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王世充点了点头:"我去过岭南,那里虽然是不毛地带.瘴疠横行,但确实奇珍异宝极多,跟海上的贸易也很发达,象在番禺城里,有许多来自天竺和大食的商人,从海上乘船过来,他们倒是真的有不少我们中土根本没见过的东西,对我们中原的茶叶,丝绸,瓷器也很感兴趣."
李靖正色道:"所以皇上基本上下了攻略交州的决心了.宁州,交州这些地方虽然是化外之地.我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往往不得不放弃,但现在我大隋国力方强,如一轮朝日,正是开疆辟壤,牧马天山的时.候,这些地方是一定要收回来的,而且越国公也说了,这次也可以趁机把林邑给收回来."
王世充双眼一亮:"连林邑也要收回"
提到这个林邑古国,又是一段堪比岭南历史的传奇.
汉武大帝灭了南越国以后,在南越国故地设了九个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其中最南边的叫日南郡,一年中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太阳从北面照射,因而日影在南面,故称"日南",在西汉末年,日南郡有一万五千多户,七万余人,多数是黑皮肤的占人.
这个日南郡下有五个县,其中最南边的一个县叫象林县,这里相传树着东汉初年大将军马援南征时所立的铜柱,是汉土的最南端.
这象林县纵横南北有六百多里,东西二三百里,面积非常大,县内有金山,海边有玳瑁,沉香木,珍珠等名贵的特产,也能出产一种五色的斑布.
象林县的土著居民性情凶悍,还处在母系社会的末期,妇女地位极高,而轻贱男子,结婚之时,是由女子来挑选丈夫.象林县一年四季都被阳光照射,无霜无雪,无论男女都是赤身**,光着脚丫到处乱跑,皮肤以黑色为美.
象林县的占人死后,尸体放在野外,由当地的一种大鸟灵鹫飞过来啄食死者的血肉,等死者只剩下骨骼后,则由其家人将之烧成灰,扔到海里水葬.
在东汉时期,象林县功曹,占族人区连率领数千占人造反,杀死县令,宣称独立,建立了林邑国.
由于其地离蛮荒之地的番禺都有三千里,属于蛮荒中的蛮荒,在这个时期没有城邑,只有茫茫的原始森林和土著,加上区连表面上还向东汉朝廷称臣纳贡,因此东汉放弃了征讨,事实上承认了其独立.
区连死后传了几代,最后一代区姓王没有子嗣,于是外孙范逸即位,这时已经是三国时期,日南郡归东吴的交州管辖,范逸一看中原也处在战乱中,管不到自己,便不再向东吴朝贡,真正地自立为王了.
范逸有个奴仆叫范文,是个日南郡西卷县的占人部落首领,此人是个传奇人物,曾经在放牛的时候在溪里摸到两条鲤鱼,鱼入手时,一下子变成了两块精铁.
范文一下子觉得有灵异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便用这两块精铁打成了两把刀,刀炼成后,对着一块大石头发誓说:"鲤鱼化铁,成了这把刀,要是神明能保佑我,就让我一刀砍破这石头吧."于是奋力一砍,果然石头被砍得粉碎.
于是范文相信自己有神灵护佑,是天命所归之人,他曾跟着商队去过中原,见识了中原的各种制度,也学习到了各种政治斗争的手段,回到林邑后,就用上了这些政治斗争的阴谋,离间范逸与他的儿子们间的关系,最后导致范文所有的儿子不是逃亡了就是被流放.
范逸身边没了儿子,而范文又学会了许多中原的建造宫殿楼台的技术,为范逸建造了不少山寨版的宫室,城邑和器械,让范逸很满意.
等范逸死后,范文大权独揽,把范逸所有的妻妾全都关到楼阁里,愿意跟随自己的就成为自己的妻妾,不愿意的就不给饭吃,活活饿死.
靠了这招,范文成功地篡夺了林邑国的政权,成为林邑的一代雄主,先是小试牛刀,吞并了周围的一大堆小国家,发展出一支四五万人的军队,紧接着开始向着北边的日南郡下手.
起初,范文还有点畏惧当时的东晋政府,后来眼看着五胡乱华,东晋自顾不暇,便转而攻击东晋的交州,兵锋直指日南郡.
林邑国本是一片原始森林,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田地,而北边的日南郡却是土地肥沃,但太守夏候览是个昏官,只知道仗着天高皇帝远而沉迷于酒色,对南方野心勃勃的林邑国全无防备,结果一战被杀五六千人,夏候览本人也被打死,连尸体也被范文拿去祭了天.
