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在西大陆列强面前,骆沙帝国是一个硕大无朋的巨无霸。
关键还有,骆沙帝国的重心在西大陆部分,一直以西方强国自居,在巨大陆的东部地区相对来说非常落后。也正是如此,在惨败给梁夏帝国后,骆沙帝国依然是强国,对西大陆国家有巨大威胁。这也意味着,当骆沙帝国复兴,再次向外扩张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大陆的国家。
去找梁夏帝国报仇雪恨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骆沙帝国只有在横扫了西大陆,成为超级霸权后,才有资本挑战已是超级霸权的梁夏帝国。
其实,这也是骆沙帝国发生兵变之后,西方列强谈虎色变的关键所在。
站在这个角度,就不难明白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化敌为友的原因了。
身为西大陆的国家,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对东方强邻的威胁是深有同感,可以说刻骨铭心。
不要忘了,在第一帝国时期,洛克军队横扫西大陆,击败了所有对手,却倒在了骆沙帝国首都的冰天雪地之中,并且由此步入下坡路,最终在滑铁卢被骆沙帝国与布兰王国拉起的反洛联盟击败。如果没在骆沙帝国的首都战败,洛克第一帝国已经统一西大陆,说不定还击败了布兰王国。
至于迢曼帝国,在实现民族独立与民族统一之前的迢顿时期,头号威胁就是来自东面的骆沙帝国。
相对而言,布兰王国是离岸国家,感受反到不是那么的强烈。
在这次大战爆发前,洛克共和国加入同盟集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能够跟骆沙帝国结盟。
其实,在沦为二流强国之后,联合布兰王国这样的海权国家压制西大陆的强国,就成了洛克共和国的基本战略。为了保证国家的战略安全,洛克共和国一直在避免同时跟多个陆上强国为敌。
搞明白了这些,就不难明白,纽兰联邦出尔反尔的后果有多么严重了。
如果威尔金斯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自然是皆大欢喜,至少同盟集团成员国如此。
就算骆沙帝国已经覆灭,剩下的四巨头也能够组建一个环绕全球,称霸整个世界的列强集团。
虽然这个集团未必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毕竟内部矛盾也十分突出,但是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该集团肯定能压制住战败的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接这股东风,洛克共和国必然会成为西大陆头号霸主。
至于几十年之后的事情,那就不是现在能考虑的了。
可惜,根本就没有如果。
纽兰联邦爽约,抛弃曾经的盟友,特别是在大战中伤亡极为惨重,几乎被彻底打残的洛克共和国。
正是如此,才有人宣称,纽兰联邦背信弃义是同盟集团瓦解、战后秩序崩塌与国际局势乱套的第一
第54章 连锁反应
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是一个相当漫长,非常曲折的过程。
关键,这并非孤立事件。
布兰王国首当其冲的受到影响与波及。
早在梁夏帝国崛起之前,在舰船还依靠风帆航行的那个年代,已经称霸全球海洋的布兰王国所奉行的战略,就是用结盟、扶持与遏制等等手段,阻止西大陆出现一个能对其构成威胁的陆权强国。
严格说来,在大战中联合洛克共和国对付迢曼帝国,就是这套战略的具体表现。
现在好了,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干脆利落的捐弃前嫌,史无前例的走到一起,准备共同统治西大陆。
怎么遏制这个巨无霸级别的陆上强权
不要忘了,任何一个陆上强权在发展起来之后,都会谋求海外殖民地,向海上强权发起挑战。
合起来算的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有大约一点三亿人口,国土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千米,而且洛克共和国是全球第三的殖民地宗主国,控制的殖民地拥有一亿多人口。在其他方面,这两个强权的工业生产力远超布兰王国,大约有纽兰联邦的百分之七十,梁夏帝国的一半,为全球第三。
更加重要的是,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在西大陆有巨大的号召力,如果把众多的小国算进去的话,这个以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为核心的联盟,有大约三亿人口,近三百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全世界第二广阔的海外殖民地,以及超过了纽兰联邦,仅次于梁夏帝国的第二强的工业生产力。
这样的巨无霸,别说称霸西大陆,逐鹿全球都不是问题。
那么,靠一条最窄处只有三十千米的海峡,布兰王国就能自保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在历史上,西大陆的强国在崛起之后,都会挑战仅隔一条海峡的布兰王国,甚至是征服布兰王国。
