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不是自己的事,而是雷达的事啊。

    战机,需要有武器才行,以前的歼-7,机炮就是




第五十三章 两侧进气阻力小
    这条横线这么一指,朱组长首先反应过来:“对,就是这样,咱们可以把进气锥的这一部分进行一下改进,用导电橡胶包裹一下,不行的话就再加一层金属网,不过,这个区域一定要计算好!”

    众人心中都很兴奋,很多时候,只要转变一个思路,就很容易解决了。

    当年国内刚刚发展轿车,几个厂家就发现,自己造出来的轿车,仪表盘总是会反光到前面的玻璃上,怎么改进也不行,这个时候,终于有人想到和国外对比一下了,这一看就找到诀窍了,既然反光,那就干脆把仪表盘上面加一个遮光罩啊!

    现在也是这样,雷达波束向下的倾角太大,但是不能调整雷达转动的万向节,那干脆就在这进气罩上下功夫,将进气罩的下部某一部分改造,挡住射向地面的雷达波束。

    这个面积多大,是有很大讲究的,太小了,挡不全,太大了,那又会损失太多的能量,这是要精心计算的。

    于是,众人就在现场开始了测量,雷达天线的倾角,高度,进气罩的尺寸,秦风已经接过了粉笔,跟着众人一起在地面上直接计算。

    不知道什么时候,顾总过来了,看到秦风的表现,很是满意,这才是真正的专家级试飞员,不仅仅是回馈试飞出来的各种问题,更是要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国内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试飞员!

    夜幕笼罩了大地,又是紧张的一天过去了,秦风吃过饭,来到了顾总的办公室里。

    “顾总,您找我”秦风问道。

    顾总点点头:“秦风同志,我是来向你宣布一件事的。”

    秦风顿时表情严肃起来,他要和自己宣布什么

    “咱们的一个气动小组,前赴咱们的兄弟单位吹风洞,现在,数据已经统计上来了。”顾总说道:“让咱们很是惊讶,两侧进气的空气阻力居然比机头进气还要小!”

    当时,秦风向顾总提出了反对意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仅仅凭借想象,就认为机头进气方式空气阻力小。

    按照秦风的建议,601所分别做了机头进气和两侧进气的模型,去风洞里面一吹,这下结果出来了,居然是两侧的更小。

    对这个结果,秦风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机头进气绝对是该淘汰的货色了,毕竟,看看西方世界,自从f105战斗机之后,彻底抛弃了机头进气,全面转向两侧进气,为何

    肯定是两侧进气更有效啊。

    一架战机,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果机头进气效率高,那负责气动的设计师们肯定会坚持机头进气,和负责雷达的设计师们打嘴炮的。

    但是这种情况没见到,西方全面抛弃了机头进气,肯定是这种方式的劣势更多啊。

    “不仅仅是阻力大小的问题。”秦风继续说道:“顾总,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咱们的飞机在设计的时候,进气道应该是越短越好,现在咱们的机头进气,那进气道是最长的,对发动机肯定是有不利的一方面的。”

    这是秦风琢磨出来的新的方面,看看西方的那些f-15,f-16的战斗机的图片,就可以发现对方的战机,进气道很短,几乎是直通发动机的。

    机头进气,内部就得留下进气道,结果有大片的空间都利用不起来,如果改成两侧进气,那机头就能空出很大的空间来。

    两侧进气的好处是很大的。

    顾总点点头,也不接秦风的这个话茬,说道:“秦风同志啊,好好干,



第五十四章 超音速振动
    国内以前从未研制过机载拦截雷达,这是第一次,虽然是地面上检测过了,但是装机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技术难题在前面当拦路虎。

    雷达无法截获目标,比地面杂波要难对付多了,秦风这次就帮不上忙了,只能看着朱组长等人忙来忙去,拆解各种设备检查,这次耽搁的时间就更多了。

    歼-8的试飞任务很紧张,不能总等着雷达,于是,就在雷达一部分电路被拆下来检测的空档,秦风再次驾驶歼-8起飞了。

    拉杆,收起落架,美男子腾空而起,开始了爬升。

    “006报告,高度一万五,速度六百,仪表正常,准备超音速测试。”

    “001收到,注意,打开加力,加速到1.3马赫。”

    “006收到。”秦风在无线电里面喊道,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眼自己左侧的一排开关,熟练地拨动起来。

    突然间,后背上一股强劲的力道传来,尾部的两台涡喷-7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内,更多的航空燃油被喷了进来,熊熊燃烧,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向后喷出,动力瞬间增加,推背感比在地面上要强劲的多。

