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杨玄感沉声道:"密弟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以后有的是大好前程,又何以说他不能出人头地王世充,你未免也太主观了吧."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若是在皇上的朝中,李密自然会有出头之日,就算没有越国公的举荐,凭他的声望和才学,迟早也会出人头地.可是我们的太子嘛,呵呵,恰恰和他是一路人,喜欢附庸风雅,自命才学绝世,李密越是优秀,太子看他只会越不顺眼,只会想着早早地把他赶走."
杨玄感还是不信:"太子一向礼贤下士,有爱才之名,平时也多跟文人墨客往来,密弟正好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又怎么可能被赶走呢"
王世充收起了笑容,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正色道:"因为太子要的文人,是马屁精,而不是才华高过他的人,而且你发现没有,他很喜欢江南的那种名士风流,平时多结交的也多是江南文人,这些人在我朝没什么地位,也构不成对他皇位的威胁,不象关陇大将和五姓七望这样的汉人大世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太子上位,我想他可能会起用江南的文人,如现在和他交好的虞世基,虞世南,裴蕴等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指这个.而李密,绝不会入他眼的."
杨玄感听得连连点头:"不错,密弟心高气傲,不会向任何人低头的.只是太子真的会象你说的那样吗要知道关陇大将和北方汉人大族.这是我朝一文一武的两大基石.太子不依靠他们.还能靠谁"
王世充微微一笑:"关陇大将和汉人大族的代表,不就是越国公吗如果他将来真的准备另起炉灶,培养自己的势力,那就必须架空关陇集团和五姓七望这样的大世家,文官治国可以靠江南的那些士人,而武将征伐嘛,除柱国家族外,还有宇文述这样死忠于他的一帮亲信.只要他登基之后对外征战,让这些人能建功立业,登上高位,那照样可以控制住军权和政权的."
杨玄感叹了口气:"那都是以后的事了,皇上现在还在位,太子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轮到即位,考虑这些,未免有些不切实际了吧."
王世充冷笑道:"现在皇上的几个儿子里,杨勇和杨秀被废秦王已.死,除了太子外.只有汉王杨谅了,皇上接下来应该会加大汉王的权势.让他对太子形成制衡,这两兄弟将来一定会反目成仇,互相吞噬,汉王有整个关东之地,雄兵数十万,如果太子即位,一定不会甘于臣服,而是会起兵作乱,如果太子不能象皇上当年灭尉迟迥那样迅速地平定关东,而是让汉王勾结突厥,形成割据的话,那可能乱世就会提前到来了.
杨玄感,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万代,你要为你们弘农杨氏的子孙后代考虑,难道这些退路都不先预留的吗"
杨玄感深吸了一口气:"好了,你不就是不想我带上密弟出去吗没问题,他平时也是喜欢游历天下,结交朋友,想来也可能是为了将来作准备,我还是先回去,以后你我分头行事."
王世充的脸上现出一抹喜色:"说了半天,这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杨玄感,但愿下次你我见面的时候,你应该已经在某处行动起来了,你越国公府家大业大,要想结交各地豪杰可比我这个商人要方便得多."
杨玄感转身向门外走,出门前突然想到了什么,回头道:"对了,有件事告诉你一下,右卫大将军元胄,今天的朝议上因为受杨秀案的牵连,被免官了,厩的防卫工作,交给了平定突厥的英雄长孙晟."
王世充的眉头一扬:"长孙晟宿卫厩有意思.看来一场风暴,快要来临了."
越国公府地下的密室里,牛油巨烛燃烧地"噼啪"作响,杨素一身便服,坐在自家的大椅上,目光炯炯,直盯着对面的杨玄感,沉声道:"王世充真的是想为谋反作准备布势天下"
杨玄感点了点头:"是的,阿大,他好象很不看好太子,认定了他即位后就会弄得天下大乱,还说太子一定会向我们家下手."
杨素叹了口气:"其实为父也是这样看的,既然连王世充都动起来了,那我们也不能落于人后,玄感,现在你的丁忧也已经结束了,为父第一件要你做的事情,就是娶个有力人家的女儿,引以为援手."
杨玄感心中暗暗一沉,多年来,他一直中意的就是红拂,杨素也很清楚这点,这几乎是父子二人间一个半公开的秘密了,两人也心照不宣地从不提起杨玄感的婚事,可没想到这次杨素还是主动提到了此事.
