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二零五章:险败还胜,大迂回
面对一哄而散的对手,陈宪的骑兵因为目标的涣散,开始逐渐被拉散。
陈宪的骑兵虽然已经近可能的减少了负重,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身穿铁甲,远比蒙古轻骑兵的负重要高,双方的战马质量基本相当,所以,在机动性上,蒙古轻骑依然占有优势。
人数占优,速度占优的蒙古骑兵开始了他们熟极而流的穿插表演,他们以百人为单位,有的百人队作为诱饵,吸引着陈宪骑兵追击,有的百人队则则趁机,在追击的陈军骑兵身后尾随射杀,一旦陈军因为受到攻击而转换目标,那么蒙古骑兵中诱饵和猎人就会对调身份……
蒙古骑兵的主要目标,并不是骑兵本身,而是他们的战马……
这时候,整个战场看上去似乎是陈宪的骑兵在追杀溃逃的蒙古轻骑,但实际上,如果你观察,就能看出,吃亏的大都是陈宪的骑兵。
幸亏陈宪手中有望远镜,他发现情况不对,急忙让人吹响了收兵的长号。
当逃散的蒙古骑兵发现陈宪的骑兵开始撤退,他们竟然立即开始转身追杀。
幸亏陈宪让马步兵在骑兵身后接应,这些马步兵排列着纵队,每个纵队之间都有着宽阔的间隙。
陈宪的骑兵在撤退时,只需要向马步兵的间隙中逃跑,如果蒙古骑兵胆敢追进来,就要面对两边马步兵的排枪。
马步兵一边开枪,一边前进,不但件蒙古轻骑兵赶走,还将刚才的战场占领了下来,这战场上有着大量陈宪落马的骑兵。
可就在这时候,蒙古骑兵中,最先撤退的甲骑突然转头杀了回来!
看到这一幕,陈宪脑子翁一声,他知道,自己的骑兵,包括马步兵,都危险了!
马步兵为了接应骑兵,摆出的这个纵队阵型,虽然在面对追击的蒙古轻骑时,非常有用,但如果面对冲击骑兵,却非常不利。
蒙古骑兵中的甲骑,也就是人披甲的冲击骑兵,比例高达四成,也就是说对面至少有五六千的冲击甲骑,如果被这么多的冲击骑兵冲到马步兵的身边,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而且此时战场已经脱离了陈宪的控制,虽然他已经想到,此时马步兵应该下马组成方阵来对抗冲击骑兵的冲锋,但他已经没有办法下达即时命令,等到他的传令兵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现在他只能祈祷马步兵的军官们能根据平时的训练做出正确的反应。
很快,陈宪的骑兵做出了反应,但不是马步兵,而是骑兵,准确的说是杨妙真率领的全能骑兵。
杨妙真虽然没有陈宪此时站在望楼上的全局视野,但他却精准的把握住了战场的形式,所以她率领着自己刚刚从蒙古轻骑兵的追击中逃回来的全能骑兵,调转马头,发起了反冲锋。
在冲锋的过程中,她还派出亲卫,给马步兵和其他骑兵传令。
陈宪后来才知道,这些传令的亲兵四处乱跑,呼喊的命令是,“马步兵就地下马,组成方阵,对抗敌人甲骑,突骑兵,轻骑兵随我反冲锋!”
在杨妙真的临阵组织下,刚刚损失惨重的全能骑兵,突骑兵,轻骑兵发起了一次坚决的反冲锋,减慢了蒙古甲骑的冲锋强度和速度,让马步兵有时间下面组成了方阵。
在马步兵的全刺刀燧发枪组成的方阵面前,冲上来的蒙古甲骑损失惨重!