(.)





隋末阴雄 第五百三十一章 长孙晟进京
ps:
感谢书友寅寅的月票支持。
随着作为中原王朝一州之长的夏候览被剥光了做成五花肉,被林邑人分而食之,而他的*也给割下,让一帮林邑国土著妇女对着这活儿跳着淫荡的舞蹈,林邑人对中原政权最后一点心理上的畏惧也荡然无存,从此开始连年不断地侵袭与吞食交州。
交州刺史朱邃派兵征讨,又被范文打得全军覆没,还趁机攻击了日高北边的九真郡。
范文傲慢地向交州刺史朱邃提出,以日高郡最北边的横山为界,被朱邃断然拒绝,朱邃亲自出马,派出大军继续征讨,林邑大军在日高郡一直呆了三年才回林邑。
范文死后,儿子范佛继位,朱邃率领交州州兵和中原派来的援军大举进攻林邑,范佛不敌请降。
此后的数十年,林邑和东晋一直在日南和九真一带拉锯,每年都要入侵日高郡,而同样是半**王国的交州的实力在与林邑国的长年战争中逐渐地衰弱下去。
到了隋朝的开皇年间,刚灭陈朝时,林邑国恐惧隋朝的大军进讨,派遣使者进贡各种土特产和方物,后来一看隋朝的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北方的突厥,连北边几千里的岭南地区也很难得到有效的统治,胆子又肥了起来,多年未再朝贡。
王世充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奇怪:连强大的汉朝和历代南朝都没有去征服的蛮荒之国,为何突然要去派兵征讨?他看了看李靖,满眼的疑惑。
李靖笑道:“太子殿下的雄心可是满满的,一心想建立超过秦皇汉武的功绩,其实我们都是军人,应该能理解,上次行满你和史万岁一起南征,史万岁路过诸葛记功碑的时候,还要把碑反转以后再前进。而那马援的征南铜柱,我想是每个帝王都无法拒绝的诱惑,也是我们军人一生的荣誉。”
王世充哈哈一笑:“原来是这样,太子喜欢这个我不奇怪。只是皇上也跟着热血,倒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看来高仆射罢相之后,也无人能给皇上泼冷水了。对了,这次的主将刘方,又是何许人也,我好象印象不深啊。”
李靖点了点头:“刘方是长安人,瓜州刺史,一向骁勇善战,在北周时就已经做到大将军了,开皇三年时曾跟随卫王杨爽出塞。大破过突厥,后来一直担任瓜州和甘州的刺史,史万岁跟随过的那个骁勇的敦煌戍主就是他。”
王世充听到这里,轻轻地呼了一声“啊”。
李靖继续道:“可惜此人长年镇守边塞,在朝中全无关系。颇有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越国公一向知道他的才能,所以这次南征交州的李佛子叛乱时,给了他这个机会,向皇上举荐了此人,让他领兵出征。而且越国公和苏仆射还同时联名保举了前东宫冼马(冼马即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开道的人,到了隋朝时已经是一种高级幕僚的官名),现任尚书右丞的李纲”
王世充心中一下子雪亮:也只有如此,才会让此人对我感恩戴德,而且现在无论是太子还是皇上都对杨素有所防范,这次刘方出兵。如果让一直跟杨素做对的那个尚书右丞李纲担任行军司马,以监视刘方,才能让他们放心。
而刘方是一个职业军人,最恨这种书生监军,即使杨素没打招呼。也会找到机会就刁难这个李纲,将在外,君命有所受,到时候直接下黑手整死李纲,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至低限度,杨素能把李纲这个讨厌的家伙从朝中赶走,哪怕只有一年,也是眼不见为净的好事了。
杨素为人,才华绝世,但器量远不如高熲,得罪过他的人,他会往死里黑,比如以前的鸿胪卿陈延和杨素有过节,杨素就趁着陈延主持接待外国使节的时候,上奏杨坚说使节居住的驿馆里,到处都是马屎,而驿馆的仆人则聚在一起赌博,结果惹得杨坚大怒,杖杀了驿馆的仆役,陈延也给打得奄奄一息。
还有就是前治书御史,員外散骑常侍柳彧,曾经在任御史时奉旨治过杨素的罪,让杨素怀恨在心,由于柳彧曾找到过一部>赠送给杨秀,而杨秀也回赠过柳彧十个婢女,这回杨秀倒霉,杨素也抓到了机会,上书称柳彧勾结杨秀,罢了柳彧的官,流放怀远镇(北方六镇之一,在今辽宁省辽中,是荒凉边远的边防前线)。
由此看来,李纲作为同时得罪了杨素和苏威的一个诤臣,这次被这两大仇家联名保荐随军远征,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王世充轻轻叹了口气,当年在高熲手下时虽然一直被压制,但不至于象现在这样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以前最多只是会为了有功难升而愤愤不平,而现在是直接要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好不容易报了仇,却换来现在这种局面,也不知道当时的选择是对是错。
李靖却是没有觉察到王世积的心思,还以为他是感叹自己这次没捞到从军的机会呢,哈哈一笑:“行满,不瞒你说,我已经事先和刘方打好招呼了,这次会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交州和林邑国的战法和南蛮一脉相承,也是有大量的象兵部队和藤甲兵,多亏你上次和他们直接交过手,这回我再碰上,应该不会有问题了。”
王世充回过了神,笑了笑:“那我就预祝李兄旗开得胜,建功立业。”
李靖的眼中光芒一闪:“行满,其实刚才我在越国公府里就和越国公说过,要为未来早作打算,这个事情我从来没有和你谈过,可我能感觉得到,你已经在布势天下,谋划将来了,是不是?”
