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瑟嫣
因为戚嗣昌所领导的‘打劫船队’赚得有点多,杨太后心中的那口气早就出了。不光是她,就连如今尚未成年亲政的朱慈也知道,这仗就算打得再怎么热火朝天,也根本就达不到英国本土去,所以见好就是十分有必要的。
朱慈虽说有点隐患这‘打劫’赚的钱有点少,但也明白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刚好荷兰使臣求见甘愿出头当和事佬,朱慈也就顺水推舟,索要了他自认为很合理的无数好处,心满意足之下,才开尊口假惺惺的表示,两国邦交还是以和为贵,整天打打杀杀的,在国际上影响多不好啊。
朱慈厚脸皮程度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也再次刷新了杨太后对于‘无耻’的认知。杨太后开始在想,是她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跟徐烨这臭小子待久了,以至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来她这个儿子啊,要在钱串子帝王前面再加一个没下限的前缀了。不过这样也好,当还政那一天到来时,她也能更好的放下心,过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所向往的简单宁静的生活。
杨太后摇头笑了笑,开口说道。“就按皇帝提的要求,如果英皇室不愿意为了和平付出战争赔款这个代价,那么只能继续打下去了。”
顿了顿,杨太后由恶意满满的补充:“我大明地大物博,人口更是数万万人,其中骁勇善战者不再少数,而英国,不是哀家嘲笑,它本土面积人口可比得上大明的一个郡。荷兰大使你相信吗,只要哀家一声令下,在濠镜澳、满刺加来往巡航的舰队就能不顾一切的开往欧洲,会为了尊严奋战到最后一滴血。而就算他们战死异国他乡,只要哀家想继续打下去、皇帝想继续打下去,就能重新聚集起百万大军来。玩人数消耗战,大明可不怕你们任何国家。”
荷兰大使心里明敞着杨太后之所以说这样的话,一来是威胁英国皇室最好同意了大明皇帝所提出的高额战争赔款,二来也是为了警告荷兰人,大明不惧英国更加不惧荷兰,惹毛了一样会像英国那样打荷兰的脸。
可明白是明白,可那股憋屈感还是从心头上浮现了出来。台湾啊,他们眼中金山一样的台湾就因为国内的经济动荡、被迫无力的主动还了回去。以至于他们和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只能继续窝在日本,将长崎港口作为远东据点、对外中转站。
可再感到憋屈又如何,想到最近的国内局势,荷兰大使只能选择顺着杨太后的意思,主动表示会和英方好好的沟通,让他们同意大明皇帝所提出的高额战争赔款。
“既然如此,就麻烦大使和英皇室好好的沟通了。”
说着,杨太后转而眺了朱慈一眼,故作困乏的道。“皇帝,接来下的宴请大使事宜就由你安排吧,哀家累了,想先回去歇息。”
朱慈见杨太后神色困乏,以为她是真的不舒服,忙开口问:“母后怎么了,要不要请太医来瞧瞧。”
杨太后制止了朱慈让王体乾去请太医的举动,柔声道:“不必了,想来是昨晚儿没休息好的缘故。”
“那三郎送母后回慈宁宫!”
朱慈先是招来礼部尚书与他耳语几句,然后便亲自扶着杨太后上了龙撵,往慈宁宫而去。杨太后是真的打算回宫睡觉的,所以到了慈宁宫后,她便卸了朱玉装饰、在朱慈的注视下合衣何睡。朱慈在床畔间守了一会儿,确定杨太后沉沉地进入梦乡后,他才出了慈宁宫,回转乾清宫继续处理政事。
朱慈回乾清宫的时候,礼部尚书已经将荷兰大使领走,所以朱慈便让王体乾将前几日积压的奏折抱出来,伏坐在案桌前一本一本的批阅。直到日落星起,王体乾亲自添了一盏油灯时,朱慈才揉了揉酸涩的手腕和脖子,嘟囔道。“原来已经天黑了啊!”
“陛下勤于政事,所以奴婢才没有出口打扰。”王体乾一脸笑如菊花的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42
道。“晚膳已经备好了,陛下是否现在就用,还是去慈宁宫陪太后娘娘一起用。”
“还是去慈宁宫陪母后吧。”他的两位姐姐应该也在,正好问问他们对于嫁妆有什么特殊的要求!朱慈想着两位未来的驸马都是武夫出身,要不他跟母后商量一下,给两位姐姐一人添一套兵器,好让姐姐们跟他们各自的驸马更有话题聊。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三章
嗯,或许再加两副搓衣板更好!
