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叛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深

    朱怡成沉咛片刻,同意了董大山的建议,让董大山同总参谋部立即拿出一个方案来进行实施,另外朱怡成再一次询问起广西的情况,广西这些日子看起来似乎太平,可却一直都是个不确定的因素,虽然朱怡成暂时还没打算直接解决广西,不过对广西的关注却一直没有放松。




第三百三十三章 狼兵
    赵弘灿在广西的小日子算过的不错,如今广西上下全换成了他的人,不配合的比如梁世勋等人都被赵弘灿全部软禁了起来,至于军中更是有郭永和投靠自己的几个将领在,赵弘灿如今和广西的土皇帝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名义上还是大清的臣子。

    被软禁的梁世勋等人一个都没放走,甚至连他接到康熙的圣旨时,都拿着这些人身体不好,不适长途跋涉的理由回绝了。这些人在手上,等于就是人质,赵弘灿怎么会轻易放他们离开呢

    何况,康熙捏着鼻子认了他在广西的事,送来的圣旨非但没有训斥,反而安慰有加,同时还下旨承认了郭永广西提督的任命,这就更让赵弘灿有持无恐,大为定心了。

    朱怡成之前让张冉想办法招降赵弘灿,谁想这家伙表面上对大明的人客客气气,但就是拖着不给一句实话。而且赵弘灿掌握广西军政后,在广西招兵买马,训练部队,一副要把这土皇帝干到天荒地老的架势。就连张冉派人在广西一地四处传播赵弘灿想拥兵自立的消息都不以为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这一日,赵弘灿带人去看操,在他的支持下,郭永以北海镇为基础,再汇集广西各镇精兵和近一万挑选出来的新兵训练了一支新的部队,这支部队对外依旧以北海镇的名义,可实际上已有了赵家军的私下称呼。

    全军三万五千人,足足是之前北海镇的两倍有余,不仅装备精良,更给予极好的待遇,而且军中还有不少从广西山民中挑选出来的精兵,自古以来广西兵就以骁勇善战著称,前面时期,大名鼎鼎的狼兵更是威名远扬,不仅在抗寇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在之后的辽东战场和中原战场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

    曾经有人感叹过,当年大明如有十万狼兵在手,这满清根本就入不了关,更不用说能坐得这天下了。而在后世,洪秀全也正是凭借着广西兵进行北伐,席卷中原差一点儿就夺得了天下。至于在抗日战争就更不用说了,桂系军阀的强悍是公认的,就连常凯申的中央军也不鸟,和小日本干起来更是针锋相对,丝毫不落下风。

    作为两广总督,赵弘灿当然早就知道狼兵的厉害,所以他到了广西后调用藩库中的银子开路,从当地土司手中好不容易招来这些人,再以北海镇为基础组成了这支新的部队。

    可以说,这支所谓的赵家军现在是赵弘灿的底牌,更被他寄予厚望。今天他看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这支部队的强大,同时也是让一起前往的人知道一下,他赵弘灿有能力保住广西。

    会操进行的极是顺利,在郭永的精心训练下,这支部队极其精锐,尤其是进行阵战演练的时候,那震天的杀声更是让参与看操的一些文官吓得脸色发白。赵弘灿得意洋洋地看这些人,心中极为满意,会操完毕后,很是大方地发下赏赐,更是引来军中一片欢呼。

    “阿大人,我这北海镇如何”赵弘灿笑眯眯地对站在他旁的一位大员问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倒了霉被康熙发配至广西的理藩院尚书、上书房大臣和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的阿灵阿。

    赵弘灿弃广东而走,只身入广西形同割据,导致康熙之前的准备全部落空。康熙大怒之下又无可奈何,为拉拢赵弘灿,不使广西投敌,只能默认事实。可对于阿灵阿,康熙却是恼怒异常,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他认定赵弘灿一事必然是阿灵阿泄露的,所以阿灵阿,这位堂堂朝廷重臣虽然官职依在,却被康熙一脚踢到了广西,任其自生自灭。

    到了广西后,阿灵阿就如一尊泥菩萨,对于广西军政丝毫不作看法,更不插手任何具体事务。他心里非常清楚康熙这么做的原因,而且他也知道,赵弘灿的消息的确是自己泄露的,但事到如今,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又能做什么呢一切都已晚了,心灰意冷的阿灵阿只能以这种态度来面对现实。

    不过赵弘灿对于阿灵阿还是比较尊重的,不仅给他安排了极好的住处,更把限制他自由出入,就连一些政事有时候也会请教下阿灵阿的看法。当然,阿灵阿从不表态,但也不拒绝,双方似乎是心照不宣,以这种微妙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平衡。

