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北方不产茶,南方的茶叶贩运到关中,往往能赚两到三倍的利润,这趟生意也取代当年的葡萄酒生意,成为王家产业的一个稳定经济增长点,就连裴世矩一年前入股的那二十万钱,不到两年的时间也涨到了七十多万了。
王世充这一年多终于可以安心地呆在家里,总算有些时间可以跟安遂玉多亲热了,四个月前,安遂玉为她产下了一个长子,王世充为他取名为王玄应。
高熲自从安排了王世充改成现在这个名字,又编入了王世积这个王氏正房家族的族谱后,算是也成了关陇军功集团的一员,相应的王世充的辈份也提高了一档,连弟弟华伟也改名叫作世伟了。
这一年多来,王世积几次三番地主动向王世充示好,而王世充心中一直怀着兄长的大仇,也深知王世积的笑里藏刀,只是为了能彻底报仇,他现在还需要等待时机,所以在表面上也一直跟王世积假意亲善,每天都在演戏,只不过当事的双方对于终将不可避免的未来总清算,都心知肚明,各自寻找着对方的破绽,准备发出致命一击。
除此之外,王世充的老朋友麦铁杖也终于找到官做了,经常光顾极乐山庄的老主顾,成阳公李微收了王世充的钱,又亲眼见识过一次麦铁杖一个时辰内来回跑了三十里的本事,还看到麦铁杖在他面前表现了一套铁杖功夫,把一棵一人合抱的大松树都一杖打成两截,深深叹服于麦铁杖的异能,回头就向杨坚保举,给了麦铁杖一个陇西道上的灵州车骑将军的职务,麦铁杖得了官后,高高兴兴地到陇西赴任去了。
而这一年多的朝廷上,也并不算平静,高熲和杨素这两尊大神的对立越来越公开化,一年前晋王杨广回京时,杨坚和独孤皇后特地到晋王府大宴群臣,席间杨坚大夸前尚书右仆射,曾出使突厥,又担任凉州总管的上柱国虞庆则为国家立下了许多大功,而虞庆则也是得意满满。
这位虞大柱国是高熲的多年密友,也是高熲一力举荐上来的重臣,虽然同为关陇军功贵族,但和杨素却是一向不对付,杨素当时看了虞庆则的模样不顺眼,便冷冷地来了一句:“那些主要是托皇上的洪福。”
虞庆则给这样当众打脸,脸上挂不住了,当即就反唇相讥:“越国公当年灭南陈时能千里下江陵,更是托了皇上的洪福。”
两大重臣当时跟开皇十年时的贺若弼,韩擒虎一样,当着杨坚的面就闹将开来,互相揭对方的短,导致当时随驾的御史梁毗要弹劾二人,而杨坚则表示今天是欢宴,不需要弄得这么严肃,算是给二人打了个圆场。
而虞庆则得理不饶人,还向杨坚表示御史在侧,唯恐酒后失言被弹,逼得杨坚给了梁毗一杯酒,让他出去,结果一场好端端的宴会弄得不欢而散,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杨素看似是骂虞庆则,实际上矛头却对准了身为虞庆则政治密友的左仆射高熲。
那次事情闹过之后,虞庆则就领了个上柱国的官职,回家闲居去了,杨素看起来取得了胜利,如宇文述,于仲文,郭衍,张衡等一帮关陇大将开始纷纷地主动结交杨素。
至于晋王杨广,靠着每年回京时的眼泪与亲情攻势,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给自己争取到了一个留京指标,再也不用去那遥远的扬州。
从去年开始,上门结交与投奔一向有礼贤下士之名的晋王殿下的文武群臣与曰俱增,虽然晋王和杨素之间一直还没有来往,但是依王世充看来,这两位走到一起对抗高熲和太子的集团是迟早的事情。
王世充这一年多来倒是和裴世矩一起,严守中立,没有掺和这些重臣内斗的事情,兵部尚书苏孝慈,虽然是铁杆太子一党,但是这一年多来无论是他还是高熲,都没有任何直接拉自己加入太子集团的意思,甚至这个作为兵部里最冷清衙门的驾部司,苏孝慈都没来过几次,王世充只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和热情,一天天地消耗在这个狭窄的斗室里。。)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二章 神算表演
;
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王世充懒洋洋地坐回了椅子,继续看起手中的这卷图纸来。
一个身材高大,面相威严,须眉花白,年约五十四五的老者走进了门,穿着一身三品的紫色官袍,戴着乌纱,王世充一看到此人,有些意外,连忙站起了身,整了整衣冠,拱手行礼,恭声道:“下官驾部司员外郎王世充,参加苏尚书。”
来人正是兵部尚书苏孝慈,他看着王世充,眉头微微一皱,摆了摆手,示意王世充不必多礼,自顾自地走到了王世充的文案前,看着堆积了不少的公文账册,沉声道:“王员外,你们驾部司的郎中柳述呢?”
