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往日因各样柴油盐酱醋茶,粮食除了自吃外,百姓们还要拿出来变卖交易,不过保安州这地方不同,他们子弟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从军()。打完仗就有缴获分赏,崇祯十一年那场战事,听闻定国将军出战,夺回了人口二十万,银两粮食牛马无数。
这些分赏下来,几乎每个军士都有分到几两,甚至几十两的赏银,军官更多。有这些银子在手,他们己经没有必要卖粮。而且感于前些年的饥寒,当地百姓似乎饿怕了,他们手中的银子,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改善生活外,便是大力用来买粮。
当地米店很快为之一空,甚至布匹盐茶等都是供不应求,物价一路上涨。看到有利可图,外地商人纷纷来保安州设店买卖。当然了,此时北地大旱,兵灾不断,流民啸聚。邻近州县能运来的粮食货物也少。
若远到太原,甚至更南之地运来粮米货物,也进一步抬高了物价。况且百姓的嗅觉是灵敏的,感于乱世将临,便是有些百姓乡绅有粮,他们也宁愿囤积,不愿出卖,免得换回一些无用不能吃喝的银子。
不知不觉,保安州己经有了些明末江南乱象——
明末江南商业过度达,造成农民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却不愿种植粮食。最后有粮仓之称的江南连自身粮食自给自足都办不到,更不要说供应大明北地了。
海外涌入的白银高达几亿两,实物少,银两多,江南各地物价飞快上涨,百姓苦不堪言,纷纷破产。
保安州当地居民个个米缸充实,这些上涨的物价对他们影响不大。但那些到保安州谋生的外来商贾与百姓却叫苦不迭,虽饱含希望,却也感慨在保安州谋生的不易。
“通货膨胀”,秦轶二人不明白后世这个词语,但却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暗流涌动。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非常考验保安州当权者的目光与能力。
当然,这些问题也是秦轶二人谋生进阶的机会之一。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11章 雄主
“公辅兄所言极是,定国将军即将上任()。东路之地,百废待兴,你我大有为之身,定可襄助将军造福百姓,安邦兴国,青史留名。”
听了秦轶的话,叶惜之神采飞扬,打定主意这几日在保安州各处好好考察游历一番,然后找个机会再向王斗进言。
二人又聊了几句,正说着话,忽听客栈内外一阵骚动,接着见窗外街道百姓一片吵杂,似乎无数的人在大叫大囔。秦轶二人相顾一眼,都不明白生什么事,却听一个声音高叫:“定国将军出巡了。”
街道两旁窗户密密麻麻探出人头,还有两侧的街道上,也站满密集的人群,大伙伸长脖子,只往前方看去。
“定国将军出巡?”
叶惜之大喜:“说曹操,曹操到()。公辅兄,此乃天赠良机,你我正好一睹那威震南北豪杰之真面目。”
秦轶没有说话,不过眼中的渴望,却出卖了他急迫的心情。
二人站在窗前望去,前方黑压压的百姓,忽然集体施礼,很多人更是跪拜下去。
接着一列声势浩大的旗牌仪仗过来,“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定国将军”、“护军”、“分守永宁参将”、“世荫保安卫指挥使”等密密麻麻旗牌高举。那些持牌持旗之人,都是高大魁梧的策马骑士,个个顶盔贯甲,神情威严。
跟在旗牌官后面的,又是数百名身披铁甲,头戴铁盔的骑士。这些人都是百战余生的战士,他们分为前后两部,个个策马而行,身上铁甲闪着寒光,那种顾盼自雄的威势,让人望之心畏。
铁蹄轰隆作响,一股肃杀的气势蔓延。仪仗逼临面前,两旁的百姓早己鸦雀无声。叶惜之二人也是看得叹为观止,只觉定国将军仅凭麾下这数百铁甲骑士,早己可以称雄宣镇之地,更不用说他麾下还有近万虎贲之士。
