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航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华东之雄
王扬忍不住扬起了自己的拳头,可惜,对方是看不到的。
王扬的心中是愤怒的。
在降落到两万米的高度上,战机再次改平,在地面的引导中,王扬返回了基地,当降落到河床上的时候,王扬的脸色是无比难看的。
拦截失败了。
“王哥,失败是成功之母,咱们拦截米格-25,本来就是困难重重,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秦风说道:“咱们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咱们得分析一下,为何导弹会发射失败。”
来到了指挥的帐篷中,众人都商议了起来。
“我发射过五次导弹,我的发射程序是不可能有问题的,耳机里还传来了嘟嘟的声音,说明导弹的导引头是截获到了目标。”王扬说道。
红外引导的导引头,在发射前就要截获到目标才行,当他发射的时候,米格-25还在全加力爬升之中,当然是红外导引头最合适的一个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导弹居然会脱靶,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甚至,导弹都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我们的雷达截获到了目标,在导弹离开载机之后,并没有向前飞行,而是掉落了下去。”林将军说道。
导弹掉下去,这是王扬没有想到的,他顿时就是一愣:“怎么会这样”
霹雳-2导弹是国产的第一种能使用的导弹,性能并不好,在投产之后,大部分的导弹都是出口的,自用的很少。
毕竟导弹太贵了,而且性能又不稳定,国内空军的惯性,还是喜欢使用机炮。
但是,这次的导弹都是精挑细选的,在挂载之前,也是经过严格的测试的,怎么会掉下去
导弹掉下去,那应该是发动机没点火吧
“我看了雷达站提供的监测数据。”秦风在一旁分析道:“导弹不是自由下落的,导弹向下坠落的速度非常快,我猜测,导弹已经点火了,只不过,它不是向前飞的,而是向下飞。”
“怎么可能”听到了秦风的话,众人都是大吃一惊。
导弹向下飞,那也太蠢了吧发射前,本来战机已经拉平了啊。
“应该是我们的超常规发射造成的。”秦风说道:“咱们的霹雳-2导弹,发射属于投放式,正常的高度就是一万米,咱们在两万五的高度上投放,它的舵面的气动效率可能不足,结果,一投放,就掉下来了。”
如果读者大大看导弹发射画面的话,就能看到两种情况,比如大名鼎鼎的响尾蛇导弹,发射的时候,直接在载机上就点火,从导轨上向前,窜出去了,这就是总冲式的发射。
另一种,比如美国先进的aim-120导弹,在发射的时候,导弹脱离挂架,在离载机下面几米的地方,才会点火,这就是投放式。
投放式的发射更简单,国内的导弹,还没有总冲式的,全部都是投放式的。
霹雳-2导弹在发射前,是先离开挂架,掉落下去几米,才会点火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
听到了秦风的分析,众人点点头:“没错,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拦截米格-25,发射导弹是不可能的,只剩下用机炮了!”
导弹在两万五的高度上,刚刚投放下去,就已经一个翻滚,扎猛子向下掉落了,它的舵面托不住它!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再次拦截
按照秦风最初的提议,是在对方入侵己方领空的时候拦截。
这个时候,对方刚刚起飞,战机内是满油状态的,这样相当的不灵活,对方也不愿意浪费燃油,选择的肯定是直线飞行,拦截最为容易。
但是现在,拦截失败了。
如果秦风也上去,那还可以进行两次拦截,在王扬的导弹拦截失败后,秦风再进行机炮拦截,但是秦风的轮胎爆了,现在轮胎虽然已经修好了,敌机早就飞走了。
想要拦截,那就剩下在回来的时候拦截了。
回来的时候,机内的燃料已经快空了,对方的机体是灵活了,但是,对方照样不会胡乱改变方向,万一燃料不够了怎么办
所以,可以设想,对方在回来的时候,还是会走同样的航路,来的时候怎么飞,回来的时候还怎么飞!
同样的空域上,对方在回来的时候,高度也会下降到两万五以下,所以,己方只要在这个高度上等着对方,那就还是能拦截的!
而且,对方完成了侦查任务,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肯定是疲惫不堪的,同时,眼看要回到基地了,他的警惕性也是最差的。
等他回来的时候,再干他的!
“对!”林将军的手重重地拍到桌子上,说道:“回来的航路上再干它,一定要将它打下来!”
