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晚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柯山梦
陈新和宋闻贤都笑起来,这段日子衣店生意少些之后,刘民有晚上便又开始教几人认字,意外的是王带喜学习成绩最好,认字认得快,算盘现在比陈新还顺溜,颇有成为女账房的潜质。而且每日学习之时,几个人都非常认真,或许是这时代的教育资源太少,很多人一生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画押的时候打叉画圈的比比皆是,所以几个人都特别珍惜学习机会,从来没人说因为累了不想学习。唯一就是张大会,平时都在青楼打杂卖衣,几日才回来一次,已经少学了许多字,现在青楼的业务也少了,陈新正打算让他回来。
陈新笑完才道:“写字方正就好,我们又不是书法家,只要能认得出来就行。”
代正刚对自己的字一点自信都没有,赶快绕开这个话题:“陈哥,这趟我回去时有些原来的一起做纤夫的兄弟,也想来跟着大人到威海,我想着这事大,没敢贸然答应。”
代正刚他们这伙做过纤夫的人,都是陈新认为最好的兵员,他们多半是见卢驴子和代正刚赚了钱,眼热之下也要来跟着自己,人当然是要的,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陈新短短考虑了一会道:“愿意来的都要,不过要分批,刚去一定是辛苦的,有家眷的可能照顾不过来,第一批就三十人,只要光棍,并且你要事先言明,可能要送命的,伤了死了都是三十两银子抚恤。”
“知道了,陈哥,我这就去码头让那同乡带信回去。来不来就看他们自己了。”代正刚说完就忙忙出门,往码头而去。
宋闻贤眯着眼悠悠道:“陈兄弟格局不小,恐怕不是只要个纳级千户吧。”
现在只剩下两人,都是一丘之貉,陈新也不顾忌,淡淡道:“东虏猖獗,正是男儿立功之时,此时不博又待何时。”
宋闻贤看着眼前这个陈新,以一账房出海,拿把枪躲着杀人,倒杀出了威望,人情世故也懂,在官场上没准还是有前途,但他非去当个卫所官,实在让宋闻贤有些费解,此时又说要想靠武功得功名。
想了想后,宋闻贤还是决定劝劝他:“陈兄弟,那建奴不是那么好打的,自老奴以七大恨起兵以来,我大明几无胜绩,总兵副将都死了无数,咱还是不趟这浑水的好。”
“去年有宁远之捷,今年有宁锦大捷,辽东还是大有可为嘛。”
宋闻贤生怕这个合作伙伴去送死,急道:“陈兄是否明知故问,那朝廷的纹饰之词岂可当真,所谓宁远大捷,只看那首级数,陈兄理当知道是个什么玩意,自古可曾听闻斩首两百之大捷,只说觉华一地,便是上万军民,辽西墩堡十去八、九。这次宁锦之战,大小凌河也让人拆了。。。”
陈新在一边补充道:“黄台吉顺便把冬小麦也帮关宁军收了,要说人家还是厚道的,大老远跑来帮忙。”
宋闻贤赤的一笑:“当然要收,不然人家朝鲜回来休息都顾不上,图个啥,也不知是谁大捷,咱们现在说笑可以,真去打建奴岂是说笑的,陈兄万勿轻信邸报之言”
陈新看宋闻贤一脸焦急,不由笑起来。
“哎呀,陈兄弟你还笑,朝廷一年三百万辽饷投下去,养着关内兵关外兵十一二万(注1),东江镇两三万(注2),这么多兵都打不过建奴,可知那建奴之凶残。咱们要功名,未必要如武夫般拼命。”
“那小弟有一事不明了,宋先生既曾中过秀才,为何却不走科举正途博个功名,反而要如我等武夫一般出海拼命?”
宋闻贤张张嘴,没说出话来,半响后,他望望门口,确定无人后,对陈新悄悄道:“眼下我也不再瞒你,你知道就是了,我这个秀才也是假的,但不是我考不过别人,实在是运气不佳而已。”
陈新见他终于承认,心下满意,自己一直便心存怀疑,这宋闻贤一副热衷权力的模样,要是有个功名,绝不会如此甘于当个幕僚,他以前说什么中过秀才,都是骗人的,不过他说有秀才的实力,陈新倒是相信。
宋闻贤揭穿陈新一次,陈新也揭穿他一次,两人算扯平了,再次证明两人是真正的一丘之貉。宋闻贤倒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悠闲的喝起茶来。
陈新也没有笑话他,收了笑脸沉吟道:“宋先生你看我现在若做海贸,和赵海明有何区别?”
