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车桥内,薛国观缓缓说了一声,对东路的民政表示满意。
他身旁一个心腹幕僚忙道:“披荆棘,拾瓦砾,荒秽中力以营建之事,东路有现在兴盛,马兵备功不可没。”
薛国观嗯了一声,其实以他的官位,当然知道这东路民政的成果,多半是那定国将军王斗所为。
不过明面上,马国玺身为东路之兵备,这民政治理成绩,当然九成九算在他的头上。
马国玺是薛国观一系的成员,他治政出众,身为内阁辅兼吏部尚书的他也脸上有光()。政绩在手,未来薛国观要提拔马国玺,众臣也不好胡说八道。
越过八达岭,进入东路后,薛国观己经看到好些个正在修建的屯告,估计一个屯堡就将居住好几千人口,等于一个新崛起的军卫。
单单一个屯堡兴建所需要的大量商货材料,就可使东路各地乡绅商贾得到莫大好处。王斗的原则是可以花银子,就尽量不花粮食,需要的粮食货物尽量购买,反正他手中银子不少。
有钱可嫌■,那些商贾自然愿意代劳,源源不断的粮货从各地运来,不知让多少商人找到财的机会。而王斗将要修建五十几座屯堡,这庞大的需求,让各城士绅商人笑得合不拢嘴。听闻为让杭内多建屯堡,很多乡绅争得脸红脖子粗。
那王斗也精明,暂时不跟各处乡绅争抢田地,而是在荒秽中自行开垦,兴修水利,所以与各地乡绅没有厉害冲突,屯堡的兴起,他们都是乐观其成。怎么说未来屯堡大兴后,各地也多了无数的商机。
让!$国观不明白的是,兴建屯堡所耗钱粮,都是从王斗库房内所出一一马国玺虽也极力筹措一些银钱,但相比庞大的屯堡工程,他筹措的银钱可说是杯水车薪。
王斗哪来那么多钱粮暂时不论,薛国观曾听闻崇祚十一年那场战事,王斗所获甚多,光是他卖了十万多匹马,就不知获得了白银多少万两。让薛国观奇怪的是,获得这么多银子,那王斗竟都舍得拿出春花费?
大明军头能如王斗这样的,恐怕没有一个。
越是细想,薛国观越琢磨不透王斗的心思。
无论如何,王斗这样的人拉拢自己麾下,对薛国观而言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之事。
薛国观还精明地现,进入东路后,很多厂矿也在兴建。采石伐木厂不论,诸如采煤、炼焦、采矿、炼铁诸多厂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说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大明各处矿业向来兴盛,虽说朝廷从那些矿主头上收不到税。
不过王斗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从东路各地商贾,矿主头上收税,似乎一路行来,本地乡绅商人对此也没什么怨言,难道反对的人都被王斗杀光了?
王斗镇压了东路的商人士人罢市罢课后,果然如很多人所想,又肆无忌惮地征收起商税来。让很多言官认为抓住王斗的“尾巴”,大力上疏征伐。
不过内阁沉默,皇上对这些奏疏也不闻不问,加上东路一片平静,让那些言官大感无趣。
他们的目标火力,便对准了薛国观,此次薛国观前来东路,也有略略躲避风雨的意思。
七月的时候,薛国观向崇祯皇帝献“借助”之策。为解财政危困之急,崇桢皇帝也没办法,接受了薛国观的计策,先拿武清侯李国瑞开刀,要他捐献白银四十万两。
这些皇亲国戚都是铁公鸡,凭借特权财可以,要他们出钱为国分忧,那是打死不干。李国瑞也不敢违抗圣旨,就故意装穷,拆毁自家房屋,把家中杂物摆到大街上出卖,闹得满城风雨。
这简直有损皇家体面,崇祯皇帝大为恼怒,下令剥夺李国瑞的8禄,李母瑞√皇惶然惊吓而死。
这有如一声惊雷,众议沸腾,薛国观成为众矢之的,让他焦头烂额。
看看东路,想想自己的处境,薛国观不由感慨,为什么王斗征收商税就太平无事,自己只不过让富户捐输,就如捅破马蜂窝一般,使白己陷入众叛亲离的处境呢?
