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阴雄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指云笑天道1
算来算去,还是越国公杨素最有前途,抛开自己上次南征平叛时跟杨素混了个脸熟不谈,王华强这两年接触的上层情报多了,也知道杨素对人刻薄,看不起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在朝堂之上,也经常不给人面子,直斥办事不力的下属,就连苏威,也没少被他骂过,只有对高熲,吏部尚书牛弘和内史侍郎薛道衡等少数几人,他才是客客气气的。
杨素这种又臭又硬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也弄得他在朝中真正的朋友不多,但杨素家族势力庞大,几个兄弟都住在一起,而且也都在朝中担任官职,杨素本人文武双全,虽是正统的汉人世家,但偏偏是天下名将,让以胡人为主的关陇军功贵族也服气其军事才能,杨家也在汉人的世家大族和关陇军功贵族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是他的那个侄女婿封伦,对自己好象很有敌意,当年在南征时就对自己阴阳怪气的,这些年自己几度拜访杨素,都被他从中作梗,拒之门外,要想结交杨素,恐怕还得找个更好的机会才行。
王华强想到这里,抬起头,笑了笑:“想不到离京才三个月,居然出了这么多事。看来接下来我又有的忙了,做生意不容易啊,这些大神都得打点好了,不来找我的麻烦,我才有的赚。”
四人又拉了几句家常后,三人便行礼告辞,王华强把三家这个月的份子钱都派人运上了各人的马车,这才心事重重地回到了逍遥楼中。(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ps:下一更,12点。
隋末阴雄 感谢书友人在梧桐下的打赏支持
;
开书以来,第一次被打赏1万币,让自己一下子感觉到这种努力是有回报的,天道受宠若惊,无法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只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回报各位书友的厚爱,谢谢。
顺便说一句,昨天经书友提醒,贺若弼不姓贺,而是复姓贺若,天道想当然了点,前面的章节一章章改太麻烦,也容易出错,只能说声抱歉了,从今天开始的章节后都改成贺若二字。
据现代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其所著的《北朝胡姓考》中考证:
“……
:‘贺若氏依旧贺若氏’。按
二若氏下引后魏书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孝文帝以其先祖有忠正之德,遂以为氏。’
三十八个同,惟忠正作忠贞。据此,则贺若命氏,始自孝文,与志文‘依旧’之说,似不合。
综上,魏孝文帝那次把胡人复姓改汉姓的行动中,只有少数几个姓,如代表忠正的贺若,以及尉迟等,没有改成单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公主悲歌
;
ps:下一更,17点。早晨继人在梧桐下网友打赏一万币后,又有longyang1717和不败の东方两位一起关注本书的书友相继打赏,在此一并谢过,各位热心书友的支持就是天道继续创作的动力,本来很想加更一章感谢各位的支持,无奈最近工作非常忙,新写的章节又需要查阅大量西南云贵一带的史料,所以只能维持一天四更了,还请各位继续支持与关注。
王华强一路思索着,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安遂玉已经梳洗完毕,一头如云的乌发垂在两肩,坐在房间里等着王华强了,屋中的香炉里散发着一股迷人心魄的异香,足以让饮食男女血脉贲张,但此刻的王华强,却是皱着眉头,来回地踱着步,甚至没有去看在梳妆台上搔首弄姿,仪态万千的安遂玉一眼。
安遂玉站起身,走到香炉边,把那炉子盖了起来,披了一件外套,走到王华强的身边,轻启朱唇:“出什么事了,这么焦躁不安?”
王华强停下了脚步,扭头看了她一眼,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阿玉,刚才忘了和你说了,今天你见到你哥哥没?谈得怎么样?”
