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寒门凤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西木子

    当了五年的农家女,她当然知道乡亲们有句俗话叫“青黄不接春三月”,意思是去年秋收的粮食已经吃完,地里的麦子还没成熟,正是闹饥荒的月份。

    按理说刘家地多,粮食也该能挨到割麦子的时候,奈何正月先是给大伯交束脩,二月又给大伯准备县试的考资,家里的存粮接连换资,如今存粮不丰她也知道。

    可昨天的晚饭还是黄米野菜粥,虽说那黄米,就是现在的小米,也是稀得可以,但好歹也有,怎么今天瓷盆里就只有野菜,不见黄米

    刘辰星不由看向刘阿婆,家里灶房的活虽是自家阿娘的事,但家里口粮大权却是刘阿婆掌管,一贯是刘阿婆给什么,阿娘就做什么。

    刘阿婆为什么不给阿娘黄米,难道家里已经没米了……大伯又要用钱了

    不好的预感才冒出来,只听大伯一派赤诚道:“为几位侄儿启蒙,我义不容辞。不过青海侄儿还小,至于青山侄儿……”说着一顿,略有为难的看向二房一家。

    刘辰星暗暗翻了个白眼,她就知道有转折,大伯怎会答应开蒙。

    不过桌上可没她说话的份,刘辰星知趣的乖乖闭嘴。

    对自己的长兄,刘千里多少还是了解,他沉默了一下,道:“我是大老粗,教养的事都由他们阿娘在管。”

    没想到一向实在的二弟竟没顺他意的回应,刘万里一愣,不由纳罕,难道是他刚才的眼神示意太隐晦了,二弟没看懂可现在管不到这么多,还是得看二弟妹怎么说。

    刘万里忙看向柳氏,小安氏却抢先一步对柳氏道:“二嫂,我们两房累死累活供大伯兄读书,尤其是二伯兄,这个家就二伯兄出力最多,可青山侄儿拖到现在都还没开蒙!这算个什么事!”

    一句话直白得让刘老丈瞬间黑了脸。

    小安氏却顾不得了,只说完见柳氏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简直恨铁不成钢,心里却暗道不怪你们二房最吃亏,他们妯娌三个就属柳氏家里家外事务最多,谁叫他们一房人也不知道争取

    不过心里这样想,这会儿可不能这样说,她还需要拉二房过来统一战线呢!小安氏于是又哎呀一声,急道:“二嫂,你虽也是读书人家的娘子,可你阿耶走得早,到走时也还是一个白身,你就一个要嫁的娘子,能学到个什么怕是连阿宝也不如,哪够给青山开蒙!你可就青山这一个儿子啊!现如今都耽搁到快十岁了,万不能再误了青山!”

    小安氏确实有些聪明,自己是当母亲的,当然知道什么是一个女人的软肋,左一句青山,右一句青山,就不怕说不动柳氏。

    相对小安氏一脸急切,柳氏神色丝毫不变,一点也没有被说不如刘宝儿的羞恼,她缓缓开口道:“我确实也就只认得几个字而已,教不得青山什么。但大伯兄学业繁重,我不好再拿青山的事劳烦大伯兄了。”

    “还是二弟妹通情达理,不愧是认过字的。”不等柳氏说完,刘万里立马夸赞道,“虽然学识不够,但到底通理,比乡野村妇强上许多。”真是长得好人都灵光些,只是可惜配了二弟那个木头,可惜可惜。

    小安氏却气得不行,口无遮拦地骂道:“柳氏,就等你儿子继续地里刨食,供别人的儿子读书吧你!”

