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皇叔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孤舟书生
“哦,五弟,不知道你有什么事情需要三哥帮忙?”
“三哥,你看,这开春了,去年冬天,基本上没有下雪,地里的庄稼啊,已经基本上指望不上了,可是在大明,自古就有“苏湖熟,天下足”,三哥你不苏州这里了,可是两湖,特别是湖北等地,三哥年年丰收,粮食在福仓里面都快要烂掉了,因此,弟随身还携带有大明户部所发行的银票,三万两,现在在三哥这里买些粮食,不知道三哥到底给弟赏不赏这个面子,买粮食给弟呢?”
福王朱常洵听了朱常浩的话,沉思了半晌后道,“五弟,粮食我是有的,就是大明朝廷没有粮食,本王也是有粮食的,但从天启五年以来,你也知道,这年成就不怎么好,不是旱灾就是水灾,或者就是虫灾,粮食价格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但就是再高,本王也不会不给三弟卖啊,王管家,现在洛阳市面上粮食是啥价?”
“回王爷,一斤麦是三百二三个大钱左右,这次瑞王爷用三万两,也就是二十七万斤粮食啊!”
“恩,二十七万斤有不仁义,,五弟也是诚心而来,这样,本王做主,就给五弟卖粮三十万斤,不知道五弟意下如何?”
朱常浩一听福王的这话,心里骂道,“你这个肥猪,你都已经做主了,给三十万斤,还要问本王意下如何?还什么你仁义?我呸,你如果仁义,那粮食都发霉了,你如果不卖给我粮食,估计夏收的时候,粮都没地方装了,真是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朱常浩心里的腹诽肯定不会做出不愉快的表情,而是立即做出了喜出望外的那种神情。
朱常浩道,“三哥啊,感谢三哥,弟一切听三哥做主啊!”
“恩,咱们是兄弟,什么感谢不感谢的呢?这样吧,明天王管家,你带人就去福仓给五弟装粮去!”
“是,王爷,的遵命。”
事情总算办妥了,朱常浩的心里的大石头算是放下了。
其实,朱常浩明天就会派人去帮忙装粮,在装粮的时候,看看福仓的粮食储存结构,内部道路,暗桩,导流渠,防鼠道,防火走水的耳洞,陶筒,都要记在心里,顺便做个草图。
这一顿接风宴,朱常浩是对自己这位三哥极尽奉承,朱常洵也是眉开眼笑的,因为让同一个级别的兄弟羡慕自己,那滋味特美,特带劲。
晚上的接风宴就这样欢快地结束了,朱常浩也心满意足的又回到了自己的贵宾楼。
朱常浩在刘紫莲的服侍下,就到炕上睡了。
当然,和刘紫莲在火炕上一番巫山**是免不了的了,而今晚,得到极尽奉承的朱常洵也在王妃邹氏的服侍下,开始冲刺起来。
可惜,打铁还的自身硬,朱常洵虽然今晚兴致很高,但他十二岁开始,就已经在自己母后郑贵妃的怂恿下,就和宫里的宫女厮混起来了。
年轻轻地就把身子给破了,后来不断纵欲,在那个青春期,懵懂的季节里,朱常洵更是昼夜征伐,那肾亏的厉害!导致以后时间也不能持久,前几年朱常洵吃药后,还能对付一阵,现在,就是宫廷的太医配送的药吃了后,也就是那几下。
朱常洵扑腾了几下,邹氏也使尽了百般手段,可是朱常洵还是没有起色,甚至疲软地有些萎缩了。
虎狼之年的邹氏有些气苦,擦了擦身子就出了寝宫,抬头繁星遍布天宇,可是,有那颗星星可以安慰一下邹氏yu求不满的空虚呢?
隔壁院子里的贵宾楼上,邹氏似乎听到女人的吟唱声,这种声音,让她感到就像千万只草泥马跑过似的!
沿着那道诱人的声音,邹氏轻轻地朝贵宾楼走去,步伐轻轻地,心里痒痒的。
在木质楼梯上,邹氏就这样轻轻地移动,而朱常浩的卧房里,鏖战正急,一声高过一声的声浪,让邹氏停下了脚步。
当刘紫莲已经昏死过去后,邹氏也压抑地低吟一声,瘫软在了朱常浩卧房的门上。
刚好今晚,朱常浩由于和刘紫莲急于“肉搏战”,进来的时候,连门都没顾的插上。
邹氏这么一瘫软,一身子就把门给撞开了,昏死过去的刘紫莲不知道已经有人,而且还是朱常浩的嫂嫂。
朱常浩听到门开了,转过头一看,可不,嫂嫂进来了,可是自己光身子直溜溜的,不过,自己的这位嫂嫂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骨头一样,闭着眼睛,好像很享受的样子。
朱常浩看自己的嫂嫂这样,三下五除二地把衣服穿在身上,走到邹氏身边,扶住了邹氏的胳膊,沉声道,“嫂子,你怎么了,赶紧起来啊。”
邹氏一听是自己丈夫弟弟的声音,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一把环住了朱常浩的胳膊,嘴里道,“浩浩,爱我,爱我!”
