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此时场中李光衙的骑兵还在训练,广阔的旷野上除了他郜骑兵千总外,还有几千人在训练骑马,排布列阵。场中各人看来似乎都有马,骑兵与各部骑马步兵区别,便是李光衡部下不论马鬃、还是各人左臂圆盾都染成统一的红色,骑马步兵没有。
那些骑兵们仍对稻草人大打出手,他们的手铳,不时击在稻草人的身上。近距离的火力,打得各稻草人泥屑飞扬。如果是对面的敌人,早死得不能再死。
在王斗与李光衙商讨后,骑兵装备便是棉甲,长枪腰刀与手铳,作战战术为冲锋时使用长矛与马刀,混战时使用手铳。大量事实证明骑兵在高冲锋时射击,纯属浪费弹亾药,不若挥骑兵的冲击力,破开敌阵后使用手铳。
王斗原认为要加大手铳的口径,不过训练后取消了这个想法。双方混乱时相距不过几步,便是以手铳的威力,几步之内,也足以破开对手的重甲,如果未来与清兵作战的话。
如果是流寇,这种手铳的威力就更大了,十几、二十步内对未披甲军士很有杀伤力,威力可与马弓相比美。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41章 如潮而来(下)
第341章 如潮而来(下)
温方亮话题一转,忽然道:“现我舜乡军,每个骑兵都将配两到三杆手铳()。将军,末将有个提议,不若每个甲等军士同样配备手铳,来日与东奴或流寇作战,就更有把握击溃对手了。”
温方亮的话让众人兴奋起来,燧手铳哑火率再高,精度再不如火绳枪,但可用数量弥补。短距离与敌作战,也不需要多少精度。
各将麾下的火铳兵与长枪兵,不要说来日不会陷入与敌混战。到时如果混战,对那些身披重甲的敌手,用刀用枪,可能要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杀死,也增大自己军士的伤亡。
但如果各军士身上都挂几把手铳,使用手铳瞄准其开火……
王斗也是意动,未来的肉搏战,面对身披重甲的清兵,使用大刀与长枪,要杀死一个人并不容易。但如果军士配有几把手铳,相互撕杀的几米距离内,便是对面清兵披上三重层,一铳就可以将其打死打残。
手铳的威力再小,几步的距离内,也没有甲胄可以抵挡。而且铅丸在这个世界毒性比任何毒箭都厉害,躯干上中了弹,决没有存活的可能,四肢上中了弹,也是截肢的下场。
似乎二战时的美军,就每人配一把大威力大口径的手枪,大大提高士兵的进攻力与防护力。
只是……每一个甲等军配一把或是几把手铳是不错,对自己军工的生产要求就高了。
未来舜乡军可能需要几万把燧手铳,还有好几万杆的鸟铳()。在王斗预算中,甲等军与乙等军都是长枪兵与火铳兵各一半。屯堡大兴后,还有好几万的军壮,都需要装备大量的火铳。
原来王斗的打算,各屯堡预备队的军壮使用三眼铳,这样打制与成本都低了许多。不过他最后想想,还是排除了这个想法。便是为了拉动东路的钢铁需求量,使路内练钢练铁工艺得到大规模展,也需要普遍使用鸟铳。
看周边众将七嘴八舌,兴致勃勃的样子,王斗也询问身旁的后勤司大使齐天良:“齐兄弟,现我军工科,每年可打制鸟铳,自生手铳多少杆?”
