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对于这些幺蛾子陈宪自然是不会客气,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动手撤换这些官员,而是私下授意新庄子的都政院的都政员启动弹劾程序。

    陈宪觉得,要解决这样的幺蛾子,首先就要树立监督机构的威信。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陈宪在新庄子任命的官员,习惯性的将镇长当成了县令之类得劲角色,对于都政院既不理解,也不重视,就连都政员们也没有把自己当回事,自然是不敢去监督县令。

    在陈宪的授意下,都政院启动弹劾程序,一场表决之后,就做出了罢免镇长的决定。

    自以为父母官的镇长自然是把都政院的命令当做放屁,直到陈宪派兵包围了镇政厅,用斧枪手押送着都政院的命令甩到他的脸上,他才知道都政院是真的有权力罢免他。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都政院那些原本很失落的都政员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再也不用陈宪授意了,官员们做的破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被翻了出来,一个又一个的被投票撤换,几天之内,镇政厅的官员几乎全都被罢免。

    陈宪一看,急忙调整了制度,重新规定,镇政厅只有镇长对都政院负责,下面的其他官员只对镇长负责。

    也就是说,都政院只有权弹劾罢免镇长的权力,而且要三分之二才能通过弹劾。

    借着这个机会,陈宪干脆在新庄子组织了一次现场的选举。

    陈宪将留在新庄子的所有工人以及他派来的工作人员,一共八十多人,全部召集在一起,参与了选举。

    他亲自主持,现场选举镇长。

    最终,陈宪之前指定的都政院长,获得了镇长选举的胜利。

    这位前都政院长,现镇长,按照陈宪的新规,从都政院中挑选了几个前都政员,当即任命为镇政厅下面的税务所长,财政所长,警察局长等职务。

    这些属官由镇长挑选,也由镇长负责,任何人出了问题,都要由镇长兜着。

    陈宪又让大家继续投票,选出了几个都政员,补上了都政员的缺额。

    选举完成后,陈宪将都政员都留下了,让他们自己选出了新的都政院长。

    经过这次选举之后,新庄子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这么一通折腾后,官员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陈宪创建的这些部门中,看着似乎什么事情都不管的都政院其实才是最大的,他们是专管当官的。

    但是,都政院必须集合二十一个都政员中的大部分人,才拥有这个最大的权力,单个的都政员,包括都政院长都没什么实权,都政院长实际上只是都政会议的主持人而已。

    经过这场闹剧,陈宪沉下心来,根据现实的情况,开始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借着审判那些犯错官员的机会,陈宪又在响水镇成立了第一个法庭,自己亲自担任法官。

    他顺便又建立了检察院,还成立了一个律师团,通过这次审讯,用事实向大家宣传了这些司法单位的功能。

    他一边审案,一边手忙脚乱的建立起了最简单的法律程序,将大宋律修修改改,先拿来应付。

    对于犯错的官员,陈宪也没有下重手一棒子打死,他建立了一个学习班,将这些犯错丢官的前官员关进学习班,自己亲自动手对这些人进行回炉改造。

    毕竟一切草创,而且这些少年干的事情,虽然在陈宪看来无法接受,但在这个时代的传统思维中,怕是连错都算不上,如果骤然下重手,恐怕会丧失人心。

    在后来的调查中,陈




一零五章:否极泰来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最初的愤怒,失望,沮丧之后,陈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在糟糕的局面中寻找突破口。

    他的运气不错,找对了方向。

    对于这些幺蛾子陈宪自然是不会客气,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动手撤换这些官员,而是私下授意新庄子的都政院的都政员启动弹劾程序。

    陈宪觉得,要解决这样的幺蛾子,首先就要树立监督机构的威信。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陈宪在新庄子任命的官员,习惯性的将镇长当成了县令之类得劲角色,对于都政院既不理解,也不重视,就连都政员们也没有把自己当回事,自然是不敢去监督县令。

    在陈宪的授意下,都政院启动弹劾程序,一场表决之后,就做出了罢免镇长的决定。

    自以为父母官的镇长自然是把都政院的命令当做放屁,直到陈宪派兵包围了镇政厅,用斧枪手押送着都政院的命令甩到他的脸上,他才知道都政院是真的有权力罢免他。

    经过这次事情之后,都政院那些原本很失落的都政员们一下子兴奋起来,再也不用陈宪授意了,官员们做的破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被翻了出来,一个又一个的被投票撤换,几天之内,镇政厅的官员几乎全都被罢免。

