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重生南明当皇帝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天剑客
投笔从戎碰了个软钉子,堵胤锡不得已定下心来走科举应试的老路,终于在崇祯十年得中进士,同年四月,入大理寺规政。先后任南京户部河南清吏司主事、江北浦差分司、长沙知府、湖广分守长宝道副使等职。在江北任上时天灾流行,百姓流离失所。堵胤锡一边开仓赈济灾民,一边大刀阔斧的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有效地缓解了灾情,度过了难关。商旅中纷纷传唱《福星谣》、《救荒颂》、《关民谣》等歌谣来赞颂他的功绩,堵的老师马世奇也高兴的写信夸自己的爱徒为“五色补天手”。然而尽管才名卓著,堵的仕途却走得并不顺利。他为人强硬,脾气直追汉光武帝的“强项令”董宣,他的一大“爱好”恐怕就是打击危害地方的豪强势力,上至长沙吉王府,下至地方盗匪,只要敢于为非作歹,跟堵胤锡作对者无一不被痛打得抱头鼠窜。因而结怨甚多。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史可法为此专门接见过他,一见之下即许堵胤锡为当世国士,并委以长沙监军之职。尚未到任,北京陷落的消息传来,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堵胤锡也升任按察司副使,提督湖广通省学政。由监察地方军事改为主管全省教育工作。动荡时期教育事业看似无关紧要,堵胤锡却深知乱世中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他全面改革湖广的科举制度,主张将文武合二为一,每科选试分“德行政绩言品”、“制义策论”、“韬略骑射”三场进行。以德行政绩为本,通文武治略者为全才;文武通一者为兼才,只有行绩而文武俱荒疏者为偏才。士子通过三试,量才使用。这种举措自然是应变备战的临时性措施,然而也打破了陈腐的科举八股选拔制度,颇有一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味道。
堵胤锡虽改任学政,但却时时不忘武备,他在民间招募抗清志士,亲自考核其胆气和勇力,前后招募3000人,号为君子营,取越王勾践君子六千之意,不叫兵卒而称为君子,以示尊重激励,舍身为国之意。在明末官场上,堵胤锡以学使之职插手军政事务,自然为时人所侧目,被看作异类。然而堵胤锡志大才雄,行事敢作敢为,自不会为陈腐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他亲自训练士卒,讲解战术,也锻炼出自己带兵打仗的实际作战能力。反观当时明季高官之中,坚持气节,忠贞为国之人也大有人在,可惜多数人都是不知实务,不通军政的酸腐守旧之辈。他们日常以气节高峻自诩,危机时刻却往往因目光短浅,眼高手低而败坏大局。“平时袖手谈心性,拼将一死报君王。”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然而平心而论,这样的“自我牺牲精神”于国于民,又有多大的益处呢?
1645年8月,堵胤锡在湖广总督何腾蛟的推荐下,被任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实授湖广巡抚,开府常德,担负防御湖北前线的重任。当年五月,李自成败死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余部约30万人由高夫人、李锦、高一功率领屯兵常德府澧州。大顺军因缺乏物资,主动要求与何腾蛟合作抗清,何腾蛟却对农民军极端仇视,后来因为实力较弱,才迫不得已和大顺军达成“合营”协议,但又处处刁难分化大顺军,一心把他们挤出湖南而后快。