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王世充走在范阳城的青石道路上,身后一左一右跟着张金称与魏征,他这回换了一身文士儒生的打扮,张金称仍然是一身黑衣保镖的派头,而那魏征则是布衣长衫,一派账房先生或者是管家的派头,三人行在这城里,倒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王世充一行是今天一早到的范阳,刚进城门口的时候,正是卯时初刻,城门初开之时,伴随着薄薄的晨雾,三人夹在一众进城贩卖的城外菜农中间进的城,没走几步,就听到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
王世充循声看去,只见一处不大书院里,几十名孩童端坐于堂上小桌之后,摇头晃脑地读着三字经,而堂上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先生,正板着脸,拿着戒尺,来回巡视着,那书院的门头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朝阳书院".
王世充在河北这一路行来,也见过不少州郡里有这种学堂,可是还是第一次看到有学堂这么早就开始授业,而且这学堂乃是临近城门口,正好对面不远就是有个市集,不少刚进城的菜贩子们都在这里叫卖吆喝,而一些菜贩子们带来的孩子,也都跑到学堂外,站在堂院中,跟着那些堂屋内的小孩子们一起,读起书来.
王世充刚才进城时就看到不少菜贩子挑着扁担,一个筐里装菜,另一个筐里则放着小孩子,当时还有些诧异,现在总算是明白怎么回事了,便对一边的魏征叹道:"想不到这范阳居然有如此书院.也不知是何人所开."
魏征微微一笑:"其实在北方那些有着大姓人家和郡望的州县,都会有这样的学堂,不是每个五姓七望的子孙,尤其是支流子孙都能混进朝堂当官或者是在县里乡里谋个官差,所以立身之本往往就是这种祖传的书院,实在不行,也可以授业为生."
"虽说现在皇上罢了天下的乡学,可是未来的皇上不可能永远罢了乡学和太学,总要从民间选择人才的.现在没了官办的乡学,这些私人学堂反而更受欢迎了,尤其是范阳这里是文化之乡,卢氏.范氏,祖氏的子孙极多,读书授业的风气蔚然成风,就是那些乡间的农人,也希望着自己的儿孙能学得知识,以后出人头地呢."
"这家朝阳书院我以前来过,那个先生是卢家的支流子嗣,以教书授业为生,不瞒主公,其实我魏征年少时父母双亡.也是象这些农人孩子一样,每天放牛之余跑到私塾下面听课,稍长之后再游.历四方,寻访名师,这才学得本事的."
王世充叹了口气:"果然是卢氏的子孙.此举恐怕也是在向他们的先人卢植学习吧,当年卢植师从大儒马融的时候,马融曾经故意在每天讲课的时候,让美女姬妾在堂下轻歌曼舞,一般的年轻学生根本做不到忍住不看,而卢植却是目不斜视,几年下来莫不如此.看来这种家风也传了下来,今天这卢氏朝阳书院对着菜市场大开门教书授业,跟其先祖也算异曲同功之妙啊."
张金称插嘴道:"我看这没什么用,要说大人能忍受得了,那还差不多,可这些小孩子在这么吵吵的环境里.还怎么读书做学问啊."
魏征笑了笑:"这是人家的独特门规,我们也不需要多说了,至少范阳卢氏靠着这种办法,累世人才不断,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无心于书本,你就是再安静的环境,小孩子也是能变着花样玩儿的."
王世充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玄成说得不错,能不能成才,靠别人逼着是没用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制力,范阳卢氏的教学之道,果然是不同凡响,就是这范阳的农民,卖菜之余也把孩子带进城来听课念书,此地的民风真的与其他地方不同,怪不得能出这么多有才的文人."
魏征微微一笑,上前低声道:"主公,看来你这一回是在这范阳有一番收获了吧,不过这些世家子都很清高孤傲,也不完全冲着钱,能做官最好,退而求其次也是要能发挥其个人所长,这点还请主公一定要牢记."
王世充点了点头:"我心中有数,这回不一定要把人带回去,先结个缘再说."
王世充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街边的一个小饭馆,时值早饭时间,这里也是刚刚开张,两个赤膊的师傅围着一块皮子围裙,正在一张大桌子前和面,然后捏出一个个的馻饨,扔进面前的一口大锅里,很快就翻到了水面上,而两个伙计则站在大锅前,一个从边上的一口煮着羊肉骨头的锅里打出一碗碗的羊汤,另一个则用漏勺把大水锅里的馻饨一个个捞起,数了个数后放进那羊汤碗里,三四个小厮则来回穿梭,把一碗碗的羊汤馻饨端到客人们面前的桌子上.
