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隋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猛子
澹台舞阳和王扬等人顿时心惊肉跳,天气本来就热,一紧张,更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了。
“齐王来了?”澹台舞阳吃惊地问道,“水师出动了?”
“齐王初七日下午离开历城,沿济水一路狂奔,风驰电挚,不出意外的话,今天夜里应该到了定陶,如果更快一点,他就可以在济阴城过夜了。”
澹台舞阳和王扬等人忍不住面面相觑,这么快?齐王这是什么心情?这是要杀进东都的节奏啊。
“齐王离开历城前,特意书告东莱水师总管来护儿,杨玄感举兵叛乱攻打东都,他要十万火急赶赴东都平叛。”李安期看看澹台舞阳,又看看王扬和陆平,叹了口气,“如果你们是来护儿,你们看到齐王这封信,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可想而知,来护儿必定以最快速度追上齐王,阻止齐王进京。”
“那么……”王扬迟疑稍许,问道,“水师大概何时抵达黎阳?”
“十几天之后吧。”李安期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只是十几天之后东都、黎阳、白马三地的局势都变了,而且这些变化对你们可能都不利,最起码在黎阳和白马战场上,你们会极度被动。”
“若能抢在卫府军之前拿下黎阳仓,是否有助于我们改变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陆平语含双关地问道。
在他看来李安期既然风尘仆仆而来,肯定不是为了报信,而是为齐王实施计策,只是这些计策的实施需要联盟的配合,需要联盟做出妥协和让步,但现在李风云不在,李安期摸不清联盟高层官员的底细,不敢轻易出口,所以李安期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噩耗”,其目的就是先行摸摸底,打探一下联盟的底线。
陆平心情焦虑,无意浪费时间,再说从李安期的立场来说,考虑到李风云的利益,李安期也不会公然陷害李风云,置联盟于败亡之绝境,既然如此,何不打开天窗说亮话,反而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有助于双方共同谋利。
李安期从陆平这句话里听出了他所需要的讯息,眼里掠过一丝喜悦,大有深意地看了陆平一眼。澹台舞阳和王扬顿有所悟,对李安期的答复更为关注。韩寿懵懂不知,坐在一边凝神细听。
“关键正在黎阳仓。”李安期说道,“对围攻黎阳的卫府军来说,黎阳城固然重要,但黎阳仓更重要,黎阳仓对他们来说是第一目标。卫府军包围了黎阳城,也就等于打通了永济渠,只是如今东都大乱,通济渠断绝,即便临时改道,北上物资出荥阳后直接经大河通黎阳,但各方协调需要时间,然而大运河断绝已久,涿郡囤积的粮草辎重即将告罄,为解燃眉之急,卫府军不惜代价也要收复黎阳仓,以最快速度把黎阳仓里的粮草辎重紧急运往涿郡,以保障东征战场和北疆镇戍之需要。”
此言一出,澹台舞阳等人都知道李安期的来意了,李安期是来“摘桃子”的,是来为齐王做说客的,要要帮助齐王兵不血刃控制黎阳仓的。李子雄的担心转眼就变成了现实,这让澹台舞阳等人忍不住暗自腹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这黄雀也来得太快了,我这边还没有拿下黎阳仓,你就等着接收了,心也太黑了吧?但这还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联盟的目标也是黎阳仓,能否控制和劫掠黎阳仓直接决定了联盟能否成功转战河北,如果把黎阳仓的控制权交给齐王,联盟的目标如何实现?这是不可妥协之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啊。
澹台舞阳等人的脸色都难看了,一个个垂首不语,沉默以对。
李安期心知肚明,知道联盟不会妥协,但事实上联盟除了妥协外,还有第二条路吗?凭借联盟的力量,当真能实现劫掠黎阳仓之目标?
=
(.)
