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皇甫绩的脸胀得通红,上前一步准备大骂,却听到杨素冷冷地说道:“好了,此事本帅心中有数,今天我军大胜,自己人别伤了和气,二位将军且先退下吧。”
来护儿退回了自己的行列,王华强也跟着站回了后排,而皇甫绩虽然站了回去还愤愤不平地说道:“大帅,我的这两个部下辛苦夺城守城,尽心尽力完成王参军下的军令,却给打成这样,这事您要给我一个公道才是!”
杨素沉声道:“本帅说了,此事自有公论,皇甫将军,请你先站回自己的位置。”
杨素突然脸上挂起了一丝笑容:“有劳各位将军的浴血苦战,松江的攻克意味着我军已经完全平定了三吴之地的叛乱,建康和苏州两大重镇现在安全了,接下来就是进军闽越,剿灭僭位称帝的高智慧,汪文进,沈孝彻这几支叛军势力了,本帅掌军,向来赏罚分明,今天就在这松江县衙大堂上,对这一阶段的作战点评。”
众人一听要开始论功行赏了,一个个都屏住了呼吸,满眼尽是期待。
杨素身边的一个录事参军打开一本功劳薄,坐在一张临时的文案后准备记录,杨素沉声道:“自我军渡江以来,各位的功劳在本帅心里都有一本账,现在大家好好听本帅宣读。
苏州刺史,大将军皇甫绩,自江南叛乱以来,独守孤城,牵制和吸引了三吴一带十几万叛军,力保苏州不破,在消灭贼首顾子元的大战中,居功至伟,所部斩俘敌军达两万三千人,其部下在追击顾子元残军时又有两千三百多斩俘,并夺取松江城,当记为本次战役首功。”
皇甫绩心中暗喜,夺占松江算成了自己的功劳,刘全和冯孝慈这顿打也算没白挨,他得意地看了一眼垂头丧气的来护儿,出列高声道:“谢杨元帅!”
杨素继续说道:“上开府将军来护儿,夺占京口城时率部首登,阵斩敌将朱莫问,斩首两千一百余级,锡山一战突击敌阵,击毙敌大将沈玄侩,斩俘八千二百余人,苏州城下一战斩俘三千二百,昨夜的追击战斩俘一万四千三百余人,松江城外俘虏敌军五千余人,当记为本次战役次功。”
王华强一听,暗赞杨素手法高明,前面的功绩没啥好说的,但这松江城守军的斩俘都算到了来护儿的身上,果然来护儿一下子又来了劲,喜滋滋地上前谢过杨素,而他身边的史万岁,嘴角边却不经意地勾了勾。
杨素看了一眼史万岁,史万岁定了定神,作好了第三个上前的准备,可是他从杨素嘴里却分明听到:“中兵参军王华强,在大军渡江之前就孤身潜入叛军腹地,多有谋划,进入苏州城与皇甫将军建立联系,设计拖住顾子元大军,在追击叛军余部过程中又立有战功,当为本战居功第三。”
王华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吗?杨素居然给自己评定了此战的第三功劳?幸福来得如此之快,他一下子愣在了原地,脑子里空荡荡的,仿佛是在做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下一更在12点。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一十六章 高熲来信
;
不止是王华强,在场的所有将军们都吃惊地张大了嘴,虽然王华强出生入死,多有谋划,但毕竟手上没多少实打实的人头,让这些武夫们都心中不服。
史万岁直接站了出来,他没看王华强,对着杨素沉声道:“杨大帅,末将以为,王参军虽然多有谋划,但论军功毕竟看的还是斩俘数,大帅这样安排,只怕诸将心中都会不服。”
杨素冷冷地说道:“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首功给了在后面一直运粮食的萧何,也没见韩信英布这些在前方出生入死的大将有什么不服。战场杀敌,运筹帷幄,保障后勤,都是打胜仗的必要条件,没什么只有斩俘才是唯一评定标准的说法。”
史万岁脸上的肌肉抽了抽:“大帅,您这话如果是皇上去说,当然无可厚非,但您是大帅,只管正面战场上的事情,如果连您的评定和论功都把一个参军出主意的功劳置于我等欲血战斗的一线将领之上,只怕众位将军以后人人心寒,战阵之上也不可能出死力了。”
杨素猛地一拍帅案,站起身来,对史万岁厉声道:“史将军,你是在置疑本帅的权威,还是在置疑本帅的公正性?你们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因为王参军的出生入死,哪有你们在苏州城下这成千上万的斩俘数,顾子元如果早早地逃跑了,你史将军那三万个斩俘到哪里去收获?”
