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在黄土铺成的软路上,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只能拉一吨半的货物,但当驶上两边有水泥护坡,下面是夯实的土层,上面铺着沙石的比较坚硬的路面上,同样的四马拉的四轮马车,就能拉动两吨的货物。
总之,这些条件和技术的提升,让山东的商品转运的效率提升了好几倍,而价格却降低了几成,这种变革自然就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
海贸的发展,也为陈宪带来了丰厚的税收。
以前,山东海商出海,其行商路线为,密州(空船)——明州(采购丝绸、瓷器)——密州(休整,少量出货)——朝鲜(出售丝绸瓷器,采购人参
三零九章:扩张计划,引进人口
去年,陈宪光是商税收就就收了九百万贯,这个数额可比北宋年间,整个京东路收的商税,高了三倍有余。
除了商税,陈宪名下的各种工厂和商船队,去年也给他带来了将近一千万贯的利润收入!加上农业公司收入,陈宪去年一年总收入将近两千六百万贯!比鼎盛时金国一年财税收入三千多万贯只少了三分之一不到,相当于南宋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当然,挣得多,花的也多。
去年,陈宪修城堡,修路,修海港,造船,基本上,挣了多少,就造出去了多少。
对陈宪来说,养这二十五万军队,其实并没有太大困难,困难的是以后要一直养着。
为了稳定军心,陈宪在抚恤方面一直是以高额的土地赏赐为主,这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奋勇作战的同时,也让陈宪的军队成了一个吃田大户。
而且对于这种规矩,陈宪还不太敢随便改变,害怕让军队失去战斗力。
再加上,在他为了增强自身的战争潜力,这些年,一直在主动引导金国境内的汉人,持续不断的涌入山东东路。
这些情况综合到一起,让陈宪手中的土地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为了安顿招募来的难民,陈宪的唯一的出路只有扩张!
这段时间,陈宪和他的大臣将军们,制定出了一个四路扩张计划。
第一路就是继续之前的海岸线计划。
第二路是北线扩张。即从益都一线,向北推进,就像当时攻略山东东部时一样,一座座的拿下堡寨,加固原有的堡寨,在合适的位置新建新的城堡,将城堡线一路向北推进。
北线的东端将和海岸线推进过来的海岸线城堡群汇合,互相支持。
最终,这两线的目的是占据从济南到渤海湾南部的山东东路北部地区,以及整个渤海湾沿岸!将这一地区的数十万百姓纳入管理。
除此之外,陈宪打算在西线和南线都同时向外扩张。
在东线,陈宪的目的是推进到东平府到济州(济宁)一线,以梁山水泊为自己领地的西部边界。
此时的梁山水泊因为黄河改道,已经消瘦了不少,但依然还有巨大的体量,南北长度依然有五六百里,有了这片水泽,陈宪只需要修建一部分城堡就能形成东部防御体系。
东线的北端,最后将和北线的西南端回合于济南府。
南线推进到黄河北岸,和宋国隔河相望,向东拿下徐州的黄河北岸部分,并顺着黄河北岸,向东推进到丰县,东线的北端,最终和东线在济宁南部回合。
最终,这三线推进,将会将陈宪的地盘扩大一半,控制人口增加一百多万!
陈宪还派遣使者,以山东东路兵马都总管的身份,去朝见金国皇帝。
史书都说完颜珣是个昏君,金国就亡在他的手里,迁都开封更是一大败笔,但在陈宪看来,此人绝不是个庸君。
完颜珣继位之后,先有毒杀前任皇帝的胡沙虎,后有杀死胡沙虎的术虎高琪两位权臣,但完颜珣却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先后诛杀两人,拿回了君权。
至于迁都开封,在陈宪看来,不但不是败笔,反而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完颜珣不迁都,那么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金国会在蒙古第四次南下的时候就灭亡,而不会像现在这样,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多年。
当然,你要说完颜珣有多英明,那也不然,此人在迁都之后,先攻南宋,又和西夏开战,白白浪费了成吉思汗西征的大好机会,不但没有休养生息,反而变得更加虚弱。
陈宪之所以要派人去见金国皇帝,是为了和金国人做个生意,他打算用优质的盔甲和战马,向金人换取人口。
因为蒙古人的残暴,金国南迁时,许多华北的金人和汉人也跟着向南逃亡,此时金国境内正拥挤着大量的逃亡人口,陈宪看上的就是这些人口,确切的说是这些人口中的汉人。
&nbs
三一零章:征高丽
对陈宪来说,山东南线和东线的扩张潜力都不大,否则就会引起和金国和宋国的全面战争,这并不是陈宪想要看到的。
北线扩张和海岸线扩张,则是困难重重。
目前陈宪的海岸线计划还只局限在莱州湾和渤海湾的南部,在北线大军的陆上接应之下,才能顺利执行,继续向北,脱离了北线大军的辐射范围,就会遭到木华黎和河北军阀的拼死打击。
北线的推进也一样,目前还在山东境内,还没有触及河北军阀的根本利益,随着战线的向北推进,河北军阀为了生存,也必将拼死反抗,木华黎也必将不会坐视不理。到时候,这个方向的扩张带来的很可能不是盈利,而是亏本。
……
目前陈宪除了向山东四周和辽东半岛纵深扩张之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登陆辽河平原。
辽河平原虽然广阔,但一来,目前,占据辽河平原的耶律留哥,是陈宪目前最大的马匹供应商,一旦他进入辽河平原,和耶律留哥撕破脸,一方面他将失去稳定的马匹供应。
而且,面蒙古人也势必不会任由他占据这片地盘,到时候,蒙古人,耶律留哥,完颜平涛必定联合起来对抗他,等待他的也将是连场大战。
更重要的问题是,辽河平原虽然是一块宝藏,但这块宝藏和辽东半岛一样,目前还只是矿山状态,他就算得到这块地盘,也无法立即获利,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才能开启这个宝藏,这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陈宪目前需要的是战争红利,需要以战养战,需要一块物资丰富的熟地去掠夺!