    这毕竟是双发战斗机。

    加力是战斗机特有的一种手段,普通的发动机,前面压气机压缩空气,后面燃烧室点火,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叶片,然后就喷出去了,这就是正常运转。

    而加力,则是在发动机的后面增加了一个燃烧室,气流过来之后,里面还是有一部分氧气的,可以助燃,所以继续喷油,燃烧,这样就可以提高动力了。

    当然,这个时候发动机的耗油率会增加好几倍,几乎就相当于是给发动机嗑药了,不能长时间使用。

    随着这强大的推背感传来,一万五千米的高空中的歼-8战机,也开始加速了,空速表不断地向右转,战机逐步地向着音速接近。

    曾经,音速就是挡在飞行器面前的一堵墙,任何接近音速的飞机都会撞上这堵墙,然后被拍得粉碎。

    秦风很敬佩的试飞英雄耶格尔,是第一个飞过音速的试飞员。

    现在,随着超音速飞行的规律被不断地掌握,战机早就能进入超音速飞行了,挡在飞机速度前面的不再是音障,而是热障。

    机头的前面,突然出现了一股白色的雾气,秦风眼前一亮,这场景几乎都是在万米以下出现的,这次居然能够在一万五千米上看到音爆云,真是太壮观了。

    只见机头前面的白雾迅速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圆锥的模样,就像是一把横着的伞,接着,机头突然穿过了伞顶,穿过了这层白雾,刺破了音爆云!

    声音已经被秦风甩在了身后,他已经比声音的速度还要快了!

    头盔上面的玻璃已经被放了下来,在这种高度上,必须要吸氧才行,这全盔罩在头上,很是累赘,秦风用眼角的余光不断地扫着空速表,嘴里喊道:“1.1马赫。”

    “1.2马赫。”

    马赫表的指针还在转动,突然间,秦风感觉到脚上的方向舵传来了颤动,这颤动传递到了自己的两条腿上,跟着,整个机身都晃动起来。

    “006报告,机身振动,原因不明。”秦风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机身的震动是最为可怕的,因为这代表着飞机的气动布局是有问题的,再飞下去,飞机随时都会在空中解体的。

    尤其是这弹射装置极其不可靠,如果飞机解体,那自己可能就会牺牲了。



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
    战斗机,当然是有后视镜的了。

    战斗机的后视镜,当然和汽车的不同,在外面伸出两个耳朵来,这样的风阻是巨大的。

    战斗机的后视镜,是在座舱内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前面的风挡内侧。

    由于早期战机座舱后带很大背部舱室,影响后视的视线,都用后视镜补充视角盲区,不用说米格-21这样的战斗机,哪怕是到了后世的苏-27,米格-29,全部有后视镜,哪怕是国内的歼十,飞豹,也都有后视镜。

    f-16没有,虽然它是气泡式的座舱,其实飞行员还是渴望有的,只不过它是整体式舱盖,前面没有风挡,所以没有地方布置。

    这个后视镜有什么用f-16那宽大的气泡式座舱,飞行员不会扭头向后看吗

    如果是正常的飞行,那向后扭头还差不多,如果是在大过载下,身体被紧紧地压在座椅上,这个时候,还想要扭头向后看这可不是打游戏。

    相比之下,某些型号就更困难了,比如米格-21mf,由于后面巨大的背脊遮挡,导致它没有半分的后向视野,即使是布置了后视镜,飞行员也看不到后面,都被挡住了。

    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该上后视潜望镜了。

    没错,战斗机上还有潜望镜。

    潜望镜最常见的是装在教练机上的,这个时代的教练机,前后座位都是一样高的,这样后舱的教官在起降的时候,前面啥都看不到,所以干脆就搞个潜望镜来观察,虽然累赘,总比没有好。

    甚至有的还是联动的,只要起落架一放,这潜望镜就自动伸出。

    而歼-8的试飞机,为了能向后看,也有专门的后视潜望镜,外面的部分紧贴着前面的加强框,不会向外伸出很多,同时,也能够看到后面的景象,比如秦风最希望观察的方向舵!

    再次打开加力,那种熟悉的推背感传来,歼-8战机继续开始了加速,一点点地冲过了音速,继续提速。

    秦风没有再去注视马赫表,这个时候,他紧紧地盯着潜望镜,注视着后面的方向舵,同时,两脚继续稳稳地放在方向舵上,当方向舵上传来那熟悉的震动感的时候,肯定就是1.24马赫。

    机身轻轻地颤动起来,和刚刚的感觉一样,秦风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尾部的方向舵舵面,是不是由于方向舵舵面的晃动引起来的

    如果是的话,那自己肯定能够看到方向舵舵面的左右摆动的!

