此庞大且密集的恐龙化石,真的无法想象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出现这般场景。
逛完博物馆一楼后,千万不要错过二楼的两个展厅——恐龙时代动植物展厅和化石珍品厅。恐龙时代动植物展厅主要介绍和展出了很多和恐龙同一个时代的动植物种类,来到这里,我才知道自己竟然错了这么多年,来到这里,我才知道翼龙竟然不是恐龙,不是恐龙,不是恐龙,哦买噶,我错了也就算了,还把这个错误的知识传递给了别人,罪过罪过呀!
恐龙仅仅指陆地上爬行动物的一类,所以天上飞的翼龙,水里游的蛇颈龙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它们并不是恐龙。另外这翼龙化石为我国在侏罗纪地层中首次发现的翼龙,极为珍贵!
二楼的最后一个厅—化石珍品厅里绝对件件都是宝物,每一件都值得慢慢欣赏品味。脊椎动物(尤其是大型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中最罕见的是头骨化石,特别是完整的头骨化石。而自贡出土了10个非常完整的恐龙和其它脊椎动物的头骨化石,它们对于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受化石形成条件的制约,恐龙的皮肤等软组织一般很难形成化石而保存下来。即使偶尔有例外,也可能由于其形态远不如骨骼化石明显而被忽视。在这居然有四川巨棘龙皮肤化石,是世界首例剑龙类皮肤化石。
看到这些恐龙蛋化石才知道,原来恐龙蛋还有园有扁,自贡恐龙化石遗址群并没有发现恐龙蛋化石,这些展品来自河南、广东等地,是非常非常珍贵的。
恐龙在65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而我们对恐龙极少的认识都是来源于这些被发现的恐龙化石,自贡恐龙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了解恐龙的场所。
我们下一站来到了盐业博物馆。自贡,自东汉章帝时就开始生产井盐,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盐设镇、设县直到设市,几乎所有的建设历程都跟盐有关,从古至今都是我国的重要制盐基地,“盐”对自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所以到自贡来一定要了解一下“盐”的历史。
自贡市盐业历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的盐业博物馆,整个建筑很有历史感,此处原为陕西盐商集资兴建的西秦会馆,建于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后因该会馆本身就是一件反映自贡盐场、盐业发展的历史文物,于1957年选定这里建立盐业博物馆。
这里展出各种古代钻井、治井、找捞工具。并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千年盐都的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变革。
第七百九十九章: 盐的历史
盐虽是生活必需之品,但我们好像也从来没有重视过它,觉得是一种重要但很简单的物品。整个博物馆逛下来,发现原来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学问,光是看古时打井时所需要的工具就已经让我眼花缭乱了。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模型,可以让大家更形象的了解挖井的原理,不管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对此兴趣满满。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生动,有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喜欢,因为那里可以看到真正的制盐过程。
“盐”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而现在我们的食盐分为海盐、井盐、盐盐等,很多人可能以为我们吃的大多数是海盐,其实不然,因为海盐杂质比较多,提纯成本较高,所以现在我们吃的盐以井盐为主。
燊海井,凿成于1835年,工程历时三年,井深1142米,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冲击式法造成,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既产卤,又产气。井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日产天然气85多口,到194到8立方米。燊海井从建成到今天已经生产了一个半世纪,由于长时间的缺乏维修,井下设施损坏十分严重,后来经过维修,现如今燊海井仍可日产天然气约15立方米。
