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猛子
“中土未来之君绝对不是齐王。”李风云淡然说道,“也绝对不是杨玄感,反倒有可能是你。”
李密以为李风云故意嘲讽他,愈发气闷,但接下来李风云的话,却突然触动了他藏在心灵深处的某个东西。
“也有可能是某。”李风云指指自己,哈哈一笑,“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关陇某个李姓豪门之子。今日中土有谶纬,李氏将兴,所以……”李风云手指李密,“只有你对自己有信心,谁敢说你就不是未来的中土君主?”
李密心灵深处的那个东西骤然爆炸,霎那间,热血沸腾,血脉贲张。
=
(.)
战隋 第三百九十七章 李密的智慧
李密对李风云有了新的认识,心中的诸多疑惑也有了明确答案,虽然李氏将兴不过是一句谶纬之辞,甚至是某些居心叵测者的阴谋诡计,但从目前东都动荡不安的政局和中土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来分析,这显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目标,有很强的操作性,而李风云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李密毫不犹豫地做出决断,这就是自己未来的目标,而能否实现并不在考虑之列。人生若想辉煌,就必须有目标,有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之前李密一直以仕途上有所成就为目标,直到此刻他才豁然省悟,那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目标,这些年浑浑噩噩的白活了。
李密突然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理解,对这场兵变有了新的解读,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至于同根同源的李风云,现在应该是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而未来则有可能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
“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某实在难以相信你能算无遗策。”李密笑了起来,冲着李风云拱手为礼,深表拜服,“某看到你把河北和齐鲁豪帅们拉进联盟后,就一直在想,你既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又不能让他们俯首听命,劫掠通济渠之后甚至不得不兵分两路以缓和内部激烈矛盾,以致陷联盟于崩溃之危,何苦来哉?”
“如今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在你的算计之中。只要这场兵变爆发了,只要东西两京的军队被拖在了东都战场上,只要河北、幽州军队不得不南下与杨玄感激战,联盟军队就能跳出包围圈,顺利的渡河北上,不费吹灰之力进入河北,胜利完然转战北方之策略,然后借助河北豪帅们的力量迅速在河北立足发展。而圣主只有等到击败了杨玄感,平息了东都战事后,才能腾出手来调集军队围剿你,但那时你翅膀已硬,已纵横于太行两麓,退可以越过太行进入代、恒、燕北部边陲,进则可以活跃于晋、冀、幽地区,再加上山东豪门世家对你的支持,你足以坚持到南北战争的来临。”
“而南北战争一旦爆发,圣主和东都迫于防御重压,必定会集结北疆所有可以利用的力量,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于是你和你的联盟就可以华丽转身,可以借此机会雄霸北疆,蓄积实力。只待东都崩溃,中土大乱,你便可以呼啸南下,逐鹿中原。”
李密这番话也就是有感而发,尤其最后说的什么东都崩溃中土大乱,实际上还有些揶揄的意思,因为当初李风云就是这么推演未来局势的,说南北战争后,中土统一大业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崩溃了,陷入了分裂和战乱。对这一推演李密是不相信的,过去不相信,现在还是不相信,在他看来就算东征败了,北虏入侵了,国内叛乱迭起,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中土国力之强还是能支撑过去,再说统一大业崩溃也不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尤其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毕竟关陇人是当今中土统治阶层的核心力量,关键时刻关陇人必然会搁置矛盾,倾尽全力支持圣主和东都渡过难关。
所以在李密看来,未来中土局势的确会发生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肯定由内而外,由上而下,改革和保守两大势力在利益至上的原则下,最终还是要互相妥协。当然了,也有妥协不成最终演变成火并局面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一旦变为现实,统一大业的确有走向崩溃的可能,只是,以圣主和东都众多政治大佬们的智慧来说,会愚蠢到亲手葬送统一大业?最多也就是乱一阵子而已,比如现在国内局势就很乱,而之所以乱,说到底还是改革和保守之争,还是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政治博弈,对阵双方都在利用乱局来挟持、打击和削弱对手。
在李风云的未来策略中,崛起称霸的机会就在这里,而李密也看到了这一点,他虽然不相信李风云对未来局势的推演,但他从目前可推测的李风云的发展策略中,看到了李风云及其背后势力的图谋和野心,假如李风云成功了,他和他背后的势力极有可能把中土局势推向崩溃,让中土再一次陷入分裂和战乱,如此一来李风云便有了称霸天下的机会,而他李密同样有这样的机会。
李密这番话听在李风云的耳中,感觉就不一样了。李密的智慧让李风云很吃惊,仅仅因为自己的一句“提示”,李密竟然就估猜出了自己在东都战场上的目标,就推演出了自己要乘机完成战略转战,北上河北发展,据北疆而称霸的未来策略,这未免太“恐怖”了,如此智慧,李密拿出来逐鹿天下,谁是对手?
