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这几批新学徒经过半年以上的训练和学习,年纪也都在十五岁以上,无论是战斗技能,工作技能,还是洗脑情况,都已经基本完成。
&nbs
一零八章:大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崖庄建成后,陈宪让一部分建筑工人帮着农业公司的人在青崖水库下游开辟田地。
青崖水库的灌溉系统基础部分已经建成,这块地只要开发出来,就是上好的水浇地。
陈宪估算了一下,青崖水库下游的这片地方至少可以开出三千多亩的土地,如果将东庄子的一部分田也算进去,青崖水库至少可以灌溉五六千亩的田地。
陈宪将剩下的建筑工人调派到新庄子,开始在北沟河的上游修建水坝,抬高水位,一方面加强新庄子水力工厂的水流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修建灌溉系统,将新庄子下游的田地也变成水浇地。
度过了泰和八年难熬的春天,似乎一切都好了起来,但陈宪却陷入了新的煎熬当中。
让陈宪受到煎熬的是“大炮”问题。
实际上,陈宪从很早开始就在纠结,要不要制造大炮。
这似乎是个根本不用纠结的问题,不是吗大炮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造
拿破仑将火炮形容为战场之王,在拿破仑时代,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士兵手中的燧发枪。
陈宪之所以犹豫要不要制造大炮,是因为他知道,大炮这东西,用来对付步兵远比对付骑兵更有用。
而陈宪未来的假想敌却是一支强大的纯骑兵的军队。
也就是说,如果陈宪制造了大炮,又被他的敌人学去了的话(这种可能性很大,原始的大炮并不是太复杂的东西),那他很可能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要知道,火绳枪时代的步兵大方阵最怕的就是大炮。
所以陈宪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让大炮提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制造大炮,怕给蒙古人学去,如虎添翼,说不定会改变历史,让南宋提前完蛋。
不制造大炮,攻城难度增加是一方面,更可虑的是,没有大炮辅助,步兵方阵的战斗力堪忧。
如果有大炮,陈宪拿下东庄子这样的小城,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经过反复斟酌陈宪最终还是决定,造出来!
从大的方面来说,枪炮最终会帮助文明战胜野蛮。
从技术方面来说,最简单的大炮,技术含量很低,甚至比火枪还低,既然陈宪已经制造出了火枪,那么别人很容易联想到将枪放大,制造出威力更大的火炮。
同时,陈宪也相信,就算大炮的技术被蒙古人学了去,他也有把握让自己的大炮打得更远,打的更准,威力更大。
虽然心里一直在纠结,但陈宪其实一直自觉不自觉的在为铸造大炮做着准备。
这两年,陈宪一直在囤积铜和铜钱。
因为熔点和溶液性质的问题,钢铁的铸造只能选择用生铁为原料,生铁铸造大炮有很多缺点,首先是太脆,容易炸膛,也同样因为太脆,硬度太高,在炸膛之前不会产生变形,几乎毫无征兆,这就让铸铁大炮变成了死神一样的存在,一旦炸膛,必然是伤亡惨重。
铸炮时,因为炮管本身形状的问题,炮管的内部的散热速度肯定要小于外部。在铸造冷却时,先冷却的外部先收缩,炮管内部的应力最终是向外的,这种向外的应力容易在炮管的内壁上造成一些暗伤,这些暗伤就是导致铸铁大炮容易炸膛的罪魁祸首之一。
一般来说,铸铁大炮在最初的试射中,就会有超过一大半会直接炸裂,即使没有炸裂的,也并不代表安全。
大炮发射时,内部膛压对炮管的作用力也是向外,这就导致膛压和炮管本身的应力是同向的,在这两个合力的作用下,铸铁炮的使用寿命远不如铜炮。
寿命短,炸膛前没有征兆,这两个因素综合在一起,就让铸铁炮变成了比敌人更可怕的炮兵杀手
一零九章:造炮
所谓反射炉,就是将燃烧室和熔炼室分隔开来,利用炉子带弧度的穹顶结构将燃烧室中高温的火焰和制热空气导入熔炼室内,实现加工料和燃料的分离,避免燃料对加工料的污染。
早期人们因为对铁的精炼需求,而发明了这种炉子。
反射炉这种穿越必备的东西,网络写手的资料中自然不会没有。
陈宪将反射炉的熔炼室设计成了一个倾斜的槽状,铜钱被放入斜槽的上端,受到反射火焰加热后,铜钱中的锡、铅会先溶解,并顺着斜槽流淌到斜槽下方的出口处。