宋闻贤微微一愣:“陈兄弟文武双。。。。。。”
“宋兄就别客套了,我现在和赵海明没有区别,说得难听点,就是海上的青皮打行,在船上还算齐心,一上岸就是乌合之众,各自散去。若是在威海有地盘立足,人心一聚,格局便大为不同,同样的海贸,可以一条船,也可以三五条船,可以去日本,也可去江南,又岂止赚这点银子,所以,无论宋先生当幕僚也好,博功名也罢,你我互为声援,才是长策。”
陈新并不会分份额给宋闻贤,虽然多出了钱中选离开后的份额,但以他一个幕僚的能量,还不足以拿那么多银子,正常情况下,每次给他的银子不会超过一千两,除非是象这次抢到船,但抢不到的时候是大多数。陈新与此人合作最大的原因就是宋闻贤对登州官场的熟悉,而陈新的力量和海贸分成,也是宋闻贤在巡抚衙门地位的有力支持,所以陈新乘着此时要与他明确这样的战略伙伴关系,好让他认真帮自己做些事。
宋闻贤老奸巨猾,很快明白过来,但他心中主要还是看重海贸利润,有这东西,他在巡抚衙门的地位就十分稳固,至于陈新所说的声援,他倒没看上,宋闻贤多少也感染了些明代蔑视武将的风气,一个卫所纳级千户,在文贵武贱的现在能声援个什么。
宋闻贤当然是欣然答应,他也希望陈新能把海贸做大点。海贸并非运河,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出海,江南和福建的大海商一般每年跑两次日本,大多结伴而行,六七月顺着向北的洋流季风去日本,八、九月又顺着向南的洋流返回,九月后去日本的,时间用得长,加上自己采买货物的时间,一般就要等过了冬才回来,以前赵海明有时一年也只跑一趟,如果多一条船,利润就能翻一倍。
但是船好找,水手不好找,水师的人手都不敢用,用渔民就得慢慢培养,一旦遇到上次般的血战,损失的人手也是不好补充的,如果有了地盘,招收些流民,人手的问题就能解决了。
宋闻贤想到这里,对陈新问道:“黑炮和疤子打算跟着你没?”
“疤子来找过我了,说要跟着我,眼下他在码头附近租了个铺子,他和朱国斌都住在那边。黑炮还在帮赵东家守墓,他说要守一年。”
“疤子和黑炮两人颇得人心,好多水手听他们的,你要出海,得用上这两人。”
陈新答应了,想起另外一个船上的人:“宋先生,那韩斌平日就在登州,此次他失了势,回去后有无异动。”
宋闻贤哼一声:“韩斌此人心胸狭小,待人刻薄,除了他几个同乡,也没人愿听他的,他此次回登州后每日都在青楼赌坊,他那三千多两银子用不了多久。”
陈新沉吟片刻后,轻轻道:“若是他银子用完了,宋先生就更要留意一下,船上的事他全知道,钱用完了没准会动什么歪脑筋。”
宋闻贤冷笑道:“我会让王勇盯着他。。。”----------------------------------------------------------------
注1:关内关外兵,天启七年兵额十一万七千,实在兵数就难说了。
注2:东江镇额兵两万八千。





晚明 第二章 张家湾
北运河中,河水自北向南滚滚而行,八根纤绳在河面上晃晃悠悠,八名纤夫匍着身子,拉着一艘双桅内河船在堤岸上行走,深秋的气温已经有些寒冷,他们还是光着身子。
“正刚,传宗,为什么他们不穿衣服,这秋寒来了,停下来如何受得了。”陈新在船头看着岸上的人影,对旁边两人问道。
代正刚和卢驴子都是纤夫出身,自然知道了:“陈哥,若是穿着衣服,两三天就磨得稀烂,都没有人穿衣服的。刚开始拉纤的时候肩膀磨得出血,就自己找块破布垫着。”说着卢驴子把自己的棉衣拉开,肩膀上还隐约可见一些伤痕。
前方有一段水流稍急,八名纤夫喊起了号子,洪亮的声音回荡在河面上,陈新看着露出些笑,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命仍然如此的坚韧。
“那冬季再冷些,他们还不穿衣服?”