战隋 第四百六十八章 强臣欺主
“从已知讯息来看,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涿郡副留守武贲郎将陈棱、东莱水师、齐王的军队,还有河内郡的军队,都将攻打黎阳,粗略估计至少有三万到四万卫府军精锐。”李安期苦笑摇头,“李子雄孤家寡人一个,只能依靠你们坚守黎阳,而你们北上黎阳的只有两路总管府八个军,并且都是河北义军,都是在齐郡战场上饱受重创的残兵败将,所以即便你们在黎阳战场上的兵力与卫府军相当,即便拥有据城坚守的优势,但依旧是不堪一击。某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们,黎阳你们守不住,黎阳仓你们更守不住,你们坚守黎阳战场的结果只有一个,全军覆没。”
一片死寂。李安期说的是实话,如果没有东莱水师,没有齐王的大军,仅靠陈棱的卫府军,那么联盟在崔弘升所率的河北军队的“默契”配合下,坚守黎阳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现在有四路卫府军围攻黎阳,联盟坚守黎阳战场的结果只能是全军覆没。联盟失去了黎阳战场,也就无法坚守白马战场,只能有多远逃多远,而这一逃,也就意味着李风云即便成功撤离东都战场,也难逃卫府军的四面剿杀,联盟十有**灰飞烟灭。
澹台舞阳权衡再三,考虑到白马战场和黎阳战场是一个整体,如此大事,决策权还在左右长史陈瑞、韩曜以及李子雄手上,他和王扬、陆平三人最多也就是一个传话者的角色,既然是传话的人,当然要把对方的要求问清楚,于是澹台舞阳拱手说道,“公子来此,当有良策,还请赐教。”
李安期没有马上说话,而是陷入了沉思,似乎有什么事踌躇不决。
澹台舞阳等人看到李安期在关键时刻竟然不说话了,不免疑惑,遂转目望向了坐在一边的徐世鼽。
徐世鼽是李风云义结金兰的兄弟,在联盟高层的眼中,地位十分特殊,尤其自联盟进入中原之后,他不仅利用离狐徐氏的庞大船队给联盟提供各种方便,还帮助联盟与翟让、单雄信和孟海公等豪帅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此次他带着李安期过来,足以证明他还代表李风云与河北豪门之间保持着秘密联系,这使得他在联盟高层中的份量更重了。
徐世鼽向众人使了个稍安勿躁的眼色。澹台舞阳等人并不知道李百药和李安期父子现在就在齐王身边,充当河北豪门、联盟和齐王三方之间的联系人和秘使,所以澹台舞阳等人虽然估猜到李安期是在为齐王做说客,但对一个河北豪门世子为关陇本土豪门所支持的齐王做说客的背后隐情,却不甚了了,因此当他们看到李安期忽然委决不下、犹疑不定了,理所当然猜测这其中可能牵扯到了河北豪门和关陇本土豪门之间的政治交易,这属于不可泄露之机密,如此机密澹台舞阳等人也不想知道,知道一些不该知道的事,对他们而言有害无利。
实际上李安期犹豫不决,的确是牵扯到了机密之事,只是这些事与齐王有密切关系,一旦泄露出来了,不但对齐王本人不利,对整个局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这是一件完全出乎李百药和李安期父子预料之事,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齐王身边的将军们,也就是齐王所信任的、与齐王休戚与共的左骁卫将军董纯和武贲郎将李善衡,在关键时刻,竟然置齐王的命令于不顾,都率军进入了东郡,一个在大河南岸的濮阳,一个在济水北岸的封丘,对白马战场上的联盟军队形成了夹击之势,根本就没有遵从齐王的兵临通济渠、陈兵浚仪城下的命令,这等于直接架空了齐王,把齐王手上的军权直接剥夺了。
这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这背后肯定有李子雄的“身影”,因为从李子雄的立场来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齐王进京,让齐王成为两京各大政集团联手发动皇统大战的“棋子”,但仅靠李子雄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足以说服董纯和李善衡,所以这件事的背后肯定还有更为强大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无疑就是陇西成纪李氏,就是以国公李浑为首的陇西豪门,他们同样不愿意看到齐王进京抢夺皇统,不愿意自己成为齐王的陪葬品,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于脆架空齐王,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了。
齐王在西进途中分别接到了董纯和李善衡的书信,两人就像事先商量好的一般,所献计策如出一辙,都是以最快速度抢占黎阳,控制黎阳仓,卡住东都和圣主的“咽喉”,先确保自己在这场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继而可以如愿以偿的牟取到最大利益。至于齐王所下的陈兵通济渠以威胁东都的命令,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提,似乎齐王根本就没有下过这样的命令,或者他们认为如此愚蠢而失去理智的命令,根本就不会出自齐王之口,直接无视了。
齐王没有勃然大怒,也没有暴跳如雷,而是选择了沉默和顺从,好像他确实没有下达过那道愚蠢的命令。
韦福嗣也没有说话,黯然长叹。
李百药很慷慨,圣主慧眼如炬,齐王的确不是做“人主”的料,否则断然不会出现这种“臣强主弱,强臣欺主”之事。当然了,如果齐王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置忠诚于他的权贵们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去进行毫无胜算的倾力一赌,并且已经有过这样一次血淋淋的教训丨了,却依旧死不悔改,权贵们也不至于行此非常手段。事实上李子雄、董纯和李善衡等人也是无奈,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齐王自寻死路,然后他们为齐王殉葬吧?不论怎么说齐王都有继承皇统的机会,而既定的北上发展策略也是切实可行的,既然如此为何不奋力一搏?为何一定要把自己卷进这场风暴,陷自己于灰飞烟灭之绝境?
