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其次就是,狭夷海军未必有能力同时出动六艘航母,准确的说是同时把六艘航母的价值发挥出来。

    什么意思

    狭夷海军没那么多舰载机飞行员!

    两艘“瑞和”在年初才交付,哪怕狭夷海军加班加点的训练,也很难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培训出足够多的优秀飞行员。

    从另外两支航空战队抽调飞行员

    显然,那是在乱搞!

    在高强度的战斗中,只需要一名菜鸟,以及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就能让一艘航母瘫痪几个小时。

    其实,这也是舰载航空兵的一大特色。

    即便是最差的,那也是精英,因为在着舰的时候只能靠自己。

    没有足够的飞行员,带上第三航空战队又有什么用

    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

    狭夷海军的战略目的未必是全歼梁夏海军,说不定只是夺得战争初期的主动权,也就得有所保留。

    &




第73章 举棋不定
    在港湾上空飞了好几圈,还到邻近的水库上空转了一圈,直到后面的领航员再一次发出警告,剩余的燃油只够勉强返回舰队,游永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调转了航向,同时让兼顾通讯的导航员发出电报。

    此时,已经是十点十五分了。

    四百千米之外,机动舰队“赤诚”号。

    在通信参谋过来的时候,田实抢先迎上去,一把接过了电文。

    迅速扫了一眼,田实才转过身来,把电文递给看着他的兰云中将。

    很是震惊,不过完全在预料之中,在此之前已经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也就谈不上惊慌失措。

    梁夏海军的四艘航母没在澄江港里面!

    此外,跟随航母活动的快速战列舰也没在。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经过第二波轰炸之后,澄江港里的十二艘战列舰全都遭到重创,其中的四艘已经沉没。

    按照计划,不用进行第三波轰炸。

    因为没找到特混舰队的航母,在澄江港附近的机场也没发现舰载航空兵的飞机,所以就算还有战列舰没被炸沉,也不能发起第三波轰炸了,更别说为了摧毁澄江港的基础设施发起攻击。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找到特混舰队!

    那四艘该死的航母到底在哪!

    兰云没征询田实的意见,而是让参谋去把源田大佐叫来。

    田实有点犹豫,不知道是否应该提醒兰云中将。

    在游永发回来的电报中,准确说是在最后,清楚的提到,澄江港的油库没遭到轰炸,依然是完好无损。

    那是南方舰队的总油库。

    任何时候,储存在此的舰用重油都不少于一百万吨,此外还有十万吨高标柴油,以及大致相当的航空汽油。如果梁夏海军已经在为战争做准备,加大了燃油的储备量,那么储存在此的燃油还得翻倍。

    这是什么概念

    炸掉油库,就能让南方舰队彻底瘫痪。

    虽然不是说投一枚炸弹就能炸掉整座油库,毕竟军用油库的防备级别很高,储油罐都深埋在地下,而且是分散布置,需要集中投弹轰炸才能达到摧毁的目的,但是从长远来看,炸掉油库的价值非常巨大。

    不说别的,只是破坏掉油库,就能大幅降低南方舰队的作战效率。

    关键还有,出动二十架舰攻,就能够完成任务。

    田实犹豫着没有说出来,原因也非常简单。他是高野派来的,不是兰云的嫡系,而且兰云一直在防他,至少是另眼相看。

    显然,现在提出这种不合时宜的建议,肯定讨不到好果子吃。

    在田实想着该以什么方式提出建议的时候,源田大佐赶到了。

    与田实猜测的一样,兰云给源田大佐安排了一个新任务,对舰载航空兵做调整,尽快派出增派防空战斗机。

    此外,就是联系护航的快速战列舰与重巡洋舰,做好出动水上飞机的准备。

    只是,兰云没点明搜寻方向。

    也不用急,只是让水上飞机做好起飞准备就要十几分钟,在此之前把搜寻任务安排好就行了。

    源田也是个老实人,领到任务后就出去了。

    “少佐,你怎么看”

