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瑟嫣
要知道言官们大部分都是满腹经纶、喜欢夸夸其谈的货,平时爱好才子风流、喜享受生活的一切美好,算是个穷山恶水的朝鲜,在他们眼中,就跟流放之地闽南差不多。
这不,一听杨太后这么说,言官们纷纷闭紧了嘴巴,一个个就跟闷葫芦似的,死也不开口。他们又不傻,只是嘴巴稍微比常人贱了那么一点而已,这种教化蛮夷的‘好’事,他们要多蠢才开始揽过去。
然而,言官们以为不开口就能躲过教化蛮夷这事,那就太天真了。言官们不自动报名,杨太后可以点名嘛!
这不,杨太后笑得春暖花开的说道:“哀家知道尔等都是谦虚之人,做不出自贱(荐)之事,所以哀家想了想,觉得还是善解人意一点,由哀家开这个口,点名吧。”
于是杨太后开始点名。
于是被点了名的言官们纷纷就跟死了爹妈一样,浑身弥漫着忧伤。
“陛下,臣等舍不得陛下你啊!”
被点了名的言官们纷纷匍匐在地,嚎嚎大哭道。
朱慈蓦地眯起了眼睛。
舍不得朕……
呵呵,朕看尔等是舍不得京师一带秦楼楚馆的头牌姑娘吧!
早就从锦衣卫口中得知了这些言官们私下的作风,朱慈鄙夷的勾了勾嘴角,还是忍不住调侃道。
“别舍不得朕,也别记挂朕,好好做事吧,朕相信有你们在朝鲜州教学,一定能感化,新归附大明的朝鲜族人,到时朕亲自褒奖尔等的。”
好吧,连他们主要的效忠对象都这么说,被点名远赴朝鲜州、教化百姓的言官们只能认命,万分不情愿的随驻军前往朝鲜州。
看到他们的衰样,幸于难的剩余言官一边高呼万岁,一边暗自庆幸。要你们瞎蹦,这下倒霉了吧。全然忘了他们其实也是属于没事瞎蹦的那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09
一波逗比!
作者有话要说:捉了下虫,另外明天请假,有事耽误,怕是不能更新了~o()o,后天尽量补回来
☆、第八十九章
光阴如梭,转眼又是一年春。
泰昌六年刚一开春,辽东那边就传来了皇太极不治身亡的消息。因着这一喜讯,即使泰昌六年里,受小冰川时期的影响、依然出现了北方大旱,南方大水的灾情,杨太后也没有觉得有多苦恼。
反正都习惯了,最差也就这样了,还是一边高歌后金落败之象由此起,一边轻车熟路的下旨大开国库、赈济百姓。
“皇帝,今日就暂且将折子批阅到此吧,剩下的明日继续就是。”
杨太后说话时,太阳已经落了山,朱慈索性就丢了朱笔,一边揉着酸疼的手腕,一边看似埋怨实者撒娇的道。
“母后,这些家伙们可真欠拾,每次上折子都是写了九成浮夸无用的文章,真正有意义、倒出实际情况的话语不过寥寥几句!母后,你说儿臣要不要下旨令各地官府写折子时,不要写多余的废话,尽量简!”
“嗯,主意不错。”
杨太后之所以不曾开那个口,就是为了朱慈能自己想出来、提出来,她虽说事事好强,作风强势,但也有慈母之心,不希望她唯一的儿子活在自己的压制下,变得胆怯、懦弱,当不起一国之君的责任……
诚然这样做,朱慈长大后,有了自己的思想,必然会与她发生纷斥,但那又怎样,她不可能一辈子将权柄捏在手上,一直掌控着这个国家。
为了维护这段母子情,让朱慈明白她这个做母亲的不易,自朱慈能够识字、熟练的写字后,杨太后都是带着朱慈一起批阅奏折,事事教导的。
诚然这样做,无法避的忽略了两个女儿,但到底不管是朱淑也好,朱淑也罢都是懂事的,并不会因此吃醋、介怀,反而做到了好姐姐该做的事,时时勉励朱慈,让他做一个好皇帝,如此才不辜负杨太后的殷殷期盼。
杨太后是个强势的女人,也是个聪明的女人。她心中想着在朱慈大婚之时还政于他,便直截了当的告之了朱慈,并且说她也会老的,不可能一直为他遮风挡雨,所以为了朱慈好,提前培训怎么做一个好皇帝是必不可少的。
好在朱慈除了爱钱了一点,倒没有老朱家人左性,清楚知道自己定位的朱慈还是很明白道理的。虽说批阅奏折仍然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倒也似模似样,至少现在的朱慈能跟静坐于案桌前,静静地批阅一日的奏折。
“那依什么借口!”朱慈转动着眼珠子,显得古灵怪的道。“要不就以字体繁琐,看得朕眼疼为借口怎么样?”
