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深
随着朱怡成所说,黄履庄的眼睛是越瞪越大,他发明这些东西大多只是爱好,或者是研制自己的一些研究,却从来没有往实用型方面去想。如今朱怡成仅仅拿他的验冷热器,也就是后世的气体温度计来举例,一下子令他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得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朱怡成说的一点都没错,眼界局限了黄履庄,仅仅一个验冷热器就有如此用处,那其余各物的用途更广。一瞬间,黄履庄就随着朱怡成的思路想到了许多,这都是他几十年来从而发现的一番新天地,整个人神情兴奋不已。
当然,相比朱怡成而言,黄履庄只是刚打开了思路,而朱怡成却想的更深些。不仅是气体温度计的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冶炼还是农业、医学等各方面有着极大帮助,黄履庄的其他发明也大有作为。
别的不多说,仅仅他自己制作的自行木人,能够自由上下阶梯,这已有了后世自动攀爬的功能,如进行改进的话,不仅在工业和运输中能获得极高效率,更在军事方面用途广泛。
瑞光镜也是如此,这是一种初级的探照灯,在军事方面更为重要。还有黄履庄曾经研制过高压弹簧,他所制造的弹簧无论其强度还是实用型已能媲美后世所制,在工业用途极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弹簧在军工中使用的话,足以使得大明的军工得到飞速发展。
话说到此,朱怡成直接告诉黄履庄,他希望黄履庄继续深入这方面的研究,并且整理出系统的制造和推行,对于他的任命,虽然朝廷已授黄履庄六品工部主事,但在具体工作中黄履庄在工部仅是挂名,朱怡成打算建立一个皇家研究院,让黄履庄主持其工作,直接向他负责。
黄履庄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会如此看重于他,而且还委以重任,再想刚才朱怡成所说的那些话,黄履庄也明白过来自己之前所认为的小道而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是他能在大明立足的根本。
想到这,黄履庄不由得热泪盈眶,多年的委屈和为世人的不解在此时此刻全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朱怡成的无比感激和佩服。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他黄履庄也是士人,有如此开明的君主信任和支持,他黄履庄此身无憾
对于朱怡成的要求,黄履庄丝毫没有迟疑,当即就答应了下来。随后朱怡成欣慰地告诉他,对于皇家研究院的拨款会由皇室直接下拨,第一批资金为五十万银元,以做筹备,而所有研制的发明作为发明人将持有一定专利,以后会根据专利进行利益分配。
至于选址和人手,初期朱怡成会在南京西郊选一址,然后拨些行政人员给他。而具体的研究人员将由黄履庄确定和招募,无论是那类人,只要是普通人或者朝中六品以下官员,黄履庄都可以按名单上报后由相关衙门审核调入征入。
除去这些,会安排黄履庄在近期前往宁波,宁波那么的研制机构以后也将并入皇家研究所之下,在现在皇家研究所未能建立之前,黄履庄的主要任务是主持宁波那边对于军工和工业器械方面的改进,朱怡成希望他尽快成行,并给他带来惊喜。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千无古人
望江围城已有二月余,却依旧还在李国维的手上,但无论是李国维还是守备刘斌却未有丝毫喜色,两人蓬头垢面,如不是身着还能勉强看得出来的官袍和盔甲外,几乎同街头的叫花子没什么两样。
早在一个月前,望江就已成了孤城,北边凤阳府的援军已没希望了,随着明军向安庆增兵,安徽的清军几次援救望江都被打了回去,最后一次还中了埋伏,阵亡了一位副将,安徽的清军大恐,只怕明军趁势北上急忙调兵严守凤阳,哪里还顾得上望江城