史万岁还是不甘心,抗声道:“大帅。顾子元就算从苏州跑了,也会到松江。就算松江呆不住,也会退到闽越,总归要消灭他的。我等的军功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末将还是这意思,您要报王参军的筹划之功,在日后向皇上进的奏折里可以提,但这个军中评定,就是得用实打实的斩俘数才应该。”
杨素突然笑了起来,笑声中透出一股威严与杀气。他一动不动地盯着史万岁,一字一顿地说道:“史将军,我是主帅,我评谁是第一,谁就是第一,来将军把两个当众顶撞他的帐下大都督痛打一顿,你可别忘了。我要是下这个命令,可不需要摸什么令箭。”
史万岁突然觉得后背冷溲溲的,杨素的心狠手辣,一言九鼎是出了名的,与其跟他在这里顶顶杠杠,不如想办法以后多捞点功。他叹了口气,直接走回了自己的位置。
王华强使劲地咽了一泡口水,杨素果然是赏罚分明,厚道论功的主帅,自己两年来抱过的大腿也有不少。可就是连高熲也做不到他这么出手大方,刚才看到杨素为了给自己争功。不惜面斥史万岁,在那一瞬间他居然觉得眼眶有点湿润,定了定神,王华强走了出来,对着杨素肃然行礼道:“多谢杨大帅,末将感激不尽!”
接下来,杨素对其余众将一一论功,史万岁功居第四,上前面无表情地领了功,而其他众位将领也都根据这次出征后斩俘的数量进行排序,这次杨素还特意加了三个帐下大都督:麦铁杖,刘全与冯孝慈,其中渡江侦察,后又深入顾子元大营打探情况的麦铁杖,由于其独自一人斩杀二十余名敌军,其功劳被记录入内。
至于刘全与冯孝慈,二人在苏州城下的大战及松江一战中都立有军功,夺取松江城的功劳被二人平分,与麦铁杖一起,这三名本上不得将军军功录事薄的帐下大都督,也跟着皇甫绩,来护儿等主将一起,被记入功劳薄,将会以六百里加急快递的形式呈报远在大兴的杨坚,以作为封官赏爵的最直接凭据。
除了史万岁还有些不开心以外,县衙内人人面带喜色,王华强也能想象得到没有资格进这地方的麦,冯,刘三人在得知此消息后的激动,上了这个名单,意味着至少七品以上的武职是跑不掉了,而自己这次位居第三名的功绩,应该也可以至少换个六品的官职,总算可以弥补上次征南陈时的遗憾了。
论功结束后,杨素把所有将领都遣散了出去,只留下了王华强一人,他派了自己的亲兵在门口护卫着,刚才还人满为患的县衙大堂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
王华强料想着杨素要给自己新的任务了,有可能会和那个逃掉的敌军军师有关系,心里开始琢磨起不同的应对方法了,却听到杨素对自己平静地说道:“王参军,你可知这回本帅为何宁可得罪史将军,也要把你排到第三位?”
王华强抬起头,正对上杨素那鹰一样锐利的双眼,一阵心慌,不知为何,在杨素和高熲的面前,他感觉自己所有的心中小算盘都会被看穿,根本无法发挥自己随机应变的机智,最好的办法也就是坦然相对,不隐瞒自己心中所想,因为现在面对这两个人精,自己还做不到可以睁眼说瞎话的地步。
于是王华强回道:“大帅,是不是又要给末将什么新的任务了?只要您一声令下,末将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杨素摆了摆手,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件,火漆封口已经拆开了,里面是一张绢帛书写的信件,即使只摊开了一角,王华强也从那刚劲有力的字体认出,那是高熲所写。
王华强心中一动,说道:“杨大帅,高仆射来信了?是有关末将的事吗?”
杨素点了点头:“你的身份特殊,高仆射上次让你带来的信件里就提到了要对你多加历练,要给你立功的机会,这次你按我的吩咐,做得让本帅非常满意,甚至比预料的还好,把三吴的叛军在苏州城下一次性地消灭,所以本帅没有理由不给你报功。现在高仆射来信,询问你在这里的情况,还提到了岭南的战事。
以本帅对高仆射的了解,他提及岭南,言下之意是要你也过去,而且现在朝廷本来要征伐岭南的大将王世积,还没过五岭就全军中了瘴疠,无法前进,现在岭南那里听说闹得挺凶。虽然高仆射在信中没有直说,但能让他都主动提及的事情,一定非常不简单,所以这时候调你到岭南,比让你留在这里要强。”
王华强的眉头皱了皱,他实在不喜欢这个时代的岭南,那里现在地广人稀,毒虫瘴气盛行,就跟他穿越前那个时代的非洲一样,去了就是九死一生的命,连王世积的大军都被这疫病所阻,可见此去真是困难重重,而自己对现在岭南的军情更是一无所知,远不如在江南得心应手。
杨素看出王华强心中的不情愿,笑了笑:“王参军,你可是不太想去岭南?”
