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第五十七章 打圆场,和稀泥
    秦风读过很多书,尤其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些军工知识,他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技术是技术,政治是政治,但是苏联人经常把它们混为一谈,比如,进行一个项目,只要是没有完成,只要是出现故障,那就是这个人的思想有问题,比如苏联的坦克设计局的局长费尔索夫,就被关起来过,理由是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速箱。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技术人员都会有一种想法,只要是我设计的,绝对不会错,出错的都是别人的事!

    他们要极力地撇清自己的关系。

    在132厂的时候,秦风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每次试飞员回来,大家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处理,各抒己见,在辩驳中找到真理。

    但是现在,在这里,却遇到了一个偏执的工程师,自信自己的设计没问题,这种态度,让秦风很是恼火。

    秦风不会在这个时候退让,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退让,那就可能要浪费更多的时间来寻找问题,自己坚信问题出在油路上,那就是要坚持下去!

    两人怼起来了。

    顾总一看不妙,立刻在一旁打圆场:“大家都是为了干革命,都是为了解决飞机的问题,何必这么闹矛盾呢”

    顾总说完,向秦风使了个眼色,王扬也在旁边赶紧说道:“是啊,大家都是为了咱们的歼-8项目,没必要大家闹矛盾啊,秦风,你还年轻,就向王主任认个错好了。”

    “好吧,我可以道歉。”秦风说道。

    秦风这么一说,对面的老王才算是满意,点点头,但是接着,秦风就再说起来了。

    “我道歉,是为了咱们现在的态度,我绝对没有想给您扣屎盆子的意思,但是绝对不是观点,我的观点是不会改变的,问题就出在油路上。”

    “你!”老王懊恼至极,两个胳膊都开始哆嗦起来:“你,你…”

    “顾总,既然大家争执不下,咱们再飞一次好了。”一旁的王扬说道:“王主任不是说传感器坏了吗咱们换个传感器,再飞一次,不就知道了要不咱们换一架飞机,就我飞的那架,换上新的传感器,如何”

    顾总点点头:“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咱们再飞一次,就知道是不是传感器的问题了,如果数据正常,那就是传感器的问题。”

    “如果数据不正常呢”秦风向顾总说道。

    顾总没有回话,老王就已经开口了:“不可能,我敢打包票,这次上天,肯定会正常!”

    秦风很是无奈,自己不是顶撞他,自己只是对事不对人。

    其余的技术人员去准备了,换传感器,准备试飞,王扬也准备去了。

    等到人群散去,顾总慢慢地走到了秦风身边,说道:“秦风同志啊,你别见怪,老王啊,在液压操作系统上研究了三十多年,他是很自信的,再说,又不是所有的油路都有问题,就这一个数据奇怪,所以,要说传感器故障,也是有可能的。”

    大家都知道老王的暴脾气,谁敢说他设计的有问题,他肯定会和谁拼命的,再说,以前还真没见过他在什么地方出过问题。

    现在,秦风一口咬定是液压油路问题,难怪老王要着恼。

    不过,顾总也要和稀泥,要照顾秦风的心情,毕竟秦风是自己挖过来的,如果秦风心中委屈,跑回132厂去了怎么办

    他参加试飞,很快就



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
    “老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顾总在一旁开口了:“第一次,你说是传感器故障,咱们换了传感器,换了飞机,还是同样的状况,你怎么能继续坚持你的观点呢”

    “我,我。”老王说了几声我,还是感觉到的确是自己不是,但是,自己也很委屈啊,自己觉得没问题,怎么会出故障呢

    “老王,咱们坐下来,一起研究研究,这数据为何会这样,不是更好吗还有,咱们叫秦风也一起来研究,好不好咱们已经老了啊,咱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想要发展,还得看他们这些年轻人啊!”

    说完,顾总说道:“秦风同志呢”

    “秦风同志还在飞机那里。”

    现场观摩,看看飞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顾总带着老王等人,一起向着外面走去,果然看到了秦风和王扬,已经爬到了垂尾上,在那里研究着。

    秦风的脚踩着机尾,用手推动方向舵,在地面上,方向舵已经处于锁死状态,当然是推不动的了。

    歼-8是地地道道的二代机的模样,它的尾部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单垂尾,这和什么米格-23,f-4战机都是一样的。

    之后的三代机,很多都是双垂尾了,其实,双垂尾的创意是从米格-25开始的,这款飞机要高空高速飞行,高空空气稀薄,生怕舵面的气动力矩不足,所以设计师就想出来了双垂尾的办法。

    结果,双垂尾就流行起来了,各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几乎都是双垂尾的布局,比如f-14,f-15,f-18,苏-27等等,再后来,为了隐身,那一个高大的垂尾就更不行了,全部都是倾斜的双垂尾的布局。

