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准空姐的青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汉无语
川藏线最后一个关口——米拉山口(海拔5013),也是最高的一个。
去西藏的目的不在拉萨,不在布达拉宫,不在日喀则,不在林芝,而是在路上!
又是谁对你念念不忘
烟雨红尘,梦断黄昏。
夕阳虽美,却是近黄昏。最痛苦的事并不是我不愿伸出手去,而是未来太重,我却太年轻。
有人说旅行会让人谦卑,你会知道地球之大,永远有着与你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在地球的彼端发生。见的世面广了,也就不会把自己局限在小格局里,不再愤世嫉俗,与人为敌。所以,旅行永远是最好、最有效的心理治疗。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繁华的世界中心到荒芜的世界尽头。穿越过生死,心神困顿,眼神疲惫,风尘满面,只为一些绝世的光亮,一些心灵纯净的人,一些或许这次不做就无法再完成的事。
而我说旅行,就是抛弃烦恼,轻装前行,像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尽情奔跑。
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藏语意为“天鹅之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
据说,虔诚的佛教徒每年都要绕湖一圈,骑马需要一个月左右。这等于他们到拉萨朝圣一次。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
光明茶馆,在八廓街里面,地道的藏式茶馆,很多当地人都是去那里喝茶,甜茶单杯卖7毛,一壶10块。
玛吉阿米,坐落在八廓街的东南角。相传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和他的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坊间有传言《见与不见》就是这位大情圣所写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第六百六十五章: 人间天堂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
色拉寺全称“色拉大乘寺”,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位于拉萨北郊3千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周围柳林处处,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
辩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
借用六世**仓央嘉措的诗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纳木错,湖内绿水清漪,鱼儿跳跃;湖边远眺,卓格神峰隐隐作态,山水相映,她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湖”,每到藏历龙年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拜,是安多及青藏铁路沿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青藏铁路沿途可以看到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
我们一路颠簸,大家都有了不同症状的高反,但是这里的风景太美了。
高原田园风光优美,是江河漂流、探险猎奇、民情风俗考察、民舍建筑考察、领略民族田园风光的佳处。不但如此,流域内河谷上方还保留着不少平坦的高原面和宽浅的盆地,草原风光和草甸绿洲及成群的牦牛和洁白的羊群勾画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自然图景,引人入胜。有的盆地内、山谷里还有碧蓝的湖泊点缀着,如羊卓雍湖、泊莫湖、哲古湖、莫特里湖、错高湖等,它们大都在海拔42米以上,这些湖泊的周围,水草肥美,既是藏天鹅、雁鸭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又为游客增添湖光水色之美,可供观鸟、休假、湖滨疗养、泛舟垂钓等旅游活动。
西藏的江河湖泊堪称世界之最,不仅分布数量多、海拔高、水质异常清澈,秀丽迷人,而且还与许多美妙的神话传说相连,被誉为别具一格,独具魅力的“江河圣湖”。其中最为著名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条大河,有“天河”之称。中上游南北分别被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所挟持,时而奔腾咆哮,不舍昼夜,时而一泻千里,汹涌东流,象一条巨龙婉蜒伸展,至墨脱后形成一个世界绝无仅有的大拐弯和世界第一大峡谷
从那曲地区的安多、班戈、申扎一线往西,直到与阿里地区的交界处,有一片被称为“无人区”的广褒土地,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
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昭寺
