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封伦微微一笑:“王参军确实才华出众,胆色过人,若是在乱世的话,一定有他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是……”
封伦说到这里,突然停口不言。杨素点了点头,他明白封伦话中的意思,王华强虽然有才,但出身太低,全无根基,跟封伦这种世家子弟没法比,在这种隋朝一统海内的大环境下,出身比一个人的才能更重要,象王华强这样,有南征的机会勉强可以在这战中捞个五六品官,以后再想向上升,就难于登天了。
杨素的目光落在了封伦的身上,这个年轻人阴郁腹黑的气质与王华强如出一辙,虽然打仗的本事不如王华强,但是却是天生处理公文的文职人才,在太平年代,上升的空间反而更大,这次跟着大军南征从军,在武功上也不缺了,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上次他落海的时候,抱着一块破木头足足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才获救,救起来时连胸前的皮肉都被那些木刺磨掉了,胸骨都露了出来,但仍然死死抓着木头不放,让人想想都不寒而栗,这是个向上的欲望跟求生欲望同样强烈的人,也正是因此,才让杨素最后下定了选择扶持封伦而不是王华强。
杨素的嘴边浮出一丝笑意:“封郎,王国庆现在也是犹豫不决,他上次跟你说只有等到高智慧等人兵败来投时,才会倒向我军,这话你信吗?”
封伦摇了摇头:“卑职不信,闽地山川险要,只要派兵封堵了北边的仙霞六岭,据险要防守,就可以断绝大军从浙江南下的道路,不打一仗的话,只怕王国庆不会这么听话,主动杀掉高智慧等人来投的。”
杨素“哦”了一声:“这么说来,我军在入闽前还要在这仙霞六岭和王国庆打一仗?”
封伦道:“不,卑职以为,从海路走,出温州,直取泉州是最好的办法,汪文进在温州也有不少海船,打败他们以后,可以派两万精兵从海道入闽,敌军主力都在北边的仙霞六岭,一定知道后方被占,肯定会不战自溃,到时候不需要我们去催,王国庆也会主动献上这些浙江反贼的首级,向我军投诚了。”
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那你看,平定闽越以后,对王国庆等人如何处置呢,而这江南的人事,如果换你在我这位置上向皇上建言,你又如何安排呢?”
封伦看了一眼门外,确认了无人能听到自己二人的谈话,才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王国庆要先招安,让他当个泉州长史,但此人在闽地势力太大,不可久留,闽地需要派一大将镇守,尤其是要收剿沿海的海船,这样才是真正断了王国庆的根,等他没了下海的本钱后,再下手让他暴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非常感谢网友雷神三成,小坚华,千里马0208的打赏支持,你们的关注就是天道创作的动力。谢谢。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一十九章 翁婿论道
;
封伦的声音隐隐间透出一丝杀气:“这件事需要镇守闽地的大将来做,依卑职看,来护儿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他这次得罪了皇甫绩,大帅可以暗示皇甫绩上书,把来护儿留在闽地,他肯定会很乐意做这事的。”
杨素的眉头舒展了开来,笑道:“封郎,老夫的弟弟有个侄女,今年十七,才貌出众,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跟我杨家结亲呢?”
封伦微微一笑:“能攀上越国公,封某三生有幸,求之不得,岳伯父大人在上,请受侄婿一拜。”他说着便纳头就拜。他知道弘农杨氏有祖训,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兄弟们也要住在一起,不搞分家,侄子侄女的婚事也都由杨素作主,杨素现在没有女儿,所以杨素现在嫁侄女,相当于就把自己当成了女婿,一家人。
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贤侄请起,封郎,从现在起,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可以以翁婿相称,在我面前你可以说说心里话,依你所见,这皇上催我回京的诏命,我要如何谢绝才比较合适呢?”
