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活在金朝末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墨成仙
蒙古骑兵绕过了大阵右翼混乱的骑兵战场,试图从战场的右侧绕过,冲击陈军薄弱的猎骑兵阵线的背后。
一直站在马上观察着战场的杨妙真,看到蒙古骑兵立即下达了一个命令。
随着杨妙真的命令,战场上一直在焦急的看着热闹的马步兵旅终于动了起来。
两个旅的马步兵迅速穿插到猎骑兵身后。
因为蒙古骑兵一直跟在汉军身后,离战场有三四里的距离,而骑兵冲锋不能持久,一般在三四百米距离才会启动冲锋,在冲锋之前,蒙古骑兵只能小跑着接近战场。
所以,陈军的马步兵有足够的时间穿插到猎骑兵身后,下马组成了一个个燧发枪防御方阵,将猎骑兵保护在身后,让他们安心的去消灭蒙古汉军的骑兵。
所以,当蒙古骑兵来到战场附近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个看似单薄的火枪方阵。
木华黎虽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统帅,但他毕竟不了解火枪,他不明白燧发枪和他的汉军部队使用的火绳枪有着怎么样的区别。
&
三一七章:大胜
蒙古骑兵再次冲透了猎骑兵的淡薄阵线,但他们在猎骑兵的排枪下,再次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冲透了猎骑兵组成的阵线后,蒙古骑兵所面对的就是已经将汉军骑兵清出战场,匆匆组织后就向他们发动了反冲锋的陈军突骑兵!
……
在骑兵战场的另外一面,就在蒙古铁骑向着马步兵火枪方阵发动了冲锋,并且已经确定不可能停止和回头的时候,杨妙真终于投入了手中最后的一点预备部队。
那是两个团的胸甲骑兵。
陈宪将所有突骑兵都改成胸甲骑兵的想法,最终在大部分骑兵将领的不理解之下,不得不打了折扣,最终只建立了两个团的胸甲骑兵。
而这两个团的胸甲骑兵在这次战场上,被杨妙真留下来,作为对付敌人轻骑兵的手段。
两个团的胸甲骑兵以营为单位,向着蒙古骑兵后方本阵,发动了密集阵列的墙式冲锋,他们一列又一列,向着蒙古骑兵本阵推了过去。
在命令铁骑对陈军的马步兵组成的燧发枪方阵发动了决死冲锋之后,木华黎的蒙古骑兵本阵就只剩下了轻骑兵。
为了追求速度,在最后的冲锋阶段,胸甲骑兵的队伍不可避免的散乱了一些,但依然能大体的维持着阵形。
面对如墙般冲上来的陈军骑兵,蒙古轻骑再次使用了他们传统的技巧。
他们一哄而散,以百户为单位,开始了看乱实律的逃跑和穿插。
如果追来的敌人为了追击他们而分散,他们就会互相配合着,将散开的敌人拉的更散并一个个绞杀。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陈军骑兵当然不会再上当,胸甲骑兵以营为单位,互相交错开来,将冲锋之墙向两边扩展,形成了一个宽大的正面,向前滚滚推去。
很快蒙古轻骑们就感觉到了不同,这群陈军骑兵太快了。
因为只建成了两个团的胸甲胸甲骑兵,所以陈宪为这两个团的胸甲骑兵挑选了最优秀的骑兵,配备了最好的战马,他们胯下的战马要么是陈宪自己的牧场中培育出的优质战马,要么就是从采购的马匹中百里挑一的宝马。
骑兵优秀,马好,再加上他们身上的盔甲不重,所以胸甲骑兵的冲锋速度比蒙古轻骑兵的速度还要快。
在胸甲骑兵的快速追赶下,拼命逃跑的蒙古轻骑的安息回首箭战术,很难发挥不出来,他们被一个个的追上,一个个的被胸甲骑兵形成的“墙”碾过……
蒙古轻骑虽然厉害,但毕竟不是神仙,在这种比他们更快的冲击骑兵的追击下,他们由假乱变成了真乱……
最终,除了两翼的轻骑兵侥幸逃开之外,整个蒙古轻骑兵群被胸甲骑兵整个碾穿。
一直在观阵的杨妙真发现,从两翼逃脱的蒙古轻骑兵实在散的太开,继续追击很难会有什么战果,命令棋牌官通过旗帜给胸甲骑兵下达了收兵的命令。
而在近处,连续突破了马步兵燧发枪方阵,猎骑兵的线性阵列,又迎头被重新集合的陈军突骑兵反冲锋,蒙古铁骑终于无法承受,彻底崩溃混乱,并很快被陈军突骑兵和重新组织起来的猎骑兵联合绞杀!
骑兵已经一败涂地,但另外一边的蒙古汉军的步兵依然在勉强坚持,他们毕竟人数比较多。
但是,当猎骑兵和马步兵出现在他们的身后的时候,这支步兵也终于彻底崩溃。
接下来就是陈军骑兵骑兵收割胜利的时候了。
这场大战,史称河间之战,木华黎的汉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人跑了出来,除了当场战死的,大部分被陈军俘虏。
木华黎的蒙古骑兵部队也损失惨重,其中铁骑几乎全军覆没,轻骑兵也伤亡过半,能跑回去的只有一万多人,木华黎本人幸免于难。
回到中都城后,木华黎立即将城里的工匠全部迁移到山西的西京也就
三一八章:河北!