齐天良忙道:“回将军,军工科的军服诸厂己陆续包给东路各商家,原来各矿工匠也大量收回军工科,加上从灾民中挑选工匠,现军工各厂有工匠三千余人,其中火铳厂工匠增加到一千人。”
“火铳厂大量使用水力钻床,废品率减低到五成,一个月可成品铳管两千五百杆到三千杆。依下官的计算,一年可打制鸟铳三万杆,内中自生手铳三千杆。”
齐天良的话让王斗很高兴,这种生产力,决对是大明第一,便是兵仗局与军器局都是望尘莫及。
他说道:“成品率还可提高,军工各厂,现有大量熟练工匠。可抽选匠头,各带工匠若干,每组负责鸟铳一部打制,便如当年秦国的工匠作坊。”
军工科现在有了“废品率”的概念,以往王斗总是奇怪,打一根鸟铳的铳管需要四十斤熟铁,最后变为精铁,只有七、八斤。王斗还认为那些工匠厉害,几斤熟铁打成一斤的精铁,这种“浓缩率”太高了。
后来王斗现自己错了,不是一根铳管需要四十斤熟铁,而是此时打制武器,成品率太低了。十根铳管,往往只有二、三根合格,余者都是作为废品的存在。
古时没有“废品率”这个概念,工匠也无法解释“废品率”的问题,所以在文人记载中,就变成了一根铳管需要四十斤熟铁()。误导了王斗很长的时间。
现这个问题后,王斗引入“废品率”这个概念,现在他掌控东路,可以在许多拥有充溢水力的地方建立火铳厂。军工各厂广泛使用水力锻床与水力钻床,力量输出稳定,不象工匠那样容易疲劳出错,所以成品率大大提高,达到了五成的地步。
现在王斗军工科打制一根鸟铳,只需要十几斤熟铁,未来还有大量提升的可能。
“本将的意思,长杆自生火铳可以暂缓打制,多打制自生手铳,一年至少打制五千到一万杆……”
燧枪刚刚生产,熟练工匠不多,燧枪有一系列精细零件,比起成熟的火绳枪,生产不是那么容易的。
眼下舜乡军火绳枪库存甚多,王斗的意思,先生产一系列的燧手铳出来,先将骑兵千总装备起来再说,眼下李光衡军中,只有一半人拥有手铳。未来整个舜乡军,对燧手铳的需求量大,需要向这方向倾斜力量。
齐天良恭敬领命,提起钱粮的问题。依现在大明生产鸟铳的成本,一杆约是三到五两银子。当然,放在王斗工匠体系中,这个成本大大减少。不过军工科如果一年打制鸟铳几万杆,需要的钱粮成本也不少。
王斗让他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会吩咐财政司拔款,一年几万杆的火铳成本,他还支付得上。又问起鲁密铳的问题:“朝廷拔下鲁密铳一千杆,本将吩咐内中五百杆改为自生火铳样式,军工科完成了吗?”
……
得到五百杆燧鲁密铳尽数完成的消息,王斗决定将这批燧鲁密铳下拔军中,未来看看战场作战的情况。
不过众将都是兴趣索然,燧火铳高额的哑火率,让他们提不起精神。
众军在战场列阵齐射,如果火铳兵手上的火铳哑火,几乎没有再扣动一次板机的机会,就要快退回装弹()。高度紧张下,很多人可能会忘了铳管内仍有弹药,又往内中装药……
不比混战时使用手铳,这种长杆的燧火铳,如果用于军中,可能引起的轮射混乱风险太高了,哪比得过军中成熟的火绳枪?所以众将兴趣索然就可以理解了。
便是未来有大批量的燧火铳库存,王斗也不能强迫众军士都使用燧火铳,只能在以后的战争中,慢慢完善燧枪的性能,提高众军对这种火铳的信心。
当然,王斗吩咐军工科多打制燧手铳,使年产量达到五千到一万杆,还是让众将兴致勃勃。讨论着自己麾下每个兵装备一到两杆手铳后,未来如何与敌人作战。
……
看过骑兵训练后,王斗带领众将回到永宁城,下一阶段,主要是五千多新军招募训练问题。
目前王斗军队,有六个步军千总,一个骑兵千总与一个辎兵千总,这里约七千三百余人,大部分都是老军。
温达兴的夜不收千总,由于招收战场侦测人员较为困难,所以军中夜不收一直只有四队两百余人。为了提高未来的战场侦测力量,王斗己经决定,李光衡麾下的骑兵们,平日闲着没事,也需要训练战场侦测。
王斗营部有直领护卫三百人,他们分为六队,三队鲁密铳手,三队刀盾手,平日还作为仪仗队使用。这三百人,同样也要训练夜不收各种技能,这样未来的战场侦探,王斗便有了一千五百余人的军事力量。
不但如此,各个千总的步队,由于都拥有马匹,也必须挑选一些精明强悍之士加以训练,使之拥有夜不收的技能,成为各个步兵千总的战场耳目。
再去除赵瑄的炮兵千总(不满员,目前只有两百余人),王斗八千五百老军们,还有四百余人未入甲等军编制,作为将要训练的乙等军军官们存在()。
王斗将扩兵五千余人,以一千总九百二十人计,又需要六个千总。
这表示又有好些人要升官了,新军的每个千总,自然要从各资深把总中挑选。各把总中,雷仙宾、黄玉金、吴争春、沈士奇、田志觉、阴宜进、高寻等人都是良好的人选。
雷仙宾与黄玉金二人原是韩朝的部下队官,早在崇祯九年的战事中就有出众表现,王斗意属他们各为新军的千总。余下的千总人选,也在紧张的选拔当中。
除了这些乙等军的千总,还有二十几个把总,八十几个队官,更有众多新军甲长、伍长等军官头目。庞大的需求量,不知引起多少甲等军老兵们的兴趣,很多人上下活动,希望能进入新军中任军官。
舜乡军中,各千总,把总,队官,都拥有推荐下属的权力,镇抚们也将平日各军官表现汇合上报,作为将士升迁的参考之一。一场规模浩大的升迁战开始。
……
除此以外,东路很多百姓也盯着舜乡军五千余的新军名额。
现在的舜乡军,在东路地位高,待遇佳,他们英气勃勃的样子,看得许多年轻人羡慕得直流口水。特别保安州那些军户,个个走在外面都是腰板挺直,得意洋洋。
更不用说舜乡堡军户们,不论各地文人还是商人都要巴结他们,因为你要在舜乡堡设厂开店,需要这些军户作保人。不与这些军户打好关系,根本不能在当地落足。
而舜乡堡现在是东路最富足的地方,舜乡军大部分是舜乡堡人,每次出战,都带回大量分赏,家家富裕,商机颇多。又有哪些士绅商人会放弃这个充满机会的地方?
