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叛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深

    张淼的话王致清并没有马上回答,而蒙靖和林娘子虽然没有开口,但从他们的神色来看是赞同张淼的。是个人就能看出,退回南阳就是在等死,河南不保也只有唯独南下湖北想办法和高进汇合这条路了。

    白莲教和祝建才不同,虽说祝建才的老君门算是白莲分支,可王致清却是白莲教的教主。无论是袁奇和祝建才,起兵时候都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但白莲教却是打着建立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名义,从这点来讲有着根本区别。

    再加上祝建才受过大明所封,尊朱怡成为共主,所以祝建才改旗易帜勉强说的过去,但白莲教是绝对不能这么做的。以明一朝来看,大明和白莲教斗了二百多年,其中几次起义都被明军扑灭,白莲教中各位教主、祖师,死在大明朝廷手下的不计其数,这也是王致清无法尊明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旦南下必然会和大明接触,那到时候无论是大明那边还是王致清这边,就将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如何相处的问题。无论是谁,绝对不会向对方低头,这也是当初王致清一意孤行不肯南下,偏偏要北上河南先入中原的原因之一。




第三百四十章 抱大腿
    永业二年的年末,南京又迎来一场冬雪,转眼一年马上就要过去。

    同往常一样,南京作为大明的心脏,民间虽呈现出一副迎新年的火热气氛,但在这座城市的中心,也就是大明的中枢,无论是朝廷上下还是朱怡成本人,依旧在忙碌着。

    兵制完善已初步完成,军队的整编也已大致到位,剩余的就是后期的不断完善和调整。

    提督制和总兵制的确定,使大明之前三种兵制混乱的现象得到了整合,五军都督府作为军队最高权利机构,朱怡成同时以法律的名义确定了由皇帝直接担任大都督职位,用这种方式来避免历史上明朝中后期五军都督府名存实亡,从而导致明后期中央对军队失控,避免地方坐大。

    其实这种任职方式在后世非常常见,也就是由国家元首任三军统帅,但以法律方式来确定这种操作,在大明还是头一回,从而进一步确保了朱怡成的中央集权。

    现在,朱怡成正在翻阅由军机处初步设立的警察制度,在完善兵制后,进一步就是建立各地的警察制度。在目前,各地治安维护大多是由部队来进行,地方政府的衙役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还是延续着各朝历代的方式。

    从表面来看,这种制度的运行并没什么太大问题,但实际上却有着先天不足。用军队维护地方,一来导致军政不分,容易产生军队影响地方,从而滋生出一系列的问题。二来,大明需要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以确保地方,从而导致大明的军力随着地盘不断扩大但实际上并未能达到实效,进而分散了军力的使用。

    警察制度的建立,就为了以上问题的解决,同时利用警察制度使军队变得更为纯粹,然后在这基础上,朱怡成还将利用这种方式慢慢着手建立预备役。除了战区驻兵和接壤部的安全保证外,正常的大明各州府治安都将由警察来负责。

    在六部之外,不仅设置理藩院,还将设置警务部。警务部等同于六部,并独立于外,和六部一样设尚书、侍郎、员外郎等各职,地方设警务司、警察局、分局、派出所等各层机构,以各自对应省、州府、县、镇、村等等行政区域。

    此外,警察的警衔类同于部队军衔,也就是使用虚衔实职的方式进行划分。原本,朱怡成是考虑重设警衔,但考虑到民众对于朝廷制度的接受和警察制度推行,最后还是接受了军机处的建议。

    军机处这份上报的警察制度方案已较为完善了,朱怡成边看边拿着朱笔在几处地方圈点,以便让军机处根据他的意见再一次进行修改和完善。

    “皇爷廖大人和邬大人求见。”正当朱怡成聚精会神地的时候,禀报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一看只见平常服侍他的小黄门正忐忑不安地跪在不远处。

    放下手中的笔,朱怡成揉揉有些发酸的手腕,随后示意小黄门请他们进来。不一会儿,廖焕之和邬思道就来到了偏殿。

    “皇爷”