都已经是过来人的朱常浩,看到一个风韵犹存,虽然年近四旬,可风姿卓越啊,而且刚才那样老喊“爱我…”,朱常浩虽然顾及到伦理道德,可是这样一个美妇人放在面前,自己如果不来上一下,将来会不会自己那个不行,或者被邹氏因为朱常浩没有满足她而记恨他,况且,被一个女人记恨,那事情就会变得恐怖了。
再,刚才朱常浩也没有从刘紫莲身上完全得到释放,现在既然美妇相求,那自己也就是再来一次而已。
就这样,二月初六的夜空下,一名美妇半倚这身子,趴在门板上,后面,朱常浩*动不止……
完全释放过后,朱常浩把邹氏放在炕上,刘紫莲睡在中间。一个多时辰后,魂游天外的邹氏终于清醒过来。
她做了一个深呼吸之后,对朱常浩道,“五叔子,今天的事我们就把它当做一个梦吧,以后谁也不许提起。”
“恩,本王也这么觉得,那个啥,嫂嫂,你看这已经大半夜了,我也要休息了,三哥身边也没有人去侍候,要不你去看看。”
“五叔子,你就着那个急着赶你的三嫂走吗,难道你三嫂就这样讨人嫌吗?”
“不是,嫂嫂,你看这过会三哥清醒后,我的王妃也清醒过来,你这事是个什么事啊,嫂嫂,不了,赶紧走吧!”
“恩,那行,五叔子,本宫就走了,咱们今晚的金风玉露,以后就此别过,见面也让此事天荒地老,永不出口。”
“嫂嫂,本王晓得,紧赶走吧”。
邹氏走了,躺在炕上的朱常浩心里也后悔不已,“麻痹的,什么事啊,这个女人也真骚,都怪自己没有定力,抵不住诱惑,不过,既然她要求忘记,那就忘记吧!”
第二天一早,刘紫莲无法下地,而朱常浩已经带着所有的管家,参将,老道,宋矮子都一同来到了巩义县。经过一个多时辰的狂奔,大家终于到了巩义的福仓。
就在福仓的南仓门,这一天就要从门里运出三十万斤粮食。
而这三十万斤,按照一牛车五百斤的运粮,这一次就需要六百两牛车。
于是,负责这次运粮事宜的王景生,直接征调了整个巩义县,还有福王府商号的牛车。
朱常浩也为此掏了五千两银子的运输费,只不过这些银子是不是被王景生发放给车把式,朱常浩没有过问。
这些运粮车翻过伏牛山的隘道之后,到了南召县,直接将粮食放到白河的河船上,然后直接南下,抵达襄阳,最后利用三月份的春风,沿着汉江,到达汉中。
现在在这个洛口村的福仓,初开始是福王府的人运粮,不过,后来一看,大家都慢下来了。
朱常浩乘势对王景生道,“王管家,让我的亲兵来运粮吧。”
“瑞王爷,我家王爷过,这粮仓非福王府之人,严禁入内。”
“哦,不过,本王也是三哥的弟弟,既然不要进去,可今天就你们这人,三十万斤粮食估计是装不上车了!”
王景生一看,可不,赶紧谄媚地道,“瑞王爷,你是王爷的亲弟弟,都是一家人,那就进去运粮吧!”
“那行,你们几个,领着三百亲卫,进粮库装粮去!”朱常浩对老道,三位管家,宋矮子,孙传庭道。
六人带着三百亲卫进去运粮,也摸清了福仓里面的一切结构。到了四月份,人间晚春的时候,这些结构图,就为福王粮仓的粮食清空埋下了祸患。
如果你觉得此书还可以,就来个收藏,给张月票,打赏一吧,也给书生来动力!