在撤退时,他们又被杨妙真率领的冲击骑兵堵住了后路。
最终,在留下了上千个轻骑兵尸体之后,木华黎终于救出了他的甲骑,但这时候,原本五六千人的甲骑,已经只剩下不足一半。
反观陈宪这边,三千全能骑兵,三千多突骑
二零六章:退敌,抚恤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陈宪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有句话,叫无农不稳,无商不富。
为政者整天将目光盯在农民身上,是榨不出多少油水的,要想增加税收,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工商业。
要发展商业,商品的流通是基础。
这对现代人来说,都是常识。
陈宪并不是什么经济学家,他也不知道促进商业的发展的那些高端办法,所以,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方面去做一些事情。
陈宪很早就开始打算,要在自己的控制境内,修建一条干道网,将自己统治区域的东西南北连接起来。
这样的道路网络,既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又有着极大的军事价值,可以加快他麾下士兵内线机动的速度。
主干道网建成后,陈宪还打算修建道路将自己麾下几处优良港口和内陆地区连接起来。
在这个时代,海运无疑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将内陆城市和沿海城市连接起来之后,内陆城市也就能享受到一部分海运的便宜和便利。
经过两年努力,最重要的南北干道已经建成,东西干道也已经工程过半了。
有了南北干道,杨妙真的内线机动就变得非常迅速。
很快,杨妙真带着一万马步军,三四千骑兵,追上了木华黎率领的蒙古骑兵,她也不和对方接触,只是远远的吊着,如果对方来攻,她就让马步军下马布方阵对抗,骑兵含而不发。
无论木华黎出什么花招,她都绝不去追击对方,只是远远的吊着对方。
就这样,木华黎在陈宪领地内游荡了大半个月,竟然连粮草都找不到一颗,只能退去。
从陈宪境内退去之后,木华黎返回北线大营,护着汉军步卒,缓缓撤离。
退兵之后,木华黎竟将大帐移驻到原本的金国中都,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城里。
经过蒙古人的劫掠和焚毁,这座原本繁华的都市,此时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木华黎命令手下的汉军统领征调来民夫,重新修缮了北京城,然后他将这座城市变成了自己的大本营。
之所以要将大本营安扎在这个地方,是因为木华黎已经想明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消灭不了陈宪。
大汗西征带走了大多数军队,留给木华黎的只有不到三万骑兵,仅仅依靠着三万骑兵,不但消灭不了陈宪,甚至都无法做到压制他的扩张。
要想对抗陈宪,他只能借势。
而此时能够给木华黎借势的,也就只有这些投奔他的汉人地主豪强。
这些汉人豪强,分开来看,每一个都不强,但如果把他们组织起来,那就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力量。
但现在,这力量虽然庞大,但却不够强大。
经过和手下一番讨论,木华黎和他他和手下的蒙古将军们一致认为,要打败或者说遏制陈宪,必须从三个方面去加强汉人豪强的力量。
首先,必须加强汉人豪强手中的骑兵力量,经过观察,木华黎发现,只有骑兵才能对陈宪手中的大炮造成威胁,虽然汉军部队的骑兵最终冲击炮阵失败,一是因为他们的骑兵太少,二是因为他们的攻击方向有误,他们不应该从正面冲击,而应该从侧面冲击,哪怕侧面有骑兵守护,也比直接从正面冲击炮阵强。
只要骑兵能够冲破对方的炮阵,那么汉军庞大的人数优势才能显现出来。
其次,要让汉军步兵能有对抗陈宪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学习陈宪的军队,给他们大量配备火枪。
但如此加强汉军,最后必将尾大不掉,所以木华黎为了压制汉军,又决定不给汉军配备大炮,不但不配备,现在有的也必须没收,还要将汉军中所有的铸炮工匠抽调出来,不能让汉军掌握铸炮能力。
木华黎准备将这些铸炮师集中起来,放在北京城中铸造大炮,他准备建立蒙古人自己的炮兵队伍,只要手中握着大炮,又拥有强大的骑兵,汉军就算是掌握了火绳枪,也不足虑。
第三方面,木华黎认为,汉军的训练和纪律,必须要加强,他将亲自督导汉军的训练,特别是骑兵的训练。
不得不说,木华黎有着不仅愧于他名声的精准战略眼光。
就在木华黎在中都城继续力量,磨刀霍霍的时候,陈宪也开始
二零七章:企改,骑改,骑兵扩编
经过这次整顿,陈宪将麾下所有的工厂都梳理了一遍。
他除了将一部分水泥厂和锻造厂被拿出来私有化,直接奖赏给有功将士。剩余没有进行私有化的企业,在整顿后,也都给新的管理层给予了5%到15%的分红。
其中拿到15%分红的,都是将工厂经营的比较好的老管理层,拿到5%分红的则是老的管理层贪污腐化太厉害,全部被辞退后,新更换的管理层。
为了能对国有工厂进行有效的监督,陈宪将监督工厂的责任交给了给地方政府。
他将这些工厂的一部分股份分给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享受这些股份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经营负责,企业经营的好坏也要计入他们的升迁考绩当中。
这样一来,国营工厂的股份就分成了三块,一块在工厂管理层手里,一块在地方政府手里,还有一块,也是最大的一块仍然握在陈宪手里。
陈宪的侯府会派遣代表,和地方政府派的代表一起组成国营过场的监事会,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账目情况进行监督。
……
完成了抚恤之后,陈宪一边忙着叙功和工厂改革,一边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
首先,陈宪取消了全能骑兵的编制,将他们全部转到了突骑兵序列,全能骑兵中的辅助骑兵则转到了马步兵序列。
接下来,陈宪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将突骑兵转化成胸甲骑兵,这也就意味着,他要去掉突骑兵身上繁多的盔甲,只保留胸甲和高顶大檐的钢盔,更重要的是,他要去掉突骑兵手中最主要的武器,长枪!
