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米高扬设计局,在苏维埃的地位,绝对是最高的,看他们的设计局和生产企业,全部都在莫斯科,就能够知道了。七十,米高扬设计局,它的全称是以米高扬命名的莫斯科机械制造厂。
设计局仅仅看过了这里的照片而已,就没什么好访问的,设计单位里面就是如此,再说了,开放得多了,还可能造成泄密,毕竟,他们设计局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四代机项目142啊,这可是高度保密的。
现在,就到米格29的生产车间里面看看吧。
众人一边走,一边交谈着,听到身边的沙波什尼科夫的话,林将军的表情很郑重:“您也知道,我们空军战机的选择,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毕竟,对我们来说,选择一款战机,必须要能够适应我们空军的需要,我们希望有一款长航程的战机,米格29不适合我们,我们非常期待能够看看苏27”
这要一点点地给对方铺垫才可以,现在,借着这个友好的氛围,向对方诚恳的请求,林将军显然是打动了对方了。
“是的,我们会认真考虑的。我的朋友。”沙波什尼科夫说道。
说话间,就已经进入了工厂。
这里的工厂,看起来更加壮观。
战斗机的生产,现在还不是流水线作业,是最传统的工位安装,而工位的多少,就决定了战机的产能,当初在二战时期,工厂内经常是数百个工位一起装配的,在车间内,想要走一圈,都得开着电瓶车,而在现在,随着喷气式战机越来越贵,产量也是越来越少,在国内,哪怕是歼七战机这种,年产量也没有上百架的规模,但是现在,看这里的总装车间,一眼望不到尽头,就能够知道这种战机的产量有多么的恐怖了。
“这款战机,机身大量采用了钛合金,所以我们工厂里增加了几条钛合金的零部件生产线,机身的主要受力梁,都是采用钛合金来制造的。”伊万-米高扬向大家介绍道。
随着战机的不断发展,钛合金这种轻质的航空金属,使用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机身的受力部位,现在,大家可以看到那亮闪闪的钛合金的大框,逐渐组成机身的整体形状。
“在进行米格29的制造的时候,由于翼身融合的需要,我们的加工需要更复杂的曲面,所以,我们也更新了不少的机械设备,在一些零部件的生产上,已经开始采用数控机床了。”
这是一个重点,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向着中国的客人介绍他们的生产线的先进,已经开始采用数控机床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中国人的视线已经开阔了,他们早就看过了西方的战机生产线,比如在格鲁曼,早就视线全部的数控机床生产了,所有的设计图都是在计算机的,直接和机床对接,生产各种零部件,在这方面,国内也是在努力地靠拢的,比如国内的十号工程,就是打算采用同样的方式的,在这方面,米高扬设计局其实也已经落后了啊。
第七百零八章 合作
这也可以理解的,因为双方的理念不同,少采用这种数控加工方式,一旦到了战争时期,他们就可以用更多的工厂来转入战机的生产,他们一直都是瞄准着世界大战来的,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该怎么办,就是他们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
至于和平时期,这不是他们想的,他们就是为战争准备的。
处于装配状态的飞机,是呈现黄色的状态,战机的每一个部分,在总装之前,就已经提前刷上了底漆,已经不是原来那种亮晶晶的铝板的颜色了,大家来到了一架正在组装的飞机前面。
这架飞机,机头,发动机等等还没有装上,只是一个大架子,不过也已经能够看到整体的样子来了,机腹的进气道和前面的翼身融合,看得让人很入迷。
它的尾部也是空荡荡的,可以看到,下半部分还没有装配,这种发动机也采用了后推式的装入方式,算是符合战机设计的潮流了。
两台rd33发动机,在一旁的推车里面放着,现在,几名工人正在安放这种发动机,发动机整体呈黑色,外面的管线,纷繁地裸露着,显示着苏联人那种特有的粗犷的美学。
上面的机匣,更是硕大无比。
“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第一次看到这款发动机,秦风就觉得有些不对劲,现在,他将自己的心中的感觉说出来了。
“什么”一旁的屠老问道。
“这款发动机的喷管,看样子有些向下倾斜啊。”秦风说道。
听到了秦风的话,屠老的脸上露出笑容“是啊,这都被你给看出来了,我们和克里莫夫设计局,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了,这款飞机的发动机喷口,是向下倾斜的,也符合我们的需要。”
为了给超级配备发动机,屠老这几年一直都在东奔西走,自然也到过几次莫斯科,他已经率先地研究过这部发动机了。
在现在,发动机并不直接向后喷气,稍稍向下喷,也是有好处的,这就是可以用喷气的一部分,来抵消飞机的重力啊,这样也可以增加飞机的抬头力矩,让飞机更容易地进入大迎角的飞行状态。
不过呢,这种发动机喷口下向偏五度,并不是喷口简单下垂五度,而是由发动机进气口头部下垂三度,轴心向下偏达200毫米。然后尾喷口下偏二度,两个部分综合而成的。
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麻烦,己方想要利用这种发动机的话,必须精心地设计发动机的进气道,这个进气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个进气,必须要对方给资料才行。
