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这群年轻的绘图员,都是所里的好同志啊。
“好了,这群讨厌的家伙终于走了,咱们接着出去卖。”张利军说道。
和这些人,就得玩猫捉老鼠。
“对,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现在,咱们接着出去卖。”马海涛说道。
“我和你们一起去。”秦风也要加入到他们中来,因为秦风自己,也算是611所中的一员了!
等到这个月自己领了补贴,也把补贴交给611所,给他们继续研制歼-9战机出力!
天色黑下来的时候,所有的小白菜都卖掉了,秦风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和这些同伴们分开,返回132厂。
“你这是去干什么了”当回到了132厂之后,秦风刚刚进入宿舍,就听到了王刚的声音。
飞行员的待遇是最好的,在132厂里,给他们分配的是双人宿舍,而由于和秦风同房间的试飞员就是组长王刚。
“我本来能早回来两个小时的,但是,我看611所的一群绘图员在卖菜,就跟着他们一起卖菜,然后才回来。”秦风说道。
“卖菜”王刚听到了秦风的解释,顿时很诧异:“喂,你这试飞英雄,也下海去当菜贩子了你以后还打算飞行吗”
“不是,这
第四十一章 来到试飞院
132厂赚到了钱,要投入到132厂的新项目的研发之中去!己方要不断地改进歼-7,这才有活路。
而且,132厂是律属空军的,而611所是律属三机部的,两个部门的顶头上司都不一样,再说,那个项目注定是没有前途的,132厂为何会资助这样一个项目
于是,秦风默默地吃着饭,没有说话,他想起了大家在厂门口卖菜,和那些红袖章们捉迷藏,其实,里面也带着心酸啊。
作为一个设计师,谁不想设计出一款新型号的战机来砸锅卖铁也要干!这就是611所的豪气。
但是,国家正在转型,国家要发展经济,在科研上的投入肯定会下降的,这种情况下,611所能得到的拨款会越来越少。
突然间,他又是灵机一动:“如果把米格-21mf的测绘仿制工作,全部让给611所,这样,611所资金就充裕了,咱们工厂也能腾出手来改型咱们的歼-7 ii,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你呀,别胡思乱想了,这话要是让屠老知道了,怕是要翘胡子了。”
屠老和宋老,他们正在为这次的测绘仿制争执呢,一个要直接测绘,一个要彻底摸透,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发扬风格,把项目让出来
再说,站在132厂的角度看,也不会放手的啊。
这样,反而会让国家焕发出更大的活力来,有竞争,才有提高的啊。
………
“失速尾旋一直是我们国产战机的禁区,严重困扰着空军航空兵训练水平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发挥,影响着飞行安全。飞机一旦失速进入尾旋状态,常常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在世界航空史上,作战飞机失事的原因中有41%是进入尾旋造成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对失速尾旋进行研究和试飞。”
这次,秦风没有继续留在132厂,试飞院对歼-7 ii战机的尾旋试飞是相当慎重的,特意将这个战机定型前的最后一个科目,留到试飞院进行。
于是,秦风在132厂呆了一个星期左右,反复研究了国内外的资料,他就驾驶着歼-7 ii战机,飞到了试飞院。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简称试飞院,坐落于西安市阎良区,创建于1959年。
它是唯一经国家授权的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国家级鉴定试飞机构,是国家级的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机构,同时也是国家“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
可以说,大部分的飞机,都是从这里开始试飞的。
1951年起国家就将空军的五个修理厂转给航空局,我国的航空工业开始走从仿制到独立自主研制飞机的道路。试飞研究院的前身:中国飞行研究院就在那时应运而生。
经过多方面的考察,最后决定在陕西关中阎良的11航校原址上建设。这里条件不错,年可飞日多、气象稳定、没有特大沙尘暴等灾害、绝对海拔低。