眼下大明全国练兵,这是一等一要紧的事,“借助”之事让薛国观焦头烂额,众议沸腾下,他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继续对自己支持下去。如果练兵之事能够完善,至少自己在内闳还有站得住脚的凭借()。
随在薛国观后是杨硝昌的车桥,便是杨因昌深受崇桢皇帝宠幸
权倾天下,但在这礼制上,他的车桥也不能排在辅薛国观的前面。
更不用说薛国观任辅后咄咄逼人,杨硐昌一直选择避让。不过……薛国观犯了众怒,也没几天好蹦跳了,想到这里,杨圄昌内心冷笑一声。
进入东路后,他的目光自然一直留意车外景色。
让杨嗣昌更为赞赏的是东路的太平宁静。大明各处满地的流民到处傲啸的匪徒却在这里绝迹,返让杨硐昌对王斗的军队实力高看一层。
在杨圄昌心中,如有王斗这样的强军在手,剿灭流寇就有了重要依仗。
他此行目的,研究王斗强军成因其一,拉拢试探其二。
皇帝心思越来越明显,有令他督师剿灭张献忠等郜的意思。在这之前,杨圄昌希望得到王斗来日出兵作战的保证。
大明军队的积弊,杨圄昌最清楚不过,一句话来形容:“积骄玩,无斗志。”如贺人龙,左艮玉等人,跋扈不说,军队还没什么战力。王斗出马就不一样,奴酋洪太都要避让,区区流寇又算什么?
对杨圄昌有意调王斗出战,棠祯皇帝也非常认可,王斗军力越来越强,又近在京畿,多派他去剿匪作战,为国效力,这是好事。
其实以杨圄昌的权位,兵部一纸檄调便可,不过杨圄昌认为自己亲临永宁,王斗更会感激交心,此次率部观摩,也是一个良机。
只是王斗不过地方区区分守参将,却云集了各地官将,朝廷阁臣前临,未免有些怪异。
怀着心事,杨圄昌的车马一路逶迤前行()。
随在他后面的,是蓟辽总督洪承畴备辽东各持,孙传庭也在这队伍中一一r一一一
“哈哈,王老弟,我们又见面了,这次我们具》弟一定要喝个三百
杯,不醉不归。”
骄阳1似火,虽说这条官道的路口扎1满接官的凉棚,不过接官的各人还是个个被晒得脸色通红,精神委顿。
凉棚内外,东路文官以兵备道马国玺为,武将以王斗为,集中了怀来城,延庆州,永宁城等地大小文官武将,士绅乡老们,聚在这里迎接宣大总督陈新甲一行人。
至于保安州卫的钟调阳,徐租成等人,由于路途遥远,加上陈新甲等人来得突然,他们就没来永宁城了。
好容易尘土漫天,黄土路上看到了陈新甲等人的车马仪仗,各官才精神起来,凉棚的吹鼓手们也赶紧出来,吹吹打打起来。
喜气洋洋的鼓乐中,陈新甲,纪世维等人从车桥含笑出来,接受马国玺,王斗等人的拜见。
陈新甲的言语是亲切的,举止是得体的,亲手扶起马国玺与王斗等人,并对东路各官取得的成就表示热烈的祝贺,着重表扬兵备道马国玺与分守参将王斗二人。
当然,余者各官在二者带领下也有功劳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说得东路一干官员眉欢眼笑。
随后宣府镇巡抚纪世维的言行举止同样得体,王斗当然不能与马国玺相比,他的官场作派可谓是滴水不漏。便是陈新甲对这薛系官员再没好感,也不可否认马国玺很会做人,更会做官。
他们漫长而无营养的寒暄完毕后,王斗的老相识,杨国柱中军亲将郭英贤,扭动着四方的身材第一个挤了上来()。他摇动着硕大的脑培,柏着王斗的肩膀哈哈大笑。
炎热的天气下,他身上的甲胄都汗水淋漓,一股强烈的汗臭味扑鼻而来。
王斗不以为意,欣然接受了郭英贤的拥抱,他与郭英贤有着战友情谊,在巨鹿并肩血战,对这个直肠子宫将充满好感,内心中将他当成自己大哥。二人好久不见,再次相见,王斗也是喜悦非常。
起来,郭英贤现在己经升为副将,官位军职都比王斗高,但他不介意这种俗礼,王斗又有什么在乎的?
“好,三百杯就三百杯,兄弟作为东道主,老哥远来永宁,就舍命
陪君子!”
“好,我老郭的兄弟就是痛快!”