至于西边的江西,在吃了亏后鲍坚已铁了心做缩头乌龟,就连丢掉的彭泽也不去救,任凭明军在彭泽一带布防。与此同时,向远在河南的隆科多接连不断发去求援,隆科多这时哪里顾得上九江他的大军正同祝建才和王致清大战,豁出去的王致清以极大代价打通了南阳至汝南的道路,同祝建才部汇合,三方围着汝南展开激战,大小战十几场,一时间谁都奈何不了谁,在这种情况下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在江夏一带,高进部被清军死死挡住,高进连出奇兵试图引诱清军,但清军主将稳扎稳打,根本不为其动,连战无果之下,无奈高进只能暂时稍退,双方形成僵持。
李国维同刘斌起初守城还带着丝希望,希望能有远援军来救,再加上两人配合默契,守城颇有章法,一时间并没把主力摆在望江的朱一贵倒也难打下来。
可随着彭泽落入明军之手后,望江就彻底断绝了后路,朱一贵回师开始对望江发起猛攻,谁想李国维同刘斌,这一个区区知县和守备居然把望江守的如同铁桶似的,让明军不仅没有一口气拿下,反而因为强攻折损了不少兄弟。
这一下,令朱一贵有些恼了,他下令炮轰望江城,不仅是陆军,就连调来的长江水师战舰也架起了大炮对着望江一阵猛轰。谁料清军早有准备,在城里用沙袋等物堆在各紧要处,以减轻炮击损伤,居然勉强顶了下来。
见此结果,朱一贵惊讶之余倒也有些佩服李国维同刘斌,而此时南京方面恰好调来一批新兵,朱一股顿时灵机一动,直接派兵先把望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然后兴致勃勃地拿望江当起了他的练兵场所。
面对望江这座坚城,朱一贵拿出全身本事来排兵布阵,试验和演练各种攻城战术,同时还把那些新兵也分批依此拉上了战场,以战代练拿望江作为他大军的磨刀石。
这样一来,就苦了李国维同刘斌等人了,虽说明军不再用大炮猛轰,以图力破望江,但像现在这样的软刀子割肉,一开始还好些,可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简直就是一种非人的折磨。
以战代练,但这战可是真刀真枪地战,上了战场可是要死人的。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每日的战斗虽然时间不长,也不是太过激烈,但伤亡一直都在持续。前些时候,就连常茂都在一场攻城中不幸阵亡,至于刘斌作为主将几战下来也受了伤。
该死的朱一贵实在是不要脸,他简直把望江当成了玩物,白天攻击不算,半夜里还来经常搞夜战,更可恶的是朱一贵每每到即将要攻破城的关键时刻却又收兵不战了。
起初,李国维和刘斌还以为是自己运气好,但几次一来他们也瞧出了不对劲。更随着明军这种练兵效果极好,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明军的指挥和作战明显变得更为锐利和游刃有余,相应的明军的伤亡也越来越小,反之清军伤亡是一天比一天多。
起码半个月没好好休息了,李国维和刘斌两人狼狈不堪,全身散发着一股异味,起初的满腔热情,要为大清而忠烈,同明军在望江死战的那股子狠劲也随着这些日子的折磨渐渐淡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绝望和痛苦。
“刘大人,你说这望江城还需守么”李国维毫无知县形象,靠着城墙坐着,现在是中午时分,就在刚才,攻城的明军听到命令如同潮水一般退回去,因为这时候明军要吃午饭了。
现在基本都是这样,早上打一个时辰,打到吃午饭的时候结束。然后过了响午,明军再来打一下,傍晚时分收兵吃晚饭。等到了夜里,不定时的明军还会派小股部队出来打几下,等天即亮的时候再一次收兵。
这种套路,朱一贵已用的熟练之极,至于李国维和刘斌两人是哭笑不得,打仗打到了这种程度,朱一贵还是普天之下第一人。
听李国维如此询问,刘斌根本不知如何回答,望江守军本就不多,几千守军再加上临时凑起来的青壮,现在伤亡已占了大半,就算还有力气拿得起刀上得了城墙作战的也都是疲惫不堪。
士气,已早就没有,可以说如果明军愿意的话,只要一口气登上城墙就能冲破清军防御,直接拿下望江城。但朱一贵就偏偏不这么做,他现在的攻城就是故意不攻破城墙,这也是刘斌所绝望的地方。
“大老爷,依我看,还是降了吧,这个仗再无意义打下去了。”刘斌无奈地说道。
假如是一个多月前刘斌说这句话,也许李国维就要找他拼命了,可是现在连李国维都没了继续战下去的念头,至于自杀殉国,他们此时也不做这种想法,因为朱一贵早就说过,只要他们敢自杀,那么整个望江男女老少都要给他们陪葬,在这种威胁下,两人就连自杀的念头都不敢起,只想早点结束这种厄运。
李国维稍稍纠结了一下,但最终还是被现实给屈服了,他同意投降,也许现在投降是他们得到解脱的唯一办法了,这样的仗再打去,不死也得疯了。