但不比崇祯九年,那时保安州是全民皆兵,每个军户子弟条件合格的都需从军()。现在定国将军开始挑肥拣瘦,想进入舜乡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王斗本来的意思,是从新设屯堡中的新军户中挑选兵额,不过各屯堡没有完善,未安排的流民灾民甚多。而且现在各屯堡实行营田制,暂时没有分田到户,所以经仔细考虑后,这五千余新军,王斗决定在全路招募。
这五千余新军除下盔甲军服,负责军中伙食外,仍然没有粮饷,不过平日作战有杀敌分赏,五年后还可退役。退役后他们拥有东路军户户籍,分取熟田五十亩,耕牛农具等物,平日作战的盔甲兵器也归他们传家拥有。
崇祯十二年九月初一日,舜乡军设在卫城,怀来城,延庆州,永宁城各处的招兵处人头涌头,密密麻麻挤满了前来碰运气的年轻人。
招兵会连续进行七日,今天是第一天。
早在前几天开始,就有无数的年轻人涌到,等待招募开始。这是一次难得的良机,舜乡军以后招兵,只会从新屯堡军户中招募,还得各屯堡表现出众者子弟选拔为军。错过这一批,不知要过多久才有机会。
这次定国将军不限身份户籍招兵,不论东路各城的军户民户子弟,都希望自己成为那个幸运儿……
就在这一日,似乎很巧的,宣大总督陈新甲,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相邀的队伍,在镇城响水铺驿站遇到了宣府镇巡抚纪世维,总兵官杨国柱,副总兵张国威一行人。
他们结伴而行,从鸡鸣驿进入东路,往永宁城而来。
内阁大臣杨嗣昌与薛国观,也在京郊汇合了蓟辽总督洪承畴一行人,过了居庸关,进入东路延庆地界。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42章 所见、所闻
“几个月不见,未想东路变化这么大……”
宣大总督陈新甲的旗牌仪仗浩浩荡荡而行,车桥内,相貌文雅的陈新甲若有所思地抚须沉吟()。他的后面,是宣府镇巡抚纪世维的车马仪仗,然后又是山西镇总兵官虎大威,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宣府镇总兵杨国柱,副总兵张国威等人的军马()。
看着路边的景色,啧啧称羡声不断响起。相比流民满地,乞丐满街的宣大各地,东路的情形与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里不见流民与乞丐,似乎全部被收容管理,一个又一个屯堡拔地而起,到处大兴土木,随处可见忙忙碌碌的人群。
那些百姓,在官吏们带领下忙着建立营房,修治道路,开垦农田,兴修水利等。虽然很多人仍是衣衫褴褛,但他们脸上带着笑容,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宣大各处军户百姓的麻木大不相同。
常年的灾害,兵荒马乱下,大明许多地方不说千里无人烟,百里无人烟也是正常,往日一个个兴旺的城镇废弃。但东路不同,似乎见缝插针,只要适合生存耕种的地方,各样房屋便拔地而起,形成一个个大小屯堡。
兴建屯堡,需要大量木料石料,大量货物。围绕这些屯堡周边,各样商铺作坊也在兴建,忙忙碌碌皆是运粮运货的商人,可以想象,以后这些地方,都将形成繁盛的村镇。
伐木厂,采石场,还有各样厂矿,畜厂也随处可见,到处可见招工的商人士绅。似乎一夜之见,整个东路都进入大规模建设浪潮。加上大量的人口聚集,来来往往的商贾,一个字:“兴盛!”两个字:“人气!”