极品皇叔 第五十五章 不如归去,收获颇丰
福王仓的结构,其实和一般的民间粮仓不已样,通过六人绘画出来的图样,拼凑后,朱常浩惊奇的发现,福王粮仓明显是按照九宫图构造的。
福仓由九个大型粮仓组合,每个粮仓上有九个门,但其中,只有一个门是能进能出的,其他的门都是能出不能进的。按照九宫的口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七右三,帽九尾一,五在中间。”布置的。
例如“二四为肩”的意思就是最北面左边为二号粮仓,粮仓上九个门里面,只有第二个门同进同出。四号就是最右边的仓库,上面有九个门,从左到右数,九个门里面只有第四个门同进同出,其他的门都是只出不进。
还有,虽然福仓和其他民间粮仓冒一样,不过,主要的粮食是挖地窖来储存的。
而在地窖里面,先是抹上一层石灰,石灰潮湿后凝固,接着在外面有竹篾子刷上一层牛粪,牛粪抹在竹篾子上后,沿着石灰的走势将竹篾子铺开,而在竹篾子和石灰中间留有三尺空隙。
这三尺的空隙中间,全部填充了洛河边上焚烧过后的芦苇草木灰。这草木灰不错,第一可以防潮,第二可以驱除蛇鼠,第三呢,草木灰可以很好地透气。
眼看着粮食已经全部装上牛车了,今晚,朱常浩也就不回福王府了,因为明天一早,这六百牛车的粮食,全部都要运到南召县。
然后在南召县的河码头上,装船南下。
今晚的巩义县,朱常浩他们就住在了福仓里面,在这里一下,福仓与其是粮仓,不如是朱常洵的仓城。
只不过仓城里面住的不是百姓,而是仓管,还有王府主管粮仓的管家,护仓的仓兵等。
一夜无话,第二天,八百亲兵伴随着六百辆牛车南下,那景象,就是车辚辚,马萧萧,亲兵弓箭各在腰。瑞王携妻同相走,尘埃不见洛河桥。
马不停蹄地走了一天,中午牛马吃草的时候,都是车把式在牛马的脖子上套了一个布袋,里面装着草料,牛马是一边走,一边吃。
车把式也是一边走,一边吃着饼子,一边喝水。
一步复一步,不断地走,两百多里的路总算走完了。
现在就到了南召县,而车把式也强忍者脚痛,也走到了两河口码头。
就在这码头上,船只已经到位,可惜已经到了晚上。
就在这一晚,大家开始吃上了大锅饭,牛马走了一天,在在南召的大车店里进圈了,喝水吃草料。
十口亲卫队的大铁锅,里面是大块的猪肉,米粉,还有红葱,芥末,白菜帮子,老面馒头。
大锅的上面,一层葱油漂浮,香远益清。
车把式和船工们吃着大块肥肉,大口嚼着馒头,那味道,真他娘的香啊。
一夜休息无话。
第二天,乘着晨曦的微光,朱常浩出了帐篷,看着向南流去的白河水发呆。
起这白河,它是南召县境内的第一条大河,经南阳、过新野至樊城汇入汉水,流入长江。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得白河水量丰沛,水势平缓,河床中以沙为主,极少有石块,适宜木帆船的行驶。每年春末至秋末是白河上行船的大好时节,看那成排成队的白帆,便知繁忙的河上运输景象。
白河的货运木帆船,一般是从湖北襄樊出发,逆流而上,经新野、过南阳、入南召。南召沿河的主要码头依次是皇路店、刘村、柴岗、韦湾、白土岗。夏季旺水季节,如特别需要可达板山坪两河口。
大家都起身了,那就埋锅造饭,船工和亲卫们往船上搬运粮食,不过,这三十万斤粮食看起来很多,但装船的船只也就三十条,再加上外面准备二十条水师沙船,也就五十条。在这些沙船上面,装备有虎蹲炮,手雷,还有硬弩,火箭。
沙船不了,就这木帆船,用二十一世纪的计量单位来,这一条船,装粮食也就是五吨,如果在丰水期,一条船绝对可以装八吨粮食。
朱常浩看着这些船,有些头晕,跟水师的那些沙船相比,这些船他娘的就是木帆船啊。
朱常浩有些惊奇看着这些船,朝身边见多识广老道问道,“道长,你这白河上的木帆船道士是个啥玩意啊?”
老道一听是王爷这样问,张口就道,“王爷,这白河上的木帆船是用上好的楸木板和大量的铁钉、铁抓子打造而成,接缝处用油麻和批灰塞实,船体内外用批灰批好几遍,用熬好的桐油刷几遍,用以防渗防腐。船的形状是,船头和船尾高于船舱,而船舱宽于船头和船尾,船底的前部按一定的弧度向上翘。船上设有多个船舱,在舱底和舱上面铺有活动的木板,以便用来装卸货物,每条木船载重可达七八十石。
船舱上面还装有可拆装的拱型舱,拱是用木板或竹篾编织而成,再用桐油刷好,以防雨水。拱两侧还装有窗子。船头放有铁锚,并用铁链和船体相连,靠岸时固定船用。船尾处装有船舵,船老板(船老大)靠船舵来调整和掌握船的前进方向。船尾上还装有安橹用的木楔!”