安遂玉幽幽地叹了口气,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也变得黯淡起来:“还是老样子,哥哥虽然一直在笑,但我知道他并不开心,行满,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他出来,别在呆宫里了?这里毕竟是我们的家啊。”
王华强摇了摇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无颜见人,只有在宫里,都是和他一样的人。他才会没那么自卑。再说了,阿玉,你们兄妹两个都是一样的牛脾气,不肯白白受人恩惠的,你哥哥心高气傲。也不可能在我这里吃白食吧。”
安遂玉嘟起了嘴:“你就会小看人,连我都能帮你打开河西走廊的商路,我哥哥难道就不能给你赚钱了吗?你可别忘了,他当年在突厥可是头号商人呢。”
王华强笑着拉起了安遂玉的手:“不一样,你就算是个女人,但至少代表了我们王家商号。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而你哥哥现在这个样子出去和人谈生意,是要给人笑话的,他受不了这个气。
你说的这个事情我以后会考虑,极乐山庄安定下来之后,我也会让他来当个总管。只是现在不行,没有你哥哥的报信,宫中的的情况我一无所知,以后做生意也会受影响。”
安遂玉不高兴地抽出了小手,转过身子:“弄了半天,还是你要利用哥哥,哼。王华强,我最不喜欢你的就是这点,嘴上说得那么真诚,实际上都是要别人来为你的目的所服务。”
王华强长叹一声:“阿玉,你说得对,但我也没有别的办法,你也清楚,我是个有谋反前科的人,不可能得到重用,高熲能给我一个五品仪同回家闲置。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根本不敢再奢望能重新入朝为官。”
“当年刘大哥起事不成,株连了几百家的公卿贵族,与我交好的那些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几乎没人能幸存,现在我在官场上就是聋子,瞎子,对外面的情况是一无所知,在大隋做生意,你也知道不仅仅是钱的事,更要打通上下关系,就好比我们现在这个极乐山庄,要不是高熲点了头,能开得下去吗?”
安遂玉抬起头,脸上挂起了笑容:“哎呀,刚才人家只不过是使个小性子罢了,你这么认真做什么呢?”
王华强这几年越发地喜欢这个突厥姑娘,现在也根本离不开安遂家在宫中的帮忙,当年在突厥阴了这兄妹两人,内心深处一直心存愧疚,所以这些年一直对安遂玉宠爱非常,一方面是因为安遂玉确实是很给力的生意助手,人也聪明漂亮,另一方面也是弥补一些良心上的不安。
王华强摆出一副沉痛的表情:“当年我们棋差一招,功亏一篑,能保住条命已经是不容易,现在还有机会东山再起,更是不能有任何差错,阿玉,现在我的情报网络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你哥哥,这个时候我是不能让他离开宫中的,这点也请你理解和支持。”
安遂玉微微一笑:“这个道理,玉儿怎么会不明白呢?行满,你当初救了我们兄妹,这个恩情,我们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的。”她说着说着,玉臂环上了王华强的脖子,螓首低垂,紧紧地贴在了王华强的胸口。
王华强突然想到了北方突厥的事情,也不知道自己一别几个月,近况如何,于是一边抚着安遂玉的背,一边轻声问道:“北边的情况,现在怎么样了?”
安遂玉幽幽地说道:“还不是老样子,国破人亡。”
当年大义公主的阴谋暴露后,安氏兄妹被押往大隋,而大义公主虽然当时留了一条命,却被都蓝可汗永远地软禁,而隋朝也去掉了她的公主封号,从此大义公主就没了有任何价值,虽然当年长孙晟料定都蓝可汗一定会杀了她,但是没想到大义公主在草原上人望颇高,为她求情的部落首领不少,加上毕竟都蓝可汗即位时受了她的恩惠,真要杀她时,也心生犹豫了。
可是长孙晟和大隋不准备把这个祸根继续留下去,开皇十二年的时候,王华强的老朋友,民部侍郎裴世矩再度出使突厥,正告都蓝可汗,大隋准备再次派出一个公主,与突厥和亲,但前提是先要除掉隋朝的叛徒大义公主,或者是交出大义公主,送回隋朝正法。
和亲政策不仅仅是送一个女人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嫁妆和每年作为梳洗费的巨额金钱与丝绸绢帛,这些都是草原上无法出产的生活必须品,都蓝可汗在草原上这两年吃够了苦头,手下的部落也有不少投奔了西突厥,最后只能向隋朝低头,亲手杀掉了大义公主,而裴世矩则满意地回朝复命。
与王华强当年预料的一样,杨坚根本没有打算把新出嫁的公主嫁给都蓝可汗,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嫁了公主就是给了都蓝可汗草原大汗的名份,这只会有助于他收拢部众,增强实力。
于是杨坚先是派了吏部尚书牛弘出使突厥,送给都蓝可汗四个美姬,并且说明和亲的安义公主年龄尚幼,暂时无法出嫁,需要等上三年,年龄长成后再去和亲。
为了安抚都蓝可汗,杨坚还特意下诏准许开放了一段时间的边境贸易,允许突厥人用牛羊换取丝绸绢帛等,并封了都蓝可汗的两个弟弟柱国的职位,以示褒奖,都蓝可汗虽然知道自己又上了当,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手头根本没有对抗的资本,也只能接受了这一结果,指望着三年后隋朝会履行承诺,送公主和亲。
只是草原之上,强者为王,都蓝可汗被隋朝逼着亲手杀死自己可敦的行为,只会让更多的部落不齿他的为人,离心离德,许多原本就在观望的部落纷纷投向西突厥或者是北边的染干,东-突厥越发地失去了和隋朝对抗的能力。
王华强当时就心中雪亮,即使三年之后,隋朝也不可能把公主许给都蓝可汗,只会想个办法把公主嫁给染干或者是西突厥的达头可汗,进一步孤立和打击都蓝可汗,分而治之,挑动草原上的仇杀,向来是长孙晟的拿手好戏,这个好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王华强轻轻地说道:“阿玉,这次你也去突厥做生意,以你的观察,突厥还具有和隋朝对抗的能力吗?”