这是坐着龙撵来慈宁宫的朱慈在看到两位姐姐的第一个反应。
已经开始脑补、两位公主手拿皮鞭让两位驸马跪搓衣板场景的朱慈呵呵笑了笑,顶着二姐朱淑‘你有病啊’和三姐朱淑若有所思的目光,在杨太后的身边落了座。
“母后,今儿午歇的怎么样,可还有哪里不适。”
“要说真有哪点不适,就只有睡多了、怕晚上不好睡这点了。”杨太后心知朱慈是来陪自己用晚膳的,便把话茬就此打住,只闲聊了几句,就让宫娥将晚膳摆了上来。
杨太后用膳一向简单而致,四个主子共食,晚膳的盘数也不过摆了一桌,且大多都是滋补养生的汤品。
用过晚膳后,朱慈三人陪着杨太后说了一会儿,等月升霜降时,朱慈三人便出了慈宁宫。姐妹二人回了翊坤宫,朱慈自是回了乾清宫歇息。
一夜无梦,等到天明时,又是该上早朝的时间到了。
杨太后同往常一样先到,朱慈后至。等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和尚未亲政的皇帝陛下都到齐了后,文武百官便开始畅所欲言。礼部官员详细的汇报了昨日接待荷兰使者的经过,末了道。
“荷兰使臣说已经去联络英方了,估计要等几日才能得知英方的回答,陛下依臣之见,万事讲究规章,我大明堂堂□□上邦,这索要战争赔款是不是有点……”
“有点啥?谈和不付出点代价好意思开口跟朕求和吗。”朱慈冷哼道。“不让他们知道朕的厉害,下一次他们还是再来试探朕,试探大明的底线。这些西方蛮夷不是讲究金钱至上吗,朕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惹了朕,惹了大明,朕会让他们倾家荡产!”
朱慈可不认为自己要求高额的战争赔款过分,杨太后可是从小教导他,爱钱没有错、但要爱之有措,外人的钱财随便刮可以,但要是将主意打到治下的百姓那就万万不行了。朱慈可不想如历史上的汉灵帝、因为爱钱而搞得内乱不断,所以他‘向往金钱的贪婪目光’一向是对准除大明子民以外的任何异族人。
将濠镜澳回以一年八千万白银的高价转租借给法国人,是他刮外财的第一步,第二步嘛,则是戚嗣昌和徐烨两人奉圣命大发战争横财,而第三步,就是索要高额的战争赔款了。
据大明的暗探所知,这些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这些年来、源源不断运回荷兰的黄金、白银数目虽说没有荷兰人多,但还是可以用吨来计算的。朱慈相信区区八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咬咬牙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所以朱慈自认为自己提出的战争赔款还是很合理的,尼玛认为这价格高了的人一定眼瞎了。
朱慈认为坚持己见、不受外力影响是一种很品德,值得他保持下去,所以面对礼部尚书‘陛下,你怎么变成这样’的惊愕表情,朱慈暗地里挫了挫牙花儿,将骂人的话咽回肚子里后,朱慈笑得春暖花开的道。
“爱卿啊,八亿两白银的赔款真的很合理。朕事后想了想,还有点后悔这要价低了,早知道就该多要点,也好…”朱慈惋惜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等荷兰使者带来英使者的回复再讨论这事吧,朕估计有得扯皮了。”
朱慈没有心思跟脑回路不一样的臣子再讨论下去,于是他看了杨太后一眼,确定杨太后并无反对的意见后,懒懒的留下一句‘退朝’,便先行离去。被他丢下的臣子面面相觑,然后不约而同的望向了坐在龙椅右侧、淡定喝茶的杨太后。
朝堂上一片静谧,杨太后慢慢地吃着茶,一杯茶喝干后,方才慢条斯理的开口道。“陛下说了退朝,那就退朝吧。如有要事写成折子呈上也是一样的。哀家这个垂帘听政的太后一定会监督皇帝批阅折子的。”
杨太后都这么说了,朝会自然没有再继续下去的必要。杨太后坐上凤撵,等到凤撵被小太监们抬起时,杨太后半阖着眼睛道。“去乾清宫。”
于是凤撵便被抬往乾清宫。
于是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杨太后在乾清宫里看到了正捧着脸对着奏折发呆的朱慈。
“这是在聚会神,还是在发呆。”杨太后笑着开口道。“你瞧瞧你,何时才能改了那惫懒的性格!”
“每日这么重重复复的批阅折子,也是会厌倦的,所以母后朕没有在发呆,而是在自我调解心情呢!”