而堵胤锡的战略眼光无疑要远高出何腾蛟,他深知当时南明国势已是摇摇欲坠,要维持抗清大业就必须与农民军合作。所以当他得知大顺军各部屯集荆楚一带时,就亲自赶赴荆州大顺军军的大营中谈判会盟事宜。当时谣言纷飞,盛传李锦、高一功等部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煞星,大家都为堵胤锡的轻身犯险捏了一把汗。堵胤锡自己也认为此行生死难卜。临行前,他召集部下说:“覆亡无日,吾愿赤身往,为国家抚集其众。事成,则宗社之灵;否则,某授命之日也。”到达驻地与农民军众将相见后,堵慷慨陈词,极力主张联合抗清,以死报国,他情意恳切,大家都感动得哭泣起来,表示听从命令。堵胤锡又借势向李锦提议:“大家既然同心报国,便是兄弟,何不效法古人登堂拜母的仪式?请见高夫人”。李锦养母高夫人见到堵胤锡后嘱咐李锦:“堵公,天人也,你等切不可辜负他的拳拳苦心啊”。李锦非常高兴,当时就留他欢宴,胤锡婉辞谢绝,哭泣着说:“两京尚未收复,百姓十分困苦,这难道是人臣欢宴听乐的时候吗?”李锦为之感叹不已,当即撤掉筵席,从此李锦等众皆听从堵胤锡节制。隆武帝闻讯十分高兴,提升胤锡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并手书慰劳。授李锦为御营前部左军,一功为右军,并挂龙虎将军印,封列侯,赐锦名赤心,一功名必正,号其营为忠贞营,封高氏为贞义夫人。从此在湖广战场上开创了南明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的新局面。
在与忠贞营合军后,为执行隆武帝的战略部署,堵胤锡建议由何腾蛟北上堵截清军,自己率部围攻荆州以恢复湖北。当时荆州城久攻不下,推官赵振芳建议决水灌城,可以迅速拿下荆州,堵胤锡叹息道:“这确实是好计,然而我为朝廷恢复疆土,打着救民于水火的旗号而来,如今引水灌城,城必可下,但却害苦了百姓,还叫什么义师,我又于心何忍?况且东面有何督师阻截清军,城内守军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必然不能持久了。”想不到的是何腾蛟部竟在岳阳城下不战自溃,清军如入无人之境般长驱而来。围城明军猝不及防之下解围败走,堵胤锡也在撤退途中坠马折臂,在途经新化驿时他感于时事呕血不止,愤然题诗寄慨:“不眠灯火暗孤村,风雨萧萧杂夜魂。鬼定有知号汉关,家于何处吊荒原?三更鸟化千年血,万里人悲一豆恩。南望诸陵迷野渡,钟山肠断可憐猿。”此时胤锡新败,眼看中兴大计化为泡影,心情郁郁,而诗中更多的是对南明内部虚弱无能的忧虑和感叹。恐怕还夹杂着一丝对前途的迷茫之情。
同年五月,堵胤锡病愈,在澧州草坪击退了一路追逼而来的荆州清兵,兵势稍振。他的儿子堵世明,侄儿堵正明正这时也弃家来到军中,因堵正明骁勇有谋略,堵胤锡命他掌管君子营亲军。堵正明英勇善斗,作战身先士卒,。在他的指挥下,君子营被训练成一支精锐之师。成为堵部的中坚力量。
当年八月,隆武帝败亡,桂王继位,清军兵锋大举南下,长沙,常德先后陷落,胤锡退守永定,在城下会集诸将,拔剑准备当众自刎,以谢失职之罪。诸将都抱住他不放,堵胤锡扔掉宝剑大声痛哭,众将领和在场士兵也都为之痛哭。在堵胤锡感召下,马进忠、王进才等都请求为国效命。见士气已被激起,军心可用。于是胤锡趁势督师出战迎击清军,命侄儿堵正明为先锋,并展开右翼向前挺进。士兵们奋不顾身,以一当百,血战3日后大败清兵。常德、辰州相继克复。王进才复桃源,袁宗第复澧州,李锦等连拔荆门、宜城等州县,军声复振。前部先锋由长江东下直至湖北嘉鱼县六矶口,清方大为震动,南下部署一时被全盘打乱。面对此形式,堵胤锡在军中写下《过天门山》诗抒怀:“终朝马背随风雨,尽日刀尖度死生。全副骨峰贫已赤,一双眼角老难青。才淹骚赋非伤主,学窃春秋未解兵。四十八年心事左,只因多难独精神。”与两年前败走新化驿时的黯然神伤相比,此时的堵胤锡多了几分“成败不必在我,但求鞠躬尽瘁”的坦然浩荡之气。