    耳边听到赵弘灿的询问,阿灵阿并没有回答,虽然这赵家军的会操的确令他有些意外,尤其是那一万狼兵的彪悍更令他心惊。怪不得满人入关之前在明军的狼兵手下吃过大亏,这些瞧起来黑瘦的广西狼兵的确不简单,仅站在那边,就感觉到从他们骨子散发出来的那种凶狠。

    “怎么阿大人是对这部队有所不以为然呵呵,阿大人向来见多识广,可否点评一二,也好让本帅查遗补漏,让下面的人好生操练。”

    听得赵弘灿如此说,阿灵阿轻叹了声“兵是好兵,将也是良将,只可惜晚了些时日,如在半年前这些兵就摆在广州,伪明又如何能拿下广东呢”

    话音刚落,赵弘灿脸色微变,不过他很快就恢复如常,笑着点头道“阿大人不愧是朝廷重臣,这一句中的啊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本帅未在广西,更无朝廷全力支持,如果当时皇上也能如阿大人现在所想的话,广东又如何能落入敌手”

    阿灵阿是讽刺赵弘灿在守广东未能全心全意,而赵弘灿也借着这番话告诉阿灵阿广东丢失其罪不在于他,而在康熙和朝廷。作为两省总督,如果早些给赵弘灿便宜行事的权利,放手让他施展,如何会有今天这样

    阿灵阿许久未作回答,赵弘灿也不再问,等会操全部结束后,一起回了城中。

    过了两日,阿灵阿突然派人向赵弘灿传话,说是备下酒宴要请赵弘灿喝酒,赵弘灿并没拒绝,爽快地就答应了。当天傍晚,赵弘灿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阿灵阿所在的府上,阿灵阿已等着他了,两人进了屋来到桌前,面对一桌好酒好菜,阿灵阿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先倒了两杯酒,先饮为尽,然后又夹着桌上的菜各自先吃了一口。

    “阿大人,不必如此吧”赵弘灿当然明白阿灵阿这么做的道理,笑着摇头道。

    “我来广西也有些日子了,一直未能和赵大人一聚,今日借此地,我想还是坦诚相待的为好,以免赵大人有所误会。”阿灵阿放下酒杯坐下,神色平静地说道。

    赵弘灿轻叹了声,一手拿起酒杯,看了眼阿灵阿“阿大人,要真说起来还是赵某连累了你,这杯酒赵某给你赔个不是。”

    说完,赵弘灿举杯一口干了杯中的酒,而阿灵阿神色复杂的望着赵弘灿,却没其他丝毫动作。

    赵弘灿拿起酒壶,给双方倒满了,放下酒壶道“有些话我也不必多说了,如今之局面从一开始就并非我所想,这一步步走来也是无奈之举。阿大人来广西多日,赵某多有怠慢,还请不要怪罪。”

    紧接着,赵弘灿又举杯一口饮尽。这时阿灵阿终于拿起了面前的酒杯,迟疑了下后也喝干了杯中的酒。

    见到如此,赵弘灿脸上露出了笑容,屋里的气氛也变得缓和了许多。

    阿灵阿喝完酒,轻叹了一声,开口道“今日请赵大人来,我只想问一问赵大人今后的打算。赵大人花费如此代价练就精兵,不会只想自保吧”

    “自保如何有他意又如何”赵弘灿故意问道,阿灵阿眼中精光一闪,却不开口,赵弘灿笑了笑,如自问自答道“其实我这样做既是自保,又是为我大清啊”

    见阿灵阿投来询问的目光,赵弘灿叹道“阿大人难道以为我赵某有心存天下之志如果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如果让我督抚一地,或者入朝执掌一部,都无问题,但要让我逐鹿天下,那也太瞧得起我赵弘灿了。更何况,假如我想投明,早在广州之时就能率部反水,直接投靠伪明了,何必跑来这广西贫乏之地受苦呢阿大人应该知道伪明帝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就连廖焕之一介七品县令都是得到重用,更位及人臣,难道我赵弘灿堂堂两广总督就不能得以重用么”