杨玄感摇了摇头:"父亲,我刚刚结束丁忧,现在就提娶妻之事,是不是不太好"
杨素听得此言,也长出一口气:"玄感啊,你是有所不知,皇上自从有了陈贵人和蔡夫人后,就流连后宫乐不思蜀了,连朝也不太上,这几年一大半时间是呆在仁寿宫.为父虽然现在不怎么管事,见到他的次数也不多,但仍然能感受到他的身体状况比为父衰老得还要厉害.
前几天为父去仁寿宫问安的时候,看到皇上双颊瘦削,眉宇间隐隐有黑气,两眼无神.回来后通过一些情报,更是发现这一年多来皇上的饭量减少了许多,甚至有时会咳血.你知道皇上以前从不喝酒的,但现在在这方面也无节制.
玄感,酒是处毒,色是刮骨刀,以前皇上龙体康健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独孤皇后在这两方面对他的管束,现在皇后已崩,皇上又是纵欲饮酒无度,象这样下去,只怕是来日无多."
杨玄感心中一动,正要开口说话,却被杨素摆了摆手制止:"所以我们现在必须要早做准备,万一皇上龙御归天,太子登位后可能不会再给我们结亲豪门引为外援的机会.玄感,前几年为父不逼你这个事,但现在不行了."
杨玄感灵机一动,说道:"阿大,现在结亲这么匆忙,难道您已经考虑好了对象了吗"
杨素微微一笑:"这个是自然,现在朝中的形势,我和苏威虽然名义上是左右仆射,但实际上都是被架空和疏远!最有权势的人是这几个:第一,是皇上的爱婿,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柳述.这个人并无太多才能,也无甚野心,只是仗着驸马的身份颐指气使,皇上要用他的忠心,但不可能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





隋末阴雄 第五百二十八章 玄感结亲
ps:感谢网友0t0t的月票支持。
杨素继续说道:“第二,太子那里,现在最有权势的人,也是他最信任的人,乃是左卫率宇文述。此人靠了与太子多年的交情,尤其是这次夺位中出的大力,现在掌管了东宫的禁卫,以后若是太子登位,也一定会是首功之臣,现在太子基本上不直接找为父,你在丁忧这三年,和杨昭(杨广的长子,杨玄感的好友)的联系渠道也断了,偶尔几次太子有密事与我相商,都是通过宇文述来我们府上。”
杨玄感有些歉意,低头道:“孩儿不孝,丁忧虽然尽了对母亲的责任,却影响了阿大的大事。”
杨素摆了摆手:“这不关你的事情,太子从头到尾也并没有把为父看成是他可靠的同盟,只是利用我罢了,杨勇既被废,杨秀也步其后尘,他现在的位置很稳固,我自然是已经没用有利用价值了,只怕他早就不想继续和我合作了。”
杨玄感点了点头,他的内心深处也实在不想和杨广扯上什么关系,只要能这样永保家族的平安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第三个有权势的人,是八大柱国家族的后人,原西魏上柱国,名将于谨的孙子,于仲文。”
于仲文,字次武,现年六十,与杨素的年龄相仿,幼年时便非常聪明,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书,并以此为乐。
西魏大权臣宇文泰有一次看到他努力读书,曾问他书里有些什么,结果于仲文回答说:“帮助父亲。服侍君王。书里不过都是忠孝的故事罢了。”这番话让见多识广的一代权相宇文泰也惊叹不已。
于仲文长大以后。仪表不凡,玉树临风,胸有大志,时人皆以为贵公子,历任过不少州郡的长官,不仅断案如神,而且执法不避权贵,百姓为此称赞他:“明断无双有于公。不避强御有次武。”
在尉迟迥叛乱的时候,于仲文正好任东郡的太守,正处在尉迟迥起兵时的最前沿,在拒绝了尉迟迥的劝降后,顽强地抵抗了尉迟迥近一个月的时间,由于寡不敌众,最后弃城而逃,一路上拼死血战,几乎送了半条命才逃回了长安,而他留在城中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被尉迟迥所杀。
于仲文逃回长安后。杨坚亲自带他进卧室为他设宴压惊,席间于仲文家的噩耗传来。连杨坚也与于仲文抱头痛哭,宴后于仲文表示要上前线报仇,于是杨坚派他去洛阳,调集留守东都的部队去进攻尉迟迥扫荡河南与山东一带的部队。
结果于仲文凭借其出色的将略,带着开始只有万余人的部队连战连胜,越打越强,最后完全消灭了尉迟迥在河南山东的二十多万大军。朝廷为之刻石记功,立碑于泗水之滨。
战后于仲文因战功升为柱国,驻守白狼塞以防突厥,在开皇三年的对突厥防守反击战中,是隋朝众将之中难得的在战场上没有失败,反而有所斩获的一部。
此后在灭陈之战时,于仲文调归了秦王杨俊的麾下,从襄阳出兵,攻占了汉口,最后与从四川一路打过来的杨素军会师。
平陈之后,于仲文作为大将镇守建康,可是他却贪污军款,倒卖军粮,牟取暴利。结果事情暴露,被免官。
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知道于仲文有将才,又看他赋闲在家郁郁不得志,便把他召入了晋王府中都督军事,靠了杨广的帮助,于仲文终于咸鱼翻身了,由是对杨广感恩戴德,这十年来一直都是杨广的死忠。
上次大战突厥的时候,杨广为了给于仲文立功的机会,好让他能入朝为官,特意让他当前军的先锋,可惜最后因为王世充用上了生化武器这个大招,仗没打成,于仲文还是没捞到立功的机会。
不过杨广当上了太子后,就请杨坚封于仲文当了东宫右卫率,成为与宇文述齐名的东宫两员大将。
杨玄感在丁忧前就了解了于仲文的这些情况,这些年来又是对此人格外地留意,听到杨素提起,正好顺便问道:“这于仲文现在还是东宫右卫率吗?”
