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明末边军一小兵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老白牛
她虽然性情刚烈,却还是传统的女子,否则就不会为王斗他爹守寡几十年了,还是王斗做通她的思想工作,让许月娥走,将王忆也带走,自己这儿子是她的命根子,没有王忆,许月娥在赞皇又如何度日?
只有纪君娇松了口气,微笑道:“妹妹,有空常来看看姐姐。”
谢秀娘一直送到城门外数里,依依不舍,许月娥心情也很难过,谢秀娘还是对她那么好,当年在辛庄,靖边堡是这样,现在仍是,希望这个善良的女人,能好人有好报吧。
她微笑道:“妹妹,再会。”
上了马车,她拆开王斗留给她的书信,他更忙了,却不能来送别许月娥。
打开信柬,上面写着几行遒劲有力的诗句:“情到深处自有诗,意到浓时必有韵。细雨孤灯一人醉,影乱心伤双眼迷。墨染白卷画非画,空留余香枕边寒。”
又附一行小字:“牵挂,是一种心境,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看见清晨第一缕阳光……”
虽说看不懂,许月娥还是开心的笑了。
笑靥如花中,她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下来。(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64章 议论
进入十月,宣府镇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但许多镇民心中却感觉不到寒意,主要是近期激动人心的事太多了,塞外大捷各项报道还在进行,不过现在笔墨,主要是转向这些天大将军府连续招开的各场军政民政会议。
众人都在猜测宣府镇未来架构,何官会任何职,大将军放言要开发漠南,未来又会如何经营?
报纸在高谈阔论,民间同样议者如云,好谈国事,指点江山,是宣府镇与众不同的特色,放在大明别处,茶楼酒肆上还要贴上“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在这里,却是众人畅所欲言。
各种论政社团不断诞生,很多茶馆酒楼都是他们据点。
对于这点,许多幕府官员不免心怀忧虑,认为小民夸夸其谈,政令刚一发布,外界便街谈巷议,还象个当官似的解剖政令,逐条分析,大谈利弊,似乎他们才是官员一样,这对官方的掌控与教化颇为不利。
而且幕府在商议大事,他们也在茶馆商议“大事”,幕府一项政策还没分析清楚,他们已经分析得八、九不离十,主要是现在镇内学识程度越来越高,各人的分析力与判断力也越来越强,还众人拾柴火焰高。
不合各方心意,还会遭受批评,不得不回去重议,岂不让人恼羞成怒?民政司大使张贵就因此咆哮过。
报纸的出现,加强了宣府镇对外舆论攻势,教化百姓有大用。但对镇内官员来说,其实也是喜忧参半。
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上了报纸,很多百姓也倾向找报纸伸冤或举报,还因此一些官员落马,导致很长时间内众官吏一见时报的采访就心惊胆寒,不论是王斗治下,还是此时仍朝廷治下。
延庆州的吴知州吴植就因此中招过,那日他应邀与几个好友到青楼饮酒作诗,这本来是文人间很风雅的事。便若杜牧、苏轼等千古美名在前。很多美妙诗词都在青楼内诞生,官员与名妓,是相辅相成的一对。
谁知道莫名其妙就上了报纸,而在坊间嘴里。自己成了逛窑子似的举动。还引发了民间对于官员该不该逛青楼的议论。这让吴知州一张老脸往哪搁啊?从那天起,他再也不逛青楼了。
还有高史银,某日突发奇想。到赌场去逛了一把,一样也中招了。
曾经王斗整顿宣镇,关闭了境内所有赌场,只留下妓院,并进行一系列规定,如妓女必须持证上岗,还要到医卫司去定期检查,防止性病等,不收费的。
不过毕竟赌这东西是人的天性,不久又死灰复燃了,只是转入地下,更加隐蔽,所以王斗想来想去,还是开放赌博业,在镇内设立几个大赌场,由情报司在幕后控制经营。
他们必须缴纳高额税收,还有不得放高利贷,砍手砍脚等规定,换成闹事者报官后,抓到矿山去服苦役。
高史银要死不死,被几个采访看到了,报社博士江宏生不知怎么想的,让这条新闻也上了报纸,夹在趣闻栏内。
报纸发出去后,民间倒没什么反应,毕竟靖边军在镇内形象非常好,军官去赌场放松下也算正常,不过王斗看到后,说了一句:“军人还是不要去赌场为好,影响不好。”
这下高史银不干了,找到新闻司大使刘本深喝问,二人差点大打出手,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报纸带来的种种烦心事,一段时间内,甚至王斗治下官将,都有要求关闭报纸的,他们认为利弊难言,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反应到王斗那,王斗只是淡淡道:“民意如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
又道:“有万千民间御史监督,何乐而不为?”