说干就干,当李国维和刘斌召集众人宣布开城投降的时候,满城上下所有人都未有一个反对的,相反许多人还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轻松。看到这一幕,两人心中更是悲叹了一声,随后就去准备投降的事宜。
刚刚准备的差不多,随着一声炮响,城外的明军“准时”开始下午的“攻城战”,当消息传来,李国维丝毫没任何紧张,同刘斌一起带着望江城的文武官吏一起向城门走去。
攻城的明军顿时纳了闷,怎么冲到近处城头连半个人影子都不见这清军都干嘛去了有心想上城头看看怎么回事,但是朱一贵的命令又不能不守,要知道朱一贵可是下过严令的,攻城决定不允许直接攻上城头,所以冲了一半的明军许多人爬在云梯上上也不是下也不得,手里握着刀子各自面面相觑,也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正当明军进退两难的时候,望江城的城门突然打开了,一群如同叫花子一般的人从城里走了出来,走在最前的两人手中还各捧着一件东西,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两颗大印。
“望江知县李国维守备刘斌请降”
李国维同刘斌主动请降,这打乱了明军的节奏,主持攻城的明军指挥官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要知道朱一贵根本就没给他受降的命令,而且朱一贵拿望江城练兵的意图更是全军皆知的。
可现在清军这边不按游戏规则来玩了,直接投降了这一下明军指挥官傻了眼,直到李国维和刘斌再一次大声喊道,而在他们身后,望江城的各级官吏也都跪在地上一起大喊请降的时候,那位指挥官下意识地看了看手中握着的刀子。
这种情况,他总不能上去一刀把人砍了,或者硬把对方再推回望江城,替他们把城门关上继续攻城吧这也不现实。无奈,指挥官只能让李国维和刘斌等人在此等着,他急急忙忙地就朝大营跑了过去,禀报朱一贵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带着一脸惋惜的朱一贵来了,当瞧见跪在那边的众人时,他先是摇头感叹一声,随后向身边人示意了一下。
黄殿顿时意会,替朱一贵走出行列,上前先接过了李国维捧着的知县印和望江全城户册,随后又取过了刘斌的守备印和守备绿营名册,当这两样东西被黄殿拿走后,跪在那边的众人终于心头落下了大石,因为这表示明军接受他们投降了。
紧接着,所有人同时喜极而泣,因为投降了,就表示他们再也不用受这种折磨了,就连城中的老百姓都是一扫愁云,个个笑逐颜开,无论是家中有无人在守城战中伤亡的,当见到明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开进望江城的时候,全城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大明万岁之声。
“瞧瞧,这就是我大明之民心啊有如此民心,何愁我神州不复”朱一贵骑在马上,挥着马鞭洋洋得意道,而在一旁的众人个个显得佩服无比,攻城攻到这种程度,不仅能让对方跪着求降,而且还赢得全城上下如此欢迎,这朱一贵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破局
“这个朱一贵,打个仗还被他玩出了花样。”望江之战的战报传到南京,朱怡成见了不由得哭笑不得,就连董大山和庄岩等人都忍俊不已。
不过,望江一战极大地锻炼了明军,使得一批刚训练完毕的明军在极短时间内就快速成长,成了合格的士兵,而且朱一贵通过望江实验了多种攻城战法,这些战法被汇集归纳后由总参谋部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作为以后明军同清军交战的宝贵经验。
而这一切,所付出的仅仅只是几百人的伤亡,不得不说朱一贵这一仗获利丰厚,的确是打对了。
可是,像望江之战这种仗并不是随便就有的,这一仗有着其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果不是隆科多在中原无法脱身,如果不是安徽清军吓破了胆退缩不前,假如不是九江的鲍坚从一开始就打着另外主意只知道自保的话,那么望江绝不会打成这样。
说笑了一番,朱怡成把战报放到一旁,询问起部队的调度和集结情况。由于中原那边的变化,明军必须尽快做好布置,虽然安庆的明军向江西的攻击牵制了部分清军兵力,但在中原清军的优势还是极大的。