王世充坐到了靠街口的一张桌子上,一个伙计跑了过来,一边勤快地抹着桌子,一边问道:"三位客官,吃馻饨吗,咱杨家馻饨可是这范阳一绝啊,看你这样是从外地来的吧,吃了保管再还想再吃!"
王世充微微一笑:"那就来三碗吧,对了,小哥儿,请问这城里有没有位叫祖君彦的先生"
那伙计本来还喜色上脸,一听到王世充这样一问,脸色微微一变:"客官认识此人吗是他朋友"
除着王世充的问话,周围的几桌客人也纷纷向这里望了过来,那眼神里充满了不屑.
王世充极善察言观色,一看到众人这种反应,就知道这祖君彦在城中的名声人缘一定不算好,他哈哈一笑:"非也非也,我和那祖君彦素昧平生,只是听说此人家学渊源,本人也极有才气,所以路过范阳,想要拜访一下."
伙计冷冷地说道:"客官,我劝您还是别去见这姓祖的了,这人的名声在这范阳城里早就臭了大街啦,这范阳的父老乡亲没人待见他的."他说完后,转身去为三人端馻饨去了.
王世充没料到这祖君彦在范阳竟然这么不受待见,看了一眼魏征,魏征也无奈地摊了摊手,大概他也没料到会是这种情况.
那伙计这时端着三碗馻饨走了过来,拉长了声音唱着诺:"三碗馻饨来咧,客官您慢用!"一边说着一边把三个大海碗从手中的托盘中拿出,分别放在三人的面前.王世充微微一笑:"伙计,那敢问卢楚卢公子家,又怎么走呢"
(.)





隋末阴雄 第五百六十章 范阳遇故知
ps:感谢书友书友140409142039220,也想写的月票支持.
那伙计一听是卢楚,一下子脸上堆起了笑容:"我就说嘛,客官来这范阳,就应该去卢家,那祖家家风不好,上一代就是奸臣,害得北齐亡国,把咱范阳人的脸都丢光了,而卢家可是世代忠良,代代为官啊,卢楚卢公子的学问可是没的说,依我看哪,要不是有点口吃,可比那祖君彦可强多啦."
隔壁一桌的一个黄衣中年人也搭上了腔:"可不是么,找卢公子的人可是每天都络绎不绝,刚才还有三个人,也跟这位客官的样子差不太多,吃了早点就直接去卢家了呢,只怕三位今天要见卢公子,还得在这里等一会喽."
王世充的脸色微微一变,看了魏征一眼,魏征的眉头也皱了皱:"奇怪,怎么会有人这么早去卢家一般正常的访客都是中午左右去的."
王世充低声道:"看起来也象是外地人,事不宜迟,咱们先吃完了早点,赶快过去吧,我有种预感,那三个找卢家的应该也是老熟人."
三人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早点,这馻饨的味道不错,包着的面团里面还有一点碎羊肉丁,飘香四溢,确实不错,但王世充现在满脑子都是卢家的那三个神秘访客,也无心这风味小吃,吃完后张金称掏出几个大子儿往桌上一丢,向那伙计问清楚了卢家的方向,就一起走了过去.
范阳城的街道明显要比其他的小县城要宽敞了不少.黄土路的两边都种了不少柳树.把这夏天的暑气也遮住了不少.三人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卢家的外面,远远地就看到一间气派的大宅院,鹤立鸡群般地立在一条宽敞的街道上,而周围的几处人家,虽然也都有着庭院,也不算小门小户,但跟这卢家的门头一比.还是差得太多,就有点类似于那些州郡衙门附近的百姓人家,跟那刺史大堂相比,实在不是一个级别的.
只不过卢家门外没有刺史府那种挎刀持枪的守卫们罢了,可是朱漆大门外,仍然站了几个强壮的家丁仆役,青衣小帽,眉眼间倒是颇为端正,不象一些大户人家看家护院的恶奴那样满脸横肉,凶神恶煞一般.
王世充径直走向了卢家的门外.守门的一个青衣仆人走了上来,向着三人礼貌地一拱手:"三位.请问是来拜访我家主人的吗"
王世充微微一笑,一挥手,身边的魏征走上前去,从袖子里拿出一张早已经准备好的烫金拜贴:"大兴支行满,求见卢家当主卢公子.请小哥帮忙通传."
那仆役脸上现出一丝惊讶:"您也是从大兴来的呀,真是巧了.还请稍等."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了贴子,转身就准备向里走.