    陈宪一看,急忙调整了制度,重新规定,镇政厅只有镇长对都政院负责,下面的其他官员只对镇长负责。

    也就是说,都政院只有权弹劾罢免镇长的权力,而且要三分之二才能通过弹劾。

    借着这个机会,陈宪干脆在新庄子组织了一次现场的选举。

    陈宪将留在新庄子的所有工人以及他派来的工作人员,一共八十多人,全部召集在一起,参与了选举。

    他亲自主持,现场选举镇长。

    最终,陈宪之前指定的都政院长,获得了镇长选举的胜利。

    这位前都政院长,现镇长,按照陈宪的新规,从都政院中挑选了几个前都政员,当即任命为镇政厅下面的税务所长,财政所长,警察局长等职务。

    这些属官由镇长挑选,也由镇长负责,任何人出了问题,都要由镇长兜着。

    陈宪又让大家继续投票,选出了几个都政员,补上了都政员的缺额。

    选举完成后,陈宪将都政员都留下了,让他们自己选出了新的都政院长。

    经过这次选举之后,新庄子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这么一通折腾后,官员们才恍然发现,原来在陈宪创建的这些部门中,看着似乎什么事情都不管的都政院其实才是最大的,他们是专管当官的。

    但是,都政院必须集合二十一个都政员中的大部分人,才拥有这个最大的权力,单个的都政员,包括都政院长都没什么实权,都政院长实际上只是都政会议的主持人而已。

    经过这场闹剧,陈宪沉下心来,根据现实的情况,开始有针对性的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借着审判那些犯错官员的机会,陈宪又在响水镇成立了第一个法庭,自己亲自担任法官。

    他顺便又建立了检察院,还成立了一个律师团,通过这次审讯,用事实向大家宣传了这些司法单位的功能。

    他一边审案,一边手忙脚乱的建立起了最简单的法律程序,将大宋律修修改改,先拿来应付。

    对于犯错的官员,陈宪也没有下重手一棒子打死,他建立了一个学习班,将这些犯错丢官的前官员关进学习班,自己亲自动手对这些人进行回炉改造。

    毕竟一切草创,而且这些少年干的事情,虽然在陈宪看来无法接受,但在这个时代的传统思维中,怕是连错都算不上,如果骤然下重手,恐怕会丧失人心。

    在后来的调查中,陈



一零六章:知己
    将两个儿子送来新庄子后不久,杨妙女就以照顾儿子为由,搬到了新庄子。

    作为杨府的大娘子,杨妙女在杨家庄的平民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她的到来,让新庄子许多人都觉得与有荣焉。

    她搬到新庄子后,陈宪并没有给她太格外的优待,只是给她安排了一间位置比较好的砖房。

    实际上陈宪自己也不过住着一个二层的砖楼而已。

    对于陈宪的简朴,不但杨白两家十分鄙视,就连他手下的学生和百姓也十分不解。

    以陈宪此时的财力,修一座院子,养几房妾室,绝对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对于这些劝说自己享福的人,陈宪总表现的十分不耐,他这时候正数着日子计算着什么时候蒙古人会南下,赶着时间增强自身实力,免得到时候没有自保之力,那就难免下场凄惨。

    实际上,蒙古人南下,并不会打到鲁山深处的这个偏远地方来,但蒙古人就像一只老虎,它的到来,会把鲁山外面的蛇虫鼠蚁赶到鲁山中来,到时候,鲁山中的生态环境会发生极大的改变,如果在那之前,陈宪不能经营处一方势力,别说将沂源作为老巢,能不能立足都成问题。

    杨妙女的到来,让有些人觉得陈宪的洁身自好就有了解释,都纷纷猜测,这陈宪是不是和大娘子早就有了私情,陈员外如此清苦,怕是在向大娘子表明心迹吧。

    所以,杨妙女来到新庄子后,就被人们隐隐的当做员外夫人来看了。

    靠着这个误会,杨妙女很快就拿到了庄子里不少的话事权,更是将照顾陈宪起居的任务揽在了自己手中。

    在杨妙女将一对儿子送来之前,杨妙女虽然也经常给陈宪端茶递水,嘘寒问暖,但陈宪绝不会动她送来的食物。

    他可不敢忘记,这个女人的父亲恨自己入骨。

    以陈宪如今的年级,也早就过了漂亮女人一哄,就连自己姓什么都忘了的时候。

    即使杨妙女将两个儿子接来新庄子,陈宪也依然不敢完全相信这个女人。

    陈宪是一个很惜命的人,否则他早就背着步枪冒险南下了,而不是在这里小心经营,费尽心血的给自己挣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所以,哪怕有一丁点的怀疑,他都不愿意冒险,杨妙女开始插手他的饮食之后,他不动声色的让人送来几只小狗养了起来。