    田实微微一愣,大概是没想到兰云会主动询问他的意见。

    发起攻击之前,田实就提出,动用快速战列舰与重巡洋舰搭载的水上飞机,搜索东面与东南海域。把搜寻范围定为五百千米,只是需要避开几座有人定局的岛屿,从而确保行动能万无一失。

    可惜,这个宝贵的建议被兰云否决了。

    兰云的理由很简单:扩大搜索范围会打草惊蛇,而且暂时没有情报表明在澄江港外面有威胁存在。

    不管怎样,兰云是机动舰队的司令官,田实不过是客座参谋。

    以狭夷海军的传统,田实可以提意见,不过没有约束力,而且他的意见也不会写入作战报告。

    在本职上,客座参谋主要负责监督下级指挥官。

    “我知道,你对我的指挥有意见。只不过,现在应该以海军,以皇国为重,而不是只顾个人前程。”兰云心平气和的说出这句话,其中隐含的威胁



第74章 先发与后发
    当兰云从舰桥冲出来的时候,在附近巡逻的几架战斗机已经扑了上去,把那架突然从云层里面钻出来的敌机揍了个魂飞魄散。

    远远看去,被击落的敌机就像是一颗从天上坠落下来的流星。

    可惜的是,太晚了!

    目送那架侦察机坠入大海后,兰云才转过身来,朝站在舱门口的田实看了过去。

    田实没有多说,先摇了摇头,然后又叹了口气。

    只是,兰云显然对田实的“回答”非常不满意。

    “刚问了电讯参谋,大概在三分钟前,那架飞机发出了电报,才由此暴露行踪,被我们发现。”田实稍微停顿一下,又说道:“使用的是梁夏海军的频段,密码也吻合,肯定是梁夏海军的舰载侦察机。”

    兰云的面部肌肉抽搐了几下,才说道:“是从哪个方向飞来的”

    “还没有确定,暂时只能断定为西面。”

    “暂时”

    “那片云层是从西边飘来的,而且一直在西面。敌机没有被我们的战斗机发现,那就只有可能是从西面飞来的。”还有一点,田实没有说。为了缩短返航机群的飞行距离,机动舰队一直向西北航行。

    兰云朝西面的云层看了一眼,随后才转身返回司令舰桥。

    其实,那是一片从北面来的积雨云层,只是风向在昨晚转变,由北风变成西风,所以云层出现在了舰队的西面。

    “现在就去做准备,需要用多久才能让侦察机起飞”

    “至少要十五分钟。”

    “去做准备吧!”

    “是!”

    “等一下!”兰云叫住了田实,又说道:“去找源田大佐,让他立即做调整。在侦察机出发后,增派战斗机。其他舰载机也要做好准备。要是找到了特混舰队,就在游永机群返回前发起攻击。”

    “只剩下不到一个小时,我们……”

    “快去安排吧,别啰嗦!”

    田实咬了咬牙,也没再多说。

    其实,他看了出来,兰云已经是惊慌失措,就差没有语无伦次了。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虽然狭夷海军没有像财大气粗的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那样,每年都把舰队拉出来,搞几个月的对抗演习,但是也一直坚持训练,每年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兵棋推演。

    所谓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指窃取的情报。

    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对手的发展来做推演,然后总结得出新战术,或者对已有战术进行修正。

    针对航空作战,狭夷海军早就总结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当然,这算不上是高瞻远瞩,毕竟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早就通过对抗演习,得出了类似结论。

    现在,机动舰队已经被敌人的侦察机发现,等于是后发。

    不出所料,特混舰队的航母已经转为迎风航行,即将放飞舰载机,说不定已经在让舰载机起飞了。

    也许一个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特混舰队的攻击机群就将到达。

    这个时间,非常的致命。

    游永机群肯定会在一个小时之内返回,然后用半个小时进行回收作业,让那些即将烧光燃油的舰载机着舰。

    不回收舰载机

    没有了舰载机,拿什么打仗

    以兰云的性格,绝不敢抛弃上百架舰载机,因为要是没遭到攻击,无缘无故抛弃价值巨亿的上百架舰载机,哪怕是机动舰队的司令官,也只能以死谢罪,而兰云显然没有用短刀切腹的勇气。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务之急,就是马上出动侦察机,然后把所有战斗机放出去。