很快,前方那数百名铁甲骑兵过去,露出中间一大群身披精良甲胄的将官,其中一人众星捧月,立时吸引了秦轶二人的注意。
那将官看起来很年轻,似乎还不到三十,然举止沉稳,双目锐利,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威严气度,让人不觉心生畏惧。他骑在一匹枣红色的骏马上,身上披了一副精良的钢甲,阳光映照在甲叶上,片片生辉,让他看起来有如天神下凡。
随着这将官过来,街上潮水般的欢呼声响起:“将军。”
“将军……”
那将官在马上向两侧的百姓微笑挥手,神情极为亲切,看他的样子,街上的欢呼声更是响亮()。
叶惜之摇头晃脑赞道:“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定国将军之名,果不虚传。”
他对身旁的秦轶道:“龙行虎变,雄才之主,公辅兄,你我得遇明主,得遇明主啊。”
秦轶不语,只是紧盯着王斗的身影过去。
此时在二人身旁,聚满了客栈的伙计及客人,窃窃私语声不断传来:“将军出巡,真是威武。”
“有他老人家在保安州,我等州民就放心了。”
“看见将军身上那套盔甲吗?那都是御赐之物,皇上亲自赠下的。”
“定国将军勇冠三军,身旁跟随的将官,也皆是豪杰之士,看见那个护卫将官了吗?人称虎爷就是。曾独身前往鞑子镶红旗传话,千军万马中面不改色,好汉啊。”
“还有将军身旁那些将官……韩千总,温千总,钟千总,李千总,都是一时杰俊,他们跟随将军南征北战。从京师打到巨鹿,从巨鹿打到平谷,威名赫赫,连鞑子皇帝都不敢一战。这些好汉,别的将官身旁一个都没有,将军身旁,却是猛士如雨。”
“要不怎么说,我们保安州风水宝地呢……”
身旁兴奋的议论声一阵接一阵,慢慢王斗的仪仗远去,街上恢复了平静。叶惜之激动地对身旁的秦轶道:“公辅兄,弟己经迫不及待,想前往将军府自荐。”
……
崇祯十二年四月初一日,这天一早起,又是阴雨绵绵,不过保安州各条街道仍是人流熙攘。
在保安州城巽隅,往日的守备府邸早己改名为将军府,此时在这个全州,甚至整个宣府镇瞩目的府邸门口,车水马龙()。一个个前呼后拥的将官在这里下马,行色匆匆从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进入内中,马蹄声、唱喏声不绝于耳。
城巽隅向是保安州繁华所在,将军府,保安州治都设在这里,这条街道,也因此聚集了许多商店及茶楼酒肆,往来的商贾人群密集。在其中一家酒楼上,叶惜之与秦轶坐于临窗一个位上,透过街道人群,隐隐可见那处雄伟府邸前来往不断的人流。
“听闻定国将军回转州城,今日第一次议事,能进入将军府的,都是他身旁亲近的将官文吏。”
叶惜之消息很灵通,很快打听出今日将军府热闹非凡的原因。
他给秦轶指点不断从窗外经过,那些在随从簇拥下,一个个策马而过的官将们:“公辅兄请看,先前而过那举止沉稳的明将便是定国将军最依重的大将韩朝,巨鹿之战时他弟弟韩仲战死,朝廷封赠其弟明威将军,赐祭葬,封妻荫子。”
“因为此战,他也得以封赏为保安卫指挥使,有消息称,他将要转任涞水县守备,镇守一方。”
“那个同样沉稳的将官便是钟调阳,听闻其是定国将军表兄,此战他升为保安卫指挥佥事,传闻定国将军分镇永宁后,有意任命钟调阳为保安州城守备。”
“那个俊美风流的将官便是温方亮,他原是舜乡堡正千户,此战他升任为保安卫指挥使。也有传闻定国将军有意任命温方亮为保安州守备。介时是钟调阳任守备,还是温方亮任守备,好是一番龙争虎斗。”
“那位便是高史银,那位是钟显才,这些大将,皆是跟随定国将军一个烽燧堡垒出身的老人,深受其依重。我等要入定国将军麾下,来日定要与这些心腹将官交好……”
叶惜之如数家珍,一个个为秦轶介绍自己打听来的人物消息,秦轶则若有所思地看着从窗外而过的几个文吏()。
其中一个文吏,引起秦轶的注意。他年在四十余,三络长须,衣饰头打理得一丝不乱,他策在马上,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不时与身旁一个文吏说几句什么。
