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公里,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古人记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峰“、“八大洞、七十二。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沿着山道上行,在进入景区大门之前,我们来到问道青城山的第一处景观建福宫。道教的建筑称为宫观,但并不是所有的道观都有资格称为“宫”,只有皇帝敕命才能称为“宫”。建福宫正是因宋代诗人范大曾在此为皇帝祈祷,而被特授名为“瑞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
道教的宫观内和佛教的寺院一样,是不允许拍照和摄影的,尤其是肩上披有红绸的开光道像。在二进间里,我发现了一盏漂亮的油灯,灯有七芯,正是当年诸葛亮用来祈福延寿的七星灯。
朝拜完建福宫,购好门票,我们正式进入青城山景区。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
第七百八十六章: 问道归来
渡过月城湖,我们在步云廊乘坐索道直上山顶。乘坐索道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轻松地欣赏脚下不断掠过的美景和步行无法看到的岩壁上的壁画。
索道出来,上行一小会儿便来到慈云阁。穿过慈云阁,沿着台阶上行,很快我们便来到青城山最重要的宫观——上清宫。上清宫始建于晋代,后废,唐玄宗时又加修建,五代间王衍再建,明末毁于火。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主要建筑有山门、正殿、配殿、玉皇楼等,正殿内主供太上老君像。
穿过上清宫,我们的下个目标是青城山的极顶——老君阁。登上老君阁,青城山美景尽收眼底。山川壮美、天下奇幽。从老君阁折返,我们开始了逐阶而下的下山路途。
也只有穿行在险峻奇美的山路间,你才能感受到青城山作为道教仙山的意境。我们下山的第一个目标是朝阳洞。朝阳洞正好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过朝阳洞,在天师洞前的访宁桥走岔路便可到祖师殿。祖师殿又名真武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愈均在此隐居。唐壑宗的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石等。
回到正路,来到青城山的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两千余年。
离开天师洞继续下行,经五洞天到达“天然图画”。游人至此,可见亭阁矗立于苍崖立壁、绿荫浓翠之间,如置身画中。亭阁后是常有丹鹤成群,唳于山间的驻鹤庄;右有横石卧于两山之间的悬崖上,被称为“天仙桥“,传为仙人聚会游戏处。至此,我们返回到了青城山的山脚。
走不动了可以坐极富特色的滑竿,不过你也得有胆子坐才行。
当我们渐渐离开青城仙山的时候,我回想起来之前做功课时读到的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60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下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大师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不知道我将来会不会也对青城仙山有如此的眷念之情呢!
都江堰市区一处极好的夜宵场所,景美、味美、人更美。
第七百八十七章: 乐山大佛
日头西下,大伙儿回到都江堰景区的宝瓶口,于漂亮的南桥边,在湍急的河道两侧品尝地道的“冷啖杯”盐水毛豆、蒜泥豇豆、五香兔头、卤猪尾巴、卤鸭翅、卤鹅掌、凉粉、凉面、冰啤酒,不够的话再上点热菜、面条。大家听潮赏景、品食聊天,再加上四周美丽的灯光饰景,映得古老的都江堰分外迷人。
陪着滔滔江水,美食店里座无虚席。惬意的环境让美食更加美味。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区旁的泯江岸边,距离成都市区大概140公里,车程约2小时。峨眉山则在乐山市区以西40公里,车程约1小时。我们选择了做长途车。
看过介绍,岂能不来朝觐乐山大佛,探寻凌云窟,看三江汇流,感悟大江东去,佛法西来的意味。
踏着夜色出发,加上路上没车的速度,不到八点钟我们便已经抵达了乐山大佛景区的门口。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扼守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景区由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
冒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我们随着还算稀少的人流逐级而上。道路的一侧是陡峭的石壁,上面刻了许多文字,内容归纳起来无外乎两个字,就是“仰苏”,即瞻仰苏东坡之意;而另一侧则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交汇的波涛汹涌,以及江对岸的乐山城区,据说乐山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是所有建筑都不能超过大佛的高度,有一个外地来的地产商不信,结果超过大佛高度的楼层至今也没有卖出去。
继续前行,穿过一座挂有“大江东去、佛法西来”对联的门廊,便来到了大佛的头顶附近,我们将从这里排队沿着曲折的阶梯从大佛身旁下到江边,在下行的过程中你便能深刻体会到乐山大佛的雄伟和壮观。