随着陈宪的命令,大量的物资从辽东和山东运送到辽河中,一座座棱堡,已让人吃惊的速度出现在了辽河下游两岸。
有着辽河这个天然的航道,物资和人口的运送对于有着大量船舶的陈宪来说,就变得比较轻松。
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之后,陈军就有着棱堡防守,和火炮这两项极大的优势,陈宪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辽东战场了。
将辽东战场留给辽东第一步兵师师长张柏之后,陈宪就乘船离开了辽东
离开辽东之后,陈宪并没有返回山东,而是直接前往位于卢沟入海口的棱堡区。
位于卢沟入海口的这片棱堡区,是陈宪的海岸线计划的最北端。
卢沟就是后世的永定河,顺着这条河。
收到木华黎大败,弃中都而走的消息之后,陈宪很快就下定决心,改变计划,不再在河北追求城堡推进,稳扎稳打,而是赶在成吉思汗有可能的回援之前,迅速拿下河北!
陈宪抵达卢沟入海口的棱堡区之后不久,他的手令就被送到了山东各地。
短短半个月之内,大量的船舶川流不息的抵达位于卢沟口的港口,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和士兵。
卢沟口的这片棱堡区,本就是在陈宪的重点关注下占领和修建的,这里的港口在陈宪的要求下,修建的十分宽阔,一次能够停泊数十搜大船,在陈宪原本的的计划中,这里就是未来和木华黎决战的一个总要的节点,没想到这个节点还没有用上,木华黎就已经败了。
不过要想快速占领华北,这处港口仍然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卢沟口的港口能够成为陈宪大军源源不断的补给线。
顺着卢沟逆流而上,进攻中都,不但能获得很长一段的航运便利,还能获得充足的水源。
陈宪从山东南线和西线各调来了两个团的步兵。
从高丽搬到调来一个新建步兵旅。
从北线李石手下调来一个旅。
从杨妙真手下调来一个马步兵旅,一个突骑兵旅,两个猎骑兵团。
除了这些正规军团,陈宪还从山东调来了上千人的预备官员,数万人的民兵部队。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个巨大的军营就出现在了棱堡区的西北部。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陈宪从卢沟口出兵,顺着卢沟河道向着中都推进,一路上他分兵拿下了沿途的县城。
拿下县城后,跟随在大军后面的预备官员团队就会带领着民兵驻守县城。
除了陆地上的进攻,陈宪还派遣海军在卢龙县登陆,在汤河口,即大约今天的秦皇岛附近登陆,建立阵地。
陈宪要求王盛一方面派遣水兵在港口建立简单阵地,一方面招募商船向该地运送人员,物资,海军的水兵需要保护工程人员在该地建立卢龙港和港口棱堡。
港口和棱堡建立之后,海军还需要保护工程人员建设一条分布于汤河两岸的棱堡带,一直抵达西北边的山脚下,这条棱堡带将会将辽西走廊彻底封锁。
在陈宪从卢沟口向中都推进的同时,李石和杨妙真也将从河间府向西推进。
两人也和陈宪一样,带领着大量从山东各地调来的预备官员大量名并,他们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占领县城,占领的县城,都交给预备官员带着民兵接管。
两人一路推进到镇定府。
抵达镇定后,两人兵分
三一九章:经营河北,攻略辽河
当一个政权有了不依靠豪强就能控制乡里的手段,按豪强自然就成了仇寇,成了其诛除干净而后快的存在。
这就让各地的地主豪强既狠陈宪入骨,又畏他如虎。
所以,当有可能的时候,他们不遗余力的想要对抗陈宪,但当陈宪真的来到的时候,他们又因为恐惧而纷纷投降。
面对一个个望风而降的豪强堡寨,陈宪也很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总不能搞无差别屠杀,如果他那样做了,势必会让未来对地方的扫除变得十分艰难,不说士兵的牺牲,就光是物资的浪费,时间的成本就让他受不了。
别忘了,木华黎只是成吉思汗手下的一员大将,成吉思汗手下还有数十万蒙古铁骑正在中亚和欧洲的大地上驰骋,而陈宪才不过打败了木华黎麾下的三万铁骑罢了。
一旦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几十万蒙古铁骑涌入华北,就算陈宪能守得住,也会被弄得疲于奔命,浪费大量时间精力。
蒙古帝国的巅峰,正是在他们西征之后,在西征过程中,蒙古帝国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他们的武器装备得到了大力幅度的提升,他们获得了中亚地区优良的战马,他们征服了欧亚大草原上大量的游牧名族,军队变得更加强大。
陈宪必须在成吉思汗东返之前,彻底控制华北地区,将蒙古人挡在太行山以西,京北群山以北,将广阔的华北平原变成自己的内线,到那时候,控制了河北,山东,高丽半岛,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大部,坐拥两千万人口的陈宪才有了和成吉思汗在辽西大平原上对峙的本钱。
要在草原上打败成吉思汗蒙古帝国这样进化到最顶端的游牧帝国,需要的将是无底洞一样的巨量资源,不控制整个华北,人力充足的蒙古人只需要每年秋天涌入陈宪的棱堡群中焚烧麦田,就能让陈宪疲于奔命,元气大伤。
所以,李石和杨妙真的这次胜利,虽然意外,却非常关键,为陈宪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如果陈宪能把我住这个时间,那他就能在成吉思汗东归之前建成稳固的战略防线。
当然,这次出乎陈宪计划之外的胜利也可能造成成吉思汗的提前东归,这都是无法预料的事情。
陈宪所能做的就是快一点,再快一点!