在董纯和李善衡的计策里,齐王要控制白马和黎阳两个战场,齐王要掌控全局,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既定目标,但这需要联盟的默契配合,如果没有联盟的配合,双方打个你死我活,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一败涂地,但如此一来,联盟必须做出巨大妥协,甚至要做出巨大牺牲,这不但破坏了李风云的谋划,损害了联盟的利益,更让联盟北上发展之策有彻底失败之可能。
齐王知道这个计策很不错,对他最为有利,他也想到过,只是马上就放弃了,因为此策是单方面撕毁约定,完全是毁信弃诺之举。虽然齐王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吞并联盟,壮大自身,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与河北人的彻底翻脸。杨玄感杀死了游元,他摧毁了李风云,关陇人和河北人的仇越结越深,这种情形下他北上戍疆,一旦北虏入侵,南北战争爆发,河北人根本不需要背后下黑手,只要稍稍使点小手段,用点阳谋,他就算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不要说什么称霸北疆了,那纯属痴心妄想。
然而,齐王不敢做不想做的事,李子雄、董纯和李善衡却“迎难而上”了。对于这些权贵来说,自己的利益最大,背信弃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都是正常手段,不以为奇,再说了,对手很强悍,如果现在不乘机下手,不抓住河北人的“要害”,不逼着河北人做出妥协和让步,将来就算齐王北上了,遇到的困难也非常大,一旦被河北人卡住了“脖子”,捏住了“要害”,那齐王岂不成了河北人的傀儡?如此将来齐王继承了皇统,岂不为山东人做了嫁衣裳?这是关陇人绝对不能接受的。对关陇人来说,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必须掌控全局,就算到了北疆,也是关陇人说了算,至于山东人,必须踩在脚底下,绝对不能让山东人有坐大之机会。
齐王直接把难题抛给了李百药。这事他解决不了,李百药也解决不了,但李百药的使命就在于此,他可以把讯息传递给河北人,传递给联盟,让三方在战场上“谈判”,坐地起价,就地还钱,互相妥协让步,直到拿出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李安期知道自己如果实话实说必定会激怒联盟,所以斟酌再三,还是决定隐瞒真相,很多时候不知道真相比知道真相更有利于合作。
“如果齐王攻陷了黎阳,控制了黎阳仓,那么河北讨捕大使崔弘升、涿郡副留守武贲郎将陈棱、东莱水师,还有理由继续留在黎阳战场吗?肯定没理由留在黎阳,他们必须渡河去支援东都。”李安期说道,“如此一来,联盟可以持续、安全的从黎阳仓获得粮食,时机一到,联盟亦可有惊无险地渡河北上,实现转战河北之目的。”
澹台舞阳等人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一个个神色阴沉,气氛压抑。
此策看上去的确不错,互惠互利,但仔细一想,却有个致命之处,那就是齐王不但利用黎阳仓里的粮食,轻而易举地卡住了联盟的“脖子”,还利用这个机会卡住了联盟的北上之路,实际上等于变相地控制了联盟,决定了联盟的生死存亡。
联盟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齐王,交给关陇人?那与跳河自杀有什么区别?
=
(.)
战隋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仓城到手
六月十二,深夜,被杨玄感任命为黎州刺史的元务本,面对河北义军的疯狂攻击,面对联盟军队的不死不休,面对李子雄的落井下石,再想到各路卫府军正蜂拥而至,而杨玄感刚刚杀进京畿尚未兵临东都城下,形势对兵变同盟来说很严峻,这种不利情形下,如果自己一意孤行,继续执行杨玄感的命令,以黎阳仓的粮食来卡住李子雄和联盟的“脖子”,接下来双方必然撕破脸,大打出手,此刻东都尚未拿下,风暴**尚未来临,黎阳这边却突然内讧了,自相残杀,后果如何可想而知,而自己做为罪魁祸首,万死莫赎其罪,所以他坚持一天后,动摇了,为了大局毅然决定行变通之术。
对他来说只要能坚守黎阳,能竭尽所能牵制住更多卫府军,能帮助杨玄感赢得更多的攻打东都的时间,他就完成了使命,忠实执行了杨玄感的命令,至于如何坚守黎阳,是否遵从杨玄感之计守住了黎阳,这些实际上都不重要,重要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午夜前夕,元务本射书城下,主动邀约陈瑞谈判。
他知道陈瑞就在仓城外面,也知道攻打仓城的是联盟军队,虽然陈瑞打的是清河贼张金称的旗号,而清河叛军也的确参与了对仓城的攻击,但这仅仅是陈瑞的一个策略而已,为的是维持三方共守黎阳的约定,向元务本做出三方可以继续携手合作的暗示,当然前提条件是联盟必须控制黎阳仓。实际上这违背了之前的三方约定,然而现在杨玄感走了,留守黎阳的是李子雄,而李子雄既要借重于联盟的武力,讨好联盟,又要拿掉自己脖子上的套索,除掉元务本这个绊脚石,当然支持联盟拿下黎阳仓了。
陈瑞手上“底牌”太多,根本不怕元务本对自己不利,大摇大摆就进了仓城。
两人见面,元务本难掩愤怒之情,厉声痛骂,指责联盟背信弃诺,出尔反尔,卑鄙无耻。事实也的确如此,黎阳仓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要,而杨玄感既然吞进肚里了,当然不会吐出来,吐出来了他拿什么控制黎阳局势?