    现在,歼-8还是一个高大的单垂尾,虽然是从歼-7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垂尾面积至少比歼-7要大一半。

    秦风的手摸着舵面的部位,这个舵面有一个竖直方向的轴,这个轴的下面就是液压的舵机,接受前面的脚蹬的指令,在液压助力下发生偏转。

    自己在座舱的时候,哪怕用了后视的潜望镜,也没有发现这个舵面有明显的偏转,但是,如果是微小的偏转呢

    垂尾的前缘是很宽的,后面窄,如果方向舵仅仅有微小的偏转,那自己是看不到的,同时,也只有微小的偏转,才能引起液压油管路的如此高的频率的反复变化。

    秦风抚摸着,向后想要看个究竟,突然间,王扬喊道:“小心!”

    秦风赶紧收脚,他已经一脚踏空,差点就要摔下去了,这里距离地面有两米多高,摔下去肯定会受伤的。

    王扬想要去抓秦风,却已经太迟了,秦风在情急之下,手一下就抓到了方向舵和垂尾的间隙里,这里的缝隙比较宽,手指伸进去都没问题!

    他的身体倾斜了一下,看得众人捏了一把汗。

    飞行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每一个飞行员都是国家耗费巨资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安全也是格外受到照顾的,如果秦风意外摔下来,伤了什么地方,导致以后无法再飞行,那就麻烦了!

    秦风也是吓了一跳,自己差点就掉下去了,好险!

    他稳住自己的身体,缩回来了手指,看到了手指上多了一层摩擦下来的铝合金蒙皮的碎屑,看着舵面被自己手指这么一插,居然微微地颤动了一下,忽然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景。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气流不断地吹过,从垂尾的前缘分离,又从后面的舵面尾部汇聚,当速度到达1.24马赫的时候,这两股气流的冲击下,这个舵面就



第五十九章 18式
    问题已经想到了,但是,怎么解决可不容易。

    按照秦风的说法,这属于高速下机尾乱流的作用,打在了垂尾上,导致方向舵小角度地摆动,带来的油压骤变和机身颤抖。

    怎么解决难道要修改后机身吗这可是个大工程。

    而且,很多时候,这东西都是没有计算公式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才知道,甚至吹风洞也吹不出这么细致的变化来啊。

    一点点地修改后机身,一点点地试飞,那恐怕一年半载都搞不定的。

    众人都在苦苦地沉思着,秦风想起了上次解决雷达的问题,顿时就有了主意。

    204雷达受到了地面强烈的杂波,导致雷达失效,当时谁都解决不了,后来自己想到了米格-21mf的进气锥,想到了那特殊的导电橡胶的涂层,这才如法炮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己方的歼-8在试飞中遭遇了这方向舵的颤动问题,这个问题想要解决,也可以找个例子来参考啊。

    什么例子

    当然是米格-23!

    己方已经交换过来了一架米格-23,这架飞机对601所来说,机头的参考价值很高,因为歼-8必须要改两侧进气,才能容纳大口径的雷达,正好可以仿制过来,同时,在尾部,两架飞机虽然一个单发,一个双发,但是尾部都是高大的单垂尾,这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参考的对象了。

    想到这里,秦风说道:“顾总,我建议咱们参考一下那架18式的垂尾设计,如何”

    骤然提起18式来,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所谓的18式,当然就是那架米格-23,在弄回来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就在机头临时急匆匆地用绿油漆刷了个18的标志,结果就变成18式了。

    现在,秦风这么一说,顾总也是连连点头:“对,我们可以从18式上找找我们的液压操作系统中的差异。”

    当年,国内也曾经得到过f-4鬼怪的残骸,但是大家从未想过仿制,因为美国的体系和苏联的体系是不同的,国内一直走苏联体系,想要全盘推倒,搞西方的体系,那是不行的。

    现在,米格-23对国内的仿制意义是比较大的。

    “秦风,老王,你们来,咱们去找找看。”顾总说道。

    秦风顿时一愣,看着顾总那样子,难道那架米格-23是在这里

    米格-21mf,上级已经确定让成都来测绘仿制了,就在132厂里面停放着,拆开了测绘,而那架米格-23,却是不能交给一个单位的。

    有很多单位都在等着呢,机头,进气道,可变后掠翼,发动机,都是给不同的研究所的,这种情况下,放在某个单位里不合适,所以,就干脆放在试飞院了,大家都到试飞院里面来研究。

    别看秦风已经来了试飞院很久,但是因为部门不同,这还是在国内第一次见到这架战机。虽然就在歼-8的机库附近,但是没想到,这么久了,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机头,一侧的机翼,已经都拆下来了,当走进去的时候,还有一群人在飞机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个老者,正在拆开的机翼转轴部位,仔细地研究着。