封伦眨了眨眼睛:“皇上的诏书是半个月前下的,当时可能是对您在江北屯兵半年,迟迟不进兵有点意见,加上朝中苏威苏仆射对您一直心怀不满,更怕您夺了他的右仆射之位,这次的事情十有八九是他向皇上进的谗言。
小婿以为,岳伯父大人可以把这封军功赏状,跟着塘报。还有一封回给皇上的奏折一起送回,在奏折上说现在已经在三吴大胜。宜将剩勇追穷寇,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回朝之命,暂不敢奉。到时候皇上看到您勤于国事,又立了如此大功,自然会龙颜大悦,不会为您抗命不归而生气的。
至于苏威那里,他一向只会察言观色。如果皇上对您在这里的行动非常满意的话,他是万万不敢在这个时候提醒皇上追究您的抗旨之罪的,只会跟在皇上后面拍马屁,说他用人英明。
唯一需要担心的,只是高熲高大人,皇甫绩,史万岁二人都是他举荐的。您这回为了王华强,当众驳了史万岁的面子,而皇甫绩跟来护儿的事也没完,小婿担心这两个人告状的话,高大人可能会有想法,如果是他向皇上进言的话。那份量就和苏威完全不一样了。”
杨素平静地说道:“封郎,你的分析固然有道理,但是王华强也是高仆射派来的,这次我让皇甫绩居功第一,让王华强占了史万岁的位置。这不叫不给高仆射面子吧。
而且你毕竟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恐怕现在在高仆射的眼里,更看重,更希望拉拢的,不是史万岁,不是皇甫绩,而是这个王华强。”
封伦笑着摇了摇头:“岳伯父大人是不是把这王华强看得太重了?小婿承认此人确实有才能,但他全无背景,所做的事情也多以暗中的阴谋为主,难登大雅之堂,加上一身的商人习气,高仆射世家子弟,又怎么可能从内心里看得上他?”
杨素叹了口气:“封郎,这是你朝廷经验不足,看问题不够全面啊。高仆射手上自然是能人辈出,论才能超过王华强的也不是没有,比如裴世矩的文才,史万岁的将略都不在他之下,甚至更强,但这些人都是世家子弟,做事循规蹈矩,缺乏王华强的这种狡猾和狠劲。
别的不说,就说这次入苏州城,把麦铁杖扔出去换自己一个进城的机会,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而自己甘冒刀斧深入敌营,跟着敌将斗智斗勇,此等胆色也非常人所为,虽然我不知道王华强在突厥做了些什么,但他把自己的官都弄没了,想必也是胆大包天,做了啥差点能引发两国战争的事情。
成大事者,手下一定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才,高仆射用王华强,才能在其次,主要是看中了他的这种狠劲和冷酷,这个人为了往上爬,不要同伴的命,也不要自己的命,是典型的亡命之徒,你还看不出来吗?”
封伦有点明白了,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岳伯父大人对王华强的分析一点没错,只是小侄还是有一事不明,高仆射一向为人正直,而且从来都是提拔和举荐世家子弟,为何会对这个毫无出身,冷酷狡猾的王华强感兴趣呢?”
杨素微微一笑:“如果老夫所料不错的话,高仆射上次南征时已经公开和晋王殿下翻了脸,结了仇,当然,这是迟早的事,皇上对太子不满意这点人尽皆知,其他几个王爷都起了争心,而高仆射作为太子的亲家和政治盟友,自然是全力护着太子,打压其他的王爷。
这次江南之乱,就是秦王殿下举止失当的原因,高仆射已经借此发难,重重地参了秦王殿下一本,皇上最近也是严令秦王在府内反省,不得过问江南之事,估计江南之乱一平,还会追加处罚,这扬州总管之职,只怕还是会落到晋王杨广之手。
高仆射也很清楚,对他威胁最大的就是晋王殿下,所以今后也会不遗余力地跟晋王斗下去,当然,晋王一向精明,也极善于在父皇母后面前表现,所以明的把柄不会留,有些见不得人的手段,就需要象王华强这样的人来执行了。”
封伦长出了一口气:“王华强甘愿做这种事情,掺和进这储君之争吗?这可是弄不好要灭族的事啊。”
杨素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现在还不好说,但我们杨家是万万不能参与其中,只要忠于皇上就行,不要急着在情况未明前表态。老实说,高仆射也有两次明里暗里向老夫暗示过要效忠太子,但我都没有接话,他也明白这点。
至于这王华强,他是个聪明人,想必这会儿回去想想,就能明白此中奥秘了,这个人,老夫现在不想用,但也不会得罪他,以后没准儿他能靠着这股狠劲上位。
史万岁是个纯粹的军人,不问政事,皇甫绩年事已高,又曾经在皇上登基的时候主动参与夺位之事,跟郑译卢贲等人一样,其实被皇上所忌,这些人未来都可能不如王华强有前途,所以老夫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提他一把,也是示恩于他,以后也许此人会对老夫感激不尽的。”
王华强这会儿确实是对杨素感激不尽,他骑马出了松江城,兴奋地对着空气大喊大叫着,幸福的泪水在他的脸上尽情流淌,一切就象做梦一样,自己居然被录入了功劳前三,真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以前一直听说杨素对手下大方,豪爽,可也没想到大方到了这种程度,真是让王华强长见识了。
南征以来,整整两年的时间,王华强都是在出生入死,王世积那个可怕而巨大的阴影这两年来一直在他心头挥之不去,每天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报仇,为了这个,他出生入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戴着面具演戏,无一日不辛劳,无一夜能安枕,到了今天,付出总算有了初步的回报,怎么能让他不欣喜若狂呢!
