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结果即使有了和亲公主,也没有一个小部落来归附他,反而自己的部落里都有不少人跑去投奔了都蓝可汗,若不是靠着隋朝的边关,长孙晟一直在暗中送粮送物接济,只怕染干这会儿已经成了个光杆司令了。
都蓝可汗为了全力对付染干,跟打了十年的西突厥达头可汗也罢兵了,虽然双方没有正式结盟,但是私底下的小动作已经不断,裴世矩出使西域,正是想作出外交努力,至少让达头可汗在都蓝可汗起兵反叛的时候不要站在他这一边,从裴世矩这半年都没有回来可以看出,谈判进行得极为不顺,要是达头可汗真的铁了心与大隋为敌,这位老友能不能活着回来都要打一个大问号。
王世充这些天一想起此事就心烦意乱,几年来他已经和裴世矩结成了牢固的官场同盟了,也靠着裴世矩的引见结识了不少中等世家的中低级官员,虽然这些人现在年龄和自己相仿,也都只是些五到七品之类的官员,但二十年后也都会现在的高熲和杨素一样,慢慢地开始掌握实权的,到了那个时候,自己今天的这些人情,关系投资都会开始有所回报。所以他比谁都不希望裴世矩出什么意外。
王世充摇了摇头,又开始想云南的事情,史万岁是朝中大将,更是高熲一力举荐的爱将,和杨素不同,这位史万岁是个纯粹的军人,当年他牵涉谋反,被发配敦煌当小兵后,是高熲给了他机会。
开皇三年反击突厥的大战中,史万岁单挑阿波可汗手下第一突厥勇士胜出,高熲大笔一挥,直接把他从个待罪小兵升成了正五品的上仪同,兼车骑将军,以后在灭南陈之战中又跟着混到了上开府将军,可谓一路平步青云,而高熲对他的格外照顾与提拔尽人皆知。
与举荐杨素这种声名在外的名臣不同,高熲举荐史万岁这种有谋反前科的人,是要冒巨大风险的,所以史万岁对高熲感恩戴德,大隋上下没有比他更忠于高熲的了,杨素与高熲的分道扬镳迫使高熲需要重新在军中找到一个主帅级别的重量级支持者,贺若弼和虞庆则私心太重,王世积也多年来不愿意直接参与到夺储之争中,所以史万岁看起来是现在最合适的。
由于史万岁一直没有掌握京城附近的部队,高熲应该没有把他拉进现在的太子集团,但是这次让他出任进军西南的主帅,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在别人帐下为将,这显然是要为他捞足够的资本,以后与突厥大战也准备让他独当一面,成为朝廷重将,在未来的夺储之争中,在军中拉到一个重要的支持者。
王世充想到了当年从岭南回来后现高熲论功时的一段话,背上开始冒冷汗,当时高熲说杨素的提议是把史万岁留下来镇闽越,而高熲却驳回了这一提议,按自己的意思把来护儿留了下来,高杨之间的分歧也许从那时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这次高熲的提议是让自己随军前往西南,以这些南蛮的军力,显然无法与大隋的正规军对抗,自己上次到岭南,防疫方面立了大功,高熲让自己从军,可能最希望自己发挥的还是疫病方面的作用,能让大军避免因为瘴疠而带来的非战斗减员,剩下的作战方面的事情,有史万岁这员无数次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名将在,并不需要自己多插手什么。
只是刚才最后临走时苏孝慈的那句话,意味深长,听他的意思,高熲有意这次让自己也跟着立功,然后在对突厥作战时安排自己一个重要的军职,大战突厥如果获胜,那功劳要远远大于这次征南蛮的行动。
到时候自己有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升到上开府,甚至是大将军这样的武职,跻身大将高官的行列,也并不是梦想,也只有到了这一步时,才能在夺储之争中起到作用,高熲看来拉自己进太子集团的愿望比起几年前还要迫切啊。
想到这里,王世充摇了摇头,一个清脆的声音把他带回了现实:“行满,你怎么又在当值时睡觉了?”(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五章 论兵李靖(一)
;
王世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睁开眼睛,坐直了身子,笑道:“药师,怎么拿个舆图用了这么久?”