王华强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回大帅,确实有些犹豫。不过军令如山,去或者去,也不是属下可以决定的事情吧。”
杨素突然露出了一丝笑容:“王参军,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要据实回答,如果我把你强行留在这里,不放你去岭南,也是可以的,你可愿意?”
王华强脱口而出:“求之不得!”但话一出口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加了一句,“只是高仆射那里交代不过去吧。”
杨素笑着摆了摆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何况只是高仆射的命令呢。王参军,这次你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进军闽浙,我也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华强点了点头:“江南向来精兵出自三吴地区,所谓吴兵轻果,而闽越一带即使在南朝也不是军中主力,战斗力一般,所倚仗的,无非是闽越的穷山恶水而已,如果末将所料不错的话,高智慧此时应该已经主动进军,在钱塘江摆下阵势,准备与我军决战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下一更17点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一十七章 闽越攻略
;
杨素点了点头:“不错,高智慧能自立为皇帝,手下应该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至于连这事都不去做,现在根据各种情报显示,他手下有十几万人,装备比三吴的叛军要好上许多,因为这些人多半是原来南陈的官军,倒戈后当了我大隋的士兵,皇上出于稳定江南的考虑,没有动这些人,可是这次江南叛乱,这些人又再次反叛,现在他们装备精良,训练也不错,尤其精于水战,不可大意。.”
王华强对这个倒是有些意料不到:“大帅,这么说高智慧的实力还要强过顾子元了?”
杨素说道:“不错,要不然顾子元也不可能向他称臣,即使顾子元成了三吴一带十余万叛军名义上的盟主,也不敢在苏州城未攻克前就跟高智慧脱离关系,说白了就是因为他的实力还不如高智慧。”
王华强顿了顿:“高智慧只是三个自称为皇帝的叛军头子之一,这么说来闽越现在还有几十万叛军吗?”
杨素笑着摇了摇头:“三个皇帝的事情是几个月前了,这几个月来闽越的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三家之间互相吞并,现在高智慧实力最雄厚,拥兵十余万,盘踞在浙江的北部和西部,东部,以会稽郡为老巢,称帝,设百官。
实力稍弱一点的汪文进,盘踞在浙江南边的婺州一带,与另一个在温州称帝的沈孝彻一起,共占了浙江南部的这一块地方,拥兵合起来不过三四万,如果不是因为我军大兵压境,只怕很快就会给高智慧吞并掉。
至于福建那里,主要是泉州一带的豪族王国庆在这几个月崛起,攻克泉州,杀刺史刘弘,手下有六七万人,但多是乌合之众,以海贼居多,此人跟浙江的三个叛贼关系不是太好,打起来的话,应该也不会相互救援。”
王华强认真地听完杨素的分析后,说道:“越国公应该早就有破敌方略了,何必再问末将呢?这一战应该是正面战斗,成败其实就是在那钱塘江的一战,虽然末将并不知道高智慧军的战术,但想来无非是水陆并举,陆地上连营数十里,把守险要之处,而水面上则遍布战舰,以防我军突击。
其实高智慧的打算是希望能逼我军主动退兵,他对三吴之地并没有太大的想法,只想割据称雄,不然也不会这么久都不怕人来援助他那个名义上的属下顾子元。所以守住钱塘江一线,既不与我军决战,又不示弱,几乎是他唯一的选择,因为我军毕竟来自北方,不可能在江南久驻,给他拖个一年半载的,总要撤军。
而高智慧的部下则都是本地人,不在乎拖多久,虽然他和汪文进,沈孝彻之间早晚要互相吞并,但至少在我军大兵压境时,那两人也不至于趁机偷袭汪文进的会稽老巢,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应该懂。
大帅,末将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只当胡言乱语了,还请大帅先恕末将之罪。”
杨素笑了笑:“王参军,你是中兵参军,本就是行谏议参谋之职的,这才是你的本职工作,至于最后的决断,是由本帅来负责,你但说无妨!”