宋闻贤也在船头处,抚着胡须道:“北运河冬季结冰,到时都没有漕船来的。”
卢驴子也赞同道:“确实如此,我们去冬就在天津帮人走陆路运货,开春解冻才拉得短短日子,就被那唐龟公逼走了。”接着他咬牙切齿道:“老子那时要是有这把刀,早把他砍了。”
代正刚劝道:“别整天砍砍的,那唐龟公虽不是东西,但还不至于杀人。”
“怎地不至于,他还叫人来想砍我手。。。。。。”
卢驴子大声和代正刚争执起来,他出海回来后,也不是那么听代正刚的话了,虽然他对代正刚还是颇为尊敬,但意见不一的时候就要争了,现在只有陈新说的话他从不质疑。
陈新不理会两人争吵,目光落在两岸,暮秋的北方一片萧索,大地蒙着一种灰色的色调,田地中散落着一些农人,在忙着补种冬小麦。
陈新他们一行五日前从天津出发,坐过路的粮船北上,今日便要到通州,陈新带了一大群人,代正刚、朱国斌、卢驴子、宋闻贤、海狗子和张大会,加上一个已经在京师的秦律方,总共有八个人,队伍在慢慢壮大。
“宋先生,我们今日能赶到京师否?”
“今日恐怕不行,晚饭前才能到张家湾,从张家湾到京师六十里,今日无论如何到不了。”
“北运河不是到通州么。”
“只有运粮船可以继续去通州,我们这些乘客必须在张家湾下船。”
陈新点点头:“如此我们今日就住张家湾。明日租几个马车,六十里一日便到。”
代正刚已经和卢驴子争执完,听到这里说到:“陈哥,我们走路就是,你和宋先生坐马车就好。”
陈新笑道:“代兄节俭,确是美德,不过出门办事,该坐车时就坐车,办事要紧。”
卢驴子也道:“陈哥说得在理,代大哥,咱也一起坐吧。”代正刚只好答应下来,海狗子和张大会从未坐过马车,听到大家都坐车,挤眉弄眼的兴奋起来。
到了下午,前方河道渐渐开阔,水流也减缓了,纤夫的身子也不用伏得那么低,宋闻贤告诉陈新,张家湾要到了。陈新虽然是天津人,但对张家湾并不熟悉,清末京九铁路建成后,大运河的地位便渐渐衰落,到陈新出世的时候,张家湾码头已经变成了片片农田。几百年间,沧海桑田,河道也多有变迁,张家湾的河道就东移十公里,即便是后世张家湾土生土长的人,来了也只有抓瞎。
张家湾很快便远远出现在眼前,它在北运河与郭水(卢沟河的支流)交汇处,水流平缓,河道十分开阔,很利于停泊漕船,在元朝时因漕运官张瑄首先发来的船队停泊于此,得名张家湾,是明代运河上重要的商货和客运码头。
拉纤的纤夫眼见通州不远,也高兴起来,边走边唱歌,陈新听到远远的传来嘹亮的山歌俚调,细细一听:“瞒人结识私情要放乖,弗要眉来眼去被人猜,面前相见同还礼,狭路上个相逢两闪开”(注1)唱罢后,几个纤夫一阵哄笑。
陈新听得哑然失笑,这教人偷情注意事项的山歌,便是改革开放后也不是能到处传唱的,这明代倒好,连些纤夫都能唱出来。“好!”陈新在船头鼓起掌来,岸上的纤夫都看过来,有一个还略略做了个拱手礼的样子。
卢驴子一听陈新喜欢,不甘示弱,嬉皮笑脸的也唱起来:“贪花新做头巾插朵花,姐儿看见就捉手来拿,拿花弗着吃郎摸子奶,郎贪白奶姐贪花。”这卢驴子就成了耍流氓了。
张大会和海狗子听得大声叫好,特别是张大会,到青楼一呆就是两三个月,陈新刚让他回来,还没来得及问他的学习心得,此时他听得心痒,也干嚎起来:“姐儿生得好个白胸膛,情郎摸摸也无妨,石桥上走马有得亻奢记认,水面砍刀无损伤。”荒腔走板的公鹅嗓音在河面回荡着,他的就比卢驴子更流氓一点,意思是反正摸摸奶女人也不损失什么。
“好!好!”这次倒是宋闻贤最先叫出来,这人一副坏书生的模样,特别有钱之后,每次到天津都是到青楼过夜,张大会都在群芳楼碰到他好几次,在陈新的跟班中倒跟宋闻贤最熟。
卢驴子大声道:“大会兄弟你在青楼摸过多少白胸膛。”
“三个,都没给银子的。”张大会一脸得色,竖起三个手指。
陈新在他头上一拍:“摸归摸,回去可别乱说,你刘大哥知道了非骂死你不可。”
张大会陪笑道:“我摸娘儿关刘大哥什么事了。”
几人一阵轻笑,岸上的纤夫也叫了阵好,又起个头正要唱,船舱里面的船主出来了,对着岸上一阵乱骂,直骂得几个纤夫狗血淋头,只好认真拉纤,不再敢乱唱。
“神气什么。”卢驴子等船主回了船舱,口中啐道,以前他拉纤时也被船主骂得够呛,看到类似情形,当然是站在纤夫一边,其他几人被扫了兴,都觉无趣。