郭英贤刚满意地松开王斗的肩膀,那边同样钻出一个硕大的脑袋,却是虎大成的亲将虎子臣。二人指着啊了一会,又是相互拍着肩膀大笑。又是一个战友,今天熟人真多。
郭英贤与虎子臣吵吵嚷嚷,一左一右杜着王斗的肩膀,拉着他就要去见杨国柱与虎大成。
“王兄弟,可还记得哥哥,哈哈哈哈哈哈哈……
随着笑声,眼前走上一个俊朗的将官,身上金漆山文甲,外面罩着袒肩锦袍,身上还披着一件鲜红的披风大氅,铁盔上几根漂亮的翎羽随着笑声一抖一抖。
这种打扮可说是英俊潇洒,只不过鲜红的大氅上略有尘土,未免美中不足。
一看这华丽的盔甲,王斗就知道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到了,他笑道:“王军门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王朴一过来,立时一股好闻的香水味道,难道他还学京师子弟作派,有涂脂抹粉的习惯?王斗还没回想过来,王朴己是哈哈笑着上来,他亲热地搂住王斗的肩膀,上下打量:“啧啧,几个月不见,兄弟是越来越神采了()。”
他芙道:“兄弟现在可扬名了,老
哥便是在大同,都是如雷贯耳……怎么样,听说你开始练兵了,老哥特来讨教,可不得蕺私。”
王斗微笑道:“讨教不敢当,该是末将向王军门请教才是。”王朴指着王斗道:“看看,就是会说话。”
他脸一板,冲身后一群大同镇将官道:“还不上皋拜见我的好兄弟,与国将军王斗王将军?”
他身后一大群大同镇将官上来,嘻嘻哈哈与王斗施礼拜见,这些人中,有些人曾随王朴与王斗并肩作战过,再次相见,都是神情亲热。
随后王斗见过杨国柱与虎大成,两个老将都是亲手将王斗搀扶起,寒暄几句,神情温和。
见g己上官交游广阔,三镇总兵都对他青眼有加,特别那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更与自家将军兄弟相称。王斗麾下各持,都大感脸上有光。永宁城守备王以德,怀来守备黄昌义等人眼热的同时,也觉得投靠王斗,果然是个名智的选择。
纪世维眼中闪过赞许欣慰的神情,自己这个女婿……陈新甲意外地瞅了王斗一眼,各文官中,只有延庆叫知州吴植还是一副面无表情的神色。
宣府镇副总兵张国威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下更是窝火,他与杨国柱打对台不说,虎大威对自己神情冷淡,因为商贸之事,他着意结交大同锁总兵官王朴,毕竟王家是当地有名的豪族。
但王朴对自己爱理不理,神情傲慢,但却对王斗这小子如此亲热,怎不让张国威心下恼怒?
不过王斗得到这么多人的赏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张国威第一感觉,那年轻跋扈的将官不是个好对付之人()。虽说家业被毁,此仇不共戴天,张国威不可能咽下这口气,但仔细想来,也得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
张国威身后的李见明,温辉,张心旌等人也是细不可闻地哼了一声,眼前情景,让几人心下更是嫉恨。
“莽是年轻才俊,东路有将军镇守,本将就放心了。”
在王斗向张国威施礼时,张国威也是亲手搀扶起王斗,语气中满是欣赏。
“指挥使抬爱,末将惶恐!”
王斗微微一笑,站直了身体。
王斗与众将情形,兵备道马国玺同样看在眼里,王;i同时受总督,巡抚,还有三镇总兵抬爱,隐隐还有奉承之意。马国玺知道王斗强劲,却未想强劲到这个地步,东路有这样武人坐镇,对自己是好还是祸……
同时他心下感慨现在礼制混乱,武人跋扈,放在往日,这样官场接请,除了几个主官寒暄外,唧有这样武人一窝蜂,乱糟糟的自我相见的?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啊。
马国玺呵呵一笑,说道:“陈督臣与纪巡抚远道而来,鞍马劳顿,下官与定国将军己略备酒席,以为诸位大人接风洗尘之意。
陈督臣,纪巡抚,诸位将军,请……”
凉棚扎得很大,很宽,茶水桌椅也备得很多,还靠近河边,凉风习习。但说起舒服,却不如城内府邸,所以马国玺请各人上马上桥。永宁城远在几里之外,估计赶到那里,沐浴更衣,再歇息几个时辰后,正好参加晚宴。
陈新甲含笑点头,正要上桥,忽然一骑奔来,传开一个消息,内阁辅薛国观,礼部尚书杨圄昌等人,还有()!$辽总督洪承畴领着一干辽东官将,己经离这里不远。