杨素点了点头:“不错,他跟了太子也有十年以上了,关系不是我们家可比,不过我听说上次的作战他因为王世充的关系没有捞到战功,因此对王世充怀恨在心,这几年一直在打压王世充。而王世充好象对此也有觉察,这几年非常低调,几乎是闭门不出。”
杨玄感不屑地“哼”了一声:“我道这家伙怎么一下子转了性,变这么老实了,居然这三年都能不去折腾着升官。原来是上次的大战时得罪了于仲文,被人打压的原因。”
杨素摇了摇头,抚了抚自己雪白的长须,道:“恐怕不是这样,我收到的情报好象是王世充刻意地有些躲着太子,就是几次召见也是拖着没去。可能他也知道自己知道太子的黑暗之事太多,不想牵涉得太近,以免祸及自身。正好被于仲文打压,也乐得有个借口。
上次杨秀的事发,牵连到了元胄,他一直和杨秀的关系非同一般,一直有书信往来,而攻击杨勇一派的元旻也是出于杨秀的指使。结果两人的关系被赵仲卿查了出来,元胄也被彻底地免官除名。
元旻被斩,元胄免官之后,皇上没有再设新的左右领军将军。现在皇上的宿卫,也交给了东宫的左右卫率,由宇文述和于仲文轮班值守,一人负责仁寿宫的守卫,一人负责东宫,每个月对调一次。”
杨玄感终于明白为何杨素说这二人是最有权势的了,当今天下无战事,率兵镇守的王爷也只剩汉王杨谅一人而已。真正掌兵的武将已经几乎没有了。在这种时候。掌握禁军。负责宫中近卫的人才是在实际上手握兵权的。
杨玄感缓缓地说道:“父亲,您说了这半天,就是不提这结亲之事,以孩儿看来,这回您一定想找一个有权势的家族,最好是西魏八柱国家族那样的吧。”
杨素点了点头:“不错,要的就是那种血统高贵,势力庞大的那种。你也看到了李密家的情况,即使只剩下他这一个少年,仍有庞大的情报网和深厚的人脉,更不用说其他的家族了。想必就算为父不说,你现在也应该知道结亲的对象了。”
杨玄感沉下脸来,说出了那个他早已经想好的名字:“唐国公李渊!”