策马狂奔了几里路后,王华强的心渐渐地安定了下来,刚才的那种自由飞翔只是一种压抑太久后的情绪暴发,沉稳的个性又渐渐地压制住了这个躯壳里二十二岁年轻人张扬个性的冲动。他突然觉得事情好象没有自己想象的这么简单,开始冷静地分析起这一切事情的联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二百二十章 夏夜复盘(二更)
;
王华强跳下马,躺在一块草地上,嘴里咬了一根草,青涩的味道和夜里徐徐的清风让他脑子变得空明起来,大脑开始飞快地旋转:
杨素御下一向严厉,而且只对自己的嫡系好,这一点是王华强早就看出来的,但自己来到杨素手下这半年多来,杨素却是对自己客气地过了头,从没有象今天对史万岁这样疾言厉色过,甚至皇甫绩都没有杨素平易近人,这实在与那个常人面前威严不可接近,血流盈前尚能谈笑自若的越国公判若两人。..阅读
自己在过江前那半年,虽然每天也是在搜集情报,查找地图,负责后勤,但杨素却没有给自己派过什么硬性任务,跟对普通下属,尤其是对那个录事参军封伦那种动辄小事责罚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而那个过江侦察的任务,也是给自己以商量的方式,问自己想不想去,对自己这种级别的人还要征求意见,实在不象是杨素令出如山的行事风格。
最诡异的一点就是今天的论功行赏,今天把自己一个做间谍工作的小小参军,功劳放在了俘斩三万多的大将史万岁之上,而这史万岁可是从上次灭南陈开始就跟着杨素的老部下了,又是关陇军功贵族,世家子弟,于情于理都不至于被自己压过。
渡过了一开始的巨大兴奋后,王华强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了,杨素对自己好得过了头,这仅仅是因为高熲的推荐吗?高熲先夺了自己的官。再给杨素写了封举荐信,要知道杨素又不是高熲的直接下属。虽然高熲对杨素当年有举荐之恩,但也不至于能让同为宰辅的杨素听话到得罪史万岁来硬拔自己的地步,更何况这个史万岁还是高熲举荐的呢,地位远在自己之上。
王华强又想到今天杨素问了自己一通将来对闽越之地的攻略办法后,一转眼就让自己去了岭南,那封书信和塘报是他早就收到的,他一早就决定了要让自己去岭南,只不过是在自己走之前。最后问自己一次对于接下来平叛作战的看法而已,甚至在昨天苏州大战之前,他对于让自己离开平南大军,转投他处的事情,已经作了决定了。
这么说来,自己并不算是被杨素当成了自己人,只限于这一次合作而已。他从来都是叫自己王参军,显然是一副把自己当成外人,公事公办的态度,之所以对自己客气地过了头,显然也不是因为高熲举荐的关系,而是有些别的考虑。是要示恩?是要拉拢自己?好象都不是太象,王华强突然觉得头变得有点大。
睁开眼睛,王华强觉得四周一片漆黑,他坐了起来,换了个思路继续想。杨素本人胸有百万雄兵,才智极高。并不需是非要自己出谋划策不可,今天自己临时想出来的这些点子,应该也都是他早已经算计好的,从自己跟他说了那些方略,杨素一点惊讶的感觉都没有,就可见一斑。
所以说自己的才能可能并不是杨素真心所需要的,他更看重的可能是和高熲的关系,现在高熲的幕僚,也是尽人皆知他极为看好的裴世矩挂帅出征岭南,而自己又是熟读兵书,放在这将星云集的闽越之地有点泯然众人,可要是辅助裴世矩却是能派上大用场。
所以杨素今天给自己派了个大功,而对史万岁有所压制,来护儿在前面被他压制,所以在松江一战中表现出色,看起来接下来的闽越之战,史万岁一定会被杨素作为头等主力使用,去执行最危险最艰难,但回报也是最大的任务。
才能卓绝,又有着强烈证明自己动力的史万岁,一定会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带着他的虎狼之师横扫闽越大地的,杨素今天这赏功之举,既通过抬高自己给足了高熲面子,又让史万岁憋着一股子劲,可谓一举两得。
王华强叹了口气,杨素的驭下用人之术,已经炉火纯青,非常人可比,就是自己,刚才一时激动过度,也没有想到这一层,赏罚分明,又让属下始终充满了饥饿感和动力,这才是身为主帅需要做到的,这一点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岭南之行,至关重要。