站在王世充案前的是一个三十左右,一身深绿色官袍,英气逼人的青年正向自己望来。.
那斜飞入鬓的两道墨色剑眉生出凛然英气,如冰般透澈的双眸射出冷利的锋芒,偏那一身浅绿色的官服却淡化了那一身冷肃的气息,漓漓凌凌,化为男儿的傲世清华。
他的头发乌黑而茂密,显示出他旺盛的生命力,目如郎星,唇红齿白,唇下一道竖着的一字胡。头戴乌纱,脚踏一双厚底官靴,自有一番大丈夫的气度。
来人正是检校(候补)兵部驾部司员外郎李靖,由于只是检校一职,因此职位比起从五品要低了一档,乃是正六品,还穿着绿衣。
这位李靖虽然年纪不大,但在后辈中名头极响,他家出自陇西李氏的丹阳大房,五胡时期的祖先李文度当过西凉(由唐国公李渊的祖先李暠所建立的汉人政权,统治范围在河西四郡,以敦煌为都,后被匈奴人的北凉所灭)的安定太守,西凉灭亡后李文度举族逃难到北魏,从此在京兆三原一带安家。
李靖的祖父李崇义在北魏官至殷州等五州刺史,封永康郡公,而李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做到过赵郡太守,临汾县公,加上李靖正在做司州刺史的叔父李传节,还有正在当梓州刺史,官至上开府将军的长兄李端(字药王)。丹阳李氏一门可谓人丁兴旺。虽比不得柱国家族。但在关陇军事贵族中也算得上是一大家族了。
李诠的妻子,也就是李靖的生母,乃是韩擒虎的妹妹,由于李诠早死,因此李靖兄弟四人从小被这个严厉的舅舅养大,与一般汉家子弟舞文弄墨不同,李家兄弟从小读的是兵书战策,习的是弓马驰射。而排行第二的李靖,则是众兄弟中最出色的一个。
据说少年李靖练习枪法小有成就,韩擒虎把家传的枪法倾囊以授,最后列出的出师条件是找人两耳戴两个铜钱大小的小铜环,而头上放一杯铜钱,要求李靖在骑马的状态中出枪,能刺进小铜环中,并挑落头顶的铜钱。
少年的李靖为此苦练三个月,终于在出师的那天,韩擒虎亲自戴上铜环。头顶铜钱,而李靖面不改色。在飞驰的骏马上一枪就刺中了韩擒虎的耳环,骑回来时又是一枪挑落了韩擒虎头顶的铜钱,其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枪法让身为名将的韩擒虎也大加赞赏。
此外,李靖自幼熟读兵书战策,对各种兵法倒背如流,经常与当朝名将韩擒虎,杨素等人谈兵论道,韩擒虎曾多次公开说,后辈中可以论孙吴之道的,只有李靖了,而杨素也曾抚着自己的榻对李靖说过,你终将居此之位(这话杨素对封伦也说过)。
李靖年满二十后,也跟其他的官二代们一样,进了大兴宫当了几年站岗的卫士,当上殿内值长,满五年后得到了杨素和时任吏部尚书牛弘的推荐,几乎与王世充同时来到这兵部的驾部司当了员外郎,只是由于高熲的原因,他的这个员外郎至今还是一个检校的,每天还得穿着绿衣来这里当值,所以在外面跑腿和监造军械的事情,往往都是由他负责。
王世充这一年多来跟李靖没少谈兵法,即使是王世充也震惊于李靖的厉害,自穿越以来,名将大将见过不少,但真正能把兵法说得头头是道,甚至可以做出类似后世的沙盘之类的技术型道具,并进行类似兵棋推演之类的分析,只有李靖一人而已。
王世充在这兵部司里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能和李靖在这种沙盘上杀上一盘,一年多下来,两人几乎也在全国各地都模拟打过仗了,就连王世充即将要去的宁州之地,两人都攻守互易地杀过四五回,总的来说,胜负参半,两人也算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了,在平原之上堂堂之阵,正面交战,王世充往往能占点优势,但要是奇袭伏击,或者是在江南的水网河道中打水战,王世充就要落下风了。