这个木质的大家伙叫“天车”,为燊海井的井架,高184米,有几百根圆杉木从下而上捆制而成,它的作用就是从深1多的井里打卤水上来。这个在如今看起来仍然是庞然大物的大家伙,想想在当年是多么的壮观。
在燊海井,可以看到这个超大天车是如何从千米深的井下吸取黑卤上来,听到它发出巨大的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穿越回了1多年前,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制盐场景,由衷的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竖起大拇指。
燊海井低压火花圆锅制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制盐工艺,制盐的主要原料为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燊海井自产的低天然气。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锅灶,亦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笼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
制盐工艺共分为四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二是提取杂质。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
现在的燊海井虽然没有了鼎盛时期的壮观场景,但仍然能看到整个房间内白烟滚滚,两位工人守着热腾腾的八口大锅,日产量仍然有2公斤。
这两位师傅是相当的酷,可能每天都会见大量的游客,早已对我们这些好奇宝宝视而不见了,任你如何激动的请教他,都是惜字如见,面无表情的回应你。
不过再酷的人还是逃不掉被美女“骚扰”的命运,茶杯、水壶、暖水瓶一个都不放过,两位师傅依然保持专业的“面无表情”,完全可以颁发最佳男配角奖了。
燊火在木上烧,有生意兴旺的意思,三个火象征着生意红红火火,同时寓意天然气的源源不断;海寓意盐井如大海一般汲取不完,财源滚滚。燊海井是土法生产井盐的“活化石”,载负着无与伦比的神秘东方古老文化和自然精华,以及精湛创新的技术。
非常开心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有历史感又无比亲近的生产场景,自贡人把这里保护的如此完整,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八百章: 自贡美食
虽然自贡“盐龙灯食“前三张名片都盛名远播,但第四张美食牌也绝不逊色,甚至有赶超前者的气势,谁让现在大家都是吃货一枚呢
清中叶时的自贡盐场不仅吸引了来自多省的投资者,还吸引周边及贵州、云南的劳动者来这里作直接或间接的劳工。当时常年聚集在盐都的盐商与盐工即达20万人左右,按不同的社会分工被称为各种行帮,不同层面的饮食消费和嗜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交融,使自贡逐步形成了独具风味的盐帮菜系。
自贡的盐帮菜特点是香、辣、鲜。自贡的辣与重庆的麻辣不同,它突出的是鲜辣、香辣。自贡菜的辣是出了名了,不管你当时觉得辣的无法形容,发誓再也不吃,但是第二天又在心心念了,这就是自贡菜的魔力。
自贡人尤其喜欢吃兔,各种做法都有,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鲜锅兔、冷吃兔啦,是不是看着都觉得辣,不过真心好吃,保证让你吃了还想打包走。胖子听了这句,这口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盐帮菜以味厚、味重、味丰为其鲜明的特色。最为注重和讲究调味。除具备川菜“百菜百味、烹调技法多样”的传统之外,更具有“味厚香浓、辣鲜刺激”的特点。盐帮菜善用椒姜,料广量重,选材精道,煎、煸、烧、炒,自成一格;煮、炖、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与活渡,形成了区别于其他菜系的鲜明风味和品位。
昔时盐帮菜,于川菜系独树一帜,在小河帮堪称翘楚。倍受显贵称奇、贤达称道;食者倾心、闻者倾慕。由盐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历久弥新,口碑相传,业已成为在餐饮界颇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著名品牌。