湖南战局稍有起色,堵胤锡便不辞辛劳兼程赶往四川收编了明军地方武装王光兴、李占春各部,另组成忠开营。日夜调练操演,讲习战阵以图大举。湖广清军一时畏堵胤锡如虎,清廷连番遣使招降胤锡谓:“大者王,小者亦不失封侯之位”,都被堵胤锡严词拒绝,坚持与清军相持。1648年初,金声桓,李成栋举江西广东反正来归,抗清局势一时改观,堵胤锡趁势率部收复衡阳、湘潭,在衡州城外草桥与清方援军遭遇,初战不利,堵胤锡来到阵前以刀刺血写下上疏表章,又将刀插入靴筒中大声对众将士说:“此战若败,我必将以死报国,决不辜负各位”。将士们深受感动,奋勇出战击败清军,湖南大半都为明军恢复。这时金声桓被围困于南昌城中的消息传来,堵胤锡又昼夜兼程驰援江西战场,临行前他鉴于湖南军力空虚,何腾蛟所部明军战斗力不强,特意亲自促请驻营川鄂交界的忠贞营李锦部进入湖南战场与腾蛟合击清军。李锦果然不负所望,一路屡败清军,把长沙城围得铁桶相似。可惜督师湖南的何腾蛟为了争功而私心自用,强令即将攻克长沙的忠贞营东进驰援江西,长沙危而复安,清方援军立刻抓住湖南战场上明军一时出现的空虚和混乱局面大举南下。何腾蛟兵败遇难,留守湖南永兴根据地的侄子堵正明也在清军优势兵力围攻中力战阵亡。湖南各地纷纷陷落。二月,南昌也告失守,金声桓等人败亡。
噩耗接二连三传来,堵胤锡见湖南局势已不可收拾,被迫率领千余亲兵由龙虎关退入广西以图后举。镇守关口的明将曹志建在奸人挑拨下,认定堵胤锡前来是为了收编自己的军队,竟然悍然派兵将堵胤锡的随从士卒包围杀死,堵胤锡好不容易才逃出一命,经九死一生来到设于广东肇庆的永历行在,这时,传来粤、桂两省军阀武力阻挠忠贞营退入两广安营的消息。堵胤锡向朝廷建议在广东划定区域暂时安置忠贞营。当时把持永历******政局的“东勋”李元胤听说后大为不满,认为忠贞营进入广东将严重影响自己的独霸地位。当时堵胤锡托朝官程峋把自己和忠贞营将领的部分家眷护送到梧州。不料,李元胤为了阻止忠贞营进入广东,暗中指使部将张祥发炮,把程峋和他护送的家属座船击毁于江中。事情闹到朝廷,永历帝害怕得罪东勋,最终不了了之。面对当政权臣不顾大局,一意倒施逆行的胡作非为,忠贞营与堵部将士深为寒心,尽管堵胤锡本人仍强压悲痛,以忠孝大义相号召,然而所辖各部对局势灰心失望,逐渐趋于瓦解。堵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困难了。
先前,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的带领下进入云南,经一段时间的休整生息后实力大增。至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派遣使者来到永历行在请封秦王,主动提出与南明联合抗清的意愿。南明朝廷对此事争论不休,反对意见异常强烈。最终仅同意封可望为公爵。堵胤锡眼见事情要糟,一面在七星岩盛情款待孙部使者,一面反复上疏陈说与大西军合作抗清的得失利弊。在堵胤锡坚持下,永历帝终于同意决定封孙可望为平辽王。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后来永历朝廷在大西军的联合下,又维持了十余年。
堵胤锡为人心宽才大,做事只求赤心为公,从来不拘泥于陈腐旧套,不畏流言蜚语。是当时南明少有的杰出政治家之一,他能摒弃门户之见和一己偏私。根据当时局势的变化对比先后提出联合大顺,大西军共同抗清的战略大计。有效的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改善了抗清局势。其政治眼光远高出许多尸居高位的南明重臣。