熙熙攘攘的景象,可以预料东路未来的繁华。
陈新甲曾听闻王斗上任后,喊出几年之内将东路变成桃源之地的口号,当时他嗤之以鼻,现在看来,王斗决不是在说大话。
“作战勇猛,治军出众,治政同样出众,这王斗,还真是文武全才,只是大明有将如此,是祸是福……”
一路行来,陈新甲心思复杂,王斗的跋扈,让他越来越不满,但他的才干,又是自己需要的。宣府镇东路属宣大总督府管辖,虽说陈新甲不久后要进入内阁,但未来东路的成绩,自然很大部分要算在他的头上()。
便是以后进入内阁,有王斗这样的强军强政豪强在地方力挺,都可以为自己加分,在内阁中站得更稳。
“王兄弟真不用说,打仗厉害,这管民管军的,啧啧……”
陈新甲与纪世维车马后,一个个顶盔披甲,身策骏马的魁梧将官,正是宣大三镇前来观摩的杨国柱,虎大威,王朴等人。
崇祯十一年那场战事,到达高阳不久,王朴便领军回转大同。虽事后证明清兵骚扰山西纯属乌龙,不过王朴也赖在大同不愿再次出战。回到大同后,听闻卢象升战死,王朴也披麻戴孝,嚎哭数日表示哀悼,搏得了大同镇上下一片赞誉。
也因为庆都大捷,王朴有斩数百级的功劳,今年年初朝廷论功行赏,王朴高升为都督同知,仍充任大同镇总兵官。对这个结果,王朴表示满意。
当然,对上官封右都督,荫一子世锦衣百户的虎大威。甚至官封左都督,荣禄大夫,荫一子世锦衣千户的杨国柱,王朴心理又有些不平衡。对王斗此人,王朴可说是记忆犹新,他虽回到大同,也密切关注宣大军一系列所作所为。
巨鹿血战,让王朴咂舌不己,暗暗庆幸自己早早回到大同。事后的涿州之战,宣大军大捷,所获丰厚,又让王朴懊恼不己,自己没参与这场战事,真是亏了。
不过他稍一打探,却现有这想法不止自己一个人,山西镇官将,宣府镇官将,甚至有消息传来,辽东许多总兵官将都有意前来东路观摩。虽暗暗嫉妒王斗的声名风头,但对王朴这个喜好交际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他赞叹完后,又潇洒甩甩盔上几根漂亮的翎羽,对身旁的杨国柱嘻笑道:“杨老哥好福气,麾下有王将军这样的将官,来日东路治理起来,这,啧啧……”
语气中,王朴不无嫉妒之意()。
对王朴的话,杨国柱微微一笑,往日与虎大威一样,他对王朴这种用钱买来官位的纨绔子弟很是瞧不起。不过经去年那场战事,双方也算是并肩作战,结下了战友的情谊,神情举止中,杨国柱对王朴温和了许多。
镇内有将如此,杨国柱当然脸上有光,王斗有功劳,将来都要分润一部分给自己,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王斗越出众,杨国柱因此获得的好处越多。
但虽说如此,王斗越来越耀眼,手段也非常出众,来日东路这个地方,能藏得下这个潜龙吗?
经历了崇祯十一年那场战事,当日还是游击将军的王斗,麾下军力战力己经过了自己这个总兵。现在他升任为分守参将,来日实力更不知会膨胀到哪一步。
镇朔将军只有一个,未来有一天,王斗看上自己这个位子,自己又该如何?
关系到自己的地位权力,便是杨国柱对王斗这个下属再欣赏,也不免转动着别样的心思。
杨国柱老于军伍,或许对东路民政不以为意,不过窥一斑可见全豹。以东路各处屯堡设立来说,这种大规模的民政管理,放在别的地方就是一个混乱,但这里却是井井有条,这种组织力度,镇城哪个官将拥有?
