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叛贼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夜深

    听完朱怡成的打算后,汪景祺是一脸佩服,连声称赞朱怡成深谋远虑,为臣所不及。

    “行了行了,这些拍马屁的话就不用多说了,此事就交由你去办,要仔细办,用心办!除朕和张冉外,其余人都不得告诉实情,只要把这事办好了,朕定重重有赏!”

    汪景祺想都没想一口答应,同时他如同一个即将要战场的将军一般感觉到全身热血沸腾。一旦真的能挑起满清内乱,他汪景祺必能名扬四海。向来,汪景祺最为佩服的就是春秋战国时的那些谋士,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天下,既能兴一国,也能灭一地,而如今,他汪景祺就将效仿前贤,做此壮举。

    汪景祺的动作极快,原本对于满清制度颇有研究的他,再加锦衣卫的协助,仅仅半个月不到就弄出了些成绩。很快,关于康熙年老昏庸,已无当年英明的传言在清廷控制区内逐渐流传,而同这些传言一起流传的还有当年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所制定的议政王制度的解释,在传言中,当年的努尔哈赤之所以要推行议政王制度,其目的就是要避免大汗(皇帝)的无能,用这种方式在皇帝无法履行职权,或者说无法带领后金(大清)走向胜利的情况下,能够有另一种替代来解决这个问题。

    满清入关已近百年,经过入关前的皇大极和入关后的顺治和康熙三朝,八旗的地位逐步下降,议政王制度也等于名存实亡。其他不说,仅仅是八旗各旗主,许多在旗的满人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真正主子是谁,这也是康熙一直所要达到的目的。

    这些传言在平常人耳中只是听个新鲜,但在旗人听来却是不同。而且这些年,康熙在执政中的确大不如前,其他的不说,仅是江南和各地的叛乱越演越烈,再加丢掉江南后,清廷财政也出了问题,现在清廷为维持军力和统治不仅增加民间税赋,更减少了对旗人的待遇,这直接影响到了旗人的“铁杆庄稼”。

    满清入关,就此坐了天下,当年骁勇善战的八旗也从游牧民族摇身一变成了人人,许多八旗子弟除了一些有出息的外,绝大多数人都已失去了祖辈的血性,从而变成了架鹰飞鸟,走马溜狗之辈。

    在他们看来,拿下天下如今享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可一旦朝廷削减了他们的待遇后,这些人心中不免得就有了怨气。

    这些人数量虽不多,但影响力却不少。一句老话说的好,做成一件事很难,但要毁掉一件事却是非常容易的。还一句话,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指的就是这些。

    当这些谣言逐渐传到京中的时候,本就有打算恢复议政王制度的各王公哪里还按捺得住在他们看来,之前联合起来威胁康熙,逼迫他把八阿哥扶了太子之位,这是满清王公的一大胜利,而这个胜利也让他们看到了皇权并不是不可挑战的,也许再努把力,这议政王制度的确能够恢复,一旦恢复了这个制度,那么各旗旗主就能同皇帝平起平坐,这天下就是大家的了。

    一股暗流就此在北京涌动着,此时此刻康熙还未得知,相比之前,这些人做的更为隐秘,但是这些事却瞒不了新任的太子,毕竟八阿哥的太子之位是这些人给推去的,在他们看来,太子也是站在八旗这边的,可坐太子之位的八阿哥却对此另有想法,因为他从中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危机。

    这些王公大臣想的没错,八阿哥之所以能坐太子之位的确是利用了他们的力量才能得尝所愿,可如今他已是太子了,已成了大清的储君。在这种情况下,议政王制度一旦成功,那么所分的就是皇权。

    太子,代表的就是皇权的一部分,如果把这部分权利分出去让各旗旗主掌握,那么他当初何必去争夺这个太子呢

    可要阻止这些人,他这个太子又极为难做,毕竟他是大名鼎鼎的贤王,刚刚坐太子之位就翻脸,不仅有愧他的贤王之名,更会让跟随自己的人离心离德。

    再者,没了这些人的支持,他这个太子又拿什么和康熙去抗衡八阿哥心里很清楚,康熙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当太子,如今父子两人表面父慈子孝,可实际已成了仇人,如果不是康熙顾及自己背后的力量,早就直接向他下手了。一旦自废武功,非但得不到权利,就连太子之位都难保,说严重些,以他对康熙这个父皇的了解,这位仁君弄不好不仅会废了自己这个太子,甚至会把自己贬为庶人并圈禁起来,到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第三百五十章 风满楼
    北京城暗流涌动,而在河南战场,隆科多更是怒火冲天。

