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歼-8仅仅是歼-7的双发放大版,问题就是层出不穷,比如,当初刚刚造出来,仅仅进行了2次滑行所发现的问题就需要厂、所先后解决85个缺陷。

    现在,眼看马上要定型了,问题还是接连不断地出现。

    “说起英雄来,可不仅仅是咱们,就连顾总,也曾经上过天。”王昂说道。

    秦风听的来了兴趣,他看过了耶格尔的自传,知道试飞员有很多故事,国内的试飞员同样有很多的故事的。

    顾总还曾经上过天,这又是怎么回事

    &nbs




第四十五章 机头进气阻力小?(加更)
    “是啊,两侧进气可以把机头空出来,但是两侧进气的话,空气阻力肯定会增加,这样飞机的最大速度就会降低了。”就在这时,一个人说道:“咱们的飞机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拦截苏联人的轰炸机的,速度越快越好。”

    听到这话,顿时,秦风不由得问道:“谁说的”

    机头进气摆明了是代表先进方向的,西方的战机早就步入了两侧进气的时代了,而苏联人在米格-21之后,新飞机也全部都是两侧进气的了。

    这个时候,还有人认为机头进气有好处

    这个理论,说的也太牵强了吧。

    “大家不是都这么认为吗”就在这时,外面走进来一个人,秦风抬起头来,看到的正是顾总。

    “大家都觉得,机头进气空气阻力小,咱们的歼-8战机,主要是为了截击作战,拦截苏联人的轰炸机的,最需要的就是速度,如果改成两侧进气,那阻力大了,咱们的速度就小了,怕是不容易达到上级要求的指标啊。”

    如果是从普通技术人员的嘴里说出来,那也就算了,现在,听到顾总居然也这么说,秦风不由得皱了皱眉头,这根本就是一个谬论啊。

    秦风本来是想要憋住的,毕竟自己是个试飞员,不便于参与飞机设计的事,但是,想想和国外有如此巨大的差距,现在还不迎头追赶,更待何时啊。

    于是,他终于鼓起了勇气,说道:“顾总,我不认为两侧进气阻力就大了。”

    秦风的话,顿时让顾总一愣:“你说什么”

    “我认为,说机头进气阻力大,这是一个想当然的推测,认为机头进气总体截面小,当然阻力小,但是,大家却忽视了空气动力学是一个复杂的高深学问,虽然两侧进气整体截面大,但是机头是尖的,正好可以劈开气流,让气流向两边运动,这样的话,空气阻力可能还会小。”

    秦风早就想过这些问题了,截面积大,阻力就大吗当然不是!机头进气,内部有进气锥,气流顺着机体内部走,这样机体前面宝贵的外层空间都被用掉了,同时气流也会和内外两边的侧壁摩擦,带来更大的阻力。

    当然,具体那种的更大,这是需要经过试验才能验证的。

    “所以,我请大家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做两个相同的机头模型,经过风洞来验证,看一看哪种的阻力更小。”秦风说道。

    顾总睁大了眼睛,望着秦风,说道:“大家都说你是技术型的试飞员,这次我是更清楚了,你不仅仅会飞行,这说起理论来,还是一套一套的啊。”

    “顾总,实践出真知,咱们通过一次风洞实验就能知道了。”秦风继续说道:“西方战斗机早早淘汰机头进气,改两侧进气,所以,这种改法肯定是有充分的道理的,而且,机头装雷达,才能有大口径的先进雷达,让咱们白天黑夜下雨刮风阴天都可以发现目标,现在咱们的飞机都是日间战斗机,可以说是娇小姐,不是老爷们啊。”

    本来,在强-5上已经实现了两侧进气,是用歼-6来改装的,现在到了歼-8,研制的居然还是机头进气,这不由得让秦风有些暗自地担忧,国内外的差距太大了,现在如果还在机头进气上犹犹豫豫的话,那究竟多久才能发展起来

    国家耽搁不起了啊。

    “是啊,顾总。”就在这时,王昂也在一旁说道:“风洞实验又不会耗费太多,我们可以用风洞做一次实验啊,我赞同秦风同志的意见,机头进气已经落伍了,两侧进气才是未来的方向。”

    不仅仅是歼-8,哪怕是咱们的歼-7,也可以想办法向着两侧进气靠拢啊。

    “好,那我和所里打个招呼,就做一次实验。”顾总也是下定了决心。



第四十六章 平淡无奇
    秦风莫名地想起了自己看到的资料,国际的试飞设备早就更新换代了,比如法国的,随时传输数据,试飞院如果能引进这种类型的设备的话,那自己飞机上的各种状态,地面就能直观地看到了,比现在这样靠着无线电联络效率要高得多了。

    来到试飞院之后,这架飞机加装了试飞院研制的数据记录设备,但是这些数据,照样要飞回去才能研究。

    也就是说,如果飞机摔了,数据也就没了,这种情况下,照样需要冒着任何危险,把战机开回去的。

    秦风在心中暗自地打定了主意,同时,手上开始逐渐地减小油门。

    “速度已经降低到五百。”

    “速度降低到三百。”

    “速度降低到二百四,操作已经很吃力了。”

    秦风一边操作飞机,一边不断地汇报,想要尾旋,那就首先要失速,降低速度,就是失速一个最常见的。

    “速度降低到二百二,机头抬起来了!”