听到这话,杨太后忍不住一笑。“就这么办的。哀家可等着看百官们的表情,一定会很有确!”
说起来,这母子俩都一样狭促,都一样等着瞧百官们的反应。令母子俩失望的是,百官们对此并没有异议,折子写得简单点,他们还省事了呢。最起码不用花大量时间、绞尽脑汁想怎么将折子写得华丽、好像诗一样。
不过如果认为官员们节省了时间就全花在政事上那就太天真了。当然,还是有清正廉洁的好官,但问题是,大明官场现状是、好多官员宁愿将时间花在捧戏子、押妓身上,也不愿留多余的时间处理政事,所以朱慈小皇帝下达‘折子尽量写得简洁一点’的旨意后,政事依然处理得拖拖拉拉,但据厂卫汇报,各地青楼楚馆的生意简直好得不能再好,入方面多了三倍有余……
“母后,儿臣强烈建议取缔私营的青楼楚馆,全部为国有!”
朱慈看到厂卫的汇报后,就一个反应就是,卧槽,好多钱。第二个反应就是,钱钱居然不是朕的,不行,全部取缔,改由朕来开妓院……
其实明一代还是有官方性质的妓~院的,那就是教坊司。明末的秦淮八艳中的名妓,如董小宛,李香君,顾横波,卞玉君,陈圆圆之流,都是教坊司出身。而他们之所以会流落教坊司,不过是因为他们族人、或父兄犯了罪。要知道不管是历史,还是这个已经成功被扳成了架空的大明,官员犯事后、抄家流放、妻女充入教坊司的比比皆是,所以朱慈这样的建议,只能让杨太后又好气又好笑。
“皇帝你钻进钱眼儿了吗。先不说教坊司的性质,就算教坊司只是单纯培养唱戏、听曲儿的伶人,哀家也不可能让你冒被天下的读书人喷死的危险取缔私营的青楼楚馆。”
“那……”还有点不甘心的朱慈眨巴着眼睛,不死心的建议道。“那不取缔,税可以咩?”
咩你个头啊,咩!
杨太后眉心狠狠的抽搐了一下。“税,呵呵,税的名称该怎么说?嫖税?”
朱慈重重的点头:“对啊,嫖~娼不嫖税什么?难不成是商业税…咦,等等,开青楼楚馆供人淫!乐是商业活动啊,所以商业税这说法也是可行的。嗯,儿臣明天就宣布,青楼楚馆也要缴纳商业税,不交等着被查封吧!”
杨太后知道后世的岛国,色~情文化可是占了很大的比例,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其原因就是很挣钱。
杨太后原先只觉得青楼楚馆和饭馆茶楼一样、乃是天下消息流通之处,倒只是将教坊司紧紧的捏紧了、培养了很大一批美色间谍,却没有想过靠这个给国库创,
如今杨太后听到死爱钱的朱慈居然想到青楼楚馆的‘商业税’来捞钱,一方面惊讶朱慈的脑子,一方面却是感叹她这个儿子真的没救了……
爱钱爱到这种地步,简直前所未见……
算了,朱慈翻年就九岁,虚岁十岁了,也算半大的少年郎了,就由着他折腾吧。反正依着朱慈爱钱的程度,他一定会将‘青楼楚馆税’之事处理得十分的好,所以懒得管朱慈会这么瞎折腾的杨太后翻了一记大大的白眼后,便果断的开口:
“皇帝,你想怎么做,就这么做吧,哀家是不会反对,也不会帮你忙的。”说罢,杨太后整理了一下衣襟、裙摆,就果断出了乾清宫,往储秀宫而去。
储秀宫,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本是每逢广选天下淑女时、通过初选的秀女的住所。只是目前朱慈小皇帝还小,选秀之事已经停了好多年,所以马喀塔和丽塔被俘送往京师后,储秀宫就成了两姐妹的居所。而后朝鲜破国后、那对为了安抚朝鲜宗室、杨太后做主为朱慈小皇帝纳的李姓双胞胎姐妹,也是入住的储秀宫。
储秀宫算是紫禁城东西六宫中,风景最为秀丽的一处宫殿。檐下斗、梁枋饰以苏式画。正殿面阔五间,并没有住人。东、西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10
配殿分别为养和殿、缓福殿,面阔三间,也没有住人。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东西厢房分别凤光室、猗兰馆。凤光室乃是马喀塔和丽塔两姐妹的居所,而猗兰馆则是李姓双胞胎姐妹所住!
