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天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道
会大损朝廷的威望、百姓的民心。”
粮草问题可以推后再议,现在必须得定下一个基调,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刘秀的心意是,这次己方必须得坚持打下去,董宣正好帮他说出了心里想说的话。
吴汉眼眸一闪,立刻向刘秀拱手施礼,大声说道:“陛下圣明!”
邓禹思前想后,也向刘秀拱手说道:“陛下圣明!”
显然,吴汉和邓禹都是支持朝廷继续打下去的。侯霸也心知肚明,这次己方若再退兵,损失会有多么的巨大。
但粮草问题必须得解决,你不可能装作没有这回事,视而不见,不然等军中粮食耗光,十多万的京师军、十万的西征军,都得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侯霸眉头紧锁地问道:“那么军中的粮食怎么办谁来解决军粮的问题”
吴汉和邓禹皆垂下头,一言不发。侯霸看向刘秀,后者也是沉思不语。
已经出列的董宣还没有退回去,他抬了抬笏板,说道:“臣启陛下!”
刘秀摆手说道:“讲。”
董宣低着头,小声说道:“陛下,二十万石粮食,微臣凑不到,但,让微臣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还是……还是有信心的。”
侯霸不解地问道:“董县令如何能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
“募捐。”董宣说道:“洛阳城内的商贾、士族不在少数,他们受天子照拂,朝廷庇护,赚得家财万贯,现在朝廷有难,天子为难,捐些粮食出来,也理所应当。”
听了董宣的这番话,许多大臣的眼睛都是一亮,募捐倒是个好主意。
王元跨步出列,说道:“陛下,董县令言之有理!当年王莽无粮,也采取过募捐的方式,凑齐军粮。”
刘秀看眼王元,在场的大臣们也冲着王元直翻白眼。明明是件好事,怎么让王元说出来,就那么难听呢,你拿当今和莽贼比,这合适吗
仔细琢磨了一番,刘秀缓缓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逼着士族大家、商贾大户捐钱、捐粮,这太损朝廷的威望,也太损民心。”
董宣连忙说道:“陛下,募捐不能逼,要尽可能的自愿来捐,也正因为这样,微臣刚才才说,洛阳能凑出一两万石的粮食。”
如果采用高压手段,硬逼着大户们捐出钱粮,那凑出的粮食,可远不止一两万石了。
侯霸接话道:“问题是,即便洛阳凑出一两万石粮食,那也是杯水车薪啊。”
董宣正色道:“如果司隶各郡,全部募捐呢”
太远的地方指望不上,等到募捐完了,再运到洛阳,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
但司隶地区的募捐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募捐所得的粮食,甚至都不用运到洛阳,直接送到长安就好。
再者说,司隶地区除了三辅,像河南、河东、河内、弘农诸郡,都是非常富裕的,所能募捐到的钱粮,必定不在少数。
而且把募捐的范围只限制在司隶地区,也不会让朝廷的威望遭受太大的损害。
侯霸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觉得董宣的想法不错,在司隶地区募捐,或许真能解决燃眉之急。
刘秀环视在场众人,问道:“诸君以为,董县令的主意如何”
侯霸第一个站出来表示赞同,说道:“陛下,微臣附议!”
吴汉和邓禹都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自然不会阻挠此事。两人一同拱手说道:“微臣附议!”
王元若有所思地说道:“如果在司隶募捐的钱粮,不够二十万石呢”
他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募捐顺利
八百石已经不是小数目了,按照当时洛阳的粮价来算的话,八百石粮食兑换成钱,差不多在二十万钱左右。但对于董宣来说,八百石还是太少了。
这次的募捐,他心里的底线是一万五千石,王肃若是只捐八百石,这个底就算是没打好。
董宣笑了笑,向王肃拱手说道:“首先,我要多谢王先生慷慨解囊。然后,我要说的是,当今和朝廷对王先生都不薄啊,王莽乃篡汉之贼,与当今有深仇大恨,不共戴天,以王先生和王莽的关系,陛下能不追究王先生的从前,这是多大的气度,多大的心胸,这次当今遇到为难之事,王先生只……”
王肃也不是傻子,自然能听出董宣的话外之音。
他把心一横,正色说道:“一千两百石!董县令,陛下对草民,恩同再造,草民这次,愿为陛下捐献一千两百石粮食!”
董宣闻言动容,一脸的感激之情,站起身形,深施一礼,说道:“王先生能如此慷慨,请受在下一拜!”