李渊的最早祖先可以追溯到秦国时的大将李信,在伐楚大败后此公便不再见诸史册,但他的孙子后代仍然一直在陇西繁衍下去,世代习武,保持着祖先的勇猛和剽悍。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李渊的六世祖是五胡乱华时十六国时期的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西凉灭亡后。李家子孙先是逃到了东晋,然后又搬回了北方,在北魏历任防御柔然的边关将领。
到了李渊的祖父李虎这一辈上,不仅继承了祖先勇猛善战的基因,更是赶上了好时机,当时是北魏末年,内部矛盾极为严重,皇族失去了权力,奸臣当道,引发了六镇官兵大起义,继而群雄并起,争夺北方天下。
李虎先是跟随一代英雄贺拔岳,后来在贺拔岳被叛徒诱杀后继续追随西魏的创立者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陇西郡公,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在宇文泰的儿子篡夺元氏皇位建立北周后,论功将李虎排在了第一位。
李虎的儿子李昞继承了陇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后又被加封为唐国公,他娶了独孤信的四女儿,也是独孤伽罗的姐姐,因此李昞和杨坚还有连襟的关系,在北周一代,李昞做到了柱国大将军,而李渊就是李昞的四子。
李渊七岁丧父,和李密的情况有点类似,幼年时因为他的三个哥哥都先于他逝世,而大哥又没有留下儿子,反而轮到他这个四子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今年李渊三十八岁。
李渊在成年后先是当了几年宫中的侍卫,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由于高贵的出身而直接外派出去当刺史,先后当了谯州和陇州的刺史,现在的最新职务是岐州刺史。
杨坚出于对其他的柱国家族走当年自己从丞相到皇帝这条路的忌惮,一直对这些柱国家族的子弟有所防范,李渊十几年了连任了三个州的刺史,每任上都是“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但就是没有靠着政绩捞到进中央的指标。
杨玄感想到李渊的今天,突然有点担心起李密的明天来,如果说杨坚只是有些小气,有些猜忌的话,杨广绝对是人品问题,到时候才华横溢的李密不要说想升官进步,恐怕连性命都有问题。
杨素一看杨玄感在出神地思考,笑着问道:“你是不是觉得这李渊和你的密弟颇有相似之处?”
杨玄感点了点头:“是啊,父亲,您多年前就跟孩儿说过,皇上对这些柱国家族的后人们都有所防范,一般是给个爵位养着,但不予实权,看那李渊和于仲文,都是如此啊。就是那于仲文也只是搭上了太子这条线才咸鱼翻身的。”
杨素收起了笑容,摇了摇头:“可是这李渊不一样,他的倒霉应该是因为抢了杨广的女人。”
杨玄感心中大惊,但没有象以前那样把心中所想一下子反映在脸上,而是轻轻地“哦”了一声:“杨广不是跟萧王妃少年夫妻吗?怎么还跟李渊也抢过老婆?”
杨素叹了口气:“因为李渊的这位夫人不是别人,而是窦家的女儿,窦毅的二女儿,窦惠。”
杨玄感对窦家并不是太熟悉,听到杨素提到窦家时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轻轻地“噢”了一声,杨素看到儿子这种反应,知道他并不了解窦家的历史,于是对着儿子又进行了一番背景教育:
窦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东汉时的大司空窦融。后来长年生活在辽东一带。后来入北魏为官。到了窦惠的父亲窦毅这辈时,为人器量深沉,极为孝顺,后来跟随宇文泰入关中,在西魏当官。
窦毅在西魏时参与了西魏与东魏间的一系列战役,积功升为大将军,食邑五千户。更是娶了宇文泰的第五个女儿襄阳公主,可谓盛极一时。
所以这位窦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亲妹夫。生出来的女儿窦惠也就是周武帝的外甥女。
在北周灭齐的一系列战役中,包括窦惠的哥哥在内,窦家多名子侄战死,而北齐后主更是被窦惠的堂叔窦恭所擒获。窦家可以说是用鲜血与生命,为北周的一统北方作出了贡献。
窦惠刚出生的时候,胎发就非常的茂密,长到了脖颈处,等她长到三岁时,更是长发及地。周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外甥女,把她接进了宫中抚养。就象对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因此窦惠对宇文家北周皇室的感情不是一般的深。
窦惠在皇宫中从小就受到优良的教育。记忆力超人,看书过目不忘,尤其是喜欢看《烈女传》和《女诫》之类的书,对世事的理解也有超越了年龄的成熟。
可是世事变幻,风云莫测,谁也没想到北周武帝英年早逝,他那个胡作非为的儿子更是把江山拱手送给了杨坚,大隋代周的过程中,窦家虽然没有象尉迟迥那样直接起兵作乱,但也是备受打压。
窦毅不用说了,给打发到边关喝风吃沙子,开皇二年的时候刚办完窦惠的婚事后就死在了任上。
而窦家与杨坚关系最好的窦毅的弟弟窦荣定,就是开皇三年带着史万岁打退突厥阿波可汗的主帅,还同时是杨坚的姐夫,这样的人也一度被除名,直到突厥入侵,朝廷急需大将时才重新启用。
窦惠在第一次听到杨坚篡周的消息时,只有九岁,一下子跳下了床,哭喊道:“只恨我不是男儿身,不能去救舅舅家!”