不过他也认为,有段时间新闻司搞岔了,司下报纸,本是教化百姓,宣导舆论,关注民生,监督官员的利器,结果为了销售量,专门去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宣府时报,是很严肃的大报,是大明各处将要开办报纸仿效的对象,岂是窥人**,专探人私生活的狗仔队小报?人家吴知州去逛逛青楼关你屁事?搞得他老人家以后都不敢去与名妓交流,又岂是君子所为?
还有高史银的事,若其有违法违纪,自有军律纠查,整到报纸上算什么事?好好的民生大事、政务对错、官员监督不搞,专搞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不是浪费预算与版面吗?
此后宣府时报经过一番整改,完全抛弃那些低俗的东西,向高端迈进,对麾下忧虑的民意脱离掌控,王斗也不以为然,新闻司与报纸是干什么吃的,就是用来引导舆论的。
各堡各城的说书先生,戏曲班子,也大多是情报司的外围人员,对舆论掌控,没什么好担忧的。
一些官吏如坐针毡也是好事,舆论的监督,可以促使他们更认真对待自己政务,毕竟监察部门力量还是有限的,需要更多百姓参于进来,民间御史越多越好。
也因此现在宣府时报发行量越发的大,各人手上握着报纸,在茶馆或是家中高谈阔论,成为宣府镇的常态,关于本镇的时事新闻,也可以做到一、二日就印发一次。
此次架构会议,可谓所有的宣府镇民都在高度关注,还不单只是宣府镇一镇,大同镇,山西镇官民百姓,同样关心。
所以从十月初五日立冬王斗率军回归起,大将军府外宽阔的广场上,就三五成群聚满探听消息的人,各类声音汇杂,连初冬的飒飒寒风,也带不走他们心头的火热。
这不单只是大将军府外,甚至整条牌楼东大街。按院街、户部街上,都三三两两聚满人。
镇民都有探听到,此次大将军将会对幕府进行彻底改制定型,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下有参谋、情报、外务诸部,然后各部分各司,各司其职,彻底分权。
报纸也是这样说,所以各部各司由谁担任主官。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象。还有银行设立,官吏考核,漠南开发这诸多重点,引来黑压压人群每日只是聚在将军府外观望。
人群熙熙攘攘。每一天各参加会议的官员将帅昂首阔步进去。或喜或忧出来。都会在众人中爆发激烈的议论,于会各人的神情片段,也成为众人争论的焦点。
众多时报采访一样聚在门外。每当散会时,便蜂拥而上,追逐有价值的采访人物,可谓热闹非凡。
他们的热情,也带动了普通镇民们的兴趣,每天一干完活,便是急匆匆赶到茶馆,倾听各方动静,然后兴奋的议论,甚至朝廷治下的官吏也是如此,有闲有钱阶级更不用说了。
……
宣府镇城十字大街有着众多的茶馆酒楼,特别现在的北门西顺城街这方,算是镇民闲暇游玩的主要所在,各类茶馆如云林立,更是众人等待消息的重要场所。
初九日,连续几天的会议就要闭幕了,这天西顺城街靠湖边的“浮云阁”茶楼更是爆满,楼上楼下都挤满人,各类声音嘈耳,阵阵兴奋的议论声不断传来,连添茶伙计都不由驻足,倾听忘活。
“……鄙人以为,幕府三部,韩朝当为军政部部长、黄仕汴可为监察部部长,张贵虽说才干越发不足,但他算大将军麾下老人了……况乎大将军拟定了任期制,各司主官从崇祯十二年幕府设立起便算任期,张贵离五年任期已经不远。大将军挂念旧情,定会让张贵在民政部上任满,就看接下来是叶惜之还是钟正显接替了。”
“本人看好叶惜之,与政事颇有建树,只可惜他资历浅了……我猜钟正显定为副部长之一,然后顺理成章接替张贵位子,毕竟他是大将军的……而且在算学上极为出众。”
这人的话遭到一堆人反对:“叶惜之哪里资历浅了?他也早早跟随大将军,还是少将军的老师,接替张贵,正当合适!”