然而,堵胤锡的拳拳苦心却无法得到那些目光短浅,一心只知门户私计,“正邪之防”的同僚们的谅解。因为热诚主张与大顺军合作,许多人对堵又忌又怕,甚至怀疑他另有野心。就连何腾蛟,瞿式耜也对堵胤锡猜疑有加,处处加以限制掣肘。当堵胤锡到达肇庆行在后,永历帝召他入朝辅政,而当朝实权人物瞿式耜,李元胤又害怕堵入朝之后长才得以施展,而致使大权旁落,于是指使谏臣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打击排挤胤锡。堵胤锡虽身处危局之中,仍然志不稍减,坚持要求联合大西军抗清,并积极联络旧部准备重上前线。秉性软弱的永历帝虽对胤锡信任有加,但也知道让堵胤锡留在朝中于事无补。于是,加升他为少傅兼太子太师、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总督直省军务”,节制忠开,忠贞,忠武诸营,出师北伐。
可笑的是当朝诸臣用尽心机将堵挤出朝去,却又害怕他重掌兵权,打开局面以提高声望,于是在军饷上处处刁难,。据记载,堵胤锡五次上疏请领军饷,才批给三千两,银子刚领到手又被李元胤派人抢去。当堵胤锡出师告辞永历帝时,永历帝问道:“卿将何往?”胤锡沉痛的说:“陆行无马,水行无舟,有视师之名,无犒军之费。臣决不敢逍遥河上,贻外人指摘,惟有廓清四海,以申此意。万不得已,当捐此身,以报皇上耳。”朱由榔无可奈何,自己也变不出银子来犒赏三军,“乃撤御前龙旗二,以壮行色”来一点精神鼓励而已。胤锡叩谢,“含泪而出”。此情此景悲凉慷慨之处,恐怕还要远过于诸葛武侯的临表涕零。堵胤锡此时心中,也唯有如他所言,拼将一死报国捐身而已了。
堵胤锡奔走连年,早已弄得心力交瘁,当他调动忠贞营出师时,又正巧遇上忠贞营主将李锦病逝,李锦死后,忠贞营各部离心离德,逐渐不听从调遣。在堵胤锡极力主张下,只有刘国昌部愿意随从堵出师。军队走到浔州后堵胤锡旧疾复发,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堵在遗书中仍孜孜以国事为念,叹恨不能死于疆场而命终于枕席乃是平生之大憾,死后仍愿化为厉鬼以杀敌。当晚,堵胤锡连声叹道:“复楚包胥何向哭?复楚包胥何向哭!”,随即在长生寺驻地溘然而逝,年仅四十九岁。
在南明短暂的历史上,堵胤锡与张煌言一样,都是卓而不群,眼光独到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两人终其一生皆奔走于湖广,东南抗清前线,为自己的抱负耗尽平生心力,不死不止。堵胤锡为人自负其才气,行事以“苟利国家,我则专之”为信条,丝毫不肯假人以辞色。他的英锐之气咄咄逼人,在因循守旧的南明官场上自然受尽误解与妒恨。“购我头颅十万金,真能忌我亦知音”。堵胤锡正是这样一个磊落不羁,心怀坦荡的真英雄,真豪杰。然而堵一生的悲剧是,他的“知音”们,竟是与自己站在同一阵线的“战友”和“同僚”,空有满腔抱负而无法施展,终于赍志以殁。徒然留下绵绵遗恨由后世之人凭吊而已。
[ 新第三书包网手机版域名:m.d3sb .com ]





重生南明当皇帝 第114 善后(三)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d3sb .com ]
行过礼后,有御前牌子朗声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有事要奏,广西巡抚陈邦彦营私负国,贪虐不法,滥杀无辜,可谓丧心病狂……”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礼部郎中洪士彭,一上来就将矛头直指陈邦彦,甚至用了丧心病狂四个字的考语,言语之间显得很是愤怒。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洪士彭说完,吏科都给事中丁时魁紧跟而上,然后监察御史童琳、翰林学士刘正科等人纷纷走马灯似的站出附议,不到一会儿就有三分之一的文武占了出来,郑重其事的弹劾陈邦彦。
“陈邦彦以三品之身,不经圣命,擅杀三品在籍侍郎,其跋扈专擅,大逆狂饽竟至于斯,他眼中还有王法,还有圣上吗?”