此话一出,吓得窦毅马上捂着她的嘴,连连低声说道:“千万别乱说话,要是给杨坚听到就要杀头了。”而窦惠却恨恨地不以为然。
到了开皇二年的时候,窦惠长到了十四岁,容颜绝世,发如黑瀑,垂长过膝,再加上性格刚毅果决,有男儿之风,她声明过非绝世的英雄不嫁。但即使如此,闻她的美名,上门求亲者仍然络绎不绝。
当时窦毅已经得了重病,知道不久于人世,于是定下了雀屏招亲的规矩:立起一面屏风,画上两只孔雀,让来求婚的贵公子们轮流射箭,以箭法最好的为婿。
当年参加这个求亲的有京城各大豪门贵族家的公子,就连杨广也对此女产生了兴趣,想要以晋王之尊直接避开考试娶了窦惠,却被窦毅所拒绝。
最后在所有求亲的公子都射过箭后,李渊却最后一个到,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一弓双箭,同时射出,正中那两只孔雀的眼睛,于是技压群雄,抱得美人归。
但也因正是因为如此,杨广就恨上了李渊,所谓杀父之仇与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一直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打压自己的这个表哥。
于是李渊从一开始当官就开始悲剧了,本来一般情况下当满五年侍卫就可以外放去当州郡长官,但他足足等了十年才被派到谯州这样一个下等州当了刺史,即使政绩很好,十余年来也都只是在一个接一个的下等州里平调,没有任何的晋升,更不用说等到入京指标了,都是拜杨广所赐。
窦惠自嫁入李家后,将从小从《烈女传》和《女诫》中学到的知识与典故活学活用,以至孝来服侍婆婆。
李渊的母亲是独孤皇后的亲姐姐,脾气一向暴躁古怪,动辄打骂下人,家里没人敢接近她,但窦惠却是能做到侍奉婆婆的琐碎之事,在婆婆重病卧床的时候,成天陪伴在床边,不解衣不脱鞋,深深地感动了李家上下。
杨玄感听到此处,长叹一声:“人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唐国公虽然仕途不如意,遭受了打压,但有这样的贤妻,何愁不能建功立业?从这对夫妻的身上可以想象到他们的儿女会有多优秀,父亲,您如果和唐国公家族拉近关系,玄感没有意见。”
杨素笑了笑:“这么说你愿意娶李渊的女儿了?”
杨玄感一时语塞,心中开始作着复杂的斗争,一方面他实在不想放下红拂,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结亲这样优秀的世家是对家族有利的大事,而且无论是李渊还是窦惠,又是那样的优秀,让他神往不已。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家和杨广的关系极为糟糕,以后万一要争天下,一定不会帮助杨广的。
于是杨玄感咬了咬牙:“玄感愿意与李家结亲,娶唐国公的女儿,只是不知道阿大是否已经和李家有过协商?”(未完待续。。)
(.)




隋末阴雄 第五百二十九章 李靖来访
ps:感谢网友aiarfs与四川天虎的月票支持.
杨素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李渊的情况有点复杂,他和窦氏成亲后不久就被外派到外地任刺史,而且窦氏刚进门时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就重病在床,窦氏成天服侍婆婆,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李渊的长女和次女都是在外州任上与妾室所生,我要为你迎娶的不能是这两个女子,而是李渊与窦惠的女儿,李秀宁."
杨玄感也点了点头:"如果要问孩儿的意见,也肯定是要娶唐国公和正室夫人的女儿,只是不知道此女情况如何"
杨素笑了笑:"看来你对自己将来的老婆还是挺在意的嘛,并不象你自己说的那样完全是为了家族,自己怎么样都无所谓."
杨玄感正色道:"阿大可能误会孩儿了,我在意的不是长相,而是内在的素质,如果是象杨勇的云昭训那种家庭出来的,即使长得再漂亮,孩儿也不稀罕,如果娶到了品德高尚志趣相投的伴侣,以后一辈子可以孝顺公婆,相夫教子,这才是家族之幸,反之如果娶了个祸水进门,那就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灾难了.
孩儿之所以愿意娶李家的女儿,一方面唐国公的家世人品,以及与皇家的关系很重要,另一方面唐国公夫人窦氏是非常优秀的女性,他们的女儿一定会被教育得差不了的.至于长相,那在其次."
杨素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错,玄感.你能这样想很好.不过现在我们和李家还不能真正地谈到以后合作的事.即使你娶了李家的女儿.也要先搬出去居住,在不能弄明白李家真正意向之前,不能让我们府上的秘密外泄."
1...190191192193194...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