听闻王斗部众主要军力便是这些屯田兵,东路新增口数数十万,青壮怕有十几万……
杨国柱内心有个猜想一直不便宣诸于口,有朝一日,王斗会不会将这些青壮全部训练成兵,区区一个分守参将如果有兵十万,那是多么让人可怕的事。
身后的中军亲将郭英贤没心没肺地与虎大威的亲将虎子臣笑成一团,言道到了永宁城后,定要与王将军大喝三百杯,一醉方休。
不过眼光所见中,杨国柱也看到身旁虎大威看着路旁那些忙碌的人群若有所思()。
那些人群大多为青壮,皆以十,百,千为单位,在一个个管事带领下忙忙碌碌,分工合作,从容不迫,便如一只只军队……
……
“要不是张军门在东路年久经营,东路会有现在的底蕴兴旺?那王斗只是占了便宜罢了。”
随在杨国柱几个总兵身后的,是宣府镇副总兵张国威一行人。张国威人如其名,举手投足间颇为威严,傲气内敛。他年不到五十,正是事业有成男人的黄金年龄,派头十足。
他身上没有披着甲胄,却是穿了一身都指挥使的官服,正二品的官袍大红绯色,上面绘着狮子的补子。
策马行在张国威右边的,却是镇城原游击将军李见明,曾随杨国柱出战,王斗见过的。年初朝廷论功行赏,李见明也升为了参将。他本来就身材肥胖,回到镇城几个月,肚子更大了一圈,双下巴更为明显。
他没有穿着官袍,仍然甲胄装扮,身披圆领大襟摆锡甲,头戴凤翅枪盔,将一个肥大的身躯涨得紧紧的。
张国威左边,原游击将军温辉,他领两千兵马入援后,事后一样升为参将。不过他们这种营兵参将,名下管兵不到三千,却不如王斗这种地方分守参将来得滋润。
温辉原本就干瘦,回到镇城后更是瘦了一圈,他戴着水磨锁子护颈头盔,似乎盔内有点空荡。
他骑在一匹白色战马上,此时说话的正是他。
在三人身后,策马而行的是张国威亲将张心旌,本族一个亲侄后辈。张家字辈便是:天万国心顺,文章逢泰运。张国威的子侄辈份,皆是心字辈。
张心旌不到三十,却也是一个胖男人,顾盼中架子十足()。他身披甲胄,骑在马上打量周边景色,眼中露出贪婪,渴望,愤恨种种情绪。若是不见他的眼色,绝对想不出人类一双眼睛,可以同时表达这么多含义。
听了温辉的话,张国威缓缓说道:“东路虽有本军门治理过原因,不可否认,王斗也有些才干,东路有现在兴盛,他也出了力。惜其年轻气盛,处事不周,论老成谋国,牧养东路适当人选,原以二位为最,可惜了。”
听了张国威的话,李见明与温辉更为嫉妒。
原本二人就对王斗不服气。王斗越是声名大振,立功越多,二人更是妒恨。
其实张国威知道,李见明与温辉二人都曾对东路分守参将的职务垂涎三尺,二人家族世袭宣府镇卫所军官,一出身,就可以从指挥佥事做起,比一个普通卫所小兵少奋斗好多年。
他们家族在宣府镇数百年,这势力是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二家即有明争暗斗,也有相互合作。
原本二人想以自己的资历,争夺这东路分守参将一职名正言顺,不料被王斗夺去了,怎不让二人对王斗满怀怨恨?
张国威到了镇城后,大力拉拢二人,自然对二人心意心知肚明。
言语间略一挑拔,便见成效。
他策于马上,双目不时扫过周边景色,东路现在的情形,与往日流民遍地,死气沉沉,真如两个天地。想象东路以后的富足,加上王斗对自己的傲慢无礼,家族在东路苦心经营多年,被他一扫而光。
以后东路再有好处,也与他无关了,张国威表面不动声色,心下却是怒火中烧。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43章 众星荟萃
在陈新甲等人的仪仗过了延庆州不久,一列声势更为浩大的仪仗也过了居庸关,往延庆、永宁而来()。
车桥内,内阁辅薛国观,礼部尚书杨圄昌等人看着车外,也不约而同露出惊讶的神情。
从京师过来,流民满地,百业凋零,东路这种生机勃勃的样子,给人以极大的反差印象。论人口,论商事,宣府馈东路这种边锥之地「当然不能与京师各地相提并论。
不过这里大兴建设,衣衫褴褛百姓的脸上,却带着希望的笑容。有希望,就有活力,就给人以生气之感。假以时日,东路真会成为兴眨富足之地,在现在的大明九边,很是难得。
“马国玺材干强敏,也算可任倚办之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