因为别无选择,所以布兰王国只能向纽兰联邦靠拢。
有人会说,是布兰王国先跟狭夷皇国结盟,向纽兰联邦递出了橄榄枝,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才全面和解,因此布兰王国的战略调整是因,洛克共和国是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之下才转向迢曼帝国。
显然,这种说辞很牵强。
原因也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和解肯定不是一戳二就的事情,有一个过程,也需要时间。
除了布兰王国,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刚刚诞生的骆沙联邦。
只是,对骆沙联邦来说,此事是有好有坏。
在最初那几年,对刚刚诞生,处境极为艰难的骆沙联邦来说,那是天大的好事,甚至可以说是上帝的恩赐。很简单,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冰释前嫌后,首先得考虑大局,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整合,接下来还得扫荡周边地区,至少需要联合周边的小国,最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此外,战败的迢曼帝国需要休养生息。
结果就是,西方列强出兵干预骆沙内战的美梦彻底泡汤。
换个角度来看。
如果没有这当子事,那么在停站之后,最迟在塞巴和会结束之后,西方列强肯定会大举出兵。为了能以雷霆之势扑灭骆沙的兵变,得从西大陆出兵,也就需要由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充当主角。
可惜,现实并不是这样。
在洛克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盟友关系得到巩固之后,骆沙联邦面对的威胁,甚至在布兰王国之上。
不管怎样,布兰王国是离岸国家,跟西大陆隔了条海峡,因此只要保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至少不需要担心本土受到威胁。骆沙联邦也是西大陆国家,在西边有宽达上千千米的正面。
显然,西面的两个列强联手,骆沙联邦就会首当其冲的受到威胁。
正是如此,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骆沙联邦一直在努力巩固西部防线,也由此产生了更加深
第55章 战火重燃
虽然出于政治原因,帝国从没宣传过,但是理智点的都知道,要不是纽兰联邦,恐怕新的大战早就爆发了。
这不是在给纽兰联邦的脸上贴金,只是在承认事实。
做个假设,威尔金斯没中风,国会批准了由他带回来的和约,还成了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会如何
也许,要不了十年,战胜国集团就会因为严重的内部矛盾而四分五裂,或者是通过对外扩张转移矛盾。
显然,不管是哪种情况,用和约与国际联盟建立起来的和平秩序都会崩塌。
不用多久,大战将再次爆发。
如果以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准,那么在下一场全面战争中,只有梁夏帝国与纽兰联邦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可见,纽兰联邦真要从孤大陆走出来,恐怕会天下大乱。
不说梁夏帝国,就连西方列强都没有做好迎接纽兰联邦,准确的说是向纽兰联邦俯首称臣的思想准备。
按西方的一贯传统,肯定得打一仗来完成权力交接。
搞得不好,纽兰联邦甚至会跟梁夏帝国联手推翻由布兰王国、洛克共和国与狭夷皇国靠战胜国身份建立的秩序。
其实,在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帝国海军司令部的参谋就考虑到了这种可能。
当然,纽兰联邦也不是没有别的作为。
在停战后的第三年,帝国新历81年,新上任的纽兰总统菲利克斯就发出号召,就限制海军军备进行谈判。
这不是菲利克斯心血来潮的决定。
当时,洛克共和国正在跟迢曼帝国就全面和解进行接触,布兰王国开始拉拢有着共同利益诉求的狭夷皇国,而狭夷皇国明确要通过出兵骆沙联邦来巩固国际地位,梁夏帝国则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内部整顿。
当时,梁夏帝国与布兰王国都重新启动了在大战期间制订的造舰计划,就连实力不济的狭夷皇国都赶来凑热闹,提出打造“八八舰队”的设想,妄图成为能跟超级霸权平起平坐的海上强权。
这是要干什么
没错,列强全都在磨刀霍霍。
要这么搞下去,几年内就会重新爆发大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纽兰总统站出来,提出通过限制海军军备来遏制战争势头,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其实,各列强等的就是这个号召。
别看梁夏帝国、布兰王国与狭夷皇国闹得厉害,可是实际上,都有一大堆国内矛盾等着解决。让军备竞赛继续下去,恐怕没等到重新开打,就已经自乱阵脚,甚至在兵变浪潮中灰飞烟灭了。