    给自己再倒满了酒,赵弘灿又是一饮而尽,随后又道“今日阿大人请我来,其实赵某非常清楚阿大人想问什么,在此也没外人,赵某就直言不讳了。之前广东之事究竟如何,我赵某是否犯有大罪,想来阿大人是最清楚不过的人。联络澳门,利诱对方出兵,以制伪明水师,以保广东。难道我做错了么就算有错,那也是小错,何必用如此罪名来问我的罪再者,如朝廷和皇上要追究责任,大可直接明令下旨,又何必暗中做兔死狗烹之举实在令人寒心不止赵某今日要同阿大人说一句话,我赵弘灿生是大清之人,死是大清之鬼但要让我赵弘灿背负不白之怨,这万万不能”



第三百三十四章 祖制(求票)
    赵弘灿说到此处牙根紧咬,脸上更露出一丝狰狞。他赵弘灿为大清督扶天南,操心劳累,更为保住广东费尽心血,可到头来却差一点儿就成了朝廷的罪人。

    在他看来,他从未对不起大清,更没有对不起康熙,而恰恰是康熙对不起自己。假如不是提前得到消息,也许现在他赵弘灿的脑袋都挂在北京菜市口了,他赵弘灿死不足惜,可也不能如此背负不白之怨而死。

    阿灵阿沉默不语,拿起面前的酒喝了口,重重地又放了下来。

    赵弘灿所说的阿灵阿都清楚,说句实在话,他也明白赵弘灿的感受,因为如今的他同样是被康熙丢到广西来的。

    这些年,康熙变的越来越让人陌生,之前那位仁厚、英明的主子如今变得多疑、烦躁。出京之前,阿灵阿曾入宫见过康熙,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阴冷和厌恶,当离开皇宫的时候,阿灵阿已明白了自己的未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广西就是他阿灵阿的埋骨之地了,北京恐怕是再也回不去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猛然间,这句话在阿灵阿的脑海中闪过,也许赵弘灿同样是这样想的吧,正是因为如此,赵弘灿才会如此大胆做出实同割据的事来。

    “广西一地偏远,向来是穷山恶水,并非福地,赵大人对将来有何看法”阿灵阿沉咛片刻后问。

    赵弘灿轻叹了口气,开口道“进而扶明君,匡扶大清。退而守一地,与贼子一搏,人嘛,大不了就是一死,阿大人,您觉得呢”

    “话虽如此,但死容易,进则难啊”阿灵阿摇头道。

    赵弘灿想了想,轻声问“阿大人自京而来,我一直未能询问京中近况,不知现在京中局势如何”

    “一言难尽。”阿灵阿摇了摇头,说道“主子乾纲独断,之前连马齐马大人都被贬职在家,朝中现在更无人敢劝主子半句。至于主子心里究竟是如何想的,又做如何打算,为奴才的实在是琢磨不透。”

    “皇上如何想,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朝中各位大人如何想。”赵弘灿突然如此说,让阿灵阿一愣。

    “赵大人的意思是”

    “呵呵,赵某能有如何想法,如今我身在广西,皇上明着不说,暗中早就恨我入骨,我赵某一人死不足惜,但如大清就此失了天下,可就是千古罪人了。皇上这些年刚愎自用,如不是应对失当,这反贼如何会像现在这样势大之前废除太子,更是伤了国本,皇上如今不思稳定民心,反而对臣下疑虑重重,就连阿哥们都战战兢兢,生怕惹得皇上不喜。如此下去,这君不君,臣不臣,外有反贼之患,内又有国本不固,长久如何是好”

    这番话让阿灵阿哑口无言,赵弘灿说的一点都没错,这几年康熙的确对朝政应对失当,更是接连不断错失良机,导致各路反贼席卷天下,闹得现在半壁江山丢失。

    更重要的是,康熙这两年对朝中臣子的不信任,而且其性格越来越刚愎自用,听不进人意见。满臣还好些,但对于朝中和地方汉臣,康熙的防备心理是越来越重,其他的不说,仅仅是对赵弘灿,假如赵弘灿是满人的话,或许就没之前那档子事了,可他偏偏是个汉人,再加上有人存心挑拨,康熙在不顾大局的情况下就做出了令人后悔不已的决定。

    除此以外,还有废太子之事,太子乃国之储君,虽然太子这人不怎么样,可毕竟也是做了三十年的太子,满朝上下,包括民间对于太子看法有,同样也有着感情。假如是太平年间,康熙废太子没有什么,但如今江山风雨飘摇,废了太子动摇国本,这就太过草率了。

    更何况,废除太子后,康熙一直又未再立储君,甚至还把推举阿哥的重臣贬职,导致朝中人心惶惶,众阿哥各存心思,内斗不止。

    实际上,当时马齐、阿灵阿等人推举八阿哥为太子,一方面是考虑到八阿哥在朝内外的威望,另一方面也想借此事尽量消除废太子对大清造成的影响。可谁想醉于权谋的康熙非但没有同意,还借此机会把他们连同众阿哥全部打压了下去,这样的做法实在不是一个明君所为。