    “表妹!”小安氏这话说得过了,




第六章 代女受过的阿耶
    三房两口子的大儿子今年才四岁,等一年再启蒙也不迟,当下自然是刘万里科举更重要,刘老丈想也不想地直接替三房决定道:“那就这样,老大明年正式为青海启蒙。至于青山……”

    看了一眼除了五官不像二儿子,却身板壮实得活脱脱和二儿子缩小版一样的孙子,再过不了几年又是一大劳动力,家里田地又多,老大老小都不是下地种田的料,未来家里的农务还是得二房来,于是到了嘴里的话一变,只道:“就这样,其余的等你们兄长中举人后再说。”

    所以大伯还是颇有几分口才,连刘老丈都确信大伯这次一定能中举。

    不过几乎举全家人之力供养大伯读书,压在大伯身上太多东西了,不笃定大伯中举又能怎么办

    刘辰星看着桌上食盆里的清汤寡水,发自内心地祈盼大伯这次能顺利中举,不然这野菜汤不知道还要吃多久。

    虽然饭菜没滋没味,可糟蹋粮食,那真真是该天打雷劈。

    一碗野菜汤,一个小儿拳头大小的野草蒸饼,刘辰星还是吃的津津有味,还不顾形象地把汤碗边都一连添了好几口。

    “咳——”才放下空空的土瓷碗,正意犹未的添着嘴边,挨坐着的阿兄忽然被汤呛了一口,然后她桌下的腿上就被扔了一物过来。

    低头一看,正是小半个蒸饼。

    看吧,这就是她嘴硬心软的亲兄长。

    虽然只有小小的半个,可阿兄在家分的口粮也就比她多一个蒸饼,一碗菜汤。而且这时的蒸饼,可和后世所谓的“饼”不一样。在大齐,凡是面做的点心,都叫饼。蒸饼,顾名思义就是把发酵的面上蒸笼一蒸,像后世的馒头、包子、花卷、蒸饺、烧麦等都叫蒸饼。这刘家的野菜蒸饼,也就是把面和野菜混着一起蒸的野菜馒头,能有多少份量

    再说阿兄今年就要十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两个小小的野菜馒头,估计自己都吃不饱。所以,这半个馒头的口粮,可以说是阿兄硬从自己嘴边挤出来的。

    刘辰星看着腿上黑乎乎的蒸饼,不由也傻兮兮地笑了。

    刘青山见自家阿妹脸上的傻笑,忙去窥桌对面的刘家老两口,见没人注意,才赶紧凑到刘辰星耳边催促道:“我下午掏了鸟蛋。”

    闻言,刘辰星眼睛一亮,想到鸟蛋的滋味,又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然后趁大人们不注意,赶紧埋头继续舔碗,碗下面当然是悄悄吃蒸饼了。

    两三口吃完,兄妹俩对视一笑,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被大多人看在眼里。只是这是人家兄妹的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其他人也管不着。

    刘老丈却出乎所有人意料道:“我这蒸饼吃不下了,青山你拿去!”

    刘青山别看长得壮实,却十分懂变通,闻言愣了一下,不等众人回神,已立马站起,上身越过大半个桌子,从刘老丈手里接过蒸饼,道了一声“谢阿翁”,就一下将蒸饼咬了大口。

    刘阿婆一见,顿时没好气道:“你这老丈,也该一碗水端平,给几个小的都分上一点。”

    刘老丈听而不语,慢悠悠地一口浊酒,一口醋芹。

    到众人都吃完晚饭的时候,刘老丈开口说马上就要春耕了,让大家趁现在不忙多休息下。

    刘辰星也总算知道了,难怪阿翁让一个蒸饼出来,原来是春耕快要到了。而每年春耕秋收,都是她父亲挑大梁。这所以姜还是老得



第七章 柳氏的打算
    刘辰星一家虽只占了西厢房的一间,但房间颇为宽敞,大约有后世的十七八个平方。刘千里很小就到木匠铺子当学徒,成婚后回家务农,但木匠手艺却没生疏,一直在接本村和邻村的木匠活。前些年见孩子们大了,就去后山伐树,做了木板,将房间隔成了里外两间。外面一间给儿子住,里面一间由夫妻俩带了刘辰星住。

    往日里,一家四口临睡前,就会在外间闲话家常一会。

    此时,天已全黑。屋当中的矮桌上有一盏黑乎乎的油灯,勉强照亮着三尺之地。

    柳氏教训过代女受过的丈夫,就照常推开窗子,月华一下顷泄进屋,那月光竟比油灯还亮上几分。柳氏看了一眼外面的明月,一边想着今晚应该能多织半个时辰的布,一边在织布机前坐下,便“唧唧复唧唧”地织布起来。

