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哑妻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叶染衣
闻言,徐嘉腕上的力道一收,脊背有些僵硬,她没回头,只是用眼神斜斜瞪视着唐远,低声怒喝,“松开!”
“我不松。”唐远握得越发紧,“除非你跟我走,不去北疆。”
“你是不是疯了”
云淮就在身后不远处站着,徐嘉的声音不敢放得太大。
唐远却不管不顾,赤红着眼,大声道:“我就算疯,也是被你逼疯的!让你在京城等我,你为什么要跑到凉州城来”
这时,云淮缓步走到徐嘉身边,问她,“要不要紧”
徐嘉觉得自己被个疯子缠上了,还是不好摆脱的那种,眼下在大街上,又是当着云淮的面,她不好使用暴力,而且暴力不一定能让唐远死心,想了想,她心里先跟云淮说声对不住了,然后心一横,突然嘤嘤抽泣起来,“六郎,你看他……人家的手好疼啊!”
说完这句话,徐嘉很明显地看到云淮的眼梢似乎抽抽了两下。
唐远不认识云淮,可这个人一出现,就给他带来一股难以言说的压迫感,那是身居高位之人骨子里自然而然透出来的气势,沉稳而威压,让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臣服于他。
&
763、委托照顾(3更)
太过分了,简直太过分了!
徐嘉实在不明白,云淮这样一个人是怎么教出云十三和云十六这俩徒弟来的。
听听那是人话吗
她窘得恨不能打个鸡蛋壳把自己罩在里面别出来才好。
太丢人了。
这大概是她前世今生最为丢人的一次。
偏偏这个时候,云淮就在旁边走着,他是怎么做到镇定自若的啊
徐嘉伸手,轻轻遮了遮眼睛。
云十三和云十六见二人走近,马上收了动作,一人一边站好,中间让出道来,弓着腰,齐声道:“师父好,师娘好。”
徐嘉面颊红得发烫,从指缝间瞪了云十三一眼,“瞎喊什么”
云十三和云十六对视一眼,再次齐声道:“只要苏州云氏的族谱没有除名,那么就算是圣上来了,也得承认师娘是云家人。”
徐嘉实在是无地自容,她稍稍偏头,没敢直视云淮的眼睛,“云家主,能不能让他们先上去,我有话想单独跟你说。”
云淮看向俩徒弟,“别闹了,下去做事。”
云十三和云十六马上收了面上多余的情绪,又回归成正常的云氏弟子,纷纷走开。
等那二人彻底走远,徐嘉才歉意道:“方才我也是逼不得已才会借用了云家主的名头,你别往心里去,就当是,就当是我又欠了你一个人情,等将来有机会……”
云淮提醒她,“你已经欠了两个人情了。”
徐嘉噎住。
上次她请他帮忙把凤血玉改为珠串,这次又随意借了苏州云氏的名头,的确是两个人情,可她还没想好要怎么还。
“对了,我还没问你,为什么会知道唐远在宿州的情况你有暗中调查他”徐嘉开始扯话题,原本只是随口一问,却越问越觉得不对劲。
云淮说的那桩案子,肯定不会是刚刚传来的情报,一定是早就查到的,可唐远跟云氏一点瓜葛都没有,云淮闲着没事查他做什么
面对徐嘉的疑问,云淮显得十分淡定,随意地“哦”一声,“弟子们查到,情报传回来我刚好看了一眼。”
徐嘉觉得这个人大概没说实话,不过人家是老大,自然说什么就是什么,她无权过问。
“刚才谢谢你帮我解围,可我还是得去北疆,咱们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云淮看过来,神色不似先前对上唐远时的疏冷,而是她所熟悉的从容稳重,“姑娘家在碰到紧急情况时懂得自救是好事,可若是固执过了头,不见得会有人事事迁就你。”
话完,催促她,“上楼。”
这两个字,略严肃,更像是长辈在训斥不听话的孩子。
徐嘉抿了抿唇,最终还是乖乖跟着他上了楼。
她的房间已经退了,暂时去云淮房里。
坐下后,云淮走过来,从她手中接过包袱,随手就放进了衣橱。
徐嘉别开眼没再去看,“你把我留在这儿,我什么都做不了。”
云淮说:“或许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欠我的人情怎么还。”
徐嘉吸吸鼻子,“那我去开间房,你这儿,我待不惯。”
“十三会去办。”云淮动手,给她倒了杯茶,“他回来的时候,带了你父亲的委托。”