“你总是歪理多。”
杨太后摇头失笑,懒得再说朱慈这臭小子,转而站立在案桌旁,开始翻阅起了上面堆积着的奏折。看了一会儿,发现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也就像是松了一口气儿一样,笑着对朱慈说道。
“今年年景还不错,想来百姓们应该能过个富裕的新年了。”
“母后说得是,儿臣也是这么想的。”
朱慈坐直了身子,笑着道。“母后可知,暗探们曾送来消息称,清鞑酋多尔衮终于有了后,是那位嫁了哥哥又改嫁给了弟弟,叫什么布木布泰的,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杨太后笑着等待下文,于是朱慈接着道:“这小鞑子可是个有福的,还未出月子,就被多尔衮册封为了太子。”
“很正常。当初你父皇不也准备等你满六岁时册封你为太子,只不过谁能想到皇帝你说话还不怎么伶俐时,他就突然的去了。”
“母后说的很有道理。但朕并不是笑这点,而是母后你知道那太子名字叫什么吗,福临。哈哈,真是有够汉化的名字。”
福临这名字怎么了。
杨太后很奇怪的看了一眼朱慈,表示就算朱慈是她亲生的,她也常常搞不明白朱慈的思维模式。她现在很纳闷,多尔衮给儿子取名叫福临的笑点到底在哪里,值得他这么哈哈大笑。
“多尔衮给幼子取名福临,一来是为了明面表明倾慕汉学,二来也是隐晦表明对我大明贼心不死……”
朱慈负手侃侃而谈,所说话语却让杨太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臭小子,扣帽子的能力还真是一流,短短一会儿,就说了必打清朝的十大原因,想来两国交战后,大明的士大夫们不会在叫嚣师出无名,而是该叫嚷师出太有名了。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43
“你想主动出击打清鞑子。”杨太后没有用疑问句,而是用肯定句说道。“哀家也想打,不过要等秋完、英国战争赔款事了再说出兵的话。要打就全心全意的打,哀家可不想打着打着,被幺蛾子迭出的西欧人绊住了手脚。”
“还有罗刹国,据暗探们说,他们最近的动作可有点大。朕猜测鞑子们是不是暗中和他们达成了某种协议。所以也对是否出兵攻打清鞑子犹豫不觉。”
罗刹俄罗斯帝国?
听了朱慈这话的杨太后蓦然眯起眼睛,开始回忆脑中储存的关于俄罗斯的所有历史知识,总算回忆起了公元1637年时,俄国才刚刚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米哈伊尔多罗维奇罗曼诺夫正野心勃勃的准备征服征服西伯利亚,以促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应该暂时没有闲工夫帮清鞑子的忙跟大明搞破坏,所以了结了英国战争赔款问题,大明英国能顺利、无后顾之忧的出兵征讨清鞑子。
不过关于这推断,杨太后并没有开口对朱慈说,而是笑着表示:“等秋后再说吧。三军打仗、粮草先行,这粮草可少不得。”
“母后说得是,就等秋过后再说吧!”
这场谈话过后,没隔几天,荷兰使者便带着英方使节前往觐见。这次接待,杨太后并没有参与,所以钱串子性格的朱慈更加无顾忌的咬紧战争赔款要八个亿不放,如此僵持了半个月,最后战争赔款以五个亿的数目落下了帷幕。
与历史上结局全然不同的虎门亚娘鞋炮台事件告一段落后,因着被朱慈这个皇帝狠狠的剜了一块肉,英国的经济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工业革命时代来临后,才又慢慢的恢复了生机。泰昌十年(公元1637年)十二月十一日,被英国、荷兰两国瓜分的日本‘有志之士’在教廷的挑唆下,发生内战,史称岛原之乱。此战参与者多为基督教徒,虽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失败直接促成了日本幕府锁国体制的最终完成。
时光转瞬到了泰昌十一年。
泰昌十一年元宵刚过,朱慈刚解了印,准备恢复朝会惯例时,从工科给事中傅元初突然上奏请开福建海禁,通商佐饷。对此,朱慈在问过杨太后的意见后,选择严词驳回,并有意在现开放的山东蓬莱港以及福建漳州府月港的基础上,再多增加几个对外贸易港口。
由于自山东蓬莱港以及福建漳州府月港两港口对外开放以来,越加繁荣的贸易让不少人都吃足了甜头,因此朱慈的提议除了寥寥、自认清流之人反对外,大部分朝臣都表示赞同。于是,一个个在后世也排得上名号的沿海港口、陆陆续续的开放。越来越多的欧洲商人选择带着货物来到大明,将货物倾销而空后,又装满大明特产的丝绸、瓷器。一来一往,欧洲商人在赚钱的同时也极大的带动了港口附近的经济。至少短短几月时间,这些开放的港口高楼迭起,再也找不到当初只有寥寥数幢茅草屋的小渔村相貌。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四章