王世充微微一笑:“药师何来此言?我现在官途虽然不算太顺,但生意很平稳,不希望天下大乱的,又何必作什么准备?再说了,现在天下太平。有什么需要我作准备的地方呢?”
李靖笑着摇了摇头:“行满,在我面前就不用隐瞒了吧,天下虽然看似太平,但已经暗流涌动了。皇上当年让诸皇子出镇各地,手握重兵,又主动废了前太子杨勇,这就会激起其他皇子的野心,现在汉王坐拥关东之地,一旦皇上有个三长两短,一定会起兵与太子争夺天下的。现在的太子,在关陇大将和山东大族间的人脉都不算深,未必能得到当年皇上登位时的这两大集团的全力支持,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王世充的眼中绿芒一闪:“药师,你打算转投汉王?”
李靖摇了摇头:“不,我没这个打算,我只是担心,一旦太子和汉王的战争爆发。战事久拖不决,各地手握重兵的总管们会趁机形成割据,到时候不排除天下大乱的可能,西晋的八王之乱最后导致五胡乱华,神州陆沉,这个可能不是没有。”
王世充反问道:“药师,现在突厥可不是当年的五胡。已经被打得服服贴贴的了,你怎么还会认定他们会重演五胡乱华呢?”
李靖正色道:“突厥给打服了?行满,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只是因为杀了都蓝可汗,或者说以后打垮了步迦可汗,我们大隋就可以真的高枕无忧了?”
王世充的脸色沉了下来:“药师,你的意思是我朝多次出塞。几次重创突厥,做的都是无用功了?”
李靖摇了摇头:“也不尽然,但是突厥之败,只是阿史那本部被打击了而已,上次大斤山之战。斩首不过二万左右,这对有着几十万人口的阿史那本部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听说现在在大利城的启民可汗,已经尽得阿史那本部,拥众二十多万,还有上百个小部落向他臣服,行满,不是我悲观,但我总觉得打倒一个可汗,再扶起另一个,并不是什么好事。”
王世充叹了口气:“其实上次大斤山之战后,赵仲卿曾经提议过将几万俘虏全部斩杀,可是被高仆射否决了,不过好在启民可汗是个慵碌无能之辈,即使当上了大可汗,也不会对我朝构成威胁的。”
李靖反问道:“是的,启民可汗确实无能,但他的那三个儿子呢?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在铁勒人的庇护下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听说已经隐隐有称雄漠北之势,甚至从来不去大利城与自己的父亲见面,至于他的三儿子,我更是听说在偷偷地走私生铁,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现在放手任由突厥这样和平发展,等到这三头白眼狼接掌汗位后,没准就会再次与我大隋反目成仇啦。”
王世充心中一惊,连忙问道:“怎么?又是走私生铁?何人如此大胆!”
李靖摇了摇头:“具体的情况我不是太清楚,本来长孙晟对这些情报是了如指掌的,可是这回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沉默,甚至连我们这些关陇将领集团的非核心成員都知道了这事,他却根本不提,你不觉得奇怪吗?”
王世充追问道:“药师的意思,这生铁走私就是长孙晟所为?”
李靖微微一笑:“我可没这样说,但不排除长孙晟养寇自重的可能,要知道,长孙晟其人,只不过是他长孙家的四儿子,连嫡长子都不是,这么多年一直从事的都是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现在突厥表面上看起来瓦解了,他也失去了最大的价值,不再重要,如果不让突厥继续具有一定的威胁,又何以显出长孙晟的作用呢?”
