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闪烁
此外,就是在飞行甲板中部加装了一部升降机。
增加这部升降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舰载机出动与回收速度,缩短飞行甲板与机库间的转换周期。别忘了,之前的设计,舰载机能直接从机库里面起飞,顶部的首层飞行甲板主要用用来回收舰载机。
只是,改造时安装的升降机,必然破坏飞行甲板的整体强度。
此外,升降机下方的机库甲板却没有加强!
或许是工程师觉得,已经效仿布兰皇家海军对飞行甲板做了加强,也就用不着再加强机库甲板了。再说了,升降机的结构强度本身就不低,等于是在机库甲板的上方,增加了一块有一些防护效果的顶板。
当然,也肯定跟本来就严重超标的排水量有关。
经过这次改进之后,“赤诚”号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六千吨,原本就不算强劲的动力系统并没有得到加强,航速由之前的三十三节降低到三十一点二节,肯定得想方设法降低吨位。
不管怎样,只是一枚炸弹就“终结”了“赤诚”号。
虽然遭到轰炸之后,“赤诚”号没有立即沉没,而且该舰官兵也没有放弃,依然在奋力抢救,但是从舰体受损情况,特别是大量舱室进水来看,哪怕没有后面的攻击,“赤诚”号也肯定会沉没。
其实,改造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不能忽视,即吨位增加导致吃水增加,从而让储备浮力大为降低,也就是抗沉能力减弱。
此外,采用装甲飞行甲板提升了重心高度,降低了舰体的稳定性。
总而言之,从用战列巡洋舰改造开始,“赤诚”号的设计就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些根本无法用改造加以弥补或者解决。之前没表现出来,那只是没有经历战火考验,这次全都暴露了出来。
当然,类似的致命缺陷,在几乎所有“条约型”舰队航母的身上都有,甚至更严重。
没有立即沉没
第92章 “苍隆”末途
机动舰队战沉的第一艘战舰,不是“赤诚”号,也不是航母,而是一直伴随“加禾”号的“三畏”号轻巡洋舰。
其实,这艘轻巡洋舰可以说是倒霉到家了。
战斗打响之后,一马当先的那些“台风”战斗机首先攻击“加禾”号,似乎觉得这艘航母的价值最大。
为啥
在“加禾”号的飞行甲板上,整齐的停放着十几架零战,而且飞行甲板前端的损伤部位被帆布盖住了。
此外,所有的战斗机都停在飞行甲板后端。
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在准备放飞舰载战斗机。
结果就是,第一批杀到的俯冲轰炸机,在攻击“赤诚”号的同时,还围攻了看上去威胁最大的“加禾”号。
必须得说,这实在是冤枉啊!
当时,落到“加禾”号上的,其实都是负伤的零战,因为机库遭到了严重破坏,才停在飞行甲板上面。
这个时候,守护“加禾”号的“三畏”号巡洋舰成了出头鸟。
原因无二,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给俯冲轰炸机造成了严重威胁,在逼近的时候就至少有两架“黄蜂”被该舰的高射炮击落。
在第三架“黄蜂”被打得凌空爆炸后,两个中队的“黄蜂”扑向了“三畏”号。
可惜,“三畏”号根本没有出头资本。
虽然是按照重巡洋舰的标准建造,而且原计划在年底返回造船厂进行改造,把五座三联装155毫米炮塔换成双联装203毫米炮塔,升格为重巡洋舰,但是紧张的局势,让狭夷海军推迟了现代化改造工作。
为此,四艘“最尚”级依然保持着轻巡洋舰的状态。
正是如此,才被分配给机动舰队,协助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提供防空掩护。
不要忘了,这四艘轻巡洋舰的155毫米主炮的仰角达到了75度,为高平两用,能够充当高射炮使用。
其实,正是这一点让“三畏”号成了众矢之的。
主炮是高射炮,尺寸又那么巨大,一看就是万吨级巨舰,那不就是传说之中的“防空巡洋舰”吗
在十几架“黄蜂”的轮番轰炸下,“三畏”号在五分钟之内挨了四枚炸弹。
结果就是,两点十四分,在“赤诚”号首次中弹之后大概一分钟,“三畏”号就在大爆炸中断成两截,然后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之内就从海面上消失了。该舰九百多名官兵中,仅四人幸存。
只是,“三畏”号战沉,反到救了“加禾”号。