王世充曾经很奇怪地问过,李靖乃是土生土长的关中人,为何对江南一带的水战都如此熟悉,李靖则笑答自幼熟读兵书,尤其对赤壁,夷陵,桑落洲,雷池左里这样的大规模水战感兴趣。
小时候为了验证兵书上的内容,李靖还经常跑到渭水和黄河边查看,稍稍年长后在入宫值守前更是游学天下,曾亲临当时隋陈两国对峙的长江前线现场考察,对长江和黄河的水文,潮汛非常了解,可谓不是南人,胜似南人。
王世充这才恍然大悟,李靖当时叹道,关陇的军功世家们多是胡人,或者是胡化汉人,对北方一带的风土人情,山川险要了如指掌,他也不可能变出多少花样出来,而能以北方人的身份熟悉南朝地理人情的人却是凤毛麟角,仅有的几人,如杨素,如王世积,如贺若弼,如韩擒虎等,无不是在北朝诸将中也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自己想要学习与超越的对象,也正是这些已经威震天下,青史留名的传奇将领。
李靖看着王世充,把手里抱着的一卷舆图在王世充面前的桌上摊了开来,正是宁州的地图,王世充的双眼一亮,立马站起了身,惊道:“药师,你怎么拿这张地图,难道你听到什么消息了?”
李靖微微一笑:“在我去拿这舆图前,我知道的和那时的你一样多,只听说了宁州不宁,爨翫再次举起了反旗,所以想着这里可能是我朝最近需要出兵征讨的地方,就去我们驾部司的图库里寻来了这幅舆图,可是在这一路上,我也听说了上午的朝议已定,史将军挂帅出征,而行满你,这回又得从军了。”
王世充不满地说道:“什么人这么大嘴巴,这本是朝议的军事机密,上午才定的事情,就这么到处瞎咧咧,就不怕给敌人的探子听到么?”
李靖叹了口气,坐在了刚才苏孝慈坐的那张高背椅子上,从袍袖里拿出一面折扇,开始给自己扇起风来:“行满,这次爨翫可是公然地攻州占郡,扯起了反旗,路人皆知朝廷会起兵平叛的。
今天上午的朝议不过是定下出兵的规模,时间,还有主要的将领罢了,这些在大兴城内的这些关陇宿将之中,都不是什么秘密,这主帅的位置在出来之前,这两天就有好几家人开始托关系,走门路去争了。
今天朝议上把这个謎底揭晓,也能让大家安心,所以很快就在尚书省内传遍了,史将军和这次被点将过去的人固然个个都兴高采烈,没去成的人则是眼红不已,比如说我,现在就很羡慕你行满。”
王世充笑了笑:“其实我这次真的不是很想去的,上次去了次岭南,怕了这种蛮荒之地了,疫病瘴气实在是太让人难受,还有那闷热潮湿的天气,以及茫茫无迹的原始森林,当初我去岭南,打的两仗还都是在平原里,这次跟史将军平定宁州,只怕就要跟当年诸葛武候下南中一样,钻老林和这些蛮子们捉迷藏了,这实在是非我所愿。”
李靖的眉毛动了动:“行满,你就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啦,这次史将军挂帅,发兵三万,一万是从关中开出去的右屯卫精锐,两万则是从蜀地征发的兵马,这些蜀兵也是熟悉那里地形的,进入宁州后应该还会有一些不愿附逆的当地小部落发兵来援,我估计只要不发疫病,战胜是没有问题的,你我也多次在纸上谈兵,进行过兵棋扮演啊。”。)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六章 荒唐皇子(一)
;
王世充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些什么,眼中绿光一闪:“就地征发蜀郡的兵马?那这次讨伐为什么不象以前那样,由亲王兼任行军总管呢?南宁州离巴蜀这么近,按说应该是由蜀王杨秀亲自挂帅的吧。免费电子书下载..”