    所幸,今年才交付,刚刚完成了换装训练,被飞行员掌握的零战,有着非同一般的续航能力。

    挂上大型副油箱后,这种轻巧灵活的战斗机能够在空中徘徊六个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没遭到空袭,那么等到游永机群返回后,还能让提前升空的战斗机执行护航任务。

    不管怎样,先定住攻击再说!

    此时,西南三百多千米之外,“横江”号航母。

    &nbs



第75章 实战的门槛
    “……在完成任务之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返回舰队,就飞到脚岛东边迫降,然后耐心的等待救援。都给我记住,你们才是帝国海军最为宝贵的财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坐进机舱,刘向真的训诫依然在朱华圣的耳边回荡。

    为了鼓舞士气,或许是觉得应该在舰载航空兵首战之前说点什么,刘向真才用舰队广播向所有飞行员喊话。

    舰队广播使用高频电台,工作距离才几十千米,不会让舰队暴露行踪。

    朱华圣很奇怪,因为在他的印象当中,刘向真不是那种话多的人。

    大家对他的评价是:人狠话不多。

    当然,在坐进机舱的那一刻,朱华圣就把这些杂念抛到九霄云外,恢复了一名大队长应有的本色。

    他是第一舰载航空兵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而另外一个大队长是申普。

    很快,朱华圣就完成了起飞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在地勤人员协助下启动了引擎,进入到热车阶段。

    他驾驶的是一架“飞鱼”鱼雷攻击机。

    其实,不管是帝国海军,还是狭夷海军与纽兰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指挥官,飞的几乎都是鱼雷机。

    这也没啥好奇怪的。

    虽然鱼雷机最笨重,速度也最慢,但是机舱的空间最大,而且一般是三座,有一个机组成员专门负责导航、投弹与发报。

    多一个人,能够极大的减轻指挥官的负担。

    此外,鱼雷机一般拥有同时代舰载机中最远的航程。

    如果挂的不是鱼雷或者炸弹,而是副油箱,鱼雷机能飞行一千多千米,因此最适合执行指挥任务。

    在以往的训练当中,大队长的座机一般都挂副油箱。

    只是这次,挂的是航空鱼雷。

    不是不需要朱华圣指挥,而是不用像演习那样,在完成攻击之后,还得留下来等裁判组做出评判。

    其实,这也是朱华圣面对的一次考验。

    不要忘了,他学的航空侦察,并非专业飞行员,而且是在三十岁左右才开始接触与学习飞行。

    要说飞行能力,朱华圣肯定不如后起之秀。

    当然,他拥有后起之秀没有的大局观,全面的战术思想,以及比所有年轻一代飞行员都要丰富的经验。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航空兵的一大特色。

    从大队长往下,只要驾驶舰载机执行作战任务的指挥官,无一例外的,全是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年”军官。在小队长的这个级别,几乎全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军官,二十五岁左右的是基层飞行员。

    只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并不是海军刻意为之,而是受客观因素影响。

    不要忘了,在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里,别说大规模战争,连冲突都没几场,基本上处于马放南山、刀剑入库的状态,结果就是众多有才能的军人得不到表现机会,晋升的难度跟登天差不多。

    别说普通官兵,白止战与刘向真摸爬滚打了二十年,也就从上尉混到上校。

    随着战火重新点燃,军人的机会来了!

    很快,五分钟热车时间就过去了。

    因为有弹射器,所以首先起飞的是最笨重的鱼雷攻击机,接下来是俯冲轰炸机,最后才是战斗机。
1...2223242526...4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