王世充心中一动,连忙问道:"等等,请问已经有大兴来的访客了吗"
那青衣仆役回过头,说道:"正是,好象是姓李,名蒲山,先生认识此人吗"
王世充的心猛地一沉,几乎要脱口而出:"是他!"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转而微微一笑:"没什么,还请小哥儿先行通报吧,我们在这里等着就是."
那仆役行了个礼,匆匆奔了进去,魏征的表情也变得很严肃,凑上前轻轻地说道:"来人可是蒲山郡公李密"
王世充叹了口气:"应该是**不离十了.看来有人和我们做同样的事."这一路来,王世充和魏征几乎夜夜长谈,彼此间的信任也增进了不少,王世充把自己跟杨玄感结盟的事也跟魏征说过了,当然,对李密对自己一直抱有敌意的事情,也没有隐瞒.
魏征点了点头:"主公,若是杨玄感和李密一起来此,可就会有点麻烦了,你和那杨玄感约定了各自经营天下,若是给他在河北这里抢了先,以杨家和李家现在的人望,只怕才俊们会更乐意于为他们所效命的."
王世充微微一笑,低声道:"玄成,若是你的话,同样让你选择,你是愿意跟着杨玄感,还是跟着我"
魏征正色道:"如果是我,自然是乐意跟着主公,上次我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魏某出身贫寒,所以非常欣赏主公这样完全靠自己的本事打拼起来的平民英雄,可若是世家子,比如房乔,比如卢楚,那可能就更容易偏向出身大世家,现在又位高权重的杨公子和李公子了,杨玄感胜在现在越国公权势冲天,可他毕竟只有武将之名,在士人圈中只是一个猛将罢了,反倒是那李密,虽然没有高官要职,但其才学之名也是传遍天下,若是真心相邀,至少这卢楚,是很有可能投向他的."
王世充叹了口气:"也许这就是命啊,来晚一步,失之交臂."
魏征笑了笑:"失之东榆,收之桑榆,我觉得没什么,也许事情还会有转机,也未可知呢."
正在二人低头交谈之时,却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哎呀,这是哪阵风,居然把王唗外也给吹到这里了.想不到一别经年,却在这里和王兄重逢,实在是可喜可贺."
王世充抬头一看,大门那里走出了几个人,为首的一人是个瘦高个子,四十左右的年纪,脸色黝黑,面部棱角分明,留着三缕长须,穿着蓝色的绸布长衫,看.起来应该是卢家的当主卢楚,左边一人则是比卢楚稍矮了半个头,天庭饱满,一身黄色的儒衫,绸布方巾,看起来也是气度潇洒,可是偏偏生了一对三角眼,而且一双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来转去,看起来让人说不出的一种不舒服.
至于右边的一人,中等个子,黑瘦的皮肤.明亮的眸子.留着一把和自己一样的漂亮山羊胡.面带得意地微笑,看着自己,表情中带了三分讥讽,七分得意,可不正是蒲山郡公李密
李密的身边,站着一个长随打扮的青年,眉青目秀,双目有神.正是当年有过一面之缘的柴孝和,而另一边则是一个高大健壮的武夫,这人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浓眉如墨,修长如刀,脸颊瘦削,颧骨则略有些鼓起,隆鼻阔口,两个鬓角处开始蓄起连鬓的胡子.
但他最突出的还是那双不时放出闪电般的眼光的眸子,由于穿着黑色劲装.身上的肌肉纤毫毕现,双臂的肌肉块子格外明显.一看就是长于箭术,膂力惊人.
王世充的眼睛在这名壮士身上多停留了一会儿,他现在明白过来,那茶馆里众人说的三个上卢家的人,一定是李密,柴孝和还有这个年轻的武士了,跟自己这一行的配置还真的是一模一样.
李密微微一笑:"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位乃是名满天下的兵部驾部司唗外郎,上仪同王世充,而这位是范阳卢家的当主,卢楚卢文静,而这一位则是范阳有名的才子祖君彦,号凤山先生的就是."
王世充早就猜到了另一人就是祖君彦,只是他有些奇怪为何李密拜访卢家时祖君彦也会一起来,难道是李密拉上了祖君彦来见卢楚的吗
但王世充此时不及细想,脸上挂着笑容,向着卢楚和祖君彦二人分别行礼:"不才大兴王世充,见过二位."
卢楚微微一笑,对着王世充回礼道:"王,王,王兄客,客气,卢,卢,卢某招待不,不周,罪过,罪,罪过!"他转回头对着看门的那个仆役板起了脸,"平,平时怎么,教,教你们,你们的远,远来的贵,贵客要,要先请,请到偏,偏厅奉,奉茶,真,真是不,不懂规矩,矩."