王世充摇了摇头:“我看未必,长孙晟这回不是给召回京城当了右屯卫将军吗,皇上既然把这最重要的卫戍京城之任都交给了他,还不叫重用?”
李靖叹了口气:“行满,皇上现在的身体不比以前,自从东宫术士章仇太翼入宫之后,为他炼制丹药,皇上酒色无度,身子垮得很快,说句犯忌讳的话,我之所以觉得今后天下有可能大乱,最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皇上只怕这身体撑不了四五年了,他留着杨勇和杨秀,在外又让汉王手握重兵,便宜行事,就是为了制衡太子,一旦哪天皇上突然有个三长两短,又没有把这个死局解开,那真的会后果不堪设想的。
至于长孙晟。以前是跟着高仆射死保杨勇,杨勇垮台前,他好象听到了什么风声,转投了太子。但现在又被皇上召回,负责京城守卫,只怕感激之余,又会倒向皇上,他应该会知道太子是个记仇的人,绝不容忍他的背叛,所以给自己预留退路才是合情合理的,而这个退路,就是突厥。”
王世充想到当年自己征高句丽时,长孙晟和高熲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让东西两个突厥联合,对帝国构成巨大威胁的事,当时自己还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两位国之重臣鞠躬尽瘁的背后,还是掩盖不住的个人野心。甚至可以以国事为赌注,只是这一回,他已经不惊讶了,不给自己留后路的才是脑子不好,伴君如伴虎,即使是风光二十年的高熲,还不是一朝失势。冲天权势如雨打风吹去。
王世充摇了摇头:“药师,既然这个走私生铁的事情连你们都知道了,皇上和太子会不知道吗?他们为什么不以这个为由追查长孙晟?”
李靖笑了笑:“长孙晟怎么可能自己走私生铁呢,他又不是为了赚那点钱,只是他离开了突厥和边关,就不再掌握那边的消息。只要他人不在,那突厥就会不停地捣鬼,这就显示出他的重要性了。”
王世充突然想到了杨广那张阴沉的脸,心中一凛:“药师,走私生铁的会不会是太子派的人?除了他以外。我看不到别人有做这种事的动机。”
李靖微微一愣:“这又是作何解?行满,我觉得汉王的可能更大。”
王世充摇了摇头:“不,汉王其人,目空一切,根本看不起那些草原上的野蛮人,更不可能为了赚一点钱而跟突厥人做生铁交易。倒是太子,如果长孙晟真的倒向了皇上,那太子为了把长孙晟调离京城,把卫戍京城的职务交给自己的亲信,这样做倒是合情合理。”
李靖的脸色一变,连连点头:“听你这样一分析,倒还真有这可能。其实这事跟家兄和家舅上次的兵败有关,本来我们都以为突厥已败,不足为虑,却没想到居然东突厥旧部还有能力反击,甚至击败我一万正规大军,家兄一开始还以为这些铁盔铁甲的突厥军队是步迦可汗的部众,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是漠北的阿史那部的分支部落,而他们作战用的铁甲钢刀,都是从大隋境内走私过去的。”
王世充叹了口气:“果然是这种情况,我说呢,步迦可汗新败之余,又怎么可能穿越大漠,对有重兵把守的要塞发动攻击。这样看来的话,突厥这个问题还是会久拖不绝,有能力解决突厥的长孙晟也在养寇自重,未来天下有变的话,突厥还真有可能成为一支足以入主中原的力量呢。”
李靖哈哈一笑:“行满,所以你我得早做准备才是,我这次跟着刘方的大军远征南方,你在朝中好自为之吧。”
王世充点了点头,拉住了李靖的手:“今天多谢药师忠言相告,感激不尽。”
马车这时候缓缓地停下,王世充拉开窗板,向外看了一眼,笑道:“药师,到你府上了,咱们就此别过。”
李靖向着王世充一拱手:“行满,别忘了今天我们商量的事,今后如果有那么一天,别忘了带上我李靖。”
王世充笑道:“求之不得!”
回到满园之后,王世充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思玉楼,走到门口时,张金称迎了上来,低声道:“老爷,春公公已经在密室中等了很久了。”
王世充微微一愣,今天还不是日常安遂家出来采办的时间,却在这时候来见自己,显然是有要事禀报,他点了点头:“快引我去。”
走进了那间有着厚厚铁门的密室后,却只见安遂家一身宫人打扮,在房间里来回焦急地踱着步。王世充见了他也不客套,直接说道:“安兄,出什么事了吗,怎么这时候来?”