    秦风的身体在跟着颤动,脚下的方向舵也在跟着振动,虽然整个机身都在轻微的振动,却能够清楚地看到,那方向舵舵面一直和垂尾平行,半点没有晃动!

    这真是太奇怪了,难道自己判断失误

    秦风将目光从潜望镜上离开,低头一看,马赫表已经指向了1.35马赫,自己从1.24马赫开始振动,就一直在加速,但是到了1.4,也没有看到方向舵的明显的有规律的晃动。

    “006,报告情况。”耳机里传来了声音。

    “006报告,振动持续,没有找到原因。”

    “返航。”

    歼-8战机平稳地落地,这第一次的歼-8超音速飞行,就这样结束了,秦风坐在座舱里,迟迟没有走下去。

    “喂,秦风,怎么不下来”下面有人喊道,正是王扬。

    “飞到1.24马赫的时候,感觉到明显的振动。”秦风说道:“可是,却不知道它为何会振动。”

    说话间,秦风爬着梯子,走了下来,一旁的王扬说道:“是的,大家在进入超音速之后,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咱们现在的试飞就是在1.2马



第五十六章 别想给我扣屎盆子
    战机的设计师,很多时候就是要和这些复杂的数据打交道的,每次回来之后,都会有海量的数据,如果没有好的数据处理软件的话,就靠着肉眼看,那绝对是让人最心烦意乱的。

    现在的电脑屏幕绝对不是彩色的图形界面,是黑白的,里面的字符不断地跳动的,足以让最熟悉的人也会眼花缭乱,但是,秦风却是紧紧地捕捉着那些数据,很快,他就发现了端倪。

    每次当自己飞到了2.24马赫的时候,里面的液压油的压力就开始不正常了。

    这些都是数据,如果要是有绘图软件的话,就可以把它绘制成为一条波浪线了,这条波浪线的峰值很高,峰谷的数据都要比正常高出不少。

    “停。”秦风说道:“这个液压油的数据,是哪里的”

    秦风能认出是液压油来,但是认不出是哪里的液压油,毕竟战机里面需要操作的舵面很多。同时为了备份,任何一个舵面都是有好几个回路的。

    听到了秦风的话,电脑前面的操作手按动了键盘上的空格键,顿时界面就停下来了,他也是点头说道:“是啊,这个液压油的数据不正常,这是方向舵的主液压油管路!”

    方向舵的主液压油管路居然内部的油压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同时,秦风也明白过来了,怪不得自己的脚下感觉到方向舵在晃动呢,脚下蹬着的脚蹬,其实连接的是个液压油开关,这里面的油压在上蹿下跳,带动着脚蹬当然也就跟着颤动了。

    但是,这和战机的整体振动,又有什么关系

    秦风继续在心中想着,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因果关系,究竟是先有的液压油管路波动,才有的振动,还是先有的振动,才导致的液压油管路波动

    “其他舵面的数据呢”秦风说道:“调出来看看,看其他的数据是否正常”

    战机不仅仅有方向舵,还有升降舵,前面的机翼上还有襟翼,这些都是需要液压油来操作的,同时,液压油也是要有助力的。

    如果开过车的人就知道,发动机着火的时候踩刹车,轻轻松松地就踩下去了,如果发动机熄火,第一下能踩下去,第二下,第三下,就踩不动了。

    这是为何

    因为发动机会提供助力,增加油压,这样才能提供足够的力矩。

    战机也是如此。

    最初的战机操作,靠的是钢索,就和自行车的闸线一般,完全靠飞行员的臂力,那个时候驾驶飞机是体力活。

    再后来,就是液压油了,液压油的压力就来自于发动机提供的助力。

    发动机带动的是一个加压油泵,所以,如果是这里出的问题,那所有的液压油的管路,应该出现的都是同样的数据才行。

    秦风想到了,在场的其他技术人员自然也想到了。

    难道是这油路里面的问题

    “不可能的,我们的油路没有任何问题。”就在这时,一个人说道:“我们的油路系统一直工作正常,绝对不会出问题的。”

    秦风望过去,说话的是一名中年人,他的两手扶着桌子角,看着屏幕上的那些数据,同时,嘴里是斩钉截铁的,他的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不是你们油路的问题,这里的油压为何会出现问题

    “肯定是传感器的问题,如果油路有问题,那所有的油压都应该变化才对,现在就只有这一个数据有问题,肯定是传感器!”

    如何监测这些数据当然是使用传感器了


1...1213141516...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