泰昌十一年元月二十三,朱慈下旨裁南京冗员八十九人。其中吏部主事二,户部库大使五,兵部主事二,会同馆大使二,工部侍郎一,主事三,都察院御史七,照磨一,通政司经历一,大理寺左右寺丞各一,翰林院孔目一,詹事府主簿一,国子监助教一,光禄寺署正二,行人司副一,宗人府经历一,生药局大使一。
二月二十八,日~本幕府在英教会的帮助下,对起义军发动了总攻击,日本再次陷入了内战的混乱之中。与上次内战而引发的混乱不同,因为其中有想当渔翁者插手,日本幕府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赢得胜利,反而与起义军拼了个两败俱伤。
英教会之所以选择帮助倭~国幕府,不过也是打着想当渔翁的主意,但没想到同盘踞北九州的荷兰人居然暗中插了一手,让幕府与起义军拼了个两败俱伤。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英教会没捡到便宜,荷兰人一样也没捡到便宜,反而让在旁看戏、一肚子算计的大明现任皇帝,朱慈童鞋得了利。
这厮在英国人与荷兰人撕破脸皮,就怎么完全吞并日本的问题吵吵闹闹之时,小狐狸似的朱慈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以三千万白银的价格从日本幕府手中永久性买下鹿儿岛,声称那里风景秀丽,杨太后极爱,他身为人子又是一国之君,为表孝心,便决定买下鹿儿岛、在上面修一座皇家林园,以供杨太后闲暇时住上一住。
朱慈是不是真的只为聊表孝心、英荷兰双方不知道,他们只知道出钱买下鹿儿岛后,日本幕府的态度一下子强硬起来,只答应让长崎作为日本目前唯一的国际贸易港。
英荷兰两国一下子内伤了,想教训教训不识相的倭国吧,又怕在旁看热闹懒得很嗨的大明皇帝捡了便宜,所以只能憋住气暂时认了这与内战开始前基本没什么变化的事儿。
接下来,或许是尝到了甜头,朱慈认为打着孝敬母亲的名义花点钱在全世界圈地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于是在新瑞典公司在北美大陆特拉华河沿岸,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购买了一块土地,并在此建立了克里斯蒂娜要塞,也就是后世的特拉华州的威明顿时,朱慈紧随其后,购买下了墨西哥海域。
关于为什么不是北接特拉华河的宾夕法尼亚州,或者接壤的新泽西州以及马里兰州,而是多沼泽、浅滩、红树林的墨西哥湾,这就要问杨太后了。
来自后世的杨太后可是知道墨西哥湾储藏的石油以及天然气数目多得吓人,所以趁着欧洲各国都在计划着瓜分北美洲,也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杨太后便跟朱慈提议从当地土著手中买下墨西哥湾,反正照着如今的进程来看,绝逼会提前进入工业时代,而工业时代也意味着工业机器会逐渐代替手工劳动,只通历史的杨太后不知道从蒸汽时代过渡到石油广泛得到使用的科技时代需要哪些步骤,但至少先将物资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才是硬道理。杨太后相信依现在朱慈从新开发出的圈地盘爱好,借着孝敬她老人家的主意,一定让那世界上那些盛产金啊银矿产、或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石油天然气储藏地都插上大明的旗帜。
啧,借口全世界买地,修建皇家林园,这主意真的不错不是吗!杨太后回望乾清宫正殿墙壁上挂着的巨副世界地图,很开心的笑了。
墨西哥湾海域到手了,那么接下来该在哪儿买地了呢!是被成为金山银山遍地的加利福尼亚呢,还是石油产量同样丰富的亚太地区和中东地区。
杨太后想了想,转头询问正端坐案桌前、认真批阅奏折的朱慈。
“自然是金子银
[综]当太后的这些年 分卷阅读144
子更重要一点。不过母后啊,那什么加州真的盛产黄金吗,你别是被告之这一消息的海商骗了吧。”就如墨西哥湾海域隐藏着巨大财富的消息是大明海商告之的,加州有广阔的金矿以及亚太、中东地区地底蕴藏石油也被杨太后说成是忠心耿耿的大明海商私下汇报的。
由于此时全世界正处于航海时代,蒸汽机还没影儿,所以石油的重要性根本就没人知道,朱慈之所以会跟杨太后的话买下墨西哥湾海域,除了是杨太后提出的,还有价钱十分便宜的缘故,秉承着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的道理,朱慈以无所谓的态度掏钱从当地土著手上买下了墨西哥湾海域,嗯,就当哄母后开心了。
觉得自己实在孝顺的朱慈丢了朱笔,以无比认真的语气对杨太后道。“虽然有点怀疑这消息的准确性,但母后想要再花钱买下那据说遍地黄金的加利福尼亚,儿臣会坚定的出钱的,就当圈地建对外据点吧。”
“三郎你可真是孝顺啊!”