这个决定遭到了杨妙真和大多数骑兵将领的反对,他们无法想像,骑兵没有长枪该如何作战。
要说服这群骑兵将领,陈宪知道,自己首先要说服杨妙真。
杨妙真在骑兵当中,有着几乎和陈宪同样高的威望,如果陈宪和杨妙真同时坚持一件事情,那么其他骑兵将领就算反对,也会执行,但如果杨妙真和骑兵将领都一致反对,那即使是陈宪也难强行推行。
“首先,蒙古骑兵,并不喜欢用长枪,在蒙古骑兵中,即使是重骑兵,也大多使用弯刀和铁骨朵,在骑兵的近战肉搏中,长枪反而不够灵活,在双方对冲当中,长枪长出来的那点长度,最多只能争取不到一眨眼的优势,意义并不大,长枪对于骑兵来说,主要是为了针对步兵坚阵,而我们的骑兵,根本不需要去对付步兵,有步兵就足够了,我们的骑兵就是为了对付骑兵!”
“其次,从这场战役你也看出来了,我们的骑兵,将来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蒙古轻骑兵,他们的厉害你也看得很清楚,要对付这样的轻骑兵,我们需要一支高度灵活的冲击骑兵,在对付这种灵活的弓骑兵时,冲击骑兵手里拿着丈二长枪和拿着三尺刺剑,没有太大区别,而刺剑还能减轻一些战马的负重。”
“骑兵用丈二骑枪很难刺中一枚吊在空中的苹果,但如果用三尺长的刺剑,却能更容易的做到这一点,刺剑虽然攻击范围短了,但它的攻击精确程度将会大幅度提高。”
“为了近身肉搏,哪怕是装备了长枪的骑兵,也必须装备弯刀或者刺剑,他们不但需要学习马枪的使用,还要训练弯刀或者刺剑的使用,如果舍弃长枪,我们就能更快的训练出更多的骑兵。”
“如果说,训练一个优秀的枪骑兵就只需要三的时间,那训练一个只使用弯刀或者刺剑的胸甲骑兵,就只需要两年时间,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成本。”
经过彻夜的促膝长谈,陈宪终于说服杨妙真试一试。
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是难以用语言去说服,你很难用语言去左右一个聪明人的思想。
随着手下军官和官员的成长,
三零八章:内政,成绩
完成了骑兵的扩编后,陈宪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兵,他对六个步兵旅进行了扩编,将原本三个团,一万两千人的旅,全都扩编成四个团,一万六千人的满编旅,扩编后空缺的兵额就用新兵补充。
这样一来,陈宪的军队就扩大成了六个步兵旅,将近十万人,两个马步兵旅三万两千人,一个猎骑兵旅一万六千人,两个突骑兵旅,一万三千人,总人数接近十六万人!
除了山东本地的驻军,陈宪还在辽东半岛驻扎了三个步兵团,三个马步兵团,三个猎骑兵团,三个突骑骑兵团。这又是近四万人。
这还不是全部,这两年多来,陈宪全力发展舰队,此时他手下已经有了大小战舰一百多艘,水兵,水手四万多人!
这样庞大的军队人数,相对于山东东路不到三百万的人口总数,无疑是过于庞大,说是穷兵黩武也不为过。
在这个时代,也就陈宪能做到用三百万人口,去养将二十多万的士兵。
而且养的不是叫花子般的炮灰,而是精锐的职业兵。
这些年,陈宪领地的工商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水平。
例如交通。
早在陈宪刚刚占领山东东路的时候,为了控制地方,他就开始大肆修路。
因为有水泥的存在,陈宪修的路远比这个时代所谓的官道质量要好得多。
当然,他还做不到用水泥去硬化路面,但他能用水泥去修道路两边的排水渠。
有了水泥,陈宪修路时就可以先用水泥和石块在道路两边修建护堤沟渠,然后用粘土,沙石在护堤内层层填入,形成平整的路面。
有了护堤和排水渠以及上层的沙石,道路就不会在下雨天变得很泥泞,在护坡的保护下,也不会很快垮塌,能够维持很长时间,再加上专门成立的养路部门,就能维持一个高水平的交通网。
陈宪这些年通过大力宣传靠右行……等基础交通规则,成立交通骑警巡逻,一方面维持交通安全,一方面维持交通秩序,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交通规则,又大大提高了道路的利用率。
除了陆路交通的发展,还有水路交通,山东东路缺乏优质的内陆航道,但却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半岛海上交通,陈宪通过道路,将海港和内陆连接起来,大幅度降低了交通成本。
陈宪发明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也是山东东路地区交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一辆旧式的两**车,一次拉上个三四百斤的货物,就已经是极限了。
而一辆四匹马拉的,带转向机构的四轮马车,满载时可以拉一吨半的货物,也就是将近三千斤,就算平均到匹马上也有七八百斤,比两**车节约了将近一备的畜力,还能节约三倍的人力。
道路的改善,又进一步改善了四轮马车的载重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