李靖站起身,警觉地看了一眼门外,搬起凳子坐到文案的对面,一副神秘兮兮的样子,低声道:“行满,你当真不知蜀王这些年里在蜀地的所作所为吗?现在抛开太子不说,最让皇上失望的,就是蜀王和秦王了,可能蜀王还要更过份一点。”
王世充对于远在蜀中的杨秀并不是太了解,但对秦王杨俊的事,倒是知之甚详:
当年杨俊在平灭南陈之后,性情大变,也开始变得追求享受起来,本来杨坚把他安排在扬州总管的位置上,而让杨广回到了并州总管,显然是对自己这个三儿子更加看重,希望他能镇住江南,可这位秦王殿下却被南朝的奢靡之风所吸引,彻底地腐化堕落,在扬州大兴宫室,不理政事。
杨俊作为皇子,手艺倒是很灵巧,常常亲自运斤使斧,制作出精工巧妙的器物,都用珠玉装饰起来。他为妃子作七宝幂罗,沉重得没法戴,得用马驮着而行。征用民夫,无休无止。设置浑天仪,测景表。又建造水殿,用香粉涂饰墙壁,玉砌金阶,梁柱楣栋之间,绕置明镜,中间饰以珠宝,极尽晶莹华饰之美。
杨俊还常常和宾客"jv"在水殿之上歌舞作乐,那副淫荡无耻的样子。活脱脱就是王世充现在开的极乐山庄趴体大会,完全不理政事。结果上行下效,镇守建康的于仲文和宇文恺也趁机倒卖军粮,终于酿成江南大乱,事后杨俊被追究责任,免除了扬州总管一职,征还京师。
可这位秦王殿下回了京师后还不消停,继续纵欲无度,他嫌来王世充的极乐山庄掉价。直接花钱从极乐山庄买了好几个花魁头牌,回秦王府寻欢作乐,这一行径终于引起了他的正妻,博陵崔氏之后,当朝重臣崔弘度之妹,秦王妃大崔氏的妒忌与愤怒。
崔弘度乃是北方大族博陵崔氏的后人,在北方一向有五姓七家之说。荥阳郑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五姓七家。都是汉族的顶尖高门氏族,祖上均可上溯到先秦两汉时期。
其中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的祖先是亲兄弟,那个假扮成曹操面见匈奴使节的崔琰就是清河崔氏的始祖。
这些大家族间互相通婚,累世交好,各自的势力盘根错节,即使经历了数百年。仍然在北方一带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即使是当今的皇室家族,也同样需要这样的联姻,因此杨坚早早地安排了第三子秦王杨俊同这崔弘度的妹妹结了婚。
至于这崔弘度,祖父做到过北魏的司空,父亲做到北周的州刺史。自己则长年镇守原州(今宁夏固原一带),任行军总管。专门防御北方的突厥。
在杨坚还是北周的丞相,没有改朝换代时,北周重臣,柱国大将军尉迟迥起兵反抗杨坚,崔弘度的一个妹妹嫁给了尉迟迥的儿子,是亲家关系,但仍然站在了杨坚一方去平叛,最后亲手逼得尉迟迥自杀。
此后崔弘度长年镇守原州,在开皇三年的突厥入侵中立有战功,杨坚也因功将其另一个妹妹许配给了秦王杨俊为王妃,称为大崔氏。
崔弘度在开皇九年的灭陈战役时曾被调到杨素的麾下,两人官位相当,但崔弘度的资历要比杨素更老,杨素给他下的令他多数是置若罔闻,而杨素对他却很包容与尊敬。
就在几个月前,崔弘度的弟弟,也就是王世充现在的直接领导,兵部侍郎崔弘升之女许配给了晋王的长子----河南王杨昭,当上了王妃,称之为小崔氏。崔弘度逢人就说,自己崔家一门二妃,尊崇富贵无以复加。
可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秦王杨俊的妃子大崔氏,性极善妒,而秦王杨俊又跟他的两个哥哥一样,骨子里是个花心大罗卜,当年他在扬州当总管的时候,大崔氏留守大兴的秦王府,眼不见为净,现在杨俊回了大兴,竟然还公然地买回美女回府上夜夜春宵,大崔氏年过三十之后,色衰爱弛,眼看自己的丈夫将自己无情抛弃,另寻新欢,一气之下竟然在杨俊的瓜果中下毒,导致杨俊一病不起。