    “主子如此,我等做奴才的又有何办法呢”阿灵阿无奈道。

    “这倒不一定。”赵弘灿笑道“我大清不同以往各朝,阿大人可别忘了,这国本一事可不是皇上想怎么样就怎么做的,尽快确定国本,以安天下之心,此才是最重要的事,也只有如此,我等才有机会呀。”

    “赵大人说笑了吧,此事如何不是主子如何想如何做之前朝中情况你也知道,推举太子如何结果难道赵大人没看见主子不发话,我等做奴才的如何敢替主子做主”阿灵阿觉得赵弘灿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康熙的强势众所周知,几十年皇帝的威严如何是他们这些奴才敢反驳的更不用说替康熙做主了。

    “阿大人身为满人,难道就忘记了祖制”赵弘灿似笑非笑地反问。

    “祖制”阿灵阿顿时一愣,他有些不明白赵弘灿所指,再说了,满人中的祖制多了,可这些祖制如何能迫使康熙这样的强势皇帝改变主意不过,赵弘灿既然这样说那就必然有他的道理,阿灵阿仔细想了想,猛然间想起一件事来,难道赵弘灿居然是打着这个主意不成

    “你你说是八”阿灵阿试探地询问。

    赵弘灿点点头,阿灵阿一时间沉思起来,过了许久他说道“此制虽在,但已名存实亡,何况你难道觉得仅靠此就能让主子做出决定这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了吧。”

    “试试又无妨。”赵弘灿轻描淡写道“事已如此,何不如一试呢就算不成也没什么后果不是。何况,这又非逼迫皇上,而是让皇上早下决定以定国本而已,想来皇上还是会考虑一二的。阿大人和朝中、关外诸的位大人关系远比赵某密切,另外作为满人,阿大人也更合适和那些人打交道,只要阿大人手书一份,请他们规劝一下皇上,我想为了大清,不难办吧。”

    “这。”阿灵阿迟疑了老半天,最终还是默默点了点头,毕竟赵弘灿说的不错,这既是给大清的机会,同样也是给自己的机会,无论是否成功还是值得一试的。



第三百三十五章 文庙
    “这就是上海”

    船行经至上海,缓缓在十六铺码头靠岸,望着黄浦江边拔地而起的高楼,黄履庄有些不可思议。

    仅一年不到的时间,上海就大变模样,叶荣柏在上海干的非常不错,眼下的上海是三日一小变,十日一大变,虽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商户的陆续进入,上海已越来越繁华。更重要的是,上海港口的建成,使得上海成为南北汇集,更连通四海的都市。

    黄履庄是扬州人,扬州同样属于港口城市,在之前扬州的地位更在宁波之上。古就有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可想而知扬州的繁华。

    但自南下后,南京城的宏大和生机已让黄履庄感慨不已了,而如今他来到上海,见到这一座才新建不久的城市,更是令他惊愕异常。

    “这就是上海,黄大人您看,这里就是十六铺码头,我们从这下船,沿道向北就是外滩,据说这码头和外滩的名字还是皇爷给起的。”陪同黄履庄南下的郭孝霖手指着前方为他讲解道,郭孝霖是工部文思院的副使,从九品官职。

    这次能随同黄履庄南下宁波,对于郭孝霖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黄履庄的官职并不高,仅仅只是六品主事,可是作为明算的状元,黄履庄在工部大小也是个名人。

    但这并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黄履庄虽然任职工部,实际上却自不受工部管辖,无论是上面的员外郎或者郎中,甚至连侍郎都管不到黄履庄,因为黄履庄所负责筹建的大明皇家研究所是由皇帝朱怡成直接任命,并交由工部尚书蒋瑾协助。这种安排,足以证明黄履庄这个主事不简单。

    除此之外,还听说黄履庄深得朱怡成信任,三番五次召他入宫觐见。所以当工部内部传出黄履庄要南下宁波,巡查设立在宁波的各工房时,陪黄履庄同行的差事就成了众人争夺的目标。要知道这在之前工部可是有先例的,当年邬思道就曾在工部任职,任职之间众人都对邬思道这个残废主笔不以为然,但仅有罗主事对他多有照顾,谁想到邬思道在工部呆了不久就被朱怡成一眼看中,随后扶摇直上,直接成了军机大臣。
1...124125126127128...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