自贡盐帮菜在其两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厨和烹饪大师。清末盐商李琼圃撰著了《琼圃菜谱》,记载了各色盐帮菜的烹饪要诀,惜已失传。名厨董俊康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做的一道香酥鸭,倾倒了电影大师卓别林;陈建民大师上世纪中叶把盐帮菜传到了日本上流社会;刘锡禄豆花更在日本成为雅俗共赏的美味。发明火边子牛肉的曾树根,将水煮牛肉做到极致的范吉安,首创牛蹄熊掌的叶掌盘,以“无汁葱烧鱼”享誉盐场的林青云,擅作鱼翅海参宴的栗焕章,以浓味冷吃兔闻名遐迩的刘义公,以一席“大满意”惊绝盐场并入调四川饭店的黄三胖,被众多中央领导称道的倪树章,都是盐帮菜的领军人物。新中国建立后,更有号称四大金刚的樊德崇、李绍光、倪少云、陈德章,再加上邹青云,时称“五朵金花”,他们为传承和发扬盐帮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自贡餐饮和盐帮菜在其演进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批令闻者嘴馋神往、来者大饱口福的餐饮名店。如“天德园”、“鹿鸣春”、“金谷园”、“快园”、“好园”、“怡园”、“吊皇楼”、“大码头”、“留芬酒楼”、“蜀江春”、“文兴园”、“新津菜社”、“岷江饭店”、“华北食堂”等,这些名店以自己独具特色的招牌菜名播远近,长期受到顾客青睐,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既是自贡各界人士常来餐饮聚会之地,又是外来各地人士慕名就餐会友之处。
第八百零一章: 食不厌精
在川菜系列中,有不少精品、珍品均与井盐的发展有关,据《四川风物志》记载,川菜中的“水煮牛肉”这道名菜,即是在自贡盐业生产中诞生的。早在明清时期,自贡盐场以牛为动力推车汲卤,随着盐井增多,车体增大,牛只也越来越多,清光绪时常年维持在三万头左右,随着有病的与退役的牛需宰杀,所以在自贡盐场,牛肉食品也就越来越多,越做越有风味,其中水煮牛肉、火边子牛肉、菊花牛肉火锅、火爆黄喉、牛头、牛尾汤等盐帮菜便脱颖而出。水煮牛肉现已成为川菜中非常普及的名菜。水煮牛肉它的起源是由当年自贡盐工将淘汰役牛的肉,用盐和辣椒面、花椒面作佐料,加水煮成,虽然方法简单,但成菜后肉味鲜美。后经名厨师在烹调中长期实践,逐步成为麻辣烫风味很浓的代表性很强的四川名菜。牛肉、瘦猪肉均可作料,不用火炒,突出汤煮,煮时火猛水宽,时不宜过长,见肉片翻白即可,起锅时加红油、辣椒面、花椒面、酱油、胡椒面、姜米、味精、水豆粉等。其色深味浓,肉片鲜嫩滑润,极为爽口,此菜四季皆宜。自贡水煮牛肉之俏头常用菜苔或莴苣,切成薄片,配以芹菜,香菜。
火边子牛肉是自贡地区的风味食品,在其他地方,有类似的“灯影牛肉”,但火边子牛肉却以自己独具的特色见长。其刀功奇绝,薄如纸片,异香绵长,极耐品味,佐酒就饭,均甚相宜。它以选材精细、制法独特、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火边子牛肉的原料,只能选用牛后腿上的所谓“钻子牛肉”。制作时,用极犀利的薄刃刀,先将钻子牛肉开出尺许长,七八寸宽的肉片;再将肉片钉在斜倚墙壁的木板上,继续用薄刃刀开剥肉片,整个钻子牛肉随刀刃的开剥而缓缓滚动,直至开成一整块极薄的肉片为止,并要求肉片上不能有漏眼漏缝;然后在这样极薄的肉片上抹少许盐和酱油,悬在通风处凉干后,摊于可以通风的篾笆上,用牛粪饼的微火慢慢地焙烤,以酥而不绵、细嚼化渣为度。最后,搽上辣椒红油即成。这样用牛粪饼烤制出来的火边子牛肉,带有一种清香味。后来改用杠炭烤制,这种清香味没有了,反觉得没以前好吃。因此,用牛粪饼烤制,这在当时是秘而不外传的。局外人鲜有知者。
在自贡盐帮菜形成的饮食文化积淀中还有一个奇异的层面,就是盐商的饮食。这些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就其所食而言,珍馐美味,不亚于宫廷;排场阔气,不逊于官府。他们虽然食不厌精,但在久吃海味山珍后却也嫌不足,于是挖空心思,变换花样,以致越吃越奇特,越吃越怪异,越吃越考究,仿佛不如此便不能显示自己的豪富。
盐商怪吃,无奇不有,比如吃“猪血泡”。其做法是将活的大肥猪四蹄捆住放倒,用楠竹筒盛煮得滚开的糯米稀饭,撬开猪的嘴巴硬灌下去,随即杀猪,开膛剖肚取下在猪的口腔、食道、胃子里被烫起的血泡,配以精美佐料烹炒而成。
第八百零二章: 怪吃
再如吃“露水菌”。冬季时将稀释的牛粪泼在裸露的山岩上,来年春天生长出的青草茂盛而且不受虫伤。到春末时节,即从草丛中生出一种小菌,杆短、白色,形同口外蘑菇,鲜美之味胜过于干口蘑,大脚菇,名为露水菌。在贡井太平山、玛瑙洞两处生出的露水菌质量最佳,每颗菌只有中指头大,产量小,价格贵,富商巨贾请春酒宴客,如有一盘价格数倍于名菌大脚菇的露水菌作为时菜,则山珍海味均为之逊色。
又如吃“泡青蛙”。用大坛子先盛好大半坛佐料齐备的盐水,将小木块放在坛内,浮在水上,然后把活青蛙丢人坛中,随即用泥封住坛口,数月甚至逾年后启封,青蛙均蹲在木板上死去,取出蒸熟,其味甚佳。
至于吃鹅掌,也要有奇特的吃法在一间小屋里围上一块地,铺上糠壳点燃火,这是一种能长时间燃烧的微火。将多只活鹅放进去,鹅在糠壳地上乱跑,脚掌被烧痛,嘎嘎直叫,口渴难忍,这时便以著名的太原井晒醋喂鹅,直等到鹅掌上烫起累累血泡,即砍下鹅掌,烹调成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