安遂玉一下子抬起了头,眼神中充满了惊恐:“行满,你难道还没死心,还想借助突厥的力量继续和隋朝作对吗?”
王华强摇了摇头:“我没那么傻,上次的事情我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只要隋朝内部不乱,无论是突厥还是高句丽,都不可能对它构成威胁,再说皇上饶过我一命,出于知恩图报,我也不应该再起叛乱之心。我问你突厥的情况,只是想知道现在在突厥做生意,经营什么可以赚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阅读。)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七十章 走私突厥
;
安遂玉眨了眨眼睛,眼神中还是有一丝疑虑:“行满,你真的不再存了反抗隋朝的打算了?”
王华强笑了笑:“人贵有自知之明,上次这么一折腾,我也知道了皇上是宽厚明君,当年家父的死,可能我真的是错怪他。....而且不管怎么说,上次我尝试了一把,也没什么遗憾,即使先父真的是死于他的手里,我作为儿子也尽到自己的努力了。”
安遂玉的秀眉微蹙,低声道:“行满,我一直不太清楚一件事,希望你能如实告诉我。”
王华强看安遂玉的神情,感觉她要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于是松开了她,正色道:“你问吧,我一定会给你满意的答复。”
安遂玉抬起头,直视王华强的双眼:“行满,你说过你叫尉迟钦,你的先父是尉迟崇,战死在边关。但是我上次跟你见过的那个重病老人,也就是你说的义父,我为什么觉得那才是你真正的父亲呢?他死的时候,你哭得那么伤心,根本不象你所说的那样,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你身份的一个假冒父亲那样,而且他在临终前还给你表了字,难道一个假冒的父亲也能这样吗?”
王华强对此早有准备,他知道这几年虽然安遂玉从来不提,但心里一直存着疑虑,他看着安遂玉的眼睛,自己的眼神是清澈得不带一丝虚伪:“那位老人家,是先父当年的亲兵护卫,与先父一起出生入死,情同手足,连我的身世,后来也是他告诉我的,所以其实在我心中,他跟先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行满这个字,也是当年先父遗留下来给我的,只是义父一直说,大仇未报,不配表字。”
安遂玉看着王华强这眼神,倒也信了大半,她轻轻地叹了口气:“行满,其实你的大哥杨义臣,已经出镇成了一州刺史,你既然不想再在隋朝作乱,何不与他相认呢?我就是不明白,华伟只是你义父的儿子,你却当成亲兄弟一样,而自己的亲哥哥却不去相认。”
王华强摇了摇头,脸上闪过一丝落寞的神情:“大哥现在春风得意,才三十多岁就已经官至刺史,前程似锦,而我只不过是一个失败了的反贼,这时候去相认,只会给他以后的官途带来麻烦,再说了,他姓杨,我姓王,现在就是两家人了。以后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这辈子也不需要借他的力。”
安遂玉微微一笑,暗道这王华强还是对杨义臣当年没有跟着他一起反隋而心存芥蒂,以至不肯相认,她觉得自己很了解王华强的姓格,这个男人聪明,执着,但骨子里又有着几分与生俱来的傲气,也正是这种说不出的优越感,让她着迷。
安遂玉话锋一转:“好啦,这些是行满的家事,玉儿不多问,以后也不会再说了。这次去突厥的贸易,玉儿没有过边境,只是在朔州城外的集市上做了些交易,突厥是让玉儿伤心的地方,玉儿不想回去了。”
王华强摸了摸安遂玉的脸,笑道:“那你在草原上的家人和族人,你也不管了吗?”