最终,陈宪将目光移向了东方,高丽半岛!
这个时期的高丽半岛虽时有动乱,但大体承平,整个半岛上大约有着五六百万的人口,近两千万亩的耕地!
如果按照陈宪目前的掠夺政策,将整个半岛吞并,最终至少能控制四百万以上的人口,近两千万亩的耕地,以及大量的财富和存粮。
原本让陈宪感到顾虑的是,侵略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时,可能会遭到当地百姓自发的拼死抵抗,但最近一年来,对高丽西北边境的渗透让陈宪打消了这个顾虑。
在这个时代,并非没有民族和国家意识,但这样的意识大多只存在于上层人的思想中,对于朝鲜目不识丁的贱民和奴婢来说,国家只是压迫他们的工具,民族意识也极为淡薄。
在这个时代,要占领和统治一块地方,远比未来要容易的多,你只要能清洗掉拥有国家民族意识的上层建筑,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很容易被消化。
要想彻底占领高丽半岛,将这座半岛变成他的战争红利,他只需要像他在山东一贯做的那样,清洗掉这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即可。
这种事情,他既然在山东做得,对汉人和女真地主做得,那对高丽的文武贵族也就没什么做不得的。
时至今日,陈宪对于这种能够带来极大利益的清洗已经没有太多的心理抗拒了。
下定决心,陈宪再一次启动了他的战争机器。
很快,战舰和山东地方的商船,满载战士,云集苏州港。
陈宪亲自坐镇苏州,命人从速婆路,高丽的麟州和龙州等地,挑选接受过思想改造教育,懂得简单汉语的高丽人,送来苏州进行短期培训。
经过三个多月的
三一一章:消化,山东的扩张
面对高丽人用长牌和长枪手掩护步弓手突进,守军将领非常狡猾,他他故意命令火枪手朝天放枪,将敌人放到三四十米的距离,再用大量三磅炮,装霰弹,进行凶猛的齐射,在对高丽士兵造成了巨大伤亡的同时,将位于前排的长牌完全撕开。
接下来,此人又命令燧发枪手对着失去保护的高丽步弓手进行快速轮射。
猛烈的步枪轮射,将高丽人的突击队伍彻底打乱。
发动突击的高丽精锐,几乎被全部消灭,在距离守军三十米到百米的这段距离内,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高丽人的尸体。
随后,陈宪的守军将军,先命令炮兵对高丽本阵进行轰击,当炮兵将本就因为前锋全军覆没而陷入惶恐的高丽军本身打乱之后,他又命令骑兵动了极为坚决的冲锋。
在新一轮的扩军和军事改革中,陈宪本打算取消枪骑兵的编制,将突骑兵变成胸甲骑兵,但在杨妙真和大部分骑兵将领的不理解之下,陈宪只能退而求其次,同时保留枪骑兵和胸甲骑兵。
这次冲锋的主力就是枪骑兵,不得不说,枪骑兵在对付步兵时,还是很有用的。
本就因为突击部队的全军覆没而军心不稳,又被第一遇到的大炮打乱了阵形,高丽军在枪骑兵果决的冲锋下,迅速崩溃,接下来,猎骑兵也加入到了追击当中。
最终,崔献忠的这支私兵部队全军覆没!