杨坚与独孤皇后本来因为杨俊的骄奢淫逸一直在生他的气,不想见他,但看他病成这样又让他在仁寿宫里养病。只是杨俊中毒已深,命不久矣,上个月大崔氏投毒之事曝光,皇上龙颜大怒,当即下令赐死大崔氏,杨广这个优秀的演员更不是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马上让杨昭主动上表,要求把小崔氏送回崔家,以示对皇爷爷的坚决支持。
崔弘度一向倚老卖老,不遵号令。仗着自己同时是关陇军功贵族和汉人五姓七望的双重身份,连杨素也不放在眼里,崔家的女人也都是这种目中无人的个性,那大崔氏都已是中年妇人,仍这么能吃醋,丈夫另寻新欢后她就毒杀亲夫,由于事关秦王,神仙也救不了她,现在崔家上下也终于意识到情况的严重,这些天来是闭门谢客,连崔弘升也是告假回家,上本请辞。
王世充想到这秦王的悲剧,叹了口气,说道:“自作孽,不可活啊。秦王太让人失望了,只是这蜀王长年出镇巴蜀,又有象元岩这样的重臣辅佐,再怎么也不至于比秦王更过份吧。”
李靖摇了摇头:“蜀王殿下的过份程度,比起秦王殿下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段让王世充目瞪口呆的王子传奇,就此徐徐展开:
杨坚登基时,有感于北周的宗室不出镇地方,导致皇族的实力太弱,最后灭亡的教训,于是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分封到各地。杨秀就被封到了蜀地,当时他只是个八岁的孩子,杨坚特地派了以忠诚耿直闻名的元岩去辅佐他。
这元岩乃是北周的大臣,年轻时就喜欢读书,注意培养自己的名节,与渤海的高熲和太原的王韶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入北周为官时,几次对着皇帝犯颜直谏,劝阻皇帝因怒而诛杀大臣的行为。
这导致元岩多次被免官,有一次更是被北周宣帝命令太监在朝堂之上对其掌嘴,然后夺官下狱。即使如此,耿直进谏的性格仍然不改。
到了大隋代周后,杨坚升其为兵部尚书,又将其晋爵为平昌郡公。元岩为人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次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侃侃而谈,一脸庄重之色,在朝庭上进谏,当面驳斥,也没有任何顾虑。不止是朝中的大臣,就连杨坚本人都对他非常尊敬,甚至还有些畏惧。
后来杨坚把诸子分镇四方,由于当时皇子们都很年幼,因此特地挑选了一些重臣前去辅佐,元岩就被派去辅佐蜀王杨秀。
临行前杨坚还特地拉着元岩的手感慨道:“以您的才华,本来应该是做宰相的,委屈您去辅佐我的儿子,就象汉初的丞相曹参去辅佐齐王刘肥一样,实在是过意不去。”
杨秀在蜀地的时候,幼年起就很顽劣,曾经捉了不少少数民族的蛮人进宫当太监,又试图把死囚剖腹挖心,取胆为药。元岩到任后,多次严厉地制止过这种行为,而杨秀也怕了元岩的那张不怒自威的脸,不敢再做这样的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三百二十七章 荒唐皇子(二)
;
李靖继续说道:元岩在蜀地的十几年里,法令明白清楚,执法如山,不循私情,凡他所审理过的案件,没有一件不让人心服口服的,连被他判罪的人都说:“平昌公判我们的罪,还有什么不服的呢?”