    见了朱怡成两人先是行礼,随后朱怡成招呼他们进暖阁坐,这天寒地冻,殿外冷的厉害,小黄门早就搬来了椅子,放在离朱怡成不远处。

    道了声谢,两人各自坐下。朱怡成笑呵呵地询问他们急着找自己有什么事,反正军机处离他办公的偏殿不远,像这样的天气直接派人传一声就行了,何必冒着风雪前来。

    “回皇爷,刚接到一份奏折,臣下不敢怠慢,所以这才来求见皇爷。”廖焕之拱手回道。

    “奏折”听到这话,朱怡成先是一愣,紧接着急忙问道“何处来的奏折广东还是安庆或者是宁波”

    一份奏折能让这两位亲自冒风雪急急来找自己,那么这奏折定然不是普通奏折,难道是广西或者江北江西,又或对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一想到这些可能,朱怡成心中不免有些焦虑。

    不过还好,廖焕之告诉朱怡成这份奏折都不是从那些地方来的,各处也没什么大问题,而是这份奏折的上书人和所来的地方有些特殊,因为这是一份远在河南的祝建才送来的奏折。

    “祝建才的奏折”听到这解释,朱怡成略有诧异,同时也起了兴趣,顿时笑着道“这倒是稀罕了,我们这位祝大王爷什么时候想起来给朕上折子了”

    话音刚落,廖焕之和邬思道同时也笑了起来,实际上就在刚前,当这份奏折以八百里快马由江北送至南京来到军机处的时候,他们两人同样觉得意外,等看完后更不敢专断,商议一番还是决定立即告知朱怡成。

    从廖焕之手中接过这份奏折,朱怡成打开后细看,随着奏折中的文字逐一入眼,朱怡成的神情也渐渐变得古怪起来,最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在笑声中,朱怡成合上奏折,摇头叹道“这位祝王爷可是费了些功夫呀,这份奏折写的文采不错,春秋笔法用的甚妙,如不是下面具名是他,朕还以为写奏折的人是王世琛呢。”

    话音刚落,邬思道口中含着的茶水差一点儿都喷了出来,好不容易才憋住却连连咳嗽,至于廖焕之也是忍俊不已,这王世琛不是别人,正是本科的状元,其人是苏州的才子,诗词绘画无一不精,如今任职翰林院为修撰。

    说笑了一番,朱怡成直接询问廖焕之和邬思道对祝建才突如其来的这份奏折如何看,实际上祝建才上这份奏折,无论是朱怡成还是在坐的两位心里都很清楚,这无非是祝建才在河南支持不下去了,现在打算来抱朱怡成的大腿。

    虽然,朱怡成复监国位的时候就承认了袁奇和祝建才各自势力,而对方也默认了尊他为大明正统。但实际上,无论是当年的袁奇还是现在的祝建才,都保持着极大的独立性,从来没有听从过朱怡成的调遣,就连平常的书信文件来往都从所未有。

    但在此时,祝建才突然发来这份奏折,其意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在河南的局势大为不妙,正是因为如此,祝建才才会用这种方式向朱怡成救助。



第三百四十一章 顺者昌逆者亡(求票!)
    “看来,如今的河南局势堪忧啊。”笑过后,廖焕之如此说道“之前军机处就接到战报,说是清军已增兵河南,祝建才、王致清两部在河南局势岌岌可危,而今祝建才又向皇爷送来如此奏折,明摆着就是打算南下了。”

    “可有王致清那边的奏折送来”朱怡成想了想问道。

    廖焕之和邬思道同时摇摇头,朱怡成笑道“看来这王致清还抱着他的三圣王不放,不过也是,他可是堂堂的白莲教主,哪里那么容易向朕低头。”

    朱怡成的话虽这么说,但话语中却没有丝毫惋惜,反而带着一丝嘲笑。王致清同祝建才不一样,作为白莲教的教主,他是无法作出投靠大明举动的。毕竟,自太祖起,白莲教就同大明不共戴天,终明一朝,朝廷对于白莲教防范甚深,而白莲教在明朝时期起兵数次,但都被残酷镇压。

    假如王致清如祝建才那般向南京发出奏折,那等于表示白莲教彻底向大明投降,作为教主的王致清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事的。另外,如果他真这么做的话,朱怡成说实话也不敢接收王致清,这样一颗定时炸弹摆在身边,天晓得什么时候白莲教再一次会给天下人一个惊喜。