“使不得、使不得!”王肃连忙起身,连连摆手,急声说道:“董县令这不是折煞草民吗”
董宣正色说道:“这次募捐,既是在为当今解难,亦可让当今分辨忠奸!”
听闻这话,王肃吸了口气,呆呆地看着董宣。董宣继续说道:“很多人,都口口声声说忠于陛下,忠于汉室,但真到需要用到他的时候,却推三阻四,退缩不前,王先生肯慷慨解囊,做得很好,也可让陛下清清楚楚地看到,王先生对陛下、对朝廷的忠诚,以后,王先生在洛阳,再不用缩手缩脚,可放心大胆的经营自家的店铺。只要王先生行得端、做得正,又有陛下做靠山,还用怕谁呢”
他这话说得王肃心潮澎湃,思绪急转,迅速做出了决定,他一字一顿地说道:“草民对陛下之仲忠诚,天地可鉴,董县令,草民愿为陛下捐赠一千五百石粮食!”
一千五百石粮食,差不多是四十万钱。王肃肯捐出这么多粮食,看得出来,他是真的拿出了血本。
董宣很有策略,前面的对话,是软性的威逼,后面的对话,则是实打实的利诱,硬是在王肃身上,压榨出一千五百石粮食。
他再次向王肃拱手深施一礼,含笑说道:“王先生高瞻远瞩,令人敬佩啊!很多人都只能看到眼前的这点蝇头小利,而王先生却能看得很远,可以看到前方的平坦大道。”
王肃向董宣拱手,说道:“董县令过奖了!陛下有难处,朝廷有困难,草民甘愿倾囊相赠!”
董宣拜访王肃,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王肃一下子捐出了一千五百石粮食,这么多的粮食,足够养活百十户人家好几年的。
连日来,董宣逐门逐户的拜访洛阳大商贾,因为王肃底子打的好,各商贾也都听说了此事,所以在捐赠的时候都下了血本。
只短短几天的时间,董宣已经拉到的募捐,多达上万石粮食。
商贾们慷慨解囊,朝中的大臣们,也有派出家仆,带上粮食,运送到洛阳县府,进行捐献。
商贾们不敢得罪朝廷,大臣们更是要向天子表忠心,眼下这个机会,他们又怎能毫无表示呢
这天,刘秀找来花非烟,问道:“花费,最近,由董县令主导的募捐情况如何”
花非烟一笑,对刘秀说道:“董县令很有能力,也很会办事,据非烟所知,董县令收到的粮食,已有一万两千多石。”
刘秀放下手中的奏疏,抬起头来,又惊又喜地说道:“哦这才过了几天,竟然收到了这么多的粮食!”
说着话,刘秀站起身形,连连点头,感叹道:“少平(董宣字少平)的确是个会做事的人啊!”稍顿,他笑问道:“非烟讲一讲,他是怎么做的”
花非烟着重讲了董宣去拜会王肃的事。她说道:“当年,王肃靠王莽的照拂起家,陛下定都洛阳之后,倒也没难为他……”
刘秀听得认真,边听边点头。他没有难为王肃,主要因为他连王肃是何许人也都不知道。
王莽在位十五年,在此期间,因王莽而兴起的家族不知有多少,改朝换代之后,这些家族能全部惩治吗不可能!这么做的话,得天下大乱!
再者说,很多在王莽那里受益的人,后来又都转投到汉室,成为光复汉室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所以刘秀称帝以来,并没有去翻旧账,查处那些与王莽有关联的人。
花非烟继续说道:“董县令很巧妙的借用这一点,对王肃威逼利诱,最终,让王肃心甘情愿的捐赠一千五百石粮食!”
刘秀愣了愣,惊诧道:“一千五百石粮食王肃捐出这么多,没有倾家荡产吗”
花非烟笑了笑,低声说道:“非烟不知王肃能不能算得上洛阳首富,但他至少能排进前三甲。一千五百石粮食对他而言,虽不是个小数目,但还远没到能让他倾家荡产的地步!”
刘秀哦了一声,喃喃说道:“如此来说,这个王肃的家底,还是真够雄厚的,少平先去找他,这一步走得很巧妙!”
花非烟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也正因为王肃开了个好头,董县令在接下来的募捐中,进展得很顺利,不少商贾都是忍痛割爱,捐出大量的粮食!”