王华强骑上了马,走向城外的营地,刘全和冯孝慈所部被赶出城后,就在城外三里处就势扎营,后来杨素大军六万多人来到,一个上午就连营几十里,让王华强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了刘全所部的那个营寨,走进二人帐蓬的时候,正好发现麦铁杖也在这里。
麦铁杖今天知道了自己也沾光进了那个军功册,神光满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而刘全和冯孝慈伤得重,现在也只能趴在行军床上,冯孝慈的嘴里还是不依不饶,左一个狗贼,右一个混蛋地骂着,三人一看到王华强进帐,都露出了笑容。
麦铁杖笑着迎了上来:“王参军,又见面了啊。”
刘全和冯孝慈也挣扎着想起身,王华强连忙把二人按下,说道:“二位,你们的伤还没好,趴着,不用起来了。”
麦铁杖看着两人那涂着药泥的屁股,摇了摇头:“刚才军中的李院长来看过,那个城里大夫的药效果还不错,李院长又加了两副清热去毒的汤药,下面的军士们已经去煎了,唉,来将军也真是的,同是在军中听令的,至于下这狠手么。”
王华强连忙岔开了话题,他知道愤怒是可以通过别人的拱火而得到极大加强的,这对二人的伤势也没有好处。他说道:“这事不提了,大帅那里已经作了补偿,刘都督和冯都督这次也跟着将军们一起上了军功薄,连皇上都能看到二位的大名,想必越级升迁,是免不了的啦。”
一听到这事,刘全和冯孝慈都喜形于色,冯孝慈嚷道:“真的呀,嘿,王参军,刚才老麦过来说这事时我们还不信呢。娘的,要是能让皇上看到我冯孝慈的大名,这顿打也没白挨。”
王华强笑道:“三位的大名都在那个军功薄里,刚才我出来的时候,杨大帅已经通过加急塘报的形式把这个军功薄呈递给皇上了,十天之后,皇上就能看到你们三位的大名,然后加官晋爵是少不了的,怎么着也得有个七八品的武官。”
麦铁杖脸上堆着笑:“王参军,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就知道跟着你一定能有富贵,这回兄弟们都能让皇上看到了,王参军您更是位列第三,皇上一眼就能看到你,这仗打完,怎么着也得有来将军和史将军那么大的官吧。对了,刚才杨大帅留你一个人下来,是不是又问你接下来的仗怎么打呀,你给咱说说呗。”
王华强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我这次战功不多,虽然杨大帅把我提到了第三,但是我手上没斩一个敌军人头,跟你们三位不好比的,将来论功封赏,未必会比几位高,而且现在我只是个临时的中兵参军,实际身份只是个普通百姓,真要是下次见面的话,没准要叫你们几位官长了。”
三人听到这话后都脸色微变,面面相觑,刘全打了个哈哈:“王参军,不会的,我们在军中多年,也知道运筹帷幄的谋士,总比我们这些在前面拼杀的武夫要升得快。
杨大帅这么器重你,回头只要向皇上一举荐,四五品的官那是说来就来啊。我们这些都是武职,升到五品的车骑将军,掌管府兵才有点用,要不然就是当了仪同,打完仗也就是顶个虚衔回家种田的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下一更在17点。




隋末阴雄 第二百二十一章 挖墙角行动(三更)
;
王华强笑着摇了摇头:“刚才杨大帅留我下来,就是说这个事情的,这次三吴叛军平定,接下来大军还要进军闽越,彻底剿灭那三个土皇帝,还有割据闽地的王国庆,不过这些事情已经跟我没什么关系了,很快我就要动身,前往湘州。....”
这回麦铁杖等三人的吃惊程度比刚才还要厉害,全都瞪大了眼睛,冯孝慈姓子最急,直接就叫道:“王参军,这是怎么回事啊,刚立了大功怎么要调湘州?是要外放到那里当州长史或者是州司马吗?还是要到哪个州去当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去管府兵?”