    现在,隆科多的大军正在猛攻汝南,坚守半年之久的汝南城破就在近日。只要打破汝南,义军就在河南再无立足之地,到时候无论是祝建才还是王致清,他们唯一的路就是南窜湖北。

    对此,隆科多早有准备,已在湖北近河南处布下重兵,一方面是应对湖北的高进部,第二方面就是用来堵截河南南逃的义军的。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顺利,在河南征战一年,终于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可恰恰在这时候,从江西突然传来消息,九江丢了,这令隆科多目瞪口呆。

    明军拿下安庆后一直在向西试探,随后又拿下望江和彭泽,对于这隆科多是知道,他也清楚凭着九江的守军想挡住明军攻进江西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隆科多出于大局考虑,为先解决河南义军,随后再调兵为江西解围,这是他所制定的策略,而且从之前看来,这个策略从大局来看并无不当。

    之前冰天雪地,大战暂时无法爆发,在这种天气攻城也不太可能。如今天气好转,隆科多有把握在最短时间内打破汝南,而从汝南的祝建才和王致清的举动来看,对方也明白汝南已守不住了,正准备向南而逃。

    到时候,河南全境就将收复,隆科多挥兵随敌直入湖北,而他在湖北早就摆着的兵马前后围堵,即可歼灭这两部义军。

    一切顺利的话,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等彻底解决掉祝建才和王致清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更南边的高进部和东边的明军了。高进部可以暂时放一下,凭着湖北的清军双份目前势均力敌,高进部不足为患。而明军,大胜之后的隆科多可直接由湖北带兵入江西,再来解九江之围。

    这就是隆科多的全盘计划,在他看来九江坚城,又有一镇兵力在,怎么都能守一个多月,可他偏偏没有想到事情并非如他盘算的那样。在自己还未拿下汝南的情况下,九江反而先失守了,而且失守的原因竟然是己方自己放弃了九江。

    “周忠良!鲍坚!”隆科多咬牙切齿,恨不能生吞活剥了这两人,反贼就是反贼,那怕是出卖故主投靠朝廷的依旧是反贼!这两个贪生怕死的王八蛋,简直应该千刀万剐!

    “大帅,现如何应对,还请大帅明示。”

    几位总兵得知江西之变后也大惊失色,丢了九江对于清军无疑是致命的,之前的计划似乎已无法继续,众人面面相觑之下忍不住询问道。

    隆科多深深呼吸了几口气,好不容易把心头的怒火按捺下去,随后他毫不迟疑地令大军对汝南发起猛攻。这时候,再想其他的已无必要了,他必须先解决河南问题,着手剿灭祝建才和王致清部,等解决掉他们后,再掉头处理江西战事。

    “尊令!”众将齐声应道,急急出去准备。等这些人离开大营后,隆科多一手抚额,缓缓坐了下来。

    “主子,用点参茶吧。”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抬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心腹富英,富英是佟佳氏,算得隆科多的族人,其人虽无功名,但能写会算,做事谨慎,甚得隆科多信赖,所以隆科多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替自己处理军中文书等事。

    接过富英递来的茶盏,隆科多却未拿起来喝,而是沉思片刻后问:“富英!”