王世充一听这卢楚说话,就知道为什么这位仁兄到现在都做不到官了,估计当年没少因为这个口吃给燕荣羞辱过,他微微一笑:"卢兄太客气了,您府上有贵客,我们在这里等着小哥的通报也是应该."
另一边的祖君彦冷冷地说道:"王兄远道而来,却用个假名来见卢兄,这样不太好吧."
王世充笑了笑:"其实也算不得假名,王某祖上姓支,先祖母改嫁王氏后,先父才随姓的王,而行满乃是在下的字,这个名字也不算假名,更谈不上对卢兄的不敬,只是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已."
李密的眼光一直在魏征的身上打量着,他这时开了口:"王唗外,您的这位随从可是面生得很好,好象以前在大兴的时候,我没有见过,看起来气度不凡,是您新招的才俊吗"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对着那宽肩壮士说道:"蒲山公的身边,也多了位王某以前没见识过的壮士,以前只见蒲山公跟越国公世子形影不离,可从没见过您还有这样勇武的护卫,不知是否方便介绍一下呢"
李密哈哈一笑,指着那宽肩壮士,说道:"伯当,还不来见过王唗外"
那宽肩壮士昂首上前,对着王世充一抱拳,郎声道:"在下姓王,名伯当,京兆人氏,我家世代为蒲山公部曲,而在下的课业,也是蒲山公自幼所授."
李密笑了笑:"伯当跟我也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了,从小一起读书习字,长大后我四处游学,也多得伯当的照顾与保护,现在伯当在东宫担任宿卫,以后还要多靠王唗外提点一二啊."
王世充一下子想了起来,东宫的宿卫里,听段达说过有个名叫王伯当的勇士,号称神箭手,可以百步外两枝箭同时穿扬,实在是神乎其技,即使在武风强烈,射箭高手如云的大兴城中,也是以此道而闻名,想不到居然是李密家的部曲,更跟他是亦友亦徒,看来李密的实力,远远不是看起来的那个破落贵族这么简单.
但王世充的脸上却仍然摆着平静的笑容,指着身边的魏征说道:"这位姓魏,名征,字玄成,乃是我这一路上新访到的益友,谈得投缘,一路相伴而行."
李密的脸色微微一变.失声道:"可是巨鹿魏玄成"
魏征正色拱手行礼道:"正是不才在下."
李密的眼中闪过一丝嫉妒的光芒:"本来还想抽空南下的时候拜访一下先生的.看来被王兄抢了先啊."
王世充笑了笑:"彼此彼此.大家都是有得有失.看蒲山公这架式,跟卢兄和祖兄都谈得不错吧."
李密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的神情:"卢兄和祖兄都是大才,当今正是用人之际,李密虽不才,但也愿意向越国公,向皇上举荐二位,刚才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二位会随我一起上路.结伴去大兴.王兄还要继续在这一带游历访友吗哦,对了,我记得你现在有公职在身,这次怎么这么得空,能到河北来转一圈呢"
.
王世充的嘴角勾了勾:"前一阵马不停蹄地到处跑,也没空照顾自已的生意,现在天下太平,兵部的事不太多,我就告了半年的假,出来走走看看.顺便看看这河北一带有什么生意可以做,蒲山公是知道我的嘛.自己也有些产业的.对了,蒲山公现在不在东宫当千牛备身吗也请假了"
李密叹了口气:"我早已经不在东宫里当差了,当年废太子杨勇被囚之后,东宫卫士基本上换了都有两拨人了,反正我这也是个闲差,干脆就先回了家,只要每年例行清点的时候报个到就是."
王世充点了点头:"蒲山公这次出来,没有和杨世子一起吗"
李密的眼中闪过一丝警觉:"大哥可是位高权重,不象我们可以随便走开或者请假的."
王世充笑了笑,拱手道:"既然如此,那王某就不打扰几位了,卢兄,祖兄,李兄,改日大兴城中再会,王某作东,来我满园一游."
李密"哦"了一声:"王兄不进来坐坐聊聊吗远道而来,至少吃顿饭吧."
王世充笑着摆了摆手:"还得赶路,改天再聚."
李密叹了口气:"那就此别过,改日回了大兴,一定亲临府上讨教,对了,当年的射箭场之约,一直未践,找时间一定跟王唗外切磋一下箭术."
王世充哈哈一笑:"乐意之至."言罢王世充和卢楚,祖君彦等人行礼别过.