王华强点了点头:“当年韩信背水一战的时候,情况与这里有些类似,但不是这样隔江对峙,韩信军当时拖不起,又是新兵居多,所以才要背水列阵,我军虽然精锐,但同样拖不起,所以隔江对峙的结果其实和当年韩信差不多,都是不能正面强渡,一来缺乏战船,二来敌军也知道胜败在此一战,会拼死一战,胜负难料。
最好的战法应该是我军上次偷渡长江,奇袭建康的那种,派一员大将率领万余精锐,从钱塘江上游偷渡,敌军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我军正面,后方的防守一定不严,到时候我军袭占其后方营寨,立栅固守,占据高处险要,敌军则进退失据,军心浮动,到时候大帅再挥军猛击,两边配合,可获全胜!”
杨素看着王华强,沉声道:“王参军,你又是如何得知钱塘江一带的地形?”
王华强微微一笑:“这次来南方以后,末将找了许多南陈的地图来看,尤其是吴越一带的地图,对南陈的山川地势,险要关隘都已经了如指掌。末将虽然不知高智慧等人在浙江这几个月的情况,但料他们只想割据,并无出闽越而争天下的豪情壮志,所以选择在钱塘江与我军对峙,企图磨退我军,就是唯一选择。
所以末将也查过钱唐江的水文图,这条江隔开吴越之地,长数百里,敌军不可能处处设防,这就给了我们几千铁骑偷渡的空间,一旦上岸后,以骑兵突袭敌军后方营地,再抢占浙西大峡谷两侧高山的有利地形,那敌军就是有十万精锐,也难以攻克。”
杨素抬起头,双眼中神光闪闪:“若是汪文进,沈孝彻来援怎么办?你刚才也说过,唇亡齿寒,他们不会坐视不理的。”
王华强自信地说道:“浙西峡谷一带离浙南的温州,婺州足有千里之遥,等这两人知道高智慧后院起火,只怕高智慧已经全军覆没了。他们来不及救的。不过大帅,说到这二人,也要防止他们逃得过快,直接放弃温州和婺州,去和那泉州王国庆会合。
您刚才说过,王国庆乃是海贼出身,海船不少,当年东晋孙恩的天师道起事时,也是在闽越和三吴一带起兵,被名将刘裕打败后逃窜入海,由于当时刘裕所率的北府军没有海船,无法追击,因此让这帮贼人下了海,一直从泉州逃窜到了广州登陆,趁着后来刘裕起兵与篡夺东晋皇位的权臣桓玄交战时,夺取广州,成为后来东晋的心腹之患,甚至连名将刘裕,都差点败在这帮妖道之手。
有这前车之鉴,所以我军光打垮高智慧还不行,浙西大峡谷不是通向南方的唯一道路,就是高智慧军,即使崩溃,也可以从小路逃亡,所以我军还得抢时间,大帅可以从海路走,奇袭温州,另派得力将领分兵从陆路袭取婺州,不能给予敌军喘息之机,让他们有南逃的机会。
至于那王国庆,本为泉州豪族,又是海盗出身,末将以为对其不宜逼得太狠,不然他往海里一逃就麻烦了,闽浙一带沿海多岛,居民又熟悉海路,一旦逃进海岛,我军根本无法清剿,只能长期在此屯积重兵防范,费钱费力。
高智慧,汪文进,沈孝彻这三个自行称帝的乱臣贼子是一定要剿灭的,可是王国庆没有走这一步,还有争取他的可能。
末将以为,如果高智慧这三人跑去投奔王国庆,不妨派人给王国庆送信,擒拿三贼,交我军处斩,才可以赦免他的罪过。想必王国庆为了保命也会不遗余力的,如此则闽越平定。”
杨素静静地听王华强说完,才满意地点了点头:“王参军,高仆射早就说过你有文韬武略,将帅之才,看来本帅前一阶段让你只是当间谍细作,有些可惜了,如果让你领兵作战的话,可能会更好。只是可惜你的官职太低,强行让你为将,只怕众将不服,不过这次你可以放心,到了岭南后,你有的是建功立业的机会。”
王华强听到最后一句,一向镇定自若的他也不禁脸色大变:“大帅?怎么还要末将去岭南?”
杨素叹了口气:“因为这次高仆射不是来征询本帅的意见,而是直接指名道姓非要你去不可,而且去岭南的讨伐军主帅不是别人,而是你的好友裴世矩。”(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一十八章 阴影中的腹黑男
;
王华强一下子惊得说不出话来:“世矩?怎么会让他当主帅?他不过一个六品的文官,能指挥整个岭南平叛的大军?”