两年前的那位为左仆射高熲作记录的机要秘书,尚兰陵公主的当朝驸马柳述,在半年前被调到兵部的驾部司当上了郎中,只是他在这里只是挂个虚职而已,王世充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只在他上任那天见过他一次,此人在高熲面前低调得象个孙子,可是在兵部里却嚣张得象个大爷,看人不用眼睛而是用鼻孔,就连对苏孝慈也是无礼得很,一副欠扁的德性。
而这位柳驸马之所以这么跋扈,倒也不完全是靠了个驸马的身份,他现在只是挂了个兵部驾部司郎中的名,人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仍然是成天跟着高熲当他的机要秘书,而这驾部司内的具体事物,却是完全交给了两个员外郎--王世充和韩擒虎的外甥李靖处理。
由于这驾部司也就是个督造军器的部门,是兵部里最清水的衙门。每年打造军械的数量都是由尚书省的高官和兵部尚书共同决定,王世充每天的事务也就是查查需要监造的军器数目和实造出的数量是否一致。在外巡查核对的任务多数是交给驾部司的掌固们办理,而王世充和李靖所做的,则是核对账目,处理钱款。
也正是因为这是个无关紧要的部门,当今天下又是偃武修文,不需要准备大的战事,也无须打造太多的军械,因此更加冷清。平时就是连苏孝慈也难得来这里转转,今天一早,耐不住寂寞的李靖出去到库房找舆图去了,只留下了王世充一人看家值守。
王世充回道:“回苏尚书的话,柳郎中您也是清楚的,他一向都是在高仆射那里,在我们这儿只是挂个名而已。反正这里的事情也不多,历来也是我和李员外郎处理好了直接向您或者是分管这驾部司的侍郎崔弘升。”
苏孝慈的眉毛皱了皱,平静的话声中透出了一丝威严与不满:“柳郎中和崔侍郎的事情我回头会跟他们好好谈谈,王员外,你这里堆积了这么多账薄没有处理,这又是为何呢?”
王世充微微一笑:“这些都不过是小账而已。下官的办事一向习惯无紧急事务时,每旬日一次的结算前一天再开始处理这些,反正这些账册,下官半日就可以处理完毕。”
苏孝慈有些不高兴了,花白的眉毛动了动。沉声道:“王员外,虽然我一向听高仆射提起你的才能。但这不是你怠政的理由,这么多的账薄,你当真能在半天之内处理完?”
王世充正色道:“回苏尚书,这里是兵部,所谓军中无戏言,在这里也是一样,尚书若是不信,世充愿意现场办公,让您看看世充是否是虚言。”
苏孝慈点了点头,搬过一张凳子在文案边坐下,说道:“很好,那本官今天就见识一下王员外的理事之才。来人,取沙漏来!”