陈新不愿多事,也不再招惹那些纤夫,问身边宋闻贤
“宋先生,我从没来过通州,不知大运河为何会选在此处作为起始。”
宋闻贤道:“通州四水会流,距京师不过四十余里,又有通惠河直达京师,作为北运河的起始正是应该。”
“那为何漕粮又不直接从通惠河运到京师呢。”
宋闻贤皱皱眉头道:“似乎是通惠河水量不大,要层层修建船闸,每到一闸便要换一次船,所以只有皇宫用的粮是通过通惠河运送,其他的都要走陆路。”
陈新恍然道:“原来如此。”
宋闻贤又补充道:“张家湾此处,每年南来北往的人都是从这里上下船,但商品却未必比河西务多,但张家湾漕粮仓库就远远多于河西务了。”
两人说话间,纤夫已经拉着船到了张家湾,张家湾的市镇是在西岸,郭水也在西边,郭水两岸和运河西岸舟船相接,岸上店铺林立,行人如蚁,总体上与天津和河西务的运河两岸相差不多,但码头数量却明显多于后两地。
北运河是从北向南流动,从通州往天津是顺流,不需要纤夫的,拉纤的船都是天津过来的,一般从东岸走,要在张家湾下货的,就先拉到上游,然后调头回来停靠,但几人所乘的是个粮船,不去张家湾,只好在东岸下船,还要坐渡船去西岸。
陈新下船环顾一番,东岸一片低矮的茅草窝棚,便与代正刚他们原来住的那种类似,棚户区外面,一群小孩眼神呆滞的看着码头这边,他们大多衣衫褴褛,甚至有赤膊的,个个骨瘦如柴,脸上一块块的黑色污渍,偶尔走出一个女人,也是摇摇晃晃,似乎随时可能倒下,与陈新在电视上看过的非洲难民营差不多,与西岸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反差。
“陈哥,通州和张家湾的纤夫五六千人,都住这种地方。”代正刚看着这曾经熟悉的场景,对陈新道:“再过十来日,这些船都要南下,纤夫就没了收入,家近的便要回去了,远处的和无处可去的,便只有留在此处,能有八成活过这个冬天就不错了。”
陈新微微诧异的问道:“要死这么多人?”
卢驴子嗯一声:“运河一般要明年三月才开冻,封冻的几个月都没有收入,官府怕他们闹事,冬天每日发一次粥,清得能照出人,女人和小孩还不能吃完,都要分一些给男人,不然明年男人拉不动纤,一家人更要饿死,每年冬天都死掉好多人的。”
“他们为什么无处可去?”
卢驴子道:“我上次拉通州的时候,碰到几个,他们好多都是流民,要么是河南、山东的,要么就是辽东流落进关的,不做这事还能做啥,有些一家流落出来的,都指着男人家干活,反正也是苦的。”
陈新看着自己刚才乘坐的那条船,纤夫已经继续拉着前进,船主今天还要赶到通州,纤夫整齐的喊着号子,步调一致的弓身行走,陈新脸上浮起职业的微笑。
宋闻贤看陈新样子,问道:“陈兄可是看上了这些人?这些人里面白莲、闻香、罗祖可都是很多的。”
陈新点点头道:“是看上了,不过一口吃不下,有邪教不要紧,如果我有一千人,招来一百人,最后就一个白莲也没有,但如果我只有一百人,招来一千人,那就全都要变成白莲了。”
宋闻贤点头道:“是这个理。”
陈新有些话没说,其实最重要的,只要能给他们吃穿,什么教也没用,只要进了军营,把邪教头子一踢,封闭化管理,洗脑几个月,再加上有吃有穿,控制家属,绝大部分不会再去想什么教。所以一次确实不能吃太多,只看这些纤夫喊着号子步调一致的拉纤,他们就是最好的兵源。朝廷要是动点脑经,别让他们毫无意义的死去,而是集合成军,加以训练,绝对是一支可战之兵。
“国斌,你看这些人当兵如何?”陈新突然问身后没说话的朱国斌。
朱国斌道:“百户大人,按戚爷爷的选兵法,这些人大部分都能当好兵。”
陈新沉吟了一下,那自己到时带走多少呢,陈新看着那群棚户外衣衫褴褛的孩子,有多少能度过这个冬天。
-----------------------------------------------------
注1:三首俚歌均出自冯梦龙《山歌》,山歌中收录歌曲很多涉黄,呵呵,可见晚明的风气之开放。




晚明 第三章 京师
“等京师事情办完,你与我一起来此处招五十人,如果我没来便由你主理此事,秦律方襄理,最好就要无处可去的那种,每月一两银子,田地到了威海再看。以屯田开荒的名义来招。”陈新想了片刻,先安排了这事。