李风云实际上很想得到李密的合作和支持,有这样的人物辅佐,何愁大事不成?去年李风云曾对李密有过暗示,将来如果走投无路了,可去蒙山,但形势变化太快,如今李风云已离开蒙山,而李密还没有到穷途末路,双方产生交集的可能性并不大,另外,李密是什么人?他会甘心情愿为李风云所用?今日的李密还没有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今日的形势也还没有给他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所以李密看上去还比较稚嫩,但从其人生轨迹来看,他最后之所以失败,与他过度自信自大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只是但凡有才华的人都自信自大,而性格决定命运,因此下场大多惨淡。
李风云接触李密越多,就越是忌惮,越是戒备,渐渐的也就放弃了招揽之心。比如以今日为例,东都局势突变,李密的态度和立场马上来了个颠覆性转变,不但愿意与李风云精诚合作,还主动把姿态放得很低,愿意惟命是从,甚至愿意做个“傀儡”,这正常吗?这显然不正常,这说明李密灵活变通,能进能退,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如此心机和手段,不遑多让于李风云,李风云又如何不忌惮?不戒备?李风云想明白了,李密就是一个天生的枭雄,才智超绝、志向远大,根本不可能为他所用,退一步说,就算东都兵变失败后,李密愿意避难于联盟,李风云也要仔细权衡,如果确定自己掌控不了他,可能会危及到联盟未来的发展,那就拒绝收留,让他走自己的路去。
有了这样的想法,李风云当然要与李密保持距离,所以他对李密的这番话不予置评,故意做出高深莫测之态,任由李密自己去揣度。
李密望着李风云,目露期待之色。他等待的不是李风云对他这番话的评价,而是李风云愿意给他多少信任,只是他高贵的身份和自信自大的性格,让他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件事,李风云给他多少信任,完全取决于他拿出多少诚意,而事实是,他至今没有拿出合作的诚意,他只想利用李风云,他质问李风云是否为齐王卖命,却蓄意隐瞒杨玄感要篡国自立,他自己拒绝拿出诚意,却要逼着李风云拿出诚意,李风云当然失望。而更让李风云失望的是,李密狂妄自大,以为估猜到了李风云参加兵变的真实用意,于是毫不犹豫的出手要挟,而他要挟的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他之前所作出的低姿态,实际上是诱骗李风云,麻痹李风云,以便窥探李风云的底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一旦摸清了李风云的底细,捏住了李风云的命脉,双方谁听谁的还不是一目了然?
李风云忍不住了,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李密的“小把戏”,“重要的是现在,现在关系到我们的存亡,而未来虽然重要,但如果我们现在都死了,哪里还有未来?”
李密面色微僵,眼里掠过一丝尴尬和羞恼。
李风云说得很直白,我们的合作仅限于现在,限于这场兵变,而目前的形势决定了你在这场兵变中必须听我的,由我来影响甚至是改变你们的兵变决策,由我来操控局势的发展,其他的统统不重要。
“正如你所说,只要我们活着,一切皆有可能。”李密郑重说道,“那么这场兵变依旧有成功的可能。”
如果兵变有成功的可能,而你为了北上发展的目标,为了帮助齐王建立功勋,故意摧毁兵变成功的机会,岂不是置我们于死地?既然如此,我凭什么对你惟命是从?凭什么与你合作?
“的确有成功的可能。”李风云说道,“它取决于两个条件,首先你们高举代王大旗,奉代王为新皇帝,把代王和关陇人逼上绝路,其次是在最短时间内拿下东都,并把东都完整无缺地送给关陇人,这样就能把关陇人彻底拉过来,而有了关陇人的合作和支持,你们进退无忧,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胜算。”
李密哑然无语。辛辛苦苦为关陇人做了嫁衣,最后还要给占尽便宜的关陇人砍脑袋,世上哪有这种事?然而,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若不能正视现实,死里求生,就只有死路一条。
=
(.)