对于怀疑消息的正确性,却还是坚定的要把‘加利福尼亚’这块土地扒拉到自己怀中的朱慈,杨太后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只得摇摇头,吩咐人通知夏时,让他再联系当地的印第安人。从印第安人手中花钱买下加利福尼亚。
不提通、主管皇家商事的夏时是怎么威逼利诱从当地的印第安人手中买下加利福尼亚州的,泰昌十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平时时不时就冒出来膈应人的干旱、蝗灾,水涝、冰雹啊,通通没有来。而且在朱慈这个皇帝的言传身教下,大明民间也兴起了在国外买地皮修建住宅的风潮,据大明厂卫暗探调查得知、到泰昌十四年、朱慈大婚亲政为止,短短三年间,大明商人就从目光短浅、只知道从内吸血的‘奸商’转变成了到处圈地盘、搞殖民的资本家。这光速一般的变化,让杨太后也不禁咋舌、恍如在梦中。
扯远了,咱们接着来说泰昌十一年的事。
泰昌十一年五月,刑部尚书刘之凤奏陈:天下囚徒皆五年一审录,而高墙内宗室罪犯,长期不予审讯,请对高墙罪同于天下四徒例。朱慈同日允准。
五月底,以御赐进士身份进入户部任职的徐烨在朝会上奏陈说为了方便对外贸易,提出铸造银币以及金币。杨太后和朱慈两位认为徐烨的提议十分的好,便让六部官员畅所欲言,讨论银币以及金币的重量以及含金银量的比例。
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施凤来首先出列道:“蓬莱港、月港等最近开放的港口都曾陆陆续续的到过欧洲各国自铸的金银币,户部官员曾称重量,每枚金银币重量虽不少、但却含有杂质,比不得户部铸造金银元宝。依臣之见,不如每枚金银币就铸造一两的额度,金银含量与原来不变。”
听了户部尚书之言,现任户部主事的徐烨却有不同的意见。只听他出列这么说道。“施大人此言,微臣认为不妥。外国金银币都是以圆为单位,其重量与我大明五钱金银元宝相当,但含金银量就万万比不上我大明的一两金银元宝。因此就算要铸造金银币方便贸易,其重量、金银含量也应与欧洲各国的金银币保持一至。”他妈真要照施凤来的说法推出金银贸易币,准会亏死、从而让赚取差价的外国商人乐死。
杨太后也觉得施凤来这老糊涂说了一个馊主意,因此示意朱慈就按照徐烨所说的那么办,下旨命令户部铸造与欧洲各国重要、含金银量一样的金银贸易币。再者,为了和国际‘接轨’杨太后下懿旨铸造出来的金银贸易币,大小等同欧洲各国的金银币,并改原来‘一钱、二钱,五钱、一两’的称呼为,一分、二分,五分,一元。
“至于百姓们铜钱,等金银币铸造出来,按照1000文、三元银币的比例兑换吧。”
这时候一两黄金可兑换10两白银,十两白银可兑换十惯铜钱,一贯铜钱等于1000文。按时一千文只能兑换一元银币的,但由于此次准备铸造的金银币含量与欧洲各国持平、并不怎么样,为了避百姓吃亏,杨太后才说出了一千文换三元银币的话。
毕竟金银币发行后,银币必然成为百姓们主流流通货币。而金币,估计只有对外贸易能够大面积的使用,所以白银兑换黄金的比例保持不变。与一两黄金兑换十两白银一样,十枚一元银币依然只能兑换一枚一元金币。
圣旨下发后,户部并没有急着铸造金银币,而是等着礼部设计大明金银币的图案形状!对于这件事,礼部官员采取很积极的态度,加班加点忙了三天,共设计了一百多种金银币样式、画于纸上、一起呈上供大明帝国的决策者朱慈以及杨太后挑选。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o(* ̄ ̄*)o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