杨素点了点头,从案头又拿出一封塘报:“本来这封信是前几天到的,当时高仆射的语气没这么强硬,可是今天早晨来的这份转来的塘报,却是说岭南情况迅速恶化,广州刺史韦洸在剿灭叛军时中流矢而亡,现在叛军气焰冲天,已经开始围攻广州首府番禺城,副将慕容三藏在苦苦支持,随时都可能沦陷。..
你的好友裴世矩本来是被高仆射派到湘州一带巡视,因为高仆射担心荆湘之地也象江南那样起事,可能裴世矩身上有高仆射的秘令,给他便宜行事,就地招兵之权,现在岭南的情况迅速恶化,王世积的荆州军又因为瘴疠而无法出战,只能靠裴世矩在湘州一带临时募集的士兵去救援岭南了。
王参军,高仆射在这份塘报里明确说,岭南征伐,裴世矩身边缺乏一个足智多谋,长于军略的人,这个人身份不能太高,否则容易取裴世矩而代之,又要精通兵法,和裴世矩的关系不能出问题,朝廷上下,符合这个条件的,只有你王参军了。”
王华强一听到是裴世矩这次挂帅出征,叹了口气,于情于理,他也没有拒绝去岭南的理由了,突厥的事情上两人合作过,有交情,更重要的是二人现在官职相当,年龄相差也不大。以后正好可以在官场上相互扶持,抱大腿是必须的。但是和有资格有能力跟自己竞争的同僚搞好关系,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也是应该的。
王华强无奈地点了点头:“既然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了,那末将也只好遵从,只是这次不能亲眼目睹大帅凯旋而归,实在是遗憾得很。也错过了跟大帅学习兵法的机会,末将只是对这个比较惋惜。”
杨素哈哈一笑,长身而起。拍了拍王华强的肩膀:“王参军,兵法不是看人打仗学的,而是自己指挥作战时活学活用,你的谋略足够,只是没有一次自己掌兵独当一面的机会,这次领军到岭南作战,会是个很好的锻炼。比在我这里要强。”
王华强问道:“那末将何时出发?”
杨素沉吟了一下:“军情紧急,你这就上路吧,我派麦铁杖一路护送你。这次他跟着你渡江侦察,也立了大功,后面的几次战斗中也有斩获,没有意外的话。我会帮他争取一个从六品的武职,至于你,到了裴世矩那里后,可能新官职的任命就会下来,下次我们再见的时候。你应该至少是个六品官了。”
王华强心中乐开了花,脸上却仍是不动声色。拱手行礼道:“多谢杨元帅,末将这就出发。”他一转身,麻利地走出了县衙。
杨素看着王华强身影的远去,脸上的笑意渐渐地凝固,转而陷入了沉思,一个二十多岁,双眼炯炯有神,但面相中带了几分阴郁的年轻人从角落里走了出来,正是刚才出现过的那个录事参军。刚才他一直藏在阴影中,众将都退出时也仍然留在这里,就象个无声无息的幽灵。
这年轻人对杨素说道:“大帅,皇上昨天让您班师回朝,您却在这里和这王参军讨论进兵闽越的事情,是不是有意抗命继续南征呢?”
杨素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他叫封伦,渤海人,是高熲的老乡了,祖父做到过北齐的太子太保,父亲也是现任的通州刺史,算得上北方大族,这次南征时,封家也是托了关系把这封伦推荐到自己的幕府里,和王华强一样,当了记室参军,刚才的那个杨素口述的军功薄,就是他在角落里负责记载的。
这个年轻人才能卓越,文才尤其出色,能把各项公文处理得井井有条,已经成了自己身边不可或缺的笔杆子。
杨素微微一笑:“封参军,听说上个月你去王国庆那里跟他谈投降条件的时候,坐的海船曾经出事,你落了水,差点淹死,好不容易才被随行的另一条船所搭救,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我汇报呢?”
封伦平静地说道:“大帅,这是卑职的私事,与公事无关,王国庆那边的回应才是卑职需要跟你汇报的,至于卑职怎么去,怎么回,都不值一提。”他说到这里,诡异地一笑,“再说了,卑职还没有建功立业,怎么会这么容易就死了呢!”
杨素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封郎果然胆色过人,刚才王参军提的平定闽越的策略,跟你以前向我献的策几乎如出一辙,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