“确实,大将军岂是任人唯亲之人?余也看好叶惜之!”
“孙兄刚才言黄仕汴为监察部部长,这点杨某不同意啊,你将迟大使置于何处?他在镇抚司内,才是真正的德高望重!”
“不错,黄仕汴本为迟大成部下,他都成一部之尊了,迟大成还在军政部内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迟大成也定为军政部副部长之一,我靖边军各镇抚可是位高权重的。”
“你等言韩朝为军政部部长,鄙人倒认为,温方亮的可能性最大……”
浮云阁茶楼内七嘴八舌,众人议论得非常热烈,这茶馆内什么成份都有,也因此更加热闹,吸引更多的人前来。
正说得高兴,忽然楼下阵阵骚动,一片的声音道:“韩员外来了。”
“是韩员外。”
“韩兄好啊。”
“又见到韩员外了,当日聆听高论,颇有所获,今日定当再次洗耳恭听。”
一片吵杂中,一个带着真定府口音的浑厚声音响起:“诸位兄贤抬爱,韩某实不敢当啊。”
接着一个五十余岁,双鬓微白,有着挺拔身躯,穿着员外服,眼中饱含睿智的有型成功男满面笑容地进入茶馆来,他手上拿着张报纸,不断对起身迎接的茶客拱手还礼,却正是韩铠徽他爹韩贤伟。
韩父到了宣府镇后,生活富足安定,他也不喜好什么商事经营,最喜便是在茶馆与人高谈阔论,讨论政事。
这方气氛宽容,颇有群众基础,加上韩贤伟每每尽有真知灼见,所以在浮云阁这片地方颇有拥趸,甚至这条街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连新闻司都注意上他。(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65章 发布
在众人簇拥下,韩贤伟到了一个位子坐下,身旁人等主动为他要了一壶上好的龙井,然后团团聚坐围拢,充满期盼的神情。
一胖胖茶客展着手中报纸,迫不及待问道:“韩员外,您以为幕府三部中,当以何几人为长?”
看着旁边人等期盼的目光,便是很远的人也竖起耳朵,韩贤伟微笑着,他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缓缓说道:“诸位,以愚浅见,何人为部长,何人为司长,这其实不重要,我等更应关心的是,大将军完善幕府,这内中玄机奥妙!”
他展开手中的报纸,扬声说道:“民政司原有农牧、商贸,厂矿诸科,现擢司为部,更增部门。特别要注意的,内中新设有一个科技司,军政部也一样,新增一个军科司,此二者想必一样,此中含义何在?”
他说道:“余闻后勤司下有员赖源龙、李茂森、李之芬诸人,本为吏员工匠,现从后勤司脱离出来,尽为军科司司长、副司长。闻此司只为案牍谋划,研究科技,这科技又是什么?”
他思索道:“又闻原木匠吴世宦,也进入民政部科技司担任要职,司内要员不乏原务农、寻矿,制械之人,只因在农商内颇有建树,得以为官……看来幕府非常需要能增进民力物力,擅奇技淫巧之人,诸位如有一技之长,大可去科技司谋个职务。”
茶馆内一片笑声,很多人确实动了心思。不需实作,算算画画便可,便如幕府中的教化司一样,很合各人口胃。
对韩贤伟另辟蹊径,直指他们忽视之处,很多人也暗暗佩服。
就听韩贤伟继续道:“还有这民政部新设的资源司……”
……
茶馆下一阵阵喧哗传来,不时夹着阵阵叫好,听着下面的声音,宣府巡抚朱之冯怒哼一声,重重的放下自己茶杯。
对面大同巡抚卫景瑗只是微微一笑。他听着下方的韩贤伟声音。叹道:“野有遗贤啊,真是剖析入里。”
“贤个屁!”
朱之冯忍不住爆了一句粗话,他铁硬脸上满是怒容,更气得长须飘起。他吹胡子瞪眼睛道:“妄议朝政。国朝体统何在?”