安遂玉摇了摇头:“玉儿没有什么家人和族人的,当年我和哥哥被赶出了部落,几乎只有两个人相依为命,是可敦收留了我们。这些年我们也只忠于可敦,没有经营自己的部落,现在既然可敦不在了,我们也离开了突厥,以后只有这里才是我们的家,行满,我别的事情都可以帮你,但你想让我回突厥,这点我做不到。”
王华强知道这姑娘心里,突厥是永远的伤痛,指望她再回去也不太可能了,西突厥那里情况应该也差不多,他的话锋一转:“那这次贸易能不能看出突厥人现在最需要什么?做什么生意最能赚钱吗?”
安遂玉低头想了想,说道:“价钱卖得最好的,还是绢帛,布匹,脂粉,锅碗瓢盆之类的,哦,对了,铜器这次卖得很好,东-突厥这几年跟西边交恶,又好几年没有互市和梳妆费了,原来还算充裕的铜碗铜盆,在中原十文钱一个碗,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可是现在在突厥却卖得很好。”
王华强心中一动:“十文钱的铜碗在突厥现在能卖到多少?”
安遂玉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跟突厥的贸易是不用大隋的货币直接交易的,都是以货易货,大约十个碗换一头牛,或者六个碗换一只羊,十五个碗能换匹普通马了。”
王华强心中飞快地盘算起来,在突厥就地买马大约也只要七八百钱,照这么算,突厥现在买一个碗要五十钱左右。这笔生意也是能涨不少的暴利。
王华强轻声说道:“并州那里有不少铜器现成的,一个碗只要十文钱左右,盆也不过三四十钱,按你这样说,我们大量到突厥卖铜碗铜盆,也可以赚翻了啊,毕竟不用象江南贩到西域的丝绸那样,一路上走州过境,税钱就要交掉一大笔。”
在这个时代里,如果是商队走州过境,都要向所在的州郡哨卡交税,一般是货物按照在当地的价格,交百分之一到二的税不等。所以如果一路之上穿过五六十个州郡,加上给商队的伙计和护卫的工钱,那卖出去的价至少要翻一倍才能维持成本。
所以中国古代一向有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伞的说法,就是因为走上百里卖柴火,走上千里卖米能赚的钱,还不够交那点过路税费的。因此搞远程贸易,往往也只能选择丝绸,茶叶,香料,珠宝和葡萄酒这些贵重物品。
但全国各地的铜器倒是都有,如果从靠近突厥的并州直接运铜器过去贩卖,那倒是能节省一大笔过境税率,倒是个新的赚钱渠道。
安遂玉看着王华强入神地思考,知道他也在打这方面的主意,笑道:“行满,现在跟突厥的互市已经结束了,下次再开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呢,这次只是突厥这两年没有了梳洗钱,缺这些生活用品,下次可就不一定了呢。”
王华强摇了摇头:“不,你们这次的生意,是直接和可汗的本部做的吧,我记得突厥是可汗部落独占这些与隋朝的贸易,并不允许其他小部落插手的,然后再按比例分配给这些小部落,对不对?”
安遂玉点了点头:“不错,一向如此,大汗是用这种手段来控制其他的仆从部落的,他真正能指挥的只有本部,其他部落只是被可汗本部的军事威慑,经济控制,才会听命于他,如果哪个部落不听话,打仗时不出兵,那就先不分他这些隋朝的货物,再不听话就出兵攻打消灭。”
王华强笑了起来:“这就是了,那可汗本部肯定给这些小部落货物时也不是无偿地送,还是要他们用牛羊换,价格肯定也是更高,对不对。”
安遂玉有点明白王华强的意思了,眼波流动:“对,在边境贸易时可汗的阿史那部落如果一头牛换的东西,至少给别的部落时要他们用两头牛才能换到。所以草原之上阿史那的部落是越来越强,这样才能压制住别的小部落。”
王华强长出了一口气:“好了,我知道了,阿玉,我觉得我们没必要等到皇上下诏再重开边市,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和突厥交易,也不用和可汗本部交易,直接就和那些小部落交易,肯定有的赚,你说呢?”