卢楚和祖君彦等人很快地转进了门内,李密却看着王世充离去的方向发起了愣,若有所思,柴孝和上前低语道:"公子,幸亏早来一步啊."
李密叹了口气,摇摇头:"我觉得还是来晚一步了.有魏玄成在,何需卢祖二人呢.天意,天意啊."
王世充一行没有在城里作停留,直接从东门出了城,一直走到十里长亭处的一个小摊子上,才停了下来,这年头茶叶还没有开始在北方普及,可是酸奶和西瓜却是在这河北之地随处可见,正值当午,热浪滚滚,连树上的知了都给热得叫个不停,行路的人们无不戴着斗笠,披着汗巾,尽量找树荫的地方匆匆而行,就是地里的膨,这时候也多数找了些荫凉的大树下,吃起自家浑家送上来的饭食.
王世充这一路也赶得有些饥渴了,找了这个歇脚铺子就坐了下来,要了三碗酸**,一边喝,一边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魏征微微一笑:"主公还在为今天晚了一步的事情而懊恼吗"
王世充举头四顾,这个歇脚铺子今天几乎没有人,小二都躲进了店里乘凉,而他特意挑了个店外的凉棚坐着,就是为了谈话方便,确定了说话安全后,王世充摇了摇头:"不,见了他们二人后,我倒没什么懊恼了,卢楚是个口吃,而且看起来为人古板,不知变通,而那祖君彦则一看就是个奸滑小人,不可托以大事,没有带走这两人,我一点也不可惜."
"我真正觉得不安的地方,是李密居然没有和杨玄感在一起,难道这两兄弟是分头行事,四处经营吗我才不信杨玄感会在大兴老实呆着,连他爹都不用上朝了,他又有啥事可做,李密都跑出来了,杨玄感一定去了别处."
魏征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李密如果来了河北,那杨玄感有可能就去了陇西,他们首先要经略的地方,绝不会是南方,更可能是陇右一带,甚至是关中."
王世充的眉头一皱:"关中陇右可有什么出色的谋士和文人"
魏征笑着摇了摇头:"出色的谋士,如果在关中的,多半已经是当官了,至于陇右一带,一向是出精兵猛将的,文士不多,五姓七望这样的大家族之中,世居关中的两个李氏已经渐渐地和关陇将领集团融合,博陵崔氏也是如此,其他的几家多是留居关东,主公若是要找悍勇之士,那是应该去陇右,可是找文人嘛,还是在关东或者江南那里比较好."
王世充哈哈一笑:"这回出来,能找到先生,已经胜过十万雄兵了.也不管他杨玄感在哪里打转,我们做我们的事情,先去幽州,见识一下窦抗和薛世雄,然后取道并州,回大兴.我也很久没有见王頍了,不管怎么说,这次也要看看汉王那里的虚实."
(.)




隋末阴雄 第五百六十一章 幽州薛世雄(一)
幽州的州治所蓟城,总管府内的会客厅里,一片灯火通明,幽州总管窦抗,已经在刺史府内的会客厅里摆下了宴席,来专门款待远到而来的前任幽州副长史,现任兵部驾部司唗外郎王世充,而现任幽州长史元弘嗣与现任幽州骠骑将军薛世雄,也一同列席.
宾主落座,觥筹交错,穿着轻纱薄裙的侍女们流水价似地来来去去,给主人和客人们把盏换菜,而堂下的几个绝色美姬在轻歌曼舞,以助酒兴.
王世充今天换了一身上好的绸缎便服,戴着纱帽,虽然没有着正式的朝服,但也别有一派朝廷命官的气度,上首主席位置,坐于小桌之后的窦抗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中等个子,穿着一身紫色的绸缎便服,浓眉深目,高鼻阔口,长髯及胸,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上面插着一只翡翠的玉簪,虽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眉宇间却透出一股飞扬的狂傲.
窦抗放下了手中的酒觥,笑道:"王唗外,上次多亏你从中帮忙,不仅救了元长史,而且为朝廷扳倒了在这里称王称霸多年的燕荣,可谓上为国家,下为幽州百姓立了大功,所以今天你来此访友,窦某特地设此薄宴,款待王唗外,今天咱们不叙政事,只谈朋友之谊."
王世充心中清楚,今天从一开始,这窦抗只怕就将自己当成了朝廷派来微服察访的御史,上次自己帮忙搞死了燕荣,而这位窦总管好不容易从中州刺史直接给调来当了大州总管.想必私利也不会少捞.在这个时候自己前来.肯定让他神经紧张,所以才会以总管之尊,对自己折节下交,破格招待呢.
1...204205206207208...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