他痛心疾首:“国事沦为小儿辈谈资懒得言了。反正朝廷也要在各处开设报纸……然永宁侯在搞什么,幕府本为各员曩助要力,招募幕僚。当以饱学、忠义为本。这寻矿的,打铁的,制器的全部整入府内,朝廷体统何在?这真是颠倒伦常!”
他越说越气,最后恨恨一掌拍在桌上,几个茶壶茶盏哗哗跳动作响。
朱巡抚到任后,对王斗是极力安抚的,希望宣镇巡抚、总兵能成为地方文武相得,共报朝廷的典范,只是很多事情往往由不得自己。
对王斗在镇内大力发展民生,造福于民,朱巡抚也非常赞赏,当然很多事情也看不惯,特别王斗威望越来越重,镇内诸事滑向自己不可控制的边缘,让他沮丧无比。
还有,王斗决定开发漠南,要大力招募吏员的消息传开,他体系内很多官吏动心,让朱巡抚愀心。
毕竟在王斗治理下,眼下宣府镇少了许多贪污受贿的机会,朝廷也财政困难,粮饷一拖再拖,很多吏员的月俸常常发不出来,可以想象,到时幕下走之一空,他连治政都困难了。
看着卫景瑗,朱之冯严肃道:“永宁侯为武将,只有军政资格,没有民政管辖权力,卫公,为朝廷大事计,你我当一同前往劝诫!”
卫景瑗摇头:“永宁侯管的只是自己屯堡,对外招募吏员时,也只是以幕僚名义,并不违制。再说了,朝廷眼下已经任其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
他摇着头,王斗欲招募吏员,虽整出科、处、厅、部几级待遇,但外人看来,仍然是幕僚吏员,不算官员,所以没有违制,现在他被任为安北都护府大都护,治理漠南民政,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同时他也叹气,冲着那月俸年俸待遇,还有功勋值奖励,怕到时大同镇的官吏也会跑了不少,以前想着王斗没有文人投靠,威胁归威胁,对朝廷还不是致命,现在看来……
而且他屯堡中,军中还学子越多,尽有人才可用。
他心情沉重,国朝风雨飘摇,自己却无能为力,实是内心象刀割一般痛楚。
朱之冯也是神情凄凉,心中涌起无力的感觉,忽然他想起一事,喜道:“左都御史邦华公已前来镇城,李公德高望重,他就任副都护后,想必可以好生教导,使永宁侯幡然醒悟,一心忠于朝廷。”
卫景瑗沉默不语,他也探听到朝廷的消息,李邦华将来宣府镇,所以留在宣府镇也是等待迎接。
只是此时官员出行流行坐桥子,从京师到宣府镇城四百多里路,李邦华从初一日开始走,走到现在,还没走到,所行颇慢。
等待无聊,这些天宣府镇触目满是王斗幕府之事,他也想听听民间的声音,就与朱之冯结伴微服出行,到这茶馆安坐,连各人幕僚都散到雅室外面。
对李邦华的到来,卫景瑗并没有朱之冯那样乐观,他也听到京师宫中消息,对于王斗之事,当时群臣曾有激烈争议,每每各大臣有惊世骇人之言。
特别李邦华本人,还建议过将王斗召进京去软禁,实是……
圣上惟恐永宁侯不安,特地将李邦华发配过来,对他生死早不放在心上,又有什么用?
他缓缓起身,叹息道:“李公来又何用?形势,民心,尽不在朝廷这边啊。”
他走到窗口,看下面人群三三两两。尽在议论幕府之事,很多人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显然眼下的生活,是他们满足的,他说道:“此乃民众之福,却非朝廷之福也。”
他淡淡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吾等尽人事听天命罢,况乎还未到那一步,永宁侯还是忠于朝廷的。”
他轻声自语:“若事无可为……”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阵心痛。还是那种让人强烈颤抖,痛楚到极致的感觉:“吾等便以死报国吧。”
忽然一阵喧嚣,街上很多人在喊:“出来了,出来了……”
……
众多的官吏武将从大将军府涌出来。个个满面笑容。门外一片喧闹。广场上的采访蜂拥而上,还有几个从内中追了出来,他们是许可参与会议。进入大将军内的人。
“韩部长,张部长,说两句吧。”
“钟副部长,对财政司的未来,您有什么看法?”