经过长时间的控煅烧后,铜钱中的锡、铅大部分分离后,剩下的铜会被进一步的精炼。
铜的火法精炼,是利用铜中大部分杂质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并且生成的氧化物不溶于铜的原理。
比较原始的铜精炼法,就是用反射炉将铜料溶解,鼓入空气让铜料和其中的杂质氧化,铜氧化后形成的氧化铜会溶解在铜液中,而杂质形成的氧化物则不溶于铜液,形成了炉渣。
清除炉渣后,在铜液中倒入重油,或者插入青木,对氧化铜进行还原,还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铜再次被氧化,还要在铜液表面铺上一层碳,来阻止氧化反应。
陈宪修建了更大的反射炉,安装了更多,更大的风箱,顺利的将铜溶解成了液态。
等到铜溶解后,又从侧面直接对熔炼室鼓入加热过的空气,加强铜液的氧化反应,同时从熔炼室侧面专门留出的操作门中,伸入熟铁丝编织的罩滤,不住的将漂浮在铜液表面的氧化物炉渣捞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炼后,等到铜液表面不在出渣的时候,停住炉子中的火头,打开操作门,往铜液表面撒入碳粉,将通液表面覆盖。
按理来说,重油是更好的还原剂,但陈宪哪里来的重油,他便让人将青木插入铜溶液中,充当还原剂。
事实证明,个方法还算靠的,精炼出的红铜非常漂亮。
熔炼铜币得到的锡铅合金,陈宪按照资料中记载的结晶法尝试将其分离。
所谓结晶法,就是指,锡铅合金的溶液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会先结晶析出锡,利用这个原理,就能将铅锡溶液反复加热冷却,捞取纯度更高的锡晶体。
这个方法相当的费时费力,需要反反复复的多次结晶,才能得到高纯度的锡,不过好在锡和铅的熔点不高,加工相对容易,陈宪对锡的用量也不大。
资料中还记载了如何检验锡中还有没有大量铅的办法。
锡容易和强碱反应,生成锡酸,而铅不会和强碱反应,陈宪手里刚好有氢氧化钾这种强碱。
利用这个化学原理,陈宪取少量的提纯过的锡,和强碱混合,观察最后是否剩下铅。
通过对比,陈宪就能分辨出提纯是否有效,根据这个实验结果,他就能判断出捞取锡结晶的时机,从而给未来的量产制定详细的工艺指导。
在除去铅的过程中,锡铅合金要先在反射炉中进行熔炼,陈宪乘着这个机会,让人用细铁丝编制的滤网将溶液中的灰渣和硬块捞取。
这些灰渣和硬块就是铁和砷之类的杂质,这是利用锡铅远比铁等杂质熔点低的多的特性来去除这两种杂质,这种方法在现代工业中叫做熔析法。
经过这两步精炼,锡的纯度已经足够高了,陈宪开始按照炮铜的比例将铜锡两种金属熔炼成青铜合金。
因为没有锌,陈宪就先按照铜9锡1的比例来熔炼。
铸造炮的时候,陈宪并没有采取翻砂法,而是直接尝试铁模铸造。
铁模的好处是可以反复使用,效率更高,不用怕砂模中的水分高热之下迅速蒸发,而在炮体中造成气孔。
不过,使用铁模铸造,会让铸造体的温度降低更快,内部应力更大,更容易出现残次品。
&nbs
一一零章:驱虎
试过手下工匠铸造出的三眼神火枪后,彭义斌大喜过望。
这种铸造的三眼枪的枪管比陈宪的锻造枪管笨重了将近一倍,因为太重,只能取消了陈宪三眼枪的枪头,枪柄也从一丈长短缩短到了六尺不足,只能当中柄的战锤使用。
不过这枪射出的枪子威力却一点也不输给陈宪的神火枪。
虽然有些美中不足,但这铸造货胜在便宜,不怕摔打,这又比陈宪那金贵的神火枪强的多。
弄成了这便宜的三眼枪之后,彭义斌又下令让手下的工匠们一定要把火药给弄出来。
这可把寨子里的工匠们给愁坏了,这三眼枪样子就摆在那,想办法照着弄,总能捣鼓出来,可这火药一团细粉,谁也没法弄清里面到底有啥名堂。
大家试来试去,连香灰都参了进去,就是不得要领。
最近彭义斌脾气大得很,家里的下人都打死了几个。
寨子里匠营的营头被他实在催逼不过,干脆上了吊,幸亏被家里人给救了下来。
寨子里的其他头目,一方面怨恨彭义斌葬送了自家子侄,一方面也是不愿意触霉头,都躲他远远儿的,也没人来劝他。
何长青见他闹得实在不像话,只好找上门来。
看着彭义斌满嘴的火泡,何长青叹息一声,挥手让伺候的丫头退下。
等到下人们都推了出去,何长青说道:“寨主啊,你不是想报仇吗要是想报仇,就不能把火药弄出来,如果你把三眼枪和火药都弄出来了,你拿什么怂恿刘二祖去打那个……陈宪的庄子”
满嘴火泡的彭义斌听了这话,一下子就愣住了,想了片刻,他狠狠的一拍自己大腿,“哎呀!我真是糊涂了!”