刘全缓过神来,笑了笑:“孝慈,想必是王参军在这里立了功,朝廷担心湘州那里也会响应江南这边的叛乱,所以提前让王参军这样有本事的人过去坐镇,这样那些陈朝余孽就不敢作乱了,王参军,是这样吧。”
麦铁杖哈哈一笑:“肯定是这样了,王参军是大才,有本事,所以总会放到关键的地方,上次我们出使突厥,王参军就………”
王华强一听麦铁杖有可能把上次突厥的事情说出来,马上向他使了个眼色,麦铁杖正说得开心,一对上王华强那冷冷的眼神,马上意识到不对,收住了嘴。
冯孝慈听了一半有些不尽兴,催促道:“老麦,去突厥怎么了呀,快给我们说说,我还从没有见过突厥人呢。”
王华强笑着摇了摇头:“冯都督,出使突厥的事情是国家的机密,有些事情现在还不足为外人道,以后如果时机成熟,咱们再聊这些。就象这次松江城里的事情,也只能在我们这几个人里说说,大军班师后你们若是还逢人就说这事,只会给自己惹祸的。”
冯孝慈虽然姓子有点冲动,但不是笨人,他也马上明白了军中的保密条例,认真地点了点头:“王参军,刚才小的一时好奇,军中是有规矩,不该问的不能乱问,以后松江的事情,小的也不会多嘴一个字的,放心吧。”
刘全看了一眼王华强,正色道:“王参军,您就直说吧,这回来找咱们几个,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做?您帮了我们大忙,有事尽管开口,能办的我们一定会办。”
王华强微微一笑:“还是刘都督爽快,不错,这回我来这里是有求于三位,咱们也不用绕弯子了,这回我去湘州,不是到那里当官震慑当地人,而是要去协助齐国公,尚书左仆射高熲的幕僚,给事郎裴世矩,去平定岭南的叛乱。”
这回三人倒是没有象刚才那样吃惊,互相对视了一眼后,麦铁杖说到:“王参军,我们来之前就听说岭南那里的蛮夷在闹事了,不是说朝廷派了大将,荆州总管王世积率军弹压了吗?怎么这回又派了个给事郎去平叛?”
王华强低声说道:“这是军机,本来不应该由我四处散播的,但是现在我有求于三位,也应该把这事说清楚,你们三位一定不能外传。岭南的情况我现在也不是太清楚,但王总管的大军还没有过五岭,就碰到了瘴疠,部队病倒大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无法南行。
刚才杨大帅跟我说,现在岭南的情况非常危险,连率军驻守岭南的广州刺史,襄阳郡公韦洸都战死了,现在岭南几乎全境落入贼手,只剩下州治所在的番禺城还在苦撑,朝廷现在无法再次征发中原和北方的大军,只能让裴世矩在原南陈的湘州一带新募集士兵,然后就近进岭南平叛。
从这次江南平叛的情况看,南军战斗力堪忧,在最重要的三吴之地也多是兵不习战,那么相对偏远的湘州,临时募集的百姓更是难称精锐。我现在有个想法,大军一时半会儿无法抽调,但这次跟我过去百十来个有经验的军官还是可以做到的,到时候直接当帐下大都督和帅都督一职,每人训练三十个到五十个新兵,一个月左右时间也能上战场了。”
这下子三人算是明白了王华强的意图,开始思考起来,麦铁杖最直爽,略一思忖便开口道:“王参军,我跟你去,反正现在我在军中也只是巡逻管库房,再在这里打下去也很难捞到战功,我本身就是岭南始兴人,对那里地形也熟悉,跟你去没有问题!”
冯孝慈也跟着说道:“王参军,孝慈也愿意跟你去,反正皇甫将军是要留守苏州的,我们就算伤好也是在苏州呆着,也不知道下次有战事的时候还是猴年马月。身为军人,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着别人建功立业,既然闽越之战我们碰不上了,那干脆就跟了王参军去岭南。”
刘全抬头看了王华强一眼:“王参军,我的意思也和孝慈差不多,愿意跟着你去,只是调军官们去湘州的这个主意,是杨大帅的军令呢还是您现在个人的主意?我们可以答应跟你走,但是皇甫将军,杨元帅肯放人吗?”
1...7273747576...2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