西藏的名胜古迹蜚声中外,自然风光秀丽独特。这里有壮丽的河山、气象万千的林海雪原,也有春意盎然的草地风光和如画的高原景色。这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她那博大苍凉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宗教文化对世人有着挡不住的诱惑。
大早上的,有藏民结对或独自在街上行走。这就是藏民最虔诚最坚定的信仰,他们每天都去大昭寺,无论身体和天气状况如何,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听了令人肃然起敬。我们早早吃过饭,大家就去八廓街和大昭寺。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现逐渐扩展为围绕大昭寺周围的大片旧式老街区。八廓街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具有浓浓的民族特色。早晚,信徒绕大昭寺按顺时针方向转经,也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街区特色。
清晨的阳光沐浴在身上,在此刻此地此景,突然感觉拉萨是如此神圣和慈爱。绕行八廓街的人们,汇集到大昭寺门口。大昭寺门口的煨桑炉很大。有人往里撒青稞。
进入大昭寺参观,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黄教里等级最高的寺院。公元643年,18岁的文成公主到达拉萨,带来了珍贵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相传是释迦牟尼本人塑造的,并且亲自开光,全世界只有3尊。
来拉萨朝拜的信徒,磕着长头从外面八方数月或几年不远千里万里风餐露宿来到大昭寺,见到这尊佛祖亲自开光的等身佛像,就觉得是见到了当年的释迦摩尼真人一样,能够在佛前献一点酥油已经觉得圆满了。有的人甚至死在了朝圣的路上,逝者的门牙被同伴或后来者带到大昭寺,镶嵌到牙柱上,等于实现了他的愿望。
这些金灿灿的屋顶是纯金打造的,是教民们奉献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
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确定十一世班禅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寺顶上和寺内帘子上挂的祥麟,祥麟由和两只卧地麟组成。
这个图案有个典故,佛祖在**,初开始是两只美丽的小鹿跪听。佛教含义是人们见此心中会生起慈悲之心而乐于佛法之事。以后见到的很多地方都有这个藏饰。富丽堂皇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大昭寺飞檐角的摩羯头,龙头象鼻象牙龙身。摩羯头空行母铜像。气势如虹,非常漂亮!殿堂内供奉着各种佛像,佛像前点着酥油灯。喇叭们不受游客干扰,在认真做着各自的法事。
第六百六十七章: 布达拉宫
看完了大昭寺,乘车看到的街景。饭后去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正面朝南,座落在海拔37米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
据史书记载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为王宫。当时修建的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
松赞干布在此划分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蕃,并遣使周边各国或与邻国建成姻亲关系或订立盟约,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
我们随着人流绕到布宫南面。布宫南边的广场,有一座纪念碑。布宫西边的三座白塔。南边白塔观景台上拍摄的布宫,以及广场上拍摄的布宫及其他景色。
布达拉宫海拔37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
布达拉宫外观13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
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
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红幡,交相映辉,红、白、黄3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白色的外墙,是藏民每年出义工并由大家捐献的牛奶泼制而成,阳光下它熠熠发光,摸上去也很丝滑。右边这个是无字碑。独有的红紫色,是种药材,驱虫透气,外观和景致都很独特。这是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非常震撼,特别是金银材质外加各种名贵宝石点缀而成的灵塔、坛城!
走在顶层的木地板木楼梯上,能感觉到轻微晃动,对布宫加强保护真的很必要。
第六百六十八章: 巴松措
在红宫这里驻足,往下望,拉萨城一览无余。望天上看,奶白色的墙体高大巍峨,宫顶插入云霄,和蓝天白云融合在一起!突然就感觉到,这一刻,所有的画面代表了西藏的圣大和美丽!!