杨太后到的时候,四人皆在正殿待着,陪着来这里串门子的朱淑以及朱淑说话。杨太后一道,六个小姑娘立马停止了说话,同时脆生生的请安道:“儿臣/妾、给母后/太后娘娘请安。”
一旁伺候的宫娥,连忙给杨太后搬来了凳子。
“行了,别那么多礼了。”杨太后笑了笑,在凳子上入了座后,转而对脸比刚来时小了一半有余的马喀塔道。
“你瘦了很多,可是还在伤心你父汗的离世!”
马喀塔点点头,也不藏着掩着,直截了当的问:“太后娘娘,妾能问问,父汗死后,是谁继承的汗位!”
如今不止马喀塔就连丽塔的汉话也说得很不错,而且两姐妹的规矩也学得很不错。而且由于鞑子们还是奴隶制,所有的八旗贵胄们都要称呼大汗为主子爷,所以马喀塔并不抵触妾这个自称……
而且由于她们的生父皇太极宁愿没有她们这两个女儿,也不愿花金银赎她们,反而昭告天下、她们乃是和亲大明、结两国之好的公主,所以不管是对父汗没多少印象的丽塔也好,还是马喀塔也罢,都对皇太极没有多少父女情。只是皇太极到底是她们的生父,猛然听到他的离世,马喀塔的那颗心还是十分的难受,好似喘不过气来一样!
“继承大汗位之人嘛,”杨太后也没瞒着的意思,所以她顿了顿,就立马说道。“乃是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
“十四叔。”马喀塔惊愕的瞪大了眼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就算豪格哥哥战死沙场,也有四弟叶布舒,五弟硕塞在吧,怎么会轮到身为父汗弟弟的多尔衮继位呢……
怎么不会呢!
两个弟弟年龄那么小,他们的母亲也不过是侧妃以及庶妃罢了,又怎么可能斗得过掌控了正白旗、镶白旗,又是亲王的多尔衮。所以对于继位者乃是多尔衮,她真的不该感到吃惊……
希望十四叔不会未除后患、从而狠心杀掉叶布舒和硕塞。
马喀塔的眼泪突然一下子流了出来。为她英年早逝的父汗,也为注定这一辈子都无法回到大漠、回到盛京的她和妹妹。
她和妹妹都会好好的活着,不为其他,而是因为她冥冥之中有种预感,或许将来想保爱新觉罗一脉尚存(指皇太极那一脉),还要靠她和妹妹!
杨太后看了一眼无声流泪的马喀塔,虽说两者的立场不同,但还有那么一点良心存在的杨太后还是比较怜惜这位头脑聪慧的姑娘的,就冲她安分守己、乖觉的表现,杨太后自认是狠不下那个心肠将她和怯生生、好像小影子似的丽塔以‘病逝’的借口杀了!
反正也不差两口吃的,就这么养着呗!
杨太后叹了一口气,却是招来储秀宫的宫娥吩咐道。“明儿去内务府领些素色的缎子,虽说身处深宫不能披麻戴孝,但毕竟你们二人的父汗去了,不好穿红挂绿,穿得素净点总是没错的。当然,要是你们二人想抄写佛经以祭你们父汗的在天之灵,哀家亦不会反对。”
“多谢太后娘娘慈悲,妾和妹妹谨谢!”
马喀塔拉了一把还傻傻愣在那儿的丽塔,猛然跪下给杨太后行了一个重礼,杨太后挑挑眉,到底没出言怼人,而是丢下一句‘不打扰你们小姑娘聚会’,就飘然而去,好像她来这么一趟,就只是探探两个小姑娘对皇太极之死、多尔衮继位的反应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快过年了好忙,所有只能够保证一更o()o,等过完年,忙完了,会恢复双更的!!!