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后被毁,现在只能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
下到江边后,好多人往往会试着去和大佛的脚趾头比较,这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渺小。抬头望上去,云遮雾绕。
第七百八十八章: 峨眉山
顺着游览路线从另一侧重新爬回山上,路线上有一处“海师洞”和一尊盲眼和尚的塑像,这便是为了纪念开凿乐山大佛的发起人海通和尚而建的。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和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和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可以说没有海通和尚就没有乐山大佛。
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凌云寺,仔细看高悬于上的匾额,上面的“凌”字有三点水,意为佛法镇三江。凌云寺始建于唐代,由于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开凿佛像时,寺宇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年间重新修建的。
注意看了看,凌云寺牌匾的“凌”字可是三点水。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峨眉天下秀,来四川岂能不来峨眉。眼镜补充了一句,这让我想起了“灭绝师太”。我们几个都乐了,我们这一代可都是武侠迷,要不怎么会给老师起外号叫“灭绝师太”呢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峨眉山景区很大,超过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93米)为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精华主要有山脚的第一山亭和报国寺、半山的万年寺到清音阁以及山顶的金顶。
这一路的两边是峨眉山茶叶的主产区。峨眉茶叶早在晋代就很有名。峨眉山清观和尚利用龙洞名茶鲜叶,采用杭州制茶工艺制作绿茶,制造出紧结纤绣,全毫如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峨蕊”,名闻遐迩。万年寺觉空和尚则创造了另一新品种竹叶青。扁平直滑,形如竹叶而香味浓郁,成为名茶。
用自己的脚爬上万年寺前的最后一个台阶,如织的游人交汇在此。万年寺是峨眉山的最主要的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现有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1986年以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
第七百八十九章: 势当临绝顶
万年寺内的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通高785米,重62吨,已有上千年历史,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心中不免诸多疑问这么巨大的铜像在北宋那个年代是用什么方式铸造的铜像的普贤、莲座、白象和红莲四个部分浑然一体,看不出一点焊痕,这究竟是用什么工具以什么样的工艺做到的呢还有从成都到峨眉,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当年又是怎样驮运上山的呢
至于万年寺的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为清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放生池里趴着许多晒太阳的乌龟,倒是有人介绍的弹琴蛙我始终没在那个池子里找到。
参观完万年寺,顺着人流步行下山。一路上山清水秀、鸟鸣草香,好不惬意。
途经白龙洞,这里面有树龄超过五百年的沙罗树,可以一观。
在往下便可到清音阁,这里是峨眉上山下山的中枢,与龙门洞素称“水胜双绝”,为峨眉山著名的景点“双桥清音”。沿着指示牌步行便能抵达第一山亭和其背后的摩崖石刻。
顺着摩崖石刻往前,再走一段便能到达报国寺。报国寺是峨眉山的门户,坐落于峨眉山脚下,背靠光明山,面对凤凰包,是峨眉山最大的一座寺庙,被称为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1615),明末毁于大火。清顺治十一年(1654)闻达禅师重建,清康熙帝敕名报国寺。匾额为康熙所亲书。清嘉庆和光绪时经过两次扩建,成为四重殿宇和亭台楼阁俱全的宏大庙宇。
寺内殿宇四重,掩映在苍松翠柏间。寺中有三件珍宝,一是七佛殿内永乐十三年(1415年)建造的高24米的巨型瓷佛;二是高23米、重25吨的大铜钟;三是高7米、四周铸刻有47余尊佛像和华严经全文的14层“华严铜塔”。
雷洞坪海拔2430米,从这里到海拔2540米的接引殿之间的15公里必须步行。
在接引殿,人群分为两拨。一拨自己爬,一拨坐索道。我还是强烈推荐自己爬,因为只有自己爬上金顶,才算虔诚,也才有那一览众山小的成就感。
从接引殿到索道上站所在的卧云庵有5公里的路程,一般需要15到2个小时,其间会经过海拔2858米的太子坪可以稍作歇息。从卧云庵到海拔3077米金顶的1公里路程也是必须要步行的
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而巨大的十方四面普贤金佛是峨眉山的标志,不到金顶等于没有到峨眉山,到金顶不拜金佛则等于没有来金顶。于金顶之上顶礼膜拜倒四面十方普贤金像,应该算是功得圆满的事吧!