陈瑞很有耐心,等到元务本发泄完了,才说了一句,“齐王来了,李善衡的军队已经到了濮阳。”
元务本脸色顿变,哑然无语。齐王来得太快了,而齐王麾下两万精锐过去都是元德太子的东宫禁卫军,其战斗力非常强悍,黎阳根本挡不住,一旦齐王攻占了黎阳,拿下了黎阳仓,控制了大运河,东都和圣主固然受其钳制,而正在东都战场上苦战的杨玄感更是深受其害,极有可能一败涂地。
齐王的策略完全出乎兵变同盟的预料,怪不得李子雄主动请缨留守黎阳,原来是要帮助齐王攻占黎阳,怪不得董纯早早就赶到了通济渠,原来是为了蓄意欺骗对手,让对手做出错误判断,从而给齐王攻占黎阳创造先机。
如今怎么办?元务本望着神情严峻的陈瑞,灵光乍现,立即意识到齐王的这一招不禁让东都和圣主陷入被动,让杨玄感陷入困窘,更让联盟陷入了绝境。从当前联盟的处境来说,面对齐王的四面包抄,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无论是顺从还是对抗,都是死路一条。怪不得今天联盟就像发了疯一般不计代价的猛攻仓城,依此趋势,仓城的确守不住,或许明天就失陷了。
元务本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选择,现在杨玄感和李风云要在东都战场上紧密合作,而自己和陈瑞也要在黎阳战场上紧密合作,大家都是难兄难弟,不能再彼此算计了,否则必死无疑。
“你们有何打算?”元务本问道,“抢了黎阳仓就跑?”
“跑都跑不掉。”陈瑞面无表情地说道,“齐王来了,崔弘升也快了,涿郡留守段达的军队正在南下的路上,一旦黎阳陷入包围,河内的军队,乃至荥阳的军队,都有可能出动,我们无路可逃。”
元务本立即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李子雄给了你们什么好处?答应了你们什么条件?他的承诺,你们也相信?他是齐王的人,只为齐王打算,他会把我们统统卖给齐王。”
“我们必须相信他。”陈瑞说道,“他现在和我们一样,都是叛贼,如果越公(杨玄感)败了,我们全军覆没了,他还能逃出天生?”
“他当然有逃生之路。”元务本怒声说道,“只要齐王进了东都,登基称帝,他就是辅弼功臣。”说到这里元务本蓦然醒悟,齐王很难进京,东都的越王杨侗和荥阳的郇王杨庆都不会让齐王进京,而齐王如果到了黎阳,各路卫府军齐聚,在一帮军将们的蓄意阻止下,齐王就更难进京了,但齐王岂能错过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既然倾力而来,而且是以最快速度赶来,当然是志在必得,是一定要杀进东都的。如此推算,齐王攻打黎阳肯定是另有目的,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策,是以攻占黎阳来牵制各路救援卫府军,从而给他进京夺取皇统赢得更为充足时间。
“李子雄有何对策?”元务本冷静下来,问道。
“我们可以把黎阳和仓城拱手相让,都让给齐王。”陈瑞说道,“但条件是,齐王必须亲临黎阳,必须亲自坐镇黎阳仓。”
元务本嗤之以鼻,“这本来就是他们的如意算盘,但我们不能让,这一让,让掉的不是黎阳和仓城,而是我们的性命。”
“我们能想到的,齐王当然也会想到。”陈瑞说道,“就如越公不相信李子雄一样,齐王难道就相信李子雄了?你以为齐王会亲临黎阳,甚至会亲自坐镇黎阳仓?”