朱国斌见陈新将此事交给他,便有让他率领此五十人的意思,他一直不想当水手,总想从军杀鞑子,当军官就更好,他心中激动,赶紧答应下来。
宋闻贤听出了点其他意思,代正刚和卢传宗都是纤夫,陈新却不让他们来带领这些人,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纤夫,与这些人有种天然的亲近,但是阳谷也要来一些人,又跟代正刚他们是同乡,如果都是跟他们亲近的,对陈新的领导就不一定有益,所以陈新要让朱国斌来负责此事。“一个破百户就要搞平衡了。”宋闻贤在心中嘀咕一句,不过对陈新更加高看一眼,现在搞平衡总比失衡之后再调整要好。
代正刚和卢驴子都茫然不觉,他两人都是体力劳动者出身,对这些事完全不敏感,但陈新也并非是防备他们,只是出于一种权力配置的本能。
几人一同坐船过河,到了西岸,略微转了转,仅仅附近的布店便有上百家,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只转一会,便有七八个牙行上来打听,几人不胜其烦,不再闲逛,找了一家旅社投宿。
一夜过去,几人早早起床,租了三辆驴车,往京师而去,一路上两侧田地仍然是那种灰黄色,看不到一丝绿色,官道路况还算不错,就是尘土重了些,路上来来往往的车马行人众多。海狗子和张大会坐在最后一个驴车车上,在摇晃的车上嘻嘻哈哈。
一直走到下午,两边的房屋店铺渐渐多起来,特别有桥的地方,便有一集市,田地中每隔不远便有田庄和村落,田中播种冬小麦的农夫也更多,行人所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好,各种色彩都有,连皇帝用的明黄色都看到好几次。一些集镇的热闹已经不逊于天津,京师周边的富庶大大超过陈新的预料。但另一方面,乞丐也比其他地方更多,路旁插草卖身的也时时可见。
陈新屁股被这驴车抖得生痛,车夫在后面使劲推着,他所坐的是一种独辕车,限载两人,而且两人必须对着坐,不然就要侧翻。陈新小心的调整了一个坐姿,向对面的宋闻贤道:“宋先生,京师周围已是如此热闹,城中该是何种景象。”
宋闻贤倒没觉得惊奇:“京师自嘉靖时修筑外城,到现在怕不下百万人,不过城中也无甚看头,与天津大同小异。”
陈新听了觉得也对,便如后世的大城市一样,外面看着热闹,去了真说哪里特别好看好玩,也不见得,况且现在的故宫什么的花钱也进不去。
这样走到未时过,路旁的房屋已是连绵不断,等到马车停下时,陈新已经被抖得头晕脑胀,这时代的车也不是那么好坐的,他下车来舒展一下手脚后,抬头便看见眼前高大的广渠门。
明代京师分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内城是朱棣的时候修的,在原来元大都的基础上,往南移了一段距离,重修了皇宫,内城套皇城,皇城套紫禁城。相当于是三环的结构,后来土木堡之变,发现城外的百姓无从保护,嘉靖时便扩建外城,原本打算象后来的北京摊大饼一样,再包一个四环,苦于财力不够,外城就只修了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座,广渠门便是外城东城门。
广渠门也建有瓮城,城门洞在北面,敌人要进城就需要先绕到北面,门洞上有一个闸楼,竖着一个千斤闸,若遇敌袭时,可以迅速放下千斤闸,阻止敌军进城,瓮城外面城墙上则是一个箭楼,共有四排射孔,可以对越过护城河的敌人射击,瓮城、箭楼、闸楼使城门成为一个坚固的防御点,配合城外三十米宽的护城河,京师就是这个时代大明最坚固和完善的防御体系。
城楼附近的京营官兵衣着颇为光鲜,城头也有大炮,但城门附近的乞丐和卖身的人就更多,一些管家和富绅模样的在其中挑选。
陈新看看卖身的人,大大小小男男女女都有,无一不是骨瘦如柴,两眼无神的等待着挑选,陈新摇摇头伸个懒腰,后面的代正刚朱国斌等人纷纷下了车,卢驴子坐的脸色苍白,只有朱国斌还是一副淡定模样。陈新拍着张大会肩膀问他:“还吵着坐车不?”
1...2425262728...3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