“这么高,你行不行啊!眼镜。”青春痘打趣的说。
“男人不能说不行!”眼镜瞟了一眼青春痘说。
第七百九十章: 峨嵋金顶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盘山车行,我们在一片蔚蓝晴朗的天空下抵达了雷洞坪停车场。
很多人都弱弱地问:峨眉山金顶是不是真的像是悬浮在空中的答案既否定又肯定,究竟如何还是要请君亲眼目睹才行。
金佛之所以是“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面对金佛,修的是心、得的是福、圆的是人们所有的心愿。整尊金像只有一个是睁眼的菩萨,由于金佛是不是就会隐秘于浓雾之中,所以大家一定要抓紧机会找到这尊面带微笑、双眼微睁的菩萨。
终于爬上金顶了。看到了峨眉山的标志:金顶十方四面普贤骑象金像。金顶下面已是一片云雾了。
十方四面普贤金像之后便是金光灿灿的华藏寺大雄宝殿和金顶铜殿,屋顶檐瓦馏金,在阳光映照之下,金光闪闪,迢耀百里,固名金顶。在金顶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云平铺之时,阳光照在云层上,可见明亮艳丽的七彩光环,通常称之为“佛光”。而云海是峨眉金顶的另一奇观。每当晴空万里时,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一望无涯,峨眉顶部诸峰在茫茫云海中犹如孤岛。
在金色的铜殿旁,有一座白色的卧云禅院与其呼应的相得益彰。大家一定要在这里用斋饭,不但经济实惠,寓意更是无可替代的。“好吃吗”胖子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看来饿了。
在我去过的名山胜峦中,峨眉山的金顶无论从体量规模还是宏伟气势上都为之最。
从金顶下山我们依然选择了步行,回到接引殿,返回雷洞坪途中,我们遇到了峨眉山的又一大特色:猴子!
只见一只只体态肥硕的猴子豪不顾忌地从游人手中接过甚至抢过各种水果、零食、饮料,或拿了就跑、或当场大快朵颐、或争抢别猴手上的,有几只带着小猴的猴妈妈最受游人照顾,一手往嘴里送吃的,一手还不忘楼一楼抱一抱怀中的猴宝宝。看猴妈妈在爱抚猴宝宝。
我心里想:猴子们也不怕一仰头就掉下去了。远处一只老猴盘腿坐着,好像在说:看我慈目祥容,是不是很有佛像啊年轻的猴子们都是吃在嘴里、盯在碗里。
回到成都已经是晚饭时间了,我们直接沿新南路往北走,过复兴桥,到红星路四段,这一截聚集了好几家成都不错的火锅,我们选了鳝鱼火锅。
红红的牛油锅底,一顿饭下来都不用掺汤加水的,说明红汤扎实够厚,现切现烫的鳝鱼、鹅肠、腰花、毛肚是大家的最爱。现在火锅店都有空调,但力度总显不够,反而觉得以前那种在露天光着膀子,用火辣的热锅配上冰凉的啤酒,那绝对是成都夏天无与伦比的享受。
货真价实的牛油锅,鲜剥得鳝鱼,厚实的鹅肠,考验刀工的腰花。真的是美味。胖子听得两眼发光。
第七百九十一章: 黄龙溪古镇
这一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来到成都附近的一座千年古镇,这里举办地道的川西农村坝坝婚宴,给我们带路的朋友认识,于是相邀着便一块儿去道喜凑个热闹
举办婚宴的地方是位于成都西南方向42公里的黄龙溪古镇,是成都周边著名的古镇之一。
黄龙溪古镇建镇已17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
黄龙溪古镇以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的“十古”著称。古镇上还拥有“一街三寺庙”,“三县一衙门”和“千年古树伴古镇”三大特点。古镇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