“三畏”号遭到攻击的时候,“加禾”号的官兵才猛然醒悟,也有可能是巧合,遮住飞行甲板前端损伤部位的帆布被大风吹走了,露出了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机库,顿时就让两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丧失了胃口。
据事后的传闻,“加禾”号的十几名官兵因为及时解开了固定帆布的绳索,获得了额外嘉奖。
随后,“加禾”号的官兵还再接再厉,把一些报废的飞机轮胎送到飞行甲板上,点燃后伪装成受到重创的样子,接连骗过了随后杀到的好几波攻击机群,而且到战斗结束,都没遭到像样的攻击。
根据“加禾”号的战报,在这场战斗当中,该舰只遭到机枪扫射,仅有几名在飞行甲板上作业的勤务人员受伤。
“加禾”号的官兵肯定没有想到,他们的自保举措,把另外一艘航母送上了断头台。
这就是“苍隆”号。
当时,“苍隆”号其实离得很远,在“加禾”号东南大约三十千米外,基本不存在首先遭到打击的可能性。
不说别的,特混群的攻击机群在杀到之后,肯定会集中打击两艘三万吨的巨舰,没有理由分散宝贵的兵力。再说了,在发起攻击之前,特混群的侦察机并没有发现第二航空战队的两艘航母。
为此,在做防空部署的时候,第二航空战队贡献出了三分之二的零战。
当时,只有两架零战在“苍隆”号的上空徘徊。
此外,还有四
第93章 天神是怎么练成的
梁夏海军的俯冲轰炸机不断创造奇迹,到“飞隆”号这,好运用光了。
这次,创造奇迹的是“飞隆”号,以及为“飞隆”号提供防空掩护的“务岛”号等众多战舰。
在大概十分钟的时间内,这些战舰拦截了四个中队,至少三十架敌机,直接击落了其中的十三架,还迫使七架鱼雷机在航空鱼雷的射程外投雷,让数架俯冲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偏离了航线。
关键,“飞隆”号避开了所有炸弹与鱼雷!
在收到战报的时候,自兰云往下,没有一个人相信。
为此,兰云还让通信参谋专门复核了“飞隆”号的报告。
刚登上“加禾”号,还没到司令舰桥,兰云就下达了转向返航的命令,只不过随后又撤销了这道命令。
不是不撤,而是要回收返航的舰载机。
其实,不要说兰云,在两艘航母战沉之后,连田实都丧失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而且也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本钱。
“飞隆”号确实是完好无损,可是剩下的舰载机不会超过五十架,其中多半还是没有攻击能力的零战,能够执行攻击任务的舰爆与舰攻也许连二十架都没有,而且半数以上是代伤返航。
这点兵力,能用来干嘛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的第一航空特混舰队,至今都没被找到!
此外,这里是炎海,北面是梁夏帝国本土,特混舰队的损失再大,也能及时得到本土的补给。
或许,梁夏海军已经向特混舰队增派了舰载机。
就算只有第一航空特混舰队,两艘航母也能够一次出动七十架舰载机,最多两波攻击就能够全歼机动舰队。
何况,梁夏海军的第三航空特混舰队的两艘航母已经离开刺州港,正火速南下,肯定能够在两天之内赶到。
这样一来,对方至少有四艘舰队航母。
机动舰队
哪怕把没有进入炎海的第五航空战队算上,加上“飞隆”号也就四艘,而且那两艘“瑞和”级什么战斗力。
不撤,还能做什么
只是,往哪撤
显然,这是一个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而且得尽快做出决断。
四点左右,随着最后几架返航的舰载机降落到“飞隆”号上,兰云下达了返航命令,随后还让各舰进入无线电管制状态。
因为暂时没收到高野的命令,所以只能按原订计划返航,首先跟主力舰队汇合。
此时,在机动舰队西北几十千米之外的海面上,零零星星漂浮着上百名帝国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
其中,就有最后这轮攻击的头号功臣,即率领战斗机群冲击机动舰队,用机枪扫射航母的魏成文少尉。
可惜,他的运气却不是很好。
扫射了“赤诚”号,还没拉起来,他驾驶的“台风”就被高射炮击中。
万幸的是,战斗机没有直接坠海。在飞出了十多千米后,发动机熄火,让魏成文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迫降的准备工作。。
正是如此,他才没在迫降的时候受伤。
在迫降后,他还找到两名跳伞飞行员,准确的说是一个俯冲轰炸机的机组,然后赶在俯冲轰炸机沉没之前,取出了充气式救生艇。接下来,他哥仨就划着救生艇四处搜寻与营救落水的战友。