这个消息立时轰动,王斗也有些意外,虽事先传来公文,陈新甲等人己经来得匆忙了。王斗估计薛国观等人会在二、三日后到达,未想来得这么快,也是巧,与陈新甲一行前后到达。
陈新甲咳嗽一声,不知觉理了一下衣冠,众人快调整后,变成陈新甲,纪世维二人在前,余者一干人等在后。
杨嗣昌,薛国观等人仪仗到达,可谓是声势滔天,内阁阁臣的排场就是不一样。东路各官将都是神情振奋,大批高官云集,就是为了观摩定国将军练兵,这脸色真是大了。
杨钥昌、洪承畴王斗都认识,不过内阁辅薛国观王斗倒是第一次相见。
他站在陈新甲,纪世维,杨国柱等人身后看去,那些车桥到达后,先杨圄昌,洪承畴几人出来,随后在随从的搀扶下,从其中一辆豪华马车上下来一个方面大耳的文官。
该文官身着一品大红蟒袍,看上去一副大富大贵之相,知道运人便是薛国观了。他身上的蟒袍可不简单,只有皇帝特别恩赐才有,看杨圄昌身上也穿着一件,代表二者在崇祯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拥在薛国观三人身后的,是一群顶盔披甲的辽东将官,在那边,三斗看到了一大堆熟人,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正冲他轿眉弄眼。
还有二人麾下几个将官,平谷之战时,都有曾并肩作战,特别曹变蛟崖1下那年轻将官杨少凡,让王斗印象很深。见王斗目光看来,他远远的冲王斗3!t了拱手。
除了这些老相熟外,曹变蛟与王廷臣身旁两个总兵打扮的人也引起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344章 各有所得
那两个总兵中,其中一个年轻得过份,可能与王斗同年,又可能比王斗短一两岁()。他肤色白皙,身材中等,如果说王斗有一米八五的话,那总兵约有一米七三、七五的样子。
虽说他身材中等,不过却非常壮实,长得也非常英俊。头上六瓣铁尖盔,外穿蓝紫色的敞胸宽袍,露出内中精良的锁子甲,顾盼中目光如注,颇有一股威严深沉的味道。
他背着手,不理身后一大堆将官的叽叽喳喳,若有所思地看着河那边一个新建的屯堡()。在王斗看向他时,他也冲王斗看来,目光在王斗身上打个转,微微頜。
另一个总兵年在四旬,一张国字脸,五官如刀刻般的轮廓,云翼盔,山文甲,系着大红披风,举止虎虎有力,便如杨国柱,虎大威那样硬朗的大明军人。他身后两个年轻将官面貌上与他有点相似,可能是他的儿子。
两个年轻人一边走动,一边争论什么。见他们声音过大,那总兵回头瞪了他们一眼,两个年轻人立时哑口无言。
王斗心思一转,这两个总兵,他己经隐隐猜出是谁。
王斗随陈新甲等人迎了上去,作为内阁辅大臣,薛国观威严地站在杨嗣昌、洪承畴前面,接受陈新甲率领的宣大各官集体拜见。
陈新甲属于杨嗣昌一系的人马,便是王斗岳丈纪世维,都是紧密跟随陈新甲,也算杨嗣昌一系人马,只有王斗游离派系斗争之外。当然,能进入内阁,都是人精一般的人物,薛国观的举止威严得体,亲手扶起陈新甲,好一番嘘寒问暖。
本来这就应该完了,不过薛国观却亲切地让陈新甲为他引见宣大一干官将,他要亲自宣慰。
宣大三镇总兵,王斗等东路官将,随着陈新甲的介绍,依秩上前谨谒。薛国观一一夸赞,让拜见各人皆有如沐春风之感,能成为辅之人果然不是非凡人物。
轮到王斗拜见时,薛国观在他身上注目良久,含笑让王斗起来,他声音哄亮,带着一丝金属的磁意:“好一员虎将,怪不得能大败东奴,圣上亲旨嘉誉勇冠三军。”
王斗感觉诸多目光投在自己身上,羡慕有之,嫉妒有之。
他施礼道:“不敢劳动阁老赞誉,涿州之战,平谷诸战,上赖圣上洪福,诸大臣运筹帷幄()。下有杨军门,虎军门诸位将军临阵决断,末将随之杀贼,侥幸微功。”
薛国观、杨嗣昌,杨国柱等人都是点头,薛国观抚须赞道:“不骄不躁,甚是难得。”
蓟辽总督洪承畴一直看在王斗身上,他还是那样儒雅,胡须衣饰打理得一丝不乱,他与宣大总督陈新甲站在一起,不知寒暄几句什么,陈新甲面有得色。
随后洪承畴对王斗微笑道:“王将军,京师一别,你荣升宣镇分守参将,可喜可贺。本督麾下听闻你善于营操练兵,都急迫前来观摩,来,让本督为你引见。”
他先唤了声:“长伯。”