对方继续向前飞行,一路飞过的都是无人区了,也没有雷达的部署,西南的天空,空白空域太多了,只有到了拉萨,才会有一支防空导弹部队,此时对方已经飞到了三万米的高空,是无法拦截的了。
留给拦截部队的时间,还有几个小时,可以充分地准备一番。
秦风和王扬,林将军等人,继续研究着战术,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
终于,雷达站再次发出了预警,当接到了警报的信号的时候,秦风和王扬两人,向着自己的战机猛跑,他们经过十几天的适应,在高原这里,终于也可以迈开步子跑几步了。
当跨上座舱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有些头晕,这高原缺氧真的是很厉害的。
关闭座舱盖,启动发动机,滑跑,起飞,出击!
秦风的心中很激动。
以前的时候,秦风是试飞员,在空中试飞各种战机,虽然惊心动魄,但是毕竟是试飞,从未参加过任何的战斗。
试飞员,是宝贵的财富,是不会送到战场上去的,而现在,在国土防空中,他们终于得到了机会。
如果再过几年,歼-8装备部队,这次任务肯定就是某个野战部队来进行了,只有现在,利用这种还没有服役的原型机来进行拦截作战,只有他们试飞员可以办到!
尾部响起了发动机的轰鸣,望着四周白雪皑皑的山峰,秦风努力压制着自己的心情。
两架战机,隔开了几公里,这样,当第一架的拦截失败的时候,还可以进行第二次拦截。
当然,这只是理想中的,发射导弹,怼对方的菊花,对方不知道,如果己方要开炮的话,对方又怎么会不知道
一旦惊扰到了对方,很明显,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对方会在进入己方的领空之前就飞到三万米上。
那个时候,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了。
机会只有一次!
“006,注意,准备转向。”耳机里传来了地面引导的声音。
“006明白。”秦风说着,推动操作杆,蹬方向舵,缓慢地进行转向,在极限的高度下作战,稍不留神,那就会造成严重的飞行事故,他可不想还没有干掉敌机,自己就先掉下去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犯我中华者,虽高必诛
如果从远处看,在侧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那架钢铁的米格-25战机,正在向下飘落,它从无人能及的高空,正在沿着一条下滑线下降,它要到边界对面的基地降落。
而歼-8战机,则在沿着一条陡峭的弧线向上抛,一个完美的抛物线,这两条线,是有一个切点的。
不仅仅要实现同地,还要实现同时才行。
此时,雷达站的官兵们是最紧张的,因为他们可以从雷达屏幕上看到。
如果这次拦截失败,那就只能是让王扬在前面补充拦截了,但是,后果却很难预料。
这次使用机炮攻击,动静肯定会很大,除非对方是超音速飞行,后面的声音传不到前面来,飞行员比较迟钝,才会继续按照现在的下滑线飞行。
否则的话,对方受惊,拉起机头来,蹿上去了,那歼-8战机也就够不着了。
机会,只有这一次,一定要把握住啊!
秦风当然更知道这次的机会很宝贵,他必须要成功,不能失败!
可以说,从接到这个任务开始,每一天,秦风都是相当的激动的,刚刚上来的时候,心里更是扑通扑通直跳,但是现在,当他飞上来之后,心中反而平静下来了。
虽然他是试飞员,但是,在航校的时候,打机炮那是经常进行的,这一套流程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他必须要迅速!
此时正是上滑的航路,从他这里,抬起头来,可以看到后方的天空中,一个黑影正在迅速地飘过来。
秦风这么一比较,就知道自己的航路和对方的航路是有偏差的,于是,在爬升中,他缓缓地推操作杆,蹬方向舵,战机开始向左侧稍稍偏转,机头稳稳地和对方的航路压在一起。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就在航路的最高点,当秦风的战机刚刚平飞的时候,突然间,头顶上,一个黑影飘然而来。
那架米格-25,飞过来了!
机会正好!
秦风的手在快速地动作着,按下稳环按钮,放大光环,根据提前估算抬高角、提前角,将光环置于目标前上方,松开稳环按钮,缩小光环,只见光环向后下方运动,中心光点徐徐落在目标上。
此时,敌机正在自己的头顶上,向前飞行,秦风的这些步骤刚刚做完,接着,他将中心光点基本对正并压在目标的中心或者要害位置上,牢牢跟住目标,测量出目标的线角速度;同时,缩小光环,让组成光环的棱形光点内尖包围目标,根据敌机的投影比掌握包围的松紧,测出目标距离构成综合修正角。
好了,一切都搞定了!