战隋 第三百九十八章 兵逼伊阙口
“现在关陇人把你们逼上了绝路,不得不兵变,不得不死里求生,但你们如果心存侥幸,不愿意把未来利益的大部分送给关陇人,那么你们必败。”李风云继续说道,“某从齐鲁杀来,是来帮助你们从必败死局中寻找到一线生机,而生机便是,以最快度拿下东都,据城坚守,等到局势明朗了,你们就向关陇人妥协,与关陇人联手抗衡圣主。当然,如此一来,你们未来的利益会损失更大,但相比兵变失败后你们灰飞烟灭的结果,这些损失就不算什么了,完全可以承受。”
李密目光呆滞地望着李风云,张口结舌。
的确,李风云的推演是正确的,到了生死关头,杨玄感和兵变核心成员若想维持本政治集团的生存,唯有向关陇人“投降”,但是,他们是否会“投降”?而关陇人是否会接受他们的“投降”?
“现在,你对我们的合作是否还有疑虑?”李风云问道。
李密意识到自己不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越过李风云这道障碍,于是决定暂时蛰伏,“你要信守自己的承诺。”
“某可以向你承诺,只要杨玄感不败,只要他愿意让某留在东都战场,某就不渡河北上。”李风云郑重说道,“但是,将来杨玄感如果要某离开东都战场,或者命令某渡河北上,在河内或者河北方向阻御官军,就不能说某违背承诺了。”
李密一口答应,双方就此展开合作,而李风云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在联盟高层中公开李密的真实身份。李密身份尊贵,公开后,可以直接影响到联盟军队的士气,增加联盟高层对东都兵变的信心,而更重要的是,这同样也有助于李密向联盟高层施加他的影响力,有助于增加双方在合作中的信任。
李密稍加权衡后也就答应了,汝水一战结束后,他就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两次化名刘智远“混迹”于联盟高层,与李风云身边的联盟核心成员都认识,实际上大家对他的身份都有所猜测,只不过彼此“心照不宣”谁也不愿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现在因为形势需要李密自己必须捅破这层窗户纸,否则必然会影响到这次合作,影响到李风云在东都战场上的通盘谋划。
汝水一战远比李密想像的来得快,仅仅两个多时辰后,前方斥候就传来消息,他们在前方四十多里外的两郡交界处的郏城方向现了襄城郡的官军,从官军所建营寨的规模来看,大约有两三千人,至于营中具体有多少鹰扬卫,有多少乡团宗团地方武装,还待进一步探查。
李风云没有丝毫犹豫,即刻命令走在最前面的虎贲军、骠骑军以及联盟第一军,马上放下所有辎重,放腿狂奔,务必抢在天亮之前进入战场,乘敌不备,向敌军动突袭。又命令风云军和联盟第四军紧随选锋军团之后,乘势掩杀,力争全歼官军。李风云希望这一战打得于净利落,最好能封锁消息,给大军接下来北上攻城拔寨赢得先机。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联盟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又有心算无心,出敌不意,在黎明到来之际,在官军尚在酣睡之刻,攻敌不备,打了襄城郡官军一个措手不及。相比汴水一战,这一仗联盟军队赢得更为轻松,因为李珉所率的鲁军一度在齐鲁战场上与联盟军队打得“热火朝天”,有一定的战斗力,而襄城郡的官军已经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没有经历过生死锤炼了,甚至连一年一次的冬季军训语搏j了事,可想而知当它碰到一群咆哮的虎狼会有何等悲惨的结局。
兵贵神,联盟军队在李风云的敦促下,在李密的配合下,如狂飙一般厉啸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挡者披靡。
襄城郡府承休惊慌失措,十万火急报警东都,但来不及了,联盟军队先是横扫了南汝原,接着攻陷了东汝原,完成了对承休的包围,然后马不停蹄,继续北上,主力大军于一日后抵达伊水东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湮阳,攻克了当阶,越过了天堑防线,距离东都南部关隘伊阙口,只剩下百余里了。
伊阙口距离东都多少路?百余里。