    和理论分析的一模一样,随着速度继续降低,飞机机头向上抬起,迎角变大,进入失速状态。接着,按照预案,秦风进行了几下错误的操纵,飞机就准确地进入了正尾旋。

    正常飞行的时候,只要不是误操作,那是无法进入尾旋的,只有在激烈对抗的时候错误操作,才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

    而作为试飞员,如何进入尾旋也就是一门技术活了,当飞机在进入尾旋的时候,秦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接着,就是天旋地转。

    不过感觉反而比上次要好一些。

    上次飞机是倒扣着进入尾旋的,脑袋顶着的是大地,大地的旋转,很快就会让人产生恶心欲吐的感觉了。

    但是这次却是正着进入尾旋,头顶还是天空,而且,在万米高空,是没有云彩的,没有白云,就没有参照物。

    飞行员的身体素质都是相当好的,转过几圈来,适应了,和平飞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歼-7战机进入了尾旋,就像是进入了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漩涡一般,旋转着向下转动。

    这个时候,秦风都有一种想要向左压杆的冲动了。

    如果能够判断出来现在飞机是向右滚转的,那一般的飞行员的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向左压杆,用来改平坡度,这样只会让尾旋更加厉害,最终无法收拾。

    “006已经进入尾旋,高度一万一。”

    在进入尾旋之后,也不能立刻改出,还要体会一下进入尾旋的这些感觉,回去之后汇报的。

    于是,战机就一圈圈地旋转着下落,秦风在心中暗暗地竖着:“一,二,三…”

    当数到第六圈的时候,他继续喊道:“第六圈尾旋,高度八千,准备改出。”

    说完,他放开了手和脚。

    没错,在这种尾旋中,不能按照平常的正向操作来改出,因为高度还有,所以首先的实验就是平舵、杆中立,如果尾旋还不能停止,再压顺杆。

    操作杆被放开了,处于中间位置,方向舵上的脚也离开了,防止因为紧张而误操作,此时,秦风的身体由于过载被压在了座椅上,眼睛依旧在盯着各个仪表,同时,嘴里还在数数。

    “七,八,九…”

    “高度五千,没有改出,准备顺杆。”秦风看着自己前面的仪表,现在已经转了十五圈了,平杆还是不行,那就必须要顺杆了。

    就在他喊完了之后,突然,感觉到飞机不再转动,开始向下俯



第四十七章 邀请飞歼-8
    这天飞完了尾旋,秦风和大家一起研究总结了这次的尾旋科目之后,时间还早,于是,绕着试飞员的跑道跑步。

    飞行员,身体素质必须要高,每天的体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

    但是,就在今天,他刚跑了一圈,就看到了李团长的身影。

    “李团长,您也跑步啊”秦风问道。

    “是啊,咱们都一样,最近感觉怎么样”

    “还有最后两个科目,这次的尾旋试飞就结束了。”秦风说道:“咱们的歼-7战机,这次终于算是完成了所有的试飞项目,不留任何的遗憾了。”

    “是啊,这次试飞结束,一个二等功是跑不掉了。”李团长说道:“怎么样,今后有什么打算”

    此时,两人已经跑到了单杠的前面,秦风正要跳上单杠去做引体向上,听到了李团长的话,顿时一愣:“我当然是回132厂啊,怎么了”

    “最近顾总在不停地打报告,试飞院也看重你,怎么样,你愿意继续留在试飞院吗”李团长问道。

    留在试飞院

    对试飞员来说,试飞院就是最神圣的殿堂,如果能留在试飞院,当然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自从开始试飞歼-7战机,秦风已经对132厂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自己还是611所的新歼项目的参与者。

    自己如果离开了成都,在试飞院发展的话,那这一切就全部放弃了。

    想到这里,秦风定定地说道:“我的根在成都,咱们的歼-7 ii虽然完成了试飞,但是,据说咱们接下来就要引进马可尼公司的航电设备来改良咱们的战机了,还是需要试飞的,而且,我还答应了611所的宋老,我不能失信,我要留在成都。”