“我爹”徐嘉忽然紧张起来,“他都说什么了”
“知道你性子倔,不可能轻易回京,定还会再次去北疆,让我看管好你,在北疆战事结束前,不能让你踏出凉州城半步。”
“这……”徐嘉觉得不可思议,“这真是我爹亲口说的”
“有他的亲笔信,要不要看”
“要!”徐嘉果断道。
她很怀疑云淮是在忽悠自己。
她都多大的人了,还需要委托人看管照顾听着就不靠谱。
云淮去了里间,不多会儿拿出一张笺纸来。
徐嘉接过一看,果然是他爹的笔迹,也的确在信上委托了云家主帮他照顾一下闺女。
徐嘉的视线落在那些字上,忽然就泄了气,“这么说,你刚才会下去帮我救场,全都是因为要履行我爹的委托”
“自然。”云淮颔首。
“那你也不用搬出族谱来吧”徐嘉道:“唐远此人反复无常的,万一他把这事儿散播出去,我又没在你们家族谱上,到时候指定会闹大。”
云淮反问,“不是你先承认的我是你未婚夫”
徐嘉咳咳两声,“我那是迫不得已,事急从权。”
“我亦如此。”云淮说。
好吧,这天没法继续聊下去了,“房间开好没我困了,要睡觉。”
云淮看向博古架上的沙漏,“你还没吃早饭。”
徐嘉扯了扯嘴角,“我不太饿。”
“你爹既然委托了我,那我应做的,能做的,自然得到位。”
云淮话落,走向窗边,
764、殿试,太子出题(1更)
徐嘉选择了回京,她没办法做到心无旁骛地和云淮同处一个屋檐下。
哪怕已经认识多年,在她看来,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情,反倒是多了些难以启齿的尴尬回忆。
云淮没有阻拦,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就带上徐嘉和两个徒弟踏上了归京的路。
……
东宫,承明殿。
赵熙收到云淮的来信,目光在那句“公主嫁给谁,楚国说了算”上流连许久。
三宝公公来奉茶,小声提醒:“殿下,云家主的回信您都看了快一炷香的时辰了。”
赵熙回过神,把信搁在书案上,接过三宝公公递来的茶,微眯了眯眼。
北燕主动求和,公主要跟谁和亲,自然是楚国说了算,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懂,之所以给云淮写信,有一大半的用意是在试探。
试探云淮的心思,也是在试探云氏的意向。
倘若云淮想都没想直接答应,那么他或许该怀疑一下云氏是否有勾结北燕意图谋反之心。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云淮是个聪明人,简简单单一句话,就把包袱扔回来,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公主嫁给谁,楚国说了算,那自然就是太子说了算,倘若最后公主还是嫁入了云氏,那便是太子的意思,朝廷没理由怀疑云氏有勾结北燕之嫌。
想到这儿,赵熙无声失笑,摇了摇头。
三宝公公略有些疑惑,“殿下在笑什么”
赵熙怅然道:“我笑,直到今日,自己才算是真正了解父皇。”
以前他总觉得父皇疑心病过重,所有人都交口称赞的忠臣,他也能存着三分疑心。
直到自己接手政权,他才发现疑心病这种东西,是上位者必不可少的一层屏障。
你要保江山无虞,保社稷稳健,就不能对任何人投以十足的信任,不管是后宫宠妃,还是天子近臣,总要有几分保留。
云淮此人在以前的赵熙看来,是个不可多得的侠门名士,心系众生,人品贵重,绝对值得深交。
可在掌权后的赵熙看来,云氏这棵树太大,容易招风,若是不小心谨慎地盯着,让敌国钻了空子与之结盟,那对于楚国而言,将会是一场不可预估的灾难,比北疆瘟疫还可怕。
确定了云氏的意向之后,赵熙给北燕回了一封国书,国书上所写的,便只有云淮说的那句话。
——公主嫁给谁,楚国说了算。
现在是北燕想把天选之子带走,求着楚国把人交出来,主动权自然要牢牢握在楚国手里。
……
转眼到了殿试这天。
今年的春闱很特殊,因为是恩科,会试提前一个月,殿试时间挪到挪到三月二十六,一个月才出榜,暂定出榜时间为四月二十六。
正是钦天监给赵熙选中的大婚日子,也是宋元宝迎娶叶家姑娘的日子。
一大早,会试被录取的三百名贡士就随着礼部官员入了保和殿。