    邬思道开口道“祝建才此举是为他南下做准备,恐怕用不了多久祝部就将撤离河南,从而南下湖北。祝建才这么一撤,王致清也不可能继续留守河南,从局势来看两部南下已成定局。此外,高进部就在湖北,虽然现在受阻于江夏,可一旦三部在湖北汇合,以清军在湖北兵力要拦住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至于隆科多是否会领兵南下追击,依臣看来是一定的,如此河南之战就将蔓延至湖北,此时如我大明西进江西,那么湖北、江西两省就成了主战场,几方势力将在此决一雌雄。”

    朱怡成边听边想,邬思道判断的没错,现在的局势的确如此。原本明军集结部队进攻江西,为的就是要给河南的义军减轻压力。但看来祝建才和王致清现在就顶不住了,以时间来看,恐怕他们南下湖北迫在眉睫,究竟是顶着寒冬不顾一切南下,或者还是再苦苦支持,等待开春后再做此行无论是何种举措,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

    对于这个局势变化,朱怡成现在考虑的是究竟如何应对。是继续按照之前的策略西进江西,还是按兵不动等待对方南下后在湖北大打出手究竟如何选择,朱怡成一时间有些迟疑。

    天下义军,最有名气的当属于之前的袁奇。对于袁奇此人,虽说朱怡成曾经恨之入骨,因为就连性命都差一点儿断送在他的手上。但除此之外,朱怡成还是比较佩服袁奇的,相比祝建才,袁奇才是真正的枭雄,其他的不说,仅从高进在袁奇死后依旧掌握袁奇部,不顾一切攻击江夏,意图恢复当年袁奇在江西的势力就能看出袁奇对其部署的影响力。

    高进此人,在袁部中地位不低,却一直声名不显,朱怡成同高进的接触也只不过是当年寥寥几回而已。但没想到在袁奇死后他居然能继续以袁奇旧部的名义同清军作战,由此可见这也是一位英雄。

    假如送来奏折的是高进,或者说袁奇不死现在向朱怡成低头的话,那么朱怡成绝对会伸出援手救援。可偏偏这是祝建才的奏折,以祝建才的为人,在场的三人都清楚的很,也一眼就看穿了这奏折的用意。

    王致清的白莲教就更不用说了,大明和白莲教的世代之仇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反清复明就能抹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选择,朱怡成一时间难下决断,不由得把询问的目光望向了廖焕之和邬思道。

    见朱怡成向他们投开询问的目光,廖焕之和邬思道不由得暗暗叫苦,实际上在前来禀报的时候,两人就对于这选择私下讨论过一番,却没有最后定论。

    “说说吧,江西之战是否继续或者另做打算”

    对视了一眼,廖焕之先开口道“回皇爷,江西之战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依臣看来,九江是必打的,拿下九江,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就可连成一片,同时扼守住长江要害,进可攻,退可守。如今叫停江西之战,不仅白白耗费军资,更对于大局来讲得不偿失。但臣又觉得,拿下九江后再继续西进就没这个必要了,我军可由九江、南昌一线,沿潘阳湖以东,以取江西半省,同浙江、福建相连。之后,究竟是向北直攻中原,或者说朝西南先解决广西,这还得皇爷做主。”

    廖焕之的观点非常明确,他是暂时继续攻击江西,但是把西攻江西全省的战略进行调整,以改为只取江西半省之地的方针。这样的话,既不打乱现在的军事部署,也能适当地继续坐山观虎斗,看着祝建才、王致清、高进和清军四方在湖北和江西以西进行大战。

    不得不说,廖焕之这个建议着实不错,朱怡成听后大为心动。

    朱怡成正要说什么的时候,见邬思道一副思索的表情,到了嘴边的话顿时改了,他开口向邬思道询问他的看法。

    “臣先问皇爷三个问题,可否”

    朱怡成微微一愣,当即笑道“有何不可,邬先生要问直接问就是了。”

    邬思道拱手道“那就先请皇爷恕臣无礼了。”

    朱怡成笑着摆摆手,让邬思道直接问就是,邬思道这才问道“其一,皇爷您觉得,如今我大明军力是否可以一战以定天下”

    “这。”朱怡成没想到邬思道会问这个问题,顿时哭笑不得道“先生为军机大臣,如何不知我大明之军力虽说我大明如今拥兵六十余万,更有江南半壁,再加上海军之盛纵横四海,但无论从军队数量和控制的地盘、人口而言,还是不如清廷。另外,康熙并非庸主,其臣下也有不少干才,想要光复神州那绝不可能是一战而定的。”