这几个文吏,也引起叶惜之的注意,他低声道:“中间那个文吏,想必便是定国将军深为依重的令吏冯大昌,旁边那个定是钟荣。保安州文吏中,以此二人最受定国将军器重,公辅兄,我等未来要投入定国将军麾下,这二人不可不注意。”
“听闻保安州还有儒学学正符名启,与定国将军是知交好友……”
他压低声音:“纪巡抚之女纪小娘子,己认其为义父,符名启此人,我等有机会定要拜访。”
叶惜之的话不断传来,秦轶始终沉思着,目光深深投往远处那庄严气派的将军府邸。
那边一个个将官在门口下马,相互拍肩大笑着。
……
窗外小雨淅沥,宽阔的将军府大堂内,声音一阵接一阵传来。
“此次出战,我舜乡军共夺回金八百两,银四十八万余两,缎匹七千匹。人口二十一万余,粮米二十六万余石,猪羊十八万余头,牛两万五千余头,马骡二万二千余匹,其中战马约五千匹。缴获东奴盔甲九千五百余副,鸟铳九百七十余门,刀枪辎重无算……”
“……朝廷还给抚恤银五万两,盔甲三千副,红夷炮十门,鲁密铳一千杆……”
说话的是镇抚官迟大成,大堂的东西八面屏风前方,坐满了保安州各地的文官武将们。皆是王斗核心集团的官将,武有林道符,韩朝,温方亮,温达兴,钟调阳,张贵,迟大成等人,文有冯大昌,钟荣,钟正显等人。
各人脸上,皆是喜形于色,意气风的神情,满厅耀眼的红色官袍,不说夺回的战利品丰厚,便是此次出战的将官们,人人都有升赏()。
战死的韩仲与杨通二人不说,温方亮连升三极,从正千户升为卫指挥使。韩朝参战虽晚,但涿州与平谷大功显著,同样升为卫指挥使。钟显才与温达兴升为卫指挥同知,钟调阳、孙三杰、高史银、李光衡、赵瑄、迟大成等人升为卫指挥佥事。
还有谢一科,也升为正千户。
林道符与张贵,虽远在舜乡堡与州城,此次没有参战,但受王斗保举,朝廷也升署他们为卫指挥佥事。
虽不是实授,却让二人极为振奋,感觉跟随王斗的前途无量,此时他们列位其座,跟随议事。特别是张贵深为荣幸,这代表他成为定国将军核心集团一员,此事非同小可。
王斗虽充任为东路永宁参将,不过只需三个月内上任便可,一系列善后事宜众多,王斗也不急于到永宁去上任。他领大军回转保安州,祭拜过战死的将士,又一口气休息几天后,众人才缓过气来。
今日也是王斗回转州城第一次议事,此时他端坐黄花梨官帽椅上听迟大成说话,双目似闭非闭,偶尔端起身旁茶盏呷一口。后墙上,就是那副巨大的画壁,气象森严。
※※※
老白牛:
前天从南宁乘飞机到厦门,晚九点半又从厦门转机到武夷山。昨天从武夷山坐客车回来,下午到家,处理了一大堆积存的事务,今天开始恢复更新。
很多书友说本书要太监,这种说法不科学啊。老牛己经成家立业的人,又有完本作品《回到明朝做千户》做保证,怎么可能太监呢?()v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12章 布局(上)
“此次入卫,我舜乡军战死将士一千四百二十五人,伤残者二百六十七人()。依定国将军之令,大军班师回州,祭拜殉国将士之后,依律给伤亡将士抚恤。”
“战死者,每家抚恤安家银五十两,伤残者,每家抚恤安家银三十两,视其家人遗孀请求,或一次支给,或按月支给。大部分遗孀家属,都愿意按年月领取。
“此为安家银两,又有其家属每月抚恤粮米,每月每口供给五斗,遗孀奉养终身,其子嗣,奉养其成年戴冠。”
迟大成没有丝毫表情的声音不断传来,在宽阔的大堂内回荡:“将军仁慈,又给伤残将士家口田地免税三年,日后各堡耕田队免费帮其耕种,加上伤亡将士各杀奴分赏优先分取,其家小己可终身衣食无忧。”
迟大成说完后,向王斗作了一揖,然后自己坐下。
堂内窃窃私语,均觉舜乡军抚恤之优厚,在此时的大明各军当排位,可与当年的戚家军相提并论。家小无后顾之忧,这也是舜乡军战力出众的原因之一。
州城管屯官张贵与佥书官田昌国坐在一起,田昌国还是那样的骨瘦如柴,不过此时往日他两个似醒未醒的大泡眼却是炯炯有神。
第一次,自己获邀参加定国将军的议事,这是难得的荣耀,代表自己同样成为定国将军核心一员。机会极为难得,田昌国怎能不圆睁自己双目,专心致志的听讲?