由此可知,当打着韩相国旗号的联盟军队猛攻伊阙口之时,必将对东都造成巨大震动,对东都政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而对登基之后便力排众议强行迁都的圣主和支持迁都决策的改革派们更是一个沉重打击。京师遭到反贼的攻击,中土权力中枢陷入生存危机,这不但充分证明了劳民伤财的环京畿地区的天堑关防根本无法保证东都的安全,更证明了把京师从关中迁到中原是个巨大的决策错误,由此也证明了圣主和改革派所坚持的激进式中央集权改革思路同样不正确,如果接下来保守势力再在东都动兵变,二次东征再无功而返,那么圣主和改革派们在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的政治打击下,必将陷入前所未有的权威和信任危机,其后果之严重完全可以预见。
京畿门户近在咫尺,联盟军队飞奔的脚步停了下来。
前方两山夹一川,路途艰险,有垂亭,有高都城,然后才是伊阙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攻击难度非常大,联盟将士一口气冲了数百里,必须停下来暂作休整,一边养精蓄锐一边进行攻坚准备,而联盟高层则要马上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攻坚方案。这个方案既要避免自身伤亡过大,又要吸引和牵制更多东都卫戍军,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冲过伊阙口这道天险,兵临东都,所以难度非常大,需要联盟高层们统一认识,群策群力。
联盟统帅部设在最前线,位于伊水河畔的当阶城外。此刻正值盛夏,天气炎热,为避暑纳凉,李风云和联盟高层把军议会场搬到了河堤树荫下,大家席地而坐,畅所欲言。
李风云隆重介绍了蒲山公李密,并围绕着李密以及以越国公杨玄感为的兵变同盟,选择性地透漏了一些重要机密。
军议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正如李风云所料,李密的显赫身份起到了振奋军心的作用。李密出身赵郡李氏辽东房,虽然从其曾祖父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开始便在关陇打“天下”,但中土一统后,在关陇“事业有成”的山东豪门子弟纷纷回归“光宗耀祖”,李弼一脉也不例外,即便因为复杂的政治原因,使得这一支并未与本宗赵郡李氏建立非常密切的利益关系,却依旧不能否认李密是“根正苗红”的山东人,这让他在身份公开的同时,理所当然地赢得了联盟高层的认可,豪帅们也毫无例外地接受了这位特殊“高参”的存在。
李密在军议上侃侃而谈,向大家具体解说和分析了当前形势对兵变有利的地方,蓄意隐瞒了东都政局的最新变化和黎阳方面因此而陷入的困境。没办法,为确保士气,只能报喜不报忧,而事实也的确喜多忧少,毕竟圣主和远征军正在辽东鏖战,西京和关陇方面的注意力都在西疆危机上,河北的官军正在永济渠上戡乱,当前对义军构成威胁的只有东都卫戍军,而东都卫戍军既要保护通济渠的安全,与联盟军队正面作战于河南,又要在京畿南面的伊阙口方向阻御来自豫州的韩相国,同时还要确保东都和京畿关防各道要隘的安全,兵力一分为三,在任何一个战场上没有绝对优势。由此可以推断,义军在伊阙口即便会遭遇到官军的顽强阻击,但只要杨玄感在黎阳举兵,并迅渡河杀进京畿,直逼东都,则东都在自身安全难保的情况下,必定收缩防守,如此伊阙可下。
李密据此拿出了攻击之策。
联盟主力以最快度,乘着东都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攻陷垂亭和高都城,兵临伊阙口,然后展开猛烈攻击,以便把更多的东都卫戍军吸引和牵制到伊阙口上。
韩相国洗劫了颍川之后,马上率部北上进入东汝原和南汝原战场,在包围颍川府承休的同时,以最快度扫荡汝水和伊水一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把京畿南线的外围城镇“一扫而光”,建立一个稳固的“后方”,给主力突破京畿关防杀进东都创造出最好条件。
密令留在河南和通济渠一线的联盟大总管府及前后左右四路总管府,在继续劫掠通济渠的同时,主动突破京畿防线向荥阳动攻击,想方设法迫使东都调兵支援荥阳。
如此一来,整个中原形势是,义军联盟和韩相国的部队在通济渠的东南两个方向,向京畿展开了钳形攻势,导致东都卫戍军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李密坚信,东都在这种危局下,必然分兵阻御,必然两线作战,东都防守力量会因此而削弱,这就给黎阳的杨玄感渡河突袭东都创造了机会。
=
:"..",。,谢谢!