    “奴才在。”

    “你说,这天下反贼能剿灭么”

    “当然可以,如今汝南已岌岌可危,主子不日就能挥兵入城,到时候无论是祝建才还是王致清……。”

    不等富英把话说完,隆科多摆了摆手,打断道:“祝建才、王致清只不过是区区草莽,打败他们并不是难事。打下汝南后,其部必然南下,而我军在湖北兵力同本帅南北夹击,灭其更在翻掌之间。但我问的并非这些,而是这天下反贼,尤其是南京那边……。”

    “这……。”隆科多提到南京的大明,富英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如果是旁人的话,当然会顺着话拍一下隆科多的马屁,可富英不同,他深受隆科多信任,要他说出违心话来是极难的。

    见富英迟疑半天都未开口,隆科多不由得长叹道:“看来你也没有丝毫把握,的确!如今伪明已经坐大,其势如日中天。何况这朱怡成自起兵以来就步步为营,不仅善于内政和军事,更借各地反贼于朝廷交战之时扩张其势力,而至今日局面。”

    摇摇头,隆科多道:“如果当年,大阿哥在江南时只出一部先牵制住袁奇,其精兵直取宁波,先灭掉朱怡成的话,如何会有今天的局势可惜了,一步错,步步错,大好良机错失,以至今日啊!”

    “主子不用担忧,等先灭了祝、王二部后,以主子之才挥兵同贼决战就是,我大清依旧占有天下大半,区区伪明虽强,但想来还未有同我大清直接抗衡的力量。”

    “但愿如此吧。”隆科多微微点头,其实他在半年前就想到了这点,这天下之乱的由头不在当初袁奇,也不在现在的祝建才或者王致清,更不是在湖北的高进,而是在南京的朱怡成。

    如今大清,只要有朱怡成在,剿灭更多反贼都无济于事,只有彻底打败明军,收复南京,这才能真正令大清走出现在的泥潭。

    而现在,九江丢失也让隆科多更坚定了这点,所以他决议在解决河南战事后直接挥兵江西,同明军好好较量一番。

    “京中现在如何”隆科多开口问道。

    “前些日子老主子传了口信,说是京中如今很不太平,让主子您在外好生带兵,千万不要搀和京中之事。”富英并没说京中之事,反而劝道。

    这件事隆科多是知道的,更明白自己父亲为什么会给他传这个话。自康熙策封八阿哥为太子一事后,朝中几方就开始争夺不休,作为皇帝的康熙更因为此事似乎有了些皇权旁落的迹象。

    但隆科多对于康熙太了解了,这个做了五十年皇帝的老人可不是普通人,哪里能这么容易被击倒的他现在表现的越是退缩,到时候来的报复也越强烈,这也是佟国维让人传话的原因。

    山雨欲来风满楼,隆科多隐隐约约感觉到一场风雨即将在京城掀起,但如今的大清已摇摇欲坠,是否能经受得起这场风雨呢



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湖北
    隆科多的清军对汝南发起猛攻,义军虽顽强抵抗,但终究不敌清军,先是被大炮轰破残破的城墙,紧接着北城失守,义军退入城南,双方在城中激战一日,伤亡惨重的义军终于无奈退出汝南,向淮河南逃。

    拿下汝南后,隆科多未作丝毫停歇,继续指挥大军猛攻南逃的义军,意图在淮河截住义军主力,彻底在河南解决祝建才和王致清两部。

    但没想到,祝建才和王致清早有准备,南撤之时留一下部拼命拦截尾追清军,试图挡住清军追击,虽隆科多手中骑兵机动性强,但在对方死命抵抗之下还是耽搁了些时日,等到清军赶到淮河边上的时候,义军大部已经渡江。

    隆科多的骑兵快速扫平淮河以北残敌后,祝建才和王致清已到南岸,继续朝罗山而走。清军搜集船只快速渡江,等继续追赶到罗山时,义军除了留下部分抵抗外,祝建才和王致清已离开罗山南下,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由河南下湖北,同高进或者江西的明军汇合。

    当隆科多快马赶到罗山时,清军刚刚经一番战斗拿下此地,正在打扫战场。由于留守在此的三千义军士气低落,又装备不整,并没能阻拦清军太多时间。

    “大帅!”河南归德镇总兵罗建甫见隆科多到来急忙上前。

    “战况如何贼子何在”隆科多骑在马上手中马鞭向前一指,直接问道。

    “回禀大帅,罗山之战扑杀和俘敌共计三千有余,我军伤亡仅一百余人,不过贼首祝建才、王致清及其各部头领约二万人马已向南逃窜,依末将看,同大帅估计的一点都没错,他们目的是准备南下湖北,脱离河南战场。”