苏孝慈身后的几个随从把这办事厅一侧的沙漏端了过来,细沙正在缓缓地流下,提醒着众人时间的流逝。
王世充微微一笑,挽起袖子,拿过案边的一个算盘,吹了吹上面积了好几天的灰尘,拿起了左手边的案头上那十几本账薄的第一本,在眼前铺开,把算盘放在左手,而右手的毛笔却开始沾了砚台里的墨汁,开始一边打起算盘,一边在账册里填起数字来,时不时地还在纸上用后世的加减乘除法来计算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
王世充经过了多年的商人生涯,对此一切早就驾轻就熟,他一旦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工作当中,就有了极大的乐趣,仿佛时间都停止似的,左手的算盘打得噼哩啪拉,而右手笔下也是如走龙蛇,面前的账册不停地一页页翻过,只消了一刻多钟,一卷百余页的账薄便被他彻底清算了一遍,注明了数字后放到了一边。
苏孝慈第一次见到如此迅速快捷的计算能力,饶是他见多识广,也是脸色微变,趁着王世充打开第二本账册运算的功夫,他悄悄走到王世充的案前,拿起算好的第一本账册,仔细看了起来。
苏孝慈幼年时也学过一些九章算术,虽然不算精通,但多年作战,作为行军总管,一些军粮饷钱的计算,也让他的数学能力算是不错的,随手翻看了几页后,发现王世充确实把一项项的开支计算得井井有条,不差毫厘,而就在他看了七八页的这个当口,王世充的面前又算好了一本,正打开了第三本在计算。
苏孝慈回头一看沙漏,连算两本账册,也不过用了半个时辰不到,照这个速度,半天的时间,五六个时辰下来,算个十几本实在不是诳语。
苏孝慈叹了口气,对王世充说道:“王员外,不用算了,本官信了你的话。”
王世充放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微微一笑:“苏尚书,下官出自商贾,您也知道,所以在这驾部里,最大的乐趣就是攒上一堆账本,然后在算账的时候能找回到做生意的感觉,账册太少了实在不过瘾,每天算个片刻就完了,所以下官习惯在旬日上交账册前把这些一并算好,这可绝不是怠政惰政。”
苏孝慈明知这王世充是在说谎吹牛,但也无话可说,只得叹了口气:“王员外,你确实有本事,但我希望你为人能诚恳一些,这个驾部的差事确实冷清了些,但并不代表你在这里就不能发挥你的才能,除了算账以外,发明一些军器,这也是有利于朝廷的事情,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王世充站起身,恭声道:“是,下官谨遵苏尚书的教诲。”
苏孝慈看了看四周,突然想起了些什么:“今天李员外又到哪里了?”
王世充不慌不忙地答道:“李员外今天出外公干,可能是去检查仓库或者是去查找一些舆图了吧,您也知道,他是闲不住的,在外面跑的事情一般是他来负责,而下官则在这里处理一下账册之类的了。”
苏孝慈叹了口气,摇摇头:“你们都很有才,但应该在这里勤奋一些,王员外,过几天高仆射可能会找你谈事,你最好作好心理准备。”
王世充心中微微一惊,但脸上仍然平静如常,抬起头,问道:“是要把下官调职到别的部门吗?只需一纸调令即可,何劳高仆射亲自找下官谈呢?”
苏孝慈微微一笑:“高仆射说了,你王员外有将帅之才,前日接到军报,西夷不稳,夷人作乱,廷议已经决定派重将征剿,如果本官所料不差的话,王员外,这回你又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本官要先恭喜你啦。”
王世充先是一惊,然后又恢复了平时的镇定,笑道:“那请问苏尚书,廷议决定了会派哪位大将重臣挂帅呢?”
苏孝慈看了一眼身后,几个护卫很识趣地退出了大门,他上前一步,低声道:“你的老相识,上大将军,史万岁。”(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三章 蛮王爨翫
;
王世充这下子吃惊不小,脱口而出:“怎么会是史将军?”
苏孝慈摇了摇头:“王员外,这是高仆射他们定下来的事情,我又怎么会知道,我们兵部能做的,只有调兵派军,准备粮草军械罢了,这次西南不稳,朝廷决意要解决掉这个已经形成了三百多年的独立王国,自然是要派名将出征,难道史将军不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吗?”
王世充没有接这话碴,脑子里却开始飞快地思索起有关云南西南夷的往事。
中原文明开拓西南蛮夷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将庄矫率军从黔中郡出发,越过沅水,一路直向西南,打败夜郎国,进入云南。
由于当时楚国和秦国交战,秦军趁着楚军拓地而攻占了黔中郡,庄矫的退路被断,无法归国,便就地在滇池附近建立了滇国,从此西南一带的蛮夷正式进入了中原史书的视野之中。