安遂家点了点头,说道:“宫中有事发生,今天兰陵公主私会杨勇和杨秀。”
王世充的脸色一变:“又是萧禹放他们见面的?不对,杨勇和杨秀不可能给关押在一处,兰陵公主怎么能同时见到他们的?”
安遂家的长眉动了动:“这不是最诡异的地方,诡异的地方是长孙晟今天也被兰陵公主带着,见了他们两个。”
王世充这下惊得脱口而出:“这怎么可能!”
安遂家正色道:“开始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后来听说长孙晟是为杨秀的长孙王妃带话来的,但这个理由还是太牵强,且不说长孙晟和那长孙王妃已经是出了五服的关系了,基本上就是路人,就是亲兄妹,长孙王妃已经出阁了,算是杨家人,跟长孙家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杨秀虽然被幽禁,但长孙王妃并没有和他离婚,也没有搬回长孙家住,凭什么要长孙晟这个外人来传话?”




隋末阴雄 第五百三十二章 制衡之道
ps:感谢网友fkgbitch,千里马0208的打赏鼓励.
王世充冷笑道:"这只不过是长孙晟找机会见到杨秀和杨勇罢了,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应该是皇上的授意,他废掉元胄后,又不愿意把厩卫戍大权交给太子的人,所以急调长孙晟入京宿卫,而看守杨勇和杨秀的任务,只怕也很快要落在长孙晟的肩上了."
安遂家叹道:"正是,本来前面的消息虽然紧急,但不至于让我冒险出宫,但接下来的消息却是长孙晟奉了皇上的金牌,把杨勇和杨秀从内史省里的宗人府提出,直接去了厩外的右屯卫大营,听说以后这二人的看管,就交给他了."
王世充默然无语,来回地踱起步来,安遂家忍不住开口道:"行满,杨勇跟我们可是不共戴天之仇,看这架式他要给放出来了,以后我们再想报仇可就难啦,不过这样也好,他被转移出大兴,到了长孙晟的军营里,我们下手也相对容易了."
王世充一下子停下了脚步,转头看着安遂家,眼中绿芒闪闪:"下手安兄是想派刺客去杀了杨勇"
安遂家咬牙切齿地说道:"正是,你手下多的是这种异能之士,豪侠剑客,正好趁着这机会下手,要是皇上真听了那个裴肃的话,把杨勇转封外地,我们想要下手就不可能啦."
王世充冷冷地说道:"安兄何以认为皇上是想放了杨勇"
安遂家急得一跺脚:"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杨勇给囚禁了三四年,皇上对他的恨意早消了.杨秀这次犯了这么大的罪也能保一条命.现在独孤皇后驾崩.皇上顾念骨肉亲情,又有裴肃这种人进言,加上以前天下的舆论就对皇上废太子,罢高熲不满,正好把他们两人放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王世充摇了摇头:"不是,安兄,在这种时候你一定要沉得住气.要有冷静的判断,皇上绝不会把杨勇和杨秀放出来,这样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他留着这二人,只是为了牵制太子罢了,而调长孙晟回京宿卫,也只是避免有人向杨勇和杨秀下手罢了."
安遂家疑道:"什么意思皇上对太子和越国公的恩宠现在无以复加,甚至为了他废了杨勇和杨秀,怎么还会牵扯太子"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安兄,这次杨素和太子做了人偶来陷害杨秀之事.皇上非但没有趁怒斩了杨秀,反而先是升了杨素的官.却又把他架空,又放了进言要他提防杨素的梁毗,这一系列的举动还不明显吗他已经对勾结在一起的太子和杨素这个集团有所警觉了,现在高熲已倒,杨勇又废,朝中已经没有制衡杨素的力量,所以他需要把杨勇和杨秀扣在长孙晟的军营里,以保安全."
安遂家点了点头:"就算如此,那岂不是杨勇又重见天日了吗搞不好连高熲也会重新出山呢,若是到了那一步,你我再无报仇的机会,行满,不管怎么说,现在都是下手的好机会,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店啦."
王世充断然道:"不行,安兄,现在皇上把杨勇和杨秀转到军营之中,就是说明他对皇城内的安保不放心,更是认定了有人要这两人的性命,这种时候肯定会严加防范,甚至会设下陷阱,主动引人来刺杀杨勇,到时候再顺藤摸瓜,把这个阴谋集团一网打尽,安兄,这时候千万不可以冲动啊!"
1...192193194195196...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