一旦清军和祝建才、王致清分出胜负,那么接下来明军就将直接面临清军的主力,这将是一场大战,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董大山或者庄岩等人,都知道其重要性。
“祝建才和王致清恐怕要顶不住了,前些时候传来消息,成都已落入清军之手,现在王致清退往四川的路断绝,如他无法和祝建才联手挡住清军的话,那么他们也只有唯一一条路,南下而走了。”
庄岩用手中的木棍朝着大沙盘几处点了点,董大山陪着朱怡成站在一旁,各自紧盯着沙盘上的局势。
成都陷落大概是大半个月前的事,不过消息才刚刚传到南京,这还多亏了这些年锦衣卫的情报网不断健全,要不然像这样的消息摆在以前没两三个月是无法得知的。
清军入四川后,岳钟琪先联合当地土司奇袭苍溪,一举遏制住川北要道,紧接着陕甘总督殷泰带主力由广元入苍溪,然后把全川一分为二,岳钟琪带领主力向成都方向猛攻。
岳钟琪不愧是名将,用兵天马行空,有正有奇,入川大小三十余战,杀敌俘虏不计其数。打的白莲教众望而生畏,闻风而逃。
成都在岳钟琪的攻击下并未能坚持多久就告陷落,拿下成都后,岳钟琪颇有章法,并未大肆残杀俘虏,对于被俘的白莲教中重要人物岳钟琪只是进行看押,除一些意图反抗者杀一儆百外,对于普通叛军采取了网开一面的政策。
当然,岳钟琪是经过详细删选的,作为大将他可不是菩萨,要下手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一手硬,一手安抚,很快成都就在岳钟琪的手段下稳定了下来,使得清廷在收复成都后没花多少时日就重新掌握了这个巨大的城市。
“岳钟琪之前是参将吧”朱怡成问。
“皇爷说的没错,之前岳钟琪在广元时是游击,后因为奇袭苍溪立下大功,已被清廷升为参将,不过这次拿下成都,一举稳定川中,以他的功劳就算直领一军总兵也不为过。”庄岩在一旁说道。
朱怡成微微点头,的确如此,岳钟琪骁勇善战,虽然年轻,但战功不小,此战后实授总兵极有可能。而且如今天下大乱,康熙手中的名将老的老死的死,已经没什么人能用了,岳钟琪横空出世,以康熙的精明不会不用此人,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位赫赫有名的岳大将军就将被康熙调至中原也不一定。
“此人需得注意!”朱怡成认真地提醒了一句,不过他也仅仅是看重岳钟琪而已,毕竟岳钟琪现在还不是以后那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此时的他只是初露锋芒,但在之后,谁都不知道这人会不会给明军带来麻烦,提醒一下也是好的。
董大山和庄岩默默点了点头,岳钟琪的军事才华的确出众,但他们如今也只不过是重视而已,毕竟明军不是白莲教那些乌合之众,要和明军打,他岳钟琪没那么容易。
眼下四川除川东部分地区外基本已落入清军之手,也就是说王致清的退路已经没了,这也是王致清之前力排众议一意要救援祝建才的原因。王致清虽然出川开始就走错了不少路,使其在最鼎盛的时候丧失了极好机会,从而使得白莲教如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过,王致清还是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唯一正确的方向,假如他当初不拼死救援祝建才,也许现在祝建才部已被隆科多击败,那么在南阳的王致清就将面临绝地,等待他的只有败亡一条路了。
“高进部现在情况如何”朱怡成对于总参谋部的判断还是认可的,祝建才和王致清部一旦挡不住清军,那么他们必然只有南下的选择,南下就是和高进部汇合,三部汇合其实力将大增。
“高进部的情况比较好,但在江夏遭遇清军顽强阻截,一时间还未能打通至江西的道路,不过以臣看来,高进此人破局的可能性极大,就不知他能否赶在清军围住南下的中原义军前和对方汇合了。”
董大山此时开口道:“既然如此,攻击九江已迫在眉睫,当初我军拿下安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江北打开局面,而今中原义军危在旦夕,高进部虽能救援但短时间却无法做到,如中原的祝建才和王致清两部被灭的话,对于我大明未来对中原的谋划并无宜处。”
说到这,董大山把目光向朱怡成望去,朱怡成当然明白他的想法,董大山是想以明军攻击江西再给清军以压力,同时用攻击江西来逼迫清军调集兵力,给祝建才和王致清南下创造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