听着迟大成在那款款而谈,田昌国内心一阵一阵的战栗,王斗暗藏的实力,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仅听那些夺回来的银两粮草人口就让人不寒而栗,这些收获在未来消化之后,定国将军的实力会膨胀到哪一步?
田昌国暗暗庆幸几年前自己没有参与兵变谋乱,又极力向王斗靠拢,才得到现在这个器重接近的机会()。
他与张贵二人交头接耳一阵,张贵站起身来,向王斗拱手道:“将军,下官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斗道:“张佥事请讲。”
张贵道:“将军,诸位大人,下官不才,蒙将军授于州城管屯官之职。下官以为,我舜乡军抚恤过重,先有安家银,每月又有抚慰粮米,杀敌分赏还不论,如此优厚,未来恐会增加军中负担。”
“大明这个世道,拉来一个人就可当兵,阵亡几个人,给个几两抚恤银己是仁厚。……当然了,将军的仁慈宽厚是别的将官不能比的,不过下官认为,别的不说,那伤残将士家口田地免税三年大可不必,有那些抚恤粮米己是足够。”
他这话说完,田昌国也是站起身来,对王斗点头哈腰道:“将军,下官也是这个意思,我舜乡军给的伤亡抚恤己经够多了,田地免税,下官认为有待商榷。”
二人刚说完,高史银己是跳了起来,涿州与平谷之战后,他升为保安卫指挥佥事,未来军队整编,他也定是堂堂一千总,与田昌国,张贵等人平起平坐。
虽说张贵以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不过那又怎么样?以前张贵还是定国将军的顶头上司呢,此一时彼一时。
经过几场大战,高史银深深认识到麾下军队军心士气的重要,王斗给伤亡将士免税数年,定可更增进军队的凝聚力,增强他们的战斗力,对他们这些管军将官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至于未来军队的负担,那不是他管辖的范围()。
他先对王斗恭敬施了一礼,然后对张贵怒道:“张佥事,给伤残将士家口田地免税三年,这是将军亲自拟下的,那是他老人家的仁厚,对将士的体恤之心。不就是田地免税三年,一千多将士的田地,也不会少收多少粮米?你跳出来反对,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到最后,己经有些咬牙切齿,连脸上的横肉都在抖动。
坐于位上的钟显才细声细气道:“我赞同高佥事的意见,虽说将士有分下抚恤银米,不过若田地再免税三年,可更得将士之心。”
钟显才是仅次于韩朝,高史银等人最早在靖边堡跟随王斗的老人,有他的出言支持,高史银立时腰杆一下硬了许多。
孙三杰道:“我也赞同高佥事的意见。”
高史银更是洋洋得意。
张贵瞟了高史银一眼,说道:“有道是升米恩,斗米仇。你给我一升米,没让我饿死,我感激你,你是我的恩人。可你给了我一斗米,就能给更多,你不继续多给,那你就是仇人。”
“我舜乡军都是好汉,当然不会出现这等忘恩负义之辈,不过高佥事不当家不知柴木贵。此次入卫,我舜乡军伤亡近两千人。将军是豪杰人物,大明处处离不开将军。未来肯定要出外不断打仗,将士的伤亡会越来越多,先是一千多将士田地免税,未来会有多少?这积少成多的……下官提出这个意见,也是一片公心,防患于未然。”
田昌国在旁边道:“就是就是,张佥事的话,当是老成谋国之言。”
王斗静静听着张贵说话,看他说得口味横飞,慷慨激昂。他却知道张贵此人外貌威猛,短须戟张,豹眼圆睁长得就象张飞,其实却是粗中有细,非常精明的一个人。他刻意体现自己与众将不和,颇有深意。
他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茶盏站了起来,立时堂内争论各人闭嘴,恭敬肃立()。
王斗在堂内负手踱步,他来到窗口,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不断,雨幕连绵,堂前树木,台阶上的石板被冲刷的洁净无比。
王斗负手在窗前看了良久,堂内各人静静看着他的背影,不敢出声一言。
好久,王斗转身回来,他叹道:“屈子曾有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本将每读史,也总感于民生之苦,有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斗不才,愿与诸君共勉,尽量让治下军户百姓,日子过得好些。”