战隋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又上当了
这次军议,在李风云的蓄意安排下,李密这位来自“上面”的特使,理所当然的成为目前这支义军的核心决策者之一。
李风云信守承诺,非常慷慨地送给了李密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携手合作了,合作目标也明确了,那当然要各司其职,各负所责了。韩相国这杆“大旗”顶在最前面,是名义上的义军最高统帅,但他做不了主;李密虽然是义军核心决策者之一,但他所做出的决策必须符合李风云的利益;李风云藏在幕后,负责“掌舵”,确保义军这艘“船”行驶在既定“航道”上。
李密的部署看似很完美,很合理,但在联盟高层的眼里却是纸上谈兵,纯属闭门造车,几乎没有实施的可能性。
吕明星率先质疑,“你说黎阳要举兵,请问黎阳到底何时举兵?有没有具体时间?如果有具体时间,你为何蓄意隐瞒?如果没有具体时间,举兵之期还要视具体形势而定,那么我们联盟大军从通济渠东西两岸向东都发动钳形攻势,岂不等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李密大为不满,“举兵之期,机密之事,岂能随意泄露?”
吕明星也不满了,“蒲山公既然不信任我们,我们又如何信任蒲山公?”
李密脸色顿时阴沉,“某若说了,你能否拿人头担保,机密不会泄露出去?”
吕明星嗤之以鼻,“若黎阳举兵,最佳时间是七月,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联盟若依照你的计策,两路夹击东都,与强大的东都卫戍军正面作战,你认为我们有多少胜算?你是否以为,此刻留在通济渠东线的联盟各路总管,也会像我们一样不知死活的攻打东都?假若他们阳奉阴违,在通济渠东线消极怠战,甚至在官军主动出击后,逃之夭夭,导致我们孤军深入,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密听出弦外之音了,不是联盟豪帅们不想或者不敢打东都,而是因为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没有攻击的积极性
李密所拟的钳形攻势,目的是吸引和牵制东都卫戍军,换句话说就是把联盟军队当“诱饵”,想方设法把东都卫戍军诱出来。此计若被东都看穿了,不为所动,联盟倒没有太大损失,反之,若东都卫戍军当真杀了出来,联盟军队就惨了,双方不是一个等级,没办法打,尤其留在通济渠东线的联盟军队,一盘散沙而已,根本不是东都卫戍军的对手,结果可想而知。
之前联盟军队一分为二的主要目的是在通济渠两岸烧杀掳掠,至于参加东都兵变的事,在豪帅们看来不过就是顺势而为、趁火打劫、捡点便宜、捞一把就走而已。联盟实力有限,混吃等死的闲杂人等太多,跑到东都去参加兵变,在胜负难料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而以李风云的狡诈奸猾,他怎么可能做这种赔本的买卖?所以豪帅们的心思很简单,就算我狂妄自大,也还没有狂妄自大到失去理智,以为自己是绝世枭雄,都可以打东都了,那纯粹是笑话。兵变九死一生,我没有实力,能不掺合就不掺合,有便宜就占,没便宜就走人,没有哪个豪帅会愚蠢到跑去打东都。
李密看了一眼坐在旁边不动声色的李风云,忍不住暗自腹谤,老奸巨滑的恶贼,又上你当了,怪不得关键时刻你把我推在前面,自己躲在后面去了,原来如此,原来这事你搞不定,于是就虚晃一招,把我和杨玄感的大旗竖起来,指望倚仗我们豪门的权威,依靠低等贵族对高等贵族强悍实力的敬畏和尊崇,连哄带骗,强行把这帮豪帅们拖进东都战场。
李密意识到此事很严重,无法敷衍过去,但急切间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一筹莫展。
在豪帅们的心里,越国公杨玄感实力强悍,以杨玄感为首的政治集团的实力就更加可怕,现在杨玄感及其政治盟友们要兵变,理所当然做好了一切准备,钱粮充足,军队很多,地方势力支持,只待大旗一举,必定挡者披靡,势如破竹,而像李风云、韩相国这些义军首领,他们现在的任务是混乱地方局势,吸引东都注意力,兵变爆发后则跟在大部队后面摇旗呐喊捡便宜。豪帅们根本就没有想到事实远比他们想像得残酷,依照目前的形势发展下去,兵变爆发后冲在最前面的不是杨玄感,而是李风云和韩相国,是他们这些豪帅。
这事没办法解释,所以李密想来想去,只有蓄意欺骗,只有先把豪帅们骗进东都战场,然后他们骑虎难下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只是如此一来,日后这些豪帅们就要恨他入骨,这可是生死大仇,根本就没有一笑相泯的可能,而躲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李风云却“安然无恙”,依旧被豪帅们所拥戴,若兵变失败后他再带着联盟大军杀出重围,那么他在豪帅们的心目中就更加高大上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