    “陆老”秦风不由得喊道。

    这名老者,就是上次去埃及的时候一同去的陆老,当时大家忙于工作,没有怎么交流,现在看到陆老,秦风一眼就认了出来。

    “秦风啊,你来了。”陆老很是兴奋,说道:“你说两侧进气比机头进气好,阻力小,大家都不信,结果一做风洞,还真是你说



第六十章 液压阻尼器
    听到了秦风的分析,陆老点点头:“没错,秦风,你年龄不大,学问不少啊,你说的这些,都是摆在咱们面前的问题,虽然有困难,但是咱们必须要畏难而上,这样才能有进步,你说呢”

    在国内的各个研究所里,只有陆老一直痴迷可变后掠翼,也一直在研究可变后掠翼,虽然有各种技术问题,但是,他是不会放弃这个方向的。

    秦风也只是客观地分析了一遍,毕竟现在欧洲的狂风战斗机,也是可变后掠翼的,所以如果己方奋起直追,说不定也能打造出这种机翼的战机来的。

    反正大家来这里是来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到解决歼-8的垂尾方向舵抖动的问题。

    “咦,顾总,你们不是该去看机头吗对着这尾巴看什么”陆老天天和这战机接触,早就熟了,看他们径直奔向尾部,继续说道:“要说尾部的话,那可折叠的腹鳍也不错,放在你们的歼-8战机上,就不怕起飞的时候擦屁股了。”

    腹鳍当然是要考虑的,但是现在要看的不是腹鳍,而是方向舵!

    为了研究这款飞机的构造,表面的蒙皮已经都拆掉了。

    整个机身,就像是医学研究中的骷髅一般,剩下骨头架子了,这骨头架子,就是战斗机的框架。

    战机的结构,也是有讲究的,早期的低速飞机上,机身的承力构架都做成四缘条的立体构架。

    为了减小飞机的阻力,在承力构架外面,固定有整形用的隔框、桁条和布质蒙皮,这些构件只承受局部空气动力,不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

    机身的剪力、弯矩和扭矩全部由构架承受。

    之后,就是硬壳式机身,采用框架、隔框形成机身的外形,而蒙皮承受主要的应力。这样蒙皮必须足够强以维持机身的刚性。所以重量较重,很少有飞机采用这种结构。

    为了使机身结构的刚度能满足飞行速度日益增大的要求,需要使蒙皮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所以现代的机身结构,广泛采用了金属蒙皮,并且将蒙皮与隔框、大梁、桁条牢固地铆接起来,成为一个受力的整体,这就是半硬壳式机身。

    在半硬壳式机身中,大梁和桁条用来承受弯矩引起的轴向力;蒙皮除了要不同程度地承受轴向力外,还要承受全部剪力和扭矩;隔框用来保持机身的外形和承受局部空气动力,此外,还要承受各部件传来的集中载荷,并将这些载荷分散地传给蒙皮。

    其中,战斗机都属于桁梁式机身,机身由几根较强的大梁、较弱的桁条、较薄的蒙皮和隔框组成。

    也就是说,前后纵向的框架粗大结实,横向的截面梁细小,现在看到的米格-23,也是这样的框架。

    铝合金是不容易焊接起来的,又为了拆卸方便,所以外面的蒙皮都是直接铆接在上面的,拆掉了铆钉,内部就一览无余。

    尾部的发动机已经拆掉了,空空荡荡,秦风顺着发动机原来的位置,钻了进去,仔细地观看着。

    一般来说,飞行员只管飞行,起飞前,绕着飞机转一周,主要是检查那些该拿走的东西,比如襟翼的固定装置,比如进气道的堵头等等拿走没有,机身有没有漏油情况,飞行员也懂飞机的大致构造,但是绝对不是精通。

    现在,秦风却已经达到了工程师的级别。

    战机的整体结构,内部的每一个零件的安放位置,秦风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歼-8是从歼-7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大同小异,而这米格-23,到底有什么不同处

    这次要看个清楚!

    方向舵舵面的下面是有转轴的,这个转轴就是靠液压油缸来驱动的,脚下踩着的方向舵踏板,把液压油压过来,注入液



第六十一章 谁来背责任(加更)
    不知道米格-23在试飞中,有没有这种超音速震颤的状况出现,如果没有,那人家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了,如果有,那人家也已经用现在这种最巧妙的手法给解决了。

    如何解决还得先看原理。

    超音速下,乱流推动方向舵,左右微微晃动,反作用到液压油上,带来油压的不稳,同时机体也跟着颤动。
1...1314151617...24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