飞行研究院进行的第一种整机试飞是“红专”502,也就是初教-6,经过反复攻关,“红专”502的四大故障终于得到解决,在1962年1月5日正式定型。近五十年过去,初教-6依然是空军初级航校的主要初学训练用机,而且还大量出口。
现在,国内的新飞机,依旧是在这里进行试飞的,比如601所的歼-8战机,简直就是试飞院
第四十二章 美男子烧屁股
“反尾旋伞”顿时就有人开口了:“那是什么东西”
“尾旋中,由于飞机的速度相对较慢,飞机的运动是以旋转为主,飞机改变状态的能力较小,但是,飞机要改出尾旋却需要相当大的力。所以,我们想要改出尾旋,要下降好几圈才行。”秦风简单介绍道:“飞机装备了反尾旋伞后,当飞行员无法正常从尾旋中改出时,可以通过座舱内的发射按钮打开反尾旋伞。此时,装在飞机尾部的反尾旋伞会被小火箭带出,巨大的伞张开后,产生很大的牵引力,瞬间改变飞机的空中姿态,直接将飞机从尾旋中拽出。飞行员控制将伞抛掉后,飞机会进入正常的俯冲状态,从而退出尾旋。”
这个原理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试制,就需要试飞院设立专门的研究小组,找到气动规律,来研究这个问题了。
如何进入尾旋,如何又改出尾旋,这是一个很严谨的试飞科学,虽然这里是试飞院,但是对尾旋的研究并不充分,所以,秦风在这里的报告,成了大家重要的依据,上午秦风汇报了半天,下午的时候,就是大家相互讨论了。
同时,屠老等人也坐着火车过来了。
秦风是驾驶歼-7飞过来的,而屠老等人只能坐火车了,这最后的试飞,132厂也相当重视的。
“试飞院,这些年来也不知道更新了设备没有。”屠老走进来的时候,嘴里不由得说道。
屠老作为飞机工程师,不知道来过这里多少次了,最初的时候,试飞院里面的自记仪器,是笔在黑纸上自动划曲线,最后由科研人员分析判读。
“咱们早就更新设备了,咱们的老七室可没有吃老本。”就在这时,一个人向着屠老说道。
“老任!”屠老看着对面的人,不由得说道:“好几年不见了,你这额头上,终于是没了头发了啊。”
任老是老七室,也就是试飞院的测控所的负责人,这次要试飞歼-7的尾旋改出,当然少不了测控所的协助。
磁记录仪,已经是他们开发出来的最新的设备了,屠老随着众人,走进了指挥控制室,看到了上面的简陋的设备,就想起了在法国的见闻。
屠老不由得说道:“咱们的设备已经落后了啊,老任,我建议咱们老七室向上级打报告,从法国引进他们最先进的‘达明’测控系统。”
法国的那套设备,据说很先进啊,试飞院要试飞各种飞机,数据相当重要。
任老郑重地点点头:“是啊,哪怕是咱们经费有限,这飞行测试的设备,也必须要更新换代啊,如果这次咱们飞尾旋,就有新系统的话,那就太好了。”
几个人都没有说话。
尾旋是最危险的科目,哪怕是上次秦风已经改出来了,也不能保证次次都能改出,如果没有能改出,那飞机就没了,飞机在这种试飞中,那些数据,如果能同步地显示到指挥控制室里来,那就太好了。
说完,任老又忘了秦风一眼,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面临的风险是最大的。
“对啊,咱们要是能引进法国的设备就更好了。”秦风说道:“不过现在,哪怕是没有,咱们也要完成试飞任务,屠老,放心吧,和这里的专家讨论过之后,我的信心更强了。”
来这里,秦风收获也很大,继续讨论的时候,不少专家都现场列起来了公式,进行计算推导,别的不说,这里的专家,理论能力都是很强的。
“试飞什么时候开始
第四十三章 堵不如疏
秦风眼睁睁地看着歼-8尾部的减速伞着火,而就在这时,夕阳下,这个火团突然就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向着后面飘落。
这里面的试飞员真是经验丰富!秦风不由得在心中感叹道。
歼-8几乎没有任何的后向视野,在释放减速伞之后,只要没有感受到减速带来的多余的力矩,就知道肯定是减速伞出问题了,这个时候,只要抛掉了减速伞就行了!
同时,在跑道的一侧,有专门等待收减速伞的战士,只见这名战士的手里拎着一个灭火器,追着那着火的减速伞跑,很快就追上了,乳白色的泡沫中,减速伞上的火焰已经被扑灭,但是同时,它也几乎被烧成了渣,就和放了一次孔明灯差不多。
由于没有了减速伞,这架歼-8战机在跑道上滑了很久,几乎是到了跑道的尽头,试飞员才终于踩死了刹车。
此时,秦风已经跑了过去。
从整体来看,这种飞机就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它的座舱依旧采用的是最早的歼-7i的形式,整体座舱盖向前翻转的,这种座舱弹射起来相当的复杂,成功率很低,敢飞这种飞机的,才是英雄啊!