不要忘了,骆沙帝国皇室全员覆灭的惨剧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各列强的代表就齐聚纽兰联邦首都,开始就限制海军军备进行谈判。
虽然一波三折,好几次差点谈崩,但是到年底,在相互妥协与退让后,最主要的几个问题全都谈妥了。
帝国新历81年12月31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当天,梁夏帝国、纽兰联邦、布兰王国、狭夷皇国与洛克共和国,在纽兰联邦首都正式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因为有五个初创的缔约国,所以又称为“五国条约”,好跟后来的“九国条约”加以区分。
该条约的有效期为十年,而且在到期前的一年,如果没有缔约国提出异议,将自动延长五年。
在理论上,该条约最迟会在帝国新历96年的最后一天作废。
到此,轰轰烈烈的进行了几十年,引发了第一次全球大战的海军军备竞赛告一段落,其实是暂时停止。
不管怎样,至少在条约有效期内,基本上不存在爆发大战的风险。
因为太过仓促,或者说急于求成,所以“华城海军条约”并不是十全十美,存在很多当时没有想到的漏洞。
为此,在五年之后,帝国新历86年,又在布兰王国的首都签署了一份具有补充性质的条约。即
第56章 大萧条之祸
回到帝都,白止战的第一感受就是深入骨髓的寒冷。
虽然这才初冬,但是白止战觉得,比二十年前,首次来帝都的那个严冬还要冷,仿佛空气都要冻结了。
不仅仅是气温,还有萧条的市井。
由新历89年开始的大萧条,迄今已经持续了十年。
虽然在三年前,纽兰联邦的新政初见成效,世界各国就相继宣布,成功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大萧条已经过去,又一个黄金时代即将到来,但是真相却恰好相反,而且比舆论宣传的还残酷。
凯恩斯主义战胜大萧条了吗
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
在纽兰联邦开始推行新政的时候,帝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就断言:那不过是往一锅滚水里面加了一瓢冷水,或者说是丢了一个巨大的冰块进去,暂时把水温降到沸点之下;因为锅底的烈火没有熄灭,所以要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沸腾,而且锅已经装满,再容不下更多的冷水与冰块了。
那该怎么办呢
在大约三年前,狭夷皇国就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帝国新历96年初,纽兰联邦再一次发起号召,提议在“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的基础之上,签署一份新条约,把限制海军军备的期限再增加五年,最好是十年,为越来越紧张的国际局势降温。
这个提议,得到了梁夏帝国与布兰王国的全力支持,却遭到狭夷皇国反对。
虽然闹到最后,三个主要缔约国达成协议,签署了被称为“第二伦泰条约”的第二阶段限制军备条约,但是该条约同时规定,如果狭夷皇国没有在次年年初,即帝国新历97年的第一天成为缔约国,将全面放开对主力舰与母舰的限制,准确说是各项性能指标的上限,等于是不做限制。
结果就是,狭夷皇国没有在次年缔约,“第二伦泰条约”变成了废纸。
在根本上,就是大萧条所致。
如果缔约,继续严格的限制海军军备,那么要不了五年,狭夷皇国的经济就将完蛋,包括造船厂与钢铁厂在内的众多企业将倒闭,会有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甚至会由次引发全国暴动。
为此,就只能把过剩的产能用来生产军火。
哪怕这是饮鸩止渴,也比马上完蛋好得多。
再说,如果到最后走投无路,更加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才有通过对外扩张转移国内矛盾的可能。
在当年的年中,狭夷海军启动了“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也直到这个时候,外界才知道,在“海军假期”结束之前,狭夷海军已经秘密完成了超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而且各项指标均大幅度超过了条约限制。
可见,狭夷皇国早就下定决心要退约,根本不会答应把期限延长五年。
这下好了,各列强重新回到了赛场上。
从经济角度看,发展军备跟新政中大力搞基础建设,其实是一个道理,即通过没有直接产出的支出来来消耗严重过剩的工业产能,为企业提供新的订单,让工厂开工,让工人能获得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
不同的是,军备竞赛需要通过军事扩张来实现价值。
此外,这杯鸩酒的止渴效果到底如何,还因人而异。
对狭夷皇国与布兰王国这种千万级体量的列强来说,多造几条战列舰,把海军规模扩大三分之一,就能够在短期内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让数十万个家庭的数百万、甚至是上千万人衣食无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