元务本稍加沉吟后,约莫估猜到了李子雄的用意,对自己的分析也有了几分把握。李风云李子雄和齐王之间肯定有秘密约定,这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一件事,但从形势的发展来看,齐王为了自身利益考虑,违背了约定,这显然是因为彼此间的信任程度不够。
齐王或许不是虚张声势,或许有意鱼与熊掌兼得,让自己占据进退无忧之优势,但现在李子雄和李风云都被绑在杨玄感的战车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时齐王突然违背承诺,改变既定策略,等于在背后捅了李子雄和李风云一刀,李子雄和李风云当然要予以还击。从李子雄的对策来看,李子雄愿意退让一步,允许齐王虚张声势,但仅此而已,否则双方一旦翻脸,大打出手,便是鹬蚌相争,两败俱伤。然而,目前局势下,李子雄若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与齐王打一仗,让齐王试探到他的底线,唯有如此才能逼迫齐王妥协。
“你确信这不是李子雄的阴谋诡计?”元务本迟疑良久,还是心有不甘地问了一句。
陈瑞知道元务本的心情,表面上看是主动权易手,是对局势掌控力的丧失,但实际上就是严重危及到了兵变的成败,这才是关键。对元务本来说,首要之务是坚守黎阳,坚守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他之所以不愿意放弃黎阳仓,不愿意相信李子雄,原因也在如此。
陈瑞必须安抚住元务本,这不仅是为了东都战场上的李风云和联盟主力的安全,更是为了维持黎阳战场上三方之间的合作,唯有合作才能互赢。
陈瑞稍加思量后,断然问道,“在使君看开,目前局势下,就算我们倾尽全力,能够坚守黎阳多久?十天,二十天,抑或更久?”
这也是元务本一直考虑的问题,也是他今天毅然妥协的根本原因。三方齐心协力能够坚守黎阳多久?元务本无从估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东都局势的逐渐明朗化,黎阳坚守的时间也就屈指可数。而从陈瑞这句话里,元务本听出了不同寻常的东西,李子雄和陈瑞对坚守黎阳并无多大信心,守几天算几天,不行就走人。既然如此,李子雄还需要耍阴谋诡计?不需要了,他只要黎阳仓,只要确保自己有条退路就行了,同时,这也是李子雄决定向齐王妥协和让步的原因,既然肯定守不住黎阳和黎阳仓,黎阳战场迟早都是卫府军的囊中之物,那在关键时刻,把黎阳和黎阳仓拱手让给齐王,岂不正好形成了两虎相争之势,给了李子雄和联盟大军从容撤离黎阳战场之机会。
“李子雄打算坚守到何时?”
“河北军实力有限,崔弘升不可能倾力攻击,所以我们不怕崔弘升,但涿郡的陈棱杀到后,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面对强悍的幽州边军的攻击,我们即便可以坚守一段时间,但损失非常惊人,而更重要的是,齐王的大军在一旁虎视眈眈,如果我们不及时撤离,最后必定葬身黎阳。”
陈瑞的意思很明了,等到涿郡的军队抵达黎阳后,李子雄和联盟军队就要准备撤离了,也就是说,最好情况下李子雄也就坚守黎阳到本月底,这是极限了。
元务本突然意识到,由于自己忠实执行了杨玄感的命令,利用黎阳仓来挟持李子雄和联盟,试图迫使他们为己所用,结果没有兑现承诺给联盟打开黎阳仓的大门,白白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而这个时间的浪费对联盟是致命的打击,联盟未能如愿以偿地劫掠到所需要的粮食,最后迫使联盟不得不动用武力来强攻黎阳仓。联盟愤怒了,再也找不到竭尽全力帮助杨玄感和李子雄坚守黎阳的任何理由了。李子雄或许还想多守几天,但联盟军队无论如何都不愿付出代价,你既然失信于我,我当然不会再信守承诺。
=
战隋 第四百七十二章 只有一条路
六月十三日,凌晨,黎阳城。
李子雄接到陈瑞的消息,总算松了一口气。元务本为他豪门的高傲和贵族的自尊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把自己“玩死”在了黎阳战场上,好在尚未失去理智,还知道识时务,关键时刻妥协了,而联盟顾及到李风云的安全,也适可而止,否则元务本就烟消云散了。
现在黎阳仓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联盟军队开始了疯狂劫掠,清河豪帅张金称的军队也加入其中,天亮后,滞留在白马战场上的联盟十几万亲眷、工匠、民夫和老弱妇孺也终于可以渡河北上,加入这场洗劫“盛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