    刘千里带了一双儿女,在矮桌旁坐下。

    这时的家具正处于从矮足向高足过度时期,现在还算本朝前期,大部分人家里还是以矮足家具为主。整个刘家也只有堂屋的客厅,有一套高足的桌子和凳子,这还是为了一大家人吃饭方便,才让刘千里定做的。大多时候,人们还是用矮桌,铺席而坐。

    农户小孩很少规范坐姿,何况这还是在一家人私底下,刘辰星别说正儿八经地跽坐,也就是后世的跪坐,她连盘腿坐也不,就双腿大大咧咧地平放在自己阿耶亲手编的草席上,左手支着下巴,小身子侧靠着矮桌,看着阿娘织布。

    提起本朝,乡亲邻里,尤其是身边的老人们都竖起大拇指说此乃盛世。

    盛世给人的感觉,就是安居乐业,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富足。然而当自己置身其中,才知道以前是太想当然了。这时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就是地里的粮食。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经营收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纺织收入。

    为了增加收入,她娘亲只要一得闲就要织布,还常常因为白日家务冗杂,而不得不夜里织布,比起现代的加班狗一点不遑多让,简直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真实写照。而且这个家里不只她娘亲如此,便是半个当家人的刘老太,早些年也是日夜不歇的当户织,也就这两年眼睛委实不好了,夜里才不再织布,但白天一得闲还是要织起来。

    然而,这样一年忙到头,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清贫,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一点荤腥。

    苦,真的苦。

    穷,真的穷。

    那么,到底该如何发家致富呢

    脑子里回忆前世看过的各种穿越小说主角如何挣钱,却想出一个否掉一个。发明玻璃挣钱可她压根不知道怎么制玻璃。或是成为大齐美食家将四川美食发扬光大。可据她这五年明里暗里的打听,现在不仅没有炒锅,连辣椒和番茄都没有,这已经让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快崩溃了。

    发家致富真太难了,她想了五年都还找不到致富的方向。如果有女子科举就好了,起码她还有努力的方向啊!

    “哎……”一不小心,就愁眉苦脸的叹息出声。

    柳氏皱眉道:“小儿一个,怎么唉声叹气。”唧唧复唧唧,织布声一直没停。

    被娘亲说道了,刘辰星收回天马行空的念想,道:“阿娘,我刚才从后院的茅房回来时,看见大伯从阿翁阿婆的房里出来。今晚月光亮,我看得清楚,大伯出来时手里抱着一个用布包住的东西。我记得大伯正月交束脩的钱,就是那样包



第八章 恩爱夫妻
    柳氏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心里再着急儿子进学,也不会提出强硬要求,只是将眼前的问题摊开,最多再带些说服性的煽动字眼。

    刘千里正如他自己说的,是一个粗人。其实在刘辰星看来,她阿耶就是一个钢铁直男。这会儿自也没听出妻子其实已经要求——最迟今年必须送儿子进学,只当妻子在与自己商量,他沉默了一会,方道:“大兄的儿子青云都没进学,我也不好开这个口。”涩然的说完,大概觉得愧对妻儿,他粗糙黝黑的大手狠狠搓揉了一把脸,看上去有些苦闷和烦躁。

    果然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阿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一边是父母兄弟,一边是妻子儿女,夹在中间的滋味怕是不好受。不过按阿耶的性子,这会儿估计只怪自己没本事赚钱养家吧。

    刘辰星有些心疼自家阿耶,觉得如果现在有香烟,她阿耶一定是愁眉不展地埋头抽烟。

    自己的男人自己心疼,柳氏何尝不知道自己男人的性情,当初不也是看在他重情重义才愿意嫁的吗如今自也不会恨他顾了大家却薄待他们这个小家。柳氏通情达理地道:“即便官学有先生看重大伯的才学,愿意给大伯兄借读的机会,只怕财帛之物也少不得。所以,青山进学的事,我也不愿再让阿翁、阿家费心。”

    “惠娘,你的意思是……我们自己供青山进学”不靠家里供,那就只有自己供儿子进学,刘千里迟疑道。

    不怪刘千里迟疑,就是刘辰星和刘青山兄妹也惊讶地望向柳氏。

    刘家尚未分家,不仅家里的一切财产归所有人共有,就是家中每一个成员的主要劳动所得也是归大家所有。

    如此,他们这个小家,哪有额外的钱供刘青山读书

    刘辰星正纳闷着,突然灵光一闪——私房!