☆、第九十章
好吧,杨太后来这么一趟,的确是为了探探两姐妹的反应。如果两姐妹对于皇太极之死抱有疑问、并且追问皇太极是怎么死的的话,说不得杨太后就会丢下所剩无几的那一点点良心,直接让两姐妹‘病逝’,毕竟在杨太后的眼里,除了她认定的亲人以及大明江山外,根本没其他……
好在马喀塔两姐妹遭劫时年幼,又加之与皇太极接触不多,对于皇太极这个父亲有的更多的则是敬重……
年幼深陷‘敌营’,惨遭敬重的父汗抛弃,年长的马喀塔所思所想不过是带着妹妹好好的活下去而已。国仇家恨什么的是目前的她所不能理解、也不想理解的……
而且游牧民族还是奴隶制度,□□哈赤年轻时奔驰草原、整合满洲八旗时,不也是将战败的一方、剩余之人皆充为仆从吗,战败的一方不也是起不了反抗之心吗,所以深受此影响教导的马喀塔根本就没有仇恨的心思,她只是茫然和哀伤,但恰恰就是这点,让越来越狡诈、越来越似成了的狐狸的杨太后很满意。
杨太后出了储秀宫,便直接回了乾清宫。此时,朱慈还稳坐在案桌前,研究怎么私营性质的青楼楚馆的商业税,见了杨太后回来,朱慈勾起唇瓣,冲杨太后灿烂的笑了笑。
“母后,那两鞑子公主是愤怒呢还是忧伤……”
杨太后顿了顿身子,隐晦的瞄了一眼似乎很高兴的朱慈后,这才提着下身系着的天蓝色凤尾裙,优雅的在旁落了座。
“你在幸灾乐祸?”杨太后抿抿嘴瓣,语调淡淡的说道:“就这么不想马喀塔和丽塔待在宫里?”
朱慈不自在的挪挪身体,小小脸蛋上浮现出一本正经的表情。“儿臣没有这么想!”
杨太后挑了挑眉,含笑的看了朱慈一眼:“没有最好。不过是两个离乡千里的小姑娘而已,你至于这么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吗,咱们又不是缺两口吃的钱!”
“怎么就不缺两口吃的,婕妤是什么,那是四妃九嫔之下的第一人,每年的俸禄可足足有两百两银子……”
“你别给哀家算这些蝇头小利的帐。”杨太后简单直接的打断了朱慈一提到钱、就变得喋喋不休的性子,没什好气的哼道。
“这些是你身为一国之君该计算的嘛!且不说其他,单你的两个姐姐每月可支取的银子就有几百两,更别提哀家了……”
“母后你和姐姐们不一样,养你们儿臣心甘情愿,但他们……”
“皇帝…”杨太后再次打断了朱慈的话,显得语重心长的说道。“哀家和你两个姐姐是你的责任,等你大婚后,这全天下之人也是你的责任,你身为一国之君,有义务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至于马喀塔和丽塔两姐妹,哀家承认,她们模样只是清秀、算不上美人。但从她们住进这紫禁城的那一天起,她们的命运就决定了。
哀家也不求你真心喜欢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11
二人,只面子上过得去就成。同样,那来自朝鲜宗室的
李珍熙、李恩熙两姐妹,哀家也不求你真心喜欢,也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成。”说着,杨太后见朱慈似懂非懂的望着自己,显然没能很好的理解自己所说的话,不莞尔一笑。
“现在不明白不要紧,以后等你大了,你就会明白。对了,嗣昌呢,怎么好几日都没见他的人了。”
“母后忘了,嗣昌回蓬莱了,大概还要半月有余才能归京。”
“瞧哀家这记性。”
杨太后拍了拍脑门,正要继续跟朱慈闲聊时,王体乾突然进殿来说:“娘娘,陛下,施大人求见。”
“宣!”
施首辅是带着厚厚的一堆折子进入殿里的。不管是杨太后也好,还是朱慈小皇帝也罢,一瞧施首辅这样,便心中有些明了。
“可是陕西、山西两地的灾情又出现了变化!”杨太后一脸凝重的问。
“启禀娘娘、陛下,陕西、山西两地的灾情的的确确出现了变化!”施首辅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显得有些战战兢兢的说道。
杨太后不动声色的接过折子,翻阅起来,这越看脸色就越难看,看到最后,杨太后干脆利落的将折子传递给了朱慈,语气不怎么好的问。
“怎么会突然出现瘟疫,而且规模如此大,且有像周边县城蔓延的趋势?”
“回禀娘娘,据两地巡抚相继来报,前几日突降暴雨,官府因为人手不够,只能兼顾各村落设的粥棚,所以未能及时发现患有瘟疫的病民,导致灾民相继感染、蔓延,以至于到了如今这步田地!”
“怕不止是这样吧!”
杨太后本就聪慧,有着后世的见识,又执掌朝政这么多年,哪里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说人数不够估计是真,但疏于防范也是真……
杨太后相信有厂卫明里暗里的监视,山西、陕西两地巡抚在赈济灾民方面是不敢弄虚作假的,但其他方面,比如说熬煮汤药给灾民、防愈疾病,清洁卫生之类的工作,怕就很少做或根本没有做。
这也算她的错吧,只是少吩咐了几句,手下那群酒囊饭袋就懒得冻脑子多想!杨太后嘲弄一笑,有鄙夷、更多的却是无力……
这就是大明的官僚体系,听话是听话,但问题是,思维方面真的太僵化了!