    “贼首跑了多久了”隆科多追问道。

    “根据捕获的贼军交代,已有一日多了。”罗建甫抱拳回道。

    “什么!一日多了”隆科多脸色极为不悦,手中马鞭指着周围正在忙碌的军士问:“既然如此,那你部为何还不速速追赶”

    “回大帅。”罗建甫回道:“罗山之战刚刚结束,我军需打扫战场,安顿俘虏,再者地方上的事务也需。”

    不等罗建甫把话说完,隆科多冷着一张脸就直接喝问道:“我问你!你是河南巡抚还是罗山县令”

    “这。”罗建甫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当场愣住了。

    “罗建甫!”隆科多高声喊道。

    “末将在!”

    罗建甫一个机灵,连忙跪下。

    “地方之事于你何干至于打扫战场,安顿俘虏更是笑话!如今贼首南逃,尔等不抓紧追击以尽全功,反而在此徒费时间,难道你想放虎归山不成”

    听到如此严厉的训斥,罗建甫顿时满头是汗,连道不敢。

    “既然不敢,那还不快带兵追击”

    “可是大帅,这些俘虏。”

    “杀!”隆科多眼都不眨地说道:“给你一柱香的时间,等时间一过,如你依旧无法集结部队追击的话,那边就不要怪本帅请王命旗牌了!”

    隆科多杀气腾腾的这句话令罗建甫胆战心惊,虽说杀俘不祥,但这种时候他哪里敢抗命一旦真让隆科多请出王命旗牌的话,那么到时候掉的脑袋可就是他的了。

    罗建甫连忙应了一声,从地上爬起飞奔翻马而上,快马加鞭朝着押解俘虏的方向而去。他离开后不久,那边就传来刀剑劈砍中掺杂着哭喊和绝望的阵阵惨叫,仅仅过了大半柱香这些声音就逐渐平静了下去。又过了一会儿,罗建甫同他的亲兵满身鲜血地赶了回来,远远朝着隆科多一抱拳,什么话都不说就拍马车直接穿城而过,冲着祝建才等南逃的方向追了过去。

    九江丢失,使得隆科多必须尽快解决祝建才和王致清部,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以快打快,不能给对方丝毫喘息机会。也正是隆科多的疯狂战术,使得南逃的义军吃尽苦头,原本以为经过淮河、罗山两地的抵抗,为主力争取时间,但谁想到隆科多的部队来的这么快,当罗建甫的前锋用一日时间追上义军后部时,得知消息的祝建才和王致清同时大惊失色,急忙安排部队进行断后,同时商讨对策。

    “汉王,这些清狗追的如此之急,看来是非要灭我等不可了。”王致清忧心忡忡地说道。

    祝建才的脸色异常难看,他没想到连续的两道后手都未能挡住清军,反而使清军现在吊住了他们的尾巴。虽说眼下已马上出河南,可是接下来所入的湖北同样有清军驻扎,在湖北要想同高进部汇合,其中还有很长的距离,如果在这路程中被清军死死咬住,那么一切都完了。

    “三圣王说的没错,隆科多死咬着我等不放,如果再这样下去凶多吉少。不知三圣王有何高见”

    王致清迟疑了一下,在和祝建才商议之前,白莲教内部已讨论了一番,众人都觉得这样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倒不如化整为零,各自突围。

    如今,两部义军加起来的人马已不多了,这些人马汇集在一起非但起不到和清军决战的力量,相反还会吸引清军的注意力。白莲教一向在民间隐藏,自有一套藏匿的办法,如化整为零的话,各部的人数就不会起眼,逃脱的机会也更大些。

    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些,白莲教内部基本都是认同的,另外这次南下,王致清部众人心里也清楚,祝建才已有投靠大明的想法,所谓道不同不相为合谋,白莲教根本不可能和大明合作,所以王致清也不可能在入湖北后继续同祝建才一起。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分开突围。此外,高进部还在湖北,只要突围成功,王致清等人只要找到高进部,那么或许还有重整旗鼓的可能。

    当即,王致清提出了分兵的建议,对此祝建才暗骂对方是蠢材,在这种情况分兵虽然逃脱的可能性较大,可是其弊端更多。
1...129130131132133...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