    听说陈宪想要养狗,杨管家立即费尽心思,让人从山外弄来了几只上等的獒犬幼崽。

    据说这獒犬的血脉是从金国贵胄院子里流出来的,据说来自极西的青塘地区,十分珍贵。

    可惜杨管家这个马屁算是拍到了马腿上,陈宪要幼犬,不过是想用来试毒而已。

    陈宪等不急杨管家从山外弄来上等犬种,正好有人打听到东庄子里有一户人家的土狗下了崽,陈宪就让人拉来了几只。

    凡是杨妙女插手过的饮食,陈宪都会给小狗喂食一些,喂过狗之后,他会偷偷的将饭菜倒掉,绝不会碰,宁可自己动手做饭加餐。

    好在陈宪一直都有自己动手做饭的习惯,所以,他动手加餐,别人也不会想太多。

    在防备的同时,陈宪也开始认真的观察起这个女人来,他主动的和对方沟通,去认真的了解对方。

    随着了解的深入,陈宪的防备开始渐渐放松下来。

    因为陈宪发现,这个女人对他编写的用来教学的课本,竟然十分熟悉,陈宪甚至可以很轻松的和他探讨人口,资源,民主这样的话题。

    这样的谈话如果放在一个



一零七章:竣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交易完成后,杨妙真并没有立即离开,她在陈宪给杨妙女新安排的小楼里住了七八天,才带着两百家丁离开,赶着骡马,载着货物离开。

    杨妙女离开后不久,彭虎带着两百精卒押送着一千少年男女,再次来到了东庄子。

    这批少年还是他们上次送来的一样,男子的年龄看上去普遍都在十三岁左右,甚至更小。

    陈宪勉为其难的还是按照上次的价格手下了这批少年。

    不过彭虎这一次竟然不要三眼神火枪,而只要火药。

    陈宪让彭虎曾经的生活秘书去一打听,原来彭义斌手下的匠人竟然用铸造的方法,造出了三眼铳,难怪不愿意要陈宪的高价神火枪。

    对于这一点,陈宪并不意外,三眼铳从来就不是什么难做的东西,明朝的铁匠能做,没道理宋朝的铁匠做不出来,甚至将来有人仿制出火绳枪,他也不会觉得意外。

    实际上,陈宪放出三眼铳,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当干扰弹,推迟火绳枪普及的速度。

    对于彭虎的要求,陈宪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来,既然早就想到三眼铳会被仿制,那他自然不会不去考虑三眼铳被仿制后该如何盈利,卖火药就是最好的选择。

    陈宪答应彭虎,可以用一杆神火枪换三斤火药的价格将神火枪换成火药。

    不过他告诉彭虎,因为彭家送来的人不合约定,他以后将不再收彭家的人口,彭家如果想换神火枪,火药,盔甲,要么拿上好的铜钱或者铜来换,要么运煤进来换,等价的硫,火硝,油脂,上等的炭炼精铁,马匹也可以交换。

    他警告彭虎,如果下次还还敢弄虚作假,他就拒绝再和彭家做生意。

    彭虎唯唯诺诺的答应离开。

    实际上,陈宪拒绝再收彭家的人口,固然是因为对方不讲规矩,但更重要的是,陈宪已经受不了新增人口的压力了。

    如今陈宪的庄子已经成了吸粮大户,东庄子的余粮早已经不够供养陈宪手下的四千多人口,陈宪已经开始从西庄子、唐家庄甚至是更远的莱芜县吸纳粮食。

    虽说以陈宪工厂的生产力,赚取的利润,足够养活手下的四千多人,但这样的局面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一旦这三个庄子联合起来掐断陈宪的粮食供应,立即就会将他逼到墙角。

    粮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安全问题。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陈宪已经开始大量囤积粮食,但这仍然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大片的,足以养活手下人口的土地。

    但陈宪此时又不敢吃下东庄子。

    别看陈宪这半年来,从彭家、杨家手里前后吸收了三千人口,实际上能派上用场的并没有多少。

    彭家第一批送来的一千人中,五百男孩年级太小,经过这半年训练,虽然纪律上已经堪用,但无奈年级太小,战斗力有限。

    杨妙真送来的一千少年质量虽然不错,但训练时间太短,只能勉强说能看,也没有形成战斗力。

    所以,此时陈宪手下可用的力量,除了最初的那一个一百五十人的连,就是从俘虏的彭家喽啰中挑选出的一百多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从购买的杨家炮灰中挑选出来的一百多个二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再加上一年来,陆续从西庄子里引诱来的一百多年轻人,陆陆续续投奔他的山民年轻人也有数十人。
1...3031323334...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