想到这里,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伊万米高扬,说道“米高扬先生,我们对这款发动机很满意,但是,这款发动机的控制系统,我们希望可以改动一下。”
机匣是装在发动机的上面的,对米格29战斗机来说,它虽然是从后面下方推进去的,但是,它的维护,却是从上面开口,在背部进行的,这也是很奇葩的一个地方了,其实在下面维护更加重要。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对米高扬设计局的人来说,这种发动机的机匣,如果要是装在下面的话,那就肯定会在下面形成一个鼓包啊,这样就会影响飞机的整体流畅度的,在后背上的话就不碍事了,毕竟,米格29的背部还是有地方的,这当然也是因为这种发动机的机匣太大了。
这些,屠老都是知道的,在西方早就采用了微电子控制的情况下,苏联的这种发动机,依旧是使用电子模拟形式的,这种方式导致了外形很大,只能是装在背部了!具体来说,每个发动机配两个盒子,共重25千克,总体积达36升。再看看西方的呢,人家的电调盒附在发动机上只一本书大小,所以根本就没有影响。
现在,听到了屠老的话,米高扬说道“发动机方面的事,去问克里莫夫设计局吧,这点,我们也不太了解,你们接下来,可能也要访问我们的发动机设计局的。”
“那么,这款发动机的进气道,如何匹配”屠老继续问道,其实问刚刚的问题,对方肯定是不会帮助的,那么,再问这个问题,对方就不好意思不给答案了吧
听到了屠老的问话,米高扬的脸上露出微笑“这点,我建议,我们可以共同合作,听说贵方的战机,以前是和格鲁曼公司合作的,我们一定比格鲁曼公司的合作要更合适,因为,我们有以前的基础。贵方刚刚,看到我们的那个33的方案了吗”
想要要资料,哪里有那么容易的,对米高扬设计局来说,他们也想要增加自己的收入的,如果接了这个超七的活儿,他们也可以增加一份收入,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这个项目,了解老对手们的一些设计理念啊。
再说了,他们正好有个33,可以向中国人推销的啊。
其实,这也是米高扬设计局的一个选择,米高扬设计局本来是一直搞军用飞机的,但是现在军队要节省开支了,所以,他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向国外推销米格29,别看现在的生产线还在满负荷运转,那也是以前的订单而已,现在国内的军队开支,一直都在被缩减之中,米高扬设计局也要寻找新的突破口,甚至都准备向最高苏维埃打报告向民用飞机方面转。现在如果能促进这个项目,当然也是有好处的。
屠老只能无奈地笑了笑,本来,只想要从国外购买一款发动机而已,rd33发动机并不贵,可以满足己方的需要,但是现在看来,想要直接和发动机厂商合作是不可能的了,必须要和对方的主机厂一起合作,这样的话,不知道还要多花费多少啊。
“那个,是计算尺吗”就在这时,秦风眼尖地看到了别利亚科夫的口袋里,有一个东西露出来了,对方刚刚似乎还想要拿出来一样。
第七百零九章 苏维埃特色
现在,别利亚科夫骄傲地拿出来:“是啊,这个计算尺,伴随了我三十多年了,刚刚的时候,我本来想要计算一下发动机的匹配数据的。”
对飞机设计师来说,计算尺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这东西相当于一个模拟式的计算机,一般来说,至少由三个直条组成,平行对齐,互相锁定,使得中间的条能够沿长度方向相对于其他两条滑动。而外侧的两条是固定的,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
这些上面,都有刻度,当中间开始滑动的时候,就可以从对齐线上寻找计算结果了,它不仅仅能够计算加减乘除,还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运算,比如说平方根,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
对飞机设计师来说,经常要进行各种运算,哪怕是粗略估计的计算,这种时候,计算尺就能发挥出来用途了。
但是呢,这已经是70年代的技术了,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种工具在国内,也已经被丢弃掉了,只要有不是很贵的价格,就能够购买到日本生产的各种计算器了,上面有一个单色的led显示屏,可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简单明了。
这里,很多地方其实已经开始落后了啊,这种落后,连秦风都能感觉到。
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在林将军的眼里,这显然又是一个机会啊,既然对方连个计算器都没有,下次再谈的时候,可以给他们一批啊,这样,好感就更多了,也就更容易谈判了。
其实,在设计米格29的时候,米高扬设计局当然也动用了计算机设计的方式,不过,这些老设计师们,都已经习惯运用以前的手头工具了,这把计算尺,那就和步兵的枪一样,随时都是不离身的,需要的时候,随时就能用。
只不过,如果能够有计算器的话,那他们当然也是相当高兴的,计算器这东西,比计算尺又好用多了。
现在,秦风把话题给岔开了,就国内来说,屠老搞超七项目,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大致的外形都已经确定下来了,作为一款外销为主的战机,它的发动机和航电都是要从国际上采购的,只要能确定下这些来,就能将整个战机给搞出来,而米高扬设计局的那个项目,是他们自己的项目,如果这样合作的话,那就成了米高扬设计局为主了,所以,从屠老的心里,也并不喜欢用对方的方案的。