安遂玉倒吸一口冷气:“行满,你要走私?”(未完待续。)
隋末阴雄 第二百七十一章 利诱染干
;
王华强没有接话,来回地踱起步,心里却开始飞快地盘算起来。.
分化瓦解突厥应该是现在大隋的长期国策,用和亲是一个办法,但用贸易也应该同样能达到。突厥缺乏基本的生活用品,连锅碗瓢盆都造不出来,只能从中原进口,阿史那部也是通过分配这些中原的生活用品,来控制草原各部,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这样一来,也给了王华强通过走私贸易,反过来引发各部对阿史那本部的抗争与不满的可能,现在的突厥,都蓝可汗威望大跌,叛离他的部落越来越多,如果这时候再加一把劲,对那些仍然犹豫和观望的大部落以重利引诱,直接和他们进行平价的铜器贸易,那自然可以加速不少部落对阿史那部的离心趋势。
王华强想到上次的突厥之行,从代州出发,在去阴山汗庭的路上,经过的十余个大小部落,都是阿史那部分出的部落,也是最忠于可汗本部的那些仆从部落,而象染干这种心怀不满,有可能反叛,而又实力强大的部落,则被远远地安置在大漠以北的苦寒之地,也正是通过这种办法,能隔离他们与汉人的联系,减少他们得到汉人物品的可能,使之只能乖乖地臣服于都蓝可汗。
想到这里,王华强对安遂玉说道:“以前在突厥的时候,南边靠近隋朝的那些部落,有没有和汉人私下进行交易的?”
安遂玉摇了摇头:“没有,那些以前都是从可汗的本部里分出来的,许多人都是历任可汗的同母兄弟,也是最忠于可汗的,这些部落可以以原价从大汗的本部得到隋人的赏赐,又何必再去搞什么走私呢?”
王华强紧接着问道:“那就没有北方的仆从部落,或者不那么听话的小部落,主动来南边跟大隋进行贸易的吗?”
安遂玉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行满,你是真的想跟突厥做走私生意吗?难道你忘了上次的教训?”
王华强哈哈一笑:“不是一回事,上次我是向突厥走私朝廷禁用的生铁,目的也是为了示好突厥,里应外合,现在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我这次就是想走私,也是分化和瓦解突厥,这是朝廷高兴还来不及的事情,怎么会处罚我呢?”
安遂玉的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没有完全放开,她说道:“但这样会得罪突厥可汗,而且不管怎么说,突厥毕竟是我的母邦,我虽然恨都蓝可汗无情无义,但也不愿意眼睁睁地看到它就此灭亡。”
王华强知道这时候又应该开始表演了,他定了定神,正色道:“阿玉此话差矣,就算我们向突厥运送,或者说是走私这些生活用品,对普通的突厥百姓是有好处的,并不是通敌卖国。”
安遂玉向后退了一步,冷笑道:“你是隋人,自然这样说,但我只知道要是我们突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大汗,那就会任由你们汉人欺凌,宰割,草原上如果没有一个共主,各部落间就会攻杀不断,这才是你们汉人所需要的吧。”
王华强微微一笑:“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大隋海内一统,却不象你们突厥那样,四下征战不断,即使有一个大可汗的情况下,各个小部落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征伐呢?”
安遂玉一时语塞,这个问题从她懂事以来就一直困扰着她,却无法合理解释。
王华强缓缓地说道:“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你们突厥人的生活方式,你们不事农耕,不事生产,只会靠天吃饭,打猎放牧,人口多了,原来的草场不够用了,所以各个部落间就会你争我夺,这才是你们草原上攻杀不断的真正原因。”
安遂玉点了点头:“好象确实是这样,我看你们汉人都是定居耕作,这样每年的土地产出能保证饿不死人,确实不用象我们草原上这样争来抢去的,行满,你是不知道,我们草原上哪怕下一场雪,就会冻死大批牲畜,而人没了牛羊,也只能大批饿死。”
王华强笑道:“所以我们汉人都是把陈年的谷子储存起来,饥年可以开仓放粮。我在突厥的时候见过你们也会把肉腌制起来,作为腊肉,但这个可以解一时之急,却不能应付人口的增加或者持续几年的灾害,所以我们汉人越是统一,越是安定,就越是强大,而你们突厥人多了,或者遭了灾,没的吃就只能到处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