保和殿作为殿试专用的地方,占地面积十分广阔,里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上首有一张九龙金椅,那本该是帝王专座。
不过光熹帝病重已然成为人尽皆知的事实,所有人都清楚,今年主持殿试的是太子赵熙。
考生们按照自己的座号找位置坐下,每个人面前一张书案,书案上早已备好笔墨砚台和稿纸,禁止外带。
太子暂时还没到,殿外有大内禁军把守,所有考生落座之后便安安静静的,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除了会试排名靠前那几位,其余考生全都忐忑不安。
太子赵熙的名头,想来楚国学子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个六岁开蒙就把自己往死里逼的狠人,听闻他每次考试都规定在一炷香的时辰内答完所有题目。
当初坊间刚有传言的时候,上至王孙贵胄,下至寒门子弟,没一个人相信,后来宋元宝入宫伴读,被折腾了两年后回到国子监,就有同窗问他关于太子的那些传言,宋元宝微笑着回了一句:传言非虚。
自此,赵熙那令人头皮发麻的自律习惯,成为了儒林中人人争相效仿的典范。
然而这么多年下来,能坚持的人少之又少,至少九成的人只有三分热度,有的坚持十天半个月,有的坚持半年,然后就摇头叹息着放弃,还为自己找个理由,说殿下乃是天之骄子,自然非常人可比,他们坚持不下去也正常。
剩下的那一成人,至今还在坚持,至于未来能坚持多久,就只有他们自个儿知道了。
而今日,让他们又钦佩又害怕的那位主儿成了主持殿试的人。
也就是说,今日过后,他们都将成为
765、出尔反尔(2更)
赵熙出的考题,事先没跟任何人提起过,哪怕是近身内侍三宝公公都不知情。
然而,宋元宝和许登科俩人私底下却讨论过。
因为那段日子阿木尔的事情闹得实在太大了,百姓们人云亦云,连见都没见过阿木尔长什么样,就每天去苏家大门外叫嚣着让林潇月把那孩子交出来,甚至有人威胁,她要是不交,就一把火烧了苏府。
某天宋元宝碰到许登科在花园的亭子里看书,就顺便提及了此事,许登科说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不在于百姓的愚昧无知,而是朝廷没处理好两国文化的融合,若是楚国百姓足够了解并尊重九黎族文化,就不会闹出这种事来。
宋元宝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没成想,太子竟然以此作为考题,简直像是让他俩提前作弊了一样。
不过这么一来,他和许登科就等于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去比试,他要想摘得状元桂冠,就必须再想出更能让太子,让百姓都接纳的办法来。
思及此,宋元宝搁下笔,没有急着打稿,而是在脑子里斟酌,尽力去找一套既有效又能压过许登科的方案。
他这次答题的速度,比会试时候慢了许多,光是斟酌方案就用了半个时辰。
其他考生已经开始打稿,他还在皱眉沉思。
赵熙见状,端起檀木几上的茶盏,浅浅啜了一口。
三宝公公看得直替宋元宝着急,凑近赵熙小声道:“殿下,宋少爷这……”
“无妨,黄昏才交卷,时间尚早。”赵熙的语气听不出波澜。
三宝公公暂松口气。
下面那位主儿可是口口声声要考状元娶媳妇儿的,若是在这道题上栽了跟头,到时候指定被所有人当成笑话,不过既然殿下都能如此淡定,想必是有把握宋少爷能答出题来,如此,他也就不必跟着紧张了。
赵熙坐了一会儿,站起身来下去巡视,发现多数考生都还在打草稿。
今日这道题的核心,无非就是想个法子让楚国百姓尽快接纳九黎族。
保和殿里这三百位考生,乃是从几千人的会试中选拔出来的,自然不是什么平庸之辈,有些人给出来的答案还是挺靠谱,就是不够全面,格局欠些火候。
有几个的答案则是过于偏激,譬如被赵熙注视着的这一位,他认为九黎族文化太过落后,理应剔除旧俗,遵循楚国文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