据《后汉书》所记载: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嵩、昆明诸落,西极同师,东北至叶榆,有莋都国,东北有冉娏国,或土著,或随畜迁徙。自冉娏东北有白马国,氐种是也。此三国亦有君长。
可见秦汉时期的西南一带,地方两千多里,有着几十个国家,结城自居。过着半农耕半渔猎的生活。最大最有名的就是那个夜郎国了,在这一票小国中。有精兵十余万,人口数十万,控制的仆从小国达十余个。也难怪那个国王夜郎自大,的确,在不知道中原王朝这个庞然大物的情况下,他的国家在这一众小国中足够强大,甚至比起当时的西域各国和南越国,也要强上不少。
到了汉武大帝的时代。世人皆称道的都是他北逐匈奴,封狼居胥的伟业,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全面与匈奴开战前,他首先做的是稳定南方,平灭了东越,闽越和南越国,同时还出兵西南。以汉军当时独步世界,依靠数百年的高科技与强大军力,迫使西南的一系列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早期的国家臣服,各国都设立了汉使,到了西汉末年,那个倒霉的夜郎国还因为惹毛了汉朝而遭遇灭国之厄。
两汉时期。在西南一带设立了犍为、牂牁、越雟、汶山、沈黎、武都、益州和永昌等八郡,加上原来就设在北边一点的蜀中、巴、汉中这三郡,这十一个郡统治了整个大西南地区几千里地的广阔区域。
但由于夷人还没有完全开化,各部落间的发展水平也严重不同,所以和岭南地区相似。仍然是处于名义上的统治,多是任用夷人中的酋长。渠帅之类来统领各部,每年到汉官所在的州郡治所中表示一下象征性的贡赋,以示臣服。
东汉末年,中原大乱,中原王朝也迅速地失去了对西南各郡的统治能力,当时被称为南中的大渡河以南的蛮荒之地,各蛮部首领纷纷趁机壮大各自的势力,在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后,趁着刘备的夷陵之败,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以孟获为首,南中各郡(汉朝时的那八个郡)皆乱,各起事的蛮部纷纷打进郡城,诛杀汉朝郡守,企图形成割据,接下来就是诸葛亮著名的平定南中,七擒孟获的传奇故事,使得南中地区再一次回来了汉文化的统治区,没有象西域这样被分离出去。
此后从蜀汉至东晋,南中地区一直奉中原王朝为正溯,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南中地区孟氏这些夷人大族的势力大减,而一些长期居住于南中地区的汉人士族也开始渐渐地蛮化,就和几百年前庄矫那些本土化的楚人一样,变成了本地士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爨(音cuan,四声,同窜)氏。
爨氏最早可考的祖先是东汉末年的爨习,在东汉时当过建伶县令,在天下大乱时,割据一方(尽管这一方只是一个云南的小县城,跟山大王没两样),后来还曾经见刘备兵败夷陵时反叛归顺过东吴,诸葛亮平定南中时这条变色龙再一次投降蜀汉,最后还跟诸葛亮北伐过,马谡兵败街亭时这位仁兄还随军出征,回来后也因此被免官,算是爨氏历史上的第一个名人。
此后爨氏就在南中地区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这个在中原地区不起眼的家族,到了南中地区后倒是如鱼得水,无论中原王朝如何变换,自蜀汉到晋朝,爨氏均历任南中地区的郡守一职,世袭罔替,而爨氏也渐渐地蛮化,成为本土化的蛮人。
五胡乱华时期,氐人流民李雄在四川建立成汉王国,建国之后,成汉不敢去招惹北方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也不敢跟东晋正面对抗,于是派出部队,南侵南中地区(此时已经改名叫了宁州,一般古代地名,越是统治不力,叛乱频繁的地方,越是喜欢叫个宁啊,安啊之类的),爨氏这时候的当主爨琛无法抵挡,于是归降于成汉,被任命为交州(今广西和越南北部)刺史。
当了交州刺史的爨琛后来找到一个机会,趁着交州和宁州的两大家族,霍彪与孟彦内斗之机,出兵击败这两家,并把霍彪生擒,献给东晋,自此获得了东晋的支持,在东晋大权臣桓温击灭成汉时,他也当了回还乡团,独霸宁州。
爨氏从此成了整个宁州(南中地区)的独立王国,从东晋到南朝,三百多年的时期,他们家族在宁州的统治都是稳如泰山,从东晋到南朝,有史记载的二十多个宁州刺史,除了南梁末年的一个徐文盛是到任外,其他全是遥领,实权完全被爨氏所掌握。
一直到了北周时期,南朝势力越来越衰弱,尤其是在北周趁着南梁候景之乱,萧梁宗室间混战不休的当口,出兵占了巴蜀和荆州之后,安稳了几百年的爨氏终于意识到天下即将再次一统,北方平灭南方的机会可能要到了,于是爨氏的当主爨瓒趁着数百年来仅有的一个到任的宁州刺史徐文盛带兵勤王,讨伐候景之机,起兵占据州城,投降北周。