朱常浩听完老道这样,心里觉得,这木帆船和自己在二十一世纪影视片里面看到的差不多。
不过,为了树立自己博闻强识,求知欲好的形象,朱常浩道,“那当地人行船有啥讲究呢?”
“王爷,当地人行船,船多在襄樊、南阳装上货物逆流而上,运到沿河各码头交商家销售;再装上当地的土特产,顺流而下,运往下游各地销售。
逆流而上的叫“上水船”,在船的前中部竖立一根标直的杉木杆——桅杆,在桅杆上升起白布风帆,俗称“帐子”。
帆是用白布缝成长方形,用十来根横撑着,竹杆的两端固定在帆的两边,靠绳索和滑轮升挂在桅秆上。船老板用连在船帆竹杆一端的绳索来调整船帆受风吹的方向,并把握着船舵,借助风力使船前行。为加快船速,船工还会用竹篙撑船前行,风力实在不足时,还会用人拉纤。
行船时船老板随时观察着水流、水势,判断出哪是浅滩,哪是行船的水槽。顺流而下的叫“下水船”,把船帆降下收起,放下桅杆,附在船帮处,船老板只需掌着船舵,基本上是靠水流前进的。船老板携家带口,吃住在船上,为水上运输而忙碌。”
一个时辰差不多的样子,粮袋已经码在船板上了,固定好后,。
吃饱喝足的船帮的老大一口吆喝,“开船了~”。
前后各十条沙船,悬挂这伏波水师,恩,应该是伏波船队,至少目前也是伏波船队,还有,大明瑞王爷的福王旗号在沙船上悬挂,收锚远行
寒风烈烈,劲风吹起,朱常浩也和自己的女眷在船头上,顺水而下。
就这一天就走了三百里路了,慢慢地到傍晚的时候,他们就到襄阳了。
朱常浩回想起自己五天之前,刚从襄阳回来,现在就地重游了。
那就在襄阳重游吧,晚上,安排好粮船之后,就到襄阳府去看看。襄阳府的夜市,看起来有暗,除了一些杂耍,就是吃之类的。
可是,路旁的好多人,看起来有些是那样地没有精神,而刚才看那些船工的生活情况,朱常浩也有些难受,他们大冬天的食物,就是一些烂菜叶,再加上一些秋天的咸鱼干,凑合着一吃。这还算富足的船工,可是那些子女多的船工之家,就是一锅水煮菜。
那青绿色的菜汤,朱常浩明白,这船工的生活也不好做了。
因此,他决定,既然船工的生活做不好,那就明天把这些船工给带到汉中去,以后组建王府船队,这些人就是现成啊,最重要的是,朱常浩这样做,也给船工们给了一条活路啊。
晚上在夜市上,天气冷,夜市也没有什么活力,朱常浩转了一圈,基本上.将夜市上能吃的吃都卖完了。
回到了巡检司的码头,朱常浩给朱依依讲了个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卖火折子的女孩冻死在恶霸厨房下面的故事。
朱依依听了,就想起了自己在旱灾年月里,逃荒的情景。
朱依依很伤感的睡着了,朱常浩让见旁边的布木布泰竟然也流下了眼泪,朱常浩暗自心叹,“唉,再聪明的姑娘,也只是十五岁啊,这花季般的年龄,对事物充满了伤秋悲月啊!”
布木布泰和朱依依睡着了,翻身下床的朱常浩来到了刘紫莲身边,起了夫妻之间悄悄话。
第二天,朱常浩早起,开始在襄阳市的五街十二道,沿河码头,贴出了告示,“大明汉中瑞王招纳船工,可带女眷妻子,全家入汉中,月银三两,全家包吃包住,船只归自己,时间仅限一天。有意者,至襄阳巡检司码头,登记在册,隔日就走。”
这贴示一出来,整个苦哈哈的船工,沸腾了。
一天吃糠咽菜的船工们喜极而泣,现在整个水面上没商船,他们没活干。
但瑞王爷开出月银三两,还包吃包住,多好的条件啊。
襄阳作为这两江交汇口,别的不多,就这船帮多,可惜,生活艰难,船帮也没有约束力了。
这不就这一天,朱常浩在黄昏时分,就有六百户。看着晚上集结在巡检司码头上船工和船只,朱常浩裂开嘴笑了。
朱常浩也没有别的,直接让刘正到市面上采购了大量的食物,分发给船工。而且,将刘正叫来,这个晚上要商量一些大事,只不过,朱常浩心里也是得意地笑啊,这次洛阳之行收获颇丰啊!