在四年前的开皇十三年,元岩死在任上,杨坚为此惋惜了好久,而蜀地的百姓到现在还在怀念他。.
蜀地本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古以来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安蜀未安的说法,本就是最适合出土皇帝的地方,所以杨坚不惜派元岩这样的宰辅之材去辅佐,或者说去监督杨秀。连元岩还在的时候,杨秀都敢做取活人胆的事,他死了以后杨秀没人管了,更是孙猴子反了天,自然是再无顾忌。
也就这三四年间,杨秀命工匠制作了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这些只有天子才能用的东西,而且王府里自他以下,穿的衣服被服都是按照皇上的规格来,这是第一条大罪,违制。
他抓捕了许多山里面的獠人,阉割后在王府里当宦官,还剖活人取胆,这些行径在元岩去之前就有,元岩死后他又开始做这事。这是杨秀的第二件大罪。
杨秀带着自己的妻妾出去打猎,随身携带弹弓,路上看到不顺眼的人就用银弹打人。而他的身边也集中了一批专门陪他吃喝玩乐,阿谀奉承的小人。比起前两样罪来说,这都算是小罪了。
李靖拿出了一把闪着银光的大号弹弓,说道:“这就是杨秀用来打人的弹弓,上次皇上看了以后龙颜大怒,把这东西扔进了我们驾部的库房,刚才我找舆图的时候顺便翻了出来。”
王世充细细端详了一下。只见这弹弓的皮筋乃是几股兽筋绞在一起,以金线缠绕,王世充在驾部呆了快两年,一看就知道这弹弓弹力极强。
李靖又摸出了几个龙眼大小的弹子,这么大的弹子配上那强力兽筋,打在人身上足以致命。
王世充愤愤地道:“这杨秀实在不是个东西,难怪这回南征宁州没他的份。”
但王世充骂完后,又觉得有些不对劲,摇了摇头:“可是听你说来,这蜀王杨秀连在自己的王府里都搞违制的东西。他应该是对九五之位也是心存非份之想,这次南征宁州的平叛行动几乎是他唯一捞军功的机会了,难道他就不尽力争夺吗?我就不相信朝中一个帮他说话的重臣也没有。还有,听你这说法,皇上也知道他的这些恶行。为何不把他象秦王那样召回呢?”
李靖微微一笑:“先回答你前一个问题,现任右屯卫大将军的元胄。就是杨秀在朝中最有力的支持者。上午朝议的时候,他可是坚持要由蜀王挂帅,史将军作行军长史或者是子总管,效仿上次平灭南陈的故事,结果被高仆射翻出了前面的那几件蜀王的恶行,惹得皇上很不高兴。直接就把这个提议否决了。
但元胄将军显然也是有备而来,虽然这个提议给否决,但他又紧跟着提出,说是如果大军全部从关中出发。劳师远征,消耗巨大,而且北兵往往不习宁州的地理气候,去了以后即使不考虑疫病的情况,也会水土不服,就象当年韦洸带到岭南的部队一样,无法作战的。
他建议从蜀中就地抽调两万蜀兵,配合关中出来的主力部队一起行动,必可保全胜,而粮草后勤,则由坐镇成都的蜀王杨秀负责供应,由于这个提议在表面上没有任何能挑出毛病的地方,所以高仆射和杨仆射也只能赞同。
最后就是这个作为主帅的人选,杨仆射提议的是赋闲在家的于仲文,苏纳言提议的是现在正担任寿州总管的宇文述将军,左屯卫大将军元旻提议的是贺若弼将军,这几个人选都没有让皇上满意,一直沉默不表态。
1...108109110111112...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