魏成文还由此获得了帝国皇帝亲自颁发的,象征最高荣誉的“御赐黄金佩剑勋章”。
他也因此成为这场大战当中,第一个获得了最高荣誉勋章的帝**人。
往东南四百多千米,主力战队中。
在收到由兰云从“加禾”号上发来的电报之后,高野就回到了司令舱,还锁上舱门,不准任何人前去打扰。
虽然在电报中,兰云强调了战果,也就是击沉了第二航空特混舰队的两艘航母,还在上午的突袭当中,干掉了几乎整支南方舰队,但是在高野眼里,狭夷海军在这一天当中遭受了惨败。
机动舰队不是还剩下两艘航母吗
哪怕“加禾”号能立即修复,又能怎么样
别说还在炎海,哪怕已经
第94章 铁血首辅
下午五点,帝都首辅府。
这座位于皇宫西面,跟论议两院的大会场隔河想望,占地还不到五千平方米的别院,就是帝国内阁首辅的官邸。
别院不大,花园占了一大半,没有种什么奇花异卉,只是有几十株参天的松柏,而在茂密的树冠之下是几栋分散的平房。
没来过的,会将此当成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园林。
只是,没人敢否认,住在这里的是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
在最初的二十年里,内阁更像是参谋机构,主要职责就是为帝国的缔造者,也就是始武大帝提供建议,以及替始武大帝推行政令。在战争时期,转变成后勤机构,全权负责后方的工作。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宪改,也就是宪政改革。
始武大帝在帝国的威望极高,绝对是无人能及,不止因为亲手缔造了帝国,更因为通过宪政改革,废除历朝历代延续下来的帝政,实现了民主,并且以此为基础,让帝国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宪改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首辅获得实权。
虽然在名义上,帝国实行的是议会内阁制,内阁首辅掌握执政权,为政府首脑。皇帝是帝国名义上的元首,首辅向皇帝负责,并且由皇帝认命。但是实际上,帝国的体制跟纽兰联邦的总统议会制更接近,即首辅的权力在议会之上,而且未必是执政党的党魁,也不需要在议会获得多数支持。
关键,首辅是通过大选产生,不是由论议两院推选。
沿用“首辅”这个称呼,其实是习惯使然,毕竟在推进宪改的那些年,民众熟悉的是曾经辅佐始武大帝创建帝国的首辅,而不是东望洋对岸那个国家的总统,也没几个人知道“总统”是啥玩意。
再说,肯定得保留皇帝,也就不可能设置总统。
书房里面,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打电话。
没错,此人就是帝国现任首辅薛远征。
虽然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比不上纽兰联邦那个因为脊髓灰质炎而不得不跟轮椅为伴,而且以推行新政,把凯恩斯经济学说当成神谕的瘸子总统,但是在帝国,薛远征的威望不在过去的任何一位首辅之下。
首先,他在从政之前是陆军将领,二十年之前就是家喻户晓、万人敬仰的战争英雄。
当然,在帝国,以及在其他国家,将领在退役后从政都不是怪事,纽兰联邦就有数位将军当上了总统。
关键就是,在上一次大战中,薛远征几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帝国。
在新历76的夏季,也就是狭夷皇国参战前几个月,当时在东北担任边防司令官的薛远征就有所防备,不但反复向陆军司令部递交可能遭到突然袭击的报告,还让边防军开始为战争做准备。
也就是在这个几个月内,边防军把防线纵深增加了一倍。
此后,在遭到狭夷军队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帝国陆军的边防部队就是依靠加固了的边境防线,挡出了狭夷军队,并且坚持到严冬到来。等到第二年春天,还依托边境防线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
要不是薛远征高瞻远瞩,不但冰风暴半岛会被敌人占领,恐怕连帝都也会受到威胁。
其次,薛远征有很强的荣誉感与处世原则。
在大战结束的时候,他原本有机会成为陆军总司令,只是有一个前提,需要由大战期间的总司令马钟毅元帅为战败背锅,也就是得踩在马钟毅的身上往上爬。结果是,薛远征递交了退役申请书。
不是说马钟毅没有责任,而是薛远征不削采用这种卑鄙手段。
猜你喜欢