    李团长听到了秦风的话,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秦风对成都的感情很深啊。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一声咳嗽,扭头一看,原来是顾总。

    “秦风啊,有空吗看看咱们的歼-8去”顾总向着秦风说道。

    “走吧,一起去看看。”李团长也说道。

    于是,三个人向着歼-8的机库而去,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

    “秦风啊,现在试飞院对你的评价很高,大家都说,咱们第一代的试飞员是勇气型的,第二代的试飞员,就已经是技术型的了,你就是咱们第二代试飞员中的佼佼者。”顾总说道:“按照你的提议,咱们重新修改了歼-8的发动机散热系统,后机身过热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刚刚建国的时候,很多飞行员都是从陆军转过来的,身体素质足够好,但是知识水平却不够,简单的飞行原理,在他们这里也是天书一般。

    至于试飞员,那是从飞行员里面挑选出来的,知识达到高中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一代的试飞员,靠的就是自己的勇气,靠着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完成的一个个的试飞任务,而秦风呢知识水平高,很多问题能动脑子想,判断情况,而且还能解决问题,这太难能可贵了。

    歼-8后机身高温的问题,一直时有发生,总是解决不掉,烧毁减速伞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是头疼,谁知秦风的提议下,厂所联合,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来修改,今天又飞了一次,结果真的给解决了!

    顾总对秦风是佩服的,有这样的试飞员来给己方飞歼-8,那歼-8在年底之前的定型就更有把握了



第四十八章 歼-13的诱惑
    这就是歼-13.

    如果说这个项目的预研的话,那可以追溯到60年代,有了越南战争的战例,研究人员发现笨重的重型战斗机在空中反而敌不过小巧的轻型战斗机,空战多发生在中低空跨声速,还是以目视格斗为主,因此需要有较高的跨声速盘旋、上升和加速能力,就萌发了研发前线战斗机的设想。

    到了1972年3月12日,601所总体室副主任方宝瑞领导的小组正式向六院报送短距起落歼击机的设计方案。

    1972年9月26日,六院作出批复,将该机的研制下达为二号任务,指出:“二号任务为前线歼击机,突出机动性,方向是正确的,但要大力减轻起飞总重,力争推重比达到或超过1.2,在确保机动性的前提下,争取续航时间比歼-6有延长”。

    这款被称为二号任务的战斗机,后定名为歼-13。

    转眼间,七八年过去了,这款战机陆续研制中,指标不断调整,现在又趁着东风,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上次去埃及带回来的那架米格-23!

    米格-23对国内的军机研制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它的机头,是要准备移植到歼-8上的,它的可变后掠翼结构,被洪都很看重,同时,它的尾部还有一台大推力的涡喷发动机!

    米格-23战机采用的是 r-29-300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结构为双转子,环形燃烧室,气动喷嘴,高温涡轮,加力推力全程无级可调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推力81千牛,加力推力 122.5千牛。推重比6.5。

    可以说,它简直就是给歼-13量身打造的!

    歼-13以前计划采用斯贝,但是推力不足,后来有打算采用涡扇-6,但是这款发动机一直在难产之中,而国内在引进之后,发现这种米格-23发动机在单位推力、推重比、中低空亚跨声速的高度、速度特性上都优于歼-13飞机计划装备的涡扇-6 发动机。

    简单说一个指标,比如秦风看到的幻影4000,采用双发动机,爬升率超过了300米每秒,已经是逆天的存在了,但是如果把这款米格-23的发动机给歼-13装上,爬升率和双发的幻影4000不分上下!

    现在601所正是兴致勃勃,上下鼓足干劲,希望把这款战斗机捣鼓出来,成为国内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机。

    秦风的飞行技术出众,同时秦风的理论储备很丰富,601所也希望有这样的试飞员能够加入进来,让歼-13的研发锦上添花。

    现在,歼-13还是个绝密项目,按说秦风是不能知道的,所以,顾总也只能简单地说几句:“咱们计划的歼-13战机,整体结构和f-16差不多,带边条翼,大迎角性能,盘旋性能都相当出众。”

    看着秦风不说话,顾总继续说道:“咱们继续走的是空中李向阳的方案,自重只有9吨,机动性高…”

    空中李向阳的方案听到了顾总的话,秦风顿时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去西方的考察,开阔了秦风的视野,未来的战争中,电子技术会占据越来越大的作用,己方的歼-7 ii战机,都试图在换装西方的先进航电系统,让战斗能力有大幅度的提升。

    毕竟,己方连个机炮热线都没有实现呢,西方已经是导弹为主了。
1...1011121314...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