“哀家不想再追究其他,现在哀家只想知道后续是怎么处理的,别告诉哀家,陕西、山西两地巡抚上了折子后,就干巴巴的杵在那、等待着中枢朝廷下发旨意!”
杨太后说的是真话,她懒得去阴谋论、去懒得猜测这次爆发的瘟疫是疏忽导致、还是某些人为了更大的功劳、故意放纵的结果。对于杨太后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过程。
她只想知道陕西、山西两地巡抚是怎么处理瘟疫的,到底是对得起身上的朝服、主动出手,还是眼巴巴的等着中枢朝廷来想法子。
前一种,杨太后会很欣慰,但是后一种嘛,杨太后会很愤怒,说不定会让陕西、山西两地巡抚去菜市口走一遭,会让他们阖家不分老幼、集体搬迁到教坊司住。
好在,陕西、山西两地巡抚还是有点良知的,平时虽说也因为官场潜规则了不少贿赂,稍微玩忽职守了一点,但瘟疫大面积爆发后,两地巡抚一边上书禀告此事,一边果断的搜罗两地的大夫,让大夫救治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并开预防、瘟疫的药方、让差役熬煮汤药、令尚未感染瘟疫者服用!
杨太后听了施首辅所说之事,欣慰之余,不也就将先前所想的阴谋论抛开。能主动做事就好,就算贪了一点,只要不贪税、而是取商绅的孝敬银子、杨太后也认了。
“既然两地巡抚已经展开治疗、防治瘟疫的工作,哀家也就放心了。”杨太后看下朱慈小皇帝,朱慈小皇帝会意,忙接口说道。
“母后说的就是朕想说的,不过朕多几句嘴,光是治疗怕是不够,还要注意卫生才是。”
朱慈负手侃侃而谈道:“犯瘟疫而死者就地焚烧、掩埋,然后烈酒消毒、沸水熬煮衣物、用品,不可饮用生水……施爱卿你将这些用心记下来,尽快传告陕西、山西两地巡抚。朕相信治疗、卫生两者双管齐下后,瘟疫定能很快得到控制,进而消失。”
施首辅张了张嘴,却是看向了杨太后。杨太后眯眼一笑,并无反对之意。心中明了杨太后态度的施首辅果断拱手,冲着朱慈道。
“陛下,臣知道了。”
“嗯,即使知道了,那你就退安吧!”
朱慈轻轻巧巧的打发了施首辅。施凤退安后,杨太后看着朱慈,目光是那么认真的说道。
“皇帝真的长大了,今日所说之话,哀家甚敢欣慰!”
朱慈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脑袋,一脸羞涩的笑道。“这是徐卿告诉朕的。”
杨太后听朱慈提起徐光启,倒是想起了一件事,不开口道。“徐卿病了,已经多日未上朝了,要是皇帝得空的话,就出宫去徐府亲自看望一下徐卿,毕竟徐卿除了身为重臣,也是帝师之一。”
“儿臣知道,儿臣这就出宫看望徐卿。”因为要出宫的关系,朱慈倒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对帝师之一的徐光启身体抱恙的担忧,反而略有些兴奋,心情很好的道。“倒要麻烦母后辛苦一二,独自批阅这一大堆奏折了。”
“别说这些讨巧卖乖的话了。”杨太后笑骂朱慈一句,转而嘱咐道。“记得早去早回!”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o(* ̄ ̄*)o,下午还有一更么么哒~~
☆、第九十一章
因为要出宫,朱慈身上所穿的明黄色团龙龙袍以及头上戴着的乌纱翼善冠都不怎么合适,因此朱慈便先换了一身藏青、绣有同色、祥云暗纹的直身、直裰、交领、好似道服一样的常服,一头柔软的黑发用玉带箍好,更衬得其肤白唇红,好似穿错了衣裳的小姑娘一样!
穿戴完毕后,朱慈跟忙着批阅奏折的杨太后打了一声招呼,带着内务府早早就备好的礼物,领着几个也换了朝服、护卫他人身完全的锦衣卫,大摇大摆的直奔宫门方向而去……
只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嗯,乐极生悲。这不还在高兴自己能出宫了解市场物价的朱慈还没高兴完,就在半道上碰到了朱淑和朱淑两姐妹。
“三郎倒是越来越俊俏了。”
捏了一柄华丽宫扇、掩着嘴偷笑的朱淑眼睛转了转,假装好奇的道。“三郎这是准备出宫!”
1...3233343536...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