幸亏机头前面的雷达具有测距功能,否则,还需要进行翼展测距,这个工作就更繁琐了,现在,秦风的战机正在保持最后的平飞,目标就在自己的正前方,机会不容错过。
从秦风的这个方向,正好可以看到米格-25的菊花,那两台巨大的发动机还在全力工作着,冒出炽热的火焰,火光印在秦风的头盔护目镜上,印在秦风的视网膜上。
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虽高必诛!
开火!
他狠狠地按动了机炮按钮。
“嗵嗵,嗵嗵嗵!”两门23毫米的航炮,冒出了一股股的火焰,硝烟在两万五千米的高空迅速消散,23毫米的炮弹,如同骤雨一般,向着目标扑了上去!
机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失败的弹射
刚刚的时候,当听到后面的嗵嗵的机炮声音的时候,德罗巴心中知道不妙,他两腿并拢,然后就要拉动拉环。
但是这一瞬间,他犹豫了一下。
自己能活着出去吗
在二战之前,战机是没有自动救生设备的,飞行员在上飞机之前,都是背着伞包的,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飞行员需要自行爬出座舱,跳离飞机并开伞降落。
这几乎是高难度的了,毕竟一旦遇到情况,那几乎就是飞机被击中,冒着浓烟之类的,想要跳下来是需要本事的。
所以,后来随着飞机速度的加快,设计师们设计了全封闭的座舱盖,但是飞行员却都喜欢开着座舱盖作战,一旦有情况,飞行员就会把飞机倒扣过来,然后两腿一蹬,借助地球的吸引力,就能直接从座舱里面掉下来了。
只要飞机还能操作,他们就能如此地逃生。
但是,也有的飞机设计师脑残地设计如同汽车车门一样的舱门,从侧面进入,似乎是方便飞行员上下,但是,紧急情况下逃生就更难了,飞行员们望着这种飞机,那是骂声不绝。
只不过很快,这个办法也很快就行不通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战斗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飞行员自行出舱时面临的迎面气流速度也随着提高。飞机到了600公里时速时,飞行员靠自身体力,已经难以克服迎面气流出舱。
就算好不容易出舱了,也容易在离机时被高速气流刮到机尾,因而碰到尾翼或平尾。这时候的翼面,如同大刀,足可以把飞行员劈成两半。
不用说后世的喷气机了,就是二战时的螺旋桨飞机,也有很多飞行员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统计表明,当空速大于360公里/时,飞行员自行出舱跳伞的存活率仅约2%。
要知道,到了二战后期,几乎所有的飞机速度都能超过500了。
在任何一个国家,飞行员都是极其宝贵的战斗资产,因此对航空自动救生设备的需求日益高涨,弹射座椅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首先发明弹射座椅的当然是德国,毕竟当时德国的科技先进,而且已经搞出来了喷气机,速度那么快,没有个弹射座椅,简直就没有逃生的可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弹射座椅的进步也很快,比如到现在,苏联最大名鼎鼎的k-36弹射座椅也已经出来了,这种弹射座椅几乎满足整个飞行包线下的救生能力,在后世,也挽救过很多的飞行员的生命,多次在航展上精彩表现。
但是,这种先进的弹射座椅,那是给米格-29和苏-27准备的,苏联自用的米格-25都没有,出口型的就更没有了。
米格-25装备的,仅仅是和米格-21相同的km-1弹射座椅!这款弹射座椅,也就是个有无的问题,米格-21的飞行员都知道,如果真的用上了它,能否救命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现在,用在米格-25上,限制就更多,现在自己的高度是在两万五上,它能救自己一命吗
成功地弹射出去,那就是第一个难关,而在弹射出去之后,活下来就是第二个难关了。
下面是什么
下面都是高山啊!
山峰陡峭,满是积雪,整个都是无人区,他跳下去,不用担心被俘虏,很多地方都是没有路的,守军搜索很慢,他要担心的是自己怎么走回去
他即使活着下去,最大的可能也是会被活活冻死,饿死在下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