他的声音在堂内回荡:“那些伤残将士,也曾是我保安州的军户百姓,此次国战,他们的家小,或失去自家的子弟,或是伤残不能劳作。本将心中怜恤,尽绵薄之力,便是以后再艰难,我也会想方设法,让这些伤亡将士家小,能够衣食周全,不再有饥寒之苦。也让我活着的舜乡军战士,再无后顾之忧虑。”
堂内各人一齐站起身来,面上皆是动容感动之色,他们齐声道:“将军仁厚,世所罕见,我等能追随将军,实是幸事。”
张贵更是哽咽,他拜倒在地:“与将军相比,下官醒觉自己真乃井底之蛙,惭愧,惭愧。”
王斗伸出双手虚虚搀扶:“众将请起。”
又过去亲手扶起张贵:“拾遗补缺,大胆直言,张佥事也是一片公心,请起。”
张贵痛哭流涕起身。
众人又坐定后,位于大堂右侧上的令吏冯大昌微笑起身。
他动作优美对王斗深施一礼,又对堂内各人微笑点头,然后展开手中一份公文:“将军,自三月下真定府与保定府各获救百姓解回保安州,学生连日与令吏厅诸同僚详加统计()。”
“连带流井寨数月收容之两万五千余灾民,我保安州新增口数二十三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人。这些丁口,多为壮男壮女,以壮男居多,有丁十三万一千六百余口。壮妇八万八千七百余口,余下的为老弱**,多为流井寨收容内中灾民。”
“这二十三万灾民百姓,安置在张家堡,舜乡堡,五堡,矾山四地,未来如何,请将军定夺。”
说完后,他又对堂内各人微笑点头,含笑坐下。
张贵咳嗽一声,拿出一份厚厚公文,为了今日这场会议,他己经精心准备好久,他起身对王斗作了一揖,说道:“将军,关于这些丁口的安置,下官曾与林大人详加商议,眼下我保安州有口十万众,州城的田地,早己开垦完毕。要安置这些百姓,唯有朝向周边卫所展,正好将军镇守宣镇东路,设立屯所,安置军户,名正言顺。”
他说道:“将军镇守之东路,治下有保安州城、保安卫城、怀来城、永宁城,延庆城诸地,各处荒地众多,大可设立军屯,安置百姓,屯粮屯兵。下官的意思,每一千户设立屯堡一处,以一千户五、六千口计,只需设立屯堡五十处,便可将这二十余万百姓安置完毕。此战我舜乡军夺回的粮草耕牛众多,要安置这些百姓,想必容易。”
“当然,这些救回来的百姓,很多都是单丁散户,可效防州城之策,让他们配对成亲,鼓励他们生育,未来繁衍子嗣,也可增加我宣镇东路的丁口,详情种种,下官己粗粗拟定方略,请将军过目。”
说着张贵恭敬地将手中文案递给谢一科,让他转给王斗。
王斗接过文案浏览,其实他内心早有自己的全局战略,这些天也一直在思索未来整个宣府镇东路的执政纲领,整体的军政民务规划等,不过听听部下的意见也好。()v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12章 布局(下)
张贵的方略很有可行性,听闻这两年他门下很是收容一些破落文人,想必这一系列方案就是他们整出来的,毕竟张贵武人出身,大字不识一个,不可能理出这么完整的民政设想()。
不过在王斗看来,这些屯田方略在大明各卫所官将中算是难得,但他们的目光,还没有跳出保安州一地,站在整个宣镇东路的全局来考虑。
这也怪不得张贵他们,受自己目光与才干影响,他们暂时看不到那么远。以宣府镇怀隆道论之,少部分民政人才集中在永宁城内,大部分民政人才集中在怀来城内,受怀隆兵备道直接掌控()。
其实未来王斗到永宁城上任,作为地方分守参将,他的职责不过是操练军马,整理器械,修理关隘墩堡等。屯田治理,只是附带政务。真正道内军政、民政,掌握在怀隆兵备道手中。
其兼理兵备、屯田马政,监督参将、游击等训练军队,掌管权力很大。当初的东路游击毛镔,东路参将张国威,以正三品,从二品的官身,在不过正四品兵备道纪世维的面前就恭恭敬敬。
就算自己名满天下,现在文贵武贱的局面有所改变,不过未来涉及民政屯田治理,自己与现任的怀隆兵备道之间肯定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到了其位,就需要能力更足,目光更为深远的人才。很遗憾,目前自己麾下还没有这样的人才。张贵与林道符不说,在文人中,王斗最看好的令吏冯大昌,也是长于实务,短于方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