见他想明白了,何长青又说道:“你让匠人们做一批三眼枪,给刘二祖送去,不过在送去之前,你自己要先弄明白这三眼枪的好处,送去之后才有办法让刘二祖知道这枪的好处,等他知道了这枪的好处,他自然要想办法把这火药的配方弄到手……”
被何长青点醒后,彭义斌先是登门看望了匠营的营头,以造出三眼枪为由重赏了他。
之后,彭文斌不在提火药的事情,开始督促匠营大量铸造三眼枪。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彭家匠营一共生产了一千多条铸造式的三眼枪。
彭文斌从山寨喽啰中挑选了一千青壮,一头扎进校场,开始摸索训练三眼火枪的用法。
为了训练用的火药,彭文斌不得不又捏着鼻子和陈宪做了几次买卖。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彭文斌自认为对这种新武器的优劣已经了然于胸,他将一千条三眼火枪和从陈宪那里换来的一千斤火药一起给刘二祖送了过去。
白送的东西,刘二祖自然笑纳,不过这东西他也不太当回事,他觉得这东西除了响声吓人,其他的都稀松平常,说是射速快,却只能打三次,三次过后,上子速度比弩还不如,一个好的弓手,少说能射出十几箭,这怎么比得
再者,弓箭能抛射,弓手就算退到后阵,也能吊射支援前阵,这什么神火枪能吗说这玩意比弓强,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刘二祖明白彭义斌的小心思,就是想用这东西引诱自己去对付那个什么陈宪,当自己是三岁小孩子吗
不过东西既然送来了,也不能浪费,这东西战阵上不行,发给喽啰,拿来守寨子或许不错。
这么想着,刘二祖找来手下一个没什么差事的头目,给了他一千炮灰,让他先练练看。
彭义斌送来三眼火枪之后,并没有离开,打听到刘二祖将三眼枪交给谁之后,立即找上了门去。
刘二祖指派的那位头目名叫时青,也是寨子里的结义头目之一,排行十三,只是一次办砸了差事,葬送了手下心腹精锐,地位一下子一落千丈,一直赋闲在寨子里。
这次得了差事,时青也是觉
一一一章:三眼铳的威力
这时青能做到飞虎寨的头目之一,自然不是庸才,只是时运不济,出山办事时,走漏了风声,遭到埋伏,这才消沉,如今有了机会,他自然是要抓住。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时青找到了刘二祖,请他去观阵。
众人到了寨中大校场上,只见时青的那一千青壮喽啰已经站成了三个大横排,在这三个打横排前方五十步处,密密麻麻的立着三百多个木桩,木桩上绑着一面和人身差不多大小的竹排。
等到众位头目都到齐了,上了观阵台,都落了座,时青雄赳赳的走到台前,拔起一面令旗一挥。
校场上,时青手下的心腹都头一直看着这边,看到他挥舞令旗,转身向着军阵,大喝一声。
听见都头喝呼,军阵中的青壮顿时按照平日训练动作起来。
只见第一排青壮,将三眼枪夹在腋下,微微歪头瞄准前方,左手将一直燃烧的火绳凑到嘴边轻轻吹了几下,这才将火绳凑近了三眼枪头上的捻子。
都头喝呼之后,等了片刻,猛然将手中小旗挥下,口中大喝“点火!”。
听到命令,已经准备好的青壮手轻轻一动,就将火绳凑在了捻子上,片刻的嗤嗤声后,震耳欲聋的巨响炼成一片。
第一排青壮连续将三个抢眼中的药子全都射了出去,便转身从身后队友的间隙中退到了最后一排。
第一排退走,早已做好准备的第二排立即点燃了捻子……
等到震耳欲聋的响声停下,校场上已经是一片烟雾。
即使刘二祖看不上那三眼火枪,也被这上千杆火枪连续开枪的声势震撼的不轻。
等到硝烟过后,时青挥舞令旗,让场上青壮退下。
等到青壮在都头旗牌们的带领下,退到校场边上待命,时青这才请众位哥哥去看这万枪齐发的战果。
众人来到刚才军阵前方的那一排竹排前。
这些竹排间隔五尺左右,绑在一根插入地面中的木棍上,竹排大小和人身体相差仿佛。
如今这些竹排上几乎大部分上面都有弹孔,有的甚至不止一个弹孔。
看到这些弹孔刘二祖的面色终于变了。
他指着一个布满了三个弹孔的竹排向时青问道:“这竹排是新立的这些弹孔都是刚才打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