极品皇叔 第五十六章 西杀漫记(上)
上一章更正一下,是将折忠信叫来。
六百多户船家,实话,这对朱常浩来,是很大的压力啊,就凭借他那二十条沙船,来护航向汉中进发,确实很有些顾头顾不了尾,还有,那三十船粮食,这可是三十万斤啊,一旦被一些水盗土匪抢走,朱常浩绝对会哭晕在刘紫莲那丰腴的身上。
晚上,朱常浩就要和宋献策,老道,大管家王怀珍,还有刘正,据总督管折忠信到沙船上来开会。
夜晚的襄阳巡检司码头,在二月二之后,已经有了一丝春暖花开的景象,虽然现在春海料峭,可是温暖的复苏势头那是无可阻挡的。
这不,就在朱常浩看见这春天的气息,思考不已的时候,折忠信作为大总督管来了。
折忠信看起来还是那样朴素,在朱常浩的面前,还是一副管家的气质,朱常浩对于自己人那是没啥的,直接让折忠信进来后,道,“进来了,就赶紧坐下来,咱们都不是外人,忠信虽然是本王的管家,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本王的兄弟,现在大家都坐下,我们一边喝油茶,一边吃羊肉,再让忠信来阐述一下他对这个据,也就是榷市的理解。”
“是,王爷,的下来就将这个榷市给王爷阐述一下。”
“王爷,起这个榷市,就是我们瑞王府对其这个市场独专其利的聚宝盆啊。我把它作为增加瑞王府收人的一项较为稳定的摇钱树。
“恩,忠信对榷市的理解,其实是一种前宋元时期的理解,我们要建的这个榷市,可和宋元时期的大有不同,下来本王给你详细地讲解一下。”
“作为本王据的这个榷市,现在本王就命名为汇通榷市。按照本王的想法,榷市的功能定位为“货物储存分散、铁器,火炮还有一些标准产品的大批加工、保证鄂豫皖陕蜀五省商旅货源”的三大功能。
榷市具有和欧罗巴洲的佛郎机人,法兰西人、还有荷兰人进行商旅来往交易物品、大宗来往商品储存付费,新兴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占地付费”法令,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展现大明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商贾龙头。
榷市能便利转口.交易,增加有关费用的收入。运入榷市的货物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但必须处于你这个大总督管的监管范围内。
外地商品存入榷市,不必缴纳进口关税,尚可自由出口,只需交纳存储费和少量费用,但如果要进入关境则需交纳关税。
对于一些进入榷市的货物,如果因为其他原因不在搭理,三个月后,大总督管府有权对其出售,价高者得,当然,出售货物的所得银两是要给货主的,不过,中间要收取一些手续费。“
朱常浩的这番话完,就跐溜地喝了油茶,羊油猛滴的肉串,直接在那火星子上面扑哧地生出火苗。
火苗的出现,让船舱里面的气氛更加的活跃,就在折忠信想要再什么的时候,朱常浩又话了,”忠信啊,这榷市的这些,只是它的基本功能,本王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着这样的一个场所。
第一,凡是大明朝内外,只要有钱有势的人,不管因为啥原因,受到追杀,迫害,都可以到榷市进行避难,第二我们榷市类的商贾在里面卖,一分钱都不收收易占地税。但一出了榷市,我们必须去收税,而且,这些赋税是”一费制“,只要将这个费交了,那整个长江航道,在襄阳以上的水域,所有的关卡都不能收费,以后,本王的势力范围再此扩大,商贾流通的区域也会扩大。
不过,这个”费“也不是一般的货担郎所能付得起的,这就杜绝了那些货担郎虚假繁荣的经济泡沫。
第三个,必须加大在襄阳这个地方招纳兵卒的力度,只要年龄是十八到三十岁的年轻健康壮男,我们都收。
因此,你这个大总督管,所有苛捐杂税,炭敬火敬都取消掉,当然,外地人都一定要让捕快局登记在册,了解好姓啥名谁,家住何方,年方几何等诸事,还有,登记在册的每个人要发放纸质的身份牌,上面要有他们的左右拇指的指纹,当然,指纹也要登记在册的,过期不登记的,告诉他们,要么驱逐,要么登记,只要在本王的势力范围,只要有身份牌,畅通无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