见刘秀乐呵呵地点头,花非烟又补充道:“大臣们也都有捐粮,其中捐献最多的是大司马。”
刘秀感叹道:“军中将士,皆为子颜的弟兄,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不会让军中的弟兄们饿肚子。”
说着话,他向花非烟一挥手,笑道:“非烟,走,陪我去县府看看。”
董宣做事得力,让刘秀很是兴奋,照眼下的趋势,洛阳县府没准能凑出来两万石粮食。
如果只洛阳一地就解决了两万石,那么司隶的其它郡县解决十八万石,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这个粮草问题,压在刘秀身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自他称帝以来,粮草不足就是洛阳朝廷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朝廷持续西征,粮食越发紧张,现在连应急用的储备粮都用上了,可还是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这次的募捐,总算是让刘秀看到了一丝曙光,只要能坚持到陇地战事结束,朝廷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大大的喘口气了。
&nbs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再现阴招
登记完成,披发青年转身离去。
虚英向虚庭、虚飞甩了下头,二人心领神会,跟随披发青年而去。
虚英则看着县府的杂役把那半袋的豆子提进县府里。
虚英沉吟片刻,迈步走了过去。
县府门口的两名军兵一横手中的长戟,拦住他的去路,沉声问道:“干什么的
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就往里走”
没有多余的废话,虚英直接掏出羽林军的腰牌,向两名县兵晃了晃,说道:“羽林卫。”
两名县兵吓了一跳,仔细看了看虚英的腰牌,确认是羽林卫腰牌没错,两人连躬身施礼,毕恭毕敬地说道:“不知将军的身份,小人多有冒犯,请将军恕罪!”
虚英拿回腰牌,揣入怀中,走进县府。
县府的前院里,堆放了好多的竹筐,绝对大多竹筐都已装满,罗起好高,有杂役进进出出,将百姓们捐赠的粮食搬进来,另有不少的杂役在快速地拆开袋子,分门别类的往竹筐里面倒。
快速地扫视了一圈,虚英看到一名衙役正在拆披发青年捐献的粮食袋。
他快步走上前去,拍了拍衙役的肩膀,说道:“把这个袋子,让我看看!”
衙役上下打量虚英一番,歪着脑袋问道:“你谁啊
我没见过你,你是县府的人吗”
虚英懒得和他啰嗦,直接把袋子抢了过来,拆解系住袋口的绳子。
那名杂役见状,勃然大怒,叫道:“他娘的,你敢进县府里抢粮
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说着话,杂役伸手就去抓虚英的衣服。
虚英一抬手,把杂役的手腕扣住,向外一掰,杂役疼得差点晕死过去,整个身子都弯向一旁。
虚英将手臂又向外一推,杂役站立不住,噔噔噔的连退三步,一屁股坐到地上。
衙役愣了片刻才回过神来,他揉着疼痛欲裂的手腕,怒视着虚英,叫道:“你给老子等着!”
说着话,他从地上一跃而起,调头就跑。
虚英看都没看他,撤掉袋口的绳子,将袋口打开。
里面装的都是豆子,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他把手伸入袋子里,抓出一把豆子,低头细看。
只看外表的话,这些豆子和普通豆子似乎没什么分别,但放到鼻子底下细闻,虚英皱了皱眉,豆子发出一股子怪味,谈不上是臭味,但绝对不是好味。
他正仔细查看豆子的时候,刚才挨打的杂役从大堂内跑出来,手指还一个劲的点向虚英这边,急声说道:“县令大人、县尉大人,就是他!就是他闯入县府,要抢粮食!”
跟着杂役出来的,正是董宣和张贲。
两人看清楚虚英,不由得同是一怔,一脸诧异地脱口说道:“虚英将军,您……您怎么来县府了”
虚英抬头看了董宣和张贲一眼,招了招手,说道:“你二人过来看看,这豆子是不是有问题”
董宣和张贲对视一眼,豆子有问题
他俩脸se同是一变,赶紧快步上前。
张贲从袋子里抓出一把豆子,放到阳光底下细看。
他看了又看,闻了又闻,脸se渐渐凝重起来,喃喃说道:“好像是有点问题,豆子的光泽不对,气味也不对!”
虚英眼珠转了转,问道:“有鸡吗”
董宣瞪大眼睛,‘啊
’了一声。
张贲反应倒是挺快,抬手指着刚才报信的杂役,说道:“你!去!赶快去找只鸡来!”
杂役瞠目结舌地没反应过来,他指着虚英说道:“他……他他……”“你还他什么,这位是虚英将军,你给我快去找只鸡来!”
杂役吓得暗暗咧嘴,再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调头就跑。
时间不长,杂役抓着一只大公鸡跑回来,张贲上前,抓了一把豆子,放到大公鸡的嘴巴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