被采访们围着的人,都带着矜持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所说言论,极有可能会上了报纸,因此措词间都非常谨慎。
这种场面,他们以前也经历过几次,从新奇到自然,早非吴下阿蒙。
对自己成为民政部副部长,钟荣当然非常高兴,同时深感责任重大。
他想了想,郑重道:“承蒙大将军厚爱,让鄙人担任副部长,同时还负责财政司之事,鄙人深感责任重大,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将军管好全府的钱袋子。”
围着的采访一边追问,一边用铅笔快速在硬纸板上奋笔疾书,远远的围观人群,一样探头探脑,甚至注意钟荣的说话口型。
这时一个矮胖的肉球“滚”了出来,却是新任军政部军科司副司长李之芬,他立刻吸引了许多采访的注意,很多人围了上去,叫道:“李副司长,您说两句吧。”
“是啊,说两句吧。”
看众人不注意,钟荣趁机走了,面对采访,他总有不自在的感觉。
李之芬笑嘻嘻道:“好地,好地。”
他迈着自己矮壮的脚步,说道:“让我想想啊。”
他思考着,却越走越快,转眼间,人已经不见了。
崇祯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宣府时报以很大的版面,全面发布了幕府现在的架设结构,以部为最高单位,下设司,司下设处,处下设科,他们的待遇,便是科、处、厅、部几等,然后又分正副。
值得注意的是,李大集硝官功勋卓著,被王斗直接提拔到军科司副司长,享受副厅级待遇,也显示王斗在军工科研上的决心。
整个幕府中,全部分为军政部、民政部、监察部三部,还有王斗直辖的中军部。
这当中,韩朝为军政部部长,以孙三杰、齐天良、林道符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军的训练、装备、编制、征集、衔级、薪饷,还有军事研究等等。
以张贵为民政部部长,钟荣、钟正显、田昌国为副部长,主要职事,便是负责全府的财政、审计、治安、商贸、城建、工矿、水利、交通、农牧、教育等等。
以迟大成为监察部部长,刘本深等为副部长,还有叶惜之荣升为幕府秘书厅厅长,任江宏生人等为副厅长,负责原来钟正显的事务。
钟正显,则在民政部内主要搞审计那一套,他算术出众,居于其位,算物尽其用。
在王斗直辖这一块,有参谋部,情报部,外务部,镇抚司,教化司几部分,军事、民事两大学院,也暂时归在中军部。
迟大成转任监察部部长后,镇抚司由原来老部下黄仕汴接任,温达兴继续任情报部主官不变,温方亮任参谋部部长,以钟显才、钟调阳、高史银三人为副部长。
参谋部权力非常大,是靖边军内唯一可以下令调动、作战,或全军动员的部门,军政部,就没有这个权力。
二者相比,参谋部若现在的朝廷兵部,军政部便若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这也是靖边军内练兵与带兵彻底分开的标志。
当然,王斗的军政部,不象五军都督府那样只是空衔,而是职权明确,非常有权力与设置必要。(未完待续。。)




明末边军一小兵 第666章 骚动
各部主官,也是五年任期,从崇祯十二年幕府设立时算起,最多二任。
主官任满后,若无他用,一般会到教化司、参谋部、监察部挂个虚职,起监督或参谋之用,或到军事、民事学院任职,发挥余热。
王斗新设立了外务部,未来外交之事增多,此部设立,大有必要,以中军抚慰官谢有成转任部长,并将归化司、新闻司划归外务部下属,部下又增设了一个殖民司。
现在府内外宣传诸事,都归新闻司在管,原大使刘本深被调到监察部去,这个原本的锦衣卫百户被调来调去,最终还是干回老本行,也与温达兴彻底脱离关系。
他性格阴沉,野心勃勃,会否与迟大成展开争斗也说不清。
当然,中军部的人员职务,只在军报上发布,军政部各员情况,也在时报上一笔带过,不若民政部、监察部那样,多少介绍了各员的履历情况,职务介绍等。
特别李之芬等人详情,更处于高度的保密状态。
……
除此之外,宣府时报还大规模宣传,全民招募都护府吏员,及吏员考核制度,设立银行,开发漠南等详情政策。
“……报考吏员,以汉籍优先,然不论士民工商,不限宣府镇,凡有报效为国之心,皆可报考……如若录取,将入宣府镇民事学院集训三月,学习民政诸务,发送地方实习半年。便可转为正式科员。”
1...366367368369370...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