这支私兵的全军覆没,让崔献忠的私兵队伍元气大伤。
私兵部队是崔献忠维持自己统治的基础,私兵的大败甚至让崔献忠政敌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这让崔献忠再也不敢派出派出自己私兵部队。
没有了崔献忠的私兵,高丽的各地方军就更是不堪一击。
眼见抵抗无望,这次的入侵者又极为凶残,高丽的文武两班贵族开始向南逃亡。
随着两班贵族的逃亡,陈宪十分顺利的接管了高丽西京和大同江以北的区域。
控制了这一块人口超过百万的地区之后,陈宪暂停了扩张行动。
接下来,陈宪向高丽半岛的被控制区通过海运运送了大量的物资,雇佣和征调当地平民,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这个区域的一些基础建设。
例如港口的扩建,新港口的兴建,道路的修建,北部城堡群的兴建,南部简易城镇的修建……
在这个过程中,陈宪顺利的建立起了对这个地区的统治权威,他从山东调遣地方官员,用之前被渗透的高丽龙州,麟州等地区,受过基础教育改造的高丽人担任公职人员,对当地穷苦的高丽农夫和奴婢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很快让占领区安定下来。
在短短半年中,陈宪那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学校为核心,以农业公司为补充的乡镇管理体系也在控制区迅速建立起来。
之所以停下在高丽半岛扩张的脚步,是因为陈宪发现,之前在高丽西北部渗透区培养的勉强可用的高丽本地人才,只勉强够帮他控制控制这么大一块区域。
为了避免失控,陈宪耐着性子,停下脚步,等待这块区域的消化。
……
在山东,陈宪制定的四线扩张计划,进展的还算顺利。
在西线,金人对陈宪的扩张十分不满,甚至派出军队,想要抢回失去的底盘,但在和陈宪的西路军碰了一次之后,就缩回去。
至于南线,黄河以北的底盘,本就是宋国人放弃的缓冲地,对于陈宪的推进,南宋人反应并不大,只是派人来询问了一番。
反倒是北线的推进比较顺利。
自从上次战后,木华黎就一直龟缩在中都城,训练受其控制的华北的汉军部队。
于此同时,木华黎四处征召工匠
三一二章:技术扩散,棱堡
第二条线就是工匠。
陈木大战之后,木华黎重建中都作为自己的老巢,并不是为了安置自己的蒙古骑兵,而是为了安置工匠,蒙古骑兵有帐篷,有草场就行,但汉人的工匠们却不能生活在野地里。
中都就成了木华黎的匠作中心。
木华黎将所有投靠蒙古的汉人豪强手下的工匠全都强行征调到中都,将这座废城重新变得热火朝天,将它变成了一座大工场。
知道木华黎四处征调工匠,陈宪挑选出一批间谍,进行了短期的锻造训练,然后将他们派去华北各地,想办法以铁匠的身份接受华北豪强们的征召。
这些被华北豪强们征召的铁匠,大多数都被送去了中都,用来完成木华黎交代的任务。
为了运送情报,陈宪甚至命人组建了一支海盗队伍,在天津附近建了一座私港,名义上出售从海上抢劫山东海商收获的贼赃。
利用海盗身份做掩护,陈宪又在海岸边占据了一座庄子,组建了一支队伍,混成了河北豪强中的一个,并投靠了蒙古人。
有了河北豪强的身份,这支海盗就光明正大的建立起了一支商队,向中都城贩卖来自山东的“贼赃”,顺便搜集运输情报。
通过这些间谍,陈宪对木华黎这一年来所做的事情都能基本掌握。
在这一年中,木华黎通过高压政策,从征调的工匠中,培养出了数千人的火绳枪匠和火炮铸造匠人。
这些火枪匠人每天都能给木华黎生产出上百把火绳枪。
更让陈宪担心的是,木华黎的铸炮匠人竟然开始摸索着用铜铸炮。
这些年,陈宪对手中的铜炮百般掩护,所有铜炮都要定期被图黑漆。
但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个时代的生漆在铜上面的附着力本来就不好,火炮开炮,又会让炮管发热,所以一场炮战下来,陈宪铜炮上的生漆往往就掉光了。
陈宪的大炮都是铜铸造的这个消息,终究还是泄漏出去了。
金国和一般的军阀,当然舍不得用铜去铸炮,但蒙古人不同,这群抢劫犯手里有的是钱,只愁没地方花。
木华黎的炮匠很快就用泥模铸造出了合格的铜炮,根据潜伏在中都匠作营里的间谍观察,中都炮匠,用泥模生产的同炮,其性能竟然能达到陈宪所铸铜炮性能的百分之七八十!
这个消息对陈宪来说,简直就是噩耗,但他无可奈何,除非他能将中都所有人全部杀了,否则铜炮的秘密就再也保不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