有人大喝一声,这一句话说得义正严词,毫不客气。
“其大逆、僭越、欺君、专擅、残忍、贪婪,可谓五毒俱全,陛下若不将其严惩,只恐百官不服,天下万民不服!若是任其坐大,其必自得意满,更为骄横,来日说不定还会忤逆犯上,颠覆社稷啊!”
说这话的是礼科都给事中金堡,金堡作为言官里的领头人物,水平明显要比前面一干同僚高得多,不仅给陈邦彦总结了七八条十恶不赦之罪,更是直接把满朝文武和天下万民给代表了,顺道还点出了放纵的后果,忤逆犯上,颠覆社稷,可谓诛心到了极点,杀伤力十足,大有一副不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面对言官和清流们的咄咄攻势,朱由榔端坐在御椅上并没有急于表态,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大殿里一时间议论汹汹。局势对陈邦彦很不利。
“臣有异议!”
良久之后兵部侍郎陈子壮终于发出了皇帝希望听到的声音。
班列中一直沉默不语陈子壮出班高声反驳道:“臣听闻广西三十六家涉案乡绅私吞军田,民田和瞒缴的赋税数额都极其巨大,各个都在十万两之上,且有田亩账册为证,可谓铁证如山,按大明律俱应斩首,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些乡绅一个个位列缙绅录,作为士大夫豪强,本因为万民表率,如今却带头知法犯法,合该罪加一等,判斩首正法纪并无不妥。”
陈子壮和陈邦彦一起合力抗击过清军,在战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冒着被清流言官口诛笔伐的风险说出这一番话来,不管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意,至少说的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金堡没想到直到现在竟然还有人敢给陈邦彦辩护,他转而紧盯着陈子壮,目光紧紧逼视着他道:“那陈邦彦不经圣命,擅杀在籍三品侍郎关守箴,陈大人又作何解释呢?”
“这——”陈子壮饶是沉着,在事实面前也被噎得一时说不出话。
见陈子壮果然被问住了,金堡轻蔑一笑,转身对着皇帝躬身道:“陈邦彦十恶不赦,臣请杀之以谢天下!”
“对,杀!”
“杀陈邦彦!”
殿内一片混乱,言官清流们交相大嚷,吼声连连。
御前太监见状尖声道:“陛下在此,不可喧哗!肃静!肃静!”
朱由榔抚着椅背,眯着眼,冷冽的目光在下面一一扫过,被皇帝目光扫到的言官清流们俱都面色一凛,行为稍稍收敛了一些。
朱由榔面无表情的道:“金堡所言诸位爱卿中谁还有异议?”
“臣有异议!”
左都御史吴贞毓知道皇帝的心思,他再次发出了皇帝想听到的声音:“据臣所知,陈大人拘捕关守箴时,关守箴言语放肆,拒不认罪,且试图暴力抗法,观其行已形同谋反,非常之时,事可从权,陈大人不得已将其正法,其情可悯,其罪可免!”
吴贞毓话音未落,金堡便出言反驳道:“兵围之时,关老手无寸铁,如何暴力抗法?”
吴贞毓面色不变的道:“金给事可能听错了,吴某说的是试图,且就算其没有暴力抗法,其拒捕不认罪,被杀也不冤枉。”
吴贞毓的一番话也是可圈可点,内阁首辅翟式耜频频点头称善,其亲信门生纷纷跟着老师附和,殿中立马又分出了一批支持陈邦彦的官员。
翟式耜是帝党亲信,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皇帝的意思,一些原本跟在清流言官后的投机客见状,又变得有些犹豫不定,回归了中立。
“胡说!简直一派胡言!”见原本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突然向不利于己方的方向发展,金堡终于有些不淡定了。
“放肆!”