随后王斗关注的那年轻总兵出来,他虽是年轻,但沉稳而立,自有一股世家子弟的风范。对面王斗身上的御赐钢甲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不但吸引了场中所有人的注意,也让他更近距离仔细打量。
只听洪承畴说道:“王将军,这位便是宁远总兵吴三桂吴将军,你们多多亲近。”
王斗心想:“果然是吴三桂。”
他抱拳施礼:“原来便是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吴军门。末将早听闻军门的大名,率数十家丁救父于奴贼千军万马,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末将心仪向往,今日一见,见面胜似闻名。”
这年轻总兵正是吴三桂,他生平得意之事,便是从后金兵中救回自己父亲。此时王斗在众人面前公然提出来,他大感脸上有光,连洪承畴及他身后各将同样露出笑容。
对王斗的谈吐,吴三桂也暗暗称奇,他微笑还个礼,说道:“王将军过誉了,将军数击东奴,无有不胜,本将也早己闻名。”
他虽说得客气,他语气中那股傲气却怎么也隐藏 不住()。
王斗微微一笑,眼前的吴三桂虽是年轻,但身为世家子弟,这礼仪风范自然不用说。听闻他曾游历京师,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博得了“白皙通侯最少年”的美誉。
而吴家是辽东土豪,势力根深蒂固,其父吴襄为锦州总兵,其舅祖大寿同样为辽东总兵之一。因为这个背景,吴三桂素受各方器重,高其潜曾收其为义子,不久之后,洪承畴还会举荐他为辽东总兵。
洪承畴第一个为他引见,可见其对吴的看重之意。
不比王斗一步步辛辛苦苦往上爬,吴三桂含着金钥匙出生,一出世便袭职其父的都指挥使之职,便如后世**,太子党一类的人物,自然眼高于顶,等闲人物不看在眼里。
不过吴三桂确实是有本事之人,未来如果不是朋友,却也是难缠的劲敌。
接下来洪承畴为王斗引见那个年在四旬的总兵。
王斗郑重施了一礼:“末将见过金军门,年初奴酋亲领大军进抵松山,炮矢如雨,数攻城池,皆赖军门鏖战拒守,松山终不陷奴贼之手。金军门力抗强敌,卒保孤城,末将感佩不己。”
说到这里,王斗再施一礼。
眼前这位总兵便是署都督同知,宁远团练总兵官金国凤,他原是锦州副总兵。年初皇太极亲攻松山,多次被金国凤击退。皇太极不甘心失败,派人回盛京调来大炮三十门,炮弹一万,火药五百斛,环城炮。
面对猛烈的炮火,城池台堞都被摧毁,金国凤仍然坚守城池,最后皇太极无奈退兵,保住松山不失。也因这次之功,金国凤被擢为署都督同知,升任宁远团练总兵官之职。
对这等人物,王斗真心敬佩。
金国凤没想到王斗对自己的事这么了解,虎目在王斗身上转了好几转()。连洪承畴,吴三桂等人也是惊讶地看了王斗一眼,辽东之事,他怎么……
与吴三桂一样,坚守松山不失,同样是金国凤极为光彩之事,王斗大声说出来,连他两个儿子都是莫与荣焉。
金国凤脸上露出笑容:“久闻王将军之名,巨鹿,涿州,平谷数场大战,奴贼望风披靡,涨我大明军心士气,后生可畏。”
他说的却是宣镇口音,依籍贯,金国凤应该是宣府前卫人,也就是后世的宣化人。
接下来便是老相识了,王廷臣大笑着上前与王斗拥抱,曹变蛟也一样与王斗微笑见礼。平谷之战后,王斗也与他们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再次相见,都是不胜之喜。
引见完前来的辽东各将后,王斗自觉退到杨国柱身后去,让杨国柱心下满意,郭英贤也是暗暗对王斗竖了竖大拇指。
王斗如此得阁臣赏识,更交游到辽东镇去,张国威惊骇的同时,更是嫉恨。
李见明,温辉,张心旌等人又是重重哼了一声。
……
在凉棚稍事歇息后,仗仪浩浩荡荡往永宁城而去,兵备马国玺很荣幸被招呼到薛国观、杨嗣昌,洪承畴,陈新甲等人身旁。一路介绍沿途民政之事,王斗则与郭英贤、虎子臣,王廷臣,曹变蛟诸人策马行在一块。
他们不知说到什么妙事,不时爆出一阵阵大笑,引得前面的吴三桂,金国凤等人频频回头张望。金国凤两个儿子是喜好热闹之人,听了一会,也策马汇合进这个人群中,与各人欢声笑语。
进入永宁城池,那股兴旺与整洁让一行人更是惊讶,东路与大明别地卫所特别不同的便是这里的干净,还有井然有序()。陈新甲,纪世维以前都来过永宁城,眼前城池却让他们颇为陌生,有种走错地方的感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