由于当时北周的势力无法进入这一蛮荒之地,于是也只能学东晋和南朝,给爨瓒一个宁州刺史的头衔,继续让他们羁縻统治宁州,还同意爨瓒的两个儿子爨翫和爨震可以继承父亲的宁州,只需要向北周表示名义上的臣服即可。
到了爨瓒死后,爨氏产生了分裂,爨翫与爨震分居西部与东部,爨震控制了滇东黔西一带靠近交州的地区,而爨翫则控制了大渡河以南到滇池的这一片广大区域,分别被称为东西两爨,两家分裂后就成了一个西南版的突厥,仍然是不奉中原号令,建立着自己的独立王国,只不过没有突厥那样能给中原造成巨大损失和危害的麻烦罢了。
开皇十一年的时候,灭了南陈后的隋朝终于有能力腾出手来解决西南这块四百年牛皮癣了,韦孝宽的侄子,京兆杜陵韦氏的又一员大将韦世冲,出任南宁州总管,带精兵一万入宁州,护送现任御史的梁毗就任西宁州刺史,把整个宁州一分为几块,分出最南边的一块昆州给爨翫当了刺史。
由于当时入宁州的隋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爨翫和他哥哥爨震不敢动武,而是到了韦世冲的军中表示了降服,但爨氏的实力并没有受到军事打击,韦世冲入宁州后,所部军纪驰坏,其侄子韦伯仁率领兵士夺人妻子,抢夺当地蛮人的财物,这也今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四章 脑洞大开
;
王世充回忆完了这段有关西南爨氏的历史,叹道:“他们果然还是反了。..免费电子书下载”
苏孝慈点了点头:“畏于隋军的军威,爨翫当年忍下了这口气,等到韦世冲所部撤离宁州之时,他料定中原无力再在短时间内派大兵入滇,便扯起反旗,自立为王。
从消息送达的ri子看,叛乱已经有三个月左右了。上午的朝会刚刚议定平叛之事,王员外,你早早地作些准备,皇上说了,当年平定岭南的英雄,如今安在?”
王世充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表情,嘴上却谦道:“平定岭南的英雄是民部侍郎裴世矩,皇上弄错了。”
苏孝慈的嘴抿了抿,脸上闪过一丝不悦的神情:“王员外,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别忘了这点,无论是高仆shè还是皇上,都清楚你当年在岭南才是第一功臣,而且现在裴侍郎正出访西域一带,根本不可能到西南,你就别多想了。”
王世充的心中略有些失望,苏孝慈的话提醒了他,这次裴世矩已经动身前往西域有半年多了,自从与安兴贵和解以来,他又可以大摇大摆地行走于西域,甚至安兴贵还会主动派人保护他。
至于裴世矩从事的任务,显然不是公费旅游,但即使在自己面前,裴世矩也是讳莫如深,闭口不提,看来也是为了将来和突厥开战时,在西突厥的后方制造出混乱而做准备。
苏孝慈看到王世充没有说话,唇上的胡子动了动,意味深长地说道:“王员外。现在天下安定。但这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安宁。你也知道,自从一年前皇上把安义公主嫁给了染干而不是都蓝可汗后,都蓝就断了朝贡,开始整军备战。
现在的北方边关虽无大的战事,但是突厥散骑已经开始侦察与打探我军的防备了,你这次若是能在西南建功,那一定可以为即将到来的与突厥决战中谋一个好的位置,高仆shè想必也会重用你的。一定要好好把握啊。”
王世充平静地行了个礼:“谨受教!”
苏孝慈走后,王世充坐回到了自己的那张椅子上,微微闭起了双眼,飞快地盘算起了现在的局势:
长孙晟分化瓦解突厥的办法已见成效,一年多前公主去和亲染干的时候,都蓝可汗气得把报信的信使都当场杀了,咬牙切齿地发誓要报此仇,从那一天开始,东-突厥就断了和朝廷的一切联系,原来附塞放牧的部落全部撤往草原深处。只有染干的部落孤零零地留在朔州北边。
染干新娶了安义公主,但没有得到预料中那种各部来附的效果。这一点上,王世充和长孙晟都有些失算了,突厥人骨子里的刚烈和血xg这次显现了出来,都蓝可汗大玩悲情牌,四处在各个部落里诉说染干勾结隋人,背叛整个突厥民族,而隋人多年来一直对突厥两面三刀。
这次把许诺给大可汗的和亲公主转送给染干,摆明了就是要突厥人之间自相残杀,想我突厥,乃是草原上的天之骄子,土门可汗,木杆可汗是何等的英雄,意气风发,现在却被这些y险的隋人勾结了染干这样的内鬼,弄成了这副光景,我们死后又有何面目去见我们的祖先呢?
都蓝可汗的这一手悲情攻势果然起了作用,加上隋朝自从上次让王世充做了一票生意后就没有再开放过边市,而那一次的贸易也只是向染干的部落开放,染干独吞了所有的贸易成果,连一石米,一匹绢也没有发给别的部落,大失人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