    虽然家中每个成员的主要劳动所得要归公,但是额外收入,阿翁阿婆还是允许自家留一小部分,比如挣十文钱可自留二文。这就是为什么柳氏起早贪黑的织布,因为织的越多留的越多。

    另外像她阿耶,主业是木匠,所以接的一切木匠活收入都归公。但因为不是每月都有木匠活,在没有木匠收入的那一个月,阿耶就得去县城打零工,所得收入也都归公。而阿耶闲时编的竹篮、草鞋卖后所得,以及打猎所得,才算是额外收入,可以自留二成作为私房。

    但竹篮、草鞋根本不值钱,猎物也不是次次都能有的,所以他们二房的额外收入简直少得可怜。要想用这点收入供大哥读书,无疑是痴人说梦,就是想改善一下伙食都是不易。

    哎,这也是为什么她一天到晚绞尽脑汁的想发家致富。

    所以,他们二房要想留有足够的收入,一是创收,但在出个本县都需要公验,夜里还有夜禁,各种严格管制的时代做生意,真是太难了。那么就只有少交公,多留自家腰包了!

    想到阿耶木匠活和打零工的收入,刘辰星的眼睛一下子亮了,仿佛看到鸡鸭鱼肉各种荤腥在招手,她又不争气地咽了咽口水,眼巴巴地望向自家手艺人阿耶。

    可一见紧簇眉头的阿耶,顿时所有美好愿景都没了。

    她阿耶就是一个十足十的大孝子,让他隐瞒收入少报,根本就不可能。

    如果她家阿耶有三叔会变通就好了,像三叔每月当酒博士的工钱从他和三婶成婚后就没涨过了,另外三叔从县城里倒物什回村里卖,再将村里的一些土特产卖到酒肆,这两笔额外收入也是每个月持平。她怎么说也在社会上混迹了两年,且不说五六年不涨工资,但做生意总有亏有赔,怎么可能月月收入持平这中没有猫腻,她压根不信。

    &



第九章 豪情壮志
    第二天早上,柳氏一反常态地没有在鸡鸣前就起床织布,等到后院的公鸡开叫了,才匆忙起身穿衣。

    还未收拾妥当,窗户就被不客气地叩响了。

    “日上三竿还不起,等我做饭不成!”

    刘阿婆看着门窗紧闭的二房,一张黑瘦的冗长脸拉得老长,一个个都是懒妇,大好的光景不织布,尽想偷懒!

    “阿娘,已经起来了!”刘千里忙答应一声,赶到外间推窗一看,外面还是灰蒙蒙的天,不由说道:“这天刚亮,来得及做饭!”

    一听儿子这句,刘阿婆一张脸越发黑沉了,心想真是娶了媳妇忘了娘,一句媳妇的不是都说不得,当下狠狠地瞪了一眼二儿子,就朝窗户里大声催道:“老二家的,你大伯吃了朝食还要赶去县里,莫误了他的大事。”说罢,看也不看急忙赶出来的柳氏,转身就往正房回去。

    看着已背身走开的刘阿婆,柳氏轻叹了一声,立在窗前对刘千里道:“我得赶着做朝食,今天就你给阿星穿下衣服了。”

    刘千里握住柳氏的手,感慨道:“惠娘,辛苦你了。”说完,又退后一步,拱手向柳氏长揖一礼。

    柳氏避过身,柔声道:“有郎怜惜,妾不辛苦。”表白回应一番,知再不可耽搁,也不多言语,便匆匆出了房门。

    穿着里衣,刚出里间的刘辰星,不偏不倚正好看到这一幕,当下不由感慨,时人感情真是丰富外放,一点都不吝啬表达。
12345...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