从布达拉宫回到客栈,因为大家高反的原因,就将就着吃了点粥,都回房睡觉了。第二天出发去林芝,路上经过米拉山口。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对我这个学水利的人来说,这些知识很重要。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
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川藏公路南线经山口翻过米拉山口,就踏进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
路上雪山不断,一会蓝天白云,一会下起小雨。这是从高海拔往下走的,林芝被称为高原小江南,是最宜人的西藏居住地。
从上海到西藏樟木镇长达5多公里的318国道,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从海平面的长江口到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盆地到平原、高原;从丘陵到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从淡水湖到咸水湖;从雨林到灌丛、草原、荒漠……;优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这条路还是人文的巡礼和历史的隧道;从浙江河姆渡7年前的水稻到昌都卡诺遗址的小米;从良渚文化的玉到三星堆的铜;从周庄,同里的老屋到丹巴的碉楼;从唐蕃古道到藏彝大走廊……东西汉藏、南北羌彝,无分尊卑、多元一体。
这样一条大道,路虽人为,景乃天造,钟自然之大美,显人文之深奥。完全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到达巴松措,
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长约18公里,湖面面积约2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12米。位于距工布江达县巴河镇约36千米的巴河上游的高峡深谷里,是红教的一处著名神湖和圣地。
巴松措的水蓝绿色,远处的好几个雪峰,清冽的水里,条条小鱼在自由游动。藏民是不吃鱼的,有人在卖鱼食。
不同于西藏其他的神湖,巴松措(又名措高湖,藏语意为“三岩三湖”)完全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所包围。确实如它的名字般,巴松措是绿色的,是那种淡淡的玉石般没有杂质的绿色。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见两三米下成群游动的鱼儿。四周青山如黛,顶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湖边的雪山和湖面倒映的雪山彼此纠缠着,连绵不绝,一副与世隔绝的模样,又美又壮观!
第六百六十九章: 一路前行
我们去湖心的扎西岛上参观。扎西岛上经幡飞扬,玲珑的措宗工巴寺(意为湖中城堡)属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红教)寺庙,供奉莲花生大师,至今已有15年历史了,光是寺中的传说就数之不尽。沿顺时针方向转岛,还可以看到格萨尔王战马留下的蹄印、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桃抱松、以前的水葬台、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莲花生洗脸的神泉……可谓步步有神奇。
继续前行,雪峰总在路边座座出现。这是一片净土,路两边高山森林峡谷,河流有时出现,水流平缓清澈,几乎看不到耕地,更几乎看不到人。
来到林芝卡定沟风景区,景区内有台阶栈道,一小时左右就可以走完一圈。景区内最主要的景点就是天佛瀑布,瀑布属花岗岩峡谷风貌,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峡谷两侧山高崖陡,叠嶂起伏,苍松巨柏遍布山崖。走上观瀑台,银链般的水流挂在山崖上,非常壮观。瀑布水小时如银链飘然而下,水大时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瀑布后的岩壁上有自然形成的佛像,据说这是林芝旅游地区藏族同胞的保护神,面目清晰,仿佛人为雕刻的一般。佛像两侧有男女护法各一,也都神态庄严惟妙惟肖。右侧的女护法班丹拉姆高约1多米,依稀可以看出头戴面纱,腰系丝带、手持佛珠,其形象栩栩如生;左侧是济公拜佛,形象也一样逼真。
除了天佛和两侧护法外,山崖周围还有如来、观音、喇嘛颂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等天然形成的抽象佛教景观,虽说也算惟妙惟肖,但是还是要靠一点想象力。据说有佛缘的人更能看得出他们的形态。瀑布下常有当地藏人搀扶这年迈的父母来此朝拜,悬挂经幡并敬献哈达。
再往前就是南伊沟了,南伊沟的地理位置和中印边境离得很近,中国人去需要在景区入口押身份证。传说这里曾经是藏药始祖炼丹和教授徒弟的地方,所以被称为藏地药王谷。去牧场,广阔无垠的牧场青草茵茵、白云悠悠、远山重重、牛羊悠闲、野花点缀,牧场有几间牧人小屋,四周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木和灌木丛。这里是原始森林的入口,任何车辆不得再前行,游客需要下车走路进去原始森林里面树木高矮不齐,小道旁都是形状各异的沙棘树,森林深处会传来鸟叫声。很多树木仿佛已经过了数千年的风雨,粗壮黝黑的枝干上铺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整个深山老林让人有一种在电影里的感觉。森林里枝繁叶茂,百年老树屹立风中,地上有干枯的树木,一片幽静的自然景象。渴了,掬一捧纯净的高山雪水;饿了,采一束美味的琼瑶芳草;倦了,在山谷中撒欢打滚,荡涤掉一切忧伤与烦恼。南伊沟是远离尘世的天边牧场,南伊沟更是滋养人心的心灵牧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