在美国,格鲁曼公司想要主导,而来米高扬设计局的话,米高扬设计局恐怕也是相当主导的啊,而屠老的态度也是相当坚定的,这个主导权,当然要自己来了。
屠老的目光,再次望到了发动机的机匣上,其实,屠老上次就已经问过了,这机匣这么大,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七十年代搞出来的东西,一直用到了现在,不过呢,还打算用到以后,也就是说,以后也不打算改了,要改的话,那也是设计局的事,和工厂没关系。
可以看到,苏联的工厂里,只管生产,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和国内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屠老靠着努力,把132厂带成了出口创汇的主要企业,在苏联这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这款飞机,几乎就没有后机身。”大家继续对着这个正在总装的飞机,研究起来。
如果从前面看,可以看到米格29的造型先进,很圆润,而从后面看的话,就是扁扁的了,飞机的两台发动机,处于左右两边的两个发动机舱内,这两个发动机舱之间,只有整流罩,根本就没有机身,至于平尾和双垂尾载荷的传递只依靠发动机舱的外部侧壁和垂尾部位的一个悬臂梁组成两个盒形梁。可以发现,苏联人在某些技术上可能不是很先进,但是他们的整合能力是很强的。
虽然都是后推安装发动机的,但是具体的安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这款飞机的发动机舱在下面开着舱门,里面直接就有三根钢索的位置,可以用简易起重机通过这三根钢索把发动机吊入,这也可以看到苏联人的一个特色,很多时候,能简单就简单。
和西方那种专门的带升降的小车相比,这里更像是土法上马一般。
“如果在后面,隆起来个后背,这样,能不能多装一两吨的燃料”就在这时,秦风开口了,这个外行的话,顿时就引来了米高扬设计局的设计师们一阵善意的微笑。
这怎么可能飞机的气动外形,那都是吹了多少次的风洞才出来的,你说的倒简单,把我们这个良好的升力体的外形给破坏掉,就为了在机背里面多安装个油箱我们的这种飞机,是前线战斗机,不需要那么多的燃料的,真搞不懂,你们一直都强求要多少多少的航程,到底有什么用你们现在装备的战机,哪一个有大航程了
看着这些人的微笑,秦风挠挠头,也没有再多说下去,没错,在这些大师前面,自己的确就是个外行,可能自己提出来的,就是让他们感觉到好笑吧
大家继续向前走,前面正在总装的战机,进度要更快一些,整个机体差不多都已经组装完毕,只剩下前面的机头部位了,现在,几个工人正在安装机头,面对着这个机头,秦风的眼前又亮了。
n019雷达,是米格29专用的雷达,这款雷达来自苏联的仪器制造研究院,上面使用的,就是苏联八十年代的技术了。
说起雷达来,绝对不能仅仅看雷达前面的那个天线,它是一个整体的,就在天线的后面,是大致呈多边形截面的电子设备,这些组合到了一起,在后面的电子设备,里面有雷达的发射,接收,调制,处理等等各种功能,在外面的金属片,应该是用来提供散热能力的。
现在,这个雷达正在被吊装起来,通过米格29前面的机头塞进去,米格29的机头的雷达罩没有安装,同时它的机鼻上面,座舱的前面的部位,也开了一个大口,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安装了。
第七百一十章 雷达的落后
“这款雷达,就是我们国内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别利亚科夫开始给大家解释了,米格29战斗机的先进,当然是离不开火控系统的,这款火控系统,也绝对是创时代的。
“这款雷达在对付战斗机大小的目标的时候,搜索距离可以达到80公里,具备下视下射能力,除了雷达有各种的工作模式之外,它还可以与头盔瞄准具,oeps29光电系统协同合作,一起锁定目标,在远距离上,使用雷达和光电系统,可以根据空域的晴朗程度,电磁干扰成都来选择,两者都可以互为替补和备份的。”别利亚科夫继续说道:“当近距离格斗的时候,头盔瞄准具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他在说这些的时候,是很得意的,没错,头盔瞄准具,光电系统,这些都是苏联发明出来的!
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的无奈,因为在电磁权方面,西方始终是牢牢掌控着的,他们的战机在研发的时候,就必须要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作战,在这种时候,当雷达受到干扰的情况下,用什么呢
他们已经有了备份的选择,哪怕是被干扰了,也不用害怕,照样可以展开攻击!
而西方世界呢,则是继续在雷达上深耕,你干扰我,我的雷达性能再提高抗干扰能力,这不就够了
“而且,它还能够同时跟踪十个目标,并且对其中一个目标进行攻击。”
这么说来,这种雷达的技术是够先进的了,虽然探测的距离都不到一百公里,但是毕竟是受到机头的限制的,就那么大的空间,机头的雷达天线直径不够大,那搜索距离必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没有在西方看过,大家一定会认为这种雷达很先进了,但是现在,看着前面那墨绿色的罩子,大家心中就有很多疑问了。
去西方,看到的雷达,后面是设备,前面是平板缝隙天线,可以看到一个平板,而这里呢,后面的设备,体积明显庞大,这就不用多说了,前面的天线,是向外凸出的,倒像是在上面扣了个锅盖一般,所以,这种雷达,也就呼之欲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