    邬思道神色平静,既不说是也没说不是,继续问了下一个问题“自神州沦落以来,满清夺我汉家衣冠,灭我汉家文化,天下人无不为之愤慨,但奉我大明为正统者,无不思复明之举,这才有我大明在皇爷带领下光复天下之举。所以,自清入中原,神州大地处处有义士起兵,打出反清复明之旗号,此乃天下之心,也为百姓之愿,是否”

    “当然如此”对于这点,朱怡成丝毫不能否认。满清入关,仅是平定四方就用了许久,民间抗清之举从所未有断绝,直到袁奇起兵之前,还有四明山起义发生,就连现在的大明从基础上来讲也是以最初的义军为结构,这才建立起来的。

    而从历史上来看,终清一朝,民间起义从来没有缺少过,大大小小上百次,直至清末,孙大炮打出了驱逐鞑奴,恢复中华的口号,从这点来讲和当年的朱洪武口号没什么区别。

    “其三,皇爷为天下反清共主,有朝一日必举北伐大旗,到时候北方义士自当奉皇爷为正统,以迎王师,是否”

    听到这,朱怡成不再做回答了,因为他已经明白邬思道这三个问题的真正用意了。邬思道是要借这种方式来告诉朱怡成,现在大明还未强大到一战就能吞掉满清的地步,而且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尤其是北伐中原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天下正统,作为大明的皇帝,朱怡成的一举一动全在天下人的眼中,只有得到了天下汉人的认可,那么这光复神州大业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天子之仁虽是王道,但这天下还尚有小人。如有居心叵测者不服王道,邬先生觉得如何处置呢”廖焕之在一旁突然间问道。

    邬思道两眼猛然一睁,眼中冒出精光“既有天子之仁,也有天子之怒自古以来,王道霸道,相辅相成,无非顺者昌,逆者亡”

    “好好一个顺者昌,逆者亡”

    朱怡成顿时抚手大笑起来,邬思道这一言点醒了他,哪里来的这么多顾虑只要牢牢抓住天下大义,作为正统的大明天子难道还怕一些跳梁小丑不成祝建才走投无路想要抱大腿,这没问题毕竟他也是名义上的大明义军,但朱怡成这条大腿不是那么好抱的,如他以后安安稳稳地听话也就算了,可如果还打着朝三暮四的小算盘,那么朱怡成手中的刀剑绝对能让他后悔莫及。

    至于高进和王致清两部,自然也是如此。现在的白莲教已成了义军,王致清这个教主也成了三圣王,到时候他们何去何从,自然会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可是一旦做了选择,作为大明皇帝的朱怡成也会做出相应的决断。

    一扫之前顾虑,朱怡成心情舒畅无比,回头再看看摆在一旁的那份祝建才的奏折,朱怡成拿起就丢给了廖焕之,告诉他一切计划如常,西进江西战略不容更改。



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敌指挥
    彭泽,这座离九江并不太远的县城如今已经成了明军在江西的前进基地,虽然大雪封路,但长江码头的船只依旧来往如常,而那些船只大多都是大明长江水师的舰只。

    兵制更改后,朱一贵实授副总兵暂领总兵衔,成为明军西进江西的“前敌总指挥”。

    同时,明军在彭泽至安庆一带的兵力已增加至七万人,足有三个总兵的兵力,如果再加上民夫和后勤人员,还有水师的协助,现在总兵力已超过了十万。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从南京传来的消息,近期还会有一支部队到达,到那时候仅仅战兵就近十万之数了。

    “这该死的雪下个没完没了”在码头附近的高处,眺望着被白雪覆盖的码头,还有码头上那忙忙碌碌的人群,陪同朱一贵站着的黄殿忍不住咒骂道。

    黄殿是福建人,福建处于南方,冬天相对来说暖和许多,像这样的大雪几乎根本不见。尤其是在长江边上,北风夹着雪,这寒冷几乎往骨子里钻似的,任凭你穿的再多也受不了。

    “少说废话这冬衣全发下去了”朱一贵也冷,但他却没黄殿那样冷得脑袋都恨不得缩到衣服里去的样子,身穿二品武将红袍,肩披大氅,虽脸色冻的有些发白,但依旧站的笔直,目光更是炯炯有神。
1...127128129130131...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