对于投降的河北豪强,陈宪保留了他们的身家性命,还允许他们带走所能都带走的财务,寨子和土地必须留下来。
被赶出了自己堡寨的豪强们,被陈宪强制迁移到了山东各城市定居。
就在陈宪和李石,杨妙真攻略华北的时候,辽河平原上也是炮火连天。
陈宪离开后,张柏按照陈宪的计划,稳扎稳打,利用水运在辽河两岸修建简易的棱堡带,向海州东部逼近。
这些简易棱堡除了四角的炮塔,其他城墙全都用草袋装满沙土堆积而成,炮塔上便宜的铸铁大炮形成了封锁素有城墙的交叉火力,再加上炮塔顶部射程远超野战炮的城防重炮,让这些看上去极为简陋的棱堡,在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被攻克。
棱堡带分布在辽河两岸二三十里的范围内,避开了一些低洼地带,每一处棱堡群的身后河岸边都建有简易码头。
守卫这些棱堡的是从高丽调集过来的民兵,这些民兵既是守军,也是建设棱堡和开垦土地的劳动力。
眼看着陈军在自己眼皮子地下大建棱堡,
三二零章:棱堡,野战
陈宪的棱堡大体呈四方形,在四方形的每个角上,又伸出去一个像是枪尖的四棱型尖堡,棱堡的防御炮台就修建在棱形尖堡的后腰上,炮口就从侧面对着自家的城墙,一旦有敌人靠近城墙,从防御大炮射出的炮弹就能从自家城墙前方几米远的地方横扫而过……
你想想看,你若攻城,必定是各种攻城器械和登城部队铺满敌人墙面,结果这防守一方却能在侧面顺着墙面开炮,这一打必定就是一大片,更可怕的是,对方还不止一门炮,而是四门炮,从两边交叉开火,一分钟七八枚重型炮弹从你的攻城部队中血肉横飞的犁过去,你就算是铁军也受不了!
你想先打四角的棱堡一来棱堡很小,向外的两个棱边不过二十多米长,你根本摆不下几个人,二来,任意一座棱堡向外的棱边,都能被相邻的两座棱堡的防御炮火照顾到!你攻打棱堡一样会受到侧面炮火的洗礼!
再者,你只打棱堡,那么层墙上的火枪兵就可以从容的照顾你……
你说你用大炮轰棱堡的防御炮楼藏在棱形尖堡的后腰位置,从正面根本打不着!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手段,这种棱堡几乎就是无解的!
整个棱堡只有四座炮楼,也就是四角上的四个棱形尖堡,是用水泥石头建成,炮楼有上下两层,下层和地面平齐,安有两门防御大炮,分别朝着两侧城墙,炮口是一条不足一尺宽的横向窄缝,人都爬不进去。
为了防止炮楼被人用大炮打破,在炮楼的外侧,一楼并没有留下射击孔,在那个方向,不但有几乎实心的水泥石墙,外面还垒砌着厚厚的装满沙土的草袋,整个墙面被垒成一个四十五度斜面防炮。
上层是一个露天的平台,平台四周有比炮口稍高一些的水泥防炮墙,水泥墙外面又用装着沙土的草袋垒砌成厚厚的防炮层。
因为防炮墙比大炮还高一些,所以从外面打来的炮弹几乎不可能大到大炮,而防炮墙后面的大炮因为距离防炮强有一段距离,炮口又带有仰角,所以不用担心炮弹会撞到自己的防炮墙。
这一层安放着四大炮,其中两门对着两面城墙,另外两门则对着城外。
整个棱堡有四座棱形炮楼,一共安放着十六门能发射七斤炮弹的笨重铸铁大炮,和八们能发射十斤炮弹的超重型铸铁大炮,这些大炮被永久性的固定在炮楼里的水泥底座和铁轨上。
整个棱堡,只有这四个棱形的炮楼是用水泥和石头建成,而棱堡本体的四面城墙其实是用装着泥土的草袋垒成,成本很低。
为了防炮,这四面城墙都不高,只有一丈四五,厚度却有两丈,城墙顶上又有厚厚的胸墙,用来保护墙上的火枪手。
为了配合四角棱堡中保护城墙的侧面火力,四个城墙都向外突出了一个不大的角度,这样一来,就能保证侧面保护主城墙的炮弹能够贴着城墙擦过,这对任何想要用血肉直取攻城的人来说就是个噩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