朱由榔抓住时机,立时发作。
他一拍书案,大喝一声:“金堡君前失仪,该当何罪!”
金堡吓得一哆嗦,忙跪地叩头道:“臣一时失态,请陛下恕罪!”
朱由榔冷哼一声,道:“陈邦彦公忠体国,清正廉明,不畏qiang+bao,是国之干臣!涉案乡绅贪虐不法,数额巨大,抄家斩首实乃罪有应得!尔等明知实情,却颠倒是非,倒打一耙,不知是何居心?!”
强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后,朱由榔又道:“科道无私,方能弹劾人之有私,朕此前强调再三。若是自恃为言官,听人指使,颠倒是非,扰乱国政,必将为国法所不容!此其一!
其二!今日庙堂朝会,诸臣上奏言事,竟如闹市一般。更有甚者,小小六品给事中也敢在君前咆哮,君威若此,何以宾服天下?
为立国法威严,朕定要整肃不肖之臣!”
说完大手一挥,冷喝道:“御前侍卫听令!”
几十名御前亲卫跨刀站在殿外廊柱下,听到君令召唤,轰雷也似的齐吼一声:“在!”
朱由榔指着金堡,厉声道:“尔**庙堂,君前失仪,且背公忘私,朋比为党,若不严惩,君威何在?!来人!与朕拿下!”
[ 新第三书包网手机版域名:m.d3sb .com ]




重生南明当皇帝 第115 善后(四)
[ 欢迎光临 新第三书包网,www.d3sb .com ]
朱由榔指着金堡,厉声道:“尔**庙堂,君前失仪,且背公忘私,朋比为党,构陷大臣,恣意谤讪,若不严惩,君威何在?!来人!与朕拿下,革去金堡礼科都给事中一职,推出宫门候斩!”
金堡一看皇帝架势,便知不好,但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一言不合就要斩了他,一时间竟然吓呆住了,直到御前亲卫架起他倒拖而出时,才一个激灵反应过来,高呼道:“臣对大明耿耿忠心啊!皇上!您不能杀臣!”
朱由榔背过脸挥挥手,金堡顷刻间就被拖了出去。
殿内一片哗然,朝臣们见皇帝如此暴怒,嗅到了慑人的杀气,心里都有些畏惧,但更多的是难以置信和不满。
礼部侍郎刘远生出班激愤的道:“国朝祖制不杀言官,因言获罪,陛下不怕担下千古骂名吗!”
朱由榔微微冷笑道:“金堡借风闻言事之名而谋私利,听人指示,颠倒是非、扰乱国政,若不严惩,为害必大!”
刘远生对着皇帝,颤颤巍巍的躬身一礼道:“圣意若此,臣只能乞骸骨归。”
“哼!”朱由榔没想到刘远生竟然以辞职相要挟,心中怒火大盛,俊目逼视着他:“你以为朕不敢?”
“是臣无能,不能致君于尧舜。”面对皇帝的怒火,刘远生虽然已察觉到自己有点弄巧成拙了,但仍旧硬顶着不退缩,他相信大义在手,皇帝不敢拿他怎样。
朱由榔怒极反笑:“既如此,朕就遂了你的意,也可成全你忠直之名。”
“臣,臣,这……”这一次,刘远生是真的有些心慌了,他没想到皇帝真敢冒着承担骂名的风险撤掉他,心中一急,顿时口齿也不清了,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没说出来。
朱由榔不闻不顾,面向诸臣道:“还有谁要乞骸骨,朕通通准了!”
群臣再次哗然,他们弹劾陈邦彦,大多只是为了名利,顺势投机而为,并不是真的出于公心,为国为民着想,见皇帝盛怒动真格了,泰半选择了闭嘴,不敢再触逆鳞。
1...2829303132...4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