地勤把梯子架了过去,里面,一名戴着高空头盔的飞行员,正在稳稳地从梯子上走下来。
这种头盔和苏联的gsh-4型头盔一般,把整个头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几乎就是随着米格-21的时代一起过来的。
戴着这种头盔是相当难受的,所以,几乎是下了飞机之后,试飞员就摘下了头盔来,说道:“不行,后机身依旧过热,这次减速伞又烧掉了。”
他刚刚说完,就看到了自己前面站了个生面孔,说道:“这位同志,以前没见过啊,看你这眼神,也是飞行员吧”
同行只要一看眼神就知道了,秦风伸出手去,想要向对方握手,还没有介绍自己,这名飞行员已经快步走到了后机身。
刚刚靠近后机身,就能够感觉到一阵热浪袭人,就像是走在沙漠里一般。
秦风跟在对方的身后,知道对方不是无礼,作为一名试飞员,关心飞机是他们的第一要务,在试飞结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飞机的问题。
秦风也同样感受到后机身的热流很大,当来到了尾部的时候,顿时就看出点门道来了。
“这水平尾翼,设计的太靠后了!”秦风说道:“这样后机身的发动机高温,很容易传递过来啊。”
秦风这话,让试飞员转过了头来,说道:“你还真能看出门道来啊,没办法,咱们的发动机不行,想要达到设计的速度,就得拉长机身,如果不把尾翼平移到这里来,那抬头力矩就不够了。”
歼-8的特点就是长,这种飞机想要抬头,需要撬动它的力矩就大,所以加长力臂是最合适的。
秦风听了也只能点头,是啊,一切都是发动机不给力造成的。
但是,不管如何,这都是个设计缺陷啊,国内第一次设计飞机,肯定是有各种考虑不周之处的。
“王昂,怎么样”就在两人说话间,后面又来了几个人,秦风扭头,可以看到顾总等人都过来了。
看到了秦风,顾总也是脸色一喜:“秦风,你怎么在这里太好了,你来和王昂等人一起飞咱们的歼-8好了,歼-7的尾旋试飞,交给别人干。”
听到了秦风的名字,这名叫做王昂的试飞员很是惊讶:“你就是秦风听说你驾驶冒火的歼-7回机场,大家都在议论你的胆子够大啊,现在,你又要飞歼-7的失速尾旋,小心啊。”
说完,王昂拍了拍秦风的肩膀。
第四十四章 我有一个问题
发动机的温度高达上千度,如何冷却就是个技术活,比如,飞机中温度最高的部件就是涡轮叶片,为了给涡轮叶片提高一百度,国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开发出来了空气冷却的涡轮叶片,达到了和国外同类水平的标准。
这就是把空气吹到了涡轮叶片里,这样强制进行散热。
而发动机舱里,也有这样的装备。
发动机是高温的,把这样两台发动机放在机尾,直接包住,放隔热措施,那热量只是散发不出去而已,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能够对后机身进行强制冷却,加大冷却通用活门开度、调整冷却气流流路,这样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秦风,你的这个提议不错!”顾总说道:“这样的解决方案应该更合适,咱们明天就找606所的同志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606所是搞发动机的,给后机身散热,如何布置这些管路之类的,肯定离不开606所的配合。
顾总兴奋地拍了拍大腿,其他的人也是看着秦风,第一次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思路倒也开阔啊。
“走吧,咱们去吃饭。”此时,天色眼看就要黑下来了,试飞院的晚饭开始了。
试飞员必须要保持身体素质,所以试飞员的用餐是在专门的餐厅的。
秦风和王昂一起走进了试飞员的餐厅,同时,也认识了其他的试飞员们,这些人,都是秦风以前听说过的,现在看到了这些前辈,都是由衷的敬佩。
而大家听说秦风马上要飞尾旋了,也更是对他无比的佩服,说飞尾旋的,秦风还真是第一个,而且,他也已经成功地从尾旋中改出来过。
一边用餐,大家就一边交流起来。
“咱们的歼-8,据说今年要定型的,可是今天看来,咱们的飞机问题还是不少啊。”秦风说道。
在场的一部分是飞歼-8的,听到了秦风这么说,也都是觉得很难,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科目都没有试飞呢。
“秦风,如果你也来飞咱们的歼-8,肯定能快不少,你肚子里的墨水多啊,今天提出来的建议,顾总都很看重。”王昂说道。
秦风连连摇头:“我可不行,大家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年,祖国是一穷二白的,但是,靠着苏联的援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建设成为了一个工业国家,这样的成就让世界上刮目相看,但是,也隐藏着风险。
就拿航空工业来说,建立的过于仓促和急迫,建国后,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一下子就能自己生产歼-5,歼-6战机了,可以说,航空科研没有走过技术积累和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这样,苏联援助的项目虽然提高了国内航空生产的技术水平,但是国内在航空科研条件和最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太大的收获,在苏联专家撤走后,航空科研工作又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倒退。
现在,这种形势下带来的后果,在歼-8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